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矿企业“3+6”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9:4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煤矿企业“3+6”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煤矿企业“3+6”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煤矿企业“3+6”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煤矿企业“3+6”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杨 旺来源:安全管理网点击数: 119更新日期:2011年07月07日

“民生问题,安全第一。安全问题,生命至上”。煤矿安全生产事关广大职工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事关煤矿企业的和谐稳定、生存发展,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破解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深层次问题,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济三煤矿创新实施以“三为六预”为主要内容的“3+6”安全文化管理,探索建立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矿井安全生产、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1、加强“3+6”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安全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是与发达国家煤矿的安全状况相比,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3+6”安全文化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煤矿安全生产规律,确保安全生产。“3+6”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把以人为本统领安全文化建设,把保证职工生命健康安全当作企业的第一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把安全文化核心理念确定为“关爱生命、享受健康生活”,把维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放在突出位置。把职工群众作为建设安全文化的主体,使安全文化来源于群众,根植于群众,形成共识、共知、共为,体现了安全文化深厚的群众基础。

2、当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部分煤矿事故不断发生,从根本上说就是部分煤矿企业没有把安全真正放在第一位,没有把人命和健康真正放在第一位。安全文化的观念文化,特别是人本理念在部分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头脑中淡薄。预防思想观念缺失,在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思想欠缺,责任制松弛,安全法规规程“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安全管理常常是事后处理、被动的、短期的、表面的,而不是事前预防的、主动的、长效的和本质安全的。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滞后,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行为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行为规范教育,煤矿企业管理者的引领作用欠缺,部分煤矿工人素质低,安全培训制度不健全,安全文化缺乏针对性,形式主义严重。企业安全文化是比较落后的,这已经构成了我国安全事故的最为严重的隐患之一。提升煤炭行业的安全文化是今后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3、加强煤矿企业“3+6”安全文化建设,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一)明确内涵,提高对“3+6”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

“3+6”安全文化管理其内在涵义就是实施“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突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抓住“预防为主”这一安全工作核心,以先进的文化理念贯穿融合,通过从预教到预控的一套闭合、量化、务实的工作方法,时时把职工凝聚于安全管理之“魂”,遵守于安全管理之“道”,塑造全新的安全管理之“形”。“3+6”安全文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为”,是指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六预”是指“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控”。“三为”是原则、“六预”是实质。在具体运作中,将“六预”纳入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使安全文化得以具体化、系统化,无形变有形,真正落实到现场,做到层层预防,环节不漏。

“3+6”安全文化模式是一个首尾相连、互相推进的闭环体系。整个“六预”构成了一个大的运作体系,在每一个“预”项自己又构成了一个小的闭环体系,因此,“3+6”模式闭环运作是一个大环相套下的六个小环运作,既体现了运作体系的完整性,同时也显示了整个体系运作的逻辑合理性。

(二)观念先行,确立“3+6”安全文化管理理念

“3+6”安全文化管理的流程可以简要概括为:以“珍爱生命,享受健康生活”安全核心理念为导向,以“三为”为指导方针,强化管理、执行两大安全责任主体,落实矿领导班子决策管理层、分管副总及业务部门专业管理和指导实施层、区队组织落实层、班组及个人现场实施层“四级”职能,构筑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控“六预”全新安全文化管理体系,超前防控不安全因素,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树立六预理念。预教理念:不抓安全教育培训,就是忽视职工生命。预测理念:安全工作贵在知己知彼。预想理念:三思而后行,安全有保证。预报理念:隐患早知道,防范事故可靠。预警理念:安全警钟长鸣,家庭幸福安宁。预控理念:尽百分之百努力,防万分之一漏洞。

(三)健全制度,构建“3+6”安全文化管理制度规范

“3+6”安全文化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离不开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搞好“3+6”安全文化建设,就要不断健全完善一套系统合理的制度规范体系,包括“3+6”安全文化精细化管理、安全确认管理、准军事化管理等基础制度以及六预制度在内的制度规范体系。为保证“3+6”流程闭环落实,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责任落实体系,健全各项支持性制度,严格落实决策管理层、专业技术指导层、组织落实层、现场实施层等各级责任,将“六预”实施过程和结果纳入日常检查考核,并不断完善、深化,真正使“3+6”安全管理实施有形、落实有果,变为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可以说,制度的规范约束是有力地推动“3+6”安全文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四)完善机制,强化“3+6”安全文化管理考核

为确保“3+6”安全文化管理深入实施,使“三为”理念深入人心,“六预”运作流程真正融入安全管理全过程,促进矿井安全管理上水平,需要完善严格的安全文化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安全超前问责、安全诚信、岗位安全创效、安全绩效考核等一整套较为完善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新机制,为有效落实各级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3+6”安全文化抓住了安全文化管理的灵魂和核心,构成了一个核心理念引导下的“三为”支撑和“六预”具体安全理念体系,提升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层次,将环境、制度、技术设备纳入安全文化建设范畴,做到人、机、物、制度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了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全员性和系统性,它把原先党群的安全宣传与行政上的安全管理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整套的工作有体系、有标准、有制度、有主辅之分,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实践证明“3+6”安全文化能够更好地适应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符合现实安全文化建设规律,是目前煤矿行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典范,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展示出强大作用和良好效果。

建塑“3+6”特色安全文化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和谐矿井

我们济宁三号煤矿把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着眼于安全生产“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全面启动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实施“3+6”安全文化管理,初步形成了一套与现代化矿井管理相适应,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推动了矿井安全工作沿着良性轨道健康发展。

一、提升境界,整合创新,“3+6”特色安全文化构建形成新形势下,煤炭行业正在形成一种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的趋向和潮流,这既是国家安全管理的大方向,也是煤矿与时俱进的新方式。济三煤矿适应这种形势发展,逐步升华“以人为本、法情并重、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和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作为投产时间比较短的新矿井,我们起初把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技术及装备水平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矿井快速发展,2003年以年产1008万吨被收录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成就了“三年三个台阶”的显著成效。在实践中我们感悟到,安全是媒矿的命根子,没有安全,就没有媒矿的一切,和谐矿区建设也就无从谈起。技术装备、安全制度、强制管理等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出路还在于高层次的安全文化。因此,我们在集团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年”活动中先行一步,在公司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外出学习取经,分层次座谈,全员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大讨论”,从职工群众中广泛征集安全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研究,设计方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为、六预,简称为“3+6”安全文化管理新模式。“三为”指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六预”指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其内在涵义就是实施“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突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抓住“预防为主”这一安全工作核心,以先进的文化理念贯穿融合,通过从预教到预防一套闭合、量化、务实的工作方法,时时把职工凝聚于安全管理之“魂”,遵守于安全管理之“道”,塑造全新的安全管理之“形”。

我们在构筑“3+6”安全文化管理模式过程中,把安全文化核心理念确定为“关爱生命、享受健康生活”,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放在了突出位置,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人本性”。把职工群众作为建塑安全文化的主体,发动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使安全文化根植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被广大职工群众认可和接受,形成共识、共知、共为,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群众性”。注重发挥文化管理的规范功能,通过点滴小事积累、文化要素渗透、教育培训规范、岗位技能锤炼,时刻纠正职工身上不正确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强化超前、预防、科学的安全风险理念,通过“六预”流程实施,时时、事事、处处、人人预防,促进安全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预防性”。把安全文化建设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面”有机统一,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的“系

统性”。人本性、群众性、规范性、预防性、系统性“五个”特性,适应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蕴涵了济三本土个性。

二、营造氛围,精心组织,“3+6”安全文化管理扎实推进

(一)渗透理念,广泛营造氛围。我们多形式、多层面、全方位的强化理念渗透,以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实现安全理念的全员认同。印发了《安全文化手册》,使职工达到人手一册,学有内容;采取全员脱产集中学习与职工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全员对理念熟记于胸;统一设计印制了安全文化标识,形成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对罐笼进行具有音效功能的电梯化改造,成为连接井上下安全文化的特殊通道;对工广道路名称赋予文化内涵,对工业广场、区队会议室、井上下候罐室、井下主要作业场所等进行安全文化修饰;建成了由十个展区组成的井口安全文化环形长廊和独具特色的地面安全文化广场、区队安全文化园地、井下安全文化巷道,既形成了具有济三特色的安全人文景观。实现了安全理念的“外化于形”,达到了入耳、入心、入脑的效果,形成了“声”、“形”兼备,动静结合的全方位、全覆盖的大安全文化氛围。众多来矿参观考察指导的各界人士对矿井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给予了较高评价。

(二)整合制度,规范行为养成。坚持继承创新,对传统安全管理制度赋予全新文化内涵系统整合,固化安全理念,初步形成了一套闭合、量化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既保证制度管理的严肃性,又不失文化管理的情理性,实现了传统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有机衔接。我们立足培育本质安全型职工,坚持班前班后会礼仪设定,按要求朗诵理念、安全宣誓、上下井行走列队、乘坐车辆罐笼排队;抓职工岗位行为规范,建立严细的岗位操作标准,动态考核,使职工对制度的理解转化到作业行为当中,安全行为养成逐步达到了明晰化、具体化、标准化。

(三)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我们把建塑安全文化当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矿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划分了决策管理层、专业管理和指导实施层、组织落实层、现场实施层“四个”责任层次,逐级落实了管理、执行两大安全主体责任。明确规定各单位领导是本单位、本部门安全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和第一身体力行者,并由矿纪委、督察办对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履行情况实施效能监察和责任追究,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抓好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压力感。同时,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方法,成立专门的安全文化建设督导推进小组,对整个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全程检查、督察和考核促进,坚持“沉下去”--及早发现纠正各单位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浮上来”--研究、制定针对性指导措施,使全矿安全文化建设走上了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强化“六预”流程实施,“3+6”安全文化管理沉底见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六预”作为安全文化向管理渗透的实质内容,我们将其纳入安全管理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各个岗点加以实施,使安全文化得以具体化、系统化,无形变有形,促进了矿井安全形势的稳固发展。

实施预教,提高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应知应会素质。我们强化宣贯,固化理念,以文化心,形成共识,引导共为。积极营造矿井大文化氛围,井上下实施安全人文工程,通过环境

熏陶,增强干部职工对安全的渴求;综合运用亲情、热情、友情、真情“四情”文化手段,把环境、亲情、案例、联手、三违惩戒、安全活动日“六项教育”纳入预教流程规范实施,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突出安全亲情文化培育,定期开展分析、走访、谈心活动,通过生日祝福、“亲情卡”帮教、“连心桥”沟通等架起了单位与家庭的安全信息桥梁,领导、同事、亲人的“一声问候、一声祝福、一声提醒”唤起职工安全意识。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各级安全主体应知应会素质和技能,有效避免了因为不懂、不会、不熟练而违章、违规或过失造成的事故。实施预测,动态掌握安全危险性因素。我们在通过预教逐步提高干部职工安全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以文化的观点,系统工程的思想,科学化、数量化的综合处理方法,全时空、动态的对现场危险源进行认真分析预测,全面掌握矿井安全状况。在预测内容上,既强化安全灾害、系统预测,更加注重动态预测和行为预测,将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全部纳入安全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在预测现场落实上,设置现场预测牌板,记录反映各级安全主体在现场监管、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的安全隐患。在预测责任落实上,创新实施《安全不放心事落实整改卡》和《安全不放心人监督教育卡》,分别落实基层区队长、支部书记责任,较好地控制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为超前制定防范措施奠定了基础。实施预想,实现对安全预测的动态弥补。充分利用安全文化的群体参与功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区队、班组组织开放式、针对性、走动式三种预想,为他人着想,为自己着想,无约束地想象工作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后果,实现对安全预测的动态弥补。实施预报,传输预测预想结果。对预测、预想出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以矿、专业、区队、班组“四级”预报的形式,准确及时的通知责任单位和个人,确保防范措施有效落实。目前,干部职工正逐步养成像关心天气预报一样,关注现场安全的良好习惯,撑起了自我保护的“安全伞”。实施预警,增强思想上的安全警惕性。我们通过安全物质文化的有效“形体”和“器物”,对预报反映的安全隐患,根据潜在危害程度,进行一般、紧张、紧急三种状态预警,强化思想上的安全警惕性和行为上的规范性。用强制性、禁止性的警告、指令警示牌、个人预警通知单约束安全行为,实现对“人”的预警;用各种标识牌对具有安全危险性的设备、设施、物料进行安全标识,提醒注意和警惕,实现对“机”和“物”的预警;在作业过程中,用语言、声音、信号等方式和提醒警示牌对具有安全危险性的作业地点、环节进行警示,实现对“环境”的预警。实施预防,及时准确解除现场安全隐患。建塑安全文化旨在变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向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转变。按照这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把“3+6”安全文化管理落脚到预防管理上。结合现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规程和措施,进行源头预防。强化“双基”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狠抓安全质量动态精细管理,遏止安全隐患滋生;准确把握安全硬件投入,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和必要的保护装置齐全完好;对井下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等重大灾害制定实施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落实相关措施,精心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实现过程预防;对安全不放心人,落实专人监护,实现个体预防。通过源头、过程、个体预防的实施,现场安全隐患得到超前控制、有效治理、及时解除,矿井安全基础日益稳固。

第二篇:煤矿企业安全长效机制思考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始终是天字号的头等大事。要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根本稳定好转,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下真功夫和实功夫。

什么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呢?顾名思义,是指煤矿企业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在一个时期或更长时期内,没有发生死亡事故或重大非伤亡事故。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煤矿企业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一、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普及安全意识

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先从强化安全意识入手。煤矿企业要采用多形式、多阵地、多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在安全意识教育中,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六种教育: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宣传教育;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典型案例、警钟长鸣”的宣传教育;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居安思危、反骄破满的宣传教育;五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宣传教育;六是坚持不懈地抓好“狠反三违、杜绝事故”的宣传教育。

二、建立完善安全责任考核体系,坚持重奖重罚

健全完善强化安全责任机制。从上到下都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量化、细化、具体化,并要把安全责任制汇编成册,发到员工手中。在此基础上,要分三个层次对管理干部和广大员工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一个层次是对各级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二个层次是对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安全责任教育;第三个层次是要对广大员工进行安全责任教育。通过三个层次的安全责任教育,使他们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的内容,做到知其任,明其责,尽其职。

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煤矿企业在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中,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对于矿(处)长以上领导干部安全责任的考核,由集团公司安监处、人事处、组织部负责;对于区队科级管理干部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各矿、厂安全科、人事科和组织部门负责;对于班组长和安监员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各矿安全科负责;对于员工的安全责任考核,由基层区队负责。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要按月度和季度进行。考核工作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面前一视同仁、考核结果要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

健全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企业要搞好安全工作,离不开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为此,煤矿企业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专门用于落实安全责任的奖罚。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得好、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差,安全工作搞得差的单位给予处罚,对于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领导要给予重奖,对于连续发生事故的单位和领导或发生重特大死亡事故的单位和领导要给予重罚。在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中,要坚持重奖重罚的原则,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监督罚款办法,奖要奖得让别人眼红,罚要罚得让本人心痛,通过奖罚机制,把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到实处。

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凡是发生的各类事故,煤矿企业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在分析、追查各类事故中,首先要从各级领导责任查起,在查清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同时,还要追查分析各类管理干部的安全责任,要把板子打在应负责任的领导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身上,把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与各级领导的票子、面子和帽子挂钩。

三、建立完善瓦斯综合治理体系,落实十二字方针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了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

落实监测监控是瓦斯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要求和规定,配备和配齐各种瓦斯监测监控装备,高突和高瓦斯矿井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装备安全监控系统,所有下井人员要按标准配备使用自救器,掘进工作面配备高效低耗的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使用大直径的风筒,全面落实“一通三防”四项装备措施,健全和完善瓦斯防治装备和安全设施,该上的设备、仪器要配齐配足,对那些陈旧的、运转性能不稳定的系统和设施设备,要及时进行改造更换,使通风、抽放和监测监控三大系统更加先进,更加现代,更加完备。在此基础上,要加强设备仪器的维护、检修,不断提高矿井安全装备管理水平,从而为彻底治理瓦斯灾害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煤矿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特别是在安全装备的投入上,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安全投入全部使用到安全装备上。

四、建立完善安全整治体系,加大整治力度

要搞好煤矿安全整治,就要加大整治力度。在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方面,要紧紧抓住关闭整顿小煤矿和国有大矿瓦斯治理这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关闭整顿小煤矿工作力度和国有大矿瓦斯治理力度。对于小煤矿的整治,一方面要继续坚决打击非法开采和违法生产现象,严防小煤矿死灰复燃,规范煤炭开采和生产秩序;另一方面,要对照国家局下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对辖区范围内的煤矿逐个进行审核,有一条达不到要求的,就要停产整顿,限期达标,在规定期限内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要予以关闭,并吊销有关证照。

五、建立完善安全评估体系,提高本质安全

安全评估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5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估不仅能够促进煤矿企业质量标准化建设,而且能够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高深化煤矿安全生产整治效果。煤矿企业要充分认识搞好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搞好安全评估工作。煤矿企业都要按照评估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评估申请,由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对各类煤矿进行安全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要坚持从严、从细,认真对照评估细则,一项一项评估,一项一项打分,对于不合格的矿井,要采取停产整顿措施,经整顿后仍然不合格的,要依法予以关闭。针对自评和评估中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煤矿企业要及时进行整改。对于自我评估和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实行“三定”,即: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限期把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部整改,确保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三篇:关于企业建设的思考文档

关于推进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在煤矿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煤矿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打造企业品牌形象和树立员工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如何在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和途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深入开展,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突出行业特点构建安全文化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安全文化,如何把安全文化有机地融入到安全生产经营工作全过程是一个关键问题。

抓好安全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形成安全观念文化。在大张旗鼓宣传推广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和工作经验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警示教育活动,使职工牢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二是要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安全基础,形成安全行为文化。要明确各岗位职能和责任,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安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做到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形成文化氛围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现场监管,形成安全物态文化。在抓好群安工作的基础上,用亲情感化职工,杜绝违章作业。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六必访”、“六必谈”,及时解决职工最想、最盼、最需的问题,从工作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情感上贴近,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积极推行“岗位描述”、“手指

口述”操作法,加强对“习惯性违章、重复性隐患”行为的预防和控制,形成安全管理文化。坚持以“一通三防”管理为重点,以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行“五精”管理,努力做到安全管理对象全员化,生产控制动态化,工程验收标准化,考核奖罚严细化,管理效果跟踪化,切实消除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文化氛围促进安全生产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管理文化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构建管理文化的途径一是采取区队班前会、主题学习日等形式,强化职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努力提高全员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各项工作量化标准渗透到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各工段班组、各部室工序以其标准量化考核,日清月结,实现由“人治”管理向“机制”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规范管理转变。二是在精细化运作过程中,要将管理流程、生产工序、核算指标逐级深化与细化。由车间到工段,到班组,到岗位和个人,把工作量、安全质量、工作效率、等指标纳入进去,以考核的形式,激励职工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三是要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深入开展培训内容,规范职工行为、提高文明素养。四是要健全完善工作标准,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三、围绕发展主线构建学习文化,学习是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是要健全完善学习教育培训机制,利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现场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全员班组长以上管理干部,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职工进行全面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各部门要建立班前讲授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经验交流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立体培训模式,通过“现场讨论”、“随时提问”、“互动学习”等方式,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学习的案例和经验广泛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和成果共享。三是要针对工作中的关键技术、操作要领、质量问题等,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形成岗位练、层面比、全员学的局面,促进职工业务技能的提高。同时将“奖惩”机制引入培训中,严要求,真考核,与职工的绩效考核相挂钩,营造全员全方位学习的浓厚氛围。

第四篇:安化黑茶发展的思考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安化黑茶产业转型发展的调查

省农业委员会发展计划处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湖南农业突破发展瓶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方式究竟怎么转?转到哪里去?是否有捷径可走?有没有相对平稳且有效、快速而持久的办法?欣闻安化县荣获“2014中国茶产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称号,9月17日至18日,我们赴安化县进行了调研。

聚焦:黑茶红了安化

2015年9月17日,海拔998.17米的安化县云台山村。秋风秋雨里的云台山,犹如一幅层次分明的织锦,放眼望去:山顶,怪石如林;山腰,茶园如练;山脚,游人如织。湖南云上茶业公司董事长刘波如数家珍:公司已建成有机生态茶园1300余亩,年产量2400余担,新建厂房7800平方米,辐射带动云台山村民36户120人以上参与种茶,村民每年茶叶增收5000余元,以采茶、品茶为主的“茶旅文化一体化”绿色梦、致富梦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2015年6月20日,意大利,米兰。安化县4家茶叶企业亮相2015年米兰世博会。2009年9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湖南展厅2件展品引起围观,其中一件就是“安化千两茶”。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一篓由安化白沙溪茶厂53年前生产的50公斤“天尖”被央视鉴宝栏目专家评估出了48万元的天价,震撼了茶业界和收藏界。

……

从千仞云台山村到千年茶马古道,从首都北京到时尚之都米兰,目光为何聚焦“安化黑茶”? 这些数据也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品牌价值超过35亿元。“安化黑茶”2011年成为中国驰名商标,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最具带动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的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上海世博会评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在联合国馆举行中国茶道、茶艺演示,获准使用联合国“UN”标识销售。把 “UN”标识在中国茶的包装上,安化创造了世界第一。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安化黑茶再次在世界舞台展现风采,作为公共品牌竞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6款黑茶产品竞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2015年5月,成功签约中国载人航天用茶基地,安化黑茶“飞”入太空。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公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安化茶”三个茶叶公用品牌估价35.81亿元。

——实体专卖店超过3000家。2006年内销之初,“安化黑茶”在长沙高桥市场难寻踪迹,现在成功进入北、上、广、深等146 个大中城市,远销蒙古、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及香港、台湾地区。广州的芳村、北京的马连道、东莞的华南茶叶市场、上海的天山茶城等专业茶叶市场都有专卖店,安化黑茶成为各类茶叶经营店必备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安化黑茶专卖实体店达3000家以上,网店达3万多家。今年4月,省政府牵头,10多家安化黑茶企业组团,参加国际食品和饮料展,循着“一带一路”亮相波兰华沙、匈牙利、捷克。

——全县茶叶从业人员超过28万人。继2005年 “天尖”被专家评估出了48万元的天价之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万两安化黑茶世博砖以278万元的高价拍出,再次引爆市场,黑茶销售价格几乎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安化云台山一家茶叶生产企业,2010年出产的一支千两茶出厂价1280元,2011年升至1980元,2012年达到2980元。白沙溪茶厂年产值曾经一直在2000万左右徘徊,现在1个月的产值相当过去的1年。一套千两茶制作需要的几根竹黄、几片棕叶粽叶,售价居然200多元,一套万两茶的包装高达千元。安化县南金乡的一个130人小山村,仅卖鲜叶收入70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安化茶叶税收由2007年的12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2亿元,全县茶叶从业人员28万人,每年收入20亿元以上。带动茶叶仓储、现代物流、绿色包装、茶机茶具制造、茶馆茶楼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仅安化县竹木加及纸质包装业产值就达5.2亿元。

追问:黑茶为什么这样红

在安化,穿行于崇山峻岭,徜徉在山涧溪流,探赜绵延神秘的茶马古道,遥听回荡悠远的马铃声响,廓桥不倒,蹄印犹在,无情岁月洗尽了铅华,总有一些人和事不会泯灭。

安化县茶业协会副会长曾学军认为,安化黑茶载于唐、兴于宋、贡于明、盛于清,但真正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还是得益当年益阳市委做出的正确决策:要把安化黑茶打造成新型永续支柱产业。这个决策是在深入分析全国绿茶、红茶、黑茶市场和区域布局的基础上做出的,回过头来看,这个定位是正确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全省茶叶产业步入低谷,安化县的国有茶厂江河日下,难以为继,工厂关了、人才跑了、茶园毁了。益阳市委、市政府和安化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了茶叶市场回暖的良机,“有形的手”和 “无形的手”一齐发力,催生了茶协、茶农、茶商、茶企等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内生动力,逐步构建了推动茶叶产业良性发展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化经营体系和规范化管理方式,政府、社会组织、农民、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黑茶成为安化县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

19年坚守,一张蓝图绘就“安化黑茶”样本。2006年,安化县委、县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明确了安化县茶叶产业定位,旗帜鲜明地提出“安化黑茶中国独有,中国黑茶世界独尊”,占据了黑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随即制定了《实施细则》,印发了《关于在全县统一打造“安化黑茶”品牌的通知》,编制了茶叶产业中远期发展规划。一系列文件、规划、细则,明确了安化县重点发展黑茶的产业定位,砍下制约黑茶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板斧,促进了产业转型发展。县政府明确:重点扶持黑茶。在规划引导下,全县茶叶产业迅速转产。绿茶厂,关了。红茶厂,关了。黑茶企业加快扩张,茶园面积由2006年的 8万亩迅速发展到2014年的25万亩,茶叶企业98家,茶叶产量量接近5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26.5%,被授予“2014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成为声名远播的“安化黑茶样本”,学习取经者纷至沓来,各大媒体接踵而至。决策就是选择,规划就是选择有所不为。在绿红黑白黄的五彩茶叶中,安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黑”。19年来,县委、县政府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发展黑茶的产业定位没有变,坚持一条路走到“黑”。

“1亩茶园补贴1000元”,综合施策拉动产业成长。“十一五”以来,安化举全县之力,致力破解交通、电力、水利等瓶颈制约,为茶产业发展夯实平台。全县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0多亿元,实施了G207、S308、S225公路扩改和二广高速建设,实现了90%以上村级公路硬化,茶园建设基地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为扶持茶叶发展,捆绑退耕清林、扶贫、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用于种苗基地的良种选育和茶园建设,鼓励发展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耕作的标准化良种茶园。县政府从2007年起对新增1亩茶园补贴1000元,改造1亩旧茶园补贴500元,近3年全县每年新增2-3万亩茶园。支持银企对接,建立完善助保贷、互惠贷等融资服务平台。2008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扶持益阳黑茶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省直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口扶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扶持重点户、专业村组的基地建设,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茶叶机械的购置;对开设安化黑茶的茶馆、茶楼、形象店的经营者给予贷款支持;鼓励茶地流转。改革原有集体茶场所有制结构,促进茶园承包经营权向大户集中,培植种茶大户。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收购、租赁、入股、扶持等方式从茶农手 中获得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茶地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权。

13个标准,推着黑茶产业全程规范作业。安化黑茶从茶园到茶杯基本实现全程标准化。目前制订了13个标准,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全省地方标准发布,包括《安化黑茶通用技术要求》、《获砖茶》、《花砖茶》、《黑砖茶》、《湘尖茶》、《安化黑茶栽培技术规范》、《安化黑茶黑毛茶》、《安化黑茶加工通用技术要求》、《安化黑毛茶加工技术规程》、《安化黑茶成品加工技术规程》、《安化黑茶包装标识运输贮存技术规范》、《安化黑茶冲泡及品饮方法》。从种苗、栽培技术、基地要求、投入品管理的生产环节,到原料筛选、初加工、精加工的加工环节,到包装、贮运和饮用的全过程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规程。今年安化还组建安化黑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搭建安化黑茶质量安全保障平台;在狠抓系列标准制订和实施的基础上,着重强化绿色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建设,标准黑毛茶初制加工厂建设,全程清洁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严格了产品质量,确保了产品安全,提升了安化黑茶整体竞争实力。

2个区域公共品牌、12个著名商标,抓牢您的眼、捕获您的胃。安化县茶叶协会先后注册成功“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两个区域化共品牌,培育了4个中国驰名商标、1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2011年 “安化黑茶” 被评为最具带动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以黑茶文化和黑茶保健为概念,在实体和虚拟两个空间全方位扩大宣传影响,塑造安化黑茶品牌。协调企业、协会参与,举办国际茶文化节,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展会、年会,跨行业、跨领域做宣传;每年投巨资在首都机场、京珠高速、长益高速、边疆地区设立“安化黑茶”大型户外广告牌;在上海、济南等重点城市,聘请专家对黑茶“降压、降脂、降糖、降尿酸”等特殊功效现身说法;特别是近年来,安化黑茶品牌推广卓有成效,在上海世博会入选“十大名茶”、广州亚运会成为特许礼品茶、祥和中国节作为申遗惟一纪念茶;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纷纷将视角投诸安化黑茶。以怡清源为代表的龙头茶企在安化黑茶品牌推广上也不遗余力,在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栏目和央视五套体育频道体育新闻栏目进行全年品牌宣传。怡清源还与张纪中战略合作拍摄安化黑茶电视剧《菊花醉》,助推黑茶品牌传播全国。铺天盖地的宣传,让黑茶牢牢抓住您的眼球。“今天您喝黑茶了吗”成为安化的日常用语,高血压喝黑茶、高血脂喝黑茶、肠胃差喝黑茶,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话语。茶不醉人人自醉,这就是安化黑茶!这就是舆论的魔力!

105家制茶企业,重现茶马古道的繁华。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安化茶马古道有5里一茶行之说,全县有茶行、茶号300多家,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盛景。2014年,安化县内登记注册的黑茶生产企业达105家,其中规模企业23家,“安化黑茶”品牌授权使用企业70家,黑茶产量达4.95万吨,产业综合产值78亿元,产业税收过亿元,成为全省首个茶产业税收“亿元县”。白沙溪茶厂、安化茶厂、久扬茶业等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怡清源茶业、可耐尔、华莱生物等知名企业相继进驻。企业与基地、茶农、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共生合作模式,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可耐尔公司采取“公司+村级组织+茶农”的模式合作开发茶叶基地建设,与11个村签 订《茶叶基地建设合同》,由各村分别茶农签订承包合同,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对验收合格的实际面积,补偿给茶农300元/亩。云上茶业公司流转的茶园3200多亩,以务工方式聘用当地茶农培管,现建成高标准生态观光茶园1500多亩,将茶博物馆、茶艺展示馆、茶产品展示馆和制茶体验馆与活动广场融合一起,建设多功能茶文化体验中心,形成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直销、电子商务等营销模式的创新,营销量呈几何倍数增长,逐步发展成为黑茶产业中的领军企业,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上交税收近4千万元。

科技与监管多方发力,共同打造资江两岸“百里画廊”。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技术、产品的多层次支撑。茶业协会整合县技术学校、工业职中、农广校、扶贫办、人社局培训中心等资源,成立安化黑茶学校,开展茶产业从业人员培训,培养专业人才。从2010年-2014年,全县举办茶产业专业培训班80期以上,培训2600多名茶艺师。同时加强了评茶员、制茶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全县有中高级制茶师、农艺师、评茶员上百人,以及大量从事茶叶加工的熟练技术工人、管理和营销人才。以县乡农技站为依托,指导基地建设和茶叶生产;推广和普及黑毛茶加工技术,提高现有制作“安化千两茶”、“三砖茶”、“三尖茶”的制作水平。着眼制茶工艺和制茶机械的换代升级,开展制茶机械研制、发酵工艺改进和制茶工艺技术规程的修订等技术攻关。今年上半年,由企业联盟,科研院所技术支撑,组建湖南黑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攻关,创新产品和工艺。在产业发展中,政府当好引路人、守夜人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县政府将茶叶 基地建设工作列入对各乡镇的绩效考核内容,引导和支持辖区内企业办基地和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要求新建茶园基地实现规范化、良种化,提倡企业办基地、基地联茶农,培植一批茶叶种植大户,建设一批大型基地。县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局、茶业办、茶业协会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执法队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坚决打击无证照生产、制假售假、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优化发展环境。行业严格自律,切实强化行业自律,发布《关于规范全县茶叶生产经营市场秩序的通告》,落实《安化县茶叶生产经营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县茶叶协会根据县政府授权,严格实施“安化黑茶”证明商标授权使用制度,每两年对已授权使用的企业进行目标考核,加强授权企业的生产、加工及商标使用的管理。如果说规范监管是黑茶产业的保健良方,那么茶旅融合无疑是黑茶产业养身之道。安化以茶为主题,以旅游为内容,以文化为内涵,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民俗、茶文化打造成特色旅游品牌,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一体化发展。茶马古道高城风景区申报国家4A级景区,打造资江两岸“百里画廊”,规划建设柘溪库区“百里茶湖”、茶马古道“百里茶带”等生态观光茶园,启动风雨廊桥、古茶亭、古茶碑的保护和修缮,建设黑茶产业园、现代物流区,黑茶大市场、黑茶一条街,茶旅一体化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既整合了资源,又提升了茶产业的附加值。

警醒:越是红的时候越要警惕黑

红了。当心被黑!蹄疾而步稳检验着能力,勇毅而笃行考验 着智慧。快速发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也可能掩盖很多问题,但必须保持警醒,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永立潮头。

更加重视质量安全风险管控。随着安化黑茶的“走红”,社会资金大量涌入,许多企业仓促投产,发展不平衡,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风险大。特别是安化黑茶原料需要一定的成熟度,茶树叶片成熟度越高,氟、稀土的含量就越高。虽然安化黑茶标准化体系已经建立,但执行力度还不够,标准化、清洁化的生产状况还不尽人意。有的黑作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安化黑茶因养生保健而闻名,更应严控质量安全,切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更加重视公共品牌管理。安化黑茶是公共品牌,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企业利用安化黑茶的品牌价值打开市场后,过多注重企业品牌的开发,却忽略对公共品牌的保护和创新,企业靠山吃山而不护山,靠水吃水而不治水。目前,安化的黑茶品牌中,仅“白沙溪”、“中茶”、“怡情源”等为数不多的品牌被大众消费者认知,大量的小品牌淹没在行业内耗之中。“安化黑茶”的品牌优势没有充分整合与发挥。长期以往,最终将出现“坏茶驱逐好茶”的逆向淘汰。如果消费者对安化黑茶失去信任,品牌价值贬值,受影响的将是整个产业和所有企业。

更加重视集约集群发展。着力解决企业各立山头的问题,企业只是由于市场的吸引聚集黑茶产业,彼此缺少契约联合,没有形成成熟的企业集群。如企业都致力于建设自己的营销网络,渠道重复建设,占用企业资金,而且可能加重消费者负担,推高产品均价,削弱安化黑茶产品在同品类茶叶中的竞争优势。着力 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绝大部分安化黑茶企业产品都是“三砖三尖一花卷”,少特色、少个性,同时产品口感不稳定,即使是同一个厂的同一款茶,口感都难以保证稳定。如果同一款茶口感的多变,就意味着回头客不多,消费者的忠诚度没有保证。着力解决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安化是著名的“黑茶之乡”,“万亩茶园”、百里茶廊,茶叶种植仍然相对分散,规模化不够,制约茶产业、茶文化和茶旅游的开发。

展望:愿安化黑茶长红常红

安化县委、县政府对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有清晰的基地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在“千亿湘茶”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税收10亿元以上、带动区域内40万人就业的目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以规划为引领,完善配套措施,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长长红、常常红。

提升黑茶战略地位。整合全省黑茶产业,将“安化黑茶”的县级区域品牌,提升为全省黑茶产业的统一品牌,特别是雪峰山脉和湘北部分地区的7个县市,是湖南黑茶产业中心,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在抓好内销、边销的同时,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以战略的眼光、开放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安化黑茶国际化进程。

强化标准化管理。建立生产标准化、加工标准化、茶叶品鉴标准化,品牌管理标准化的完整标准体系,建立“安化黑茶”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跟踪和质量追溯。严格标准化生产加工,规范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公共品牌保护,严格规范“安化黑茶”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识的使用。

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致力创新产品,坚持消费导向,开发出符合更多消费者口味和特定功能的安化黑茶饮料、食品、药品、保健品等,使黑茶 “物尽其用”,拓展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加快营销创新,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零售的“6+1”产业链中创新组织模式、营销模式和流通业态。挖掘产业内涵,在科技服务、文化传播、技术研发、三次产业融合等领域,将信息时代的思维和技术融入历史悠久的茶产业、茶文化中,用创新的思维引领产业的发展。

建立危机管控机制。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今天,一个角落的新闻都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一起偶然事件就能摧毁一个产业。安化2013年成功应对媒体报道茶叶及茶叶制品被检出稀土超标的事件,要深入汲取经验和教训,建立科学有效、反应敏捷的风险防范机制。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物,但昨天的雨雪依然泥泞今天的道路。湖南是茶叶生产大省,有22个县列入全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茶叶优势县,目前全国茶叶产业面临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的严峻挑战,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或许安化的昨天能够启迪您的今天和明天。

赴安化县调研组 张凯锋、曾球、尹剑德、李锋

第五篇:建设节构型煤矿企业

建设节构型煤矿企业

摘要:节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大兴节俭之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每个公民和组织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煤矿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组织,由于其生产的独特,因为创建节约型煤矿的内容和方法也具有独特性联系实际,我认为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安全合理布局充分利用

一、建设节约型煤矿首要的任务必须搞好安全生产。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生命线,没有了安全,煤矿的一切工作无从谈起搞好安全工作,减少事故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和支出,本身就是最大的节约,有数据统计我国的煤矿每年因各类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每年因矿工患尘肺病、矿肺病的直接治疗费用就千亿元这些损失数之大,发人深思。然而由于认识的原因,目前,一些为矿经营管理者还认识不到安全与节约的这种关系,仅仅把节约理解为降低和压缩有形的设施设备及各种材料的投入,忽视了安全管理的无形效益。事实一再告诉证明,安全是煤矿最大的效益,搞好安全工作就是最大的节约。

二、建设节约型煤矿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收率。煤炭资源属不事再生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收率,就是增加原煤产量,提高企业效益,也就是节约资源保护资源,让资源造福人类社会的最好措施,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有大中型煤矿的矿井回采率比发达国家也相差很远,而乡镇 1

小煤矿的矿井平均回采率就相差甚远,分析我们回采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开采方式落后,目前我们还有很多的小煤矿,这些小煤矿年产生产能力还小,技术力量差,生产装备落后,其开彩方式简单,吃肥的刮瘦的,条件好多采点,条件差就丢下。二是由于技术手段和生产条件限制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到,便得一些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丢弃了一些资源,三是企业生产管理上的漏洞以及职工对资源保护意识不强,也造成了生活过程中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资源回收率;四是受经济的利益驱动,一些煤矿对采掘过程中出现的煤质差,发热量低的煤炭随意丢弃。这些现象的存在与建设节约型煤矿都是不相适应的。

三、建设节约型煤矿必须加强对采矿过程中附品的综合利用。煤矿石、矿井水,煤层气(瓦斯)是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三大类的附属品,目前,这些附后品绝大多数都是作废物而被排放。有数据统计,我国煤矿每年排出的煤层气达两亿立方米,物有所值,这些附品资源也具有自身的潜在价值,煤矿石是可以利用来发电和矿石砖的主要原料,瓦斯可以集中抽放储存,是居民清洁的生活能源,也可以用作工业的燃源,矿井水可以进净化水处理,用以生活以及用作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然而这些附品的用途开发还处在初始阶段,它们的价值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在我国用煤矿石发电的矿石电厂还为数不多,用矿石造砖还没有得到大量的推广利用,对矿井水的净化利用更是少的可怜,对瓦斯进行集中抽放,开发利用还处在实验阶段,有资料显示我车是世界第三大富气煤屋气的国家,地下的煤层气达314600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按照能源消费标准相当于我国

20年的能源燃料,而目前每年我们有直接进行抽放利用的瓦斯,仅占国有煤矿的一部分,因此建设节约型煤矿必须重视附品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建设节约型煤矿必须加强采矿设计与技术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投稿和浪费,煤矿是一个高投稿的行业,必须高度重视设计与技术环节管理,加强地质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全面准确地掌握地质资料的各种信息,坚持对采区采面及各个巷道的安排布置方案,进行优中选优,防止报废工程出现,避免不计成本的投入。

五、建设节约型煤矿必须全面加强企业管理,要改变煤矿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实行集约化管理,粗细化管理,提高煤矿职工的节约意识,坚持节约一度电、一根棒子,一块木板,一滴油,一张纸做起,形成文明作业,节俭作业良好风气,使节约成为广大职工的行为和习惯。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严格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考核奖惩,最终未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地提高。

金沙县宠达煤矿投资人唐圣清

2008年5月18日

下载关于煤矿企业“3+6”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煤矿企业“3+6”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煤矿企业专业技能人才匮乏浅析思考

    煤矿企业专业技能人才匮乏浅析思考 煤矿企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人才强企道路。要建设高产高效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不仅需要一流的装备、先进的技术、精细......

    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大全

    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中,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四矿”问题引起了许多与会代表的关注,他们纷纷就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煤炭行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对......

    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中,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四矿”问题引起了许多与会代表的关注,他们纷纷就煤炭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煤炭行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了对......

    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思考[模版]

    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思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依法治企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之策;内部控制是规范权力运行的核心关键;企务公开是推进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纪检监察是预防和惩治腐......

    建设和谐企业的思考[最终定稿]

    建设和谐企业的思考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实际作出的又一......

    关于企业品牌建设的一点思考

    关于企业品牌建设的一点思考2011-02-10 15:10:51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相应地,一些过去一度被我们忽略的问题,逐渐地浮出了水面,品牌的问题是其中的一个。“......

    煤矿企业

    全国大中型矿业集团简介 一、华北地区: 1、山西煤炭运销集团 山 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国资委和11个市国资委出资,在原省煤炭运销总公司的基础上......

    国有煤矿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我们党的新的战略追求和奋斗目标,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