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第三课知识总结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
生机与活力。
2.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有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我们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使命)
3、为什么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重要动力。开展文化交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的内在要求。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有利于外国 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增进我国人民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 创新。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提升两国的 综合国力。
⑤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国互信,加强两国的友谊,构建和谐世界。
⑥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是一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文化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 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促进我国文
化的发展和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交流,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有利于发挥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促进国家间政治互信,推动经济发展。
⑤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加强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建设和谐世界。(其他意义)
5、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承认并尊重他国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态度)
②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原则)
③我们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使命)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的原则。
⑤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⑥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第二篇: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商朝的建立,内外服制度;知道司母戊鼎是世界青铜文化史上的罕见的瑰宝;知道商朝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和功能;知道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殷墟考古”,掌握传世文献和地下考古互为印证的“二重证据法”。
通过“探索与争鸣”,分析汉字存活二而其他古文字消亡的原因,基本学会从源流际会、基本特征等视角,解释与评价突出文明成果的主要贡献和影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商朝所创造的文明领先世界,尤其是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是华夏早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感受先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认识历史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史学家们用“二重证据法”或“多重印证”饯行着历史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思想和方法。感受先贤们治史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商朝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成就
难点:由甲骨文及青铜器物分析透视商朝的青铜文化及及社会发展状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目前,史学界对于夏朝的存在仍然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哪里?
虽然可以从文献和考古中了解夏朝,但是夏朝的考古资料缺乏直接的出土文字证明,就目前的历史研究来看,夏朝的历史还需要更充分的证据,用二里头文化来复原夏朝历史仍带有推论性质,但夏之后的商朝历史,则是有据可查的信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也是信史中的第一个王朝,商朝。
2.二重证据法
再次复习二重证据法,纸上之资料和地下之资料,商朝的历史符合这两者的要求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夏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是因为缺乏出土文字的证明,存在与否受人质疑,但是商朝因为有了文献的记载以及殷墟商朝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成为一段信史。历史上的商朝究竟是怎样的一番王朝新衰史呢,我们来详细了解。
3.商朝的建立
夏商周三代的关系,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从形势看,后者是三国之间的主要关系,而朝代的更替只代表三国之间势力强弱浮沉而已。商代夏正式这种势力消长的最好代表。夏朝最后一位王夏桀,据史书介绍他是一位残暴无道的君主,造成夏统治下的列国离心离德。比如“桀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竹书纪年》“是日何丧,予与汝皆亡”!——《尚书·汤誓》。后世更是将夏桀作为暴君昏君的代表,谁让他是历史上第一反面代表呢/
与夏朝同时存在的商,传说祖先是契,契的出生据说是母简狄吞玄鸟蛋而孕,为商的祖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契后王位传递,到了商汤的时候,力量日盛,面对夏桀的无道,商汤起兵灭夏,夏桀死于流放中。夏朝灭亡,商朝建立。“汤乃践大子位,代夏朝天下”。——《史记.夏本纪》建立者:商汤时间:1600BC—1046BC都城:亳(后多次迁都);殷。商朝共传十七世、三十王,历时六百年左右。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称为商朝的前期,约二百余年。盘庚迁殷后,商朝各方面获得大发展,武丁在位的五十多年,是商朝最强盛的时期。商
纣王残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商朝形势图,分析统治疆域,简单介绍盘庚迁殷的过程。
4.内外服制
先给大家2分钟时间阅读P9第二段和第三段。然后再讲述。
1、内服和外服的含义:P92、内外服制度:直接管辖与间接管辖的制度
3、特点:
松散的联盟关系;共主与方国的臣服关系;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体系
4、原因:
部落联盟传统的延续;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
(从根本上每个朝代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制度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每个朝代所处的时代不一样,面对的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商朝这种内外服制,也是跟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符的,受地域所限,当时的商王无力控制整个疆域,实际权力范围只能控制首都附近的中原地区,而远离中原的地区,权力延伸不到,所幸就通过方国首领来管辖,得到方国的归附和贡赋即可)所以当商强大的时候,众多方国便一一归附,表示臣服,但一旦商的力量削弱,方国叛离,所以书上说,商朝的兴衰,可以四周方国的向背为晴雨表。【三星堆文化山东岳山文化的特殊性,参阅小字部分】
内外服制图的展示。
【过渡】这些关于商朝的记载,在考古发现中都得到了印证,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发掘出了商朝的遗址,被称为殷墟,在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甲骨文,为我们证实和了解商朝历史,提供了丰富和珍贵的资料。
5.青铜时代(结合课本小字介绍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a.青铜器
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青铜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其存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著特点。
商朝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庞大,大家有机会可以去上海博物馆参观,当然四川三星堆的青铜器也都是精品,如果去四川旅游不要错过三星堆博物馆。
介绍司母戊鼎:(得名于鼎神上刻有的司母戊三个字)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大鼎高达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通体以雷纹为底纹,饕餮纹、夔纹为主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是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
出了礼器和生活用品,青铜也用于制造兵器和农具,当然这些在下商朝都是极少的。青铜兵器的图片。
练习与测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杜甫《槐叶冷淘》
材料二:何休注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
七、大夫
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桓公二年》
材料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左传〃宣公三年》
(1)从上述材料看,鼎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功能?
(2)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象征,举出与鼎有关的成语。(请同学们回答)
结合课本介绍花纹的功能
【过渡】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发现了许多用铭文,字体跟甲骨文是类似的。到底甲骨文是怎样一种文字呢?我们来了解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b.甲骨文
甲骨文图片展示,甲骨文占卜的程序。
《礼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甲骨文上的内容多半是关于占卜的卜辞。他们是如何利用甲骨进行占卜的呢?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卜”形裂纹。
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附近。
我们来看一篇甲骨文写成的诗歌,看看大家能根据字的象形,猜出几个字。
甲骨文百家姓
甲骨文的发现和初步释读有何重要意义?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反映商代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史的第一手资料,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祖先,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
探索与争鸣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古文字?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为什么许多古文字消亡了,而汉字却存活了下来?
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
章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等。
汉字存活下来的原因:一是中国是相对封闭的国家,有着强势的文化,中华文明的兴盛对汉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和保障作用;二是汉字结构和造字方法,非常容易表达新的事物,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
c.农业的发展
青铜器的精美代表了商朝手工业的高水平,那么农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但是农业工具依然是石器和木器为主,但是更加精细,同时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这些都是农业工具进步的表现。
另外农业的发展表现在农业技术的革新:耨田、施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作为以农文本的古代中国,农业依然是当时主要的生产部分,和人民生活的主旋律。
农业发展还表现在,当时出现了酿酒业,课件粮食的产量已经提高了不少,已经有了多余的粮食来酿酒,但是商人嗜酒如命,这是商朝灭亡的一大原因,比如商纣王。
第三篇:文化第三课训练题
文化生活第三课测试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我国,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这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2年6月9日正是我国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文化遗产()①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2011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晚会于2011年11月6日在韶关举行,根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就相应增加10.2元。“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①发挥岭南文化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②发挥旅游业在广东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③发展旅游文化,确保广东经济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④推动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广东大众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提起节日,中国人想到的是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而大多数西方人想到的却是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这是因为()
①不同的民族节日蕴涵着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包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2012年伦敦奥运会,“007”詹毕姆斯·邦德、憨豆先生、哈利波特、大本钟、弥尔顿、莎士比亚以及彼得潘、披头士等英国文化符号,先后以各种方式亮相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向全世界诠释着“英国式的自信”。这表明()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C.文化在交流中传播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坚持文化中心主义。所谓文化中心主义就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来评价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正确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错误的倾向。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共同发展③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④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城市文化的多元与文化融合”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一提出就深受各国欢迎,这是因为()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创新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7.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
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8.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表明()①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世界媒体峰会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④要承认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9.《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0.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解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④文化背景不同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A.①②B.①③C.② ③D.②④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文艺晚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近400名演员同台演出。中国京剧演员的《唱脸谱》展示了中国京剧的深厚艺术底蕴,《非洲节目集锦》则展现了非洲文化的蓬勃艺术活力。最后,全体演员共同演出《友谊欢歌》,中非演员共同跳起喜庆欢快的中国秧歌,将晚会推向高潮。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表明()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双方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民族文化各有其特点④对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汇,因为我们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是彼此尊重的兄弟。这体现了()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3.2011年广东省18至70周岁城乡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0.5%,高于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4.03本。上述材料说明:()
①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新的传媒在我国文化传播与交流中日益取代旧的传媒,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④现代传播媒体促进了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4.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走出国门,远赴欧洲文化重镇雏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巡回演出大获成功,2013年新年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也火爆异常。京剧《赤壁》轰动欧洲文化名城说明()A.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B.文化交流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C.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D.传统文化需要全面继承
15.戏曲是活态的文化记忆,是浸润中华民族几千年不衰的精神园林。延续了戏曲的血脉,就是记住了我们回家的路。香港文化部门认为,“我们有那么好的传统,那么多的家底,一定要好好经营,让更多人知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样做的价值在于:()①有利于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能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选择题:1—5ACCDC 6—10 ADCAD 11—15ACABA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图表左列信息,将下列右侧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7、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和对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面临的文化差异挑战的?
(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我国企业应该尊重所在国的文化。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企业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国企业应该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生活第三课测试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我国,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这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2年6月9日正是我国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文化遗产()①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2011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晚会于2011年11月6日在韶关举行,根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就相应增加10.2元。“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①发挥岭南文化优势,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②发挥旅游业在广东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③发展旅游文化,确保广东经济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④推动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广东大众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提起节日,中国人想到的是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而大多数西方人想到的却是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这是因为()
①不同的民族节日蕴涵着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包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2012年伦敦奥运会,“007”詹毕姆斯·邦德、憨豆先生、哈利波特、大本钟、弥尔顿、莎士比亚以及彼得潘、披头士等英国文化符号,先后以各种方式亮相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向全世界诠释着“英国式的自信”。这表明()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C.文化在交流中传播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坚持文化中心主义。所谓文化中心主义就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来评价其他文化,并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正确的,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错误的倾向。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尊重、共同发展③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④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城市文化的多元与文化融合”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一提出就深受各国欢迎,这是因为()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③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创新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7.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
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8.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表明()①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世界媒体峰会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④要承认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9.《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0.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解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④文化背景不同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A.①②B.①③C.② ③D.②④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文艺晚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中国和非洲国家的近400名演员同台演出。中国京剧演员的《唱脸谱》展示了中国京剧的深厚艺术底蕴,《非洲节目集锦》则展现了非洲文化的蓬勃艺术活力。最后,全体演员共同演出《友谊欢歌》,中非演员共同跳起喜庆欢快的中国秧歌,将晚会推向高潮。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表明()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双方文化的发展 ③不同民族文化各有其特点④对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汇,因为我们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是彼此尊重的兄弟。这体现了()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13.2011年广东省18至70周岁城乡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0.5%,高于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4.03本。上述材料说明:()
①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新的传媒在我国文化传播与交流中日益取代旧的传媒,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④现代传播媒体促进了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4.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走出国门,远赴欧洲文化重镇雏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巡回演出大获成功,2013年新年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也火爆异常。京剧《赤壁》轰动欧洲文化名城说明()A.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B.文化交流能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C.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D.传统文化需要全面继承
15.戏曲是活态的文化记忆,是浸润中华民族几千年不衰的精神园林。延续了戏曲的血脉,就是记住了我们回家的路。香港文化部门认为,“我们有那么好的传统,那么多的家底,一定要好好经营,让更多人知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样做的价值在于:()①有利于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
②能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④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选择题:1—56—1011—1
5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图表左列信息,将下列右侧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6分)
17、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和对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面临的文化差异挑战的?(14分)
第三课测试题答案
1—5ACCDC 6—10 ADCAD 11—15ACABA
16.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途径;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7.(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3分)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我国企业应该尊重所在国的文化。(5分)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企业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国企业应该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第三课测试题答案
1—5ACCDC 6—10 ADCAD 11—15ACABA
16.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途径;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7.(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3分)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我国企业应该尊重所在国的文化。(5分)(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企业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国企业应该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第三课测试题答案
1—5ACCDC 6—10 ADCAD 11—15ACABA
16.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途径;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7.(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3分)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我国企业应该尊重所在国的文化。(5分)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企业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国企业应该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第三课测试题答案
1—5ACCDC 6—10 ADCAD 11—15ACABA
16.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途径;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7.(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3分)
(2)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我国企业应该尊重所在国的文化。(5分)(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企业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国企业应该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第四篇:第三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练习题
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继续扩大开放,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的步伐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3.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青年人活动踊跃。提倡过中国传统节日,可以()A.可以有效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能够发挥文化对人影响的强制作用。4.中国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或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的人在除夕总千方百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春节是汉族人的节日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保护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6.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各国电影都有其特点,有人曾形象地概括: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法国电影吓你一跳,韩国电影青春学校。回答8~9题。
8.从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A.一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C.一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 D.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性
9.下列关于各国电影特点形成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由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 B.由各民族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决定
C.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D.由各民族间的区域性特点决定
10.中国菜如今有了官方标准英文译名。如“红烧狮子头”在标准译法中被称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而不能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红烧狮子脑袋)。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这体现了()①中西方文化具有趋同性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化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4年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这些都说明()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性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0年10月7日,在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上,“东西方在歌剧中相遇”是第一个节目。京剧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选粹“联袂登场”。中国三位著名京剧演员和三位优秀歌剧演员分别以风格迥异的精彩演唱,以及对照鲜明的服饰与化妆,为全场观众演绎了一场中西文化合璧的精品节目,获得观众经久的掌声。这表明 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猫头鹰,在东方的中国被视为不祥之物,而在西方却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宠物就是一只猫头鹰。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A.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勇于抛弃本民族文化 B.通过文化交流,让西方认同我们的观念 C.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尊重差异,理解个性D.承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了一句名言:“各美其关,关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据此回答14—16题。
1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15.“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
A.不同民族之问,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多样性
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D.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的进程
16.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意义有
①能更好的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③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清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完全统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7.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 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A.知识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
18.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北方的游牧人经常以畜产品同农耕人交换粮食、茶叶、布匹、铁器等,这种互通有无的贸易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融。这说明()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②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途径 ③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贸易活动促进了人口的迁徙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9.2012年12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颁奖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莫言热”“文学热”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些话题通过网络迅速在社会传播,说明新媒体()①传播信息具有快捷性特点 ②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具有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 ④将传统的传媒手段完全取代了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0.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孔子学院50多所,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加上各国家的2500余大学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是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活动
D.大众传媒
2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步伐
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
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
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22.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23.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 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4.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①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26.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说秦汉风云人物,品三国英雄。凭借其“大众口味、学者品位”而一举成为近年最火的文化学者,电视明星。他的作为与成功是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有效对接。这说明
①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
④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8.在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集中展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人民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如果让你写一篇新闻报道,需要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确定一组体现这一盛事的关键词,下列最准确的一组是
A.文化交流 文化融合 文化趋同
B.文化传播 文化交流 文化平等
C.文化传播 文化借鉴 文化渗透
D.文化繁荣 文化创新 文化渗透
29.“相约北京”从2000年起至今已历六届,每届都有上千名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同台演出,交流技艺。“相约北京”成了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这种文化交流
()A.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文化传播
B:有利于促进中国和其他同家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C.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
D.是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0.2011年是兔年,1月5日我国发行《辛卯年》生肖邮票,与此同时,法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也发行了与“兔”有关的邮票。这表明
A.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B.各国的民族文化其内容与形式完全一致 C.兔被各国视为吉祥物
D.各国的信仰有相同的东西
31.材料一:为进一步加强中法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并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两国国家元首共同决定中法互办文化年。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
材料二: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和维护文化主权。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主张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结合上述材料,结合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回答中法互办文化年的意义。(10分)
33.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土、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姿的民俗活动。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必要性。
(2)请对我国如何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29:参考答案:(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说明了什么?(15分)
(1)①中法文化年的举办,既展示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充分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
③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也说明了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2)①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增强了法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②法国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有利于法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加深了中国对法国的了解。③中法文化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法国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11.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土、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姿的民俗活动。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必要性。
(2)请对我国如何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12、近年来,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形成卫星、互联网、面授三方于一体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体系,为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提供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倡导“共建、共享、互动”,让优秀的资源直接与各地学校对接,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信息渠道,实现了“零距离”教学。
结合材料,谈谈对上述做法的认识。
1--5:DBCCD 6---10:CDBAA
11、(1)①民族节日的重要地位(基础知识)。“春节”申遗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 族的凝聚力。
②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基础知识)。“春节”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春节”特有的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 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
①积极地将优秀文化遗产申报给联合国教科组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给予保护。
②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③公民要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自觉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去。
12、(1)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2012年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执法督察工作已结束,考古人员新发现水下文化遗存12处。我国之所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A.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载体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第五篇:第三课自我总结知识点
第三课
一、写字表组词
虾()()积()()透()()迅()()速()()饱()()蹦()()孔()()格()()躲()()窝()()刮()()压()()蛋()()扒()()
二、多音字
乐
1、()()空
1、()()
2、)()
2、)()了
1、()()分
1、()()
爪
1、)()缝
1、)()
2、)()
2、)()漂
1、()()落
1、()()
好
1、()()藏
1、()()
2、)()
2、)()塞
1、()()
2、)()
3、)()
三、背诵 乡村四月记住作者朝代
四、注音
漏()隙()稍()甚()逐(翘()搏()腹()卵()肢(敏()捷()玲()珑()茸(触()储()爪()即()杈(苔藓()遮蔽()
五、四字词语积累:
六、填空
一()钳子一()小虾一()树叶 一()小缸一()石头一()红线()的小动物()的面孔()的尾巴()的夏夜()的目光()的日光()的老树()的灯光()的积雪
十四、近义词
喜欢()灵活()漂亮()立即(自在()安静()猛烈()谨慎(危险()独自()追逐()
十五、反义词
危险()迅速()后退()小心()))))))
十六、选词填空
1、洒撒
()水飘()()种
2、长 常
细()()远经()
3、抓爪
()紧()住前()
4、角脚
山()()落()步十七、四字词语讨人喜欢 连蹦带跳风吹雨打
十八、绣、透
十九、表示动作的字
足字旁:蹦 跳 踢 跑 踩踏
退追进 逃 过
捧扒 抱打 拉 推抓搬 口字旁:叫 喊 吼吹 吃喝 唱咬
二十、注意 爪和瓜末和未
二十一、偏旁
孔()躲()刮()压(触()爪()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