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家庭产业的应用与规划发展座谈会召开
数字家庭产业的应用与规划发展座谈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0日】 【来源:电子信息司】 【字体:大 中 小】
为推动数字家庭的应用及数字家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数字家庭建设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3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数字家庭产业的应用与规划发展”专题座谈会。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曹小奇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税务总局、电监会、科技部、质检总局、知识产权局、住建部等部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重点探讨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授牌建设的“部省共建广州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广州基地”)的发展模式以及数字家庭应用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广州市番禺区区长楼旭逵介绍了广州基地自2009年授牌以来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示范、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介绍了我部以数字家庭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数字家庭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注重全面推进,引导数字家庭制造业与运营业加强联合合作和良性互动,推动跨界应用融合;二是狠抓系统应用,推动数字家庭产业各环节协同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条;三是统筹规划好产业布局,积极推动建成5-10个应用特色鲜明、持续创新能力强、引领带动作用显著的国家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广州基地在培育消费新热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自主创新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数字家庭也是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手段,能较好的实现家庭单元和社区管理、社会管理的统筹发展,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应将发展数字家庭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积极制定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推动数字家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工业园召开泵阀产业发展座谈会
工业园召开泵阀产业发展座谈会 为切实帮助泵阀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百亿泵阀特色产业,县开发区工业园于9月4日下午,组织召开泵阀产业发展座谈会。县委常委、副县长、工业园党工委书记单玉梅,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程熙,部分班子成员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共5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程主任首先介绍了我区泵阀产业发展现状:泵阀产业链不断拓展,目前园区既有泵阀生产,也有钢铁铸造,既有原材料市场,也有泵阀销售市场;企业规模不断提升,园区现拥有投资超亿元企业10多家,企业生产设备也在不断换代升级;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园区花大力气在道路、绿化、排污管道、电力等方面不断建设完善,建成省级阀门检测中心,提升了园区的承载能力;企业业绩形势喜人,上半年泵阀企业实现销售
8.3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园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当前影响泵阀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突出问题。
随后与会企业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纷纷表明了扎根滨海、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并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10多条,涉及配套服务、政策兑现、用工融资、基础设施等方面。会上,县泵阀行业协会会长、苏盐阀门集团董事长韩正海同时号召全区泵阀企业团结一致、以大带小,加快发展,共同做好滨海泵阀产业。
县委常委、副县长、工业园党工委书记单玉梅最后强调:滨海县委、县政府做大做强泵阀产业的目标不会变、决心不会变、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也不会变。她用三句话鼓励企业家安心在滨海发展:一是感谢。感谢众位企业家为滨海经济快速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二是服务。将抓紧落实解决企业家提出的问题,必要时提请县委、县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加以解决;三是期盼。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园企双赢。(庄海燕、李一华)
第三篇: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研究报告
进入21世纪,材料科学和材料工业被公认为是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材料技术已经与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并列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技术对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和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常州新材料产业,既是打造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常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一、新材料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分类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不具有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材料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它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结构及材料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其新材料的内涵和水平也不尽相同。近阶段虽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材料出现得不是很多,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现有材料进行优化,使其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异的性能或更多的功能、更宽的应用范围,这类新材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资料表明,新材料的品种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有1.25万种新材料推出,新材料产品的市场迅速扩大,预计2005年将突破5350亿美元。因此材料工业被公认为是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新材料的分类可以多种方法,根据材料属性,可分为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五大领域。上海市有关部门将五大领域细分为35个大类和155个中类。
新型金属材料:纯净度高、组织均匀、尺寸精密、表面与表观质量好是这类新材料的共性。结构类金属新材料除高强高韧化、复合化外,有些还具有耐高温、高压、超低温抗强腐蚀或抗辐射等特性。主要有:高纯金属材料、金属功能材料、贵金属及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耐热和耐蚀材料、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表面技术材料、复合金属材料、超精细加工技术材料、新型模具材料。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采用合成、复合以及对传统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改性,使其更具有优良的耐热性、抗腐蚀性、抗辐射性、抗冲击性、电绝缘性、尺寸稳定性、韧性,以及光、电、磁等特殊功能。主要有:工程塑料及其合金、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改性通用塑料及其专用料、新型合成纤维、新型合成橡胶、新型有机氟和硅材料、新型聚氨酯系列材料、精细化工材料、催化剂和助剂及化学试剂。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这类结构材料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耐腐蚀和抗氧化等特性;功能材料则具有良好的电、热、声、磁、光、化学及生物等功能。主要有:特种玻璃、新型耐火材料、功能涂层、先进陶瓷、人工晶体。
复合材料:由二种以上不同性质或不同形态的原材料,通过复合工艺而组成的一种具有新性能的多相材料。主要有: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品。
新型建筑材料: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的新型建材,不仅具有优良的结构性能,还具备节能、节约资源、可回收利用等特性。主要有:新型墙体材料、绝热材料与吸声材料、特种水泥及混凝土与外加剂、高新技术玻璃、化学建材、新型建筑金属材料和优质金属门窗及高档建筑五金、高档建筑陶瓷和高级卫浴设备。
进入新世纪,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将是材料性能的持续优化,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一体化,多种材料复合化,材料制备加工智能化及材料设计的超前化,最终达到新一代材料具有的多功能、少污染、低消耗、低成本和长寿命的要求。
二、发展新材料的重要意义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
近代世界工业发展历史充分说明了新材料的先导作用,每项重大新技术的产生,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都有赖于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十八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世界工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硅单晶材料则起着先导和核心作用,随后的激光材料和光导纤维的问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新材料是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基础
新材料不仅为信息、能源、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也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新材料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涉及到每一个传统产业领域。比如用纳米技术改性的人造纤维,可以使纤维具有抗紫外、保温、抗菌等特殊功能;用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对电子材料、塑料和陶瓷、精细化工产品、建筑材料等的改性可以大大提高基本材料的电学、强度、韧性和抗老化等性能。因此,新材料技术的渗透和新材料的运用,为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新材料产业是打造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支撑
常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根据其特点和自身优势,确定了到“十五”期末或更长一段时间内,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经济中心。建立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和关键是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实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群。因此从常州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和入世的机遇,在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和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重点加快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工业和新型材料工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材料产业,不仅是构建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新材料和新技术对其它产业的渗透及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常州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三、国内外新材料发展的基本情况
鉴于新材料技术和产业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关键所在,因此新材料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发达国家,借助其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制定相应的研究开发计划,竭力抢占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如美国政府一直将材料科学与技术列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近几年每年用于材料方面的研究费用高达千亿美元;德国自1994年启动了跨世纪国家级材料研究计划,全称为“用于21世纪关键技术的新材料”,实施周期为1994-2003年,该计划目标是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材料制备、加工和应用三个方面,确保德国的国际领先地位,确保德国本土的就业机会,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开发新材料和穷尽材料的功能极限,以确保资源和环境;日本视材料技术为科技发展的生命线,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材料研究开发计划,进行突破性的研究开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其重点领域包括:新型超导材料、先进功能材料、新一代结构材料、仿生材料和环境保护材料。在“21世纪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的全部12个项目中,新材料占了一半。欧共体各国也广泛开展合作,给于新材料以足够的重视。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在各项国家计划中给予了重点支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期间安排材料领域项目69项,投入经费10亿元。在863计划、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中安排的新材料项目都在25%左右。这些计划的实施,大大推动了我国新材料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各省市也将新材料的发展列入本地区的支柱产业行列,纷纷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江苏和山东,新材料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北京和上海,集聚了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发展平台,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势能。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区域性的合作进程也将得到有力的推动,江苏、浙江、上海正积极谋划区域合作发展大计。通过加强地区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通过共创良好的发展环境,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成本。常州的制造业基地,将不仅是世界跨国公司的加工厂,也将是上海主要工业的后坊。因此上海在新材料产业方面的技术和实力,将有力地推动常州新材料产业的跨跃式发展。
四、常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
“九五”以来,常州的材料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整个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1年全部国有及500万元以上统计口径的新材料企业80家,其中国有企业4家,占总数的5%;集体企业8家,占总数的10%;股份制企业14家,占总数的17.5%;股份合作制企业26家,占总数的50%;三资企业13家,占总数的16.25%。2001年完成销售收入4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销售总额的4.7%。在全市19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新材料企业36家,占高新技术企业的18.27%,完成工业产值和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26.4%和27.0%。
2.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八大产品群
经过多年的发展,常州的传统材料产业正在加速向新材料产业转移和调整,一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材料正在逐步形成。一是以瓶级聚酯切片和ABS及塑料合金为主的各种工程塑料。瓶级聚酯切片2001年产量8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61500万元。年产5万吨ABS和1.5万吨塑料合金项目年底将竣工投产,达产后可形成6亿元的销售规模。
二是以纳米氧化钇、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钇铕和纳米氧化锌为主的各种稀土纳米材料。2001年稀土氧化物11050吨,稀土金属物100吨,纳米稀土氧化物160吨左右,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三是以增强骨架材料为主的各种土工和复合材料。2001年增强骨架材料1500万平方米,复合材料100万平方米,土工材料2458吨。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
四是以新型高档防火材料、铝板幕墙、陶粒等为主的各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常州建筑装饰新材料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产品品种较多,主要有铺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涂料、防水防火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新型建材机械等200余个品种。其中高档防火壁布、塑铝复合装饰板、高档内墙涂料、PVC卷材地板、半硬质地板、铝合金花格网、薄石板铝板复合幕墙等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2001年销售收入约5亿元。
五是以不饱和树脂为原料的各种玻纤和玻璃钢材料。
常州地区2001年不饱和树脂生产能力接近11万吨。除常州二五三厂外,常州牛塘地区发展较快,成为不饱和树脂之乡,2001年达9.5万吨能力。2001年不饱和树脂产量7万吨,其中亚邦2.6万吨,常州二五三厂1.5万吨,牛塘天龙、新龙和南方各1万吨。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左右。
玻璃纤维及制品也是常州地区比较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之一。主要有两大系列产品,一是玻璃纤维产品,如各种中、无碱玻纤布、纱、短切毡、湿法薄毡等,产量达1万吨;二是大、中、小型玻璃钢制品,如玻钢船、大型雷达罩、飞机付油箱、冷却塔、桌椅等,年生产能力近3万吨。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
六是聚氯乙烯树酯及各种塑料制品。已形成聚氯乙烯树酯14万吨、铝塑复合板120万平方米、PC中空板和耐力板7000吨以及各种PVC、PE、PP等板、管、棒、带材料5万吨的生产能力,汽车塑料配件和新型包装材料,其中无氟冰箱板材、铝塑复合板、中空容器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之首。2001年销售收入8亿元左右。
七是各种医用材料。主要产品有输液器,医用涤纶薄膜、创口贴、医用胶带等。2001销售收入4.3亿元。
八是各种新型金属材料。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和金属制品业是常州的重要行业。2001年有色金属材料中的铝包钢丝及铝包钢绞线5000吨,低氧光亮铜杆12.6万吨,ACR铜管660吨。2001年销售收入20亿元左右。
3.形成了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一定的技术支撑 一是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一些重点企业拥有了国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先进生产设备,掌握了国际一流的生产技术;二是通过自主开发,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三是与国内知名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4.形成了发展新材料的重点骨干企业
一批新材料的重点骨干和行业龙头企业正在逐步形成,重点产品发展势头良好,促进了我市新材料产业的迅速发展。
常州华源雷迪斯目前已形成年产12万吨瓶级聚酯切片生产能力,排名国内第三,市场占有率18%,其中热灌装切片的市场占有率为70%。企业主要竞争对手为远方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其生产能力均为17万吨,并都已取得两乐认证。常州华源雷迪斯目前正在建设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15万吨瓶级聚酯切片生产线,到2003年形成年生产能力27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瓶级聚酯切片生产厂家。
江苏卓群纳米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南方稀土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拥有国内领先的“纳米稀土氧化物规模化制备工艺”和“串级萃取一步法稀土分离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具有年处理南方离子型矿2000吨和年产稀土金属物200吨及纳米稀土氧化物(纳米氧化钇、纳米氧化铈、纳米氧化钇铕等)30吨的生产能力。公司生产的19只微米级产品均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前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国外主要是日本的索尼(Sony)公司和美国的帕科(Paker)公司,但均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美国的纳米与非晶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但由于成本偏高及质量不稳定,与公司签订了长期采购供货合同。浙江舟山明日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高纳粉体技术有限公司的氧化铈产品,也处于中试阶段。因此企业在纳米氧化物的技术和生产上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江苏五菱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采用了西北大学的均匀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锌工艺(获国家专利),99年通过中试鉴定,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形成150吨纳米氧化锌的生产能力。
溧阳罗地亚方正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1200万美元,已形成年产10000吨稀土氧化物的生产能力。正在建设年产2000吨铈锆复合氧化物生产线,以生产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稀土超磁致伸缩合金、钕铁硼永磁材料等。
常州市宏发土工复合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经编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生产厂家,目前已形成经编土工格栅2000万平方米、复合材料5000吨的生产能力。企业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德国双轴向和多轴向经编机,产品主要用于基础工程设施及道路交通。经编三维植被网也已形成批量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护坡和防治土地荒漠化。
江苏常州亚邦集团是常州不饱和树脂的重点企业,全国第二,生产规模已超过二五三厂。2001年生产能力达6万吨,今年可达8万吨,品种70个左右。包括其它延伸精细化工产品,企业总销售规模已达11.2亿元。常州金源铜业有限公司九十年代从德国MDM公司全套引进年产10万吨连铸连轧生产线,是目前国内产销量最大的低氧光亮铜杆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30%左右。其产品质量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常州兴荣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ACR铜管,是自行开发、拥有专利的产品,年设计能力1万吨.主要为冷凝器和蒸发器提供材料,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具有相对垄断优势。
常州市塑料集团公司是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目前已形成工程塑料、多功能包装基材、新型建材、汽车内装饰件、塑料和建材机械六大系列产品。塑料制品产销量10万吨,实现销售总额15亿元,主要技经指标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无氟冰箱板材、塑料包装容器、塑料发泡材料、不饱和树脂、铝塑复合板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在国内位居首位,成为我国塑料工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八五”和“九五”期间,从世界知名塑料机械制造公司引进了一批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使集团公司的生产设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从意大利COLIINES公司引进七层共挤膜生产线;从德国BRUCKNER公司引进德年产1.5万吨BOPS片材生产线;从德国BRTTENFELD公司引进德大口径塑料管挤出线;从德国BREYER公司引进德共挤板材生产线;从日本BE公司引进的注塑机,从意大利OMIPA公司引进的年产4000吨PC板生产线。先后与国外跨国公司合资建立了几个大型合资企业,如天马集团与日本DIC公司,伊藤忠商社合资的年产3万吨不饱和树脂项目;天马集团公司与美国最大的建材公司J.W公司合资建成的年产1亿平方米玻纤薄毡生产线;集团公司与韩国新湖油化株式会社合资的年产5万吨ABS项目;集团公司与奥地利PIPELIFE公司合资的年产1.5万吨聚烯管材项目等。集团已拥有两家研究所,一家省级技术中心,从事产品开发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87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281人,成为集团公司技术创新方面的骨干力量。目前集团公司的产品正从低档到高档、单件向成套、日用的工程、简单制品加工向复合材料的方向发展。
常州二五三厂(天马集团)是国内树脂行业和玻璃钢制品的主要生产企业,其钮扣树脂、钢琴树脂、水晶树脂、腻子树脂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集团公司合资企业常州舒勒中新天马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从拥有制毡专有技术的德国舒勒公司引进生产设备和“湿法”工艺,生产各种规格的玻璃纤维薄毡,主要产品有8大系列20多个品种,其中缠绕型玻璃钢表面毡、蓄电池隔板毡、管道包覆毡、方块地毯毡和覆铜板毡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各类玻璃纤维薄毡的年生产能力达1亿平方米,产量和质量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集团公司合资企业天马集团常州华碧宝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引进德国九十年代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开发出的玻纤环保防火型壁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生产厂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已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并具有较高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已形成100万米的生产能力,产品供不应求。
常州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及其应用也存在众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材料整体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大多数企业销售在1亿元以下;部门分散,产品的集中度不高;传统产品及其传统的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技术创新能力还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较少,在某些领域还是空白;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不快,新材料的推广运用不够;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高能耗、低档次和污染重的产品还存在。
五、常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根据常州市“十五”计划的总体框架和思路,从建设特大城市的定位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出发,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常州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上海、南京及国内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依托上海的经济、金融、商贸优势,追踪当代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扬长避短,加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扩大新材料产业优势,使常州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2.总体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到2005年,新材料产业的销售收入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新材料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结构调整目标: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配套的新材料,积极发展能替代进口、扩大出口及能吸引外资的新材料,积极发展保护环境的新材料。到“十五”末,形成1-2个新材料产业的全国行业排头兵,形成5个以上超10亿元销售的企业,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技术创新目标: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提升新材料产业的
整体水平。“十五”期间,要建立新材料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0个以上,新增专利20项以上、产学研成果30个左右,重点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费用达到和超过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的3%。
3.主要任务
——加快用新材料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新材料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提高传统材料的质量档次和技术水平,扩大产品的应用面,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加快培育在国际国内有竞争地位的优势领域,充分利用常州现有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产品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做长产业链,增强产业的集中度,提高产业的集聚优势。
——加大新材料的开发力度,做大规模并迅速占领市场,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在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品种开发技术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上,有突破性进展,使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在品种、质量、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等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基本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具备创新能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培养一支新材料的高素质和高技术人才,为新材料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
4.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瓶级聚酯切片及系列产品
加快实施常州华源雷迪斯三期工程,增加二条15万吨生产线,到“十五”末总生产规模达到57万吨,居全国第一。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积极向两头延伸,通过利用外资或其它合资合作方式,在常建立聚酯切片的原料(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基地;利用聚酯切片的原料优势,迅速发展下游产品,如啤酒瓶、薄膜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十五”期末,该重点产品的销售规模要达到45亿元以上(上下游产品除外)。
——稀土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常州是江苏纳米材料“十五”规划中三个重点发展城市之一(泰州、常州、扬州)。其中纳米氧化物和纳米碳化物是江苏纳米材料发展的重点。
目前常州在稀土纳米粉体材料(或纳米氧化物)方面已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整个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十五”的总体目标是要把常州建成纳米材料的生产及应用研究基地。“十五”期间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稀土分离技术,借助国内外科技力量,开发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如纲米、亚微米、大颗粒、复合化合物等)的稀土分离产品;加快纳米稀土氧化钇、纳米稀土氧化铈、纳米稀土氧化钇铕的产业化生产,形成单个产品二百吨级的生产能力;加快完成氧化钆、氧化钐、氧化钬、氧化镨、氧化铕、氧化钕、氧化铒、氧化镝、氧化铽等产品的中试;加快纳米二氧化锡规模化进程,积极开发生产氮化硅、氮化钛、碳化钨、碳化钛等超细粉体材料,拓展应用市场。到2005年,形成年产稀土氧化物15000吨(卓群3000吨、罗地亚12000吨)、纳米氧化物1500吨(卓群1000吨、五菱500吨)以及铈锆复合氧化物2000吨的生产能力。总销售规模达到10亿左右。
积极推进纳米稀土材料的应用,开发生产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稀土超磁致伸缩合金柴油机电喷阀门,稀土储能合金、钕铁硼永磁材料、高性能磁瓦和磁环、高性能耐磨材料、密封材料及发光材料等。形成3亿元的销售规模。
利用本地方解石矿产资源,开发1250目以上的重钙超细粉体材料,形成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并拓展应用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到“十五”末,形成3.5亿元的销售规模。
——以ABS为主的工程塑料
加快ABS一期工程和塑料合金项目建设,到2002年底分别形成5万吨和1万吨的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扩产5万吨ABS和1.5万吨塑料合金,到“十五”末,分别形成10万吨和2.5万吨的生产规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左右。
——有机(塑料)新材料及制品
依托长江三角洲化工原料与化工市场发达的地域优势,以塑料应用领域为发展方向,加快开发抗静电塑料、电磁屏蔽塑料、导电塑料、耐候塑料、耐高温塑料、阻隔塑料、纳米复合型塑料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和高强度复合材料,扩大在建筑、民用装饰、交通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面,提高市场占有率。到“十五”期末,形成20亿元的销售规模。
——增强骨架材料和土工复合材料 充分利用与大专院校合作的有利条件以及目前已初步形成的行业相对垄断优势,扩大经编增强骨架及复合材料生产规模,到“十五”期末,形成4000万平方米经编增强骨架材料、900万平方米三维植被网和1万吨玻纤增强热塑性材料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加快以经编增强骨架为原料的深度产品开发,发展风叶板、滑雪板、游艇等后续产品,加快发展各种土工材料,到“十五”末形成3亿元的销售规模。
——不饱和树脂及其系列产品
重点发展彩胶和各类功能胶衣、高性能和食品级树脂,加快开发玻纤表面处理剂和乙烯基脂树脂。到“十五”期末,形成15万吨不饱和树脂的生产规模。在此基础上,加快产品向二极的延伸。一是发展不饱和树脂所需的原料-顺酐,到“十五”末,形成年产5.5万吨顺酐生产能力;二是积极发展玻纤薄毡、大型玻璃钢制品和环保防火型壁布以及各种特色玻纤制品。到“十五”末,形成玻纤薄毡7000万平方米、环保防火型壁布1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左右。
——聚氯乙烯树酯及聚氨脂系列产品
充分利用常州江边化工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促进聚氯乙烯树酯规模化生产,到“十五”期末形成年产15万吨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发展中高档食用和医用级聚氯乙烯,加快开发并形成年产5000吨氯化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加快发展聚氨脂及系列产品,到“十五”期末,形成年产1万吨聚氨脂弹性体(包括各种聚氨脂浆料、防水涂层料鞋底料等)和1万吨聚氨脂铸造合剂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新型涂料
积极发展中高档新型涂料,努力开发工程机械、农用机械、汽车用涂料,开发高性能、高效率、无污染或低污染的重防腐涂料。到“十五”期末,形成年产中高档3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新型纺织材料
加快开发天然彩色棉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促进绿色和环保纺织品的发展,开发多种新型合成纤维新面料,同步进行染整工艺与染料助剂的开发,加快纺织面料升级换代;
利用常州聚酯切片的原料优势,开发高强低伸产业用涤纶纤维,发展轮胎帘子布、消防水龙带、工业帆布、蓬帆布、运输带、传动带等工业制品;
针对市场潜力具大的建筑用纺织品,扩大土工布生产,以及应用于混凝土增强和包括遮篷、租赁帐篷、膜结构等织物建筑材料的研究开发;
抓住上海、南京及本地汽车工业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与汽车工业配套,开发座椅套及靠背、座垫的衬垫材料、地毯、顶棚、门护垫、车套、汽车安全气袋(囊)等汽车装饰纺织品。“十五”期末,各种纺织新材料销售规模达到10亿元(江苏旷达集团汽车内饰织物3.6亿),占全部纺织品的比重达5%以上。
——新型金属材料
以光亮铜杆为基础,加快发展直经8mm-0.05mm系列裸铜线、各种复合线、汽车工业和IT行业所需的束线和绞线以及各种特种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深加工产品的规模达3万吨左右。
重点掌握大电炉冶炼和精炼技术,提高材料的纯净度和成份的均匀性;开发复合和新型涂镀技术,发展钢材、铜材的深加工产品;掌握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和粉末冶金温压技术,生产国内一流的粉末冶金制品。改善精炼设备,提高钢的纯净度,生产高碳钢、标准件用钢和气体焊热用钢的线材产品、Ⅲ级以上螺纹钢等长型材,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扩大耐热钢管、耐蚀不锈钢管,以及高强度、高抗蚀油井管等专用管材生产。扩大大截面大长度稀土铝包钢绞线和钢芯铝绞线生产能力。“十五”期末,整个金属新材料销售规模达35亿元以上,占金属材料的比重达30%。
——新型建筑材料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节能、节水、节土、节电、减少污染”为原则,加快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十五”期间,加大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力度,发展粉煤灰加气产品,推广陶料做轻骨料的混凝块衬,“十五”末,新型材料的推广应用率达到75%;
充分利用本地的页岩矿产资源,进一步做好深加工开发工作。在目前正在初步形成烧胀陶粒产品基础上,开发以陶粒为骨料的新型轻质墙体材料和运用于交通道路建设中的高强陶立,到“十五”末,形成4亿元的销售规模。
积极开发光电复合建材。与大专院校联合开发“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高效反射膜”,到“十五”末,形成4000万的销售。
——光电子信息材料
加快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用导电玻璃产业化进程,发展为液晶显示器(STN-LCD)用主要原材料配套的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同时,加快建设超薄平板玻璃生产线,为平板显示器特别是液晶显示器提供主要原材料,形成年产700万片导电玻璃及500万片基板的生产能力。总销售达2.5亿元。
六.措施和建议
1.建立常州新材料产业管理体制
(1)组建新材料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市领导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抓手,增强跨部门、跨产业、跨所有制的协调管理能力,加强规划研究、提供政策导向、制订法规、为企业提供服务。(2)培育和建立中介组织机构。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性质的中介组织,加强政府与企业、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和交往,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维护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合法利益,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1)充分发挥地域、资源、经济等现有优势,寻找结合点,找准切入点,不断拓宽创新途径。一是引进和利用外资,依托外向带动技术创新;二是深化配套协作,借助外力推进技术创新;三是实行产学研结合,依托科研院所加快技术创新。
(2)选择一批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组织联合攻关,实现重点突破。
(3)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从观念、机制、体制、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加大R&D投入力度,提升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培育和扶植新材料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据新材料产业面广量大的特点,建立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孵化机制,加快培育新材料科技型中小企业。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浪费资源、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背的小水泥、小冶炼、小玻璃等企业实施关闭,或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其退出步伐。
4.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集团和重点企业应率先建立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电子商务,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以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快产品标准向国际标准过渡的进度,健全质量检测体系,普及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重视ISO14000环保标准的推广,促进产品与国际水平接轨。
5、依托上海新材料技术和产业优势,带动常州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发展
(1)利用上海产业、产品实施梯度转移战略的契机,加快与上海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接轨,重点引进高水平、大关联度的技术和项目,在改造常州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一批新兴新材料产业。
(2)加强与上海地区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合作,为常州了解掌握技术、产品、市场等信息提供帮助。对常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技术和项目,依托上海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共同研制开发。
6、培育和发展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新材料产业发展资金。
(1)按照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采取知识产权、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对投资风险大,回报率高的研究开发项目,政府应通过财政鼓励办法和项目招投标的市场竞争来分解和分担风险。(2)加强资产运作,把增量资金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投入。培育和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有条件的企业争取上市。鼓励民营企业家向新材料产业投资。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利用国债低息贷款,加大新材料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3)积极推进与国内外企业及周边地区的技术经济合作,吸引国外企业投资常州新材料产业。走出一条互利互惠发展新材料产业的途径。
7.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1)本地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禁止与限制使用的产品目录,以及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委托相关中介机构贯彻实施。
(2)发挥税收调节作用,对认定的新材料生产企业参照有关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对列入限禁目录的产品,提高产品税率,增加成本费用,加速其淘汰。
(3)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有关部门的新材料专项支持,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配套资金,鼓励银行和投资公司为重点发展国债项目注入启动资金,推动新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第四篇:物联网在数字家庭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成绩
浙江树人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 班
级:
113
学
号: 201105014311
姓
名:范阳洋 指导教师:许森
完成时间: 2014 年 6 月 1 日 物联网在数字家庭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学生:范阳洋指导教师:许森
(信息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13班级,学号201105014311)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它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现实世界的各种物件连通,形成互连的网络。本文对物联网的现状与发展作了一定的研究,并详细论述了其在数字家庭系统中的应用。关键词:物联网 数字家庭系统 应用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感知(RFID、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的一个覆盖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的所有物体可以彼此进行自主“交流”,不需要人的干预。其本质是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的问世,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过去人们一直将物理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以及建筑物等,另一方面则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和宽带等,它们之间不存在关联或者关系非常稀疏。而在物联网时代,所有的物品,包括电缆、芯片和宽带等被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世界就在物联网上开展各种活动。因此,美国权威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和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物联网被称为是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关键词:物联网,数字家庭,射频信号发射器
引言:数字家庭作为家庭信息化的实现方式,已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人、公共服务以及政府需求来看,凸显出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迫切性。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将是数字家庭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对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得跨产业、跨领域技术和业务融合成为现实,并成为数字家庭行业的产业化加速器。在物联网给数字家庭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物联网和数字家庭所面临的问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1.什么是物联网 1.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从字面上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关于物联网的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一个较为普遍认同的定义是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n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究其来源,其实只不过是在20多年前,提出的“泛在计算”框架下的一个小分支。但是物联网的第一次提出源于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Au“rID研究中心.进行RFID技术的研发,将RFlD与互联网结合,提出了产品电子代码(EPC)解决方案。这是物联网的雏形,一直到现在为止,RFID的发展还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部分。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世界电联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近几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时期.物联网概念迅速风行,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1] 1.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7] 在业界,物联网大致被公认为有四个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传输层,第三层是服务管理层,第四层是最上面则是内容应用层。我在这里认为物联网分为五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的传感器层,第二层是数据收集的网络信息汇聚层,第三层数据收集过来加以分析的信息分析层,第四层分析过的数据传输的信息传输层,最上面则是应用层。
传感器层是物联网的皮肤和五官——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感器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
网络信息汇聚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信息数据的收集。网络信息汇聚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汇聚中心等。
信息分析层是将网络信息收集的信息数据加以分析,ZigBee技术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分析。数据传输层将网络信息汇聚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经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的传输,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这类似于人的社会分工,最终构成人类社会。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射频识别(RFID)装置、WSN网络、红外感应器、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与移动网络,网络服务,行业应用软件。在这些技术中,又以底层嵌入式设备芯片开发最为关键,引领整个行业的上游发展。其中物联网核心技术技术里面比较重要的是:RFID技术,WSN技术,传感器。2.1 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 用以驱动 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 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2.2 WSN技术
WSN是wireless sensor network的简称,即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2.3 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装置。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热电势变化的称热电偶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的称为热电阻传感器;金属热电阻式传感器简称为热电阻,半导体热电阻式传感器简称为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民用生活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阻式传感器广泛被用于-200~960℃范围内的温度。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性质而工作的,用仪表测量出热电阻的阻值变化,从而得到与电阻值对应的温度值。电阻式传感器分为金属热电阻传感器和半导体热电阻传感器两大类。前者称为热电阻,后者称为热敏电阻。对于热敏电阻,需要了解以下几点:(1)测温原理及特性
NTC热敏电阻研制的较早,也较成熟。最常见的是由金属氧化物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NTC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用于测量温度。它的电阻值与温度之间呈负的指数关系。第二类为负的突变型,当其温度上升到某设定值时,其电阻值突然下降,多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抑制浪涌电流,起保护作用。
典型的PTC热敏电阻通常是在钛酸钡陶瓷中加入施主杂质以增大电阻温度系数。(2)热敏电阻的应用
热敏电阻具有尺寸小、响应速度快、阻值大、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它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3)热敏电阻的温度补偿
热敏电阻可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对某些元件进行温度补偿。热敏电阻可以用于温度控制:
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温度经过热敏电阻Rt转换为电压信号。3.系统框架结构设计
数字家庭系统依据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功能需求,可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3.1感知层 感知层包括各类搭载了ZiBee无线通信模块的家用电器、照明设备和安防设备等,实现对家庭环境的全面感知,并由智能家庭网关实现感知层和网络层的数据交互。3.2网络层
网络层包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和一台 Web 站点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同家庭数据网关进行数据交互; Web 站点服务器通过访问上述数据库服务器获 取数据信息,并通过 Web 站点发布到互联网上。3.3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各类搭载了 Web 浏览器的终端设备,用户可通过 Web 浏览器访问上述站点实现对数字家庭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数字家庭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 1 所示。
图1 系统框架结构图2 系统硬件架构 4.系统硬件设计
数字家庭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无线传感网络、智能网关、数据库服务器等的设计,具体介绍如下。
首先,对处于感知层的 ZigBee 无线传感网络进行设计,包括多个 ZigBee 终端 /路由节点和一个 ZigBee协调器节点。通过在家居设备节点上搭载上述 ZigBee通信控制节点,将散布在家庭环境中的各个设备节点组成无线传感网络,从而实现各类家居设备的连接以及智能化。其中,ZigBee 协调器负责整个无线传感网络的组网和路由维护,并实时地将无线传感网内节点的感知数据上传给监控用 PC,同时接收并转发由上述监控用 PC 发送来的控制数据。然后,将上述监控 PC 机通过 WiFi 或以太网,与 Internet 路由器相连接组成家庭智能网关。其中,PC 机在数据下行侧与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协调器通过 RS-232 串行通信接口相连接;路由器在数据上行侧与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互联网相连接,通过“PC 机 + 路由器”的模式实现了连接传感网与互联网间的网关功能。通过上述“PC 机 + 路由器”的模式,实现了连接传感网与互联网间的网关功能。同时,在互联网中搭建一个基于 Microsoft SQLSever 2005 的数据库服务器,用于与上述路由器进行数据交互,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和存储;另外搭建一个基于.NET 框架的Web站点服务器,通过访问上述数据库服务器获得实时的家居环境数据,并通过Web站点发布给用户;接着将在Web页面上接收到的用户指令交递给数据库服务器。最终,远程用户通过各类搭载了Web浏览器的终端设备访问Web站点,以实现对家居设备的监视和控制。
整个系统主要由无线传感网络、监控用 PC、路由器、数据库服务器、Web 站点服务器以及各类终端设备组成,系统硬件架构如图 2 所示。5.系统软件设计
位于数字家庭系统网络层的数据库服务器,汇聚了由感知层传来的各类节点的数据信息。为了将众多数据进行有效的归纳汇总,并且最终实现智能的分析管理,就需要用到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通过数据结构来管理和存储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具有数据安全性控制、数据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以及故障发现和恢复等功能,能够对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据集合提供高效、灵活的访问方式。
系统采用 Microsoft SQL Sever 2005 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并通过设计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设备信息及活动状态管理模块和汉英互译模块三个模块,来满足数字家庭应用的具体需求。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一张存储用户 ID、用户登录名、登录密码、访问权限以及计费信息的表单。计费信息表单以用户 ID 作为主键,每个用户 ID 对应一条不重复的记录。用户只有在通过认证后才能登陆 Web站点并获取数据服务,同时依据其具有的访问权限对自有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按照一定的计费方法支付给服务提供商费用。设备信息及活动状态管理模块由四张表单组成,分别为节点信息注册表、设备实时活动状态记录表、设备历史活动记录表和节点类型记录表。
①节点信息注册表,它用于保存节点的静态描述信息,包括节点 ID、节点类型和节点所有者等信息。该表单使用节点 ID 作为主键,每个节点通过节点 ID 对应一条不重复的记录,用于记录节点的各种基本属性。②设备实时活动状态记录表,它用于保存节点的动态描述信息,即节点当前的活动状态信息,包括节点ID、当前指令执行内容、当前指令执行状态和当前节点活动状态。该表使用节点 ID 作为主键,每个装置节点通过节点 ID 对应一条不重复的记录,并根据感知层发送上来的信息对其进行实时更新。
③设备历史活动记录表,它用于保存节点的历史活动信息,包括节点 ID、节点历史事件时间记录和节点历史事件内容记录。该表使用节点 ID 作为主键,每个装置节点通过节点 ID 对应多条不重复的历史活动记录,以备数据库管理系统访问调取。④节点类型记录表,它用于保存不同类型节点的能力描述信息和指令集信息,包括节点类型和节点可执行指令。该表单以节点类型为主键,每个节点类型对应多条不重复的记录,每条记录对应一条不同的可执行指令,如照明类型节点需要有开关指令和亮度调节指令,空调设备需要有模式控制和温度设定等指令。在感知层和网络层的信息及指令交互过程中,为了便于各个功能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转发操作,系统内部均采用了英语作为交互语言;而在通过 Web页面向用户呈现节点状态及接收用户控制指令时又需要将上述信息进行汉化,故设计了英汉互译模块。英汉互译模块包括一张用于英汉互译的汉英字符串互译对照表。该表单以英语字符串为主键,每条英语字符串对应一条相应语义的汉语字符串。为了在应用层向用户提供更为直观的数据服务,需要将这些数据在 Web 页面显示时进行汉化。实现功能
无线智能调光开关:该开光可直接取代家中的墙壁开光面板,通过它不仅可以像正常开光一样使用,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和家中的所有物联网设备自动组成了一个无线传感控制网络,可以通过无线网关向其发出开关、调光等指令。其意义在于主人离家后无需担心家中所有的电灯是否忘了关掉,只要主人离家,所有忘关的电灯会自动关闭。或者在你睡觉时你无需逐个房间去检查灯是否开着,你需要做的只需按下装在床头的睡眠按钮,所有灯光会自动关闭,同时你夜间起床时,灯光会自动调节至柔和,从而保证睡眠的质量。无线温湿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探测室内、室外温湿度。虽然绝大多数空调都有温度探测功能,但由于空调的体积限制,它只能探测到出风口空调附近的温度,这也正是很多消费者感觉感觉其温度不准的重要原因。有了无线温湿度探测器,你就可以确切地知道室内准确的温湿度。其现实意义在于当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能够提前启动空调调节温度。比如当你在回家的路上,家中的无线温湿度传感器探测出房间温度过高则会启动空调自动降温,等你回家时,家中已经是一个宜人的温度了。另外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对于你早晨出门也有着特别意义,当你呆在空调房间时,你对户外的温度是没有感觉的,这时候装在墙壁外的温湿度传感器就可以发挥作用,它可以告诉你现在户外的实时温度,根据这个准确温度你就可以决定自己的穿着了,而不会出现出门后才穿多或者穿少的尴尬了。
无线智能插座:主要用于控制家电的开关,比如通过它可以自动启动排气扇排气,这在炎热的夏天对于密闭的车库是一个有趣的应用。当然它还可以控制任何你想控制的家电,只要将家电的插头插上无线智能插座即可,比如饮水机、电热水器等等。
无线红外转发器:这个产品主要是用于家中可以被红外遥控器控制的设备,比如空调、电动窗帘、电视等等。通过无线红外转发器,你可以远程无线遥控空调,你也可以不用起床就关闭窗帘等。这是个很有意义的产品,它可以将传统的家电立即转换成智能家电。无线红外防闯入探测器:这个产品主要用于防非法入侵,比如当你按下床头的无线睡眠按钮后,关闭的不仅是灯光,同时它也会启动无线红外防闯入探测器自动设防,此时一旦有人入侵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并可按设定自动开启入侵区域的灯光吓退入侵者。或者当你离家后它会自动设防,一旦有人闯入,会通过无线网关自动提醒你的手机并接受你手机发出的警情处理指令。
无线空气质量传感器:该传感器主要探测卧室内的空气质量是否混浊,这对于要回家休息的你很有意义,特别是有婴幼儿的家庭尤其重要。它通过探测空气质量告诉你目前室内空气是否影响健康,并可通过无线网关启动相关设备优化调节空气质量。
无线门铃:这种门铃对于大户型或数字家庭很有价值。出于安全考虑,大多数人睡觉时会关闭房门,此时有人来访按下门铃,在房间内很难听到铃声。这种无线门铃能够将按铃信号传递给床头开光提示你有人造访。另外在家中无人时,按门铃的动作会通过网关传递给你的手机,而这对你了解家庭的安全现状和来访信息非常重要。
无线门磁、窗磁:主要用于防入侵。当你在家时,门、窗磁会自动处于撤防状态,不会触发报警,当你离家后,门、窗磁会自动进入布防状态,一旦有人开门或开窗就会通知你的手机并发出报警信息。与传统的门窗磁相比,无线门窗磁无需布线,装上电池即可工作,安装非常方便,安装过程一般不超过2分钟。另外对于有保险柜的家庭来说,这种传感器还能够侦测并记录下保险柜每次被打开或者关闭的时间并及时通知授权手机。太阳能无线智能阀门:这是通过太阳能供电的无线浇灌系统。一般工作流程是土壤湿度传感器将土壤含水情况发送给无线网关,一旦土壤缺水,无线网关就会发出控制指令给无线智能阀门通知供水,同时将供水时间和供水量传递给网关,并通过网关保存在手机或其它设备上。[8] 无线床头睡眠按钮:这是个可以固定或粘贴在床头木板上的电池供电装置,它的作用主要是帮助你在睡觉时关闭所有该关闭的电器同时启动安全系统进入布防状态。比如启动无线红外防闯入探测器、窗磁、门磁等进入预警布防状态。另外它也能帮助你启动夜间的照明模式,比如当你夜间起床时,打开的灯光就会很柔和,而不会像进餐时那么明亮,即使这是同一盏灯。
无线燃气泄漏传感器:该传感器主要是探测家中的燃气泄漏情况,它无需布线,一旦有燃气泄漏会通过网关发出报警并通知授权手机。
无线辐射传感器、无线空气污染传感器:对于一些对太阳辐射敏感的人来说,这种传感器具有特别的意义,通过它你可以准确知道出门前是否需要采取防太阳辐射或者防污染防尘措施,而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看一下手机屏幕,因为户外的辐射、污染等情况已经通过无线网关传到了你手机上了。7.结束语
物联网数字家庭虽然在理论上已经非常强大,但是现实的发展却没有想象这般的美好,还有很多现实的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传感终端设备技术需突破
传统的物联网接人技术,如RFID、二维码、传感器技术等需要进一步成熟。从技术稳定性、价格性价比、产品实用性等多方面考虑。此外传感网络与宽带、CDMA等移动网络的融合,也是急需技术研发的方面。
物联网数字家庭体系结构需建立一个行业想要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要建立统一的体系结构标准,这样才能实现各个生产厂家的产品相互兼容,也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但是在现阶段,短时间内还无法制定统一的标准,还需时日加以等待。物联网数字家庭现在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大规模批最化生产还需要时间.随之带来的就是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在中国只有少部分用于试点研究安装。真JE用于生活的还不多见。所以在这个时候更加需要成熟的商业产业链推动其发展。使其能够在市场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同时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催化推动物联网数字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彦军,孙健.智能仪器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潘永雄,沙河,刘向阳.电子线路CAD实用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 余锡存,曹国华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 张伟,张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曹薇,谢云敏.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6] 陈伟人,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子程序集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7] 张福学,传感器应用及其电路精选[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 [8]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 余载泉,李玉和编著.PROTEL实战演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10] 何克忠,李伟编著.计算机控制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1] 物联网中文站
1998
第五篇: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容
产业规划内容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规划内容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立足行业和区域,但又要跳出行业和区域自身的限制,从长远来设计和确立产业发展蓝图,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产业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产业空间引导和产业发展政策等。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可分为不同的阶段,产业发展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驱动因素、产业政策、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区域经济影响作用明显不同。因此,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不同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更广阔的区域背景条件出发,搞清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
(一)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
产业发展水平需要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首先要从不同行业的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和特征出发,分析该行业在国际或国内同行业中的发展地位和优势,判断和分析该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其次要在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分析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有时从行业角度来看,某行业并不代表本行业发展趋势和最高水平,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有些行业在区域发展中地位不一定突出,但它也许代表着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判断,应该从行业自身和区域视角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准确分析和把握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不同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制定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基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跳出区域或行业自身的束缚,从更广阔的区域和行业视角来分析产业整体、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内部等在发展水平、产业关联、资源利用、区域优势发挥、生态和环境保护、产业用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基本格局及其特点分析
从不同产业层次和空间视角,分析各产业在量和质上的特征和比例关系、地区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状况、中小企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发展状况,研究产业在空间上集疏规律和趋势,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带等的分布特征。
(四)产业发展和布局变化趋势的预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显著增强,产业间的竞争层次和深度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科学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和空间变化态势,对产业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产业发展和空间变化预测包括产业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趋势、产业关联的变化趋势、产业空间集疏的变化、产业发展重点空间的判断等。
二、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
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是产业规划的核心,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空间引导等要围绕产业定位和目标展开。
(一)产业发展定位
产业定位是指准确确定各产业在全国、省、地区中所占据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承担的功能等。产业发展定位要立足于长远,从不同空间尺度,科学分析各产业在全国或大区域等不同空间尺度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产业定位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层次性,由大而小层层定位,如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各产业可能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等;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拘泥于行业和区域自身的发展现状,从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和对周边区域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进行定位;三是要体现未来性,要着眼于未来,从长远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看各产业可能发挥或承担的作用和功能。
(二)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发展目标是从国内外宏观发展背景、区内优势和劣势等条件出发,分析、判断和预测未来产业总体和各产业发展的前景。产业发展目标分为定性表述和量化目标的预测,量化目标包括产业总量、产业增长目标、产业结构目标、产业运行质量目标和产业空间调整目标等。按照时间尺度,产业发展目标又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
三、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规划
在产业发展和规划之中,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对于各产业规划而言,需要确定未来各产业内部行业的发展重点,如服务业包括各种行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又包括各种领域,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目标和未来发展潜力等确立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对于区域产业规划来说,要根据区域产业特征、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确立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并设计相应发展和规划的方向和内容。目前,在区域产业规划中,主导产业同构现象比较普遍,区域特色反映不明显。这一问题不完全是规划所致,与市场的导向也有直接的关系。
四、产业空间规划
产业空间规划是产业发展在空间的具体落实。产业空间规划要根据全国和各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结合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理论,发挥各产业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资源、促进产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和引导产业发展。
(一)产业发展的空间引导
产业或企业的区位选择主要依靠市场来调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并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空间是产业或企业最佳的投资空间。规划要引导产业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基础上,尽量避免产业发展和布局造成地区土地、水、矿产等资源的浪费,减少产业发展对生态和环境的压力,形成产业空间配置相对平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水平的良好发展态势。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发展背景和区域的功能定位,通过产业政策建立行业准入机制,引导不同类型的产业在相应的区域发展和布局。比如,在大区域中,主要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其产业引导方向就要限制污染类、对资源消耗大的重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是鼓励发展一些生态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如旅游业等。
对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不能简单地考虑行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目标,还需要从区域协调、产业基础和相关产业的配套等角度考虑,引导产业既要考虑市场因素,也要考虑区域间的合理布局。例如,现在大量依靠国外原油发展的石化工业,从原油进口和市场消费来看,大规模在广东等东南沿海布局最为合理,但考虑到原有的石化基地和大区域的平衡等问题,石化工业不宜在广东过分集中。
对于日常消费类行业主要依靠市场来决定其投资区位,产业空间引导主要是通过用地、税收、环境保护等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二)产业发展点(轴、带)的规划
产业在空间的发展不会均衡展开,在一些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或地点)、交通干线两侧等会形成不同规模、等级的产业集聚点和集聚轴(带),这些产业集聚点(轴、带)是不同层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支撑,也是各类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因此,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最大限度的利用不同层次区域的各种资源优势,促进不同类型、规模的产业集聚点(轴、带)的形成和发展是产业空间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产业空间的管治
产业在空间上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生态与环境约束和人居环境发展的要求。针对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区、居民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或轴线应制定严格的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限制政策,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管制区。根据产业管制区类型特征,按照强制性、指导性、引导性等政策手段进行分类指导,目标是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五、产业发展和规划的支撑条件建设
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实施需要交通运输、供电和供水系统、环保设施等条件的支撑。因此,围绕重点产业集聚点和集聚轴(带),要按照市场规则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和完善产业发展必须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形成跨区域共建和共享机制,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交通设施建设
加强产业集聚点(区、轴)内部与外部的交通联系,构建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干线公路、国家和地方铁路、城市轻轨等在内的高效、快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和规划落实的交通环境条件。
(二)电源点和电网建设
产业发展对供电系统的要求比较高,供电能力、价格和稳定性等对不同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制约程度更大。因此,电源点和电网的建设对产业发展和规划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供水系统建设
完善供水设施,提高管网供水普及率,确保产业发展用水是落实产业规划的基本保障。因此,根据不同行业的规模,建立相应的供水系统和污水禅理系统,提高产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是建设产业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六、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政策保障措施是实现产业发展和规划目标,形成主导产业和落实产业空间规划的重要保障,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社会等方面的措施和手段。
(一)法律和法规手段
通过立法程序,产业发展和规划具有一定法定效力,即通过立法形式来实施产业发展和规划,应把产业发展和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建立产业准入制度。根据行业类型、规模和产业空间特点等,形成“鼓励、限制、禁止”相结合的产业准入机制。尤其是加大对“限制和禁止产业”的管制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二)经济手段
通过一系列经济手段,组织、调节和影响产业活动,促进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实施,包括运用财政投入、设立基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奖励和罚款等经济杠杆、价值工具、经济责任制等方式,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及规划目标和规划重点的落实。
(三)行政手段
采取行政手段和方式来促进产业发展和规划的实施,依靠各级行政管理部门
可实施的的政策工具,如政策规定、指导意见、管理办法、任务分解等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规划的实施。
(四)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监督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负外部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产业规划的重要方式。在产业规划编制阶段,就应该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通过媒体等大众传播手段广泛向公众宣传,使公众熟悉规划意图,明确规划可能对自己带来的正向和负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