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城—北岩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8:2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宝城—北岩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宝城—北岩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调研报告》。

第一篇:宝城—北岩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调研报告

乔官镇中学“优质资源共享”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使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2009年春季,在昌乐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实现教育协调发展。由镇教管办统一安排,乔官镇中学与北岩中学、槐林中学、北展中学建立起学校共同体。

共同体建立以来,我们以“携手合作、发展共赢”为共同目标,以“共研、共享、共创”为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共同体学校的力量,整合优质资源,以弱带强,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模式,积极有效地开展共同研究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大成效,达到了双赢目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我校基础教育城市化的重中之重。我校教育发展由于受城乡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一直存在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使不同群体受教育的层次、质量存在差别。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迫切需要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在需要,是事关民计民生、事关改革与发展的大事。只有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促进我校教育公平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

二、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我校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全面提 1

高了教育现代化水平。全校教育干部、教职工也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高标准均衡发展、实施高水平素质教育,促进了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强化城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以教师继续教育为抓手,以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为核心,以教科研为平台,积极开展各项培训、教育活动,提高我校义务教育学校整体素质。学校共同体专门成立了课堂教学领导小组,两校领导经常组织教师,就 “345”优质高效课堂进行互相听评课活动,共同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想办法,共同解决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双方学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促进了广大青年教师的快速长成。

2、以城区带动农村,形成龙头带动、连锁推进的格局。

自共同体建立以来,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1)提高了办学效益,减少了校舍维修费用、办公经费等支出,避免了有限资金的平均投入和分散投入,缓解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

(2)教学设施更加完善。教育组团项目建成后,教师的办公条件、住宿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大幅度提高各类实验教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课程教学等各项教学活动的开课率。

(3)是学生管理更加到位。大部分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思考能力、集体主义观念、竞争团结协作意识、交际能力等在不同程度得到提高。

(4)是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会明显提升。

二、问题及不足

实效性和成本问题制约着共同体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还是存

在一些问题:一是只关注面上的东西,只求形式,不重效果;二是缺乏活动载体,拘于传统;三是缺乏促进机制,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各结对学校小团体间自身工作任务较重,教师又要腾出不少精力交流学习,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保证。另外,由于结对学校距离较远;所有交流活动必定有一定的经费支出,这对本就“贫困”的乡村学校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对结对的长效性是一个挑战。

像结对活动中常见的教研活动,多数是面对面的交流、研讨,基本的方式是听课、说课、评课。所有的参加人员必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才能进行;活动议程固定,发言人数有限,被动听众多;会议开支、时间精力耗费大,效率较低,教研资料备份困难,更难于共享,惠及面小。

三、打算和建议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辩证的过程。办学条件均衡是基础,师资均衡配置是关键,教育质量均衡是中心,管理均衡是突破口。

1.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将从制度层面上,对学校共同体工作建立激励措施;要求各合作小组成员在一起商定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再由共同体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分时间段,有计划地实施。在管理层面上,无论是哪种合作研讨学习都要设置计划,并纳入教师考核和个人年度考核范畴内。

2.定人定时组织人员交流。定人定时定点开展教师层面的交流互动,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定时定点任教,并提出具体要求,加强交流与合作。

3.互动教研、携手共进。行动之一:聚焦课堂。根据课堂教学存在的焦点问题,互开研究课,举行教学沙龙,开设网上论坛。北岩中学将有计划的走进宝城课堂,真正的坐下来,深下去,学习宝城的先进经验。行动之二:

行家引领。加强校本研修活动,提高两校教师专业素养。在双休日,节假日领导小组将邀请有关专家以及两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与专题讲座,教学反思座谈、理论学习交流会等,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4.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育网、远程教育等手段,达成教师备课、学生练习、音像资料等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构建教育资源的合作共享机制,尝试教研机制联动、资源共享模式,提高教育科研的效率。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加大教育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创造条件,增强教育的可选择性,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最大限度地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建立起一种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

5.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培训投入,规范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益。一是创造骨干教师“走出去”的机会,使北岩中学的老师能够更多的到宝城中学,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拜师学习;二是提供条件争取名师“走进来”,尽量多的聘请宝城中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走进北岩中学,以身说法,以身示范,传授教育教学先进经验。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

北岩中学

2011.11

第二篇: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调研

恩施市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

调研报告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了及时总结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市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施州民族小学和新塘乡中心小学,对两校实施“一体化”办学模式的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先后召开教师、学生和家长座谈会5次,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收集到意见和建议8条,实地参观了两校的教改成果。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现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市国土面积3972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现有初中25所(其中农村初中21所),在校学生31703人;小学146所(其中农村小学139所),教学点71个,在校学生50585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将近80%分布在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城乡学校发展极不均衡。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我市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大力推广”的原则,今年8月,率先在施州民族小学和新塘乡中心小学两校开展试点,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推行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

施州民族小学是恩施市人民政府倾力打造的一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一流水平,教师队伍面向全市公开招考,专业化水平较高,建校三年来,学校以培养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现代人才为目标,把本土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以传统经典文化 1

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切入点,着力实施“养成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智慧课堂建设、名师培养、城乡共建”五大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德”文化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先后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北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湖北省书画特色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教育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新塘乡中心小学位于离市区70多公里的新塘集镇,占地面积13720平方米,校舍建设面积6517平方米。现有教师40名,17个教学班,学生900人,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半寄宿制农村中心小学。该校教师中,50岁以上的就有10人,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学科教师结构不平衡,缺乏艺术、体育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整体办学水平与城区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主要成效

两校初步形成了“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协作机制,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交流协作中不断提高,教学互访、实践研修等教学研究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学创新,挂职跟岗、支教帮扶等有序的教师流通机制正在形成,施州民族小学充分发挥管理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有力拉动了新塘乡中心小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

㈠协作机制初步成型。一是建立了捆绑管理机制。在认真分析两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两所学校实行捆绑管理。二是建立了教师协作机制。按照市教育局“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荣辱与共”的要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两校教师共同进步。三是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以远程教育资源网及施州民族小学校园网为主要平台,建立

起了“网络办公协作区”,两校教师统一使用一个电子办公系统,开展教学对话与交流。

㈡教学方式明显改变。一是集体备课体系日臻完善。以教研组或学科组为单位,以导学案的探讨和编写为重点,抓好常规集体备课。采取施州民族小学选派学科指导员、教师定期互访等方式,加强校际交流,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二是教研形式不断创新。改变了以往听课、评课等肤浅的教研形式,以“问题研究”为主,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建设高效课堂、打造幸福教育,通过“送课下乡”、跟岗研修、汇报交流、上过关课等形式,强力推动教学改革,在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下,新塘乡中心小学教师教学方式明显改变。三是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实现了四个优化,即“教学情境优化、自主学习优化、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效果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有力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新塘乡中心小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㈢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一是办学行为得到规范。由于整合了两校教学资源,新塘乡中心小学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得以落实,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二是艺术教育彰显活力。以“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为切入点,施州民族小学定期派专业教师或选送视频资料到新塘乡中心小学,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辐射作用,有效推动了新塘乡中心小学艺术教育的实施。

三、主要做法

㈠推行联校管理,实现理念共享

一是校长互访定思路。为了实现理念共享,提升管理水平,两校管理层进行了多次互访调研,在交流探讨中明确了

“一体化”办学的基本思路、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施州民族小学校长袁敏先后六次带领该校领导班子到新塘乡中心小学现场办公,共商发展大计。二是中层干部互访定措施。就校园文化建设、高效课堂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艺术教育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交流意见,成立了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校本培训等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活动计划。三是教师互访促提高。新塘乡中心小学先后组织教师26人次,到施州民族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体验活动。同时,施州民族小学就学校管理和该校“智慧课堂”理论到新塘乡中心小学进行了现场培训。

㈡搭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施州民族小学充分发挥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新塘乡中心小学的工作指导,带动该校共同发展。本学期,施州民族小学选派一名中层管理干部到新塘乡中心小学任校长,先后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18节,派专业教师指导该校艺术教育8次。在全面推进“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中,还把整理好的民歌单和摄制好的民族舞送到该校供师生使用。

㈢开展跟岗培训,实现优势互补。

一是建立跟岗机制。两校制定了跟岗学习时间表,分三个层次有序实施跟岗研修:决策层跟岗学习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中层管理人员跟岗学习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跟岗学习专业知识和实战技能。本学期共有65人次参加了“跟岗学习”。同时,建好跟岗学习档案,为教师素质评价提供依据。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新塘乡中心小学24位教师主动拜师,与施州民族小学24位骨干教师结成对子,在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实行“一对一”贴心帮扶,互促共进。三是推行联校教研。两校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送

课下乡”、上过关课和汇报课等活动,采取同课异构或一课多轮等形式,有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联校教研活动中,两校教师上过关课126节,施州民族小学选派9名骨干教师,亲临指导新塘乡中心小学文科、理科、综合三个教研组的集体备课18次。

四、问题与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试点工作中,两校在管理理念、管理措施、管理方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后阶段工作中不断予以解决。主要体现在:

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英语、艺术学科师资力量薄弱,艺术教育进展艰难。

保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交通不便、学校食宿条件差等因素制约着“一体化”办学模式向纵深推进;学校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大量教师互访交流的正常开销。

教师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应试教育思想在少数教师中依然存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思想落后影响了高效课堂幸福教育的推进,课堂教学效率不尽人意。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亮点。德育工作滞后,校园文化生活单调,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㈠强化师资培训。一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采取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帮助新塘小学培养中层管理干部,抓好班主任队伍跟岗培训。二是加强教学互访。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教育教学专题交流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实践研修,引

领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三是创新校本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与自我反思相结合、同伴互助与实践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㈡改进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德育工作协作区。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手拉手、共进步、同成长”等互助活动,实现城乡孩子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开展“班级发展共同体”联谊活动,开展艺体特长交流、综合素质展示、学科竞赛等联谊活动,开展城乡学生“生活体验”及“献爱心”活动,让城里孩子感受农村孩子的纯朴,让乡里孩子增长见识。

㈢加强教学研究。围绕高效课堂幸福教育,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加强个人课题的研究与管理,以“问题研究”为主,重视和支持小课题研究,突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㈣完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防范机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切实保障两校教师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的交通安全。二是完善管理机制。找准两校在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上的契合点,选取适合两校校情的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三是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在确保办学效益的前提下,采取校长轮岗、教师有序流动等措施,五年内教师流动比例达20%以上,逐步达到师资均衡。四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两校活动经费按照一定比例纳入预算,确保教学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三篇:建设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设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西乡塘区教育研究室 罗志坚

为进一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扩大初中优质资源,提高南宁市城区、开发区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上午9:00-11:50,南宁市教育局在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召开南宁市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暨“文化立校建设优质初中”论坛,参加这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南宁市西乡塘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东红、南宁市教育局施日全局长、南宁市教育局章志宏副局长、各城区、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各城区教研室主任、市教育局有关直属学校校长及分管教学副校长、各城区、开发区初中学校校长、市教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市教科所中学室教研员,活动由市教育局章志宏副局长主持。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南宁市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启动仪式,第二阶段为“文化立校建设优质初中”论坛。启动仪式上,西乡塘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东红为本次活动致辞,西乡塘区教育局陆局长志海局长介绍了西乡塘区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文化立校,打造“学在西乡塘”教育品牌的工作思路:按照《南宁市西乡塘区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规划,从2012年起至2014年,南宁二十八中、五中、二十中、二十四中、民大附中等5所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和西乡塘区、高新区等25所初中学校之间开展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工作,促进南宁市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共同体”主要采取 “优质学校+潜力学校+帮扶学校”的方式,组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共同体”,具体为1+1+x的组建方式,即每个“联盟”以1所市直属学校和城区1所优质学校为牵头学校,集聚x所城区潜力学校为成员学校,帮扶1-2所农村学校。“共同体”学校之间实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互助成长、捆绑考核等“七大行动”,通过城乡学校领导结对、城乡教师结对、城乡学生结对等方式,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骨干、示范、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城乡初中学校之间的交流力度,引导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整体提升农村初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同时,彰显农村教育的乡村特色,发挥农村教育的生态优势和本土知识优势,为城市初中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发展空间,促进城乡学校互动发展、和谐发展。随后,各城区、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和天桃实验学校、十四中、沛鸿民族中学、二十六中、二十八中、外国语学校等市直属牵头学校校长向市教育局施日全局长递交《目标管理责任书》,最后,市教育局施日全局长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城乡初中学校共同体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各共同体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提高对推进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工作的认识,明确目标和责任,探索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的模式,落实任务,细化措施,全方位推进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

在第二阶段的“文化立校建设优质初中”论坛上,市教科所、良庆区教育局、十四中、三十七中、沙井中学、三美学校等6个单位代表发言,他们从教科研、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文化立校”的经验,阐述了推进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通过本次活动,增进了大家对建设南宁市城乡初中共同体的了解,明确了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交流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为南宁市城乡共同体建设拉开了序幕,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市东部,隶属于****,下辖12个居民小组,526户,1998人,耕地面积2178亩。**社区整体上属于传统的农业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粮食、蔬菜、朝天椒、烟叶、中药材,以及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运输等项目。

二、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新社区位于**。规划总占地面积39885.86平方米(约合59.8亩),其中城市道路占地5615.61平方米(约合8.4亩),项目建设净用地34270.25平方米(约合51.4亩)。

规划建设居民住宅楼16栋,预计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征地59.8亩,2.8万/亩,共计167.04万元。可安置居民508户。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规划建设一栋17层两栋6层住宅楼,可安置180户、720余人居住,住房分90㎡/户、100㎡/户两种户型;拟建设停车位120个,附带社区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2142.5平方米,配套商业超市建筑面积4416.08平方米。二期规划建设6层一梯两户住宅13栋,总建筑面积41198.68平方米,可安置418户居民。附带社-1-

区幼儿园,群众游园等公共活动场地。

三、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1、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繁杂且时间长,费用高。按照上级要求必须在工地开工以前完成各项手续办理。但在具体办理手续和行政审批事项上非常繁杂,有时一个部门一个审批文件甚至一个证明材料就需要几天到一个星期时间才能完成。前期主要是发改,建设规划设计,国土,环保,电力,文化等部门各项手续的办理和审批,所有手续全部办齐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时间,有些审批事项审批时还必须有相关资质单位编制的文本,社区就必须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写,而编制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比如电力部门高压输电线路需要迁移时费用很高,而这无疑增加了建设成本,最终增加了群众的负担。

建议政府统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具体办事流程,编印成册,方便社区对照办理,还要尽量简化事项,规定审批在几个工作日内完成或者答复,以提高工作效率,能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减少建设成本,最终降低房价,减轻农民负担。

2、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大,人均负担过重。石佛社区室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接近1000万元。平均到居民购房价格上每平方近200元,按一般户型三室两

厅100平方米计算,每户均摊费用将近2万元。

建议社区内道路,广场,绿化,环卫等由各级政府财政投入支持,公开招标,统一建设,切实减轻群众购房成本。水、电、暖、气、通讯等可以由政府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统一安装,各级财政投入一部分,群众承担一部分。

3、城乡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立足村情,一村一策,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一些距离城市乡镇较近的社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已基本被征用完,社区群众和城市居民无论从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上都已基本相同。但一些偏远社区仍有大量土地,又没有什么工业项目,大部分群众仍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两种不同的社区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应区别对待,距城镇较近的社区老村拆迁后土地开发利用价值大的尽量拆迁入住新区。偏远社区仍有大量土地,拆迁后土地利用价值不大的可分步拆迁,也可搞一个社区两种模式,愿意来新区居住的一部分人入住新区,旧房拆迁,土地综合利用,另外一部分不愿意来新区居住的,由政府在原社区内选址统一设计规划户型结构,居民自建,政府财政补贴,统一新型社区道路,绿化,环卫,配套水电等,建成后,群众不离开土地,改善居住环境,再引入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群众土地,集中土地使用,提高土地使用价值,或者搞休闲观光农业,吸引城里人周末到农村社区休闲旅游,或者建设青少年劳动体验基地,让城里的孩子到乡下

种一天地,干一天活,与社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孩子接受教育,也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还增加了群众收入。

**社区居委会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乡社区建设的现状:

我区共有城乡社区77个,其中:城市社区34个,农村社区43个,绝大多数农村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建设标准。近几年来,我区投入200万资金建成农村社区村卫生室46个、警务室35个,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共10多项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全区95%的村建有卫生计生、农资供销等社区服务站(点)。

几年来,全区用于城镇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达到800万元,34个城市社区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12个,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为了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通过在社区开展“创先争优”和“星级社区”活动,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涌现出昌明、景航等8个全市先进社区。各社区健全了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立体防范体系。目前,全区共有34名社区民警,34支治安巡逻队伍,有55个小区实施了全封闭,25个小区新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

今年,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小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把街道、街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稳步推进竟成镇街居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鱼山、丽阳、荷塘等西区乡镇小城镇规划,重点抓好鲇鱼山小城镇建设。这些举措必将大力推动我区城乡社区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二、推进城镇化对城乡社区的作用和影响

(一)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一是由城中村改造拆迁所引发的利益矛盾、下岗职工再就业、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城市区域性的协调发展。我区每年处理的上访案件,有相当部份是城中村改造拆造引起的。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区竟成镇“城中村”改造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都在促使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不断产生利益诉求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排斥甚至对立的状态。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小农意识与城市文明实现对接过程中会产生矛盾。我市管理比较的差地方往往是城乡结合部,如竟成镇村、村等,由于这些村民不能很好适应城市文明,从而引发了社区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如在社区乱扔垃圾、破坏绿化等屡有发生。

(二)社区在城镇化过程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社区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日益突出,而要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离不开社区,因此,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与推进城市化有着紧密的关系。社区在城市文明建设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过程中,社区干部和社区志愿者清扫街道、维持交通秩序等工作中付出辛勤的汗水。十七大代表森林社区主任李金霞在拥军优属、社区党建等工作做出有目共睹的成绩。

(三)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就目前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实来看,在当前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小城镇与农村社区的关系,就像小动脉与毛细血管的关系一样。就我区鱼山镇、竟成镇城镇化比较高的乡镇来看,城镇是农民所需商品的日常交易中心,也是农民出售其产品的重要场所。同时,城镇也是是农民获取各种生产、市场信息的重要场所。如果城镇建设发展滞后,显然会影响农村社区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影响农村社区的建设。

三、城乡社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社会保障制度制约城乡社区协调发展。我区目前建立的是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这种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违社会公平,面且制约城乡社区协调发展。农村社区,只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停滞状态,其它保险项目还未实施。这种城乡社会保障相互隔离、发展水平不一的客观现状,不但阻碍城乡统筹发展,延缓城镇化进程,导致城乡社会矛盾的加剧,而且不适应城乡社区协调发展。

(二)城乡社区工作各级部门没有有效合力。城乡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但现实情况是涉民部门各干各的,没有形成工作合力,这样势必出现工作严重失衡,也制约了城乡社区建设上水平。

(三)投入不足成为城乡发展的最大矛盾。城乡社区建设和运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社区建设资金主要靠“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筹集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由于社区建设资金缺乏,社区设施相对不足。从街道来看,还有30%的社区是租房、借房,所有的社区办公经费短缺。薄弱的基础设施和落后的办公手段使社区满足不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求,影响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另外,由于经费短缺,社区工作人员没有纳入社会统筹,不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社区工作人员有后顾之忧,较低的待遇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一是政策制度缺陷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基本的土地资产还不能进入市场。另外,户籍制度缺陷,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二是土地经营制度缺陷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承包土地的易变性及短期性,使得农民不能形成有效的投入,农业生产率低;过于细碎的土地分割缺乏规模效益,不利于农业产业化。

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党的建设

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健全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以街道、乡镇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工作为载体,社区内单位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格局。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和引导社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支持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

(二)转变城镇基层政府职能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要面向社区,明确与社区之间的职责和关系,做到人员配备、工作重心、服务承诺、监督考评、工作经费到社区。要强化“小政府、大社会”意识,保障社区居委会依法独立行使管理社区的职权。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沟通基层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作用,代表居民及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依法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按照“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将社会性服务职能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由社区承担,对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的事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实现社区管理责、权、利的配套统一。

(三)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要进行体制创新

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利,允许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将承包地流转。其次,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元户籍制度。首先,要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和中小城市落户,允许地方户口在农村城镇之间迁移,同时也要允许农民工通过劳动部门和劳务市场进入大城市工作,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其次,户籍与社会待遇脱钩,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

(四)规范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合力。建议由省、市两级出台文件,规范各级涉及城乡社区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搭台协调,部门积极参与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上下配合,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协调机制。希望成立城乡社区办公室,主职责是负责研究制订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实施方案;负责协调各部门和指导各街道(镇乡)社区建设工作等具体工作。该机构的建立,能进一步规范了城乡社区的建设与管理,推动社区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下载宝城—北岩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宝城—北岩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明确了到2012年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也就是:全市城镇人口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0标台,城市居民利用公交出行率达到30%,农......

    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3月19日至23日,我到章安街道东埭村蹲点调研,了解到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再结合平时工作......

    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对于破解城乡......

    关于加强娲城财政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娲城财政建设的调研报告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和农民群众,在巩固基层政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村税费......

    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最终5篇)

    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建设调研报告如何加强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卫生建设 ?调研报告 ? **街道城管科*** ? 随着首都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城区边沿的城乡结合部地......

    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深化城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符合我县城乡社区发展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创新模式,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由XXX副局长......

    泰州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调研情况报告(推荐5篇)

    泰州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发布时间: 2009-12-25 15:08:00 来源: 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大 中 小 】本文被阅读次数: 1372 【 打印PRINT 】一、我市城乡和谐......

    贾汪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贾汪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贾汪区民政局 2011年8月12日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我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探索社区建设新形式,创新社区管理新办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