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学科具有数学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精品学习网编辑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能为建设数学有效课堂提供有效借鉴。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策略”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办法。”
生2:“列表。”
师:“这里的策略可以简单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用到的一些方法、手段。”
“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运动会,很多同学都踊跃报了名(展示以文字方式记录的报名情况),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整理这些信息,让人很容易看出各个项目都有谁参加了?”
生:“可以列表整理。”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后的结果)。
师:“现在看起来怎么样?”
生:“更加清楚,更有条理。“
师:“列表的好处是方便我们对一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今天我们来看看列表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帮助。”
二、新授
1、出示场景图
师:“这一天,几位小朋友来到文具店,他们要买一种笔记本(呈现教学情景:小明:我买3本笔记本用了18元;小华:我买了5本;白菜老师:小华用了多少元?小军用42元能卖多少本?)”
师:“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小明我买3本笔记本用了18元;小华买了5本不知道用了多少钱;小军用42元求能卖多少本?” 师:“怎样摘录这些信息?”(学生说,老师用文字简要摘录数学信息:小明:3本 18元;小华:5本?元;小军:42元 ?本)
师:“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使这些信息更有条理?(确定用列表整理)”
生:“可以列表。”
师:“同桌商量这个表可以怎样列。”
学生自己列表整理信息。
2、展示整理的结果,探讨怎样列表更合理。
“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同学是这样整理的: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42元?本
师:“这个表格能把题目的信息反映出来吗?”
生:“可以把题目的信息反映出来。”
师:“大家对这个表格有什么意见?”
生1:“把小军那一栏的‘42元和’‘?本’的位置交换;”
生2:“在第二列中加一条竖线把整个表格分为三列。” 师:“列表格要注意分类和对应。”
3、比较。
师:“认真阅读整理好的表格,表格和文字叙述相比,你觉得用表格整理怎样?”
生:“表格整理更家简洁清楚。”
师:“要解决小华用了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可以怎样想,跟同学说说。”
生1:“‘小明的3本18元’求出每本多少元,再用6乘5等于30元。”
生2:“‘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
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条件出发:根据‘小明的3本18元’求出每本多少元,再利用这个结果解答后面的问题;或者从问题入手:‘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能买多少本?’,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师:“同学们都认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在表格里列
上小明的信息吗?作用是什么?”
生:“根据‘小明的3本18元’求出一本的价钱,才能求后面的问题。”
5、学生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然后集体评价。
6、提取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师:“我们题目的数量关系提取出来用箭头表示它们的对应关系:
3本 →18元
5本→()元
()本 →42元
填一填,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左边是3、5、7,一个比一个多2本;右边是18、30、42,一个比一个多12元。” 师:“为什么右边会一个比一个多12元?”
生:“左边每一次多2个6元,所以右边每次多12元。”
生:“本数越多,对应的总价越多。”
生:„„
7、小结:
师:“回顾整个解题的过程,说说利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生1:“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整理信息。”
生2:“帮助我们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生3:“有利于我们检查。”
三、练习。
1、展示想想做做 1的情景:(6本字典高168毫米。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这一摞的高度是504毫米,有多少本字典?)师: “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请你列表整理这些信息,并列式解答。”
(展示用表格整理信息的结果和解答的算式,请几个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考过程。肯定学生能正确列表和解答。)
2、这一天,老师来到了体育用品店,(出示想想做做2的情景:足球每个56元,篮球每个48元。老师: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一个排球多少钱?都买篮球可以买多少个?)
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这里的信息真多,怎么办?”
生:“可以用表格进行整理。”
师:“先列表整理。”
(展示整理结果,并结合表格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带的钱刚好能买6个足球,也刚好能买8个排球。”
师:“结合表格,哪些条件可以求老师带了多少钱?”
生:“每个足球56元,买6个。”
师:“要求‘一个排球多少钱?’可以怎样想?跟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师:“‘可以买多少个篮球?’又可以怎样想?”
列式解答,集体评价。
四、总结全课
师:“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解题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
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小明3本18元
小华5本?元
小军?本42元
先求一本?元3本→18元
18÷3=6(元)1 8÷3×5=30(元)5本→(30)元
6×5=30(元)42÷(18÷3)=7(元)5本→(30)元上文就是精品学习网小编分享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单元解决问题 冀教版
课程名称
第二单元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本节节次
教学目标
1.掌握乘除混合运算及应用题
2.会把两个式子写成综合算式
3.解决典型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及应用题
难点:会把两个式子写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了解一下我们的国宝-----熊猫,熊猫每天除了睡就是吃,而且每天12个小时都在吃。
一、混合运算
1、先乘后除
2、先除后乘
3、连除
(归一和归总)
二、列式计算
三、典型的数学问题
1.移多补少
2.消去法求单一量
四、租车问题
A有司机
B没司机
1、小熊猫每天吃12千克,5天吃多少?大熊猫3天吃的和小熊猫5天吃的一样多?大熊猫每天吃多少?
分步:12×5=60(千克)
综合:12×5÷3=20(千克)
60÷3=20(千克)
12×5
÷3
综合:同上
练习:小熊猫储存了一批竹叶,每天吃8千克计划5天吃完,结果4天就吃完了,它实际平均每天吃多少?
2、小熊猫10天吃了150千克?那么它16天能吃多少千克?
分步:①150÷10=15(千克)综合:150÷10×16=240(千克)
15×16=240(千克)
150÷10
×16
综合:同上
②150÷10=15(千克)综合:16×(150÷10)=240
(千克)
16×15=240(千克)
150÷10
×
综合:同上
60千克的竹叶够小熊猫吃几天?
分步:150÷10=15(千克)综合:60÷(150÷10)=4
(天)
60÷15=4(天)
150÷10
÷
综合:同上
练习:1、(吃多了要减肥)小熊猫4天锻炼了16个小时,按照这样,它一个月(30天)一共锻炼多长时间?如果锻炼100个小时需要几天?
2、练习册17页四题第一、二小题3、5只小熊猫3天吃了180千克,每只小熊猫每天吃多少千克?
分步:①180÷3=60(千克)综合:180÷3÷5=12(千克)
60÷5=12(千克)
180÷
÷
综合:同上
②3×5=15(千克)
综合:180÷(3×5)=12(千克)
180÷15=12(千克)
3×5
180÷
综合:同上
思考:6只小熊猫10天吃多少?
练习:1、3只大熊猫6天吃了360千克竹子,平均每只大熊猫每天吃多少?5只大熊猫8天共吃多少竹子?
2、练习册15页第六题第一和第三题
总练习:15页四、五题,17页二三题
让同学们说一下这几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12×5÷3
16×(150÷10)
150÷10×16
60÷(150÷10)
180÷3÷5
180÷(3×5)
列式计算1、36乘以4与6的和,积是多少?
2、36乘以9与5的差,积是多少?
3、36乘以12与3的商,积是多少?
4、36除以12与3的积,商是多少?
5、36除142与70差,商是多少?
6、25与75的和除以40与20的差,商是多少?
练习:练习册20页第六大题
熊猫除了喜欢吃竹子还喜欢吃苹果等其他美食,今天要离开去外边尝尝美食
小熊猫坐的汽车上有10个人,大熊猫坐的汽车上有6人,小熊猫的车上下来几个人到大熊猫的车上,他俩做的车上人数一样多?
(10-6)÷2=2(个)
(10+6)÷2-6=2(个)
10-(10-6)÷2=2(个)
练习:
四年级一班有210本,二班有180本,一班送二班多少本,两班书同样多?
苹果
苹果
橘
苹果
橘
买水果
1..苹:900-600=300(克)
苹
苹
橘
苹
苹
橘
橘
橘
橘:600-300=300(克)
2.1200克
800
克
橘:(1200-800)÷2=200(克)
苹:(800
200)÷2=300(克)
练习:
足
1.90元
65元
:90-65=25(元)
足
篮
篮
足
篮
篮
足
足
足
:65-25=40(元)
2.150元
元
足:(150-90)÷2=30(元)
篮:(90
30)÷2=30(元)
3.17
先求一对,(17+16)÷3=11
即
+
=11
17-11=6
=6
16-11=5
=5
拓展:
求
=?
=?
4.倍数
篮
足
篮
篮
足
足
18元
2个
=
足
篮
求
=?元
=?元
足
篮
:18÷(2×2+2)=3(元)
:3×2=6(元)
国宝不仅喜欢吃还喜欢玩,国庆节150名国宝不约而同要去旅游
52座豪华大巴
600元/天
48座普通大巴
500元/天
27座豪华中巴
350元/天
思考:
600÷51≈12(元)
52座
500÷47≈11(元)
48座
350÷26≈13(元)
27座
52座:150÷(52-1)=2(辆)……48(人)
2+1=3(辆)
2×600+500=1700(元)
48座:150÷(48-1)=3(辆)……9(人)
3+1=4(辆)
3×500+350=1850(元)
27座:150÷(27-1)=5(辆)……20(人)
5+1=6(辆)
6×350=2100(元)
大车便宜.52座:150÷52=2(辆)……46(人)
2×600+500=1700(元)
48座:150÷48=3(辆)……6(人)
3×500+350=1850(元)
27座:150÷27=5(辆)……15(人)
6×350=2100(元)
大车便宜.两式变一式:
①先找相同数
②用式子代替相同数
③判断是否加括号
塔式写综合:
①式子压缩
②判断是否加括号(谁在上面谁先算)
总结:
(大数-小数)÷2
(大数+小数)÷2-小数
(大数-小数)÷2
大数-(大数+小数)÷2
方法:
1.先求相差物品个数和克数
再求单个质量
考虑:
1.花钱少
2.空座少
第三篇:苏教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课题: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教案设计
二、教学内容:教材2-5页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对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3、能够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数数的方法
2、用点子图表示数
五、教具:PPT,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我们一起来拍手数数看!(教师引领学生按由慢到快的顺序进行)
师:数得真好!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清楚地数给大家听呢?(个别生数)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
(二)活动开展
1、教授数字与数数方法
师:在数学王国里,要求同学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能观察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画了些什么?(展示PPT)你们别急!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们在图里面都看到了些什么?(让学生间互动,体会合作与参与所带来的数学乐趣)
师:谁来说给老师听呢?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要来提问了,你们仔细瞧瞧,看到了多少头大象?(1头,同时将学生说的用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嗯!是的,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
师:我看见秋千了,你们发现了没有?在哪里?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数的?谁来数数看!(请生到黑板上数一数)你数得真不错!揭示数字“2”,用相同方法揭示到4)
师:我也来数数看这些小朋友哈,123,总共3个小朋友!是吗?我数对了吗?(学生纠正,应该为5只)我怎么就漏数了呢?为了不遗漏,谁有什么好方法来数呀?(按顺序来数)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板书)那好的,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方法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可以数一个划去一个,或者作好记号)用类似方法教授6,7,8,9,10。
2、点子图
黑板上列有1-10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说:我们除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数的多少,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呢。比如说,1,我喜欢用一个点来表示,当然我也可以画一朵红花来表示1。在数学中,我们将这种一个对应一个的称为:一一对应。你呢?你想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请同学上黑板画一画,让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出如何表示2,3,4等。教师巡视检查
3、认读1-10
总体认读几遍,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来读。
4、一起数一数教室里的实物
(三)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里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回去数给父母听,再把我们不会数漏的方法告诉他们!
七、板书设计
课题:数一数
图片1:数字1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2:数字2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3:数字3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图片4:数字4抽象表示(小圆点和小红花等等)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
姓名
1.黑颈鹤从北方飞回昭通大山包,总行程约10000千米,它每天飞行680千米。14天能飞回昭通吗?
2、芳芳家的果园今年收了410千克苹果。收的梨是苹果的18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梨?
3、一辆客车4小时行了3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客车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4、台灯8元一盏,300元最多能买多少盏台灯? 还剩多少元?
5、一辆货车运货,去时每小时行54千米,行驶了8小时,返回时空车,只用了6小时,运回时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6、学校要为图书室增添两种新书,每种买3套,一种每套128元,另一种每套72元,两种书一共要花多少元?
7、小明家今年前3个月的电费是240元,平均每个月电费是多少?照这样计算,他们家一年的电费是多少元?
8、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9、张老师骑摩托车从村完小去县城买书。去的时候用了2小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用了3小时,从村完小到县城有多远?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苏教版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连除的数量关系,并能综合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并能列综合算式解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连除的数量关系。
难点:能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
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导入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教材13页例4)
过程讲解
1.观图、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已知信息:2个书架一共放了
224本书,每个书架有4层。
所求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理解题意,探究解题思路并列式解题
(1)思路一
①思路分析:根据2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可以先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再根据每个书架有4层,求出平均每个书架
每层放多少本书,即:
2列式解题。
分步列式:
224÷2=112(本)
112÷4=28(本)
列综合算式:
224÷2÷4
=112÷4
=28(本)
(2)思路二。
①思路分析:根据有2个书架和每个书架有4层,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层,再根据一共放了
224本书,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
放多少本书,即:
②列式解题。
分步列式:
4×2=8(层)
224÷8=28(本)
列综合算式:224÷(4×2)
=224-8
=28(本)
答: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28本书。
3.检验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1)检验方法一。
①检验方法:对比两种解题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如果相同,那么说明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都正确。
②检验过程:
224÷2÷4
224÷(4×2)
=
112÷4
=
224÷8
=
28(本)
=
28(本)
③检验结果:两种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都正确。
(2)检验方法二.①检验方法:把得数当作条件,根据题意计算,看结果是否符合原来的条件。
②检验过程:28×4×2=224(本)
224=224
③检验结果:两种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