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杏萍读后感
“双基”和“探究”,孰重?孰轻?
——读“寻找中间地带”有感
中国的数学教学,近几年来,对数学教学是应注重双基还是应注重探究,一直争论不休,两种不同的观点始终在数学教学论坛上相持不下,从课程改革前的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到这几年由课程改革所引发的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要注重能力,淡化“双基”,这一切,就象钟摆的两端,从一端摆到了另一端。但这样做真的会有利于中学数学的教学吗?真的就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个暑假,我认真地阅读了顾泠元先生等所编著的“寻找中间地带”一书,心里顿时感到大彻大悟,豁然开朗。顾先生把中、美的数学教学用实例做了介绍,从客观的角度展示了两国的数学教学现状,用比较的方法对中美两国的数学教学作了分析:中国的数学教学特别注重““双基”的训练和培养,注重知识的铺垫,用“支架式教学”所搭建的课堂教学,使中国的学生能非常迅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解题能力。而美国的数学教学,则注重情景再现,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甚至对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也要让学生自己体验一番,因此,从即时效应看,肯定不如中国学生学得扎实、学得迅速。但从长远效应来看,对所习得的知识掌握得比中国学生却来得牢固。这里就好象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论战,其实它在各个方面中也都有所体现。记得前面暑假,我到驾校去学车,师傅是车队里负责联络考试的,因此平时特别的忙,正因为如此,我也有幸接触了好
多不同的师傅对我带教。但是究其根本也不过是两大类:一类是注重“应试”的,而另一类则是注重“素质”的。我的师傅是属于那种素质教育的典范,但是却苦了我等长期在应试教育中培养出来的人,他总是强调说要重视感觉,自我体验,比如在走单边桥时他说要感觉到轮子的位置;走曲线的时候又要我感到轮子是怎样贴着外圆去走。诚然,如果真正多练几个月我想也一定能练出车感来,但是仅仅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要想得到很好的车感,显然是比较困难的。而我的另一位师傅却不是这样教我的,他是对每一个考试项目,都有应付的办法,比如说走单边桥,怎样认地上的线,看到哪一根线就转半圈方向,然后看到什么再打一圈方向,又比如侧方停位,也都可以按照程式化的方法迅速搞掂。也有另一位师傅,他对一些确实需要培养感觉的项目,则严格让我多次反复训练体验感悟,而对某些纯粹应付考试的项目则教我应试技巧。我反复在想,如果按照我师傅的做法反复练习,那将来肯定技术很高,车感很好,对今后应付复杂的路面情况也一定会受益非浅,但是训练时间上恐怕不允许;按照第二位师傅的方法去学习,应付考试是绰绰有余的,而且易于上手,只要背出要点就可以了,但是今后考出以后在外面马路上是不可能认某条线或机械按照规律打方向的,因此即使考出了驾照又有什么用呢?它缺乏实战意义。比较好的却是按照第三位师傅的做法,兼顾两个方面,既要顾及眼前利益,同时又要看到今后实战的长远利益,这就是走向中间地带。记得顾泠元先生在“寻找中间地带”文中这样写道:寻找中西方教育教学的中间地带,不仅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也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大
策略。寻找中间地带不是简单的折衷,而是以中国文化为底蕴,有机地整合其他文化的教育教学取向;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集大成的智慧。
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我们的长处,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铺垫教育,扎实“双基”。这一点,正为国内、国际上的许多同行所认同,美国数学教学的同行也在悄悄地向我们学习,正因为这样,这些好的传统我们不能丢,如果我们丢了这些好传统转而一边倒向“探究”,那么我们的数学教育将会走向歧路,将会走向倒退。但是,我们也不能沾沾自喜地躺在“双基”上,我们确实需要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自己体验和感悟出来的东西,才会记得更牢,才会掌握地更扎实,同时对新的问题也会具有特别的敏锐性。问题是我们不可能将几千年人类数学知识的积淀都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因为,要在短短几年内就让学生去掌握几千年数学知识的积淀,那大部分必须靠知识的传授,问题是应该选择哪些内容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和感悟才能真正体现“走中间道路”,却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读后感(吴邵萍)
用爱点燃生命,用情体现价值 ——读吴邵萍事迹有感
前些日子,学校组织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我被她对孩子真诚无私的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品质,对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学习。
一、立足本质,拥有爱心。
吴邵萍老师爱生如子,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通过学习,我更深地体会到爱不仅是教育人改变人的重要手段,爱更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生命。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地爱他们,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在吴老师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伟大的女作家冰心也曾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条教育名言,多年来,我也一直把热爱学生当作自己的教育核心。当学生遇到困难,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当学生犯了错误,循循善诱,悉心教导;当学生取得成绩,热情鼓舞,提出更高目标。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我班有一位男生,家庭特殊,由爷爷奶奶靠低保抚养。长期缺乏母爱,加上成绩不甚理想,使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义不容辞地把他作为我党员结对的目标,平时细心呵护指导,生活上给予帮助补贴,使他重新振作,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学习生活。通过不懈努力,他最终在期末考试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当他一家上门道谢时,他奶奶感叹我就像他孙子的妈妈。时逢新年,我赶紧为孩子包红包,他第一次拿到“妈妈”的红包,激动地哭了。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孩子把缺失的母爱找回来。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爱,营造了一种和谐奋进的氛围,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得心应手。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让孩子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7年来,吴邵萍老师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著成绩。所以,爱,不仅仅指爱学生,还包括爱自己的职业。在工作中,吴老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已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同时,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吴邵萍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难怪大家评价她说爱园胜爱家,爱同事似姐妹。
人们都说,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平凡。雨果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吴老师从1983年踏上工作岗位,就甘愿从事叶的事业,虽平凡但无悔,虽平凡但无私。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心都倾注在教育事业,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读着吴老师的先进事迹,我真正地体会到:只有真正做过教师的人,才会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吴老师是辛苦的,但我想她也是幸福的,因为,她的生命在孩子的身上延续,她的价值在孩子们身上体现。而我,也掩卷立下誓言:在这三尺讲台上,阅览春秋,苦苦耕耘,用我和它一生的约定,来诠释我从事的事业,一个美丽的称呼——教师!
三、刻苦钻研、开拓创新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她钻研、善研,用满腔的热情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醉心于课题研究。27年来,通过潜心探索,可谓硕果累累。这些成果均对一线的园长和教师如何展开课程研究、课题研究、如何进行管理和教师的成长具有指导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她在实践中探索,又从理论中升华经验。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涌现新的理念、方法,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学习和研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而且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伟大数学家陈景润认为:“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吴邵萍老师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的背后,是她挥洒汗水艰辛探索历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定要在吴老师精神的感召下,认真学习,汲取先进的理论知识,刻苦钻研,把“研”作为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与时俱进,勇于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平时注意积累经验,踊跃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积极进行论文投稿,推广自己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老师
吴邵萍教师以实际行动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教书育人的楷模形象,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向全体党员树立了榜样。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我的爱心,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吴菊萍事迹
最美妈妈吴菊萍
7月,在杭州,在滨江,她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在邻居家两岁的女孩妞妞即将从10楼坠落的瞬间,她甩掉脚上的高跟鞋,跑到楼下,伸出双臂,稳稳站立。啪!孩子幸运地落到她的左臂膀上,她的手臂瞬间担负了300多公斤的重量,是一个人手臂能担负的6倍多!她以左手尺骨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代价,为妞妞的生命带来了希望。她叫吴菊萍,她没有明星一样亮丽的脸庞,她很普通,人们却称她是中国的“最美妈妈”。
吴菊萍的“最美”,正是普通人所能体现的那种贴近生活的美好。她以无私的真诚与关爱,为世人点亮一盏尘封的明灯。她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人们心灵。她是最好的道德榜样,值得太多的人去学习去追寻。爱,是会感染的。这段时间以来,吴菊萍、妞妞的邻居以及数以万计的网友,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共同祈祷吴菊萍、妞妞早日康复,仿佛大家都成了一家人。“最美妈妈”托起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幼小生命,她更托起了伟大的母爱,唤醒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把爱带到了我们大家身边。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像吴菊萍这样的普通人。我们期望更多的“最美”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而这些“最美”必将阐述出大爱无疆的真意。
带着关切与敬意,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件被吴菊萍称为“本能的事”,让人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上千只五颜六色的千纸鹤点缀着菊萍的病房:“早点恢复,我们爱你!”我想说,最美妈妈,你有着不平凡的内心、不平凡的精神,希望你快点康复!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心人。也许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也没有“最美妈妈”那般伟大,但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美丽”的人。
第四篇:吴萍的教学研究
以绘本为载体, 绘本教学“跟进式研讨”活动案例
海德幼儿园 吴萍
绘本具有贴近孩子生活,具有艺术性、文学性,文字与绘画和谐共处等必备的特点,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通过在幼儿园开展科学的绘本教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绘本教学的魅力,领悟到了绘本的教育价值。
以下是我在中班年级组开展的以绘本为载体推进教学研究的一次尝试。它以“一课三研,连环实践反思”的教研方式。以我园特色——幼儿情绪与智力培养教学研究教材中的《生气的毛毛兔》绘本为载体,通过组织这一教学活动并在过程中的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家引领,学会互动式研讨,学习理论,感悟理念,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后的教育行为跟进和教育技能提高。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第一研:选择教学素材,解读绘本,并形成绘本活动方案构想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孩子情绪智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发现孩子在活动中有时候出现情绪不稳定,不能够作及时的自我调节。生气是孩子们最常见的一种情绪,也是最难控制的情绪之一,怎样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初步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绘本阅读活动《我不想生气》。
第一稿教案《我不想生气》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情绪——生气,分享自己生气时的感受,能用完整的语言分享表达生气的原因。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处理生气的方式,掌握正确处理生气的方法。活动准备:绘本《我不想生气》、音乐。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老师有一位好朋友想介绍给大家,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预计:想)那就请你们闭上眼睛,我去请我的好朋友跟大家见见面。这就是我的好朋友了,它的名字叫毛毛兔,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预计:你好,毛毛兔)
二、识别并总结生气的表情
1、探讨生气的表情
师:咦,真奇怪!我的好朋友它怎么了呀?{它怎么不理我们了呀?}(预计:生气)啊?它生气了?你们怎么知道它生气了呀?(预计:眉毛、眼睛、嘴巴、抱胸){如果幼儿不能表述,可挑选一个部位做示范,再请幼儿自己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做做生气的表情
师:原来我的好朋友生气了,小朋友你们的本领真大,一看就看出来了。平时你们会不会生气呀?你们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呀?能不能做给我看看呀?
3、总结生气的表情特征,分享生气的感受
师:哦,生气是这个样子的啊!有的人会„„有的人会„„那生气的时候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呀?快看快看,毛毛兔它要告诉我们它的感受呢(幼儿有人想表达就请其分享,没有的话先给他们看毛毛兔的感受)
4、分享生气的原因
师:毛毛兔呀毛毛兔,你为什么会生气呀?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毛毛兔它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吗?(预计:被批评„„)我们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我们有没有猜对呢?毛毛兔你快告诉我们吧。
5、总结毛毛兔生气的原因,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自己生气的原因
三、了解消气的方法
师:生气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呀?这么难受,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这团火球消灭吗?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有的话,总结,没有的话请小朋友看毛毛兔的办法)毛毛兔告诉我,它也有很多办法,我们一起看看好不好呀?(1、找个喜欢的地方静一静
2、深呼吸
3、告诉他人)
四、手指谣“情绪消防员” 师:原来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喜欢的地方静一静,可以做做深呼吸,我们也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现在请你们跟我一起当消防员,我们一起把生气的大火球扑灭好不好?
小手准备好。
手指谣:生气就像大火球,我是情绪消防员,我要把火来扑灭。找个地方静一静,一、二、吸气。二、二、三,吐气。(再来一次)一、二、三,吸气。二、二、三,吐气。如果还有气未消,可以找人听我说。我是情绪小高手,我能扑灭生气火。
五、展示绘本,回顾总结 观摩记录
第一研活动进行活动观摩,有目的地记录各活动环节中教师、幼儿即时互动情况,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等。
集体研讨
年级组教师对本次活动从学习形式、教师与幼儿即时互动情况、环境创设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1、学习形式。气氛不够活跃,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还不够。
2、互动情况。教师说教较多,特别是小结归纳时不太注重幼儿的探索与感知经验。
3、教师的语言。语言要简练,更加儿童化。如提问可以简要一些,今天用的时间太多了,造成了时间上的拖沓。
第二研: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讨论修改,形成集体活动教案(二)通过此次研讨,我对教案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
1、目标定位更趋于可操作性,结合实际。
2、导入环节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
3、师幼互动环节可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产生共鸣,如询问幼儿的生气经验:给予幼儿多说的机会,让幼儿与绘本中的角色对话。
4、绘本教学中不需要研讨每一幅画面,而是抓住关键的画面进行重点的讨论与理解。
第二稿教案:《我不想生气》 活动目标:
1、认识情绪——生气,知道生气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掌握正确处理生气的方法。
2、乐于观察绘本,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活动准备:绘本《我不想生气》、音乐。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激发兴趣,引入情境。1.探讨生气的表情。
2.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使幼儿明白生气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二、探究毛毛兔生气的原因。
三、了解正确处理生气的方法。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处理生气的方法。2.总结毛毛兔处理生气的方法。
四、介绍书名,观看绘本,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
五、手指谣“情绪消防员”。
第三研:教学活动展示,专家点评,教研心得
我的感想:
提问的层层递进、追问等策略的运用,让孩子更好地融入角色,与故事中毛毛兔进行对话。从帮助毛毛兔想办法(生气了怎么办),幼儿充分投入到角色中,与毛毛兔一起探索消气的方法——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喜欢的地方静一静,可以做做深呼吸等等。
不足之处在于:引出的过程应该再自然一些:对回答问题出彩的幼儿要鼓励,调动课堂氛围,让师幼互动更有效。专家点评:
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对绘本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其教育元素,对幼儿展开多方面的教育。教师也应对绘本中的经典画面进行提炼,通过设置疑问,让幼儿进行猜测。阅读活动的方式应该多样,看述法、猜测法、谈话法、观察法都应该灵活运用。此外绘本教学和语言教学是有差异的,绘本教学更应该关注幼儿对图书画面的细致观察和理解,它是完全的早期阅读。
通过此次“一课多研”活动的尝试,我以绘本为载体, 绘本教学“跟进式研讨”活动模式,积累了开展绘本教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能力。更进一步感悟到绘本教学活动价值的体现,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素材,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情境,提供适合的操作材料,灵活演示,引导和调控幼儿活动。《我不想生气》“一课多研”整个活动过程增进了我对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反思意识,使我在反复的研讨中提高自己,养成思考的习惯,从实践中获取感悟,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将观念及时转变为行为,要应充分挖掘绘本中的内在价值;通过实践来亲临感受绘本教学的魅力。
附:我不想生气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就像装着一个大火球,马上就要爆炸啦!嘭!当我生气的时候,我想使劲叫,使劲踢,使劲跺跺跺;我还想不停地跑跑,永远跑下去------哦,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我好生气,因为有人在笑话我;我好生气,盖得好好的城堡被人毁掉了;我好生气,根本不是我的错,却怪到我的头上。
唔,生气并没有错,不过,千万别让生气的大火球烫伤自己哦!
当我生气的时候,最好静静地做点什么——比如来一次深呼吸吧-----;比如安安静静独自呆着,在一个我喜欢的地方。又比如去和关心你的人说说你怎么生气,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许连你自己也不知道,大火球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会自己瘪掉。因为嘛你生气的连为什么生气都忘记了啊!哈哈,真的好可笑!
第五篇:吴绍萍
学习吴绍萍先进事迹有感
年10月27日,政治学习时间,我们全校教师在校学习了吴邵萍同志的先进事迹。
吴绍萍爱孩子胜妈妈,在吴邵萍的眼中,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吴绍萍从教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潜心于课题研究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学习了吴绍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后,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六比六看”内容。和吴绍萍同志这样的典型人物比思想境界、比敬业精神、比工作业绩,看自己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我进行学习后的反思:我的工作作风比他们如何?我的成绩比他们如何?他们能做到的我能做到吗?
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教师,我们同样要把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动力。特殊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特殊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所以说,热爱学生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爱心则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
向吴绍萍同志学习,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既然选择了特教教师这项事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我们除了要具备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
注重自我塑造,为人师表。这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