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汇报

时间:2019-05-13 08:0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汇报》。

第一篇: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汇报

“教研组建设策略研究”是沙教科〔XX年〕1号批准立项的区级重点规划课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形成了一些成果,现特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一汇报。

一、组建教学督导队伍,形成“三员三查三评” 督导机制

“三员”指教学巡视员、教学信息员、教研考勤员。教学巡视员由学校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对日常教学秩序、教学状况和考试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教学信息员由各班的学习委员、班长组成,负责搜集对学科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对上课教师进行适当评议。教研考勤员,由学科分管行政组成,负责对教研活动考勤。“三查”指学期初、期中、期末按“教学六认真”要求进行三次教学常规检查。“三评”体系即开通“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三层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员三查三评” 对有效监控我校的教学情况,完善评价机制,规范教学管理,全面反馈教学工作信息,及时发现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问题,确保我校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督促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使之保持最优状态,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原来学生的评价中部分问题突出的学科、问题突出的教师教学已经有了明显改进。

二、强化三种意识(团队意识、学习意识、文化意识)

1、团队意识

怎样来培养教研组的凝聚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呢?我们的做法是:

(1)推行集体备课活动,培育团队协同合作意识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按照集体备课的基本框架加强过程管理,并积极探索课程资源建设的途径,较好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团队协同合作意识的形成。

(2)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培育团队研究意识

在参与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聚焦课堂真实问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就伴随有教师的研究行为,老师们觉得研究就在身边,通过撰写教学随笔的形式参与研究,降低了参与梯度,人人能参与,个个可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棘手的问题,需要学科组集体研究才能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育团队研究意识的过程。

(3)参与网络教研,培育团队交流共享的意识

网络与教研联姻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陈家桥中学科研室博客屋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开展有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增进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很好地培养了团队交流共享的意识。在学校已经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4)“集体捆绑”,培养团队利益捆绑意识

“集体捆绑”是指: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不针对个人,只针对学科团队。学校把各部门工作中的相应数据以“集体捆绑”的形式在老师评职,年度考核、评优、骨干评选、奖励等与大家关系紧密、比较在乎的事情上进行体现。“集体捆绑”唤醒了教师们内在的合作意识,构建了学科组教师之间的相互滋养互动共生的良性运作模式。

2、学习意识

如何把一个教研组建设成有学习氛围的教研组呢?

我们的三项措施是:

a、建立制度

要制定教研组学习制度、教研组学习计划和教研组学习考核细则,通过学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学习行为,通过学习的计划来实现教师的学习,通过考核的细则来迫使不爱学习的教师进行学习。比如我校教研组月计划中就规定要自行组织一次新课程的观摩学习,并且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登记。

b、落实计划

依照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开展学习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学习活动的性式根据学科特点自己选择。建立的学习制度不是最终的目的,对教研组的学习考核也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开展好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c、认真考核

学校专门有教研考勤员对教研组的学习活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必须纳入学校对学科优秀团队评比和组内教师的年度考核中,作为推荐市、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

3、文化意识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纯粹具有蜡烛精神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的发展。如何来培养教研文化意识呢?

1)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是教学的真谛。学校为教师对话交流搭台,举办教学重心下移校级小课题研讨会、教研组建设经验交流会,利用能够利用的所有机会让老师走上前台,让老师不在只是倾听者。

2)骨干引领,创特色学科

一所学校决定教师整体素质高低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教研科研水平,教研科研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研组是否有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在原来实施“青蓝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团队带教,市区骨干教师就是学科带头人,要协助教研组长搞好学科建设,根据上线率考核带教水平。备课组对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备课组长负责落实带教主题,带教活动进课堂,完成学校带教目标给奖励。教师成长滞后,会影响备课组整体的教学业绩,也影响自身利益。学校对骨干教师工作进行分解细化,学校为骨干教师发挥示范作用提供政策保障。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完善的骨干教师考评体系,已经形成有层次的骨干教师队伍(市骨干2名、区骨干3名、导师制学员3名、校骨干18名)。

学校学科发展不平衡,但部分学科建设已经初显特色,比如物理组的课程资源建设,语文组的学生天舞文学社团,艺体组的校园集体健身活动等。陈家桥学区跨校联合教研组建设还在重庆市第二届教研组建设交流会上代表沙区发言,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评价。

3)常规教研求实

学校一般都是常规研究,关键是能否在常规教研中找到个性,把个性抓住推进学校教研组建设、推进学校发展和教学研究工作。

我校常规研究中有个性的东西就是,教师教学基本功“四环节连锁训练”。一次教研活动同时训练老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能力。

如何将教学研讨活动走向深入,让参与研讨老师有收获呢?我们的措施是:

备课组、教研组必须准备充分。组内听课教师人手一案(教学设计、观察随笔、教学反思整合),教学设计要体现备课组教学思路和主要环节,为体现集体团队参与,备课组1人上课1人说课1人主评,每人都有事可做,在核心参与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备课组明确提出研讨活动建议的观察点,让学科教师观察有重点,听课有备而来。

学校教研组活动计划实施月计划制,便于落实检查。研讨课前组长分解观察任务,观察者在熟悉教学设计思路和观察任务的前题下,对授课教师进行重点观察,评课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与备课组直接对话沟通,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营造好的氛围,组长安排一人摄像,教科室协助对研讨课编辑,并挂在博客上,供后续研究使用。

以上就是教研组建设方面我校的一些不够成熟的做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第二篇: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

作计划

语文素养课题 2008-11-20 22:26:32 阅读8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

阶段成果总结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按照省教科所规划办立项文件要求,我校的省级课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2008年12月结题,我们计划本学期末

结题。

一、已经取得的成果

(一)、学生方面

1、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

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

2、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

已经编辑印刷《浪花》第一期;第二期正在印刷中,11月底发到文学社会员和语文教师手中;为了调动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从第三期起每个班要保证提供一篇文章,由该班语文教师在质量上把关,本学期

底要保证印刷出来。

3、2008年《学生迎新年作文竞赛获奖作品汇编》

(二)教师方面

1、已发表文章

①董玉辉 《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途径》发表于《语文教学与

研究》2008年第7期

②程超《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发表于《蚌埠教研》2007年第4期

③程超《文言文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发表于《蚌埠教研》2008

年第2期

④孙洪媛《知疑方能有进》发表于《蚌埠教研》2008年第3期 ⑤常和伟《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语文素养》发表于《蚌埠教研》2008

年第4期

⑥方丽《大道必简—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发表于《蚌

埠教研》2008年第4期

2、获奖论文或教学设计

编号 1 2 3 4

姓名 程超 常和伟 程超 张树志

篇目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我若为王》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语文教师

等级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陈方严 陈良玉 李传新 随学利 孙洪媛 孙鲜仙 夏雪姐 姚中卫 张玲玲 陆常林 常和伟 陈锦艳 李梦玲 孙登芳 程超 赵爱兰 孙林永 孙腾云 方丽 李梦玲 常永志 李昌杰 孙林永 李梦玲

如何掀起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潮 引导学生体味古典意境

重视课堂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巧设“空白”提高教学效果 知疑方能有进

如何强化课堂听说训练 浅谈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作文中描写活动场面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 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让语文课激情飞扬 把美还给语文

开展口语表达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口语教学活动课指导实例 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几点做法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技巧 学会欣赏课文之美

大道必简—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课实例 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复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苏州园林》课件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二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市级三等奖 县级一等奖 县级二等奖

二、下一阶段计划做的事情

(一)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在学期结束前)

1、演讲比赛(演讲稿要求装订成册)

2、书法比赛(作品规格统一,装订成册;规格超过标准,拍成照

片,收入《作品汇编》)

3、作文比赛(作品装订成册编为《2009年学生迎新年作文竞赛获

奖作品汇编》)

(二)编辑学生作品小丛书

1学生作品小丛书(2009年元月10日前完成)初一学生作品集《多彩的天空》(李传新负责)初二学生作品集《放飞的心情》(方丽负责)初三学生作品集《我们的中学生活》(孙怀选负责)高一学生作品集《青春的旋律》(姚中卫负责)高二学生作品集《花季·雨季》(孙登芳负责)高三学生作品集《蜗角情怀》(房兴校负责)2文学社社刊汇编(1—3期《浪花》杂志)

3“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稿汇编(廖海燕负责,2009年元月10日前完

成)

(三)编辑教师作品集(2009年元月10日前完成)

1教师指导材料汇编(孙林永负责)作文辅导班材料汇编《借你一双慧眼》

2语文综合活动课材料汇编《给你一片天空》(常和伟负责)

具体要求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种教研成果形式》

3发表论文汇编、出版论文集

第三篇:小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小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单位:大庆市第十中学

日期:2014年6月25日

小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课题名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类别:高中生物

课题编号:2014gxkt341

课题主持人:崔巍巍(执笔)

课题参与者:李双林、朱丹

汇报单位:大庆市第十中学

汇报时间:2014年6月25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选题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随着全社会对教育减负工作的日益关注,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已越来越成为当前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真正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的,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思维和方法,达到终身获益的目的。构建高效课堂,既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又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一条实践创新的道路。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欲在课堂教学中身体力行,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首先应当做好每一堂课的有效教学设计。

选题的价值:

(1)使学生变厌学为主动学习,改善师生关系;

(2)将教师与学生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

(3)解决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难题,注重学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2、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高效策略,如: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探究、高效的合作、高效的课件、高效的作业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的方法

2.调查法:了解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调查计划﹑表格﹑问卷﹑谈话提纲等﹐并整理材料,包括分类﹑统计﹑分析和综合﹐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3.行动研究法:组织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学习。要按计划所制定的措施采取行动,组织活动。要注意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注重实际效果和问题的解决。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要进行系统的科学处理,及时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报告,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研究背景,理论依据,目标内容,实践操作,效果结论及思考与建议等。

4.统计法、列表法、图示法:把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数据等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数理统计,列出表格,做出图示,以直观地显示实验结果。

5.观察法:如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和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一些与实验有关的因素,在分层取样的基础上,随机选取部分实验对象进行观察,以获得有关实验资料。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

第一阶段、准备立项阶段:

2014年3月——2014年4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开题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人员工作进行分工。

1、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2、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3、李双林老师开始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

2014年5月—6月,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研讨课、教研课、基本功大赛等,在活动和日常教学中进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未开始小课题研究前,我们理解的“高效”就是容量大。可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我们感觉到高效课堂不是这个狭隘的课堂,它应该是和谐的课堂、热情洋溢的课堂,甚至可以是欢声笑语的课堂。在和谐宽容协作的氛围学习,才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2、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为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的集体备课就更加深入,更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每周主备人会按照计划完成主备方案,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共同探讨每一个细节,针对可以更加高效的部分进行挖掘。

(1)高效导入:之前的授课我们不是很关注课堂导入,但是通过讨论和实践我们发现,高效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高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比如,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这节课上,我们引入了世界上最陡的过山车视频,此视频的拍摄角度使观看者身临其境,在感受到刺激和疯狂之后,自然高效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2)高效的学案:我组编写的学案最初只是基础知识的罗列,以填空的形式呈现。随着大家学案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在学案设置上值得深度思考或讨论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学案的效力。学案编写不在千篇一律,可以更加灵活。

(3)高效的课件:在课件制作上,我们也有收获。将意义不大的文字罗列从课件中删除,只保留核心问题和对本节课难点突破有帮助的内容,而且在颜色文字和图片的选取上也下了功夫。

(4)高效的小组合作:在课堂上,我们结合授课内容,恰当的组织合作学习,将一些原来由教师讲授的内容交给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并尽量给学生展示、评价的机会。虽然表面上牺牲了一些时间,但是只要讨论的问题指向性明确,还是很能提高学生能力并且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比如,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等,都是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这两个月来,我们课题组三名成员撰写了四篇教学设计、四篇教学反思、三篇教学心得、四个课件,收集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图片视频,以及研讨课、教师基本功大赛和组内教研课的视频。

五.存在的问题

1、如何让小组合作更高效。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有时候不能按照教师的一厢情愿进行分配成员,还有考虑到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等,所以结合实际运作,还有出现中途调整的情况。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还存在游离于合作之外的成员,如何调动他们参与学习还需要继续研究。

2、高效的课后反思有待加强。随时积累每一天的教学感受和心得是很好的反思,但是我们做的还不够,总是用脑想了想就算反思了,今后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室,记录每天的收获。

3、高效的作业一直是困扰我们课题组的老大难问题,我们除了将当堂检测题编写在学案上外,作业更多的是以练习册上的习题为主,或者抄写每节课的知识点、绘制概念模型。如何让作业更高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也许它可以作为我们的下一个小课题。

六.下一步研究措施及展望

1、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针对自己的研究分工形成文字材料、佐证材料。

2、进一步交代课题组的分工和研究任务,使每位教师的工作目的进一步明确。

3、计划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类型和学法。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课题组的三名成员一定会继续相互支持协作配合,围绕既定研究目标和方向展开研究,期待在课题研究中更快成长。

第四篇: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沂南县双堠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校地处沂南县西南山区双堠镇,205国道旁,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普通初中,近年来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们农村中学,大量优质生源被县城学校抢走,生源质量较差,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孩子”增多,从而不可避免地使相当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行列。学校现有班级18个,学生800余人,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各年级中“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长,“学困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近两年的调查表明,有20%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进程,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奇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这一群体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难度,“学困生”问题已成为学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学困生”的研究对于教育者而言是一个大课题,其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现时性是我们教育者必须面对的。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优秀生的层面上的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心“学困生”,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对“学困生”的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中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前提,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优秀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有其重要意义。如何转化好学习困难学生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教师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说,转化好“学困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学困生”的涵义

1、“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在新课程视野下,我们对初中“学困生”的界定:(1)初中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达不到“新课程标准”之基本要求。(2)在学校组织的历次考试中各门功课不几个或单科成绩在50分以下的学生。

2、学科发展不均衡的优秀学生也应纳入“学困生”范畴。

很多研究者认为,“学困生”只是学生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不属于“学困生”范畴。我们课题组在讨论“学困生”概念时也一度产生困惑。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各门学科均处于落后状态。这类学生基本不能顺利完成初中学习任务,难以通过初中学段毕业水平测试,而且往往伴随有行为不良、思想不端甚至心理异常等问题。对这类学生界定为“学困生”大家没有异议。但我们发现,总成绩合格以上,但某学科相对于各学科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的学生,也是教师要转化的对象,并且这一类学生在数量上要多于前一类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有跛腿学科,跛腿学科成为该生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如果该生能在跛腿学科上有所作为,那么他的总体成绩将有一个大的飞跃。对这类学生是否纳入“学困生”的范畴呢?经过慎重思考,课题组达成一致意见:把有薄弱学科的学生纳入研究范畴。即:总成绩达到合格标准,但有某一学科的成绩相对于各学科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明显低于自身发展的正常水平,这类学生也需要教师进行转化。由于学生不可能都全能全才,他们总会在某一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即使优秀学生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学困生”。因此,我们课题组对“学困生”这一概念的理解比较宽泛,拓展了“学困生”的范围。其定义为:总成绩没有达到合格标准以及总成绩在合格以上但某学科成绩相对于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的学生。

(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探索形成“学困生”的原因,在“学困生”的管理、教学两方面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纠正教师不良的育人观,挖“学困生”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探求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并且使“学困生”尽可能地转化,使之在学校内留得住,学有目标,学有信心,发挥出自己最大潜能,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使“学困生”尽可能达到:能正视自己,找出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学习上树立目标,初步建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树立“我能行”及“能学好”的信心。

2、根据”学困生”不同类型特征,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方法策略,使“学困生”找出自己知识断层的症结,尽量做到个人主动去学,能找老师、同学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些学生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例如合作学习法、四维学习法、全脑学习记忆法等,以更先进的方法,使他们更快地转化。

3、在实验班级内的“学困生”,争取转化成功率在达80%左右,使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班级内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失时机地主动去表现自己,真正融入班级大集体之中,以达到不以人人升学,而使人人成才的教育目的。

4、初步形成农村初中“学困生”教育转化的理论框架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学困生”成因研究

通过调查法、访谈法等形式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有哪些类型,分别呈现哪些特点,寻找转化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在理论层面找主客观因素的着眼点,形成《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分析研究报告》,以揭示形成“学困生”的内在规律。

(1)从学习过程方面的研究

学习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由非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智力系统和能力系统组成,四个系统应相互促进,任何子系统的有序都将影响和决定学习系统的有序程度。所以我们将对这四个系统进行研究,如何使“学困生”的四个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使系统有序化。

(2)对“学困生”形成主观原因的研究

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很多,诸如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和毅力等方面,所以主观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学困生”学习动力的研究;“学困生”意志和毅力研究;“学困生”情绪研究。(3)对形成“学困生”客观原因的研究

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除了学生主体之外,当然不排除客观存在的许多因素,诸如学校环境,课程体系、教师因素、家庭的变故、社会的不良影响等等,所以客观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学校教育现状的研究;教师教育思想及教育行为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新课程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对家长的研究;对社会各方面的研究。

2、“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在研究“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分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的方法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教师的主要策略研究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学校所采取的对策显得尤其重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A、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缩小“学困生”群体,同时面对学习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对他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给予什么样的帮助等;

B、课堂上进行转化。课堂上进行分层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信心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反馈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兴趣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能力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转化的研究。

C、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特别要热爱每个“学困生”,充满信心,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研究内容主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研究。

D、优化校园文化,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环境的研究。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学习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噪杂的环境,枯燥的学习生活都会使学生学习效率降低,确保“学困生”进步,主要研究内容有:课外活动的丰富性研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2)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从学校管理和年级管理入手,通过学校对“学困生”管理的相关措施与奖励制度来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形成有推广价值的《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优化学生学习系统的主要策略的研究。优化学生的学习系统,使“学困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主要研究内容有:补缺补差,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研究;排除情感障碍,使非智力系统有序化的研究;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研究。

(3)班级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通过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多种形式,从班级管理入手,创建班级评价激励制度,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困生”。确保与“学困生”家长的密切联系,制定计划并落实。加强学风建设,及时做好“学困生”教育工作。制定“学困生”的跟踪培养措施。通过班级对“学困生”管理的相关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班内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班级学习成绩。形成有推广价值的《班级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

(4)学科教学、辅导对“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入手,通过测试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以教研组为纽带,分析、总结“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和教育对策。包括如何分层导学、如何个别辅导、如何布置作业、如何巩固提高等。各学科对“学困生”学习方式转变前后学习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形成经验总结,提炼成果。分别形成《“学困生”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

(5)综合家庭、社会的主要策略的研究

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学困生”除了受家庭的影响,还受所处的社会影响,所以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教育也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内容主要有:家庭教育氛围的研究;家庭结构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个案研究。

(三)主导课题的主要子课题

1、学生分化问题的研究

2、“学困生”学习动力开发研究

3、“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4、“学困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5、“学困生”转化的案例研究

6、“学困生”自信心培养研究

7、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研究

8、班级管理对“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研究

9、家庭教育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

10、社会环境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

11、课堂教学与“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理论

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二)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组合优化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三)哲学观点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四)心理学观点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有两点独特之处:其一,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与建议。其二,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释,而是扩大到对学习者整个成长过程的解释。

1、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

2、坚持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习目的时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景下才会有效学习;主动、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自评学习结果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除知识外还应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3、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引导他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成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1)教学上对自由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视(2)教学中对学习动机的重视(3)开放教育的推行(4)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推行(5)学校教育中对情意教育的重视(6)以学生为中心学校辅导工作的推行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实验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研究的一切过程与方法应以人为本,从“人”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为追求实验测量的准确性而损坏儿童健康成长。

2、因材施教原则

对“学困生”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使他们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3、激励引导原则

激发、勉励学生去努力,促使学生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发现进步的一面,相信自己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仔细、认真观察问题,摸清问题存在的因素,也就是应对学生现状做周密的了解。

(二)研究的方法

1、观察调查相结合

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找出学习困难、厌学的原因。

2、实验法

实验前,为每个“学困生”建立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困生”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实验前测验诊断分数、综合诊断结果及归因、教师转化工作跟踪记录、学习成绩记录表。要求教师根据“学困生”个案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方法和行为,并对产生的效果做好记录。

3、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案例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5、教育观察法

分析课内外各种情况,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

6、文献研究法 从各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生教育转化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经验教训,补短教育与扬长教育共进,全面发展,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六、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课题组核心成员就课题研究的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研究总体思路、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的时间安排、研究的预期成果进行研讨,为制订研究方案提供依据。制定研究方案,报请教育局指导小组,接受专家指导,申报立项主导课题。开展教师培训,明确主导课题精神,教师个人确定子课题,制定方案,申报立项。

2、学校抽样调查访问

①“学困生”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初中段的“学困生”。②教师问卷调查,选取“学困生”所在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③“学困生”家长调查问卷。

3、撰写《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4、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修改实施方案

5、各班提交“学困生”名单,并建立“学困生”档案

(二)第二阶段:课题实验阶段(2011年6月—2012年6月)

1、确定实验学校和班级

2、撰写《农村中学“学困生”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3、实验研讨会。实验班进行研究和实践,积累归纳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实验结果。

4、课题组组织课题交流和现场研讨,总结分析实验情况,写出研究阶段总结报告,根据实验校收集的资料撰写《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5、聘请县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推进和调整意见。

(三)第三阶段:实验及检验修改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

1、各实验校根据前阶段的成果继续进行研究和实践。

2、各实验校材料归纳、提炼;分析,总结阶段实验成果。

3、召开交流和研讨会,分析实验情况,写出阶段总结报告。

4、根据前期实验结果,改进实施方案

5、征收实验学校阶段工作总结。提炼经验,找出不足。

(四)第四阶段:深入实验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6月)

1、依据修改后的实施方案,深入实验。提出新的方案,进一步探究实际效果。

2、分课题,分学科专项培训、研讨会

3、征收两期课题研究成果

4、召开“学困生”阶段工作总结会

(五)第五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1月)1、6月,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总结研究成果,布置结题资料编写工作。2、8月,汇编课题成果,筹备课题结题工作。3、10月,对课题研究情况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结题鉴定。

七、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大部分都是中、高级职称、年富力强,部分同志参加过县、市级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完善的组织机构。

2、制度保障

学校形成了完善的科研机制,有《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管理办法》、《教科研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等。这些制度将有效地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行政支持和财力保障

校长高本营领导并担任课题组组长,副校长张恩全领导课题组工作,学校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预计资金投入1万元。

4、技术保障

课题组将邀请县教科室专家组的指导。同时,学校也将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加强相关学习资料学习。建立校园网,这方便了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随时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保持这与国内专家的长期沟通和联系。

(二)操作措施

1、理论指导实践,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有关“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理论,尤其是学习方法方面的理论。以个人的成才之路做现身说法,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化。

2、积极取得领导与教师们的支持协作,协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内耗,为课题研究铺平道路。

3、严格实验规则,课题组教师应一丝不苟做好实验的诸项工作。

4、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课题组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起敢为人先,不畏困难,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良好心理品质。

八、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一)课题研究报告

《“学困生”基本状况调研报告》、《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研究报告》、《班级管理对“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研究报告》等。

(二)课题研究论文及个案集

《农村初中“学困生”个性心理辅导的策略》

《提高“学困生”英语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提高“学困生”语文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提高“学困生”理化生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提高“学困生”政史地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提高“学困生”音体美信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等。

(三)学生进步奖状、证书及家长意见、学校鉴定等

(四)促进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

九、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一)课题指导小组

王绪合(沂南县教体局初中教研室主任)徐以山(沂南县教体局教科所主任)葛纪福(教科所教研员)

(二)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高本营

副组长:张恩全

成员:戚建常

高元亮

崔茂奎

王志克

张成友

万仁成赵文栋

(三)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高元亮

副组长:崔茂奎

王志克

高玉伟

成员:各班主任

教研组长

教学能手

教学新秀

学科带头人

任课教师

第五篇:农村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实际利益的民心工程。如何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新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现有七、八、九年级共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50人,教职工62人。我们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调查了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德育现状,我们感觉最深的一点是:他们幼稚与成熟并存,自尊与自卑共增。一方面对社会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又不愿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他们的观念与习惯、语言与行动是如此矛盾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体。

1.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定位模糊。现在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主流还是趋向积极向上的,但也很明显地让人感到他们心态的多层面。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时有表现,不少学生追赶时髦,理怪发,胸前佩带十字架或生肖什么的,一身名牌包装,生日送礼、请吃、过洋节,其消费远远超过了成人。

2.崇拜没有标准的选择,出现了信仰危机。问卷中,在问到“如果让你选择职业,选择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什么”时,选择“工作轻松、舒适”的有68%,“经济效益好,收入高”的有72%,“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作贡献”的有46%,“有利于自己成才,实现个人价值”的有74%,“有权有势,社会地位高”的有38%,“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有43%,他们的选择显现出超阶段、无标准、矛盾地交织在一起的状况。

3.行为习惯,自由自在,无定格。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它给我们全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重敲了警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二、未成年人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局面难于扭转

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出现了领导主动关心德育,教师积极参与德育,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可喜局面。但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校德育工作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的考验,即学校顶不住上级部门升学指挥棒的压力,校长顶不住家长对学生升学要求的压力,教师顶不住升学率评估考核的压力。这样,形成了学校德育在学校整个教育活动中只能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的局面。学校德育工作的弱化,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得不到坚持和加强,学校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发挥。

其次,德育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全员的、全过程的工作,而德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德育效率高低。近几年来,农村中学由于机制问题,教师新生力量无法补充;由于条件问题,教师充电提高受到限制;由于评估问题,教师德育观念难于转变。这样,使对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理想前途、道德品质、情感价值、心理健康、艺术特长、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家庭教育顾此失彼,方法不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港湾,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站,也是学生成长的长久加油站。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有什么样的家庭、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就是这么个理。

我们经过走访摸底,了解到目前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种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误导:①对孩子过分的溺爱;②简单粗暴的教育;③不良的言行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孩子;④婚姻家庭变故是致使孩子走向犯罪道路的恶果;⑤“读书无用论”和农村城市化改变了家长的传统观念。

(三)社会教育薄弱无序,亟待完善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的生活和实践脱离不了社会的大环境,学生接受影响的范围,总是超过学校教育的影响范围。因此,社会教育是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成为他们成长的真正的“水”、“空气”和“土壤”。在我们看来,目前社会教育还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①社区教育网络组织头重脚轻;②社会各种不良风气,侵蚀着学校教育的成果。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经济大潮,信息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商业文化的冲击波,汹猛的消费狂潮,把一个五彩斑澜的社会呈现在未成熟的少男少女面前,他们无所适从,或是慌乱中的盲从。总之,社会上刮什么风,孩子们身上就起什么浪。真可谓“学校千日功,不抵社会一阵风”。

三、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学校德育改革,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

(1)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网络,建立一支德才双馨的思想道德建设骨干队伍。(2)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3)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4)以新的课程改革为契机,变革陈旧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即革新“常教”检查,关注学生评价;革新“单一”质量评价,注重综合评价;革新学生操行评价,注重发展性。(5)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学校德育功能。(6)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7)注重对特殊学生的教育。

作为一所学校,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有些特殊学生,我校采取了集中教育、个别谈话、真情感动鼓励、单独辅导、区别作业、多给机会、消除阴影、爱心帮助、心理矫正、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帮教,使他们感受到班级和学校的温暖,防止了他们自暴自弃,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首先,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其次,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教育系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第三,建立家校互动制,形成德育合力。第四,吸收家长参与课改,让家长与课程改革同行。

(三)整合社区德育资源,形成全社会育人氛围

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目标。其次,各职能部门要相互协调,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净化社区环境。一是整顿文化市场,从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二是携手共建文明小区,优化社区德育环境。第三,学校应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在村、街道成立假日学生活动站。学校可派出骨干教师担任辅导老师,聘请“五老”担任辅导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第四,邀请配备的法制校长做法制报告,与交警部门配合,为孩子们讲授交通安全常识。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网络,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并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载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策略研究阶段成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研组建设汇报材料

    加强教研组建设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组(含年级备课组)是学校重要的教师组织,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关系到学校的......

    主动有效背景下农村小学教研组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

    主动有效背景下农村小学教研组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序论】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建设教师团队,就是要建设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团......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 各位领导,我是“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主持人田杰,现就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摘要 2014年3月27日......

    出山中学研修成果汇报

    出山中学第一阶段研修总结 信息技术研修成果汇报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已有的课程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

    教研组建设经验汇报

    打造追梦团队 绽放生命异彩 ——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点滴做法河北省昌黎镇第一中心小学张玉芹 昌黎一小创办于1921年,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曾一度被誉为昌黎的“宝......

    2015新农村建设成果汇报专题片

    新农村建设成果汇报专题片 【开头】 【解说】潇湘大地,钟灵毓秀。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放眼未来,对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湘南林邑,福地郴州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到处涌动着新......

    新时期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策略研究

    新时期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策略研究一、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分析(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农村中学很多......

    高中思想政治教研组教研成果汇报材料(一)

    邛崃市强项实验学校 高中思想政治教研组教研成果汇报材料(一) 学科思想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