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系简介大全
信息技术系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信息技术系成立于1985年6月,现有教育技术学、电子信息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教育技术学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教育部特色专业。现有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教育技术学、电路与系统、数字媒体技术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我系还是教育部批准的培养教育博士(教育技术学)、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硕士(教育技术学)、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的单位,均面向全国招生。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我系已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讲师1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80%以上。教师科研项目的层次不断提升,科研经费逐年增长,其中有多项获国家教育部、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已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50多部。每年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及以上或被“三大检索”的论文均在一百篇以上。
目前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四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负责人:赵呈领教授)、《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负责人:王继新教授)、《现代教育技术》(负责人:杨九民教授)、《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负责人:左明章教授);由赵呈领教授领衔的“教育技术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荣获华中师范大学第一批优秀教学团队;王继新教授主要参与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杨九民、王继新、赵呈领教授牵头完成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重构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我系有四个教学研究室(信息处理教研室、数字媒体教研室、电子技术教研室、教育技术教研室),三个科学研究所(教育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通信与电子应用所),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本系。我系实验中心设备先进,拥有各种微型计算机、电子设备、影视设备、网络设备共1000余台(套),共投资经费2千余万元。2009年11月,以我系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成立的华中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获得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我校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0年我系又承担了国家“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中的“教师教育资源研发与管理中心”的研究与建设。系资料室图书文献和专业期刊齐全、文献检索方便,拥有图书10000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近200种。
我系高度重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树立了“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成才”的工作理念,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的优秀毕业生连年被保送至中科院、清华、北大、北师大等全国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研究生和本科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曾多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大赛”、“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在国家、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近千篇。为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我系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星光服务队”,连年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成绩突出,该队曾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优秀社会实践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一、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主任 杨宗凯
二、教育技术研究所(校级)所长 赵呈领
三、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所(校级)所长 王继新
四、基础教育学习资源研究中心(校级)主任 杨九民
第二篇:信息技术社团简介
电脑绘画信息技术社团简介
根据学校社团活动课的安排,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电脑社团招收的是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这个社团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发展其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一、运用电脑进行绘画
目前电脑软件种类很多,有Windows画图程序、Painter、Coreldraw、Photoshop软件和金山画王等。本学期,我校电脑社团的学生主要学习运用Windows画图程序。
在Windows画图程序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工具栏中各中按钮的作用和功能,如在绘制人物或物体时,一般运用曲线,椭圆等工具,这样画出来的物体比较美观,应避免用铅笔工具来绘制精细的物体。在实践中学生应掌握操作的一些简便方法,如右键中的复制、剪切、粘贴等菜单。还应掌握按ctrl键拖动图形进行复制的方法,学会用多个画图来绘制作品,这些技巧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
二、电脑绘画教学实践
1、构思训练
一幅好的电脑绘画作品包括作品的构思、构图、色彩等电脑技巧因素,为此我专门从主题立意和画面构思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训练。首先注重对学生构思作品能力的培养。如出“静夜思”这一主题让学生去进行构思作品,许多学生都能说出诗中有所包含的一些元素,例如黑夜、月亮、有诗词等等,但没什么更好的立意。我便拿出网络中一些优秀的古诗flash动画让学生观看,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一定要让别人被你的作品深深吸引,这样画面才能打动别人。使观看者能够被作品的构思深深打动,只有这样的作品主题立意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赞扬。但绘画构思不仅靠丰富的想象力,还要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事情。
2、绘画基本功练习
在电脑上绘画不同于手绘,需要对电脑鼠标熟练地掌握。有些学生构思很好,却不能将他的构思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练习,如让学生多积累素材、多画卡通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并能熟练运用。通过这阶段的训练,学生便能用绘画语言将他们的构思表现出来,做到心想“画”成。
1、从零起点开始教
兴趣班中部分学生就算接触过,也只是会画几根线条而已。所以零起点,工具的使用教学尤其重要。
2、工具的练习使用
为了让他们能尽快熟悉工具的使用,专门用了多节课练习使用直线、椭圆、曲线等进行绘制气球、太阳、小房子等并进行填充颜色。
3、色彩搭配练习
好的作品不仅要有构思还要画面的整体效果。如色彩搭配方面要协调美观、冷暖协调、突出主体。我专门挑选一些色彩比较浓厚的作品给学生们欣赏,让学生们说说欣赏这些色彩时的感受,并将他们的作品进行比较,设想如果自己的作品色彩也能搭配如此,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为学生讲解冷暖色对比色、对比色如何搭配以及如何用色彩突出主体物。通过讲解让他们从理论上初步了解色彩的理论搭配,并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色彩理论知识,并能很好地掌握色彩搭配知识。
4、电脑技巧的运用和绘画效果的表现
电脑绘画和手绘作品相比,其优点在于电脑绘画可以利用电脑中的技巧来提高绘画效率,如在画图中运用复制、翻转、扭曲、拉伸等菜单,还可以运用鼠标右键中的快捷方式来绘画。但是在电脑绘画上很多色彩没有手绘那么容易实现,需要学生们的耐心。还有在适当的时候请美术老师讲授有关色彩搭配的专业性知识,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审美功底。
第三篇:光电信息技术简介
光电信息技术简介
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
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它包括四个基本内容,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感测技术包括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以及遥感、遥测技术;它使人类能更好的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通信技术:它的作用是传递、交换和分配信息,可以消除或克服空间上的限制,使人们能更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它使人们能更好的加工和再生信息。控制技术:它的作用是根据输入的指令,对外部事务的运动状态实施干预。因此一切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有关的各种技术可成为信息技术。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信息技术和光信息技术等。作为核心的微电子信息技术是在传统的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渗透性最强大、影响面最广的电子技术,它通过控制固体内电子的微观运动来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并在固体的微区(小到几个晶格的数量级)内进行,可以把一个电子功能部件,甚至一个系统集成在一个很小的芯片上。
光子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一样,是一种渗透性极强的综合技术,使以光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有关光学元、器件制造的应用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类似,它利用外延、扩散、竹茹、蒸发工艺,把各种有缘何无源光学器件(激光器、光耦合器、光分路器、光调制器、光检测器等)集成在一起,构成能完成光学信息获取、处理和存储等功能的系统。
光电信息技术是将电子学与光学浑然一体的技术,是光与电子转换及其应用的技术。从广义上讲,光电信息技术就是在光频段的微电子技术,它将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控制、处理、存储与显示。它将光的快速(世界上运动最快的物质光)与电子信息处理的方便快速相结合,因而具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点。
光电检测技术是光电信息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是利用光电传感器实现各类检测,即将被测量转换成光通量,再将光通量转换成电量,并综合利用信息传送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最后完成对各类无力量进行在线和自动监测。
第四篇: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简介
相公中心小学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
工 作 简 介
相公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全日制中心小学,现有教学班11个,在校学生399人,教师25人,学历合格率100%。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为学生的一切负责”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让校园充满成长气息”的办学理念。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树立质量立校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03年以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建设。2003年装配了远教设备;2006年配备了微机室,拥有微机31台;2004年实现拨号上网;2005年接入宽带,并建立校园网;逐步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学校成立了信息化教育领导机构,建立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及考评细则,加强师资培训,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学校现在已在3—6年级开设微机课,班均每周1课时,几年来共培训学生200多名,学生都能比较熟练的操作电脑,部分学生能制作简单的电脑作品。每周教师参加微机培训,教师每周人均上机两课时,80%的教师能熟练的操作电脑,60%的教师能利用电脑下载、查阅资料,50%的教师能制作课件。每位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文件夹,保存了大量与教学有关的文档资料。近几年来,在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应用方面逐步加大管理力度,建立“一表三册”制度,按时下载、接收教育资源,定期培训。同时,加大语、数、英语等学科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了计算机、多媒体设施的使用率,各科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我校将进一步构建信息技术教育大环境,加大信息技术投资力度,加强设施的使用与维护,实现我校教育教学手段新跨越。
第五篇:印度发展信息技术简介
一,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处于闭关锁国的境地,然而,“印度的软件之父”柯理却把软件概念引入印度。70年代,许多国家、企业集中精力开发电脑硬件,对于软件,当时人们认为是附加的、免费的而且不能获利的。但是,柯理认为软件具有巨大的无形价值,“软硬件是一体的,硬件达到某种规模之后,软件势必有大量需求。”同时,柯理发现开发硬件需要基础设施和资本,而印度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开展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印度的贫穷迫使它不得不从事软件开发,因为印度人“有优秀的数学头脑,绝对可以编写出最好的软件。”根据《开启印度信息革命》一书的介绍,当时印度全国电脑不超过20部。今天,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印度开始以软件开发作为国家的支撑产业时——的艰辛状况。第二,印度的落后体制与先进的信息科技相互碰撞。我们都知道,印度仍然处于僵化落后的管理体制下,正如旅行文学大师奈波尔所描写的,“官僚体制与种性制度共同交织成的幽暗国度”。可以说,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是不断地突破僵化管理体制的历程,比如柯理游说政府解除电脑硬件进口的管制。1991年印度软件协会主席米塔锲而不舍,登门16次,才与财政部长会面半小时,为软件业争取到租税优惠。这种不断的碰撞,终于使政府意识到信息科技的重要性,反过来政府倾力扶持软件业,1999年印度成立了IT产业部,当年有16个省的省政府宣布IT政策,有7个省成立专职工作小组或委员会。事实证明,这些机构不是摆设,而是印度软件业发展实实在在的引擎。
第三,两极分化下催生软件王国。印度的两极分化有目共睹,去过印度的人都有感受,在摩天大楼的下面,成群结队的乞丐肆无忌惮地乞讨,甚至抢夺游人的提包。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帕兹所形容的:印度充满“两极化对照形成的歧异”。因此,国内许多IT名流据此认为印度的“软件大国”地位不足挂齿。印度有70%的人口是文盲,而同时它有41万软件技术人员,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印度全国有1832个教育性科研机构和理工学院,每年大约培养7万个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如今在美国,1/3的软件工程师是印度人,有25万人深入硅谷,这足以让世人吃惊。有人形象地比喻,印度是依靠金字塔尖的2%的精英带动98%的平民。难怪比尔•盖茨在第一次访问印度后,就断言:在未来几年中,“印度有希望成为一个软件超级大国”。尽管文盲、人口与贫穷仍然是印度当前的三大难题,而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在2008年造就“百万软件人才”。
第四,软件业的外销策略的成功应用是印度软件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印度发展软件业主要有两种外销策略,第一种是所谓的“到岸服务”,即由印度软件公司外派工程师,驻扎在国外客户处,完成设计;第二种是所谓的“离岸服务”,即在印度完成软件程序开发,传输到客户端进行测试、安装。这两种业务分别占印度软件产值的57%和35%。换言之,印度提供的主要是定制式的软件服务,有品牌的套装软件占的比例很小。所以,有人称印度的软件业模式是“软件代工”,类似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加工业。
当然,看到印度软件业奇迹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印度软件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比如:人才流失;高附加值产业链无法形成;过于依赖产业导向的教育,导致研究失去前瞻性;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各邦之间在推动软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其他深层的社会问题。我们呼唤中国的“柯理”,我们不希望我们今天所说的IT,仅仅是指“印度的明天。
1989年印度软件业总产值为2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40亿美元,绝大部分是出口,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据麦肯锡预测,印度IT服务业在未来五年将增长五倍,年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目前印度的软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在全印度GDP份额超过了2%。印度有一批大型软件公司,前四名分别为TCS、Infosys、Wipro和Satyam等,这些公司规模都超过万人。TCS是印度头号财团Tata下属的咨询公司,财团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Infosys于199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印度公司,全球500强之一;Winpro是一家相对集权的公司,创始人阿芝姆•普莱姆杰拥有超过八成的股份,普莱姆杰也成为印度首富;Satyam是它们中第一个在中国投资的。
“四大金刚”在中国落户,还处于观望状态,投资也不大,像Infosys在华投资尚未定案,不过另外两家来自印度的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和APTECH却几乎垄断了中国的IT长期培训市场。NIIT成立于1981年,是全球惟一教材开发达到CMM 5级的教育机构。这两家公司用类似于培训中国厨师的方法培训软件工程师:招生、培训,直到学生毕业、找到工作,两家公司的学费也一样:1.8万元。在软件开发和出口创汇方面,印度与中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基础的IT培训方面,印度人更是杀到了中国家门口来。目前,中国的IT企业只有华为在印度有一家规模不大的软件公司,该公司甚至因为被诬陷“为塔利班编写软件”而被印度政府调查,事实证明纯属莫须有。分析一下印度软件模式的成功因素,关键在于引进CMM认证,CMM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会搞的一套软件工程标准,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共分五级,印度人对此标准异常热心,全球获得CMM5认证的软件公司不过几十家,印度占了60%以上。前两年,一批中国软件企业老总去印度考察一番,回国后掀起了一股CMM初级认证热潮,很多中国人对CMM认证也不以为然,但有一点无法回避,那就是CMM是硬文凭、是护照,没有它,连软件国际市场的门都难以迈入,它实际上也是美国标准。
不过,印度模式是处于全球软件业价值链的最底层,在孟加拉的女工为沃尔玛的血汗工厂努力工作时,班加罗尔的程序员们也在为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软件订单埋头苦干。这些订单可能已经被倒手好几次,利润被层层盘剥,而且这种代工受美国经济影响很大,一旦美国经济不景气,班加罗尔的工程师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对西方列强而言,班加罗尔是软件业的血汗工厂,而中国连成为“血汗工厂”都很艰难,因为中国的软件业是一盘散沙,各有各的标准,标准太多则造成没有标准的现实局面,照搬CMM是一条路子,但不妨换个思路,能不能制订中国自己的软件业标准?毕竟中国是21世纪最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