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jimei创省级“教育强区”集美志在必得
【核心提示】
11月17日,福建省教育督导室就2010年集美区政府教育工作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进行省市联合评估(考核),省评估小组组长、省督学、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副调研员李林萍当场宣布,经过量化考核和综合分析,集美区2010年度党政主要领导考核成绩为优秀等级。
此前,评估小组先后实地查访32所基层学校幼儿园和教育机构,就集美区“对县督导和督导考核”工作中领导职责、经费投入与管理、办学条件、教育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评估,并对集美区一年来的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作为嘉庚故里,集美素有“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集美区委区政府继续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尤其在近年加速实施城市化中,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战略地位,集全区之力打造“教育强区”。
教育投入超过区级财政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集美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教育硬件设施的不断丰富,以适应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带来的教育需求。“十一五”期间,集美区共投入21.98亿元发展教育。今年,教育方面的预算甚至超过5亿元,占区级财力的四分之一以上。
2009年以来,为满足新城开发建设带来的教育资源需求增长,集美区提前谋划、优先布局,共新建1所完中、2所九年制学校、7所小学、3所幼儿园,并分别对4所中学、20所小学、1所幼儿园进行整合扩建,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扩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
三年来,共投入15.6亿元新扩建中小学校舍近40万平方米,共投入1.36亿元对9所中小学进行改翻建,对20个项目进行抗震加固维修以及加大教育技术信息化建设等。通过持续努力,全区各中小学校校舍焕然一新,新建校舍占全部校舍面积的80%以上。
“十二五”将新建20所公办幼儿园
在学前教育方面,目前全区各乡镇中心园建园率达100%,平均每个镇街拥有2所公办园,基本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并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荣誉称号,最大限度地解决入园难问题。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所需,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作用。2009年至今,集美区新增开办5所公办园,目前全区各乡镇中心园建园率达100%,平均每个镇街拥有2所公办园,基本形成以公办幼
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发展格局。2010
年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
按照计划,到2015年,全区还将增开20所公办园,届时将实现每个镇(街)至少有4
所以上公办幼儿园的目标。
“市场导向”发展特色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对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集美目前有职业学校7所,其中,集美职
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集美区重点打造的“职业教育品牌”。
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是集美职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积极与本地产业和品牌企业对接,先后设立金龙、七匹狼、中国模具等专项人才培训基地,在高技能与应用型人才培训市场中
占有重要地位。
学校还与地方产业“结亲”,为集美区汽车工业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汽车专业校本课程
开发,确立了向客车方向发展的特色办学;建成全国中职校第一个无尘芯片封装实训车间,电光源专业具有全国影响力。三年来,学校的就业率连续超过98%,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区政府准备斥资迁建集美职校,新校区将落户灌口,学校面
积、设施条件等都将有进一步提升。
一视同仁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就学
在推进教育公平性方面,作为拥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业区,集美区采取积极措施对
公办校、公办园进行扩容,通过增加学位、扩建校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吸纳进城务工人员子
女入学。
目前,全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6万余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达66%;
他们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享受免学杂费、教科书费、就近免试入学、困难学生资助以及省市
区评优评先等一系列政策,极大地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此外,区里还把关心残疾儿童、救助困难家庭等纳入惠民工程——“绿洲计划”之中。
比如,出台《困难家庭教育救助试行办法》,对困难家庭学生就读高中及以上学校给予每年
1500元——5000元不等的救助,两年来共救助832人,发放救助金197万元,从而解决了
困难家庭子女入学的经济问题。(转自厦门网)
创省级“教育强区”集美志在必得
时间:2012-3-5(阅读人数:249)
区长李辉跃调研教育工作并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要求要以进入三甲之势位居省级“教育强区”前列
育管理机构、社区学院等要尽快挂牌,相关编制、经费等问题要尽快制定方案;中小学幼儿园非编岗位及教育专干等人员待遇问题尽长李辉跃针对集美区创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过程中存在的机关缺编、教师缺量、工程建设缓慢等问题,召集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建发等代建单位进行现场办公。李辉跃要求各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责任分解,任务细化,各个部门要互相协调,把问题逐辉跃一行先后参观灌口中心幼儿园、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基地、曾营小学、厦门十中,对集美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了解,教育强区”迎接市级评估、省级评估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区教育部门通过调查摸底,对照评估标准,对目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这些问题涉及到公建配套、政策落实、机构人员、管理服务四大方面共13个小项,包括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进项目进度缓慢、非编人员待遇、学前教育薄弱等问题。
辉跃对集美区以高分通过省级“对县督导”和“两项督导”给予充分肯定。教育也是集美区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集,不仅仅表示城市建设方面要实现岛内外一体化,还包括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相关配套要一体化。李辉跃强调,教育不仅是宜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基础的工程。为此,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
教育现状,李辉跃提出五点要求。一是集美区争创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志在必得,不仅要通过,而且要以位列三甲之势高分通过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紧协调,尽快解决,为创建提供高效保障。二是要加快培育和引进名校和名校长。李辉跃认为,集美居城市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提升相关配套,在教育方面关键是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质量如何校长至关重要。因此要打破常规”的心态加大名校引进力度;要高薪聘请,放更多权引进名校长。三是做好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工作。职业教育要以双师型队伍打造培养有基础知识、能发明创造、有后劲的合格“蓝领”,从而实现工业后劲的提升。四是要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把新一代生力有能力、具有个性的接班人。五是要加大教育投入。席、教育党工委书记洪成、副区长蔡冬梅等参加调研。(刘德英)
集美进入“创建全省教育强区”冲刺年
时间:2012-2-27(阅读人数:277)
洪成在区教育系统2012年党建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为创建再动员
今年是集美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全省教育强区”的最后冲刺年。根据省、市安排,今年3月份市教育局将对集美区创建教育强进行初查,5月份省教育厅将正式进行检查验收。在2月23日召开的集美区教育系统2012年党建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区政协主教育党工委书记洪成,要求教育系统各单位必须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以临战状态对待迎检,确保以优异成绩通过全省首批教育强区验收。会议还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洪成、蔡冬梅等区领导出席会议。
区教育系统提出今年创特色促发展,构筑教育强区的党建新思路,即以办好人民满意、放心的教育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设为重点,以教育稳定安全为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全区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力点和新途径,全力推进育在新的起点上迈上新台阶。重点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础教育全过扬学校个性,打造学校品牌,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师生求知的学园、生活的花园、活动的乐园、温馨的家园。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将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内涵,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管,突出对招生、教师招录、职称评定、维修工程、设备采购、评优评先、后勤管理等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等。
洪成在会上强调,全区教育系统各单位要以清晰明确的责任、求真务实的作风、以坚强过硬的队伍推进党建工作,按照“突出一个好两个延伸,强化三个服务,抓好四项建设,注重五个提高”的要求,全面完成党建工作任务。即紧紧围绕“创先争优”这个主题,外延伸和向下延伸,强化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个服务,积极想办法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入推进惠民行动,千办好为民、惠民教育工作,重点抓好思想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刘德英)
[关闭窗口]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闽ICP备05022651号集美区接受省级教育“两项督导”检查成绩优秀
时间:2011-11-21(阅读人数:752)
省评估组认为,集美区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投入力度大,办学有特色
日,福建省教育督导室就2010年集美区政府教育工作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进行省市联合评估(考核),对集美区一年来充分肯定。省评估小组组长、省督学、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副调研员李林萍当场宣布,经过量化考核和综合分析,集美区2010年度党。市委常委、副市长臧杰斌,市教育局局长赖菡以及李辉跃、陈锦标、汤养初、洪成、苏甦、赖朝晖、潘佳庆、蔡冬梅、陈清安等日至17日,福建省教育督导室就“对县督导和督导考核”对集美区进行评估。评估小组先后认真听取区委副书记苏甦代表区委书记教育工作述职报告和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李辉跃所作的2010年度集美区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并深入镇街、部门学校,召开多场汇报,核对报表数据,全面详实地了解集美区的教育情况。
为,集美教育工作有五个方面特别值得肯定。一是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得到有效落实。做到教育工作的三个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二是教育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三年来集美共投入15,将危改工程、校安工程、城区学校扩容迁建、布局调整、标准化学校建设等结合起来,兴建13所中小学幼儿园,扩建25所学校,00万元配备电脑,购置图书和理化生实验仪器,全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基本均衡。三是大力加强教师队水平,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队伍。四是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成为集美职业教事业健康发展,教育工作有思路有举措,取得不少成绩。比如开展体育艺术二加二活动,开展绿色教育、闽南童玩、综合实践活动谢省市评估小组对集美区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感谢评估组就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的具体整改意见和建议。李辉跃表示,这区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集美区将以争创首批省级“教育强区”为目标,把这些建议和意见作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由教育等相关整改方案。、副市长臧杰斌认为,评估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不仅对集美区,也对厦门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他说,这几年来厦、态势好,特别是集美区发展欲望强,投入大,硬件好,在六个区里综合实力集美排全市第二,某些指标甚至超过市级水平。臧杰取得来之不易。尤其是2008年以高分通过省“对县督导”评估以后,集美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在职育以及推进素质教育上成效显著,使集美区教育工作进入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为创建首批省级“教育强区”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教育成果、亮点、特点得以充分的展示,也获得评估组的充分肯定。臧杰斌要求集美区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扎扎实实对薄弱环强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的建设,解决编外代课教师问题,加大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升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范民办幼儿园,按保基本、全覆盖的原则大力建设公办园,提高适龄幼儿进公办园的比例;三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内涵发展,使教育投入实现从硬件条件到软件建设的转化。(刘德英)
[关闭窗口]
集美争创省级“教育强区”
时间:2011-11-20(阅读人数:498)
近几年来,集美区委、区政府发扬“兴学重教”优良传统,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摆在优先发展、重点战略地位,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规划到位、投入到位,为创省级“教育强区”打下坚实基础。
近几年来,集美区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十一五”期间,共投入教育经费21.98亿元。今年教育支出超出5亿数超过区级财力的四分之一,三年教育拨款平均增长达到26.7%,比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平均增长多出6.83个百分点。特别是随着集美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集美区教育硬件设施也不断丰富升级。三年来,共投入15.6亿元新扩建中小学校舍近40万平米,在新建片区、区新开办了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共投入1.36亿元对9所中小学进行改翻建,对20个项目进行抗震加固维修以及加大教育技术信息等。通过持续努力,全区各中小学校校舍焕然一新,新建校舍占全部校舍面积的80%以上。此外,集美区还将斥资迁建集美职业技术建集美区社区教育学院和特教学校。
以争创省级“教育强区”为目标,集美区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优质普教育,加强普高的优质和特色建设,做强做大职业教育,积极构建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全区教育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在学前教育方前全区各乡镇中心园建园率达100%,平均每个镇街拥有2所公办园,基本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发展被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荣誉称号。在义务教育方面,通过“外引内联”高位嫁接,全区6所中学、56.7%的小学通过省级评估素质教育工作近年成果丰硕。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1.68亿元重点扶持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打造职业教育领域名牌,成为国家级重点业学校,并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在终身教育方面,积极实施社区教育机构“十百千”和社区教育“百千万”计划,形成育中心、镇(街)社区学校、村(居)社区学习点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集美区把教育公平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作为破解“就学难”的重要举措,注重扶持弱势群体,着力构建教育公平保障体系。把关心残疾儿童、救助困难家庭等纳入惠民工程——“绿洲计划”之中。比如,出台《困难家庭教育救助试行办法》,对困难家庭学高中及以上学校给予每年1500——5000元不等的救助,两年来共救助832人,发放救助金197万元。全面开放公办学校,接受进城务子女入学。目前,全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6万余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达66%;他们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享受免、教科书费、就近免试入学、困难学生资助以及省市区评优评先等一系列政策,极大地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刘德英)
[关闭窗口]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
闽ICP备05022651号
第二篇:创省级教育强镇 促教育均衡发展
创省级教育强镇 促教育均衡发展
——杜步镇申报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阳山县的东南部,全镇区域面积152.86平方公里,总人口31130人,下辖8个村委会,镇内交通便利,青连高速道横贯本镇。目前,我镇有初中1所,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7所,幼儿园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镇有初中生1240人;小学生1339人;幼儿园362人。全镇共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201人。
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战略,全镇人民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0年,全镇实现区域生产总值4.4亿元。在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我镇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教育综合实力明显进步。2009年,我镇成功创建成为清远市教育强镇。目前,我镇各类教育已逐步形成了协调、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几年,镇政府先后获得“清远市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县先进单位”、“ 县综治维稳先进单位”、“ 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确立了“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
一是教育工作优先考虑。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教育的领导每年主持召开2次以上研究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并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进行现场办公、帮助学校描绘教育的美好蓝图。杜步镇党政领导班子经常参加杜步镇各中小学的开学典礼,给我镇中小学的全体师生送去了亲切的问候,向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教师们致以崇高敬意。
二是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我镇制订了《杜步镇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把教育发展作为镇、村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落实学校的中长远发展规划,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教育的领导每年主持召开2次以上研究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并经常深入学校检查,现场办公、指导、帮助学校描绘教育的美好蓝图。
三是教育用地优先考虑。近年来,我镇在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征用土地8671平方米,扩建中心小学运动场及综合楼的建设,切实解决了学校用地问题,确保了教育用地优先保障。同时,扩大办学规模,增加规划建设开办了杜步中心幼儿园,确保在我镇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
四是教育经费优先投入。我镇是发展中的乡镇,经济仍欠发达,但是,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宁可放弃其它项目的建设,也要把资金转移到教育方面,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08-2010年来,镇投入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做 到逐年增长。2010年以来,我镇开展创强工作,投入了资金超过1000多万元。
(二)各级部门团结协作,狠抓创强工作落实。
自开展创强工作开始,镇党委、政府为了加强领导,统一部署,便于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学校及镇七所八站为成员的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制定了《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和《杜步镇创建省教育强镇日程安排表》,并对“创强”工作责任加以分解细化,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建立镇、部门、村、学校的创强工作网络,全镇各条战线、各村、各校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分线包干,责任到人,形成党政、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同时要求创强办积极加强与各方的协调、沟通,凝聚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大力营造创强氛围。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强”工作,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除了召开创强动员大会,利用平时会议强调创强工作以外,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全方位地宣传“创强”活动,制作大型户外“创强宣传牌”1幅,悬挂横幅15多条,标语10多条;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校迅通、板报专栏等进行宣传;村、学校分别召开“创强”动员会、座谈会,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
(四)切实为教师谋福利,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多年来,我镇非常重视为教师创造和谐、宽松、温馨的工作和生 活环境。一是切实做好安居工程。历年来,我镇通过政府主导,各方支持,教师住房已基本解决。二是大力实施奖励机制。按照《杜步镇奖教奖学方案》,我镇自2009年以来,每年均拨出5多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节日慰问教师。三是为了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我镇每年为全体教师免费体检一次。四是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我镇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建设杜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镇每一年教师节都大张旗鼓地表彰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尊师重教先进个人与单位,在全镇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五是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凡事关民生、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都邀请各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参加,为教师创造了参政议政的机会和平台。目前,我镇教师当选县人大代表1名,镇人大代表3名,党代表5名。
(五)积极筹集教育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我镇历届政府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对教育有着深厚的情愫,除了积极投入教育经费以外,还积极引导社会热心人士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倾力支持教育。杜步镇企业家何绍永先生捐资80多万元兴建一栋综合楼及学校地砖的铺设;2011年,我镇通过与澳门街坊协会的积极联系,投入30多万元在中心小学新建一栋新教学楼;通过与珠江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宋嘉奇的联系,积极联系到热心团体投入9万多元改造了独树教学点,使到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六)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我镇党委政府一直以办强办优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 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前几年,我镇有公办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11所,民办幼儿园1所。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的不均衡性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科学规划,整合教育资源。为此,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多次召开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听证会,制定《杜步镇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把生源少、条件差的“麻雀学校”撤并。按照布局调整方案,2007年撤消丘屋、沙坑、深坑小学,把丘屋、沙坑、深坑小学的学生并入中心小学就读。2008年秋,湟川、石溪、东江、独树4所村级小学撤高留低,五、六年级学生集中中心小学就读;2009年将1所完全小学附设初中班学生撤并到杜步中学就读; 2011年秋,山坪小学撤高留低,五、六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就读,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在原丘屋小学(已撤并)创办一所杜步小学中心幼儿园,全镇形成了合理的学校布局,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和优化。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促教育持续发展。
一是注重班子建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对此,镇党委政府对学校内部管理时刻关注,切实推进校长目标考核制度,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不断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管理模式。要求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强化五种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岗位意识、民主意识。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镇历来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我镇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要求,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科学安排培训课程和内容,以杜步中学、中心小学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教研员作专题讲座;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推动学科教学建设;以各类培训班、提高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优秀教师等事迹,强化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开展“塑师德,树新风”等教育活动,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另外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其次建立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我镇已打造了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较高、勇挑重担、勤于探索的教师队伍。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全镇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篇,市级报刊发表论文2篇,获县级奖励论文13篇。全镇教师在教改教研中获县级奖励16人次,市级奖励4人次,省级3人次。
(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我镇为了加强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教师“教好,教会”,学生“学好、学会”这一目标。同时,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打造农村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学生幸福一生奠定基础,我镇要求全镇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加强学生的德育、学习与个性特长的培养作出具体的要求。
1、多渠道增强学生德育实效性。
我镇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探索创新德育的新模式、新思路。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研讨德育工作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和完善了少先队、家长学校等组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制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镇中小学开展了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进校园”等活动。各校均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邀请他们每学期到学校进行两次以上的法律讲座;通过晨会、国旗下讲话,清明节到革命烈士墓扫墓,“五四”青年节的文艺汇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理想前途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充分发掘乡土德育素材。我镇在杜步敬老院等地设立德育基地,拓宽育人渠道,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我镇各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2010学,我镇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为95.9 %,小学生为93.2%,小学生的后进生转化率为95.1%,中学生的后进生转化率为89.4%,全镇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狠抓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镇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一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单向、封闭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二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建立评价机制,激发学习潜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注入活力和生机。2010学,我镇小学毕业生语文、数学、英语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1.1%,89.2%,89.7 %,初中毕业生考试全科合格率为82.7%。多年来,我镇中考成绩均排在全县乡镇初级中学的前茅。
3、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我镇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努力拓展各种有效的途径,遵循“三结合”的教学原则,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一是“课外活动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和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具有专长的学生。中心小学注重开展第二课堂的拓展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是“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我镇各校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中,注重加强课内知识在课外的延伸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 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他们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三是“开展有益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各校均建立了劳动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电脑操作、劳动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陶冶个人情操,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了个性。四是重视艺术教育,发挥美育功能,注意发展学生特长。中小学各成立有舞蹈队、音乐和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普及面广。每年“六一”、“元旦”均举行文艺汇演,艺术教育成绩显著。2008年,我镇小学邓美玲、陈房妹同学参加清远市小学生首届“清实杯”科技知识系列活动之科普征文比赛,荣获三等奖。在阳山举行“聚龙杯”青少年书画大赛中,我镇学校的何嘉怡、刘剑欣获优秀奖。
(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幸福和谐杜步
1、幼儿教育发展良好。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镇重视抓好学前教育,目前,我镇有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一是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学习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让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我镇按县教育局的布置与要求,组织安排学前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全体学前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细化管理。我镇切实加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做到管理精细化。四是聘任专业人才。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我镇聘任了一部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幼儿园,增强了学前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五是与阳山县第二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县二 幼骨干教师到杜步中心幼儿园进行日常工作、生活的指导。目前,我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415人,入园人数328人,入学率79%。
2、基础教育巩固提高。
我镇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大力抓好九年义务教育。一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动员,切实加强“防流控辍”工作,落实各种帮教措施,确保入学率和巩固率。二是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镇常抓不懈,把“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目标,各村、学校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临时监护人密切联系,做到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三是我镇按照国家规定的政策法规,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读书问题,每年为外来工子女提供优质学位,确保了外来适龄儿童入学,让他们享受同等教育。我镇各校努力树立服务意识,转换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均享受到平等教育,由于措施得当,取得明显效果。全镇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为0.3%,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
3、成人教育不断扩大。
我镇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坚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方针不动摇,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 合、学校教育形式与其他学科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镇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在杜步镇中心小学、石溪村委会设立2个成人教育培训点,开设了计算机、水果种植等课程,扎实有效地开展多类型的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实用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从业知识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009年以来,我镇组织各类成人教育,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共1836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劳动力的技术素养和能力,拓宽就业门路,创造经济价值。如养猪、沙糖桔等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以在家创业为主打的种养精英,现在杜步镇旱坑村、大路村、东江村、东山村等村都有养猪场、养鸡场;每个村小组柑桔年年丰收,民收入年年增加。
4、社区教育逐步完善。
在创设良好的农村人文环境的同时,我镇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利用寒暑假举办图片展览、读书活动及各类竞赛,组织青少年参加德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开展村民文化活动。我镇每年利用节假日举行大型篮球赛、象棋赛等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广大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三是开展老人文化教育活动。全镇各村文化活动场所基本开辟了专门的老人活动区域。杜步村、东江村、石溪康西烙等村,建设了文化室、篮球场、老人活动场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高雅文明的娱乐休闲场所,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群众的文体活动。近年来,我镇各村文化体育 事业快速发展,构建了全民教育终身学习体系。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自开展创强工作以来,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镇人民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的教育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如下一些薄弱环节:①、村级教学设施设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③、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比例偏低,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将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以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为新起点,继续坚持“科教兴镇”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依法办学,科学育人,创新发展。我们将按照教育均衡化、现代化、规范化、优质化、特色化的思路,通过以下措施改进、完善。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使杜步镇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二)继续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造就更多更好的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教育水平。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一个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
(三)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人为本,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教育教学管理,着力建设规范化、优质化学校,以改革促发展。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标准,我们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自查自评,必达条件已达标,结果为:政府责任150分,支持教育126分,发展水平212分,奖励得分0分,合计得分488分,占总分值97.6%,已经达到了省教育强镇的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专家组对我镇进行督导验收。
杜步镇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5日
第三篇: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方案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1-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工作意见的通知》的精神,按照《福建省“教育强县”验收办法和评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方案。
一、创建教育强区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推进我区“三新”建设为目的,以建设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为重点,全面提高我区教育的综合实力,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福建省教育强区。
二、创建教育强区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力争用2年时间,使我区教育在教育管理职责依法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水平提高、终身教育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办学条件全面优化、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等福建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的9项a级指标都达到或超过省评估标准;使我区教育在管理职责、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事业发展、教育质量六个方面的45个b级指标和95条评估标准都达到或超过省评估标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元化的具有海沧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力争在2012年顺利通过福建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争创全省首批教育强区。
三、创建教育强区工作任务
1、成立区创建教育强区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副区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镇(街道)和区直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领导、协调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成立创建教育强区自评工作小组,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组长,负责督查、指导各镇(街道)和区直各职能部门落实各自承担的相关任务。
2、各镇(街道)工作任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按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做好2011年—2012年涉及教育工作的有关统计和总结;重点抓好社区教育、校园周边环境维护与整治、扶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关心“三残”儿童、依法动员辍学生复学等工作;加强社区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社区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文娱、体育活动;开设成年人教育课程,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根据《海沧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意见的通知》精神,对照《海沧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修订)》,开展每年的教育工作自评,做好备查资料的整理归档,并于每年4月15日前把自评报告和工作总结送交区创建教育强区自评小组。
3、区教育局工作任务:负责创建教育强区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合理进行各专项工作小组分工;规划、落实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及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做好2011年—2012年期间教育发展的全面总结;按照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认真做好自评工作,抓好薄弱环节的整改;做好各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协调、指导全区各镇(街道)、各部门开展创建教育强区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
4、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任务:负责收集2011年—2012年期间区委、区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文件、照片等资料;督办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的相关事项;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对贯彻落实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总结;审核海沧区申报教育强区自评报告并送区委、区政府审批。
5、区委宣传部门工作任务:负责对2011年—2012年期间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进行总结;协助制作海沧教育专题片、画册;协调新闻单位大力宣传海沧教育的成果;指导区直单位、镇(街道)、社区宣传建设教育强区涌现的典型和好人好事。
6、区发展和改革局工作任务:把创建教育强区列入《海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把教育工作纳入计划;按照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有关要素,对教育发展计划、改善教育设施等工作以及在2011年—2012年涉及教育的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总结。
7、区财政局工作任务:按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拨款达到法定“三个增长”;及时拨付上级下拨的教育专项经费;按规定征足城市教育费附加并做到全额拨付教育使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拨付;不截留、不平调、不挪用中小学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保障校安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及其它项目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落实各项经费补助政策;对涉及教育的财政工作、经费管理以及2011年—2011年区财政对教育投入情况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对每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分析报告。
8、区司法局工作任务:负责按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把学校普法工作为重点列入“六·五普法”计划;加强法制教育,检查、指导学校普法工作。
9、区综治办、区公安分局工作任务:按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做好整治学校周边环境,配齐综治副校长,预防青少年犯罪以及防火、治安等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师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予以有效实施;严厉打击扰乱学校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区公安分局为镇(街道)完善文化户口册提供居民户口和流动人口资料。
10、区文体局、科技局、民政局、残联、科协、工会,团委、妇联、关工委工作任务: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技、文体活动;加强对学校工会、妇女、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业务指导,努力提高学校工会、团队组织和家长学校工作水平;协调做好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扶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11、区编办、建设局、人劳局、卫生局、审计局、城管和执法局、地税局、工商局、国土房产分局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任务:根据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本部门职能及工作实际,为教育工作、辖区内学校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镇(街道)及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职责按厦海委办[XX]82号文及签订的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目标责任书遵照执行。
四、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措施
(一)履行教育管理职责,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制定并实施《海沧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与规模,办好民办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在更高水平上的均衡发展,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街道、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教育工作政务公开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依法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和文化市场的治理,维护学校周边环境。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教育投入效益。完善教职工编制管理,建立教师调配交流、考核任用和补充机制,保障教师权益。按照中小学布局规划配置教育发展用地,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困难问题,为教育办实事,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海沧教育的发展,宣传创建教育强区的意义,形成领导带头、各方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重教兴学良好氛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划建设好区青少年宫等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多渠道、多形式建设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辖区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偿向中小学生开放,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社会环境。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条件水平。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用2-3年左右的时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工程、学前教育工程、信息化工程、教师培训工程、社区教育工程建设。力争2012年6月前,建成双十中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京口岩小学、霞阳小学二期、锦里小学二期,建成东孚幼儿园、霞阳幼儿园、海沧中心幼儿园。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确保教师进修学校的校舍、设施设备、师资队伍按省定标准配备。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软件和硬件建设,辖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电化教育装备水平达省级示范学校(园)标准。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以学校为单位,80%以上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各种设施、设备达到省颁标准。教育部门要全面统筹、合理配置,用好用活资金,各有关部门要把创建教育强区摆在优先的位置,做到特事特办,为学校排忧解难,保证有关工程按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三)推进各类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实现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消除“大班额”现象,解决好城区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健全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推进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有序推进0~3岁早期教育工作。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优质配置。教育教学适应新课程需要,学校内涵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完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大力普及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规范学籍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就学保障制度、义务教育档案资料制度、义务教育学额巩固制度。教育事业发展各项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
(五)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省定编制标准配备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特殊教育教职工配置满足事业发展需要。配齐配足紧缺学科教师,根据需要开展教师转岗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与年龄结构。有序开展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工作。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培养计划;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加强校长的履职考核,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培养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校长。教师进修学校切实履行教师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责,不断强化教师培训、教研功能。定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建立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制度,完善师德监督考核机制,提高全体教职工师德水准。
(六)强化课程改革实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加强素质教育的政策、经费保障与社会引导,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化素质教育社会环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重视以班主任为主体的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加强养成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建立、逐步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各个阶段教育形成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优秀成果,能起到辐射示范、优化整体作用的学校。
(七)构建终身教育运行机制,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进一步完善“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社区教育经费筹措、资源共享、队伍管理、考核评估、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开拓、整合社区教育的硬件、人力和信息资源,健全以区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街道市民学校和镇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社区居委会教学点、村文化技术培训点和各类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建设一支“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为主体、广大志愿者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为社区成员提供便捷教育服务,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等各种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基本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区。
五、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步骤
1、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1)开展创建教育强区的调研工作,制定工作方案。
(2)成立海沧区创建教育强区领导小组及自评工作小组,建立机构,明确职责。
(3)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和全区人民积极支持、参与创建教育强区工作。
(4)召开教育系统动员大会,号召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全力以赴投入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为创建教育强区多作贡献。
(5)教育系统各基层单位认真组织学习领会有关文件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理解内涵,认真做好自查工作,查缺补漏,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落到实处。
(6)针对全区自查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积极推进创建教育强区工作。
(7)东孚镇2011年教育工作接受市督导评估。
2、自评、督导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
(1)迎接市政府对我区学前教育进行专项督导。
(2)区政府2011年教育工作督导自评(“对区督导”)。
(3)区政府2011年教育工作接受市级“两项督导”复查(2011年5月)。
(4)区政府创建教育强区工作自查自评(2011年6月-9月)。
(5)区政府向市政府提出教育强区核查申请(2011年10月)。
3、市级核查、整改提高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2月)
(1)区政府接受市级核查评估验收(2011年11月)。
(2)各级各部门根据市核查反馈意见开展整改工作。
(3)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利用主要媒体组织一系列的连续报道,全面展示海沧教育的发展历程、成果与经验。
4、申报、验收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1)进一步落实市级核查评估意见,做好各项整改工作。
(2)完成主体材料送区委、区政府审查,完成各项配套材料。
(3)区政府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室递交教育强区申报书。
(4)区政府接受市教育局、省教育厅的创建教育强区资格审查(2012年4月)。
(5)接受省级评估验收(2012年6月)。
第四篇:创教育强镇的标语
1、创教育强镇,建和谐马坝
2、凝聚全镇人民智慧,创建广东教育强镇
3、创建教育强镇,造福马坝人民
4、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
5、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6、举全镇之力,创教育强镇
7、务实敢为,励精图治,为创建教育强镇而奋斗
8、创建教育强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构建和谐马坝
10、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马坝教育事业新局面
11、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3、全力争创教育强镇,全面促进教育发展
14、实践成功教育,提升教育理念
15、推进教育强镇建设,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16、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加快马坝教育发展步伐
17、社会发展,教育先行;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18、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19、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0、务实求发展,齐心共创强
21、马坝的明天看教育,教育的明天富马坝
22、创马坝教育强镇,办人民满意教育
23、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一流的教育水平
24、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6、全力争创教育强镇,全面促进马坝教育发展
1、创教育强镇,建和谐固原
2、凝聚全镇人民智慧,创建固原教育强镇
3、创建增长率强镇,造福固原人民。
4、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
5、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6、兴全镇之力,创教育强镇。
7、务实敢为,励精图治,为创建教育强镇而奋斗。
8、创建教育强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构建和谐固原。
10、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蕉城教育事业新局面。
11、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13、全力争创教育强镇,全面促进教育发展。
14、实践成功教育,提升教育理念。
15、推进教育强镇建设,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16、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加快固原教育发展步伐。
17、社会发展,教育先行;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18、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19、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20、务实求发展,齐心共创强。
1、马坝的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和贡献,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需要您的参与!
2、举全镇之力,创教育强镇;
3、创教育强镇,建和谐马坝;
4、创建教育强镇,造福马坝人民;
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6、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努力开创马坝教育事业新局面;
7、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全力推进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
8、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9、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
10、坚持“率先发展、教育先行”方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1、务实敢为,励精图治,为创建教育强镇而奋斗;
12、创建教育强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3、创教育强镇,惠及子孙后代;
14、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携手共创广东省教育强镇。
15、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16、抢抓机遇 奋力拼搏 加快马坝教育发展步伐;
17、全力争创教育强镇,全面促进教育发展;
18、务实求发展,齐心共创强;
19、推进教育强镇建设,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20、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3、全面推进“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建设;
24、实践成功教育,提升教育理念;
25、社会发展 教育先行 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
26、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29、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创建教育强镇目标; 30、重德重才,潜心造就新一代;重教重学,全面培育栋梁才 ;
32、以教育质量为生命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3、尊师重教你我他,教育强镇靠大家;
34、马坝的明天靠教育,教育的明天富马坝;
35、十年树木,今朝教育创强群策群力;百年树人,他日桃李满园争妍斗艳;
37、树教育品牌,谱写马坝教育新篇章;
38、建设教育强镇,给教师用武平台,给学生美好未来;
39、人人参与,大家努力,为创建教育强镇添砖加瓦;
4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马坝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而努力奋斗!
43、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加快现代化教育强镇建设!
44、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45、创建教育强镇,促进马坝社会全面发展!
46、创建教育强镇是马坝人民的共同心愿!
47、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
48、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优化育人环境,共创现代化教育强镇!
49、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50、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
51、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共建现代化教育强镇!
52、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创建教育强镇工作!
53、动员起来,为把马坝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而努力奋斗!
54、.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创建教育强镇!
55、振奋精神,团结务实,向现代化教育强镇的目标前进;
57、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
58、创建省教育强镇,提升马坝综合竞争力;
59、创建教育强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60、创建教育强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五篇:创教育强镇宣传片解说稿
强教智民培沃土
万紫千红总是春
——**镇创教育强镇纪实
广袤的成都平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天府之国的腹心,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金**.**区**镇位于**城北,宛如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金**的腹心地带,熠熠生辉。这里,曾是古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早在3500---5000年前,古蜀的先人们已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灿烂的古蜀文明。位于**镇直属村境内的规模达630亩的鱼凫遗址,便是这段辉煌历史的有力见证!
古蜀先辈们的遗迹早已被历史的风沙湮没,然而先辈们勤劳智慧、艰苦奋斗的精神却有如滔滔的江安河水,千百年来绵绵不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生不息。
今天的**镇幅员面积54.6平方公里,人口5.1万,12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镇内交通发达,环境优美,是西部的花木之乡,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勤劳智慧的**人,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正朝着建“生态**、文化**、休闲**、和谐**”的目标不懈前进。
教兴则民智,民智则国强,**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力予以扶持。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民重教,全民受教的思想指导下,**镇加大了教育投入,先后完成了踏水实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验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镇子实验校风貌整治,完成了各村远程教育系统的配置,建成了三个示范性学习型社区。2004年至今,**镇为教育投入达3700余万元。
在大力改善教育硬环境的同时镇政府加强了教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成立了镇教委,镇关工委,定期组织活动,对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加以研究,解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在镇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镇的教育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社会兴起了尊师助教之风。**的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镇现有**实验校、踏水实验校、镇子实验校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村小和 7所幼儿园。在校教职工323人,学生5683人。**镇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实现初中毕业一次性合格率99.8%,升学率达91.8 %。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
教育兴衰,系于教师。**镇在科教兴镇的战略工程中,首先重视教师的培养。各校在区教育局、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悉心指导下,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通过赛课、评课、小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方式,实现教师间同伴互助,给教师以专业引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在职业道德方面,**各所学校均把师德建设作为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常抓不懈。构筑了完备的师德教育、评价、监督体系,各类师德典型事例不断涌现出来。
由于措施得力,工作落实,**镇的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现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4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优秀教师6人,区学科带头人7人,区教学能手、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坛新秀128人,各级各类优秀教师率已达39.6 %。教育科研硕果累累,三年来约980余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
在社会高速发展,教育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各校主动迎接挑战,更新自己的育人观念,把德育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首位,紧抓德育传统活动,大胆进行德育创新,重视德育实践活动,向着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目标奋进。
**实验学校在扎实学生文化基础的同时,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把空洞的说教变为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知识,在实践中锻炼体能,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在实践中接受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踏水实验学校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卵石画为切入点,化平凡为神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同时,将课堂的空间延伸至社会,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社会,为日后服务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镇子实验学校把“健康、安全、有责任心地生活”作为学生的座右铭,在强智的同时引导学生五育并举,自强不息„„
勤劳智慧的**人,创造出了今天繁荣昌盛的新**;而要实现**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政府强教育,教育强社会。蓬勃发展的**教育,成为**的人才的孵化器。2004年至今,**成人校已累计举办各类引导性培训198场次,吸引32800人次参加;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20场次,培训人员11800人次。通过培训,使3028人成功就业,扶持了6户专业户,向外输送劳务人员1514人,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的经济发展。
据初步测算,2005年**镇人均收入5315元中,有580余元为接受教育实现就业或从事第二职业产生,教育对**的国民经济贡献率为11.4%,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造社会。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在实现移风易俗,构建和谐**的宏伟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2003年至今,**镇教委在10个村、7个社区建立了群众文化活动室,为12个村、9个社区配备了远程教育系统,装备图书1.7万册,创建学习型村(社区)12个,学习型家庭521户,成立了18支群众业余文化活动队。
在区教育局、镇教委的关心支持下,**实验学校创建了**早教中心,为年轻的父母们传授着科学育儿的知识。
各校纷纷开放了自己的教育资源,为群众的学习、娱乐、体育运动大开方便之门;
每逢节日庆典,学校主动派出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协助村社筹备节目,开展文化活动,并通过学生,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进我家”活动,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延伸至社区,延伸至每一个家庭„„
教育在**这方热土上生长,开花,结果,同时教育也为**的发展注入着新的生机。2004年至2006年,**镇成功引进农业科技,依托花木栽培和大蒜种植、规模养殖,农业集约化生产率达到30%以上;2003至2005年完成工业增长值8504万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16.33%增加到27.52%;GDP由2003年的4.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3亿元,连续保持23%的高增长。社会治安稳定,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治安案件。
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到**考察,专门参观了**的生态农业;2005年陶行知研究会名誉会长方明到踏水实验校剪彩,2006年6月,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到**视察教育工作,对**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6年5月,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到“三邑园艺” 培训基地视察农村劳动力培训情况,并对**的规划进行了悉心的指导„„
**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也为**的发展描上了绚丽的一笔。
相信在**镇教育远景规划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关心下,**的教育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有了教育培育的这方沃土,**的的各项事业也必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