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推荐)
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
研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发布时间: 2011年11月11日
作者: 记者 牛娟娟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国正面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金融业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大有可为。为此,本报从今天开始,陆续推出“发挥财税金融优势,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系列述评,旨在深入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促进金融对文化产业建设的支持和扶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决定》充分肯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指出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
撑。会议明确提出,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未来,文化消费市场将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点,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也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
那么,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研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应采取多种措施实现金融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立足于发挥信贷、保险、证券等多层次金融市场资源,立足于发挥金融、财政等多部门工作合力,从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服务、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立和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研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
首先,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支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首先需要加大对文化产业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可针对文化产业企业缺少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资产,核心产品较难评估的问题,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对于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企业,可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指出,“要
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进适应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推动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实现信贷资金向文化产业企业的有效倾斜。”除了信贷投入外,还需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一般来说,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较小,很难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企业融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为了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下一阶段还需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具体来看,一是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二是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此外还要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机制,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另有专家指出,要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还应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积极进入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企业。
此外,应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对此,专家表示,金融机构可针对不同文化产业项目周期特点、风险特征,以及资金需求和现金流分布状况,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的差别化定价机制,科学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充分考虑文化企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建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考评体系。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为文化消费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
“加大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保险业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郭田勇表示,我国保险业需要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通过提供风险保障、咨询服务、投资融资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来自保险业的分析人士指出,各保险机构应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除“量身定做”外,保险公司还要提供专业化和金融化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高文化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做大提供基础性保障。保险业需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为文化企业制订一揽子保险计划、提供“一站式”服务。
要实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还应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专家表示,这其中就包括建立多层次的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抓紧制定和完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托管、流转和变现的管理办法,修订有关质押登记规定;积极培育流转市场,为文化企业的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技术等文化产权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二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在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文化生活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已经变得越发重要,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越来越引起经济界的关注。同时,任何一个产业要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由于文化产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所以金融业如何有效地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做粗浅探讨。
一、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以2006年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发展目标为发端,湖南省2009年制定的《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标志,湖南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产业结构渐进优化,竞争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1、文化产业发展势头明显
湖南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0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2009年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省第六大千亿元产业;2010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1868亿元,增加值达827亿元,占GDP的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010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列全国第七,占GDP比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人均劳动生产率列全国第二。
2、文化产业品牌逐步确立
2006~2010年,《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的222个文化品牌中,包括湖南日报在内的“湘字号”品牌达到31个,占总数的14%。在报刊领域,《体坛周报》占据了全国同类市场发行和广告份额的61%;在广播电视领域,湖南卫视连续8年在全国各省级卫视收视率排名第一位,其打造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创造了娱乐选秀新模式并风靡全国;在动漫领域,目前已基本形成研发、制作、发行、教育培训、播出、衍生产品开发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原创动画占了全国70%的市场。
3、文化产业创新成果突出
湖南在注重做大做强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2010年,湖南省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全省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培育数字出版、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如青苹果数据中心是国内最主要的数字化产品制作商和内容供应商,已完成100多项国内外大型数字化工程,创建的《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已有14家国际图书馆订购和20余家图书馆使用,预计销售额可以达到100万美元,拓维信息将传统动漫与手机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在手机动漫领域先发制人,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动漫第一股,其承建并运营了国家级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了完整的手机动漫产业链,2010年实现总收入超过3亿元,新业态电视媒体零售“快乐购”、青少年职业体验“酷贝拉”等引领潮流。
4、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增强
产业集群式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阶段,可有效整合集群内的资源要素,增强外部经济效应和持续创新效应,并形成竞争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湖南文化产业已形成了“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网络湘军”等产业集群。2010年湖南广电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成为年总收入过百亿的两家省级广电媒体之一;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总资产达12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1.7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出版集团第二。此外,中南传媒跻身中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湖南日报》进入全国省级党报第一方阵,湘版科普图书、音乐图书、古典名著三大品牌在全国图书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10年,全国认定的18家重点动漫企业,湖南占6家,全国首批认定的35个重点动漫企业,湖南有13个,原创动漫产量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动漫总产值达到46.6亿元,排名全国第三;长沙歌厅文化、酒吧文化开辟了中国式百老汇的大剧场模式;红网成为国内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影响力排名的第一品牌。
5、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较大
尽管湖南文化产业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产业转型新支点,甚至已成为受全国关注的“湖南文化现象”,但与沿海省份及发达国家相比,湖南文化产业还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和发展初期。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均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美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社会产值占社会中产者的比重已超过30%;在英语,其文化产业的产值仅次于汽车工业,比赫赫有名的金融业产值还高;在亚洲,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韩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在国内发达省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达到10%。截止2010年末,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2524亿元,占中国文化产业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总产出5499亿元,实现增加值167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5%,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比上年增加近2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2.3%。课件,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对经济的贡献率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与沿海省份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发展的空间大,后劲足。
二、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要求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几年过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并提供专业化服务。
据央行统计,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76亿元,年末余额同比增长61.6%,比上年末提高39.1个百分点,余额增速创历史新高。作为五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行在金融系统中为文化产业提供的融资服务举足轻重。截至2011年9月末,五大商业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为2000亿元左右。虽然五大商业银行贷款数额相对不大,但为文化产业提供融资的增幅显著加快。工行在2010年文化产业贷款增加140
多亿元的基础上,2011年新增投放92亿元,增幅17.71%;中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也较2009年初增长了55%。
2、各家商业银行一直在积极探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譬如中国银行根据自身国际化程度、综合化经营程度较高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如开发了针对影视剧制作行业中小企业的“影视通宝”;通过跨境联动,为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建设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突出地区特色,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
同时,交通银行将创新信贷产品,加快信贷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创新完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夯实风险管理基础。积极探索融资担保创新途径,落实物业抵押、版权质押、收费权质押、应收款质押等担保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开发中小企业特有的授信风险评价体系,与专业担保机构共建风控平台,健全风险管控体系。
3、证券市场成为文化产业融资新平台。
截至2011年6月,有50多家文化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涉及演艺、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发行等领域。国内外私募基金已开始进入文化产业。
4、保险业积极尝试支持文化产业。
2011年1月,保险支持文化产业试点正式启动,并公布了首批11个试点险种和3家试点保险公司。
三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金融服务,不仅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在为文化产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贷款审批手续多、程序复杂,周期过长,很难满足文化企业对融资的时效性要求; 二是一些商业银行对文化企业的业务开展不全面,经办人员业务不熟练,影响了融资效率 ;三是商业银行缺乏针对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产品。由于中国文化产业产值较小,金融机构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乏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和技术。
2.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集中度不高;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主体数量较少;文化产业有形资本较少,还款来源不明确,市场价值不确定,商誉、声望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难以评估等因素的客观存在,影响了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文化产业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
1、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推动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创新。
对于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企业,可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对于为文化产业提供相关设备的企业,可发放融资租赁贷款。探索多种文化产业项目的贷款模式。对于
融资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处于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探索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逐步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改进业务流程,建立科学信用评级制度,在信贷准入、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做出安排。此外还可以探索专利权、著作权以及经过评估的销售合同、预期收入等,作为抵押资产的途径和方式。
2、扩大文化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股票、债券。
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应积极申请上市融资,而那些尚不具备进入主板市场的文化企业可通过中小企业板、二板市场进行融资。传统的证券市场门槛较高,而创业板则较为适合中小文化企业从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支持。此外,对于市场前景较佳的中小文化企业,还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收购、兼并、资产或股权置换等资本运作方式,达到间接上市及资本优化配置的目的。除通过上市获取股权性融资之外,债权性融资渠道同样可以有效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等方式融资;促使金融机构为中小文化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融资提供便利。
3、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近十几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十分重要的创新之一,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是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一种有效结合,是以金融技术为依托,以知识产权的信用为担保,以证券化为载体的融资方式。它具有融资成本低,实施难度小,不影响知识产权权属和融资风险小等优势。我国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所有人应积极利用这种先进的融资方式,借变现债权来改善现金流状况,优化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周转率,而且还可以利用所得价款进行后续研发,寻找更好的市场机会。
4、引入风险投资、私募基金。
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不只是贷款融资,还需要产业基金、风险投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相互协作配合。政府可以成立相应的文化产业基金,扶持文化企业;同时鼓励各种资本成立针对文化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文化企业的创业阶段需要资金,政府可以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引风险投资、天使资金参与文化企业的创业阶段,从而实现企业和资本的双赢。
五、促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仍将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减少收入差别程度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将继续扩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投入,这些政策措施,都会直接推动文化消费,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在提高全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认识到文化不仅属于精神层面,只能产生社会效益,还具有产业属性,能产生经济效益,可作为产业来运作,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金融支持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之一。
2.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开展适应文化产业特征的信贷业务创新
金融机构应借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根据客户需求和防范风险的要求,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挖掘文化产业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借鉴先进的信贷新品种设计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信贷业务创新 如要研究知识产权企业无形资产和电影(视)制作权的质押方式,对确有收益的文化企业可直接授信,以解决文化产业普遍缺失抵押物、质押物的问题,通过信贷业务创新,扩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入,支持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增加文化产业资金供给能力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要发挥间接融资的作用,还要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不仅要发挥正规金融体系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好民间资金的补充作用,鼓励利用企业债券和股票等融资手段发展文化产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文化产业,拓展利用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方式和空间,积极发展民营和中外合资文化企业;继续争取相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支持,如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支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4.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努力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简化贷款审批程序,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满足文化产业对资金的时效性需求;根据不同文化产业的特点,努力为其提供个性化 便捷化的金融服务;与产权交易 信托 证券等相关机构合作,为文化产业提供资金结算 机构理财 供应链融资 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5.加强沟通配合,共同做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加强与宣传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工作联系和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研究解决、协调处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充分发挥各部门合力作用,促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工作的良性快速发展。
6.加快文化产业改革进程,解除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桎梏
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等功能,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从 “办文化” 的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 “管文化”方向转变。
第三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研究 济宁案例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研究:济宁案例
高
雷
(山东省财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本文从文化产业公益性和商业性共存这一特性入手,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济宁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实践为例,通过分析,找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合理切入点,提出解决方案,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金融;文化产业;分割与融合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started with coexistence of culture industry’s commonweal and commerce.The solution project is summed up by combining the actuality of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finding the cut-in point of sustaining culture industry by finance.The intention is exploring how culture industry is benefitted from finance support.Key Words:finance,culture industry,support,division and amalgam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3-0037-04
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桎梏:文化产业的特性
在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文化生活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已经变得愈发重要,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产业要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但是,和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着显而易见的特殊属性。
(一)文化产业是公益性和商业性兼而有之
不同于其他行业单纯的商业特性,文化产业是公益性和商业性兼而有之,并且更多的时候其公益性色彩更加浓厚。按照国家统计局2004年公布的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涵盖范围以及《国家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件中确定的范围,文化产业具体可分为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以及其他文化服务等八大部分。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所涵盖的这些内容,大部分带有很强的公益性,甚至有些如新闻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更是以公益性为主。正是由于文化产业这种浓厚的公益色彩,使其想从以盈利为目标、以审慎性为经营原则的商业银行手中获得信贷支持,变成了一个难题。从具体表现来看,就是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对文化产业支持不足的现状。
(二)文化企业群体特征决定融资能力天生不足
.-一般来说,文化企业具有以下风险点:一是由于文化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程度相对较差。二是很多文化企业的经营范围趋同,缺乏经营特色和比较优势,同业竞争异常残酷,企业生命力不强。三是文化企业资产规模一般较小,很难满足银行对贷款的抵押要求,同时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仍很欠缺。四是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周期较长,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文化企业与生俱来的这种高风险特性往往使商业银行对其望而却步,银行贷款更为审慎,文化产业信贷支持乏力也在情理之中。
二、济宁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破冰之旅
济宁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闻名遐迩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也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伏羲氏、轩辕氏黄帝、少昊帝、舜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诞生在济宁。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在济宁诞生。济宁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现有各类旅游资源35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60处、市级145处。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更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济宁市金融机构在支持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将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剖析,来看金融如何逐步突破这些制约瓶颈。
(一)宝相寺开发中的金融实践
宝相寺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境内,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从汶上现存北魏铜鎏金佛造像、东魏石刻弥勒造像、北齐文殊般若碑和水牛山摩崖斗字刻石等大量佛教遗存资料记载,宝相寺原名昭空寺,初建应在南北朝时期,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北宋时期是著名的皇家寺院,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禅泰山,归途经曲阜、过中都时,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并住跸宝相寺。寺内的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公元1073-1112年),是由京师赐紫僧知柔和主管佛教的副功德僧云太亲自监造、仿照京师开宝寺灵感塔(今开封铁塔)建造的一座典型的皇家佛牙塔(宋真宗尝迎“道宣佛牙”至开宝寺灵感塔供奉)。1994年修塔时,意外发现了塔基底部的地宫入口,在塔宫内发现了金棺、银椁、佛牙、舍利、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141件佛教圣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这一消息,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了汶上佛教圣物显世的新闻,同时在《探索》频道也制作了发现宝相寺的专题节目,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和关注。每年3月15日前后,宝相寺太子灵踪塔都有“佛光”祥瑞的显现,为宝相寺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参拜僧俗络绎不绝。.-宝相寺也享有了“第二法门寺”的美誉。但多年来,由于缺少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宣传,宝相寺一直未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处于“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对宝相寺开发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一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迟迟不敢行动的重要原因,除了宝相寺的开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外,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由于缺乏政府支持,适合金融支持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因此,金融机构在介入这一项目前期,也对其进行了充分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发现宝相寺的开发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而且其公益性和商业性也无法具体区分。基于此,金融机构在具体介入时,采取了如下方式和步骤:
第一步,获取政府支持。在对宝相寺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进行增建、扩建,增加旅游景点。金融机构在和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后,由汶上政府委托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景观设计中心完成了景区规划工作,并注册登记山东汶上宝相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对宝相寺的开发,该项目也被确定为山东省旅游开发建设扶持重点。引进僧人组建了寺院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增建、扩建,增加旅游景点。
第二步,寻找商业性切入点。宝相寺的开发、修建以弘扬佛教圣物、打造圣地品牌、促进寺院建设为宗旨,不但可以吸引国内外的佛教徒和游客,还可以提升汶上知名度和文化氛围,从而吸引更多商机。所以对宝相寺的开发虽然是个公益成分居多的项目,但公益性中也蕴含着很强的商业性,对宝相寺的开发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大有益处,这就使金融机构的投入有了充分保障。
第三步,商业性和公益性的虚拟分割。经过对该项目的初步评估测算,可以大概估算出该项目先期投入需要多少资金,带来的商机会对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多少,预测出的多增加的财政收入即可视为该项目的“商业性”,也就是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还款保障。这样就可以对该项目的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虚拟分割,由政府按其虚拟分割后的公益性比例先行介入,金融则按其虚拟分割后可能形成的商业利润作为担保伺机介入。经调查,该项目在政府先行投入专项资金4900万元作为该项目的先期开发资金后,由于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该项目又从民间融资1000万元,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汶上县工行、农行分别贷款8600万元、10000万元、3900万元,金融的介入保证了宝相寺开发的顺利进行。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宝相寺”中都博物馆、供奉殿、碑廊、地宫、太子灵踪塔、大雄宝殿、礼佛大道等建设。宝相寺的开发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中,虽然还没有完工,但已经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的游客和佛教信徒前来观光朝拜。除此之外,宝相寺的开发更多带来的是商业机会。据悉,目前联想集团已经开始筹备在汶上设立联想(汶上)循环经济示范区,一期拟投入50亿元,并计划随后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另外部分外地企业的投资项目也在洽谈中。
.-
(二)中华文化标志城中的金融规划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最初来源于1995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对台关系八项主张中提出的“文化纽带”重要思想。此后,钱其琛等同志在1997年倡导建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提出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战略性任务,并组织发起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工作。经过专家学者长时间、广范围的勘察调研和认真科学论证,工程初步选址于著名的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2004年1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代表12位省部级领导和资深专家,提出了《关于在山东省济宁市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建议报告》。具体规划是:紧密依托曲阜、邹城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并与两城之间的九龙山区自然景观三区一体,共同形成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区域。在空间结构上形成曲阜、九龙山、邹城三个板块。曲阜城区、邹城城区两个板块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九龙山区为人文生态景观区。使曲阜、九龙山、邹城形成一个协调统一、有机融合的文化空间和人文环境。
中华文化标志城初步规划投入300亿元,对于一个如此庞大而且复杂的项目,仅仅靠各级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肯定需要金融的支持,但同时,金融的介入无疑也是非常慎重的。初步分析,除公益性之外,该项目还存在不利于金融介入的特性,主要是投资周期过长。即使如此,济宁当地的商业银行均对这一项目表示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个别商业银行还对此进行了考察。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对于这种公益性和商业性共存并可分割的项目,金融的介入可以按照以下设想来进行:
一是可以考虑分层次介入。对于公益性子项目,比如其标志性建筑物、一堂两馆(国家纪念堂、中国历史展示馆、中国文物展示馆)和神州广场体现了中华文化标志城核心建筑的尊严和威望,应由中央(地方)政府全额财政拨款,专款专用;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类似项目,如国家讲堂、国学研究院、世界孔子学院总部、文明对话中心等可以考虑发动全球华人捐赠而建;对于其余项目,如中华百戏堂、神州万象院、民族家园等具有盈利模式的场馆,以及纯粹商业性的宾馆、餐饮、房地产等服务业项目,完全可采用金融介入的方式进行筹建,如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
二是可以考虑分时段介入。对于一期工程以及二期部分工程,其公益性成分居多,可以主要考虑由政府财政介入和接受海外捐赠等,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而对于二期后段以及三期工程的项目,其商业气氛更浓厚一些,则可以逐步引入金融支持。如此安排,把公益性部分和商业性部分进行分割,利用其公益项目——标准性建筑物、一堂两馆等来吸引人气和商机,同时金融后期介入商业性子项目,不但可以解决该项目资金不足问题,还可以使商.-业银行适当避开该项目的公益性和周期长的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近年来,济宁市金融机构正是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性,进而做相应的介入,支持了一批文化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济宁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末,济宁市金融机构发放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到了3.80亿元,比年初增加3.16亿元,增长393.75%,将近四倍的增幅,居各产业贷款增幅前列。并且,正在建设和未来准备建设的项目还有很多,商业银行也正在积极对这些项目进行考察。
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突破: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分割与融合
济宁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的实践,通过对文化产业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特性先分割再融合,找到了一条解决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之路。总结起来,主要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
(一)商业性、公益性的区分与金融的分割支持
对于一个公益性和商业性兼而有之的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诸如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其公益部分和商业部分可以有效区分,要获得金融支持可以先把文化产业中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分割”,分为商业部分和公益部分两块;然后,对分割后的两部分分别进行评估,公益部分由政府拨款或接受外部捐赠,商业部分则由金融进行支持。这样,金融支持通过分层次和分时段的介入,可以保证文化项目获得足够的资金,而文化项目的公益性又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为商业部分带来更多“商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那种在一个项目中有若干子项目,有的是公益性的、有的是商业性的,通过对这些子项目进行分割,然后按性质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融资。
(二)商业性、公益性共存与金融的虚拟分割支持
对于公益性和商业性无法具体进行区分的项目,诸如宝相寺的开发是一个公益性和商业性共存的项目,且公益性和商业性无法有效区分,可以采取“虚拟分割”的方式进行。即对此项目的公益性需要多少投入、带来的商业性能产生多少效益进行评估测算,然后按照不同比例选择由政府拨款或者金融支持等。
我们看到,文化产业的公益性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金融介入的前期,成为阻碍金融介入的制约因素,此时需要对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分割”,由政府部门先行介入其公益性部分,引导文化产业的顺利开展;在金融进行有效支持后,文化产业的公益性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又发挥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效应。因此,我们认为,破解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关键,其实就是一个对文化产业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公益性吸引更多商机,而商业性又促进了公益性的发展。可以说,正是由于金融的介入,使公益性和商业性的融合.-产生“1+1>2”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双赢。
文化产业与生俱来的公益特性是制约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首要顾虑,同时,当前文化产业还存在金融介入的两大缺陷:从内因看,文化企业的群体特征决定了其缺乏吸引金融介入的足够动力;从外因看,文化产业的外部融资环境欠优。这些因素决定了当前金融介入文化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仍以济宁市为例,由于偏重依靠自然资源优势,济宁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近几年才注重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缺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品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效对接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政策支撑。同时,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到位,政企不分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期以来,新闻媒体、新华书店等国有文化单位兼有行使行政职能的权力,造成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垄断经营。一些国有文化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僵化,经营约束软化,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清晰,严重制约了企业融资。尽管经过金融机构的突破创新,支持了一批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企业的发展,但是对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文化产业总体信贷投放规模所占比重仍然偏小,仅分别占全部公司类贷款和第三产业贷款的0.43%和1.30%。据初步统计,2009年济宁市文化项目融资需求50亿元左右,其中贷款需求22亿元左右,而贷款满足额只有3.8亿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供需仍存在较大缺口。可以说,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结论和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保增长、调结构”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文化产业由于具有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等特点,注定了其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济宁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案例,通过对文化产业的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分割与融合,在金融如何支持文化产业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将对济宁市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产生有益影响。今后,针对文化产业的特性,可以考虑通过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实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优化发展的目标。
(一)树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
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高度,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要引导各金融机构抓紧研究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建立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改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政府要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系统规划,形成文化产业财金共济体制。可以借鉴.-高科技产业的经验,孵化、扶持新兴文化企业、中小文化企业与文化个体。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和人才培训,扶持一批确有示范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品牌;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者贴息;通过各项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优惠政策来引导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对文化体制改革调整税收”的政策,对创新文化产业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三)不断提高文化企业的融资能力
一是通过财政资金投入、招商引资、引入民间资本、注入资产等多种形式,扩大企业的注册资本,使企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二是金融机构应尽量安排文化企业作为信用企业培植对象,有针对性地对其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制度和融资渠道、抵押担保条件等进行培植,使之能够独立地进行建设经营,获得稳定的收益,有能力按时还本付息。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孙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8,(3).(责任编辑
刘西顺).
第四篇: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繁荣亟需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结合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合理切入点入手,从公共财政、银行、投融资服务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支持;公共财政;银行;投融资服务
中图分类号:FG12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09.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55-0
3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软实力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而文化则是构筑软力量的重要平台。文化产业以其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得到各国的重视,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在此背景下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2000年10月在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距今已11年,与此同时,《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文件也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就文化产业发展实际而言,资金的支持对其发展影响巨大,但是,由于文化创意企业大多具有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高风险、回报周期长,实际市场价值难以预测和评估等特点,使得文化产业融资能力天生不足,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支持也面临困难。如何充分发挥金融的作用,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将北京的文化产业同金融业结合起来,获得资本,成为目前能否做大做强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关键。
一、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及现状
北京具有异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可开发程度高,与经济的可渗透性强,众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意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突出的比较优势,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已经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本身既具有庞大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市场,又对各地文化建设和消费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是北京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市场资源优势。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2006年初,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六大文化创意行业”,3月份建立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11月发布《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政策》;2007年10月,北京市又出台《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这些政策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一批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文化产业企业不断涌现,在经营管理机制转化、资产重组、资本经营、市场运作、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给首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创意产业正日益成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与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目前,北京市已经挂牌确定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效果正在显现,展现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二、金融支持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制约因素分析
波特认为政府既可能是产业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是障碍。它拥有的政策工具如金融市场规范、税制、政策等对企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从世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看,政府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作为全球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金融支持体系功不可没,不仅有占政府财政支出12%的预算投入,还有各种税收优惠、社会捐赠、跨国公司投资以及来自金融创新服务的大量资本。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参与和引导,使英国发展出一套全球范围内最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英国建立的由财政拨款、地方政府支出、彩票、赞助商、信托基金、知识产权证劵化等多元化的创意产业金融支持体系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丰足的发展资金。韩国的文化产业振兴院每年可获得高达5000万
美元的政府资助,韩国政府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优惠和奖励措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设立多项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自我国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发展方针以来,北京市政府也积极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在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政策上的逐步到位使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文化产业增势强劲,规模不断扩大。
(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北京市在2005年明确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促进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发展。2006年11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5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符合重点支持方向的产品、服务、项目;设立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分3年投入,用于支持集聚区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平台。《政策》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意研发和产品出口,对其所得税、营业税等给予减免,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鼓励非公有制资金和海外资本进入。在免税方面,北京市地税局自2004年以来,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减免税收近4亿元,惠及4个文化创意行业的20余家企业;为社会新办文化创意企业减免税收近1亿元,惠及6个文化创意行业的100家企业。
政府设立多项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财政部同文化部等部门拿出专项资金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动漫产业发展基金。2009年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设立国家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这将成为国内第一支具有政府背景、商业化运作、以文化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业投资基金,这会对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在投融资方面,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审议产业发展战略、重要政策、重大投资和重点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成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针对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和积极推动下,截至2008年,共出台5条措施,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一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对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商业银行在全市范围内推出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贷款绿色通道,推动建立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评价机制,实现无形资产的有效质押。二是建立贷款贴息机制,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专款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已获商业银行贷款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包括全额贴息、部分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文化创意产业。2008年4月15日正式制定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贴息管理暂行办法》。三是设立担保专项资金,推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担保工作机制,降低金融机构风险,鼓励金融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制定实施《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四是进一步发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以文化创意企业为核心,通过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企业在债权融资、私募融资、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并购重组等方面提供服务。五是利用直接融资渠道扶植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企业上市,支持具备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适时上市融资,力争3年内培育3-5家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培育一批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在银行业支持方面,为了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运用银行信贷政策、直接融资政策等金融手段大力扶持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银行业也逐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自2007年起,北京银行业以支持“文化金融”发展为使命,成立专门机构,不断推出新的、个
性化的金融产品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比如华夏北京分行成立全国首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北京银行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包括结算、机构理财、供应链融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并购贷款、银团贷款等一揽子服务方案。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署《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战略合作协议》,每年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提供100亿元的授信额度,截至2011年5月末,北京银行业对1410家文化企业的贷款余额536.66亿元,贷款同比增长158.26%。支持大型文化企业贷款余额达276.85亿元;投向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数字动漫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6项重点文化产业的贷款余额达167.77亿元;信贷支持产值过亿企业87家,中小企业1240家,培育567个文化品牌。
(二)制约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尽管北京市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现行的金融支持政策仍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文化企业的群体特征决定了其缺乏吸引金融介入的足够动力,市场上既缺乏对文化创意类项目的价值评估体系,金融机构也没有多样化的服务创新产品及规避相应风险的配套制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到位,一些国有文化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政府介入较深,政企不分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造成经营机制僵化,垄断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影响了企业融资。文化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形成规模的文化企业少之又少,中小文化企业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有限,限制了文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的积极性。
二是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对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和综合效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清晰,体现在实践中则是政府文化产业预算仍相对不足,公共财政投入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资金大都以直接财政投资的方式投向各大文化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投资方式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
三是银行对文化产业信贷支持不足。当前银行提供的资金支持主要还是以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方式。而文化创意企业主要是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这样的无形资产作为资产存在的表现形式,如果金融机构要求其提供能够覆盖贷款风险的固定资产抵押,则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方面明显处于不利位置。
四是投融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渠道明显不足,目前我国文化企业融资仍以银行为主,单纯的对银行的依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十分有限,急需拓展融资方式和渠道。据统计,沪深两市传媒与文化类上市公司的融资额仅占两市融资总额的0.6%,流通市值约占两市A股流通市值的0.4%。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相关融资渠道不畅,只有少数大企业符合主板市场的上市要求,广大中小文化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发展瓶颈。
三、金融支持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
根据北京市经济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直接扶持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和信用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对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贴息或者一定的税收减免;对文化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经过认真清理和评估以后,允许作为资本金投入企业经营;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或者各个行业分别设置发展基金,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鼓励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的捐赠,通过动员社会资金,实现以社会资金为主、官民共同投融资的运作方式。此外,政府应放松管制,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进入,进一步强大文化产业的对外合作力度,建立高效务实的招商引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实现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
(二)推动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搭建银企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融资平台
银行机构要积极开展信贷业务创新,完善个性化信贷服务机制,如对生产经营稳定、盈利模式清晰、已具备一定规模效益的大中型文化企业,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对一些资金需求小、频次多的中小文化企业实行“一次核贷、周转使用”,缩短企业融资所需要的时间,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人民银行要引导各金融机构正确认识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和文化产业前景,抓紧研究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建立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各金融部门要大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信贷增长点,提高信贷资金在文化产业行业的占有率。利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落实贷款担保工作机制的大好时机,推动银行创新金融服务,针对文化类企业特点,转变以房产、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为抵押的传统担保模式,实现以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为抵押的多样化担保形式。
(三)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融资规模
以市场引导投资,形成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国外资本等多渠道的投资格局,发展和规范民间借贷,引入风险投资,将发展风险投资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规划中,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吸引外资;进一步完善针对文化企业的保险服务,建立包括文化产品完工险、损失险等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需要的新型险种,合理分散文化产业发展的风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公司债等多种方式融资,鼓励外部资金进入有发展前景但缺乏财力的新兴企业;有条件的公司上市融资,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本身的产业优势、培育有潜力的产业,还可以扶持其他可开发的文化相关产业,多种经营、分散风险,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
(责任编辑:齐逸)
参考文献:
[1] 魏鹏举.我国文化产业的融资环境与模式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2] 徐明亮.发达国家金融体系支持创意产业发展的举措及启示[J].浙江金
融 ,2011,(02).[3] 王莉.金融危机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产业研究,2011,(02).[4] 施琳洁.金融政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01).[5] 孙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06).[6] 马洪范.文化产业发展与财税金融政策选择[J].税务研究,2010,(07).[7] 谢伦灿.文化产业融资的现状透视及对策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8] 李艳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与金融支持[J].特区经济,2010,(03).[9] 于孝建、任兆璋.我国文化产业金融创新方式分析[J].上海金融,2011,(06).
第五篇: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2011年10月12日17:53中国政府网我要评论(0)
字号:T|T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和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金融服务和财税扶持,主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用于小型微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二)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除银团贷款外,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三)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建设,改善小型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
(四)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对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存贷比时可不纳入考核范围。允许商业银行将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计算风险权重,降低资本占用。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五)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居民和“三农”的市场定位。在审慎监管的基础上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建工作,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向辖内县域和乡镇地区延伸机构。
(六)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有效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活动。严格监管,禁止金融从业人员参与民间借贷。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减少行政干预,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会议研究确定了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二)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将金融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至2013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减按3%征收营业税的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
(三)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认真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国务院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