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文化软实力内涵的研究
韩伏彬
摘要:高校文化软实力是高校综合实力中最具竞争力的文化表现力,新建本科院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底蕴不够厚重,影响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应从大学精神的培育,管理制度的完善,优良校风的建设,以及学校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入手,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文化软实力;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并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标明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实现了有机融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学界研究的重大问题。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高校,自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对培养人才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由此,大学的硬件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等软件建设却受到了忽视。尤其是占据高校三分之一的新建本科院校,在经过了粗放式、攀比跟风式发展后,学校的占地面积、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取得了较快提升,但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管理制度等软件建设严重滞后。严重影响着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 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众所周知,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以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为代表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为代表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这种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这一概念已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向各行各业推延开来,掀起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热潮。
关于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界定,在我国至今仍是见仁见智,没有统一定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作出了诠释,以下是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认识。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
[1]互转化,构成一国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软实力,简言之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所释放出来的既改变他者的存在状况、更改变自己的存在状况的力量,是创造生存的力量,向内之于创造主体,需要积蓄、积聚、自固、自强,所以,创生力首先是指
[2]自信、自强、自固力;向外显现为一种实在的竞争力、协调力、融合力、扩张渗透力。
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说的,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是该国发展和施加对外影响的重要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
[3] 要内容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动力。
上述三个定义尽管在表述上有差别,然在本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即文化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而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民族习惯等综合因素所产生的内在力量。主要表现为对内的凝聚力、自固力,对外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自身的创造力等。
二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积淀不厚,学校升格后,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师资队伍急剧膨胀,专业结构大力调整,管理制度颠覆重建,几乎隔断了同专科层次办学的渊源。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文化底蕴不厚的现象,具体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1.新建本科院校精神文化仍未确立成型。大学精神文化是一种大学文化的长期积累和沉淀,它由全体学校师生员工所主宰和共享,并强烈外化且充盈于整个大学校园的精神性总和,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大学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大学的治学理念、治学氛围、校训、品质和个性等因素。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时间较短,学校还未形成能够凝聚全校师生员工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尽管有一部分新建院校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校训,但还未显示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仍需接受办学实践的检验。
2.新建本科院校制度文化有待逐步完善。大学制度是为了实现其社会职能而建立的关于大学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模式及群体行为规范等。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是大学办学最基本的保障,也是约束师生员工言行的重要契约。升本后,由于专科办学制度的影响,致使很多
[4] 重建的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导向失衡、缺乏创新等问题,没能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
3.新建本科院校行为文化不够厚重浓郁 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师生员工的种种行为方式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它是大学文化中内容最为丰富、表现形式最为直接的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受管理水平、教师
[2] 素质、生源质量等因素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园文化氛围不浓郁,学术研究水平低,官本位思想严重等问题。
严重影响优良校风、严谨教风和浓厚学风的营造。
4.新建本科院校物质文化品味不高。大学物质文化实际上是指学校文化的物化形态,它是大学文化的外在标志。包括各种教学、科研的物质资料和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建设是保障和前提。作为当前大学物质文化建设,应在保持传统大学古朴、典雅、严谨等风格基础上,融入清新、明快等现代元素,做到高贵典雅,清新脱俗,富于物色,弘扬文化,充分发挥其物质文化功能的基础作用和育人功能。但是我们遗憾的看到,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因太过重视现代气息,而缺乏大学应有的沉稳、恬静和大气。
三 新建本科院校文化建设对策
大学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提高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只有从大学精神的培育、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影响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存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培育独特的大学精神,增强学校文化的凝聚力。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较长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独特思想特征,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学校文化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如北大的创新,清华的严谨,南开的笃实,浙大的坚韧,牛津的雍容华贵,剑桥的幽雅出尘,哈佛的高贵博雅,斯坦福的实用主义等,这些便是大学文化的独特精神所在和个性体现。新建本科院校虽没有重点高校的历史底蕴和名牌大学的社会地位,却有着老牌大学没有的新的运行机制,学校要积极营造民主、自由、改革、创新的氛围,摒弃保守陈旧观念,摆脱官僚作风束缚,勇于突破传统大学体制的弊端,逐步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构建先进的办学理念,凝练出科学严谨的校训,使全体师生员工在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形成文化自觉、价值认同,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精神家园,为建设优秀本科大学而共同奋斗。
2.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凸显学校文化的自固力。学校制度是维持学校人、才、物等因素合理运行的机制和框架,科学、严谨的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品质,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不合理的制度会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和桎梏。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校在创办之初,就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运行制度。如严格的人事制度、规范的学术评审制度、公正的酬劳制度等。诚如我国学者雷颐所说,“一个创办不过十几年的学校,竟如此迅速崛起,与‘国际一流’虽还有距离,但已是世界名校。它的成功当
[5]然与充足的经费这种‘硬实力’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软实力’,即它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就连国外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在同行评议的信中也夸“科大在聘用和升迁上所用的标准,是在国际上最高的学术水准”。香港科技大学的经验无疑告诉我们,制度的最大魅力之处就在于它能将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完美的整合并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利用办学短暂,没有形成制度的固着力,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优良的制度文化。
3.着力优良校风建设,扩大学校文化的吸引力。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中内容最丰富、表现形式最直接的部分,集中体现为校风、教风和学风。优良的校风是吸引世界各地学子前来求学的最大动机,也是产生或留住大师的基础或前提,同时,它也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首先应设立专门机构,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情况,制定学风建设规划和具体措施;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营造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成才环境;三是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以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文化艺术节日活动等,让广大师生在有益的活动中丰富心灵、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4.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学校文化的感染力。校园物质文化是与师生行为文化相对应的概念,主要是学校教学设施、资料以及校园环境等物质折射出的文化形态。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是研究高深知识之场所,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摇篮。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要注意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5.重视文化传承功能,提高学校文化的创新力。创新力是大学软实力的核心,是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高表征。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后,当前文化传承被人们确立为大学的又一新的功能。大学的文化传承功能表面上是传递和继承,实质上是文化的创新和再生产,文化传承与其它三个功能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即人才培养是期手段,科学研究是其载体,社会服务是其目的。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按照规范加创新思路,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团队、教研良性互动,加大校企合作、科技转化力度,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焕发创新激情、掌握创新规律,提高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 威.2009文化哲学论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7):
155-158.[2]朱兆香.“文化软实力”界说[J].世纪桥,2010(1):127-128.[3]魏恩政,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理论学刊,2009(3):15-19.[4]盛正发.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雷颐.香港科技大学何以后来居上明.中国新闻周刊[J].2005(2):85.The Problems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Newly Upgraded Universiti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A Study Based on Cultural Soft Power
Han Fubin
Abstract: The culture soft power is the best competitive in the general strength of university.The culture foundation of newly upgraded universities is generally weak and it needs to be promoted by cultivating university spirit, perfecting administrative system, constructing good school atmosphere and transmissing school culture.Key Words: newly upgraded universities;culture soft power;cultural function
此文已发表于《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8期
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答辩序号:1516053
目 录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 1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 2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 2
(二)二者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 2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 2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2
(一)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理解存在偏差 …………………………………………… 2
(二)忽视企业成长阶段,盲目建设企业文化 ……………………………………… 3
(三)忽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4
四、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4
(一)坚持因企制宜,构建实效文化 ………………………………………………… 5
(二)坚持开拓创新,构建特色文化 ………………………………………………… 5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 ………………………………………………… 6
五、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将经营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潜移默化整合到员工日常工作中,这是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本文试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言行的集合,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传统习惯的综合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崭新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具有人本性的特点,表达了一种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它从更高的点来研究企业管理,寻求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这与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来进行开发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获取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因此,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核心地位的确定,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管理,将带来企业高效率的良性循环,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作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自身,同时会对企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尤其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著名人力资源学者E·麦克纳指出:“人力资源的真正关注点就是组织文化,以及它的变革和管理。文化与组织战略、结构紧密相连,并对员工招聘、选拔、评估、培训及奖励等均有影响。”这个观点接触到了企业 文化与人力资源关系的实质内容。因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但是为人性发展寻求一条科学途径,也要使群体组织的力量得到最大化发挥,取得优异的组织效益。那么,就必须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目标,在个人与组织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能够担负这一任务的就是企业文化。同时人力资源政策本身也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强度。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承担行政事务工作,还要更加关注组织的战略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力求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人性化。企业文化论者把组织看作一种文化,总结卓越企业的八条文化特征就可归纳为:行动至上;接近顾客;自主创业;以人为本;价值观念;本业为主;精兵简政;宽严并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这既是企业文化运用于管理的目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二)二者都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也逐渐从单一的职能管理向综合管理演变,企业的战略落地也需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支撑。一方面,企业要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也必须围绕着战略落地进行设计和运营。此外,企业核心资源日益知识化,使得人力资源愈来愈成为企业的“主动性”资产,使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三)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并不是“服装、口号、徽标”等一些脱离企业管理实践而发生作用的纯粹精神号召,而是一种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为基础,在长时期实践中形成的综合性人际关系氛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公平适度的报酬、友好合作的工作环境以及个人长期职业发展的机会,同员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这样,企业和员工之间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契约关系:企业为员工提供种种经济和非经济的福利,员工则贡献出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能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这种互惠合作、相互信赖的关系,即是企业文化产生的土壤。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理解存在偏差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在国内得到认同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很多企业文化观
念和思想都没有得到共识,从多种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我们就可以窥见出我国目前对于企业文化理解的混乱状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结构、影响因素、产生条件、产生模式、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理解偏差,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时出现了种种问题。我国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研究企业文化的时间不长。企业文化理论从出现到目前,也不过三十年的时间,发展不是很成熟。而我国对企业文化研究的则更晚一些,真正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原来我们并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因此也就谈不上去认真探讨企业文化的问题。所以,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就可能不深刻,不深刻就可能有差异,有差异就统一不起来,因而不可能使每个人都能全面理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二是对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引进不成功。我国目前流行的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国外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及内容,存在着不同的流派,但是我们在引进该理论时并未加以区分,因而造成了国内对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认识偏差。
三是研究人员的基础不同。我国研究企业文化的人员,有的是经济学界的人士,有的是哲学界的人士,甚至还有文化界的人士。这些来自于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士,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理解和信息来源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企业文化理解的差异。
(二)忽视企业成长阶段,盲目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执行力,一方面因为企业对务虚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企业也对企业文化在实际中能发挥多大效用存在质疑。对于第二个方面,我们首先要明白两个问题:企业文化对什么有用?其衡量指标是什么?
我们知道,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反之,则降低企业的经营业绩。既然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那么衡量企业文化优劣及其作用的大小的指标,必然包含企业经营业绩这一方面。那么,反过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有哪些?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而言,影响其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
事实上,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有内外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
会、技术和法律等;内部因素包括战略、组织结构、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国内企业从生存能力、规模、效率、管理和无形竞争能力等方面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优秀企业具有较大差距。根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约3.5岁。很多中国企业遭受“幼年夭折”,而这些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为市场业务拉动增长型企业,处于企业成长的第一阶段。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在于外部因素(如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和内部因素(如战略、市场、人力资源等)而不是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为什么企业经营者直接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战略制订而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原因在于,对中国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并非是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关键因素。与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收效甚微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还不如多制定些战略、制度,多进些公关活动。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促进良好经营业绩的产生,但是,良好的经营业绩却不必然由优秀的企业文化而来。
(三)忽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领导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权力和个人魅力,使他可以通过他的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行为,强行使员工接受他的意志和理念,以及有更多的机会展示他的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接受并模仿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因此,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正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领导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是“一把手”工程,所以才忽视了员工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被广大员工奉行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员工在企业中占绝大多数,他们是企业文化主要认同者和实践者。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创新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员工的普遍认同和主动参与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最大特色,在海尔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将创新文化体现在各自平凡工作的实践中的模范人物。正是由于这些平凡员工直接实践和体现着海尔的创新理念,才使得海尔的创新文化在企业得以建设成功。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达到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最终目的。
四、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为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因企制宜的原则,采取妥善措施,提升企业文化执行力,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普及,充分发挥员工主体作用。
(一)坚持因企制宜,构建实效文化
针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和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人、财、物和建设内容上会有所差别和侧重。必须以企业的成长阶段为基础,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现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建设企业文化。
一是完善机制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企业性质及企业发展的长远出发,统筹规划、系统实施。在国有转制企业中,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合力共建企业文化的体制;在合资和独资企业中,可参照国际惯例,建立机制,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更能被投资商、公司领导及广大职工所接受。企业的各个层面紧密结合,互相协助把企业的各种理念规范物化企业的各种文化,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是要营造管理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滋生发展的土壤,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维护,有容纳企业文化同时又能反映企业文化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根植于这样的土壤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借鉴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和国外先进经验,吸收先进的管理文化,因企而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借鉴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要联系自身实际,要有选择,不能一味模仿。
(二)坚持开拓创新,构建特色文化
先进文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先进文化。对企业来讲,创新意味着创造性地破坏,就是要把自己原来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平衡,要把自己原来成功的经验否定掉,不断地战胜自我,否定自我,这样,企业将会在所有的竞争中取胜。
一是要树立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是很难找到立足之地的。西方世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培育了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使冒险、创新成为民族的心理特征。而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缺少创新的意识和开拓的精神,宣扬的是“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
所以谁也不敢冒尖,人云亦云,随大流,成了行为的准则。而现代经济的发展,靠的就是开拓、创新。敏锐的市场反应,极强的创新能力,果敢的开拓精神,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是要倡导个体创新。企业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它的主体和中心是人,人才是最重要的基础,而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成为这个时代支配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应当努力创造优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不断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踏上一条更加辉煌的创新之路。
三是要提倡团队创新。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依靠个人能力、个体创造来实现,更是企业所有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的文化创新应着力引导、营造、开发一种与知识创新相适应的氛围,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和知识资源形成最佳配置,推动团队协作创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并获得最佳效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
“以人为本”要求在企业的薪酬设计上与企业业绩相联系,并对业绩之衡量不仅是以单纯的数字为标准,而要更注重员工的潜力以及为公司所做的贡献,对那些具有执行力的员工给予更多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回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力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是明确并分析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实践表明,执行力需要一个明确目标。只有当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后,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让员工看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前途和方向,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二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企业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团队力量,要形成团队强大的执行力。正如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但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
三是重视员工,发挥其主体作用。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领导个人无法代替员工整体。个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努力实践无法代替企业整体的实践。重视员工,发挥员工主体作用可以从改革用人制度,合理选用人才,树立企业英雄等方面入手。
四健全民主制度,让员工直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企业要充分相信和依靠员工,让广大员工直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这样做有助于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五是关心员工生活,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企业要尊重和关心员工,在工作上理解和信任员工,经常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时时刻刻把他们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处处为他们分忧解难。只有这样,员工心中才会装着企业,才会真正关心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
五、结论
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成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单单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一个企业只要能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一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坚,企业文化修炼,蓝天出版社,2005。
(2)陈维政等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04。
(3)孔祥梅,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公共关系理论与技巧:[硕士学位论文],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10。
(4)张仪华,浅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活力,2007。
(5)欧绍华,刘志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与思考,中外企业文化。2010
致谢: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 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三篇: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浙江嘉兴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曹小明
(载《当代社科视野》2012.10)
内容摘要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嘉兴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提出了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
词
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嘉兴市民营企业众多,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基本问题的认识,摸清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座谈会、重点走访、相关资料及有代表的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个案分析等形式,对嘉兴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
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1、企业文化建设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关于开展嘉兴市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宣传、工会等部门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具体指导力度的逐步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有的企业建立了专管企业文化建设的机构或部门。如金郑家具有限公司设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办公室,并于2008年出台了《金郑家具有限公司2008-2010企业文化发展规划》;还有的企业把文化建设或纳入企业工会组织进行管理、或纳入公司党委宣传部的工作职责,如巨石集团等;大多数企业则通过规范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以及对员工进行质量等的管理培训,规范职工的行为,以制度文化的形成,促进企业行为文化的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的企业致力于塑造一种企业精神,使员工明白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并将企业精神渗透于员工的理念,使员工和企业在思想上达到认同和统一。如浙江皮意纺织有限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了“爱国、创业、务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企业价值观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向导,以创新技术为主体,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坚持不懈、认真务实”的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倡导“抓生产经营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经营出发”的皮意特色文化,使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 1 进、相互提高,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有效载体,使全体员工认真领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位和要求,理解、认同和践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并植根到头脑里,落实到行动上,有力地推动了皮意纺织迈上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有的企业将文化建设融入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之中,着眼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雪豹集团公司提倡人文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让员工生活更美好。鼓励员工对“雪豹”理念进行丰富和延伸,员工之间形成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雪豹”人文环境。浙江万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围绕“责任、快乐”的企业文化,尽心为公司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每位员工的才华得到施展,实现员工和企业同步发展,使企业不断焕发出生机。
此外,不少企业还有意识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结合实际,在员工中开展人生观、财富观和富而思进教育,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给员工派生日礼物、捐助困难员工、组织岗位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来宣传和推广企业文化,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3、以党建塑造企业文化成为一些规模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尝试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行为规范和思想方法,充分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以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他们以精神文明系列评创活动为载体,开展“三、五、十、百、千”系列评创活动(即:争创“三星级”文明员工、“五星级”党支部和部门、“十佳”党员、“百名”党员创新示范、“千名”员工劳动竞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的“天通人”。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业已形成以企业党建文化为引领的企业理念文化、学习教育文化、文明创建文化、节日系列文化、人才工程文化以及社会示范文化等彰显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天通公司特色企业文化体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民营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如:
天通公司的系列评创活动,弘扬了正气、凝聚了人心、激励了先进、助推了发展,使企业顺利度过了2008年秋冬至2009年春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取得了良好的企业效益。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27880万元,利税总额13388万元,均创企业历史新高。2011年,公司被命名为嘉兴市“发展强、党建强”先进企业和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
鸿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一直驶在快车道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业内树立了良好声誉,先后获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先进建筑业企业、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3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抗震救灾集体一等功、嘉兴市“走出去”发展建筑业先进企业、嘉兴市建筑业龙头企业、嘉兴市建筑业重点企业、“书香名企、人文浙商”、文明标化工地等多项殊荣,承接的多项工程获得了省级钱江杯等多项荣誉,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肯定。
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初期的粗放式管理,到如今作为国际化上市企业的规范运作,趋向注重形象、文化、品牌的管理,实现了企业管理总体水平的提升。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分析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嘉兴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出现了 2 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共性问题。
1、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仅局限在口号、标语等形象文化上;有的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反差;少部份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深,将企业文化口号化,立足于硬性规定、钢性管理,强调贡献,淡化关心,缺乏理性和人性化,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达不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的企业的文化建设缺乏严格的制度保证,口号多于制度,理论多于实践,企业文化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有的企业管理政策和企业文化相脱节,管理政策往往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要求不一致,造成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多数企业没有制订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没有专项经费投入,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经营者的主要工作等。
2、一些企业文化管理随意性、自发性现象比较突出 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现有的企业经营价值理念中,不少是在长期经营中自发积累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零碎而不稳定。
有的企业虽然提出了经营理念、经营使命、经营价值观等内容,但往往带有较明显的模仿性,甚至生搬硬套,结合自己的特色进行创新不够,造成内容上空洞化,表述上的趋同化,缺乏个性和适应性,难以实行。虽然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有共性,但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有鲜明个性的,这是需要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特别关注的。
3、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和个人化的倾向
一些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文化活动或等同于企业形象工程,他们只注重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
还有一些企业误将企业家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企业家个人意志烙印明显。突出表现在有的企业仅把企业家个人创业时的事迹作为典范在职工中提倡,没有把企业创业初期的成功经历上升为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其价值观往往表现为家长意志,这种企业文化虽有存在的基础,但缺乏团队精神,传播能力弱,而且不能产生激励作用,因而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企业文化建设不平衡性比较明显 总体而言,大中型企业文化建设搞得比较好,基础比较扎实,比较常态化;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部分企业虽然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了管理层的议事日程,但大多积极性不是很高,企业文化建设上认识不到位,企业文化建设缺少相应的规划、机构、经费、阵地和活动,企业间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不平衡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原因分析
1、内部原因
一是民营企业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如果企业主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到位,对企业文化工作认识模糊,把企业目标等同于盈利,把企业存在的目的等同于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就难以被广泛认同。二是企业高层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水平。企业高层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如果企业高层在塑造企业文化过程中既没有把企业文化中核心、本质的一面很好的传播给企业每一位员工,也没有教导员工如何去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真正的内涵,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势必难以正常开展。三是企业内部小团体不良作用的发挥。在一些企业中,正是由于出现了一些由小团体的主观因素形成的一些消极或异样的团体文化,影响了整个企业文化核心精神的传播。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机构是否健全、企业文化内容是否明确、企业文化建设方法是否恰当等。
2、外部原因
一是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指导力度不够。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出现的目标不明,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等问题,不同程度的与此相关。二是缺乏民营企业文化宣传与交流的平台。虽然宣传部、总工会等部门也不时地开展一些诸如企业文化征文、评比之类的活动,但目前本市专门为企业之间开展企业文化的学习、借鉴和交流的平台的确相当有限,对一些企业文化建设中好的做法与成功经验的宣传、展示、推广力度不够,这也是一些民营企业即使有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愿望,但难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民营企业文化的升级与发展
(一)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变革与重塑
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经营中深层层面范畴,对企业表层的改革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企业的物质层次与企业的文化层次的差距越大,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当这种反作用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破坏。不但影响到企业的改革发展,甚至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将受到威胁。
因此,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升级,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企业战略、不同的员工队伍、不同的产品结构,都需要不同的企业文化与之相适应。同时,在进行企业文化的变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目前的企业文化格局,应该随着体制与制度的改革,不断地加强企业文化的变革与重塑,尤其要注重企业经营深层次的改革。
(二)学习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管理的积极成果 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深受西方经验的影响,但目前西方的企业文化相对早期也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由关注企业组织行为转变到关注社会文化,由注意企业成员个体转变为注意企业成员整体,对人的看法由简单、片面、粗浅到复杂、全面、深刻,以用企业形象受单一的商品影响转变为整体的人文形象,管理从硬性方法转变为研究软硬结合的艺术等等。因此,民营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必须注意学习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管理的积极成果,培养和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价值观,改变经济改革之初民营企业片面追求利润和扩大规模的企业价值观导向,代之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努力追求企业结构的物质层面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和谐统一,实现企业目标与手段的匹配互补。
(三)及时调整民营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
1、妥善应对自发产生的企业文化,择善而从,理性选择。把民营企业的非理性文化理念,转变为现代企业的理性文化理念。
2、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员工为本、顾客为本和社会公众为本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企业在三者之间的位置。
3、注重企业文化发展的长期目标,改变企业文化塑造过程中的短视行为。任何企业要推行企业文化管理,都必须把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使企业文化成为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
四、深化、提升嘉兴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引导民营企业提高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和把握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管理者倡导的在员工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企业形象等的总和,包括价值观、行为取向、道德规范、心理状态、厂风厂貌、规章制度以及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诸多方面,是企业的群体精神、文化素质、文化行为、人际关系等文化现象的综合反映。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独特效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准确定位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必须找准其在市场中的定位,充分反映其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品牌文化,充分体现出具体鲜明的时代特点。但任何企业都处在一定的内外环境中,所以,企业应正确分析所处的环境条件。通过分析外部环境的现在,科学预测未来;通过分析内部环境的现状,预测可能的发展趋势。在正确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特点和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定位类型,以保证定位的长远性、稳定性和全局性,避免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三)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率先垂范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有没有文化战略眼光,能否引导和创造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构建、强化和变革,是民营企业能否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决定性因素。
1、企业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开展理念革命,为民营企业从思想层面确立“企业文化”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准备。
2、企业家要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具有渊博知识、辩证思维、敏锐洞察力的领导者,从而为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层次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企业文化的持续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展开竞争。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企业生产作业、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物质层、制度层面,更表现在企业文化等精神层面的全方位的竞争。这就要求广大民营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把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推进,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多元化竞争的市场要求。因此,民营企业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注重企业文化的持续创新,以企业文化的创新,带动职业价值理念的创新,进而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
(五)打造一批宣传、交流企业文化的内外平台
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在于企业经营理念的具体化和抽象化的无限互动,它必须经过从上到下的灌输过程或由下而上的生成过程。将企业文化及其引发的一切消息动态及时传达给每一名员工,每一个企业,这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前提。同时,创造一个信息畅通,有求必应,求而有获的友好环境也是民营企业之间学习交流、共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企业传播文化、建设文化的必要途径。
五、结束语
目前,民营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同时还要面对世界市场的竞争,民营企业能否应对这场竞争,关键是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尤其是企业文化状况。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民营企业赢得竞争的内在需要,也是民营企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薛伟江.加强党的建设是塑造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理论动态》第1898期第27页,2011年9月10日
2、朱向东.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财会研究》2009年第10期第61页
3、黄志广.合肥市民营科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趋势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第91页
4、邵建华.稳定的职工队伍是成功的“秘密武器”,《走读企业看文化》第148页
第四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1)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从厂部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悬挂着诸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之类的标语口号;还有很多企业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嘹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谓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3)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置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归属于同一部门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4)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尽管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1.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地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1.3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精神,雷同化比较严重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其中一味模仿、全盘照搬的比较多,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作到有机的融合,培育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甚至雷同,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
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企业自身地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根据社会、企业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相应地调整,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企业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1.4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进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决策
由于中小企业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他们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2.1 不断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都是“白手起家”,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并且是靠经验的积累来管理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普遍不高,而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又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能力以及深化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2.2 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不只是在自己的产品上、企业的外在形象上,而更多的应该是在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上,文化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本质特点,其他外在形象的表现都是这种文化的表现,所以中小型企业在建设自己企业文化时,应该结合自己企业的自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2.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的联系,用文化推动生产经营活动地开展
企业之所以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是用于宣传和作摆设,如果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紧密相联,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2.4 着眼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中小型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包括文化的发展战略,要把企业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总体的设计,能够使自己企业的文化发展有一个不间断、连续的发展过程,这样才能使文化得到不断的累积,避免企业因为领导者地改变而不断变化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另外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适合这个阶段的文化的支撑和推动。能够为自己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提供这种支持,所以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2.5 提高员工素质,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上面的论述中强调了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巨大作用,但不是说企业的文化建设靠领导者自己是能够完成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逐步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员工的素质会比其他大型企业的员工素质低,这是中小型企业的先天来决定的,但是企业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不是任其发展,不管不问,否则企业文化建设是无法持续推进的。在员工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通过文化建设地不断推进,逐渐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与“全民互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2.6 注重企业文化传播工作,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很多中小型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认为这是大企业所需要做的。其实,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企业文化不只应该被本企业的员工所了解和接受,也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到一定程度时为更多的公众所了解并逐渐被接受和认可,这样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可以加深公众对自己企业及自己企业产品的了解和认可,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进行广告策划时一定不要只重视宣传自己企业的产品或企业的外在形象,而应该将企业的文化及所蕴含的企业精神融入到广告当中,并利用有效的广告形式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传播出去。当然传播企业文化有很多途径,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条件进行选择。例如企业可以加强与自己所处社区的联系,利用和社区的一些友谊活动来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再如,经常和其他企业进行横向联系,增强与其他企业地沟通,在沟通交流中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
第五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胡 蒙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北碚 400712)
摘 要: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国有企业对于经济的增长己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发展水平未来将会制约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本文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同时探讨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这一系列重大问题关乎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关乎广大人民群众民生命运。因此,探索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国有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近年来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问题。企业自身的发展,不仅要依靠一些“硬件”条件,比如资金、技术、设备等,更主要的是需要有一种企业发展的“软件”。所谓“软件”主要是指“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地域和民族文化背景中,在企业行为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理念、基本价值观和基本思维方式。
所谓国有企业文化,是指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一种“国有企业精神”,它包括国有企业的政治价值观、国有企业的行为理念、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三个层面。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类型单一
当前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类型单一的倾向。国有企业文化三种基本类型:技术性企业文化,制度性企业文化和人文性企业文化。所谓技术性企业文化类型,是指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依靠现代技术,并且把现代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这其中主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心展开的。制度性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制度完善来表达的企业文化。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为企业的实践活动是企业文化的现实化过程。企业文化通过规范企业行为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政策法规得到体现。人文性企业文化,是指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塑造,来引导企业的生产实践和员工的思想境界的提升,实现企业自身的“以人为本”和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文化类型,大体上仍然停留在技术性企业文化和制度性企业文化这两种类型当中。而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技术性类型的企业文化层次,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文化类型的单一。
2、企业文化特色不鲜明
企业文化的特色是由企业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的行业、生产形式、管理形式、经营形式和销售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国有企业文化特色。国有企业文化特色不鲜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企业文化的原创性不强,很多是对西方企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简单移植”,忽视了企业自身文化的潜在的生成机制,从而扼杀了企业自身的文化创造力,国有企业文化创造力的不足,也是企业文化特色不鲜明的一个突出表现。企业文化的特色,本质上是通过企业文化创造力来得到体现的。如果要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特色,就必须要通过企业文化的自身创造来得到体现,而这正是当前制约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瓶颈。国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发展,随着各种生产条件的变化,应该做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调整。
3、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制度脱节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行为和管理行为密切相关,但在现实中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⑴管理先行。把企业管理看作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企业管理的战略选择、管理程序设计、管理模式探索构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把管理看作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工作。然而,企业管理必须要以某种文化为前提,企业文化的相对滞后制约着企业管理的有效实践。
⑵文化先行。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生命力的全部,而忽略了管理技术的同步发展。因此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引导性价值与企业管理中的操作性价值融为一体。
⑶平行分离构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平行构建并且分别作为企业发展规划中的两个独立的部分。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象是国有企业员工,而企业管理建设的对象只是企业管理层和领导者,割裂了企业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共同的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关系。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1、树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义利观
“义利观”问题是当代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处理国有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处理国有企业内部企业人个体与企业集体之间的关系方面,实现追求“利益”要以“道义”为原则。国有企业内部的企业人作为个体利益主体,一方面要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即“爱财”,为自己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但是,企业人更要以“义”为更高的原则,从企业整体的大局利益出发,使个人利益服从企业的集体利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人的人文道德修养,提升企业人的人生境界,从而在发生与企业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能够以企业利益大局为重。在企业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牺牲企业个体利益为代价,捍卫国家的整体利益。通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的个人主体和国有企业主体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做到既能够保证国有企业个体的利益增长,同时又能够促进国家集体利益的增长。
2、完善现代国有企业文化治理体系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培育国有企业文化治理体系。在文化治理体系中,主要包括文化治理的价值导向、文化治理的项目选择、文化治理的技术平台、文化治理组织机构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治理的价值导向,最重要的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实际和运行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与国有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治理项目的选择是国有企业文化治理中的基础性环节,在文化治理价值导向确定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客观地进行企业文化治理项目的选择;企业文化治理需要有特定的文化治理载体,如企业文化宣传的平台、文化展览平台、产品渗透平台、文体活动平台、员工文化拓展训练平台等等;企业文化治理的组织机构与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并不完全重合,因为管理是全方位的更加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而企业文化治理组织结构则具有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企业文化治理机构的核心是对文化塑造规律的把握。
3、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改进模式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文化不断改进的过程。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改进过程,就是企业精神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在企业精神培育的过程中,重点是企业精神的凝练,精神往往是自在地存在于企业人的观念之中的,也自在地存在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方式当中的,企业精神是需要文化治理主体通过理性的反思而使企业精神不断以文化的方式得到彰显和凝练的过程;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行为当中,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企业人自身的文化特点进行不断的调整,因此企业管理完善模式就成为企业文化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治理要对企业员工的人文修养制定特殊的提升模式,因为个体的文化修养差异决定了文化提升模式的多样化:一方面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这就需要确立共同的文化认同基础,从员工的文化差异性出发选择人文素养提升策略。另一方面,把握文化培育的教育学规律和心理学规律,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文化治理行为要具有长效性,从而实现员工文化素质提升的常态化。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把义利观落实在企业文化治理行动当中,完善现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改进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庆善.企业动力之源一企业文化[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2] 胡明智.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2)[3] 李丽燕.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3).作者简介
胡蒙(1983.3—),女,汉族,重庆渝北人,毕业于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