教育部出台新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时间:2019-05-13 08:5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出台新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出台新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第一篇:教育部出台新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教育部出台新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教育部出台新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已实行8年的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大纲即将“变脸”。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自2009年秋季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将开始学习新德育课课程。届时,2001年发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将停止使用。上海市教委近日转发了《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育部日前进行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根据新的“中职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其中,四门必修课分布在四个学期,每学期学习一门,每门32—36学时。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则一般不少于64学时。

而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

据悉,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已经由教育部制定完成,在2009年秋季开学之前,教育部还将组织编写出版德育课新教材及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并为实施新一轮德育课课改对教师进行培训。

[上传时间: 2009-03-04 09:27:29]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2009-03-04]

[信息作者: 记者 王婧]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9-3-5 9:02:08

第二篇: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与对策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德育观关系着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从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教育现状入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对策

德育课程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主要包括《法律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德育课程要求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贴近社会现实。强调实践教学,做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现状

1.中职学校不重视德育教学。职业学校多是以培养学生的某项专业技能为主,重视专业技术课的学习。却忽视了最基本的德育课程教育,从而学生也不重视对德育课程这种理论学科的学习,通常在学习过程中不用心,导致德育知识学习效率较低。而德育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包含了很多人生道理,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身观。

2.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太过于枯燥,大多是理论的叙述,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中职学校过多地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德育教学的改革和提高,使得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无味,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与中职生的特性有关。现在中职生基本是“90后”,他们的思想比较独立、活跃,他们有的娇生惯养,导致性格孤僻,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都会影响他们,导致他们对德育教学课程的忽视,甚至反感。

二、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对策

1.加强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比较强,要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职场规则。中职生对于以后的职业道路也是比较关注的。所以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着手点,可以将德育的思想贯穿到职业到达教育当中。通过专业课程的实践让学生了解到职场规则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具体工作环境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2.学校要重视德育。把德育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德育课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在教学中通过专业知识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方式,以德育为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德育当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理的德育课程检测体系,让学生真正从德育课程的学习中学到人生道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3.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作用,实现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和探究创新。因此,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老师同样要贯穿这一思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德育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开展热门话题的讨论,通过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引发学生对社会事件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方式拉近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总之,德育对于中职学生整个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重视德育教学,提升学生对德育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同时,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和目的。

参考文献:

[1]薛桂芳.浅谈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创新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9(11).[2]艾春红.浅谈职校德育课的教学方法[J].大众科技,2010(01).

第三篇: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发布单位】教育部

【发布文号】教职成[2008]6号 【发布日期】2008-12-10 【生效日期】2008-12-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教职成[200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部在认真总结2001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工作。现就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其他选修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审批后由地方组织实施。

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安排如下表:

年级 学 期

课程

学时

一年级

第一学期

职业生涯规划

32―36

第二学期

职业道德与法律

32―36

二年级

第三学期

经济政治与社会

32―36

第四学期

哲学与人生

32―36

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少于64学时。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

财经、政法类专业及其他文科专业,由于其专业课程与德育课在内容上有交叉,各地可按照上述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适当调整有关课程的内容和学时。

各校对以上德育课各门课程教学安排的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

三、上述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意见,自2009年秋季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开始执行。届时,2001年发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停止使用。

四、我部负责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及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并协调解决本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意见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未经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编写和推荐德育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五、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的领导,做好课程改革方案实施的准备工作。2009年秋季开学之前,我部将组织编写出版德育课新教材,进行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级培训。各地、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本意见和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好德育课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八年十二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高校摄影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

高校摄影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

2009.6.2一、中国摄影教育发展

中国摄影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3年上海复旦大学最早在新闻系开设了新闻摄影课。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也开办了新闻摄影课,并在1964年正式设置了新闻摄影专业。此后的60年代南方一些大学也相继设置了新闻摄影课。电影摄影专业在五六十年代也正式开始。1952年当时的北京电影学院专科学校中开设了摄影专业课,1956年正式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开设了摄影系(包括图片摄影课)。1960年,长春电影学院也开办了电影摄影课。新时期十年,随着摄影事业的迅速发展,摄影教学进入了全盛时期。1983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分校开办摄影专科。1984年鲁迅美术学院成立了摄影系。1985年武汉大学成立了摄影专业后,摄影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了,全国许多高校都先后开办了摄影专业教育。

二、与摄影教育相关的系科成立的趋势

最近几年,在各方面的支持以及社会的极大的影像需求下,出现了形式多样、教学方向多样的摄影教学。在这些以各种层次招生的学校中,有几所高校是以独特院校专业特色为招生标准的,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招收电视摄影和电视照明专业,北京电影学院除了图片摄影方向以外,还招收电影摄影。另外,部分院校明确他们的专业方向是商业或广告摄影,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摄影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这些院校有相对明确的专业方向,在市场需求的指引下,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有部分学院把平面的摄影教育向影视和数字及多媒体教学方向发展,这无疑增加了传统的摄影教学的科技含量,把传统摄影教学推向更广泛的领域。但是,绝大部分院校是在大的摄影专业的背景下进行自己特色的摄影教学,延展摄影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拥有多种选择的权利,并且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摄影人才,但不知是否会因为教学方向的模糊性而有失自己的办学特色。当然,社会力量办学,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人才,但必须要有办学条件以及相应水平和知识结构的专业教师队伍,方可以大规模的办学。

三、部分院校的教学理念及主要课程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建立以摄影光学、化学为基础,摄影史、艺术理论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以及实习拍摄为主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拥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和知识结构完整的摄影家为目的。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新摄影时代的要求,把影像和时代密切结合。

教学宗旨为“专业”二字,即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迅速培养起具有专业素养、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专业尊严的摄影家。

课程设置:基础部分、摄影专业部分、艺术学部分、DV短片、多媒体技术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商业摄影专业:

培养我国新一代既会商业摄影又会美术设计、电脑制作等全方位的高级摄影、设计人才。

课程设置:摄影基础理论、摄影技术基础、商业设计基础、创意摄影、广告摄影、CI设计、数码摄影、电脑美术等主要课程。

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摄影系:

造型艺术语言和摄影技法为教学基础,以广告设计和广告教学为中心,使学生逐步完成由绘画基础向实用设计的过渡;由艺术摄影向广告摄影的过渡和由传统图像处理向电脑图像处理的过渡,从而具备当代实用美术特色的广告摄影能力。

课程设置:绘画基础、设计基础、艺术摄影基础、摄影史与摄影美学、计算机图像处理、产品与商业摄影、时装摄影与建筑摄影。

大连医科大学摄影系:

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业方向明确的未来人才的同时,扩大相关专业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毕业生更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

课程设置:艺术理论、专业基础、专业技术等50门课,根据社会需求还曾设了纪实与报道摄影、印刷与数码摄影、多媒体与网页制作。

鲁迅美术学院:

从造型艺术的绘画基础向摄影基础的自然性过渡;从摄影的基本技能向摄影的艺术观察、思维和表现的强化性过渡;从造型艺术规律和表现拓宽艺术风格、培养艺术个性的升华性过渡。以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为主题,发挥高等美术院校造型艺术教学的优势,建立体系而科学的教学大纲,形成独具特色的摄影高等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素描、色彩、摄影史论、摄影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摄影表现技巧、纪实摄影、创意设计摄影、广告摄影、数码影像基础、传播学、影视摄影等。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

建立一门属视觉艺术类的、平面的、依靠专门造型工具进行形象创作的、含有传媒特征的一门学科。

课程设置:基础图形感知训练(包括:速写、素描、色彩、图案、构成设计、视觉表现手法等)、摄影基础知识和技巧(包括:感光材料、相机与镜头、摄影图形构成、光的造型、摄影控制技巧、影像语言训练、黑白彩色暗房、数码影像等)、审美理论基础(包括:美学、外国美术史、摄影史、艺术概论、广告概论、设计史)、图文设计及应用(包括高级平面设计、印刷学、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企业CI策划)、摄影与实践(包括:静物摄影、广告摄影、艺术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影视广告)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影像艺术系:

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广告和营销知识及美术设计基础的摄影、摄像人才的摄影专业。

课程设置:市场学、大众传播学、广告创意与策划、美术基础、平面设计软件、立体图、电视摄制、数码影像基础、广告摄影、风光建筑摄影、人物人像摄影、新闻摄影、专题摄影、电视广告等。四川美术学院影视艺术系摄影专业:

针对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以及西南地区人文地理、自然风光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摄影资源优势,该专业的办学方向是以商业摄影和人文地理摄影为主,同时也重视对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和观念摄影的研究。为新闻单位、杂志社、商业摄影公司和图片公司等文化单位输送专门摄影人才,也为其他高校摄影专业提供师资。

课程设置:素描、色彩、透视学、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摄影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中外摄影史、摄影美学、黑白摄影、黑白彩色暗房、计算机基础、数字影像摄录编技术、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商业摄影、纪实摄影、新闻摄影、观念摄影、社会调研与实习等。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摄影专业:

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摄影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及科学领域、教育、设计、研究、新闻出版、商业、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摄影器材原理、感光材料、摄影用光、摄影、新闻摄影、创意摄影、广告摄影、影视摄影、数码影像基础等。

中央民族大学图像研究所现代图像艺术学院:

在党的教育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下,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体教育与精英教育、高新科技与人文传统并重,强化培养技艺精湛、一专多能(能拍照、能摄像、能写作、能编辑、能设计、能运用计算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既具有动手能力,又富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复合型高级图像艺术人才。

课程设置:数字化图像技术和艺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报道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创意摄影、摄像技术与摄像艺术、图像历史、图像理论、图像评论与图像编辑等。郑州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

课程设置:基础摄影、摄影构图、暗房技术、新闻摄影、广告摄影、艺术摄影、摄影创作、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等。

中国招收摄影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寥寥无几,摄影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培养同样也有职业化的倾向。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摄影创作及理论研究。每年面向世界招收留学生,硕士研究生三年。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

以辽宁省为主,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

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商业摄影专业:

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摄影专业:

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中国的摄影教育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以教授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摄影器材及对传统感光材料为主要训练手段,注重培养他们对取景器中所见进行思考及创作能力为宗旨。加强数字化的教学课程,全方位的摄影教育对于中国的教育界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挑战,一方面,我们的摄影教育并没有为如此庞大的摄影人才的需求做好硬件(如:摄影器材、设备以及摄影场地)和软件(如:师资、教材)上的准备;另一方面社会快餐式的需求和教学积淀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与完善。

第五篇:培训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

培训教学设计与课程设置

一、培训教学设计



(一)培训教学设计的涵义与特点

培训教学设计是以传播信息和学习理论技能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培训教学中的问题与需求,确立目标,明确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步骤,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以使培训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过程。培训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有:

1. 培训教学目的建立在对培训系统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2. 培训教学目标用可观察的术语来描述。

3. 培训教学的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以系统理论为基础。4. 研究重点放在培训教学计划、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上。5. 教学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

(二)培训教学设计的原则

培训教学设计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方针、培训政策以及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现阶段,培训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综合原则:

培训教学是一个涉及各方面的大系统,因此,在进行培训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系统中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要综合培训问题对立统一的各个方面,对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无所侧重。2.针对性原则:

培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等同于单纯的学历教育。因此,培训教学活动也应针对培训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各种培训对象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安排不同的教学进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3.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培训教学设计的中心指导思想,是培训教学设计活动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世纪60年代,系统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最优化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致力于探讨教学最优的问题,即帮助教师力求完成复杂教学任务的捷径。培训教学最优化,其实质是探索在培训教学中如何花费最少的时间而获取最大的效果。可用下列公式表示:优化程度=培训效果÷时间

要达到培训教学的最优化,必须考虑在培训过程中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要做到正确分析培训对象特点、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等。



(三)培训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这主要包括:

1. 期望学习什么内容?即教学目标的确定。

2. 为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进行教学和学习?即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3.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即教学进度的安排。4. 在进行培训时,如何及时反馈信息?即教学评价的实施。5.教学设计的以上基本内容,可用下图表示:



(四)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

由于培训对象和培训任务的不同,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程序模式。



1、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 肯普(J·E·Kemp)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是早期教学设计模型中步骤最明确的一个,其着重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 学习什么?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2). 教学程序、教材和人员如何组合,才能最佳地实现目标。(3). 使用什么手段来评价学习结果。肯普模型的具体步骤为:

l 列出课题,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的 l 分析学员特点

l 确定可能获得明显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 l 列出每一学习目标的学科内容和大纲 l 设计预测题

l 选择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资源

l 协调所提供的辅助服务(如技术人员、经费、设备仪器和进度表等)l 实施教学

l 根据学员完成目标的情况,评价教学活动,以便进行反馈和再修正。

肯普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开展教学设计所涉及的辅助服务的作法加以系统考虑。该模型主要运用于课程、单元和课堂教学的设计。



2、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程序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设计程序分为14步骤,它们分属于系统级、课程级和课堂级。该设计程序从整个教育系统的设计到课堂教学设计均适用。其具体步骤如下:

(1)系统级

l 分析教学需求目的及其需要优先加以考虑的部分。l 分析教学资源和约束条件以及可选择的传递系统。l 确定课程范围和顺序,设计传递系统。(2)课程级

l 确定某一门课的结构和顺序 l 分析一门课的目标 (3)课堂级 l 确定行为目标 l 制定课堂教学计划 l 选择教学媒体与手段 l 评价学生行为 (4)系统级 l 教师方面的准备 l 形成性评价 l 现场试验及修改 l 总结性评价

l 系统的建立和推广



3、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程序

美国迪克(WoDick)和凯里(LoCarey)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所提出的教学设计程序,是一个偏重于行为主义的模型,其强调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鉴别,强调从学生的角度,收集数据以修改教学。该模型深受加涅和布里格斯观点的影响,其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教学目标。该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做什么。教学目标的来源是多样化的,但在这里,教学设计所关心的仅仅是教学目标明确化。(2).开展教学分析。即在培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剖析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分析与教学对象分析密不可分。(3).分析教学对象。即分析教学对象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测定他们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储备,以便确定培训教学内容的起点。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分析同步进行。(4).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即根据教学分析与教学对象分析结果,制定出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而需达到的具体的、精确的目标。行为目标是对总的教学目标的分解,其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是具体规定受训者,通过培训以后应能够做什么,在什么条件下能这样做及其可接受的标准是什么。(5).设计标准参照测试。即以具体行为目标为依据,设计测试工具,被测试行为,必须与行为目标所描述的行为相一致。(6).开发教学策略。即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行为目标的要求等,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7).开发和选择教学。即在确定教学策略以后,设计与制作教学组件(Module),其主要由学生用书、测试题,教师用书等几部分组成。教学设计者要根据已有教学资源情况,或选择教材,或开发新教材。(8).设计和开展形成性评价。当教学组件原型制用完毕后,需要一个试用与修改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可分为个别性评价,小组评价和实地评价(field evaluation)。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多角度评价学习及教学系统的效果,以达到进一步修正教学组件目的。(9).修改教学。即通过形成性评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对教学内容、方法、教学媒体等作相应的修改,以逐渐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



4、现代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

在中国培训教育中,流行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教学设计程序。该程序既适用于一门课程和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又适用于一节课堂的教学设计,其主要步骤是:(1). 确定教学目的(2). 阐明教学目标(3). 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4). 选择教学策略(5). 选择教学媒体(6).实施教学计划

(7)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修正。



二、培训课程设置 

(一)一般课程原型

课程是动态的教育现象,课程设置随教育性质、教育对象和教育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美国教育行政人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将课程原型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中国教育理论界也大多沿用这种分类。

1.学科课程(subject curriculum)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它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确定一定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期限。此类课程在选择和组织内容时,根据各门学科本身的内在联系,侧重于各学科领域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按学习心理和教学要求进行。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储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规定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由于学科课程历史悠久,系统科学,加之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因此,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教育中被广泛采用。2.合科课程(Broad-field curriculum)合科课程亦称广域课程,实际上是学科课程的改进类型。其特点是将几门相邻学科合并,既保留学科课程分科教学的长处,又克服了学科课程学科过细的缺点,减少了教学科目。3.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一种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其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自己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科目。它不预先规定应该学习什么,教科书失去了神圣的地位,老师的作用仅仅是参谋和顾问,基本上取消了班级教学制,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主要围绕各种活动进行,提倡从"做"中学。4.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核心课程亦称轮形课程,是以人类的基本活动为核心而组织的课程。它以一个学术领域或主题为核心重新组织有关学科,从而形成学科之间的新联系,是一种介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课程类型。核心课程反对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设置课程的基本出发点,但主张学生的活动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反对由学生自己决定活动内容,主张由教育者按照社会生活需要来决定;强调预先规定课程并将预先组织的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材料,但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个性,由师生共同规划学生活动。核心课程从总体上倾向于打破学科界线,以人的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材,注重教材内容围绕核心由近及远、由简及繁、逐步深入、联系实际。



(二)培训课程设置模式--集群式模块课程



1、集群式模块课程是在借鉴MES、CBS、"双元制"等国际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根据市场经济特点和成人教育内在规律,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培训课程模式。它以提高受训者素质为目标,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既强调相关职业通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强调特定职业、职位的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MES,即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的缩写,可译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法,是国际劳工组织于本世纪70年代在收集和研究发达国家各种先进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培训方式。其课程是以对具体种的任务和技能进行科学分析为前提,严格按照工种规范,以模块形式开发出来的,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所谓CBE,是指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能力本位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现(CBE为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的缩写)。它是60年代末由加拿大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相当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2、集群式模块课程的特点

集群式模块课程与单纯的学历教育课程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课程结构分为两个部分 "宽基础、活模块"是集群式模块课程的两大结构。"宽基础"部分的课程集合了相关职业所要求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活模块"部分的课程则专门针对某一特定职位或工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宽基础"与"活模块"是共性与个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例如,各类干部培训所开设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科学知识、法律等课程,就

属于"宽基础";而针对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所开设的各种专题课程和专题讲座则属于"活模块"。

2.课程设计强调两个侧重

集群式模块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从职业岗们的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集群式模块课程在决定内容取舍时,有两个侧重,即既重视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又重视职业岗位的未来发展;既重视职业资格的导向,又重视基本素质的培训。集群式的模块课程的"宽基础"重在体现职业岗位的基本素质,而"活模块"则完全围绕某一职业的岗位职责来确定,即重在体现该职位的专项能力的条件。当然,每一专项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离不开基本素质的培养,因此,"宽基础"与"活模块"的不同侧重应有机统一起来。

3.课程实施倡导两个结合

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实施倡导两个结合,即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与能力本位教学的组织形式相结合,基础知识教学和职业能力训练结合。能力本位教学在职业培训教育中具有独到优势,但完全套用MES、CBS等模式的组织形式,难以在中国推广。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宽基础"主要沿用传统的班级教学,但要求引入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活模块"则倡导使用能力本位教学的组织形式,以突出技能训练。

集群式模块课程基础知识教学和职业能力训练的结合,应贯穿于"宽基础"主要沿用传统的班级教学,但要求引入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活模块"则倡导使用能力本位教学的组织形式,以突出技能训练。

集群式模块课程基础知识教学和职业能力训练的结合,应贯穿于"宽基础"、"活模块"的全过程。既不能把"宽基础"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基础知识教学,仍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把"活模块"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技能训练,而忽视知识的传授。例如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宽基础"中的公共关系课程,虽然要求学员掌握一些公共方面的知识,但从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而言,并不是要求学员从学科体系出发来学习这门课程,更不是为了研究这门科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员进行业务活动所需要的公关能力。可以说,必要的公关知识是公关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但优良的公关技巧则只有在模拟活动和实践过程中才能训练出来。因此,公共关系课程,不应象一般的学历教育那样按照公共关系学的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而应针对培训特点,以一系列的模拟活动(如模拟谈判等)把相关知识组织起来,并通过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集群式模块课程与一般课程原型的产系 如前所述,集群式模块课程是对四种课程原型的综合,是四种课程原型设计思路的辩证统一。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宽基础"部分,有不少内容继承学科课程的优点,如对涉外经济人员所设会计基础培训课,就要求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集群式模块课程亦借鉴了合科思想,如在对公关人员培训时就倡导将职业道德、礼貌礼仪、公共关系乃至心理学等合并进行。另外,集群式模块课程也有核心课程的明显印痕。例如,"宽基础""活模块"两大阶段的课程设计均以工作分析为主要依据,强调职业资格导向,要求从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出发,明确提出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组织课程。另外,集群式模课程作为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设置模式,也借鉴了活动课程的思想,充分考虑了学员的动机、需求与兴趣、爱好。

4.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开发程序

课程开发是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的整个过程。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开发程序呈封闭环形结构,主要包括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评价三大步骤。(1)课程分析

集群式模块课程的课程分析包括工作分析和培训对象分析两个方面,而以工作分析为主线。

所谓工作分析,由通性分析、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等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系列分析组成,是课程设计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重要保证,是冲破学科为中心设计课程的传统思路的重要手段。

通性分析是指对一群相关职业通用的知识、技能的归纳。通性分析既可以在具体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也可以通过对比几个职业的职业资格或现行的行业技术等级标准进行归纳。通性分析有两个作用,一是界定职业群;二是职业群有哪些"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是共有的,该职业群对从业者的基本素质有哪些共同要求,共有的职业能力的现实要求和未来需要是什么。通性分析是集合一群相关专业即集群的必要前提,是制定"宽基础"、"模块"两大部分目标的依据。

职业分析是针对一个特定职业进行的系统分析,以掌握任职者应尽职责,必须具备哪些综合能力。职责分析是针对一项职责进行的系统分析,以掌握任职者在完成该职责时应完成哪些具体工作任务,即必须具备哪些专项能力。任务分析是针对一项工作任务进行的系统分析,以掌握任职者在实施这项任务时应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任务分析是对专项能力的具体分解,它可以在专项能力分析表上进行。专项能力分析表分为两部分,一是专项能目标;二是它应有的步骤、工具、知识、态度、安生和标准等。对集群式模块课程而言,任务分析的完成,就为"活模块"各层次目标的制定、教材编选和教学活动和组织等环节奠定了基础。

在此,以电气技术员"检查落实安全措施"的专项能力为例,来看一下专项能力分析表。电气技术员"检查落实安全措施"专项能力分析表: 专项能力目标:受训者通过实地测量活动,能使用欧姆表和其它有关测试仪器在车间现场等设备上,用规定时间检查保护拉地电阻值。

专项能力应用的步骤、工具、知识、态度、安全和标准,如图7-6所示。

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培训对象分析主要包括对培训对象原有知识与技能的分析和培训对象练习特点的分析两个方面。(2)课程设计

从"拟定课程目标"到"编选教材和教学手段",均为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具体设计部分。课程设计是集群式模式课程开发的中心环节,也是课程开发中最富创造性的环节,它包括"宽基础"课程的设置和"活模块"课程的设置两部分。课程分析、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均须围绕课程设计进行。

在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常常遇到"宽基础"的"宽"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宽基础"的宽窄、学深浅程度,除了职业本身特点有关外,还有培训的时间长短有关。中国目前的各种培训。因类型、要求不同,时间也不同,既有几天、十几天的短期培训,又有长达

一、两年的短期培训,又有长达

一、两年的短期脱产培训进修。一般而言,培训时间较长的"基础"课程可以"宽"一些、"深"一点,培训时间较短的,则可以"窄"一些、"浅"一点。

(3)课程实施和评价

课程实施是对课程设计的具体实践过程,它通过教师和学员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方式的互动作用共同完成。课程评价,是集群式模块课程开发的最后一环,是对课程设计和实施和检验。通过课程评价,可以将课程实施结果予以反馈,以达到不断修正和完善培训课程设置的目的。总之,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其环形结构体现并强化了课程开

发全过程与培训教育外部系统的关系。对于培训教育而言,任何具体的课程方案都不应静止不变,其稳定只是相对稳定。即使在相对稳定阶段,培训课程也应经常有一些局部调整。这种经常性的局部调整不稳定恰恰是培训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附:图表7-6 步骤 工具 知识 态度/安全 标准

1. 准备工作

2.检查工具

3.实地测量 接地电阻 兆欧表 万用表 电桥 螺丝刀 防护工具

电路基本定律 测量原理 安全技术 接线工艺 认真 细致

严守操作规程 优化工作环境 整洁卫生 有序

受训者能在十分钟内,根据要求选定工具,并做好仪器较正,达到精度标准。受训者能在十分钟内,正确使用仪器测量绝缘电阻,并判断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下载教育部出台新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出台新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志:学制与课程设置

    学制与课程设置——教学 学制:六年制 课程设置: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思品、微机、综合实践。 1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本实施以“三主一线”......

    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5篇)

    谈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 ——基于“动物学校”的案例分析 (研11教育11060008 何洪艳) 一、案例介绍及简要分析 1.案例简介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

    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现

    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现 我校是大竹县职业中学,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创办了多年,可以说有一定的经验,也吸引了很多学生来就读,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我......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安排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实施纲要 第一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6课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分析 重点理解和掌握课程的不同定义(p31),了解与课程相关的概念(p33-37......

    汽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计划[精选合集]

    汽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计划 课程 类别 序号 1 2 3 课程名称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普通话 计算机 就业指导 公关礼仪 体育 授课 时数 160 240 120 120 40 80 40 40 160......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简版)(大全)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德育(52学时) 本课程是乘务服务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的基础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计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

    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高职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丁岚峰1”,闫庆健2,付兴国3,包玉清1, 崔晓文1,董晓波1,杨思远1 (1.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 50081; 2.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安排考试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实施纲要 第一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6课时)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分析 重点理解和掌握课程的不同定义(p31) 基本含义:课程就是指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