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作业2

时间:2019-05-13 09: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文化作业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文化作业2》。

第一篇:中西文化作业2

看看我们自己现在的生活,外来文化对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影响可谓是无孔不入了。满大街从花枝招展的圣诞树到各种各样的快餐食品店,从美国大片到日本动漫再到韩剧,从圣诞复活到万圣节,越来越多的国人倾向于外国文化了……国人热衷于过外节学外礼带外腔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外来文化到底是好是坏?其实,这没有肯定的答案。

从汉武帝时的丝绸之路到明成祖时的郑和下西洋,无不体现中外的文化交往,那是文明的延续,文化的交流……那时,外来的文化无疑让当时的人们欣喜无比,都各自感叹着对方文明带给本国人的惊奇,带来文化的模仿无疑是人们最得以自豪的事。即使有些不好的缺陷,但那也是极少极少。自明后清初的闭关锁国以来,“天朝上国”与世隔绝了,外来文化几乎就没有了,以至于国家变得越来越封闭、落后,越来越无知。导致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接踵而来。是的,封闭、不开放,不接受外来文化使国家变得落后,但全盘肯定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又带来什么呢?“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功绩先不提,它就是典型的全盘肯定外来文化,无论他们的制度、习俗等等,它如此的钟于外国文化,甚至还提出要废除汉字等主张。这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落后、封闭的确会挨打,但一昧的追求外来文化,无疑会使本国文化丧失其生命力。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有着近四千年历史的优美的汉字,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学,灿若星辰的文学之秀,浩如烟海的古籍图书,众彩纷呈的哲学思想,悠久富宏的教育传统,绚丽辉煌的艺术成就,丰富的农林牧渔水利经验,卓越领先的科技理论及发明创造,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丰富精湛的医药卫生知识及技能......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博大,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承传优秀的文化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在今天,中国传统的医学、军事权谋学等等也极大地影响着世界,中医中药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部分,日本、韩国的中药已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至于“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外国人尚且如此崇尚中国传统文化,热衷于“中为洋用”,我们华夏子孙,不好好地承传这宝贵的遗产,多么可惜!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反对那种一概否定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斥之为腐朽陈旧的过激行为。但是也不主张一古脑儿因袭照搬。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毕竟,由于丰厚而沉甸甸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中积淀下来的,自然会烙印上一些统治阶级的意识,会渗入一些剥削阶级的观念,所以,我们在了解、吸纳承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的原则。比如说,儒家学派所提倡的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在今天,就要实行“拿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挑选,占有”的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外来文化以势不可挡的趋势传入中国,加之国人的媚洋思想,本文开头描绘的现象已成“潮流”。但是,我们要有信心,让外来文化被我们快乐的吸收。

总之,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推进我国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形式是多样的,但核心系统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通过融汇吸收各家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

第二篇:中西文化比较

一、填空题:

1.逻辑推理最重要的特点是客观性、形式化和确定性;重视定理、公理、演绎、推理和抽象思维。

2.西方法律的第一要义是天赋人权,第二要义是人人平等。

3.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4.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同的生产形式,中国是农耕文明,西方是商业文明。

5.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分别被视为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6.古希腊文化中,人的动物性与理性并列存在,表现为狄奥尼索斯代表的激情的创造精神和阿波罗代表的和谐的理性精神的并存。

7.中国哲学思维偏好运用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西方偏好细剖静析的逻辑分析。8.英语是直线型思维模式,闪语是平行型思维模式,东方语言是螺旋型思维模式,罗曼语、俄语是曲折型思维模式。

9.东西方两大系列六种高级宗教,包括东方系列的佛教与印度教,西方系列的梭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10.在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中,法律和道德都是其社会成员行为模式的最基本规约形态。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以个体经验与智慧直接切入事物本质。直觉思维是非逻辑的思维,十分重视为认知者留下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有极强的主观性,具有立体有机联系的特征。

2、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人类的各种各样机会中的文化状况,在其可能按一般原理加以研究的范围内,是一个适合于研究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规律的课题。

3、逻辑分析:逻辑有极强的推理认知的作用,作为思维规律可以被人们共同掌握,成为思维外在化的工具,从而使思维这种主观性的活动能够被传达、被理解、被记录、被检验。它把一切的经验和技能都转化成可以交流和传承的知识。本质被现象包裹着,要认清本质必去除表象,这种去伪存真的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成为西方哲学认识的心理基础,由此发展出追求精密分析和严谨逻辑的科学文化形态。

4、礼:礼是中国古代社会较早确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中以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周公旦主持制定的礼较为完善。这是一整套以外显的仪式与规范程序确定下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方式,其背景是以血缘谱系为前提的宗法观念和等级秩序,基础是以宗法管理和道德约束为手段的德主刑辅之治。

5、个体本位: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看作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以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商业原则促进了希腊人个体一时的觉醒和成熟,由此孕育出西方人个提本位的文化精神。个体本位文化精神在伦理观上的体现,是所谓的合理利己主义的人际关系原则在西方社会得到较普遍的认同。

6、中庸和平:中国文化从自己的群体价值日标出发,必然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由此生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所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体人格的要求,则是要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的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处世通达圆融。儒道两家的中道观长期影响铸造了中国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中庸和平精神渗透到文学艺术创造中,便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中和之美。

7、西方科学精神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求真理的执著。(1)理性精神即所谓“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精神的核心。它表现为承认客观自然世界的可认知性,在各个领域中对形式逻辑的推论和证明法则的普遍遵从,在科学及学术活动中对概念、范畴的建立和理论抽象的偏好,对真理的虔诚信念,以及在日常行为方式中的工具合理性原则。(2)科学精神还表现在对待事物的客观态度上。西方人为实现驾驭自然的目的,强调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这在科学研究中则表现为注重实验与实证。(3)科学精神中还包含着不断探索科学真理的执著态度,它不盲从传统,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已取得的经验与结论,总之,它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旧有的一切观念和成就,甚至怀疑自己。

8、中国的“家天下”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有哪些根本差异? 中国: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1)实行“家天下”的宗主统治。(2)讲究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3)大一统的专制政体。a有能力的皇帝往往乾纲独揽,兼听万事。b权力中心始终向皇帝侧近的机构和侍臣转移。c中国皇帝不仅是政治权力至高无上的代表,也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秩序。d统治者以严密的行政组织限制黎民百姓的个人自由。

古希腊: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1)在政治上实行以巴西勒斯为首领、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掌握最高权力的军事民主制。(2)与古代希腊城邦制的发展伴随而生的是民主政治体制的建构。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举权,设立了公职津贴和戏剧津贴等,鼓励公民担任公职和参加文化活动。(3)显示了契约原则。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便是作为公民社会最高形式契约的法律对个人政治权利和平等地位的肯定。

9、“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

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与人,或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关系问题。(1)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 天工造化之物。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

一、协调、有机的联系。(2)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天”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则是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一体关系。(3)作为社会观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4)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所谓“天人合一”是说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天人是共运的关系。“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造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反对空谈玄想,憎恶口是心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视。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为模式,包含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和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它也是“文以载道”,情景交融,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

10、简述中西宗教文化的主要差异:

(1)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中国文化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西方文化表现出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2)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由于整个文化彻底的“人本化”转向而一直保持在前轴心时代自然宗教的水平,表现出信仰的多元化、泛神化和服务于社会主导价值等他为的特征;在西方,早在轴心时代就完成了从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的过渡,一元神的上帝观念成为西方文化价值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3)两种不同的宗教体验。在强调现世人伦的中国文化中,不同宗教信仰体系都十分注重人的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追求知性知天、穷神达化的境界,从而达到现世人生的最大快乐。这种追求乐感的文化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4)在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方面:在中国古代,王权在社会生活当中处于一种绝对至上的地位,而宗教则受到世俗王权的操纵和支配,一直处于附庸的地位:而在西方,教会与王权分庭抗礼,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教权高于王权。

12、结合中西神话的特征对二者进行比较:

(1)中西神话中的神性与人性。中国古代神话由于世俗化和历史化的影响,保存较零散,未能在后世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西方神话则以其丰富的形象,成熟的形式和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在的广泛渗透,成为滋润西方艺术和文学创造的源泉。

(2)中国神话(主要指汉族)的大部分作品属于原生态和过渡态神话,具有以下突出特征:a描述自然现象、表达人类征服大自然愿望的作品异常丰富。b神灵大多是自然神。c神话的单一性。d中国神话关于神袛的记载非常简单,是零星的、片段式的有关事件的概述;希腊神话的主要表现有:a折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作品居多。b神灵大多是自然神兼社会神或比较纯粹的社会神。c神话的内容相对集中,风格较为统一,有完整的谱系。d希腊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一般都有比较完整、有起有落的故事框架。

(3)希腊神话的感性化特征成为希腊人和后来的西方人的向往,中国神话则由于其历史化的变形而成为中国人世代敬仰的道德楷模。

11、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西方的思维模式以分析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综合,而东方的思维模式则以综合为主,佐之以少量的分析。

(2)中西语言一个重词汇,一个重语法。即西方语言是典型的语法型语言,汉语是典型的语义型语言。语法型语言与语义型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编码方式、结构框架和基本结构单位不同。a语法型语言中现实的特征是通过问接或曲折的方式反映的,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是不一致的,语法型语言以形态体现跟概念范畴相对应的语言范畴。语义型语言采用直接编码的方式,现实的特征在语言中得到直接的反映,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保持一致。b语法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主语—谓语”,语义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话题—说明”。c西方语言以“句”为本位,以词为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汉语的情况刚好相反,“字”是汉语最小的句法结构单位。(3)从构成方式来看,西方语言是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西方语言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形态规则和形式的方式,而汉语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语境等语义因素,是依靠语义的方式。

(4)从语法范畴分析,西方语言是严式语言,汉语是宽式语言。语言严式与宽式的差异源于形态的差异。西方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5)中西语言——思维模式存在着“整体领悟·类比联想”和“构造分析·逻辑演绎”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语言层面也有明显的表现。

(6)语法型的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线性、结构封闭的特点,而语义型的汉语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立体、结构开放的特点。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呈现着焦点视与散点视的特色,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以焦点视为主要特征,汉语句法结构则以散点视为主要特征。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式类型上的显著差异是:西方语言主从句发达,汉语对偶句发达。西方语言具有虚拟语法范畴,汉语缺少虚拟语法范畴。

(7)在修辞方面,西方语言显得较为精准、周严、直露,汉语则显得较为模糊、简约、含蓄。在语言风格上,西方语言与汉语呈现出精准与模糊、周严与简约、直露与含蓄的差异。在语篇修辞上,英语句子的典型模式是直线型结构,而汉语句子的典型模式是螺旋型结构。

一、填空题:

1.逻辑推理最重要的特点是客观性、形式化和确定性;重视定理、公理、演绎、推理和抽象思维。

2.西方法律的第一要义是天赋人权,第二要义是人人平等。

3.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4.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同的生产形式,中国是农耕文明,西方是商业文明。5.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分别被视为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

6.古希腊文化中,人的动物性与理性并列存在,表现为狄奥尼索斯代表的激情的创造精神和阿波罗代表的和谐的理性精神的并存。

7.中国哲学思维偏好运用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西方偏好细剖静析的逻辑分析。

8.英语是直线型思维模式,闪语是平行型思维模式,东方语言是螺旋型思维模式,罗曼语、俄语是曲折型思维模式。

9.东西方两大系列六种高级宗教,包括东方系列的佛教与印度教,西方系列的梭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10.在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中,法律和道德都是其社会成员行为模式的最基本规约形态。

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以个体经验与智慧直接切入事物本质。直觉思维是非逻辑的思维,十分重视为认知者留下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有极强的主观性,具有立体有机联系的特征。

2、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人类的各种各样机会中的文化状况,在其可能按一般原理加以研究的范围内,是一个适合于研究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规律的课题。

3、逻辑分析:逻辑有极强的推理认知的作用,作为思维规律可以被人们共同掌握,成为思维外在化的工具,从而使思维这种主观性的活动能够被传达、被理解、被记录、被检验。它把一切的经验和技能都转化成可以交流和传承的知识。本质被现象包裹着,要认清本质必去除表象,这种去伪存真的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成为西方哲学认识的心理基础,由此发展出追求精密分析和严谨逻辑的科学文化形态。

4、礼:礼是中国古代社会较早确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中以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周公旦主持制定的礼较为完善。这是一整套以外显的仪式与规范程序确定下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方式,其背景是以血缘谱系为前提的宗法观念和等级秩序,基础是以宗法管理和道德约束为手段的德主刑辅之治。

5、个体本位: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看作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以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商业原则促进了希腊人个体一时的觉醒和成熟,由此孕育出西方人个提本位的文化精神。个体本位文化精神在伦理观上的体现,是所谓的合理利己主义的人际关系原则在西方社会得到较普遍的认同。

6、中庸和平:中国文化从自己的群体价值日标出发,必然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由此生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所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体人格的要求,则是要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的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处世通达圆融。儒道两家的中道观长期影响铸造了中国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中庸和平精神渗透到文学艺术创造中,便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中和之美。

7、西方科学精神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求真理的执著。(1)理性精神即所谓“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精神的核心。它表现为承认客观自然世界的可认知性,在各个领域中对形式逻辑的推论和证明法则的普遍遵从,在科学及学术活动中对概念、范畴的建立和理论抽象的偏好,对真理的虔诚信念,以及在日常行为方式中的工具合理性原则。(2)科学精神还表现在对待事物的客观态度上。西方人为实现驾驭自然的目的,强调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这在科学研究中则表现为注重实验与实证。(3)科学精神中还包含着不断探索科学真理的执著态度,它不盲从传统,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已取得的经验与结论,总之,它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旧有的一切观念和成就,甚至怀疑自己。

8、中国的“家天下”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有哪些根本差异? 中国: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1)实行“家天下”的宗主统治。(2)讲究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3)大一统的专制政体。a有能力的皇帝往往乾纲独揽,兼听万事。b权力中心始终向皇帝侧近的机构和侍臣转移。c中国皇帝不仅是政治权力至高无上的代表,也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秩序。d统治者以严密的行政组织限制黎民百姓的个人自由。

古希腊: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1)在政治上实行以巴西勒斯为首领、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掌握最高权力的军事民主制。(2)与古代希腊城邦制的发展伴随而生的是民主政治体制的建构。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举权,设立了公职津贴和戏剧津贴等,鼓励公民担任公职和参加文化活动。(3)显示了契约原则。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便是作为公民社会最高形式契约的法律对个人政治权利和平等地位的肯定。

9、“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

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与人,或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关系问题。(1)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 天工造化之物。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

一、协调、有机的联系。(2)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天”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则是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一体关系。(3)作为社会观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4)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所谓“天人合一”是说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天人是共运的关系。“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造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反对空谈玄想,憎恶口是心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视。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为模式,包含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和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它也是“文以载道”,情景交融,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

10、简述中西宗教文化的主要差异:

(1)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中国文化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西方文化表现出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2)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由于整个文化彻底的“人本化”转向而一直保持在前轴心时代自然宗教的水平,表现出信仰的多元化、泛神化和服务于社会主导价值等他为的特征;在西方,早在轴心时代就完成了从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的过渡,一元神的上帝观念成为西方文化价值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3)两种不同的宗教体验。在强调现世人伦的中国文化中,不同宗教信仰体系都十分注重人的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追求知性知天、穷神达化的境界,从而达到现世人生的最大快乐。这种追求乐感的文化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4)在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方面:在中国古代,王权在社会生活当中处于一种绝对至上的地位,而宗教则受到世俗王权的操纵和支配,一直处于附庸的地位:而在西方,教会与王权分庭抗礼,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教权高于王权。

12、结合中西神话的特征对二者进行比较:

(1)中西神话中的神性与人性。中国古代神话由于世俗化和历史化的影响,保存较零散,未能在后世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西方神话则以其丰富的形象,成熟的形式和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在的广泛渗透,成为滋润西方艺术和文学创造的源泉。

(2)中国神话(主要指汉族)的大部分作品属于原生态和过渡态神话,具有以下突出特征:a描述自然现象、表达人类征服大自然愿望的作品异常丰富。b神灵大多是自然神。c神话的单一性。d中国神话关于神袛的记载非常简单,是零星的、片段式的有关事件的概述;希腊神话的主要表现有:a折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作品居多。b神灵大多是自然神兼社会神或比较纯粹的社会神。c神话的内容相对集中,风格较为统一,有完整的谱系。d希腊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一般都有比较完整、有起有落的故事框架。

(3)希腊神话的感性化特征成为希腊人和后来的西方人的向往,中国神话则由于其历史化的变形而成为中国人世代敬仰的道德楷模。

11、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西方的思维模式以分析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综合,而东方的思维模式则以综合为主,佐之以少量的分析。

(2)中西语言一个重词汇,一个重语法。即西方语言是典型的语法型语言,汉语是典型的语义型语言。语法型语言与语义型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编码方式、结构框架和基本结构单位不同。a语法型语言中现实的特征是通过问接或曲折的方式反映的,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是不一致的,语法型语言以形态体现跟概念范畴相对应的语言范畴。语义型语言采用直接编码的方式,现实的特征在语言中得到直接的反映,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保持一致。b语法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主语—谓语”,语义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话题—说明”。c西方语言以“句”为本位,以词为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汉语的情况刚好相反,“字”是汉语最小的句法结构单位。(3)从构成方式来看,西方语言是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西方语言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形态规则和形式的方式,而汉语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语境等语义因素,是依靠语义的方式。

(4)从语法范畴分析,西方语言是严式语言,汉语是宽式语言。语言严式与宽式的差异源于形态的差异。西方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5)中西语言——思维模式存在着“整体领悟·类比联想”和“构造分析·逻辑演绎”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语言层面也有明显的表现。

(6)语法型的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线性、结构封闭的特点,而语义型的汉语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立体、结构开放的特点。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呈现着焦点视与散点视的特色,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以焦点视为主要特征,汉语句法结构则以散点视为主要特征。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式类型上的显著差异是:西方语言主从句发达,汉语对偶句发达。西方语言具有虚拟语法范畴,汉语缺少虚拟语法范畴。

(7)在修辞方面,西方语言显得较为精准、周严、直露,汉语则显得较为模糊、简约、含蓄。在语言风格上,西方语言与汉语呈现出精准与模糊、周严与简约、直露与含蓄的差异。在语篇修辞上,英语句子的典型模式是直线型结构,而汉语句子的典型模式是螺旋型结构。

第三篇:中西文化比较

一.填空

1.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俗语曰“百善孝为先”,孝的最基本内容是父为子纲,形成了事君如事父,移忠作孝的君臣、臣民关系。忠孝相沟通,父为子纲衍生出君为臣纲,孝道转化为治道。《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伊壁鸠鲁学派肯定了个人追求快乐享受幸福的要求和权利,认为“获得相对于别人而使自己得到安全的任何手段都是自然的善”。

3.费尔巴哈说“你的第一个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

4.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5.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中国文化体现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西方文化则表现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价值上是以神为本。

6.中国艺术体现强烈的写意性、程式化、整体感和运动感,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和谐,西方艺术体现写实性、科学性和真实感。

7.教父哲学代表奥古斯丁最重要的著作为《忏悔录》、《上帝之城》和《论三位一体》。

8.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为《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哲学大全》。

9.经院哲学之父为安瑟尔谟,他认为教父哲学是一种惰性哲学。

10.斯多葛学派的塞内卡提出人应该顺应自然,服从命令。愿意的人被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被命运拖着走。

11.笛卡尔提出“普遍怀疑”和“我思故我在”,“心物二元论”,代表作《谈谈方法》、《第一哲学沉思集》。

12.“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近本最重要的命题。

13.佛教以苦、集、灭、道四谛作为理论基础。

14.“罪感”成为基督徒最基本的心理体验(原罪说)。

15.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尔菲神庙)。柏拉图——人的意识由意志、理性、情欲构成(洞穴隐喻)。

二.名词解释

1.中庸:何谓“中庸”,宋代理学家程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又进一步解释:“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的核心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体人格的要求,则是要求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出世通达圆融。

2.三位一体: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同时也是最难理解的奥秘,出自教父哲学奥古斯丁的著作《论三位一体》,具体内容是(1).教父哲学的神秘主义特点集中地表现在基督教的正统教义中,在早期基督教神学所关注的上帝论,基督论和人性论等三大领域中,分别形成了“三位一体”“基督神—人性”“原罪”与“救赎”等基本教义。

(2).三位一体是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同时也是最难以理解的奥秘,德尔图是最早系统地论及到“三位一体”的教父,在《驳普拉克西亚》一书中,他对圣父、圣子、圣灵的关系解释到:“通过实质的合一,全部合为一体;这个整体又一分为三,这个奥秘的划分仍然是严守的秘密。这三者按着顺序是:父、子、圣灵。但是,所谓一分为三,并不是从实质上而是从形式上,不是从能力上而是从现象上。因为他们是同一实体,同一本质,同一能力。因为上帝是一位,只是以父、子、圣灵为名被认为是等级、形式和面貌。”这种表示对于理性来说无疑是玄奥和不可理解的,然而德尔图良看来,这种超理解性恰恰是信仰的基本特点。

3.普遍怀疑:怀疑主义是17世纪西欧思想流行的一种普遍方法。笛卡尔的普遍怀疑不同于西方的怀疑主义,怀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要通过普遍怀疑去寻找那些不可怀疑的东西,即怀疑是为了“把沙子和浮图挖掉”,从而“找出磐石和硬土”,但其仅仅把怀疑限

制在思想范围内,在实践上表示要“服从我国的法律和习俗”。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笛卡尔的谨小慎微,他在思想上敢于向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传统权威挑战,在行动上却奉行明哲保身,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

他把“清楚分明”的理性确立为判定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任何东西,只要我在那些东西里找到哪怕是一点点可疑的东西,就足以使我把它们全部都抛掉。据此,笛卡尔首先对感觉进行了怀疑,感官本身是骗人的,只要他骗过我们一次,我们就不应该再相信它。但有一样东西却是不可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因为即使对“我在怀疑”进行怀疑,仍然证明了“我在怀疑”。怀疑就是思想,思想必然就会有一个思想者即“我”存在,这样笛卡尔就从他的普遍怀疑中引出了再也不可怀疑的第一原理,即“我思故我在”。

4.我思故我在:这里所说的第一个“我”是指一个思想主体,他认为:我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即我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这个“我”是超越形体的,因为“我”完全可以想象自己没有形体,不能摄取营养和走路,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我”没有思想,思想是“我”的本质属性,我能想多久,就存在多久,我只要一停止思想,自身也就不复存在。笛卡尔把思维的“我”确立为哲学的绝对起点,表现了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的觉醒。“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他正是以此作为根基而构建起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但“我思故我在”这条原理本身却不是逻辑推理的结论,二是建立在内在反省的自我经验之上的,它是一种直觉活动的后果。笛卡尔自己也承认“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也是如此,存在也不是通过三段论法从中思维中推出来的,这里只不过通过直觉的活动承认一个简单地给与肯定的事实。”由此可见,唯理论哲学在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某种理智直观之上的,这种直观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内在的“经验”,而与经验派的外在经验有异曲同工的关系,所以笛卡尔又被看作经验论者。

三.叙述题

1.简述“天人合一”和“物我二分”的具体内容。

天人合一: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天与人,或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他构造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它培育四海皆王土的广王大众的文化;它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它崇尚秩序追求和谐不尚竞争;它倡导知行合一实践原则要求言行一致。包含了四个方面(认识论,社会观,自然观,宗教观):A.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天工造化之物,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B.作为认识论基本范畴,“天”是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是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是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得一体关系。C.作为社会观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D.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所谓“天人合一”是说天主宰着人事,而人能以至诚求神助,天人是共同的关系。

物我二分:西方文化在逐步进入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对自然的认识于驾驭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创立了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认识,即由原始混沌、物我相通的朦胧关系走向物我分离,主客对立的二元世界。A.物我两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控制与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是整个西方文化突出的特征。B.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二分,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成了西方哲学思维的基本前提,构成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哲学范畴。C.二元对立的思想,还体现在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上。西方文化认为个人是自由独立的、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而群体则注重共同目标,强调个人与社会群体在利益立

场上的根本差别和对立,也强调人与社会群体的依赖关系。西方文化不仅关注社会群体存在本身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社会和个人的对立也承认每个个体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因此努力保护社会中每个人独立权利。D.最后二元对立还表现为人自身的分裂,人的存在也有理性与物性,心与物或灵与肉的二元对立。西方文化正是认定事物内部外部的矛盾冲突促成了事物的发展,人也在这个对立分裂的世界中饱尝文化的重压和孤独之苦,必须面对一切挑战孤军奋斗。

2.简答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西方文化精神主要特点

中国文化的的核心价值:就是人文传统,即指中国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围绕着人的社会存在而建立起来的,他不刻意于宗教与神灵的寄托,也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而是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那时开始将关注的中心由神转向人类社会,致力于讨论人格塑造、人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文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迥异于西方科学文化的独特伦理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1中国文化较之世界其他文化更早的摆脱了神的权威的控制2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性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最根本的体现3只是努力发展各种与人伦社会有关的思想学说,而不关心对客观自然的认识不热心逻辑认识体系和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4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国文化人文传统的又一表征。

西方文化的精神主要特点:1西方文化以科学精神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和探求真理的执着。2西方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要求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即强调个人本位,追求个人主义的自由和权利,形成了个人本位的文化精神。3西方文化是以个体的商业活动为基础,崇尚力争,西方人鼓励竞争,追求功利,崇尚力量和进取的价值目标,形成了崇力好斗善争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表现为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和强烈的竞争意识。4.西方文化较为开放,形成了热烈好动,重汲取,求变化,广拓展的文化精神,西方文化重视开拓与求新,善于从不同异质文化中汲取经省养料,积极向外开拓,求变务新。

4..简述中和婉约和激扬奔放

1.宁静淡泊的闲情逸致。中国艺术在儒家“温良恭谦让”中庸哲学思维熏陶下,注重感情的表现委婉而节制,向往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温婉柔情和温柔敦厚的含蓄有致。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和谐,他强调对立面的朴素和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主体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情感和理智的朴素和谐,强调按照一定的文化法则把多样或者相反的因素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2.灵动冲突的生命体验。西方艺术崇尚刚性之美,倡导英雄主义与悲剧精神,在艺术作品中充溢着率性的铺张、浪漫的激情和深沉博大的气势。西方人“天人相分”的宇宙意识,确定了人与自然只能是一种并列关系。只是人与自然界其他存在物不同,他们具有感知能力和理性精神,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常常显示出一种能动的支配权,对可感世界认识越多,理解越深,就越接近宇宙的本原,越靠近真理。这样,人就成为了把握世界的主体。这种“天人相分”的宇宙意识以及认知方式,使西方人的思维趋于外在的客观世界。在西方人看来,认识活动是一种人对客观自然的冷静、理智的思维活动,身处自然之外的无可消除的认知距离和心理距离,使人与自然宇宙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全有机的融合。从人类思维发展史看来,认识思维总是从这种片面性向一种片面性发展的,人们所具有的寻求圆满的欲望和认识的每个具体阶段不可能完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永远是人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而对自然界的认识更新反过来又为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基础。在艺术领域里,西方人将人与自然,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彻底分裂,以便对审美客体进行深入剖析,再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严格的条理化、系统化。

5.解释青原惟信

(1)首先具体解释这三个层次:

青原惟信禅师未参禅前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常识境界,也就是对外界的直觉性认识。随后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解到“山”和“水”只是表象,甚至是幻相,一切都起于心对它们的差别认知,这是参禅境界。最后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则是超越“是”与“不是”,统合外物与内心,反璞归真,这是开悟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2)体现的思维方式:

1.中国哲学思维偏好运用直觉体验的方式去获取和传达涵盖力极强极灵活为认识主体留有极大领悟空间的认识成果

2.直觉思维因为强烈的主观色彩而带有模糊性让人难以把握,但直觉思维的一些特征却是显而易见的3.直觉思维是非逻辑的思维。它包含了很多的可能性,所谓的中国式的智慧,是指这种思维拒绝任何规则的限制,包括逻辑和语言规则,因而灵活,有创造力。同时,这种思维方式拒绝一个肯定的答案,它使认知处于永远开放的状态中,这也符合中国哲学对本体模糊本质的认识。

4.我们说的中国哲学思维带来非逻辑的特征并不是说中国人的思维没有逻辑,而是说中国哲学偏好,追求非逻辑、非形式带来的灵活简洁,它压缩或抛弃了逻辑程序,开门见山的切入本质。

5.我们看不到思维前后的逻辑过程,但能感受到极强的思维力。在中国文学中追求语言言简意赅。但这种思维也给思维的理解,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传授带来一定的障碍。因为他不长于将个别的经验及思维成果总结为条理清洗的知识体系,因而难以得到准确的传播和形成那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认识。

(3)意义:

6.中国传统社会体制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个特征便是历史上有能力的皇帝往往乾纲独揽,兼听万事。第二,作为皇帝意志执行者的官僚集团没有固定的体制,而是不断被皇帝随心所欲地加以改变,其总特点是权力中心始终向皇帝侧近的季候和侍臣转移。第三,中国皇帝不仅是政治权力至高无上的代表,也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秩序。第四,统治者以严密的行政组织限制黎民百姓的个人自由。

第四篇:中西文化心得体会

姓名:柳惠珊 班级:09英教六班 学号:090205617 《中西文化概论》课程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一个学期的时光飞逝而过,在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中西文化概论》课程,从中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我们的任课老师—程老师,她对我影响极其大。程老师在课堂上常常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质华,每天都要坚持阅读书籍,在书房呆上半小时,日积月累,肯定会收获不少。您还说当我们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能够从一些专业的角度去进行总结,而不是只单单停留在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以,在这门《中西文化概论》课程结束后,我也要回过头去,望望自己走过的路,都留下怎样的脚印。我的《中西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总体将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习心得收获,第二部分是我的学习感受体会,第三部分则是我对自己的反思以及将来的希望。

首先,老师以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及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给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提高了我们的现场讲解能力。因为老师会给我们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在她上课的前半小时讲解有关中西文化的内容。这样不仅让我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更加深刻,而且潜移默化地锻炼我们的讲解能力。即使每个小组讲的的内容不同,老师都会有话题讲。可见,老师的学识渊博,渐渐地她成了我学习的偶像和榜样。

接着,我认为《中西文化概论》这本书以及这门课程所要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它更让我们看到中西方文化中所各 自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中方文化的根源是儒释道。一儒家以仁为核心。积极的一面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另一面是追求集体的和谐,对个人的人性进行了约束。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西方文化的根源是希腊理性,犹太基督教以及文艺复兴。西方的文化强调了物质思维,强调了理性思维,强调了个人的权利和人性的解放。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做为一个具有全球化视角的人必须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理解,融汇。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解,理解中西方文化有利于扫除交流的障碍,有利于顺畅的交流。有利于善良的人更好的,更短时间的了解理解对方。文化差异的体系是中西方文化梗概,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中方文化强调集体意识,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一种深层次的平衡,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我意识,求个性,求理性,强调绝对的个人自由。中方的建筑文化注重整体美,讲究曲柔,追求写意,追求空间的封闭性,注重和谐之美,追求天然之趣。西方建筑文化注重个性美,讲究刚直,追求写实,追求倾向于开放性,注重对抗之美,追求人工之美。中方讲究美性,味感。西方注重理性,讲究营养。中方礼仪以礼服人,以谦为尚,以和为贵,亲情至上。西方随意地打礼貌的招呼,忌问隐私,礼貌又加,讲求效率,女士优先,重视小费。中方欢乐文化的心理期盼是分享喜悦,西方是 发泄个人情绪、张扬个性。中方民俗文化源于与丰收相关的节庆,祈求;西方民俗节日来源于基督。中方民俗以饮食为主,有较浓的家族色彩;西方民俗以娱乐为主,比较开放,具有博爱性。

我们要不断去细细品味中西的差异,理解双方文化中的精华,互相补充,融合。培养国际化思维,理解文化,体味彼此文化中的酣甜。消除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到达交流的畅通,和谐,充满理性和感性的光辉。

老师有时在课堂上还会讲她念书时的故事,伤感却又很怀念地回忆,也勾起我们对过往的回忆,对未来的思索。不管怎么说,程老师讲述的故事令我惭愧,也让我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确实,无论技术还是精神上的财富,最多的蕴藏在书本中。对于人生,读书教我们有了灵气、优雅,思考则是成长的一部分,教我们成熟。思考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寻找生活下去的动力,继而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了,我应该是没有机会再拿起这本书听程老师为我款款道来了,可是我知道,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学习永远不会停止,而这本书也会在将来时常陪伴在我的左右。谢谢《中西文化概论》一学期的帮助,你教会了我知识,更教会我如何在将来自己去学习知识。

第五篇:中西文化心得体会

姓名:陈楠 班级:临床医学13级1班 学号:1304505113 指导老师:周咏梅

《中西文化差异》课程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一个学期的时光飞逝而过,在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中西文化差异》课程,从中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周老师,她对我影响极其大。周老师在课堂上常常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质华,每天都要坚持阅读书籍,在书房呆上半小时,日积月累,肯定会收获不少。您还说当我们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能够从一些专业的角度去进行总结,而不是只单单停留在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以,在这门《中西文化差异》课程结束后,我也要回过头去,望望自己走过的路,都留下怎样的脚印。我的《中西文化差异》课程学习心得总体将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习心得收获,第二部分是我的学习感受体会,第三部分则是我对自己的反思以及将来的希望。

首先,老师以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及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给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一定程度地提高了我们的现场讲解能力。因为老师会给我们每一位学生在她上课的前半小时讲解有关中西文化的内容。这样不仅让我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更加深刻,而且潜移默化地锻炼我们的讲解能力。即使每个小组讲的的内容不同,老师都会有话题讲。可见,老师的学识渊博,渐渐地她成了我学习的偶像和榜样。

接着,我认为《中西文化概论》这本书以及这门课程所要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它更让我们看到中西方文化中所各自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中方文化的根源是儒释道。一儒家以仁为核 心。积极的一面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另一面是追求集体的和谐,对个人的人性进行了约束。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西方文化的根源是希腊理性,犹太基督教以及文艺复兴。西方的文化强调了物质思维,强调了理性思维,强调了个人的权利和人性的解放。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做为一个具有全球化视角的人必须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理解,融汇。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解,理解中西方文化有利于扫除交流的障碍,有利于顺畅的交流。有利于善良的人更好的,更短时间的了解理解对方。文化差异的体系是中西方文化梗概,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中方文化强调集体意识,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一种深层次的平衡,和。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我意识,求个性,求理性,强调绝对的个人自由。中方的建筑文化注重整体美,讲究曲柔,追求写意,追求空间的封闭性,注重和谐之美,追求天然之趣。西方建筑文化注重个性美,讲究刚直,追求写实,追求倾向于开放性,注重对抗之美,追求人工之美。中方讲究美性,味感。西方注重理性,讲究营养。中方礼仪以礼服人,以谦为尚,以和为贵,亲情至上。西方随意地打礼貌的招呼,忌问隐私,礼貌又加,讲求效率,女士优先,重视小费。中方欢乐文化的心理期盼是分享喜悦,西方是发泄个人情绪、张扬个性。中方民俗文化源于与丰收相关的节庆,祈 求;西方民俗节日来源于基督。中方民俗以饮食为主,有较浓的家族色彩;西方民俗以娱乐为主,比较开放,具有博爱性。

我们要不断去细细品味中西的差异,理解双方文化中的精华,互相补充,融合。培养国际化思维,理解文化,体味彼此文化中的酣甜。消除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到达交流的畅通,和谐,充满理性和感性的光辉。

老师有时在课堂上还会讲她念书时的故事,伤感却又很怀念地回忆,也勾起我们对过往的回忆,对未来的思索。不管怎么说,周老师讲述的故事令我惭愧,也让我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确实,无论技术还是精神上的财富,最多的蕴藏在书本中。对于人生,读书教我们有了灵气、优雅,思考则是成长的一部分,教我们成熟。思考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寻找生活下去的动力,继而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了,我应该是没有机会再听周老师为我款款道来了,可是我知道,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学习永远不会停止,而这门课也会在将来时常陪伴在我的左右。谢谢《中西文化差异》一学期的帮助,你教会了我知识,更教会我如何在将来自己去学习知识。

下载中西文化作业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文化作业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西文化 读后感

    刮 痧后 感小得时候,我妈妈经常跟我说,没文化,真可怕;到了高中我妈妈又给我说,不会计算机也是个文盲;到了大学,我又发现,不了解中西文化,也算是个文盲。自从选修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西文化比较教案

    中西文化比较 观乎人文——《周易·彖传》 主讲教师:熊斌 1 以化成天下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西方对“文化”的界定,并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和......

    中西文化饮食差异

    中西文化饮食差异 学号:201175030112 姓名:惠翔翔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就带来......

    中西文化的交汇点

    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澳门回归在即,不由回想到澳门的一些日子:九六年岁末,有机会到澳门出席”后现代主义:澳门对话会”。于是,从北国的严冬到了澳门的金秋般的氛围中,感受分外不同。......

    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到思维方式,都有区别。 一、失败的交际 某留学生初到美国 ,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party,他准时到达......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习心得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上了《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这门课,跟着刘勃老师学习了中外各种文化,第一节课我就被刘老师生动幽默的讲课深深吸引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我......

    中西文化对比教案

    《中西文化对比》教学方案 (2008 —2009 学年二学期) 主讲教师姓名 薄存旭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

    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演讲稿

    儿童中西文化导读演讲稿 演讲者 王财贵 ——据王财贵教授深圳沙井镇报告会录音整理 日本,有一个小提琴教育家叫做铃木镇一,他发明铃木小提琴教学法,有人都听过,学音乐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