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文学论文

时间:2019-05-13 08:5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港文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港文学论文》。

第一篇:台港文学论文

台港文学研究结课作业

林清玄的创作研究

【摘要】: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其散文中充满了佛家的智慧和哲学,佛家的道德情怀和东方的诗性智慧的审美统一构成了林清玄散文的最鲜明的美学意境。楼肇明先生指出:“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与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到散文艺术中来了。”林清玄散文中的佛学使得其在散文丛中独具一格,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禅思散文”的一系列作品。他用浅显的文字诠释了佛经精神和居室生活的禅思,以其渊博的学识,隽永的禅宗哲理引人入胜,启人心智。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林清玄散文中所包含的佛学思想。

关键词:林清玄散文佛家思想

林清玄生长在一个宗教信仰气氛极为浓厚的家庭里,从小林清玄就受到家人的影响,“每次随着妈妈回娘家,总要走很长的路,有许多小庙神奇地建在那一条路上,妈妈无论多急地赶路,必定在路过庙的时候进去烧一把香,或者喝杯茶,再赶路。”而林清玄的父亲“出门种作的清晨,都是在庙里烧了一炷香,再荷锄下田的。夜里休闲时,也常和朋友在庙前饮茶下棋,到星光满布才回家。”所以林清玄从小对于庙宇“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情怀”。学生时代的他,“常常并没有特别的理由,也没有朝山进香的准备,就信步走进后山的庙里,在那独坐一个下午,回来的时候就像换了一个人,有快乐也沉潜了,有悲伤也平静了”。除了家庭的影响,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大家有关佛学的散文给了他很深的影响。林清玄说他自己的写作深受丰子恺先生的影响,注意朴素深刻与慈悲的胸怀,但同时他又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他“更重视美好的情境”,与“五四”时期的丰子恺、许地山等人作品中的悲观、厌世、追求彼岸解脱的佛学思想迥然不同。过了而立之年,林清玄“尽管已是报社一级主管,文学创作也得遍大奖,但我总是感到空虚感受在困扰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没就有写出来,这时我看到了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段话:‘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让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接下来的日子,林清玄每天都生活在矛盾的思考里,三个月后,他终于作出了抉择——辞职。85

年初,林清玄上阳明山隐居,两年后才下山重入红尘。期间他将佛教思想融入所创作的散文中,用文学的语言去宣扬佛教观念,使读者内心深处固有的一切创造性和善良性的本能自然释放出来,让读者得到情感的舒展,使心灵得到宁静的归宿,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

林清玄的散文赞美了人间美好的一面。虽然佛教宣扬跳出红尘俗世,遁入空门,往生极乐,但林清玄认为往生净土的理想不能理解成隔离人间、背弃人间,人应该在人间修行。他认为“红尘里就有菩提”,所以他对于人间的美好大加赞扬、宣传。他说:“人不要怕爱,爱固然使我们系缚,使我们燃烧,使我们烦恼,但同样是爱,也坚固我们,成就我们,超越我们,使我们走向菩提的道路。”

他赞美亲情,称母爱是“我们心灵永久的护岸”(《心灵的护岸》),怀念父亲对自己特殊形式的关怀(《期待父亲的爱》)。他赞美童心,“小孩子纯真,没有偏见,没有知识,也不判断,只有本然的样子,或者在小孩子清晰的眼中,我们会感觉那就像宇宙的某一株花、某一片叶子,他们的眼泪就是清晨叶片上的一滴露珠。”(《姑婆叶随想》)

他赞美淳朴的生活。他在《清欢》中说:“当一个人可以品位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闻鸟鸣的声音感觉比提鸟笼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清欢的好处在于它对生活无欲无求,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位。

林清玄的散文中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弊端的反思。环境污染、金钱至上、生活放纵、心情浮躁这些现代生活和人性丑陋的一面,令他倍感不安,他把社会比成“洗碗水社会”:“洗碗水社会就是温吞水社会,一天天地冷漠,一天天地在浑浊。洗碗水社会最可怕的是不管你是多清澄的水„„一流下去马上就脏了。”对此,作为佛教徒的他满怀忧虑和悲切,却又带着宽容和期盼,带着“普度众生”的宏愿,“祈望着众生都能在世间觉悟,都能在生活中得到智慧,都能化烦恼为菩提”“能多一点点醒转,少一点点迷梦”。(《凤眼菩提自序》)。

林清玄的散文中还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彩虹白云、细雨微风、高山流水、花鸟鱼虫,都让他有所感悟。他在《清凉菩提自序》中写道:“只看着菅芒花那样简单地生活着,我就充满了感动,生活里事实上充满了

这样的感动,一片掉落的枯叶脉络,一颗被溪水冲圆的卵石纹理,一轮偶然从乌云中破出的孤月,一株被踩扁又挣扎站起来的小草,一片刚刚飘落拾起来还带着香气的花瓣„„但愿每天都有一些小小的感动,小小的悟,它们随着风飘进我的心窗„„”他用心观察自然、感受自然,寻求着自然的美和令人感动的东西,然后大加赞美和宣传。

而无论是表达哪一方面,林清玄的散文中总是离不开佛家思想。他的十部“菩提系列”禅思散文大量引用了佛教词汇和典故,涉及许多佛界人物、器物和礼仪制度,因此其作品宗教气息浓厚。他用佛理观察人生,又通过自己的经历来阐释佛理,他的禅思散文是糅合了佛经、禅典和自我生活感悟于一体的,尤以自我生活感悟为特征。

林清玄说:“我在生活里学习佛法„„而生活里事事充满了感动„„”所以不管是他写青草的碧绿、写菊花羹、桂花蜜的香气,还是写松子茶、雪梨的滋味,写飞鸽的早晨,或者写清净之莲,写伤痕渡口,写月光下的喇叭手„„千花万草,众生万物,千滋百味,都在他细腻、独到的有情观照中,映射着佛学的智慧与人生的哲理。林清玄常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加上他独到而深刻的思索和不露斧凿的文字技巧,使得他的禅思散文中的情感、哲理与佛学智慧融为一体,感性充满了力度和厚度,哲理和智慧散发这活泼动人的光辉,让人能平静内心而有所思考。林清玄曾说:“我的文章不是佛教思想的研究,因为我认为注重学界的佛教很容易专门化、复杂化、不能满足我们对宗教实践的渴望与景仰。我期望的不是提出个人的主张或思想,而是想唤起人人自我的觉悟。”因此,他并没有单纯的宣扬佛教,而是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深刻思索得来的智慧来贴近生活化的佛教哲学,这使得林清玄对佛学智慧的诠释妙趣横生,生动活泼而又令人深省。

林清玄作为一名优秀的散文家和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散文与其佛教思想融为一体,佛教经典中关于无与空的哲学支撑着他的散文美学,散文中他以小见大,用生花妙笔阐释着佛教思想,让人读后既能感受到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并用心去寻找,也能让人对佛家思想有着深刻的体会,使人在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能够放慢脚步,平静浮躁的心灵,用心感受自然,并且享受永恒存在于自然中的美。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躺在摇椅上,左手一杯清茶,右手捧着一本林清玄的散文,人的内心不知不觉就平静下来,对于人世间的功名利禄也就看轻了,便会觉得一切皆是浮云,何必那么看重。

林清玄用佛教观点来看待身边的小事,并用优美的散文记录下来,打动了众多读者。这些充满禅理的文章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且从这些文章中得到许多人生体悟。林清玄的散文将来会被更多的人品论。

参考文献:

林清玄:《林清玄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徐学:《心如明镜台——林清玄散文慢论》,台湾文学选刊1990年

楼肇明:《书写文化和被文化书写》,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第二篇:台港及海外文学阅读书目

通选课阅读参考书目

一、作家作品

一)2000年《联合报》等评选“台湾文学经典”,入选30部作品:

1、小说类

白先勇《台北人》

黄春明《锣》、王祯和《嫁妆一牛车》

张爱玲《半生缘》

陈映真《将军族》

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王文兴《家变》

七等生《我爱黑眼珠》

李昂《杀夫》

姜贵《旋风》

2、诗歌类

《郑愁予诗集1951-1968》

痖弦《深渊》

余光中《与永恒拔河》

周梦蝶《孤独国》

洛夫《魔歌》

杨牧《传说》

商禽《梦或黎明》

3、散文类

梁实秋《雅舍小品》

陈之藩《剑河倒影》

杨牧《搜索者》

王鼎钧《开放的人生》

陈冠学《田园之秋》

简媜《女儿红》

琦君《烟愁》

4、戏剧类

姚一苇:《姚一苇戏剧六种》

赖声川等:《那一夜,我们说相声》

张晓风:《晓风戏剧集》

5、评论类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

王梦鸥《文艺美学》

二)《亚洲周刊》“21世纪中文小说百强”(2000年评选,台港海外华文作品38篇)

7、白先勇《台北人》

15、陈映真《将军族》

21、王文兴《家变》

23、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28、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

29、金庸《射雕英雄传》

31、金庸《鹿鼎记》

33、赖和《惹事》

34、王祯和《嫁妆一牛车》

邓克保(柏杨)《异域》

37、钟理和《原乡人》

40、李永平《吉陵春秋》

42、司马中原《狂风沙》

47、钟肇政《台湾人三部曲》

49、姜贵《旋风》

51、西西《我城》

53、朱西宁《铁浆》

54、朱天文《世纪末华丽》

56、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60、施叔青《香港三部曲》

64、聂华苓《桑青与桃红》

65、王蓝《蓝与黑》

70、林海音《城南旧事》

72、刘以鬯《酒徒》

73、鹿桥《未央歌》

79、张系国《棋王》

80、黄凡《赖索》

82、李碧华《霸王别姬》

83、李昂《杀夫》

84、古龙《楚留香》

85、琼瑶《窗外》

86、苏伟贞《沉默之岛》

87、梁羽生《白发魔女传》

88、朱天心《古都》

89、陈若曦《尹县长》

90、张大春《四喜忧国》

91、亦舒《喜宝》

94、倪匡《蓝血人》

二、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著述

刘登翰等主编《台湾文学史(上)(下)》,海峡文艺出版社。近期再版。

吕正惠:《战后台湾文学经验》;

张诵圣《文化场域的变迁》

王德威:《当代小说20家》、《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

梅家玲:《性别,还是家园?:五0与八九0年代台湾小说论》,麦田

朱双一《近二十年台湾文学流脉》1999;《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曹惠民《台港澳文学教程》,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0。

黎湘萍《台湾的忧郁︰论陈映真的写作与台湾的文学精神》,北京三联1994。刘小新:《阐释台湾的焦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樊洛平:《台湾女性文学史论》

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2004)

吕正惠、赵遐秋主编,《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昆仑出版社2002。

方忠:《台湾通俗文学论稿》,华侨出版社2000

杨匡汉主编《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高鸿《跨文化的中国叙事》(2006)

袁勇麟:《当代汉语散文流变论》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华侨出版社

朱立立 2004,《知识人的精神私史︰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一种解读》

2008,《身份认同与华文文学研究》

李诠林《现代台湾文学史稿》,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

刘登翰等主编:《香港文学简史》

赵稀方:《小说香港》

三、理论与方法

陈光兴编《文化研究在台湾》。台北:巨流,2000。

邱贵芬著:《仲介台湾、女人︰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台湾阅读》,台北:元尊1997

张小虹编:《性/别研究读本》。台北:麦田,1998。

刘纪蕙、周英雄编。《书写台湾:文学史、后殖民与后现代》。台北:麦田,2000。刘纪蕙。《孤儿、女神、负面书写:文化符号的征状式阅读》。台北:立绪,2000。单德兴。《铭刻与再现-华裔美国文学与文化论集》。台北:麦田,2000。

林文淇等编。《戏恋人生:侯孝贤电影研究》。台北:麦田2000

张京媛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认同》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想象的共同体》

南帆等著《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张京缓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与美学》

罗钢 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

张京媛主编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

罗钢刘象愚 编《文化研究读本》

第三篇:我看台港文学(共)

我看台港文学

——《游园惊梦》人生如梦亦如戏

《游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一部代表作品,同时也是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论界一直对这部作品赞誉有加,欧阳子就曾宣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中短篇小说类型而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是最精彩最杰出的一个创作品。”就连白先勇自己也认为这部作品是“整个写下来,最苦、最美的一篇”,“下了最大的功夫。”

一、作品回顾

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由当日的光鲜亮丽到今下的凄凉幽怨的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物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小说的主角是钱夫人,名蓝田玉。清唱出生,在南京她是一位昆曲名伶,因唱了一曲《游园惊梦》,让钱将军动了心,而被钱将军纳为填房夫人。但是这种畸形的婚姻导致了她与将军的参谋长郑彦青私通,而最后,蓝田玉的这位情人却被自己的亲妹妹抢走,自己独具台湾南部。当她应三阿姐(桂枝香)——窦夫人之邀,到台北赴宴时,面对昔日十分落魄,如今浑身珠玉的三阿姐,蓝田玉不禁感慨万分。尽管她仍穿着那件绿汪汪翡翠似的旗袍,却永远失去了在秦淮河上唱戏时的姐妹情深,她再不能唱出那折子戏《游园惊梦》了。

二、作品品析

白先勇曾说《游园惊梦》写的是“美人迟暮的故事”,又说是“感于昆曲的式微而作”。作家告诉我们曾经南京城里有名的钱大将军夫人,如今在窦夫人的家宴里备受冷落,昨之盛景与今之落败让人唏嘘不已。在这里“今”与“昔”的对比更多的是呈现出钱夫人当下的凄凉。其次,昆曲这一古典戏曲中的精华,由于曲高和寡已趋于式微。在作品里,通过艺名蓝田玉的钱夫人这位昆曲名家的哑喉不能再唱予以象征。整篇小说充溢着古典文学的韵味,那贯穿全篇的昆曲旋律,那富含古典色彩的人名、地名等等都能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篇古典气息十足的小说。同时这也是一部成功运用西方现代意识流手法和自如转换叙述视角的杰作。

(一)古典的含蓄优雅与作品的诗情画意相结合

小说的行文中时不时穿插进昆曲的情节,无疑这给小说增添了更多的古典文学的韵味。在中国文学中,除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外,很少有作家能把音乐融入文学而又那么浑融一体的。而白先勇却做到了。《游园惊梦》从钱夫人参加宴会开始,写到宴会结束钱夫人离开而收笔。宴会中关于戏曲的情节,有钱夫人与程参谋谈论《洛神》。还有蒋碧月演唱“贵妃醉酒”,伴着悠扬的胡琴,蒋碧月唱道“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后来徐太太唱“游园”中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着歌声,钱夫人的意识开始流动无数记忆短片涌向她。她想起自己在南京唱“惊梦”,想起那美好而又遗憾的过去„„音乐的唱词、牌名,以及戏剧名,穿插在小说的情节中,优美含蓄地描述出一些不便直接展示的情节,从而衬托钱夫人的人物形象。这种用古典名曲来含蓄的表达方式,最是小说是诗情画意所在。

(二)西方意识流手法的自然运用

整部小说用两条线贯穿始终。一是明线,即钱夫人由台南到台北赴窦夫人的家宴,从登门一直写到离席。二是暗线,即写钱夫人在整个宴会中的心态,由过去的贵妇人到现在的老妇人的心态的变化。

暗线中,钱夫人的意识随着戏曲声在流动。她的意识忽前忽后,忽东忽西。意识流表达的高潮部分在于蓝田玉听到《游园皂罗袍》唱段时,像是被击中般坠入回忆。多重的梦境与实境穿插交替,今昔的时空界限完全被打破。她的心中混乱不堪的情景一齐出现在眼前。琴师吴声豪的笛音,妹妹月月红与郑彦青两张醉红的脸,瞎子师娘为她算的命,与郑彦青唯一的一次交欢,钱将军临死前的遗言。一切都历历在目,织成一片纷繁而又顺畅的意识流动,描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大势已去的苍凉感和无常感。在那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强烈的节奏感,在不断的意识回旋和愈演愈烈的节奏轰鸣中,人物内心的复杂意念和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读者终于完全得悉钱夫人的身世经历,也窥探出她内心最深处的隐秘。

所有的描写中最为惊艳的是蓝田玉关于那次交欢的回忆和联想。在描述她带着轻微醉意的回想“一生只活过的那么一次”时,这句诗意的文字,更让读者叹缅钱夫人的悲剧命运。他们是那两匹马眼睛像两团烧着了的黑火,在太阳下翻涌着融入。情欲变得热烈,生命的欢愉爆发在阳光下,裹挟着一种行将冲出束缚的力量。蓝田玉那个时候才觉得活了一次,耗尽了自己旺盛的欲望。

另外“钱鹏公”、“钱将军的夫人啊”、“钱鹏志的夫人”、“钱鹏志的随从参谋”、“钱将军的夫人”、“钱将军的参谋”、“钱将军”、以及对于“妹子”、“冤孽”的多次地重复,这样的短句的反复回旋,再现了蓝田玉混乱的意识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样的内心表白,把她所遭遇的无可调和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蓝田玉当年看到台下月月红和郑彦青靠在一起的两张脸,嗓子顿时喑哑。如今听唱段,饮花雕,忆往事,不禁又陷入愁苦、惘然和悲凉中。嗓子再次嘶哑,唱不出那情那意,因为一切都不再属于她,她能握住的只是回忆而已。

蓝田玉混乱残酷地回忆过往,同时也是她意识的一种流动。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蓝田玉的过往,更可以窥见这位落败的妇人内心的痛苦。现实与过往的交替,不仅没有让人感到错乱破碎,反而让读者看到了今昔对比的蓝田玉,看到了一种人事变迁的苍凉与无奈。

(三)人生如戏亦如梦

整篇小说中提到四折戏,在蒋碧月与程参谋谈话中提到《洛神》,《洛神》是说曹子建与宓妃私通之事,影射钱夫人与郑参谋私通。另外三折是《贵妃醉酒》、《游园惊梦》、《霸王别姬》。这四折戏是连贯的悲剧,都隐喻暗示钱夫人的命运。事实上,钱夫人在戏中戏外都扮演了相同的角色,遇到了同样的悲剧。如《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等唐明皇久等不来,一个人喝闷酒,后来和高力士喝通宵酒。暗示了现实中是谁唱“游园惊梦”,不再是当年的王牌名角儿,而是年轻一代的徐太太们。而《游园惊梦》这出曲子更是与钱夫人一生的命运兴衰大有关联。因她会唱,所以钱将军毅然娶她为填房夫人。更重要的是,在唱“游园惊梦”时,发现她的情人郑彦青与她亲妹子月月红的一段私情。一阵急怒,钱夫人失去了嗓子。若干年后,在台北窦公馆里,因为听“游园惊梦”,触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历,再度失去嗓音。真是印证了人生如戏。以前的昆曲皇后,钱将军的宠儿,随着钱将军的去世,事过境迁,她的社会地位也急剧下降。过去的一切均成为梦幻,任晚会上他人怎么称呼、催促、恭维,但钟爱的唯一会的绝学昆曲,她却再也唱不出来了。而到了唱《霸王别姬》时,充满了凄凉、悲哀、沧桑、失落之感,然而这是社会历史时代所趋,不可逆转。所以可以说钱夫人的命运悲剧,不是孤立的个人命运悲剧。

人生如梦。钱夫人的升沉,爱情的失落时一场梦,来窦夫人家赴宴如入梦境,宴会中又一次坠入旧梦。她们既是骄奢淫逸的“人上人”,又是醉生梦死的“阶下囚”。正如《贵妃醉酒》中唱“人生在世如春梦。”又如《游园惊梦》中唱“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一旦梦被“惊破”,便难逃《霸王别姬》的厄运与结局。梦中梦,它道尽了人世沧桑,揭示了人生哲学。曾有过的繁华随时间消散,如今留下的也不过事断墙颓垣。于是,在青春幻灭、爱情破碎、生命消亡、荣华尽褪的颓败图景中,小说凸现的是“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人生悲凉。

(四)个性化的人物对白及感伤的情感基调

作品还注意运用赋予个性化的对白,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突出了人物性格。作品所要表现的是国民党上层来到台湾后的生活和感受。因此,在描写人物时,注意运用语言来区别、表现人物不同的不同。同样是国民党上层的夫人,由于年龄、出身、身份的不同,使用的语言也不一样。钱将军夫人蓝田玉的语言在温柔、婉转中透着些小心,窦夫人因丈夫正当走红,而自己也已扶正,所使用的语言自然显得有些骄横和炫耀。至于语言的象征和暗示更使随处可见。

此外,作品还具有浓重的苍凉和感伤的基调。由于说所描写的是国民党上层退居台湾之后的感受,所以自然会流露出浓重的苍凉、感伤的基调。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从大陆到台湾的,他(她)们有的曾身尊贵、奢华,有的已然穷困潦倒,有的虽依然十分富有,但比起当年在大陆时的生活和境遇,已经无法同日而语了。因此,在他(她)们的谈话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与当年在大陆时的情况相比,自然人世沧桑,增多了几分感慨和苍凉的感觉。

白先勇认为《游园惊梦》有“一种曲终人散的苍凉”,他将心血呕成的挽歌去讴歌一栋华厦的坍塌,将人物和时代之间真实联系起来,使读者走进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从而体会到这种历史变迁所带给人们的深刻影响,在人物对过往的缅怀和喟叹中,显示出时间永恒的流逝和人世无常的沧桑,从而传达出一种历史的苍凉感。

第四篇:文学论文参考

歌剧创作也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纷繁杂陈,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今天;面对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这一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就拿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腐败、丑恶现象来说吧,究其原因,都是价值观的混乱所造成的。前一时期提出要抵制三俗即庸俗、低俗、媚俗的问题,《人民日报》文章提出的十大恶俗阻碍文艺健康发展现象以及网络歌曲出现的恶俗之风也都深刻地反映了这个问题。“共同的理想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精神源泉和保证。”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歌剧创作当然也责无旁贷。

在创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要你的作品宣扬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心实意歌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话,那么,它们也就比较容易受到大众的欢迎,产生广泛的影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我们创作过的歌剧《芳草心》、《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也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歌剧《芳草心》是根据评弹和话剧《真情假意》改编而成的。《芳草心》中的人物主要是芳芳,以及她的双胞胎姐姐媛媛和一个在一次事故中受了伤的工程师于刚。故事在芳芳、媛媛对待于刚负伤前后的关系中展开。我们先是取“十步之泽,必有芳草”的寓意把《真情假意》的剧名改成《芳草心》并进而提炼出主题歌《小草》,借以颂扬芳芳——一个平凡的幼儿园保育员所具有的美好而崇高的心灵。《芳草心》演出后,主题歌《小草》不胫而走,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新时期中国原创歌剧、音乐剧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歌。战斗英雄史光柱、残疾青年张海迪、数学家陈景润都把自己比作小草,连大指挥家李德伦在病重住院期间也一直吟唱着《小草》。更听说北方某部的一位团长,在带着参谋巡视部队时被风沙围困,没吃没喝的,团长坚持不住了,临终前,参谋问团长需要为他做什么事。这位团长说你再给我唱一《小草》吧,听着参谋唱的《小草》,团长离开了人世。听到这些事,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我们用自己的创作给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芳草心》获得了文化部1984年现代题材戏剧观摩演出大奖和音乐创作一等奖,全国60多个艺术团体争相上演,还登上了天安门庆祝建国35周年的国庆彩车。

我们在创作歌剧《党的女儿》时,正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人说“在这种时候来写这样的作品是要倒霉的”,但是我们主创人员并没有动摇,用饱满的政治热情,用3天写出一场戏的速度完成了全剧的创作。《党的女儿))表现了在白色恐怖下,普通共产党员田玉梅、桂英以及采药老人七叔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和信念。《党的女儿》演出后,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表扬。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艺界的专家学者纷纷称赞该剧:“是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我们民族歌剧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党》剧荣获了“文华”大奖。文华”音乐创作奖并登上了天安门庆祝建国50周年的国庆彩车。至今已演出500多场,创造了新时期中国原创歌剧演出之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在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而创作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时,社会上正盛行“红色经典”改编热,有人把许多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名著和电影,如《林海雪原》、《小兵张嘎》等再次搬上荧屏,但是出于急功近利的商业目的,大量娱乐因素的渗透,人为地编造离奇情节,使“红色经典”变成“戏说”经典,使作品由原来单一的“红色”变成“杂色”,甚至于“桃色”,与观众原来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受相去甚远。这种极不严肃的创作态度,引起许多观众的强烈不满和尖锐批评。我们充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对《野》剧原著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有的故事框架,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特别是要坚守住《野》剧所传递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内涵。我们认为,这一精神内涵也正是我们军旅戏剧永恒的主题,对于今天的时代,今天的观众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怎样改编,对于此剧的这一精神内涵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我们一方面增加了危急关头杨晓冬不顾个人安危,只身来到关敬陶家商定起义计划,在得知母亲被捕后又毫不动摇地从党的事业出发坚持原定计划的戏,用以体现杨晓冬的作用,表现他的英雄主义气概;另一方面,在金环牺牲、杨母跳楼等重要戏剧部位,我们又充分发挥歌剧艺术的优长,安排了《胜利时再闻花儿香》,《不能尽孝愧对娘》、《娘在那片云彩里》等唱段,调动音乐和舞台的一切表现手段加以重点烘托和渲染,唱响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

《野》剧小说和电影原著作者李英儒之子李家平看完演出后,激动地来信说:“万没想到,这台歌剧如此地忠实原著,又如此地富有新意,作为小说原著作者的子女,我对父亲的这部作品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观看歌剧后,感到格外惊讶,格外欣喜。古城还是那座古城,却又不完全是那座古城,歌剧站在新时代的基点上诠释原著,回顾往昔,更具历史纵深感。这部歌剧反映出部队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声:为了今天,不忘历史;为了将来,不忘历史!当年,父亲曾多次表示自己的文学创作,是为了让今天的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两代部队文艺工作者之所以思想契合,一脉相承,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父亲离开我们已经l8年了,他要是活到今天,能够亲眼看一看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该有多好。”《野》剧演出后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华”大奖、“文华”音乐创作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最近,我刚刚收到四川师范大学送来的一本小册子。自2008年至今,他们在学校公选课程中外歌剧赏析》、美育课((音乐知识与欣赏》以及音乐学院的《音乐欣赏》课中,已有近万名学生欣赏了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该剧的音乐及内容激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于是,他们从近万名同学的观后感中选出了一部分感言,结集成册。这些感言非常真实,非常感人!他们还在编者的话中写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学生们期待着中国的有良心的艺术家们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的像《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样的能够鼓舞人、教育人的好歌剧。

第五篇:《文学概论》论文

论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真、善、美

内容摘要: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认识与审美的统一。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文学,它的要义是求“真”,它以“历史理性”追求“艺术的真实”;作为审美实践活动,文学的核心是“善”,它把“人文关怀”作为其向“善”的终极价值追求。最终,文学创造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呈现美的境界的艺术文本。真、善、美作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它们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呈现出“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彼此间互相融通,共同演绎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关键词: 真; 善;美;文学创造

文学创造就是既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它是运动着的思维运动。真、善、美是人们生活中所崇尚的道德品质。它们作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呈现出“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它们各有特点而彼此间互相融通。

一、文学创造与真

“真”乃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高尔基说:“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他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

“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但是文学创造所表现的的“真实”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它所要表现的是“艺术的真实”。所谓的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指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是不同的,生活的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艺术真实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作家再造了一个假定的真实世界,是主观的理想世界,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假定情景之中。沈从文在他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边城》里给我们展示了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的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在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状写了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歌颂了淳朴善良的人性美。很明显,这样美好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存在,虽然这篇文章很多显示湘西的影子,但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的假定,是作者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融合自己的主观情感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借此来表达对人性的善良美好的讴歌和对和谐美好的生存世界的追求。

“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艺术家和美学家把表现人类社会的“真实”视为艺术的生命。清代著名长篇小说《镜花缘》,虽然写的有神仙故事,但是它反映的社会面很广,讽刺、批判和揭露的对象也很多。在作品的前部分中,作者借助异国社会风情习俗的描写,暴露和鞭挞了现实社会中许多丑恶腐朽的现象,并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鲁迅惟一的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描写了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的阿Q及其生活的环境,通过阿Q这一典型新形象与革命的关系,也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鲁迅真实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华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

所以,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是作家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上而创造出来的审美真实,它不是对生活真实的照搬,但它来源于生活真实表达着作者进行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它能够家里在符合事理逻辑或符合情感逻辑的基础上,它能够为读者所接受并能令读者对其所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文学创造与善 文学做为实践活动,文学创造探索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向“善”。体现为“人文关怀”,并激发人的丰富情感。“善”的终极价值体现是人文关怀,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积极命运、幸福相联系。

在《雾都孤儿》一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爱是可以传承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主人公奥列佛的经历一直牵扯着我的心,为他喜,为他忧,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对她执着与善心的信念的崇敬。拉斯科尔尼科夫是《罪与罚》的主人公,双重性格的他为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人,竟去行凶杀人,杀人后心灵一直在受煎熬,整天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精神严重受挫,生活馄饨慌乱。索尼娅是他生活再黑夜里的一双明亮的眼睛,卑贱妓女身份的她却拥有圣洁善良的灵魂,不断地引导她走出罪与罚,在拉斯科尔尼科夫“离开了上帝,上帝惩罚了他,把他交给魔鬼”后将他扯出来走到“索尼娅道路”,得到心灵的解放。人性本善,恶人能弃恶从善。《罪与罚》极力地讴歌了人性的善良美好,高度地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强烈的尚善的倾向性,体现了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三、文学创造与美

文学创造既追求“真”,也高扬“善”,而“真”和“善”的表达并不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真”和“善”的表现需要作者按照美的规律完成美的创造。作者只有按照美的规律完成美的创造才能真正作品发挥审美作用,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从而引起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真”和“善”的情感共鸣。中国古代著名谱学家挚虞也说过:“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情义为空,则言省而文有例矣;事形为本,则言当而辞无常矣。文之烦省,辞之险易,盖由于此。”这句话意思是说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只有透过艺术的形式进入艺术的内容,亦即进入艺术家的心灵,才能真正在领会的基础上获得审美愉快。不仅如此,作为文学创造形式的“美”还得借文学形象美,结构形式美,表现手段美来体现。

1、文学形象美

文学形象可以说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但又并非是对生活原型的照搬。文学形象是作家根据生活原型用艺术手段塑造的,具有典型性,形象性,生动性,能反映生活的艺术形象。所以,文学形象必须有足够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美的享受和陶冶。《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深受压迫、剥削、却极为麻木、自私、狭隘、保守、落后、又有某种革命要求的农民。这一形象的塑造是鲁迅先生实际生活出发对众多农民的细致观察,塑造了这个典型的,形象的生动的人物形象。阿Q的性格是有充分的现实根据,“精神胜利法”是有其社会根源的。鲁迅先生通过人物塑造了一个带着普遍意义的典型——以精神胜利法在屈辱中抗争的阿Q,正如徐中玉先生所说:“从阿Q这个典型我们固然可以看到若干:中国人所固有的通病。”从阿Q的悲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辛亥革命的影子,可以看到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农村的阶级压迫与阶级矛盾,看到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看到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未唤起民众。

2、结构形式美

文学创作的结构形式美表现在完整性和严谨性,作者能通过一个美的结构形式把文章情节内容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更好地阅读作品,体验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真”和“善”。意大利文学奇葩 《十日谈》结构形式上采用了民间文学中常用的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框架式形式,既可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观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庞大而活跃、复杂而有序。

3、表现手段美

文学表现手段美主要是指作者通过语言这一媒介追求艺术形象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在《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通过对阿Q的精确刻画,让读者在脑海里清晰地显现阿Q的形象,仿佛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跳跃在眼前,综上所述,真、善、美作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它们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呈现出“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彼此间互相融通,共同演绎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参考文献:

【1】《沈从文文萃》 沈从文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镜花缘》李汝珍著

【3】《阿Q正传》 鲁迅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4】(英)狄更斯[著],《雾都孤儿》,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5】《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6】《十日谈[汇编]》(意)薄迦丘著;石云龙注释.—南京:译林出版社

【7】《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台港文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港文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学鉴赏论文

    文学鉴赏系别: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班级:09国专1班 姓名: 刘倩 学号:200905784春光流逝,花落知多少 ——浅析三毛与郭敬明的两部不同作品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

    汉语言文学论文

    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加强语言文字教学 兴化市戴泽初级中学 姜芹 [摘要]: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

    汉语言文学论文

    《白鹿原》中人物悲剧比较分析 摘 要:《白鹿原》是一部以悲剧艺术在新时期长篇小说领域见长的文学作品。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礼教与人性、天理与人欲、灵与肉的冲突。众多生......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

    汉语言文学 专业教育 作为历史久远的传统类专业之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早在“五四”时期便已确立其基本内涵,而其专业中的课程系统组成是在20世纪中叶左右,在借鉴前苏联模式的基......

    汉语言文学论文(伤逝)

    试论《伤逝》爱情悲剧的根源 常永奇 内容摘要:很多作家对《伤逝》爱情悲剧根源的探讨都是在“五四”时期内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约束性和理想性,本文结合当今爱情观及现今爱......

    汉语言文学论文5篇

    论文名:浅谈汉语言文学专 业:汉语言文学层 次:专/专升本姓 名: 目 录 论文摘要„„„„„„„„„„„„„„„„„„„„„„„„„„„„.2 论文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

    现代女性的爱情观 在中国,自古就有男尊女卑的观点。但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这么认为,她们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尤其是在爱情方面。不少的文人都有作品阐释了男女平等的爱情。舒婷就......

    英美文学选读论文

    周雪婷 英语093 090602320英美文学论文作为学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不应该拘泥于课本,而英美文学选读这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熟悉国外文化的环境。就如苏老师所说: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