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优势与限制(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9:4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优势与限制(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优势与限制(本站推荐)》。

第一篇:江苏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优势与限制(本站推荐)

江苏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优势与限制

两个率先即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优势:1.“十一五”时期是江苏发展史上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5年,也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的5年。

1.1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大台阶。5年来,江苏省经济年均增长13%以上,去年GDP达到40903亿元,人均5.2万元左右,相当于77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5万亿元。全省有28个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其中7个县(市)位居前10强。

1.2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新兴产业成为“十一五”新的增长点,去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6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万亿元,增长35.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9%。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1%,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

1.3 统筹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化率达到57%,5年间提高6.5个百分点。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苏北、苏中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逐步上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十一五”节能目标如期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分别完成116%和126%。

1.4 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全省公有、私营个体、外资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35.9%、39.4%和24.7%。“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局面正在形成,去年全省进出口总额4658亿美元,其中出口27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85亿美元,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境外协议投资21.7亿美元,增长104.6%。

1.5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944元和9118元,比“十五”末增长84%和70%,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特别是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468万农村贫困人口中有338万人实现脱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了城乡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个全覆盖”。8类主要刑事案件发案率在东部沿海地区处于最低水平,社会治安综合绩效考核和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2.2.1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突出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的主题;一条主线,就是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6大战略,就是根据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发展阶段新变化,对原有重大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和拓展,明确提出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把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

2.2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我们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生态建设、城乡区域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社会建设8个方面提出了江苏“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核心的是3项指标:一是经济增长指标,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二是民生指标,居民收入实现7年倍增;三是创新指标,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基本导向是不盲目追求高速度,而是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提高民生幸福水平。

3.3.1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要切实履行政府文化建设的责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3.2提升先进文化引领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事业,扶持文化创作生产,更多地出精品出人才。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重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3.3 提升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添动力。

3.4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江苏的支柱产业。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扩大文化对外交流,不断提升江苏文化影响力。

限制:1.尽管江苏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但人口大省、资源小省的现状,对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也构成了不少的约束。百姓的菜篮子是涉及城镇居民生活保障和农民增收的大事,而解决这个问题,农业合作社和超市对接的模式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家“蔬菜超市”背后都由一个大股东、8家专业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投资,超市的菜由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每天直接配送,中间没有了批发商,菜价也就降下来了。每天早上和傍晚,合作社的配送车都会送菜。

2.我们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所以我们现在是加大苏北地区的帮扶力度,包括我们向他转移资金、转移项目、转移人才、转移科技,来使苏北能够产生更多的内生动力,这五年多我们已经是上万个项目,几千亿的资金转移过去,苏北地区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全省平均,也超过了苏南,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

3.在这个农民增收、市民增收这方面,由于区域化经济的差异化肯定会有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

解决限制的措施:1.两个率先的要求,就是江苏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现在的实践,我们认为现在从省定的小康目标我们全省已经达到了,但是还是个平均数,不属大多数,差在哪里,差在苏北,差在农村,所以我们现在还要下更大的工夫,用更大的力气去解决差距问题,这个差距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问题,也是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小康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围绕着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咬定发展不放松,但是更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社会的公平正义,更把分配或者说切蛋糕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来使我们这个社会能够和谐稳定的平稳发展。

2.江苏省提出了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然而对这个经济发达省份来说,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考验在于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和南北区域差距。江苏在实现两个率先的过程中,拿出了许多解决办法,多管齐下,提高苏北地区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3.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才能使企业职工的收入不断得

到增加。通过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就业、职工的就业可以稳定,职工的保障可以完善,职工的工资可以相对得到很好的提升。所以我们这个倍增计划与我们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产业的结构调整紧密相关。

结语:两个率先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更多发展经济、提高广大人民的收入,让大家能尽早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第二篇:江苏两个率先:新特点、内涵和标准

“十二五”时期江苏的“两个率先”:新特点、内涵和标准

今年3月5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了着力推进的“六个注重”的工作要求。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又在江苏代表团发表了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要求江苏要充分认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的责任,把握“十二五”时期“两个率先”的新特点,丰富“两个率先”的内涵,提升“两个率先”的标准,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率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今天本刊刊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志彪教授的文章,目的是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江苏“十二五”时期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两个率先”是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胡锦涛总书记和江泽民主席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提出来的,已经横跨了两个五年计划。总的来看,在“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两个率先”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十五”时期江苏的“两个率先”,主要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而“十一五”时期的“两个率先”,则主要是初步探索科学发展的路径和机制。

历史地看过去的十年,甚至可以推演到更早的前三十年,支持江苏经济社会率先起飞的基础因素,可以归结为抓住了以下几种有利于发展的“红利”:

其一是坚持市场化导向的体制改革,由此取得的增长称为“体制转型红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行乡镇企业二次改制等等,都是江苏体制转型推动发展的典型方面。这些改革调动了民众献献身发展的积极性,扩大了率先发展的潜在的和现实的可能性边界。

其二是坚定地走开放经济的道路,由此获得的增长称为“全球化红利”。江苏利用自身优良的投资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发展加工贸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全球化放松了市场需求对江苏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硬性约束,使江苏成为世界闻名的“加工制造车间”。

其三是坚决利用要素的比较优势发展制造业,由此获得的增长称为“人口红利”。过去的三十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由5.60亿增长为9.18亿,加上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由此形成了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低廉、素质较高、对

沿海地区制造业增长十分有利的供给条件。

进入“十二五”时期以后,支持江苏“两个率先”的发展环境和基础性因素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需要我们客观地分析率先发展所面临新形势和新特点:

第一,根据经济学家研究,中国劳动人口增速将在2015年后进入下降通道,直接的“人口红利”由此出现下降。这种数量型“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预示着仅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将不能维系未来可持续发展。由此中国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一切领域,都会发生重大调整,其特别的含义是:劳动力供给增速下降、劳动力成本提升、居民消费率上升、储蓄率下降、进而导致投资率和资本形成的下降。过去三十年的低消费、低劳动力成本支持的高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变化。由此导致城镇化速度必将放缓。

第二,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说明中国所参与的第一波“全球化红利”已透支,全球经济面临再平衡。外部市场需求的结构性调整,无疑会使得中国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中国发展必须主要立足于自身的内需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增长。未来若干年,中国将面临着迎接“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增长放低、通胀较高的格局,曾经数年的“高增长、低通胀”黄金组合已风光不再。

第三,过去的体制转型,是在绝大多数人的既得利益之上做“加法”,或者是以不触动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进行的边际改革。近些年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表现为不对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做减法”,就不可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因此触及的矛盾更深,涉及的利益更多,推进的难度更大。由此说明了上一波的以增量改革为特征的“体制转型红利”也基本释放完毕。

随着数量型“人口红利”的衰减,第一波“全球化红利”的透支,以及增量改革型的“体制转型红利”基本释放完毕,当前江苏和全国形势一样,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矛盾,如要素成本的普遍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国际市场风险增加,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稳定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在我们没有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和方法解决之前,将始终困扰我们的发展进程。因此,未来江苏的经济发展不是前十年的简单外推,而是一个具有不同特征的新时期,增长的动力引擎将会发生更替,发展的速度将会从高速回归常规,这也标志着江苏经济从

过去若干年的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入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江苏经济再次站到了历史性的关口,必须寻求新的增长动力。

根据未来江苏“两个率先”所面临的这些新形势和新特点,新时期江苏 “两个率先”具有崭新的特点和非凡的内涵,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也对新时期江苏“两个率先”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标准。我认为,“十二五”时期江苏“两个率先”内涵的重点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获取“体制转型红利”转向寻求“制度创新红利”。过去体制转型的目标是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现在制度创新的目标是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内容,即市场经济的“精气神”。江苏制度创新的重点是转换政府职能,形成要素市场体系,提高国有资本的证券化比率,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新一轮的“制度创新”必须直面而不可能回避这些问题。

第二,从获取数量型“人口红利”转向寻求质量型“人口红利”。我国数量型“人口红利”因其粗放性,来得早去得也早。这种第一波“人口红利”的消失其实并不可怕,反而有可能成为助推我省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从此真正走上追求质量型的“人口红利”的发展时代。质量型人口红利的实质是人力资本积累,通过加速人力资本形成、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从获取“全球化红利”转向寻求“扩大内需红利”。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发展任务,使扩大内需成为江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新的动力来源。为此除了必须扬弃单纯的出口导向战略外,还需要扬弃过去的简单的生产和市场观念,建立起消费力推动发展和人民幸福的观念。前期“全球化红利”所带来的财富和经验的积累,使江苏有实力、有能力以扩张内需的方法支撑和延续率先发展的态势。

第四,从获取“要素投入红利”转向寻求“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红利”。在制造业拉动发展阶段向内需扩张推动发展阶段过渡的时期。经济增长仍然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度不可能很高。“十二五”时期,如何尽快过渡到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的改善来实现内生的增长,是江苏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第五,从获取“非均衡发展红利” 转向寻求“协调均衡发展红利”。在经

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比较贫困的前提下,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但是实施这一非均衡战略必然会造成了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的滞后。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江苏未来着力推进“六个注重”,就是要我们回归协调均衡发展战略,以实现更加人本化的包容性增长。

根据“两个率先”内涵的重点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江苏需要提升“两个率先”的标准。从原则上来说,主要应该是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率先。发展更科学,包括发展要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社会更和谐,包括社会要更公平、更平安、更有活力;人民更幸福,包括百姓要更富裕、更有保障、更有积极性。落实到具体的标准,主要应该是:

1、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率先”。在发展的导向上,不仅要讲GDP,还要讲GNP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不仅要讲国民生产总值,也要讲国民生态产值;不仅要讲经济规模,还要算为获取经济规模所付出的代价;不仅要讲国民经济总值增长指数,也要讲国民幸福增进指数。在发展理念和内容上,要从物质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推动产业结构转向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国民经济消耗结构转向绿色低碳,推动市场需求转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新率先”。总的要求是要率先把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是要把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为此特别要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在若干重要领域加大重大科技攻关力度,以政府主导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二是要以我省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带动创新型经济发展。三是要以区域创新文化、创业文化建设带动创新型经济发展,引导科技人员的创业。促进海外技术团队与江苏省内资本集合,形成高科技项目在江苏落地生根。

3、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率先”。长期以来,我省在工业花、城镇化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利用工业反哺实力强的优势协调同步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了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我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以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高效率的农业产业体系。

4、推进文化建设的“新率先”。为了率先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一是要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二是要全面提升江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发展水平从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三是要率先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要率先建成文化产业强省地位,培育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企业集团,出一批既有较高经济效益又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文化精品。

5、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新率先”。总的目标是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的“民生率先发展”的目标:一是覆盖城乡的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率先构建;二是城乡就业服务体系的率先构建;三是终身教育体系的率先构建;四是医疗保障体系的率先构建;五是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率先构建。

6、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在人力资本发展上实现“新率先”。要重新重视核算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指标,把这一核算结果作为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那些有思路、有能力、有实绩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能不能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因此人力资本发展上实现“新率先”,主要看干部队伍的组织保证。在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队伍人才队伍的建设上,要率先加大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为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扫除制度障碍,使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形成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

7、制度创新的“新率先”。我国发展的实践早就证明,谁能率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突破,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敢啃改革的“硬骨头”,敢碰改革的关键点,勇当改革的先行者,争做改革的先导区,构建持续发展新体制、增添发展新动力,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尤其要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催生新一轮“制度红利”。政府今后要在提供公共产品(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维护市场秩序(法治、信用)方面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试图把“十二五”时期江苏“两个率先”的新特点、新内涵和新标准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句,以此作为激励全省人民的奋斗目标:“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扣转变方式主线,勇立改革创新潮头,建设幸福美满江苏”。要“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立改革创新之首,建幸福美满之省”。

第三篇:两个率先 江苏人民的共同行动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报道

“两个率先”:江苏人民的共同行动

——在江泽民同志关心指导下江苏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喜人成就

2008年06月06日08:07来源:新华日报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他指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目标宏伟,要求明确。江苏这样有条件的东部沿海省份,应当谋划在前,行动在前,创新在前。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7600万江苏人民,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率先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认可、老百姓得实惠”的全面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就。

全面小康,把率先的要求化为具体的导向

“两个率先”是党中央对江苏的发展定位,也是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的殷殷重托;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江苏对全国发展大局的应尽责任。

珍贵的瞬间总让人记忆犹新。

2003年3月11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充满热烈祥和的气氛。江泽民同志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与江苏代表一起共商国是。他殷殷嘱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江苏有条件搞得更快一些。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江苏一定会拓展新优势,再创新业绩,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和到江苏视察工作时,希望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经过艰苦奋斗,努力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如何把前后两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变成江苏实实在在的行动?

2003年7月23日,省委召开十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确立了本世纪初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

省委提出,实现“两个率先”,必须先把“第一个率先”走稳走实走好,必须把率先的要求化为具体的工作导向。为此,省委组织力量在全国率先制订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指标体系。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六个更加”、“一个惠及”的要求,结合江苏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成果,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提出了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在内的4大类18项25条指标体系。同时,分别确定了全省和各个区域的全面小康实现时序进度。2003年7月,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综合体系在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上通过。这个指标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富民优先、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被放在突出位置,城乡居民收入、环境综合质量成为核心的硬指标。指标体系对我省全面小康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导向、考核和激励作用。许多到江苏调研考察的同志对江苏全面小康指标体系都留下深刻印象,普遍认为江苏根据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导向明确,标准过硬,要求严格,对于扎实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

2006年11月举行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发出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号召,要求全省各地努力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就是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能以市域总体达标代替县县全部达标;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不能以统计数据代替群众直观感 1

受,真正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和认可的全面小康。

2007年11月举行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内涵,要求全省各地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走出一条以科学发展为特征的全面小康之路,成为江苏全省上下的自觉追求。

全面小康,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到江苏视察,实地调查研究,关心江苏“两个率先”的每一步进展。江苏“两个率先”的每一个实践和进步,都映照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

江苏自觉地把“两个率先”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大实践。“两个率先”的目标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行动。全省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一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

经过7600万江苏儿女的共同奋斗,全面小康,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2005年底,昆山市传出喜讯,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奋斗,率先全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条省定指标,成为全省全面小康建设的领头雁。更有意义的是,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在昆山得到较高程度的体现。2007年,昆山按常住人口算,人均GDP达到10.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19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5元,继续在全国百强县中位居第一。“十一五”开局之年,昆山又襟怀“第一个率先”中走在前头的豪情,继续高扬起率先发展的旗帜,不失时机地开启在巩固全面小康建设成果基础上迈向“第二个率先”的新征程。同年,苏州、无锡两个省辖市和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和江阴5个县级市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体系。

2006年,常州市和宜兴、武进、扬中跻身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市(县、区)行列。

2007年,江苏全面小康建设再传佳音,溧阳、金坛、海门、丹阳、江宁等5个县级市(区)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体系。

五年的不懈努力,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对照我省制订的全面小康建设四大类18项25条综合指标,去年全省有19条提前实现,5条指标达到时序进度,苏南地区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建设指标体系。

“两个率先”,正在江苏又好又快推进

江苏的全面小康建设,正在铺展一幅喜人的画卷。

近五年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集中表现为“四个大幅度提升”、“四个更趋协调”。

——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坚持以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为发展导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省GDP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人均GDP达33689元,相当于4430美元,实现同口径财政总收入5591.3亿元(不含海关税收),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37.7亿元。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4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7.5%。

——居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以解决突出问题普惠民生,以发展社会事业服务民生,以完善社会管理保障民生,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去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1元。全省农村居民收入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全国的第7位上升到第5位,特别是居民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有了大幅提高。

——经济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去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496.7亿美元,其中出口203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8.9亿美元,占全国的1/4。现有外商投资企业8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有300多家在江苏投资。

——社会财富大幅度提升。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国资、民资、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去年底,全省地方国有企业总资产达到1.3万亿元,实现利润超过350亿元。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2万亿元,私营企业超过68万户,112家民营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省连续四年保持投入增加、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兴办农村改水、道路通达、教育培训、环境整治、文化建设、新型合作医疗等两轮实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加强,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省已有62.4%的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全省南北互动、江海联动的格局正加速形成。近两年苏北苏中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已超过全省甚至苏南平均水平,其中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全省2.7个和3.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6.7个和2.3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坚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切实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去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全省现有高校121所,在校大学生156.8万人,在校职校生152.5万人,均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近三年投入200亿元建成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成效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我省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更趋协调。“绿色江苏”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生态工程。近五年全省新增造林面积813万亩,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6.9%和42.6%,每年分别提高1个和0.7个百分点。全省已建成国家生态市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1个、国家园林城市15个,分别约占全国的2/

3、1/4和1/8。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其中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已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计划的51%和67%。

江泽民同志2003年2月在南京视察时曾寄语:江苏的未来前途无量,江苏的发展责任重大。7600万勤劳智慧的江苏人民将牢记江泽民同志的殷切希望,勇敢地肩负起自己的重大历史使命,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锐意创新,大胆实践,艰苦奋斗,努力把“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早日变成江苏大地上的壮丽美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江苏人民在“两个率先”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行,越走越扎实。(记者 宋金萍 陆峰 邵生余)

第四篇:江苏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限制详细解读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户籍限制情形

苏省公务员招考中对户籍方面的限制条款是比较多的,不仅仅是对外省考生有限制,即使是本省生源和户籍的考生在各市之间报考也有限制,比如本科学历的淮安市生源的社会人员,除非符合政策性安置的,否则通常不能报考南京市、苏州市等地的职位。

总体要求:

1、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全日制普通高校201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报考不受生源地或户籍限制。

2、符合政策性安置、调配等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父母身边无子女等),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地的职位。

3、在宁省级机关的职位,本省生源(指应届毕业生)或具有本省户籍(指社会人员)的人员可报考相应条件的职位。省监狱、劳教系统的职位按司法行政系统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简章的规定执行。市以下机关的职位,报考人员的生源和户籍范围由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确定,并在招考简章中公布。

另外,定向招录人员报考具体要求见招考公告。

南京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全日制普通高校2013年本科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报考不受生源地或户籍限制;(2)符合政策性安置、调配等条件的人员(如夫妻一方在宁分居两地、父母在宁身边无子女、符合随军在宁安置、调配条件的军人配偶等),报考不受户籍限制;(3)经我省项目办选拔派遣,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含外省选派的江苏生源“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两年内,报考符合条件的非定向职位的,不受户籍限制;(4)省、市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在聘期内,报考符合条件的非定向职位的,不受户籍限制;(5)其他报考本市职位的人员限本市生源或户籍;报考监狱系统的人员限本省生源

(指应届毕业生)或户籍(指社会人员)。

镇江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全日制普通高校201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聘期内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两年内的志愿者、符合政策性安置条件的人员(如配偶户籍在我市夫妻分居两地者、父母户籍在我市身边无子女者、符合随军条件的我市驻军军人配偶等)和报考职位专业要求为“公安类”的人员不受户籍或生源地限制;其他人员报考限镇江市(含辖市区)户籍(指社会人员)或生源(指应届毕业生)。

常州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社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人员不受户籍限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不受生源地限制;(2)符合政策性安置、调配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父母身边无子女、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等),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地的职位;(3)其他人员限常州市户籍(指社会人员)或常州市生源(指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4)报考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限江苏省户籍(指社会人员)或江苏省生源(指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无锡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不受生源地限制,面向全国招考。本市(含江阴、宜兴,下同)生源的2011届、2012届未就业毕业生和本市户籍的社会人员可以报考。(2)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不受户籍限制;符合政策性安置、调配等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在锡父母身边无子女、符合随军条件的在锡军人配偶等),不受户籍限制,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市、县(市)的职位。

苏州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2013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报考不受生源地限制;(2)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社会人员报考不受户籍限制;(3)本科学历的社会人员限苏州户籍,可在全市范围内报考;(4)大专学历的人员限苏州户籍,可报考户籍所在市、县市的职位;(5)符合政策性安置等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父母身边无子女、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等),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市、县市的职位;(6)尚未就业、户籍仍保留在原就读学校的2011、2012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苏州生源的毕业生视为具有苏州户籍,按社会人员身份报考;(7)毕业后户籍仍保留在苏州高校的外市生源考生不视为具有苏州户籍。

南通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全日制普通高校201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报考不受生源地或户籍限制;(2)其他人员限本市户籍或生源;(3)符合政策性安置、调配等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父母身边无子女、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等),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地职位。(4)省监狱、劳教系统的职位按司法行政系统招警简章的规定执行。

扬州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下列情形之一人员不受本人户籍(指社会人员,下同)或生源地(指应届毕业生,下同)限制,可报考全市符合规定条件的职位:(1)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2)全日制普通高校201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3)符合政策性安置、调配等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父母身边无子女等,其配偶或父母户籍在扬州市及所辖县、市、区的);(4)在聘期内的省选聘大学生村官;(5)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未满2年的;(6)符合本简章“

一、报考条件和招考对象”所列

(十)、(十一)、(十

二)之一有关定向招考规定并报考相应职位者。(7)报考人员除规定不受本人户籍或生源地限制的外,其他报考全市符合规定条件的职位,应系扬州市(含所辖县、市、区)户籍(生源)。

淮安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含2013年应届毕业生)的人员,报考不受户籍或生源地限制;(2)符合政策性安置、调配等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父母身边无子女等),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地的职位;(3)2013年普通高校专科应届毕业生限本市生源;(4)其他取得国家教育部门承认学历的报考人员限本市户籍。

盐城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全日制普通高校201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报考全市职位不受户籍限制;(2)符合政策性安置、调配等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父母身边无子女等),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地的职位;(3)全市市、县(市、区)、乡(镇)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的职位,除上述1、2两项规定不受户籍限制的情况外,面向具有本市户籍考生招考;(4)省监狱、劳教系统的职位按《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2013年考试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简章》规定执行。

徐州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全日制普通高校201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报考不受生源地或户籍限制;(2)本科及以上学历2012年(含)前的毕业生限本省户籍;(3)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员限徐州市户籍或生源;报考公安机关职位不限户籍;(4)符合政策性安置、调配等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符合随军条件的在徐军人配偶、在徐父母身边无子女等),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地的职位。

泰州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相应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全日制普通高校2013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报考不受户籍(指社会人员,下同)或生源地(指应届毕业生,下同)限制,其他具有泰州市户籍的各类人员或为泰州市生源的应届毕业生可报考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相应职位;(2)符合政策性安置条件的人员(如:夫妻分居两地,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父母身边无子女等),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地的职位。

宿迁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毕业生(含2013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全市职位均可报考,不受生源地或户籍限制;其他本科学历(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大等)人员限本市户籍;(2)具有本市户籍(2013年2月21日之前落户,下同)的大专学历人员和本市生源的2013年普通高校应届大学专科毕业生,全市职位均可报考;(3)符合政策性安置条件的人员(夫妻分居两地、符合随军条件的在宿驻军配偶、在宿父母身边无子女等)可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县(区)的职位。

连云港市:

招录对象户籍要求:(1)具有本市户籍的人员、未就业的本市生源人员可报考本市所有招考职位、省行政机关垂直管理部门驻连所属机构招考职位;(2)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往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取得学士学位)人员、研究生学历(全日制)人员、硕士以上学位人员、符合政策性安置条件(如:夫妻分居两地、父母身边无子女、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等)人员报考本市所有招考职位、省行政机关垂直管理部门驻连所属机构招考职位,不受户籍或生源地限制;(3)劳教系统的职位按省司法行政系统招警简章的规定执行。友情文章来源:http://

第五篇:江苏连云港新浦区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江苏连云港新浦区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江苏连云港新浦区

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共新浦区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 金建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全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发展形势,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新浦区作为江苏省连云港市国际性海滨城市的中心城区,必须也应该站在新的起点上,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一、率先构筑城乡呼应的产业布局,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强实力

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通盘考虑农村和城市的产业布局,形成相互支持和补充的格局。一是规划农村产业布局。打造沿204国道优质稻米产业带、沿云台山农业观光带、沿310国道高新技术产业带、沿包青路、南岛路高效设施农业带,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近城郊的区位优势,围绕市民的“菜蓝子”、“餐桌子”、“果盘子”、“花瓶子”、“米袋子”做文章,着力打造“五个万”工程,即草舍万亩西红柿基地、云农万亩浅水藕基地、环云台山万亩鲜杂果基地、岗埠万亩鲜切花基地、浦南十万亩富硒米基地。三是兴旺乡村旅游业。适应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以农村风情、文化、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建设拥有浓郁乡村风情的孔雀沟生态园、花果山休闲度假山庄,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采摘、品尝、体验、休闲,为现代农业注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生机活力。四是完善支农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进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在良种繁育、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等环节取得新进展;加快城区西城、大润发等市场、超市与农村基地对接,为农副产品销售提供便捷。扩大农民经纪人、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队伍,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二、率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各项事业向农村延伸,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注入动力

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差距,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让城乡居民共享财政阳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首要举措。一是建立区乡财政投入机制。区财政设立支持推进城乡一体化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并保持一定增长幅度。乡级财政收入全额留用,每年新增财力的50%用于地方发展。二是推进城市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规划向农村延伸,围绕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发展战略,合理分布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和人口布局,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服务好全市连盐铁路、连临高速、疏港航道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构筑四通八达的立体对外大交通格局;全面完成乡村道路通达工程,推进公交网络建设,建成区、乡、村三级公交网络。城市公用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建设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排污、通讯等公用设施一体化。三是坚持城乡社会事业共享共建。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建立区域内城乡校校结对帮扶制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乡村文化站所建设、开展社区、村文化结对活动,形成文体资源共享、活动经常、管理统一的城乡文体公共服务体系。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乡村卫生站所建设,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四是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行农民保险市民化、以农村居民、农转非人员、农民工三个群体为重点,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发挥城区职业教育优势,免费提供上岗培训,推荐在工业园区、社区家政等方面实现充分就业。

三、率先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增添活力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所在。一是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通过农户联合、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不同利益共同体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参与农村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二是依法开展土地流转。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建立乡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土地用途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近期着手在浦南镇进行试点、各村级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三是探索新村建设。按照国家关于开展土地整理有关规定,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动员一部分农民从原来的宅基地搬迁出来,实行集中居住、社区化管理,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四是扶持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出台区农村土地流转补贴办法。对于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各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补贴。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对接省市部门,申报农业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集约化项目资金。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把乡村旅游、设施蔬菜、花卉、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包装成项目,发布对外招商,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四、率先建立城乡人才互动机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智力

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是配优乡镇干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选拨不但要有机关工作经验和基层工作经历,而且要求思维灵活、思路宽广、扎实苦干、年富力强。在班子成员配备中,充实有干劲、有思想的30岁以下年轻干部,构成中青年为主体的工作班子。对在乡镇工作中表现优秀的领导干部向上级组织部门推荐予以重用。二是配强村级两委成员。推荐一方经济带头人、能人作为两委组成 人员,实施一村一员大学生计划,公开招聘大学生到村级任职,对表现优秀的可充实到乡镇机关。三是鼓励城市能人下乡创业,到农村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四是开展局帮村富民工程。动员全区机关单位开展帮村活动,帮助各村谋划发展思路、发展经济。五是委派机关专业人才到基层挂职。重点在教育、卫生、文化等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安排优秀人才,赴乡镇工作,促进地方社会事业整体水平提升。

下载江苏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优势与限制(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优势与限制(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江江苏段船舶最高航速限制情况一览表

    长江江苏段一、二、三类水域一览表 类别 航段或水域名称和范围一类水域 逆流航速不得超过8节;顺流航速不得超过11节 桥区水域(5座大桥) 1、苏通大桥(上界:大桥轴线上3400米;下......

    江苏最新的体检标准下发 公务员取消相貌限制

    江苏最新的体检标准下发 公务员取消相貌限制昨天记者从江苏省人事厅获悉,今年1月20日国家人事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正式 实施后,江苏省最新的体检标准日前也正式......

    江苏以“第一资源”构筑未来优势

    江苏以“第一资源”构筑未来优势6月10日,《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经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从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提......

    学习全力追赶力争超越实现两个率先心得

    学习“论全力追赶,力争超越,实现‘两个率先’” 心得体会最近,单位领导组织了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了“论全力追赶,力争超越,实现‘两个率先’”一文,通过学习,我深受鼓舞,作为在市疾控......

    加强自身建设 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电力保障

    展望新的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因为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江苏省和南京市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创新理念 文明执法 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服务

    “两个率先”是党中央提出的xx发展的战略目标。省高院在《全省法院依法服务“两个率先”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法院战线服务“两个率先”,必须立足于审判这个中心,通过依法公正高......

    加强自身建设 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电力保障

    展望新的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因为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经济。江苏省和南京市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强自身建设 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电力保障

    展望新的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因为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加强自身建设 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