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珍惜自由常怀敬畏-监狱参观心得
5月12日,天空飘着细雨,在这个五月里微显寒冷萧索的日子,我们来到荆州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在监狱有关干警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监舍、心理咨询室、食堂等地方,了解了服刑人员的生活,听取了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短短一下午的活动,身临其境的教育,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真切体会到了监狱高墙与自由生活的反差。仿佛经受了一次特殊的心灵洗
礼,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厚实森严的高墙,全神戒备的狱警,凝重得令人窒息的空气,这是我跨进监狱大门的第一印象,压抑在我的心中留下一抹淡淡的影子。第一站是参观监舍,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从监舍走道中间走过一趟。一间间干净整洁的监舍里面,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服刑人员用标准的站立姿势整齐地排成两行。当我们迈步从窗户旁走过时,不时有犯人抬起双眼打量眼前这些从未谋面的陌生人。而当他们目光与我们对视时,又不自然得低下了头。在那一瞬的对视中,我不禁心中一颤,那种神情虽然略显浑浊,却分明是羡慕,亦是深深的惋惜。无奈、叹息、希望在他们的眼中交织。我忽然意识到,在我们眼里看似平常的自由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遥不可及。我匆匆移开视线,脚步变得沉重而缓慢。
在监狱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监狱展厅,心理咨询室、教育宣传栏、食堂等服刑人员的生活改造场所。心理咨询室里精心设计安排的各种减压放松方法、治疗疏导手段,试图极力挽救拯救一颗颗即将扭曲、放弃的心。亲情墙上一段段亲人们的寄语,一句句揪心的嘱咐,不禁使我热泪盈眶:“好好改造,妈妈和我等您回来——女儿”,“多穿点衣服,注意自己的身体——妈妈”。监区的大小角落充满着各种警句格言、励志标语,“认真改造,重新做人”、“内心的黑暗要用知识来驱除”等掷地有声的语言,仿佛处处提醒着服刑人员,时时应有忏悔的感觉。深深的懊悔,无法重温家的温暖;无限的惭愧,无法弥补亲人的悲伤。我虽痛恨罪犯,但又可怜其人格与自由的丧失,怜悯其家人的痛苦与伤悲,同情其心底的无助和悔恨,心中默默祝愿他们能积极面对,认真改造,早日与家人团聚。相信只要他们重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重获人生的信念,他们依然受人尊敬,仍能有所作为。
最令我震撼的,还是作报告的两位服刑人员。他们用沙哑的声音讲述了自己怎样一步步地走向犯罪的经过,以及发自内心的悔恨和渴望自由的内心表白。他们原来都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的干部,都曾经做出过突出的工作成绩,却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迈出了罪恶的一步而要面对漫长的刑期。他们曾经都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却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辜负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也让自己陷入了心灵的泥潭。他们都曾经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仅仅因为一丝贪欲,失去了大好前程,将自己送入高墙之内,每天只能在对自由的渴望中反思、在对亲人的思念中悔改。昔日的青年才俊,往日的意气风发,如今却只能在高墙电网中度过人生的黄金岁月。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内心的悔恨、可再多的悔恨也只是徒劳的悲哀。权势与尊严之间无法衡量,金钱与自由之间无法换算。人们渴望拥戴与尊贵,但越高的山峰必然峭壁林立。活生生的反面事例,给我们每个参观者上了一堂警示教育课。
参观结束了,当驱车离开监狱时,我又不由自主地回头望了一下。整座监狱在花草的拥抱之中,似有小桥流水的闲适意境。可是对于服刑人员来说,他们却无心享受这番闲适。自由和紧闭只是一墙之隔,一步之差。铁门隔绝的不仅仅是高墙内外之间的联系,隔绝的更是与家人的团聚。高墙隔开的不仅是一片美丽的蓝天,隔开的更是无上的自由。电网拦住的不仅是被禁锢的身体,拦住的更是一颗颗已经失去自由的心。对于我们普通的参观者来讲,那厚实的铁门、森严的高墙、密织的电网似乎又在诉说着它的威严、神圣和不可侵犯,不由使人产生一股敬畏之意。李源潮部长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其实,不仅是干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一些东西时常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内心充盈、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敬畏,是一种心怀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人应该有所敬畏。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行事,追求和谐和真善美;一个人心无敬畏,则会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其结局是极可怕的。那么,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敬畏什么?
一要敬畏人民。道家讲:“头顶三尺有神灵”,为的是要人们常怀敬畏之心,坚守信仰。共产党人不敬畏头顶的神灵,但要敬畏身边的人民。“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敬畏人民,就要以人民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人民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人民的满意为第一标准;敬畏人民,就要做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常思民生之艰难,常查百姓之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二要敬畏“天道”。所谓“天道”,就是规律,就是公理。“天道”是永恒的,可以认识,但不可以创造;可以利用,但不可以违背。共产党人敬畏和尊重的“天道”,大而言之,就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小而言之,就是要敬畏和遵守党纪国法。三要敬畏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就事业,也可以把一个人送进坟墓。敬畏权力,不能亵渎权
力。权力是神圣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尊重权力就是尊重人民,藐视权力、亵渎权力就是藐视人民、亵渎人民,是不会有好下场的。纵览古今,多少才俊之士因亵渎权力而身败名裂;敬畏权力,不能滥用权力。权力只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不可以用来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利,只可以依法行使、正确使用,不可以随心所欲、滥用权力,否则会误国祸民害己。
人生犹如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让自身不断接受阳光的洗礼、细雨的滋润,永葆平常之心,小心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常怀敬畏之心,以高尚道德为追求,内心里保持住一块道德的净土,远离浮躁,在精神自由的坚守中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荆州监狱之行已经画上了句号,但给我留下的思考却从此延伸下去。我或许很久也无法忘记那一道道充满威严的高墙电网,和那一双双渴望自由的眼睛。
第二篇:珍惜自由常怀敬畏-监狱参观心得
5月12日,天空飘着细雨,在这个五月里微显寒冷萧索的日子,我们来到荆州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在监狱有关干警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监舍、心理咨询室、食堂等地方,了解了服刑人员的生活,听取了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短短一下午的活动,身临其境的教育,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真切体会到了监狱高墙与自由生活的反差。仿佛经受了一次特殊的心灵洗礼,心中久久不能平息。厚实森严的高墙,全神戒备的狱警,凝重得令人窒息的空气,这是我跨进监狱大门的第一印象,压抑在我的心中留下一抹淡淡的影子。第一站是参观监舍,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从监舍走道中间走过一趟。一间间干净整洁的监舍里面,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服刑人员用标准的站立姿势整齐地排成两行。当我们迈步从窗户旁走过时,不时有犯人抬起双眼打量眼前这些从未谋面的陌生人。而当他们目光与我们对视时,又不自然得低下了头。在那一瞬的对视中,我不禁心中一颤,那种神情虽然略显浑浊,却分明是羡慕,亦是深深的惋惜。无奈、叹息、希望在他们的眼中交织。我忽然意识到,在我们眼里看似平常的自由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遥不可及。我匆匆移开视线,脚步变得沉重而缓慢。在监狱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监狱展厅,心理咨询室、教育宣传栏、食堂等服刑人员的生活改造场所。心理咨询室里精心设计安排的各种减压放松方法、治疗疏导手段,试图极力挽救拯救一颗颗即将扭曲、放弃的心。亲情墙上一段段亲人们的寄语,一句句揪心的嘱咐,不禁使我热泪盈眶:“好好改造,妈妈和我等您回来——女儿”,“多穿点衣服,注意自己的身体——妈妈”。监区的大小角落充满着各种警句格言、励志标语,“认真改造,重新做人”、“内心的黑暗要用知识来驱除”等掷地有声的语言,仿佛处处提醒着服刑人员,时时应有忏悔的感觉。深深的懊悔,无法重温家的温暖;无限的惭愧,无法弥补亲人的悲伤。我虽痛恨罪犯,但又可怜其人格与自由的丧失,怜悯其家人的痛苦与伤悲,同情其心底的无助和悔恨,心中默默祝愿他们能积极面对,认真改造,早日与家人团聚。相信只要他们重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重获人生的信念,他们依然受人尊敬,仍能有所作为。最令我震撼的,还是作报告的两位服刑人员。他们用沙哑的声音讲述了自己怎样一步步地走向犯罪的经过,以及发自内心的悔恨和渴望自由的内心表白。他们原来都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的干部,都曾经做出过突出的工作成绩,却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下迈出了罪恶的一步而要面对漫长的刑期。他们曾经都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却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遵守基本的行为准则,辜负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也让自己陷入了心灵的泥潭。他们都曾经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仅仅因为一丝贪欲,失去了大好前程,将自己送入高墙之内,每天只能在对自由的渴望中反思、在对亲人的思念中悔改。昔日的青年才俊,往日的意气风发,如今却只能在高墙电网中度过人生的黄金岁月。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内心的悔恨、可再多的悔恨也只是徒劳的悲哀。权势与尊严之间无法衡量,金钱与自由之间无法换算。人们渴望拥戴与尊贵,但越高的山峰必然峭壁林立。活生生的反面事例,给我们每个参观者上了一堂警示教育课。参观结束了,当驱车离开监狱时,我又不由自主地回头望了一下。整座监狱在花草的拥抱之中,似有小桥流水的闲适意境。可是对于服刑人员来说,他们却无心享受这番闲适。自由和紧闭只是一墙之隔,一步之差。铁门隔绝的不仅仅是高墙内外之间的联系,隔绝的更是与家人的团聚。高墙隔开的不仅是一片美丽的蓝天,隔开的更是无上的自由。电网拦住的不仅是被禁锢的身体,拦住的更是一颗颗已经失去自由的心。对于我们普通的参观者来讲,那厚实的铁门、森严的高墙、密织的电网似乎又在诉说着它的威严、神圣和不可侵犯,不由使人产生一股敬畏之意。李源潮部长指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其实,不仅是干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一些东西时常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内心充盈、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敬畏,是一种心怀神圣感的尊敬和惶恐。人应该有所敬畏。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行事,追求和谐和真善美;一个人心无敬畏,则会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其结局是极可怕的。那么,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敬畏什么? 一要敬畏人民。道家讲:“头顶三尺有神灵”,为的是要人们常怀敬畏之心,坚守信仰。共产党人不敬畏头顶的神灵,但要敬畏身边的人民。“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敬畏人民,就要以人民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人民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人民的满意为第一标准;敬畏人民,就要做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常思民生之艰难,常查百姓之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第三篇: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这是新时期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2008年,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说: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是要敬畏历史,二是要敬畏人民;三是要敬畏人生。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这就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常怀畏惧之心,严于律己,谨慎从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干净干事,造福百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要尊重历史。
“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敬畏老百姓,他决定你执政合法性与否,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畏民古训为官者应时刻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敬畏之心,人该有之,为官者更不能例外。然而,现实中有的官员心里恰恰就缺少一个“畏”字:口无遮拦,信口雌黄,什么话都敢说,结果在嘴巴上惹出了麻烦;行为失范,什么事都敢做,什么场所都敢进,钟情于声色犬马,结果在美色面前当了俘虏;私心过重,欲望过甚,什么好处都想捞,什么东西都敢要,结果在物质利诱中败下阵来,不能不令人警醒。
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意思是说,一个
人如遇有祸害,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可能避祸趋福。失去敬畏之心,则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因此,对为官者而言,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为官当有敬畏之心,就是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法规,其实质是要敬畏权力,慎待权力,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为个人和小集团谋私利。权力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人上天堂,也可以让人下地狱,关键看你如何掌握它――当你秉公用权时,它就会为百姓办好事,因而也会受到百姓的拥戴和拥护;而一旦让权力与私欲为伍,就会以权谋私,为所欲为,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最终将你送上审判台。
一位哲人曾形象地作了一个比喻:“权力像座桥,桥下是座牢,官员悠悠桥上过,歪心邪步掉进牢。而安全过桥的秘诀是:慎行、慎微、慎权、慎独。”实践证明,为官者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会认真做事,兢兢业业;才会尽职尽责、为国竭力,这样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永葆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
——在高二年级第一次集体会议上的发言
同学们晚上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主题是“常怀敬畏之心”。原因是暑假与一位教育专家谈话,他说现在的学生都是善良的,但都是自私的,对人对事对物都没有敬畏之心,他们将来是要吃亏的。回首2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觉得这句话不全对,但的确是如今校园的现实。
我们应该敬畏生命。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体验到“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生命是非常脆弱的,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悲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自己的命运:当其它生命被虐杀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便是自己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父母赋予我们生存的权利,我们就应该履行生命的义务,尊重生命存在的意义,不作贱生命,不放弃努力,不得过且过,认真生活,认真学习,体会成长的充实与快乐,无疑就是对生命的最好敬畏。高二了,我们应该放弃过去的懵懂与玩世不恭,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确立进入高中的目标,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精彩的人生历程。
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条件,大自然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环境。敬畏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把对日月星辰的外在敬畏,转化为对自然和环境的内在敬畏,正视人类自身不过是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普通而渺小的生命存在,把自然世界丰富而具体的多种物质存在,当作自己的生命体系来对待,建立人与人、人与万物血脉相通的生命感受。只有学会了敬畏自然,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才能博得自己狭小的生存空间。即使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要确保大自然的天蓝、水清、花艳、草绿和人类的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只有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我们才可能生活得更舒适,生存得更美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自己与自然和睦相处,与自然中的人和睦相处。如果天不怕地不怕,老子天下第一,我们将会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惩罚。这一点相对我们年轻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我们应该敬畏规则。康德说过:“我最敬畏两样东西: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生命是脆弱的,更是可贵的,而敬畏规则,遵法行事,才是生命安全和良好社会秩序的根本保障。法律也好,道德也好,都是规定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规则无处不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救死扶伤、仁心仁术是医院遵循的职业规则;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勤奋学习是一个学生应该遵循的行为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一所学校,如果每一位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合格甚至优秀来要求自己,这样不仅给别人带来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成就了自己的优秀,敬畏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我们应该敬畏自己。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有天命而不敬畏,轻视大人,对圣人和老师之言也会加以戏侮。活在当下,只考虑自己,人无敬畏,不知其可。敬畏之心常在,做人才能守底线,做事才会留余地。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学习和做事,让敬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我们每一位年轻人要遵守的法则。
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前草坪的南端,伫立着1920年毕业的81名同学献给母校的日晷,上面镌刻的“行胜于言”四个字,这已经成为清华校风。1977级化学72班同学们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如今已成为清华学子践行“行胜于言”的生动写照。我们省武高的学生应该拒绝坐而论道,拒绝夸夸其谈,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不论你周围是什么样的情况,你都应该能沉下心来,俯下身去,常怀敬畏之心,踏踏实实学习,规规矩矩做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同学们,上名校、上好学校没有捷径,实际上,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捷径,唯有实干的作风才能确保你们迈向理想的远方。
谢谢大家!
第五篇:常怀敬畏之心 演讲稿
常怀敬畏之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常怀敬畏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敬畏之心,人该有之,作为技术工作者、项目工作者更不能例外。图纸的一个符号标错、给客户邮件日期写错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然而,现实中有的员工里恰恰就缺少一个“畏”字:口无遮拦,信口雌黄,什么话都敢不假思索的去说,什么事都敢不加思考的去做,结果在草率面前付出惨重代价;私心过重,欲望过甚,什么好处都想捞,什么东西都敢要,结果在物质利诱中败下阵来,不能不令人警醒。
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一个人如遇有祸害,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可能避祸趋福。失去敬畏之心,则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不仅给公司带来损失,也会让自己后悔不已。因此,对我们而言,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生活责任,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保有危机感,敬畏自己工作岗位,不管工作闲忙、职位大小、工作性质,对自己的工作要至始至终要有一种欠缺感,要有一种总是不能满意的心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必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人。
有人说做老实人吃亏,其实老实人不是胆小怕事的代名词,有所敬畏也不是不思进取,循规蹈矩,老实人心存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心存敬畏恰恰是我们人生成熟的体现。
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有所贡献,才能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创新的同时,不忘敬畏之心,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事例都给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会认真做事,兢兢业业;才会尽职尽责,为公司竭力,这样才能在 工作中、生活中永葆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