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概论[模版]

时间:2019-05-13 09:4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文化概论[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文化概论[模版]》。

第一篇:旅游文化概论[模版]

二、旅游文化

1、文化类型:文化类型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存方式差异,以及观念、信仰、兴趣、行为、习惯、智力发展方向和心理性格不同而形成的具有相似文化特征或文化素质的地理单元。

不同学者根据所采用的指标,可划分出不同功能的文化类型。如以文化变迁和精神素质为基本依据划分出两类主要文化类型:农业文化型和游牧商业文化型。前者体现自给自足、安定保守型的文化素质特征;后者趋于流动、进取和机敏型的文化心理。

世界文化类型可分为大陆文化、海洋文化与岛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类型:礼乐文化,伦理型文化,宗法文化,农业文化,大陆型文化

2、文化: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3、跨文化: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

4、文化丛(文化集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又称文化集丛。(如茶集丛,即有关茶的文化集丛,以茶为中心,包括采茶、制茶、饮茶等一系列活动及所使用的工具、活动的规则等文化特质,这些特质总合起来,称为茶集丛。)

文化集丛有简繁之分。比较复杂的文化集丛包括数量很多的文化特质在内,如婚丧嫁娶都是一种文化集丛,或是一种制度。简单的文化集丛如笔、墨、纸、砚等,即关于书写的文化集丛。

5、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

1)遗产项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遗产,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艺术,包括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所体现的这样的一种人类观念的转变。

3)是人们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它能够成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它能够提供这样的一种见证。

4)是它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个典型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能够反映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杰出范例。

5)是我们所面对的遗产它可以作为人类传统的寄居地和怎么样使用土地,人类怎么样居住这样的一个杰出范例。

6)与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或者现行的这种传统、思想或者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

6、文化遗产的分类:

1)历史纪念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考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3)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

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7、中国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历年活动主题

2006年: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7年: “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008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9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2010年:“文化遗产 在我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2011年:主题:“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宣传口号:

1、文化遗产无价 保护行动有我;

2、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

3、相约文化遗产日 品读中华五千年;

4、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 心连心构建和谐社会;

5、珍重文化遗产 共筑幸福家园。

8、文化的结构:

1)根据文化学家的研究,所谓文化结构,是指文化的架构,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不同的文化元素或文化丛之间具有一定秩序的关系;二是文化结构由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文化模式等概念构成。

2)此外,还有文化三结构说:(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心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心理文化,艺术文化。

9、文化层次论是叙述文化的一个理论,包含企业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

10、关于文化的结构,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合、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等。我们在这里以四层次说展开论述。

(一)、物态文化层:是由人类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制度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三)、行为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规范。

(四)、心态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态文化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11、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Malinowski,Bronislaw Kaspar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1908年以全奥地利最优等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马林诺夫斯基最大的贡献在於他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从马林诺夫斯基起,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必需到自己研究的文化部落住上一年半载,并实地参与聚落的生活,使用当地的语言甚至和土著建立友谊。而这些,都为了完成一份马林诺夫斯基式的民族志纪录。

他的《科学的文化理论》(中译本名为 《文化论》)一书是他的功能主义理论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总结。他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关于实地调查的方法论,对西方人类学和民族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和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一起创立了英国功能学派。他去世后,美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专门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林诺夫斯基奖。我国德高望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1936年底赴英国伦敦经济学

院学习社会人类学,师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马林诺夫斯基在学术观点上对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和历史学派都持反对态度。他认为,物质器具和社会思想只有在具有满足人类的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时,才能存留和传播,若失去这种功能,便会在历史上消失。原始文化,例如宗教和巫术,对原始居民具有心理的和社会的需要,原始的氏族和部落机构,适应原始居民生活实际。因此他建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保持原始居民机构的政策,通过原始居民的首领对原始居民实行长期统治。其著作还有《野蛮社会的犯罪和习俗》、《西北美拉尼西亚的野蛮人性生活》、《自由和文明》等。

马林诺夫斯基手绘的库拉圈分布图。从库拉圈向外推展,所有的文化项目像家庭、巫术等,都是为了满足社会上的个别需求如果腹、性欲、嬉戏、信仰等。因为如此,所有文化项目彼此互相整合,也不相互违背,所以整体文化应为平和而稳定。

由此衍伸,马林诺夫斯基以为多数稳定的“野蛮人”文化正快速被西方文化取代。身为人类学家,必须尽快以田野调查将这些文化纪录在民族志之中,才能“抢救”这些“未受污染”的文化身影。因此他强调“抢救人类学”的重要性,并成为他积极送学生到世界各地研究的理由之一。

12、背包旅游:是自助旅游的一种很形象的称呼,指自由旅行者,一般这种自由旅行者会背着一个大包,包里放有旅行中使用的东西,旅行者自行安排交通,住宿,如果是露营,则需要背上相关的帐篷、睡袋等物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并参观的景点。

13、自助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就比如自选商场,所有产品(服务)都明码标价,由游人根据自身条件(包括时间、预算、身体状况等等)自由选择服务组合的旅游类型。

14、旅游文化: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是以旅游主体为中心,以区域文化生态为对象,以跨文化交流为媒介,在丰富多样的旅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形势复杂多样的各种文化行为表征的总和。

简答论述:

1、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

1)积极影响:如促进旅游地的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旅游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有利于旅游地社会文化与科技进步;

2)消极影响:第一,旅游地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第二,旅游地的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第三,旅游地的民俗文化出现舞台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渐失其原有的意义、价值和特色。第四,旅游地“文化设限”宽松化,社会道德观念扭曲,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2、跨文化的研究方法

跨文化研究

即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形式,组织员工探讨东道国文化的精髓及其对管理人员的思维过程、管理风格和决策方式的影响。这种培训方式可以促使员工积极探讨东道国文化,提高他们诊断和处理不同文化交融中疑难问题的能力。

跨文化研究所面对的是如下三个方法论问题:第一,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第二,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互文性;第三,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交互解释话语。

3、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的关系:

1)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既是相互分离又是不可分离的两个世界。旅游世界是对生活世界的逸出与独立。对于个体而言,当他以旅游者的身份脱离了日常生活的边界,他确实进入了自己的旅游世界。在这种意义上,两者是相互分离的。但无论个体如何脱离,总是落脚在他者的生活世界。因此对于人类群体而言,其实只有一个生活世界,不存在旅游世界。旅游世界只是旅游视角下的生活世界。

2)谢彦君从两个角度将旅游世界和生活世界予以区别:其一,旅游世界总是生活世界的一种暂时的隔离,先是离开它,然后回归它。在这个背离与回归的过程中,旅游者发生了变化。其次,在时间上,旅游者在异地上度过的时间,相对于日常生活世界所拥有的完整的时间,将是永久性的逸出或漏损

3)生活世界的有限空间、单调重复的步调,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淡漠、理性和制度所造成的压抑、情感的失落和精神世界的迷失„„现代性赋予生活世界的阴暗已经呈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使其埋下了旅游的种子,激发了人们冲破日常生活的“铁笼”,走进旅游世界。

4、从逆工业化与逆城市化角度分析乡村旅游等现象:

1)逆工业化:又称非工业化、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去工业化表现为制造业或其生产环节在国家间、地区间的转移,是制造业生产率更快提高、消费需求模式变化、国际贸易以及公共部门快速扩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逆城市化:一些大都市区人口迁向离城市郊区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的过程。我国的逆城市化首先表现为现代化基础设施开始向农村延伸,其次表现为城市市民福利制度开始覆盖农村。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利用“逆城市化”的力量发展村镇,即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发展应注重与中心城市“对接”。同时,提高小城镇的吸引消费的能力和消费力,就是吸引中心城市的人流、物流和产业流,为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5、文化商品化的利与弊:

利:(1)民族文化商品化可保护民族文化,促使民族文化健康发展;(2)民族文化商品化有利于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

(3)民族文化商品化可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增强民族自信

(4)文化商品化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弊:(1)文化商品化迎合着价值失范、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浮躁社会风气,各种文化垃圾由此催生,低俗、恶俗充斥文化生活。

(2)商业化使得耐得住寂寞、潜心守护学问的真学者愈加艰难,而使急功近利甚至品行低下者耀武扬威。

6、旅游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区别:

旅游团体的人际关系特点:

1)相似群体:个体间亲和性强,心理相容性和协同性较高,行动一致,关系融洽。

2)混合群体:相互冲突的因素较多,要小心协调各种关系和要求。

3)有导游群体:心理上的安全感,游览轻松愉快,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4)无导游群体:自行解决诸多问题,增加团队成员的心理负担,但有的人也会从中得到积极的心理感受。

旅游接待双方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暂时性与不稳定性,个体与群体的兼顾性,非平等性,营利性,主观性

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7、乡村旅游如何保存乡土性?

(一)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旅游概论学

旅游活动: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和进行的,因而旅游活动也就成了社会环境中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市场: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消费者市场,有时业指有关旅游行业的供给市场

旅游组织:为了加强对旅游行业的引导和管理,适应旅游业的健康、稳定、迅速、持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或协调发展职能的专门机构

旅游产品:指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想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需求的全部服务

现代旅游业具有哪些特点?

1、综合性:旅游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通过提供旅游产品去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并实现自己的获利;

2、劳动密集性: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为旅游者旅游提供服务的服务产业。旅游业提供的大部分产品是以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无形产品,因此以出售劳务为主的行业特征十分明显,组成旅游业的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3、涉外性:旅游业属于外交政策较强的企业;

4、敏感性(脆弱性):旅游业的经营随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旅游业的内部情况看,其组成部分之间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必须协调发展,其中某一部分脱节,都会造成整个目的地旅游供给的失调;从影响旅游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看,各种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一旦出现不利的变化,都可能对旅游业经营产生影响,其中有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造成致命影响;

5、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旅游者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个人因素:个性心理因素;人的自身客观条件因素(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外部因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素对人的旅游动机的影响

客观因素:可自由支配的个人收入:对于旅游者个体来说,要实现旅游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足够的闲暇时间: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表现为异地性,旅游者必须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参观访问,这就要求旅游者只有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才能完成旅游活动 旅行社的主要作用?

答:旅行社指依照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成立、以营利为目的、从事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企业。其作用

1、旅行社具有纽带作用:旅行社通过其中间服务,将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密切相关的各个组成部分组合加工成相对完整的旅游产品,然户销售给旅游者;

2、旅行社是促进旅游向大众化发展党的重要因素:旅行社不仅可以向旅游者提供专业化的旅游信息,帮助旅游者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还可以满足旅游中的安全需要,为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创造条件

第三篇:《旅游概论》教学计划

《旅游概论》学科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旅行和旅游现象的产生、发展及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构成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为理解我国的旅游方针、政策和发展旅游事业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基本概念。

3.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分布及特点。

4.掌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

5.掌握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2.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旅游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的属性、旅游组织。

2.理解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3.理解旅游的特点。

4.掌握旅游的类型。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

1.旅游者:概念;必备条件;类型;基本要求。

2.旅游资源:概念;特点;类型;主题公园;开发与保护。

3.旅游业:概念;性质;特点;地位;作用。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理解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业的特点和作用。

3.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

4.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5.掌握旅游业的概念。

(三)旅游业的构成教学内容

1.旅行社:概念;类型;作用;职能和业务、质量保证。

2.旅游交通:概述;作用;类型;旅游者的选择。

3.旅游饭店:概述;类型;等级;旅游者的要求。

4.旅游景区(点):概述;等级;旅游者的要求。

5.旅游商场:作用;类型。

6.旅游娱乐:概念;作用;现代旅游娱乐方式及设施。

7.旅游会展业:概念;作用。

(四)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

1.生态旅游的定位:生态旅游的概念;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2.国际比较与生态环境游:生态的区分;中外生态现状比较;生态环境游的意义。

3.旅游可持续发展:完整的产品体系;严格的管理体系;新型的绿色体系。

教学要求

1.了解生态的分类。

2.理解生态环境游的意义。

3.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

4.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

第四篇:《旅游概论》教学计划

《旅游概论》学科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旅行和旅游现象的产生、发展及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构成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为理解我国的旅游方针、政策和发展旅游事业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2.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基本概念。3.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分布及特点。4.掌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5.掌握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三)思想教育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2.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3.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旅游概述 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的属性、旅游组织。2.理解旅游的定义和内容。3.理解旅游的特点。4.掌握旅游的类型。(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

1.旅游者:概念;必备条件;类型;基本要求。2.旅游资源:概念;特点;类型;主题公园;开发与保护。3.旅游业:概念;性质;特点;地位;作用。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理解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业的特点和作用。3.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4.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5.掌握旅游业的概念。(三)旅游业的构成 教学内容

1.旅行社:概念;类型;作用;职能和业务、质量保证。2.旅游交通:概述;作用;类型;旅游者的选择。3.旅游饭店:概述;类型;等级;旅游者的要求。4.旅游景区(点):概述;等级;旅游者的要求。5.旅游商场:作用;类型。

6.旅游娱乐:概念;作用;现代旅游娱乐方式及设施。7.旅游会展业:概念;作用。(四)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内容

1.生态旅游的定位:生态旅游的概念;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2.国际比较与生态环境游:生态的区分;中外生态现状比较;生态环境游的意义。3.旅游可持续发展:完整的产品体系;严格的管理体系;新型的绿色体系。教学要求

1.了解生态的分类。2.理解生态环境游的意义。3.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4.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

第五篇:旅游概论说课稿

中职《旅游概论》说课稿

孔令玉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概论》教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教材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取的是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系列教材中赵金玲主编的《旅游概论》一书,教材突出基础性,着眼于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实际,注重学生的参与,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五年一贯制的高职生的中职班的旅游概论教学,旅游概论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内容的应用,方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更重的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中。

全书共分为五个项目,17个任务,本学期按计划用17周的时间学完。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领会到旅游的魅力与发展前景,帮助学生解决对旅游专业的一无所知的问题,发展学生运用旅游专业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考纲考点及上述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明确上述教材教学内容章节相关的概念、熟悉基本概念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概念的清晰理解、运用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活动,学生能亲自参与概念、结论的逐步形成过程,达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四、学情分析:

此门课程本学期我任课于旅游管理1801班,中职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走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心理方面:中职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表现的欲望,也有探索原理、明白方法的理性愿望,他们希望平等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对刚进入职校的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有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本课程我打算使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其方法突出了几个方面:意识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意思为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的、直接的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除了研究教学方法以外,还要认真研究教学中语言的表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当一个教师充满朝气、精神焕发的立于讲台之上,用幽默作为教学的点缀,课堂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在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的同时还要保持教师的专业性,语言和知识的专业性。

七、教学评价:

采用学习目标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适合他们自身的最佳发展。面对差异如此大的中职生,采用统一的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不能适应中职教学的。要根据其自身的学习状况,按教师提出的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建设,自定层次。

八、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做好每节课的电子教案以及教学课件,编写章节测试卷,以便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进行改进。

总而言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下载旅游文化概论[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文化概论[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大的饭店业主,美国的埃尔斯沃斯*米尔顿*斯塔特勒建造的饭店是( C )的开端 A古代客栈时期 B大饭店时期 C商业饭店时期 D现代饭店时期 2、采用(A. )对......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最终定稿]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旅游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学分:8 计划课时:128学时 开课学期:......

    2013期末(旅游概论)

    2013学年第一学期13旅游《旅游概论》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25% 1,旅游者对饭店的要求有、、和经济。 2,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必须是形式。 3,旅游饭店出售的......

    旅游概论教案

    第一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学习目的:掌握旅游的定义、特征、本质及属性;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熟悉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方法、旅游活动的不同类型旅游活动的特点。 重点:旅......

    旅游文化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 选修论文 标题: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姓名:刘阳杰 学号:1204080337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201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近年来,文化旅游逐......

    旅游文化

    旅 游 文 化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老师:饮食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旅游资源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华饮食文化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

    旅游文化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是什么意思?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市旅游宣传口号新鲜出炉,采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旅游文化doc

    1.大梨树生态农业旅游区 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大梨树国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南郊10公里处,总面积21.37平方公里,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仅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