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合资源提升品牌打造成华特色文化产业
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文化立国”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按照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人均GDP1000美元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启动阶段;人均GDP超过3031美元,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人均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会出现对文化消费的“井喷”阶段。成都2005年人均GDP达到2502美
元,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将在“十一五”期间突破3000美元,居民消费需求促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时期。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化是灵魂、是城市的内在吸引力,“文化”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焦点话题和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文化资源丰富,如何将我区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获得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的现状
总体上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呈现了较好的前景。
一是文化资源丰富。**区拥有大熊猫、四川电视塔、沙河、北湖、恐龙、昭觉寺、和陵、东郊工业博物馆等特色资源,以及电子科大、理工大学等优势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二是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初具规模。据初步调查统计,我区现有文化产业单位700余家,从业人员10000多人。全区2005年文化产业总产值约33190余万元,净资产约47260余万元,纯利润约5990万元。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全区现有歌舞厅、音像制品、网吧、电子游戏厅420共家,书店、印刷企业280家(有投资上亿的四川新华印刷厂),网络用户数10万户以上。
二、**文化产业的问题
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文化政策与体制不畅
首先是文化政策在总体上尚未跳出“事业”的框架,政府在政策导向上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政策界限仍比较模糊。其次是缺乏一个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缺乏研究。
二是缺乏规模品牌效应
**不乏有全国甚至全球推广价值的熊猫品牌,但由于缺乏文化注入,一度给人带来原始、偏僻、落后等负面的想象。**的文化企业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状态,产业关联度低,科技含量低,名优品牌产品少,产业规模效益差。
三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大熊猫、四川电视塔、沙河、北湖、恐龙、昭觉寺、和陵、东郊工业博物馆等,都是**的优势资源,然而缺乏整合、策划、包装、推广力度,这些文化资源没有变成文化资本,没有产生更多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有关键性作用,我们应该加紧制订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要把握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界限,对属于政府资助的公益性文化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对属于能够实现产业化的,要逐步从财政支持向政策扶持转变,促其走向市场,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激活自身活力。
(二)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文化产业发展最主要的要素是企业和人,应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辟多种渠道,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力量的结合,大力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引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建立一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外向型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三)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
大熊猫、四川电视塔、沙河、北湖等,这是**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深入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抓准资源中各种有价值的“卖点”,科学制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步骤、有计划、高效率地开发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变,产生更多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让文化产业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
(四)突出重点,走规模品牌之路
现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应是“更高标准、产业要求、多元投入、谋划到位、执行到位”,依托优势资源,走规模品牌发展道路,切实形成产业链,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主要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1、大熊猫生态文化
这是**乃至成都现有的唯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大熊猫在成都平原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八九百万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大城市的研究基地,成都周边的都江堰、崇州等5个(市)县都有大熊猫栖息地,成都的大熊猫先后送给了美国、日本、韩国、瑞典、荷兰、加拿大、泰国等7个国家……
然而,整个四川省都缺乏对大熊猫品牌的包装宣传和深度文化加工。我们应该借奥运申吉成功之机,对熊猫品牌进行全新包装。比如以熊猫基地为中心,在周边建设星级涉外酒店,与周边的昭觉寺、北湖以及即将建设的高尔夫球场、东郊体育场、游乐园等,融为一体,成为一个融观赏、会议、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熊猫生态文化带。此外,配套拍摄有关的影视剧、动画片,建一个“中国成都大熊猫保护网”网站,创作与大熊猫有关主题旅游宣传片,举办四川成都国际熊猫节等,借2008年奥运会东风,进一步将**作为大熊猫故乡的名片推向全世界,扩大**在全国及全世界的知名度。
2、北湖婚俗文化
北湖作为成都城区最大的湿地人工湖,目前还仅仅是市民周末休闲的场所,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应该以北湖的优势生态文化为依托,打造具有**特色的婚俗文化。在每年的元旦、五一、七夕、中秋、国庆等举办集体婚礼,根据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列出婚俗菜单:汉族式、回族式、蒙古式等,供新人们选择,既增加婚庆乐趣,又增加大家的见识。同时,还可以搜集全国各民族的婚俗礼仪,开办婚俗文化博览会、婚礼文化节等。让北湖成为成都的婚庆首选之地,成为全省及至全国的知名品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和更多的经济效益。
3、广播电视塔影视文化
依托全国第四、西南第一的四川广播电视塔,涵括沙河、北湖、熊猫等生态资源,在广播电视塔周边建设集影视拍摄和后期制作为一体的影视制作基地,星级电影院等。同时发挥理工大学影视学院的作用,扶持民办艺术学校,发展壮大影视培训业。
4、龙潭乡村文化
在龙潭街道绕城高速外的都市农业示范区,展示乡村文化。风趣田园,打造“稻花香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小桥、流水、人家”的胜境。生态果园,以现有的黄金梨基地为基础,间种一些枇杷、柿子、苹果、樱桃等,既观光休闲又预售(认养)果树。精品菜园,以平丰无公害蔬菜基地为基础,扩大规模,种植生态无公害时令蔬菜,提供观光、采摘之乐。柳荫垂钓,整合现有的鱼塘、水库,开发一片区域作为垂钓区,种上各种柳树,养殖多种鱼类,开展钓鱼、网鱼、捉鱼等娱乐项目,同时配以游泳池、水上娱乐等项目。现代农庄,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庄。教育农园,种植花卉、育苗、水生植物等,用生物种类多,活动内容丰富,吸引众多中小学生及家长。市民农园,划出一小块地出租给市民,让市民自行决定如何经营,如种花、植草、种菜或是栽树、养鱼。农业博物馆,设置风车、水车、纺织车、织布机、石臼、石磨等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反应农业的变迁,供市民参观(忆苦思甜)。
5、沙河创意文化
以处**东郊老工业区的中心地带、沙河畔边“麻石烟云”景点内,利用东调搬迁企业遗留的老式建筑,吸引沿海创意产业投资商,打造集广告、策划、包装、设计、咨询等为主的“成都市LOFT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在新绿水碾景点内,建设成集商业、体育、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体验型都市文化商业带和生态文化景观带,项目包括河岸酒吧一条街、休闲绿色长廊等。
第二篇:将文化资源大国打造成文化产业强国范文
将文化资源大国打造成文化产业强国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点的文化产业不仅是我国的经济增长点,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是:
一、文化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巨大的文化资源并未有效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现文化供给结构性短缺。
二、文化产业集中度低,文化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布局分散、不平衡,文化企业普遍“软小散滥”,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链条的良性运作。
三、文化贸易逆差大,文化产业“走出去”魄力不够。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是和文化产业强国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依旧存在较大差距。
造成这些现状的的主要原因有:
一、文化机制体制改革滞后阻碍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潜力。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大部分还是政府主办和垄断性质,在市场环境中经常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弊端,容易抑制文化单位的创新能力,滋生消极怠慢情绪,对市场缺乏敏感度,缺失市场竞争力。
二、财政投入不足。由于我国文化产业起步晚,文化产业天生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而财政投入的增长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三、文化产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缺失。文化产业需要创新、需要管理、需要技术开发,需要市场营销,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短缺人才资源。
四、文化政策和法规体系不健全。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保护等一系列文化权益的保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化产业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需要我国将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文化产业强势。
一、文化体制改革。如今,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应更加稳健地推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制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实现企业化经营,面向文化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以市场规律刺激生产动力和创新能力;降低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开放市场环境,打破地方保护和地方壁垒,进行公平竞争;政府转变职能,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规划转变,营造良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二、加大文化产业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贷款优惠、项目补助、资金支撑等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发展,支持文化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创新,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
三、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保障机制。扶持文化产业人才的院校培养和职业培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有个性、复合型的文化产业人才;规范人才流动机制,支持文化产业人才创业,关注文化产业人才就业;开拓文化产业人才来源渠道,引进国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学习先进文化产业理念。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等各个方面着手,支持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和理念创造,促进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形成。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人才自主创新。
五、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走向世界”
国家应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为国内企业与国外文化企业进行平等交流、沟通和合作创造机会,积极引导文化企业“走出去”。重点支持大宗文化产品的出口,扭转文化贸易逆差。鼓励骨干文化企业提升自身软硬实力,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
第三篇:发展文化产业品牌浅析
郑州发展文化产业品牌浅析
文化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和现代化、信息化和科技化、人文化和知识化的创造与消费的社会背景下所建构起来的新理念和新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在文化与经济实现相融互渗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新实践与新发现。它以创新为灵魂、以广涵为特点、以提升为手段、以增值为目的,通过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为经济注入文
化的内涵,对多种产业进行整合与提升,从而在二三产业的衔接、融合、易质与再生中实现创意化、高端化和增值服务化:它以促进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为目的,并通过文化这个介质的特殊作用而在全社会推动精神与智能的发展,实现社会机理的创新与人力资本的升值。上述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均衡发展的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时代选择,文化产业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为我们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使我们觅得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发展之路:既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全方位的。因为文化不仅涵寓着知识、技能、科学、伦理、道德与人文,而且也越来越主宰着经济的运行机制、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郑州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特点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但是,人们对它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三是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四是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五是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需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六是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它应该具有提升人类生存,尤其是生活品质的内涵,更应该注重于提升人类精神生活品质的内涵;二是它应该具有可以进行商品性生产、流通以提供人们消费的特性;三是它应该与虽然可以提供人们消费但同时又具有商品性特征的某些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相区别。
二、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市拉动内需、促进文化消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经过不懈努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2%,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8%。经初步核算,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全市gdp总量的4.3%。文化资源优势正在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经济优势。
1、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础项目。以全市跨越式发展文化建设工程指挥部重点项目为着力点,着眼培育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指挥部先后组织实施了嵩山实景演出、中华炎黄二帝巨型塑像、郑州日报印务发行中心等16个重点文化产业带动项目。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一期工程投资1.5亿元,项目于建成。黄河风景名胜区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炎黄广场投资1.3亿元,建设完成,炎黄二帝塑像及山体夜景照明完成。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主体施工完成。大河宠物文化公园一期工程总投资3亿元,主体已建设完成,部分区域的招商工作完成。中牟雁鸣湖生态风景区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大部分建成,累计完成投资2.87亿元。沿黄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战略规划编制完成,郑州沿黄河南岸一带地区将打造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产业带。
2、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品牌。这几年,我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成功推出一系列的文化精品,大大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一是在演艺业上。郑州歌舞剧院创作生产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和《云水洛神》、郑州天人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推出的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带动了全市演艺业的升级。《风中少林》开创河南大型原创舞剧的先河,连获多项大奖,并成功走向国外,今年1月到2月份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墨尔本、悉尼成功演出33场,历时40多天;《云水洛神》今年4月份在国家大剧院成功演出,反映很好。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走出了演艺业与旅游业共生共赢发展的新模式,去年克服旅游市场下滑的不利影响,完成收入2200万元。二是在影视业上。大型科幻少儿电视连续剧《快乐星球》填补了我国大型科幻少儿电视剧的空白,受到全国少年儿童的普遍欢迎,已生产三部共156集,第四部正在创作之中。历史题材电影《鸿沟》、《黄帝》和电视连续剧《豫商康百万》、《美丽潘郎》等正在抓紧筹备。三是在动漫产业上。“小樱桃”动漫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小樱桃”动漫图书出口国外,动画片第一部26集于去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形成了以漫画、图书、杂志、动画片为核心,以“小樱桃”饮料、书包、糖果等衍生产品为支撑的产业链条,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河南基地)由郑州小樱桃卡通有限公司承建。四是在文学艺术上。郑州百花园杂志社坚持倡导和规范小小说文体,培养和造就小小说作家队伍,形成了“小小说”一流的刊物质量,使郑州成为全国小小说的中心,《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成为全国小小说的品牌。
3、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聚集区)。为了加快我市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等文化资源的开发,我们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引导文化产业集中发展。一是加快建设登封嵩山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将全面挖掘嵩山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重点开发少林禅武文化、儒学文化、道教文化和古代天文文化,建设国家一流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内的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未来计划投资100多亿元。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小樱桃动漫创业中心、动漫衍生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正式启动,小樱桃动画片第二部、第三部的创作生产正在进行。三是完成了沿黄河文化产业带规划。产业带将通过保护、开发黄河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形成黄河南岸集文化、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区域。四是郑州天人文化旅游投资公司、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五是启动建设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园区以发展动漫设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主,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已有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7家动漫影视传媒公司入驻。六是启动中华文化园建设。园区将保护古荥阳城为核心,依托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展示郑州历史文化。
三、郑州发展文化产业品牌中的问题
郑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2.6亿元,增长12.2%(现价速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1%(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高于全省近一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9%。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核心层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实际增长50.8%,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5.4%,共有从业人员4.3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5.9%。相关层实现增加值44.4亿元,实际增长5.0%,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7%,共有从业人员9.2万人,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4.6%。其中,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在该层次中最多,同时从业人员以2.9万人领先。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35.4:10.9:53.7,从业人员之比为25.9:19.5:54.6。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可喜,增长幅度较大。无论是实现的增加值,还是从业人员的数量都增长迅速,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增长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在增大。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具体如下:
1、缺乏系统的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观念。在品牌建设方面,品牌定位不准确、形象模糊,再加上品牌延伸不足,内涵缺失。如郑州,该市的文化品牌大多是孤立的,绵延3,600余年的商文化所赋予郑州的不止是一个少林寺那么简单,而这样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却被人为地忽视了。宝马这样一个顶级的汽车品牌,竟然与服装、表、眼镜、领带、笔,甚至化妆盒等这些时尚产品紧密相连。宝马品牌下的系列生活用品,与宝马车一同诠释出了完整的宝马世界:华贵,同时也是亲近的。阐释品牌精神的意义远远大于现实的商业利益。正确的品牌延伸要建立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之上,比如几乎所有大牌时装都会推出自己品牌的香水,因为香水往往被看作“服装的最后一道工序”。但同时,品牌规划缺失、推进无助,加上品牌设计滞后、人才不足,这些影响了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
2、文化产业品牌推广方法陈旧,推广策略不当。文化品牌是先进文化的结晶。一座文明城市更应当是文化建设高度繁荣的地方,而文化高度繁荣的地方,一定具有相当数量的文化品牌,这是由文化品牌的作用及影响所决定的。文化品牌是文化精华的浓缩,凝聚着人们的理想追求,多种文化品牌的叠加效应,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新形象。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依托历史文化的品牌,因历史文化植根于本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品牌推广上,缺乏对文化品牌内涵的深入挖掘、找不准宣传的切入点、感染力和影响力均不强成了文化品牌推广的绊脚石。而在宣传推广的方式方法上,缺乏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应用是其成效不够显著的主要原因。
四、提升郑州文化产业品牌的对策
振兴文化产业,应从高起点的文化品牌战略出发,从品牌的核心价值中提炼出品牌战略主体思路,在锻造文化品牌中构建郑州文化品牌的基本框架,形成以低成本锻造文化品牌、高起点构建品牌的战略。
1、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贴近时代和生活。锻造文化品牌,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文化强市”,建设“文化兴市”等发展要求出发,树立文化产业品牌意识。要注意本地市场的培育,依靠本地优势把市场做强做大,更要注意开拓外地市场以及海外市场,只有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文化产业化发展才能获得更为广泛的空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文化品牌的锻造要具有全球视野。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既要立足本土市场,放眼全球,将文化品牌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又要面向本民族、本地区,把这些都结合起来发展文化产业。
2、对文化产业品牌进行清晰的市场定位。文化品牌的锻造应遵循品牌管理所形成的系统联系,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品牌的市场定位,找出品牌的目标市场,并对目标市场作出具体的细分,借助于品牌锻造固存的模式创新来锻造文化品牌。有价值的文化品牌是具有灵魂而富有变化的,它以文化企业所具有的特质和条件进行量身订做,因而具有不可复制性。这种品牌的锻造又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它通过成功的市场定位,给企业带来相对稳定的消费群。所以,文化品牌的锻造,一定要以清晰的市场定位为前提。
3、对文化产业品牌进行科学的系统规划。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不是盲目推进形成的,而是经过科学的系统规划,经系统检验、消费者认同后所形成的。根据文化品牌规划要求的限定,郑州在文化品牌锻造中,一定要以科学的系统规划为基础,依托品牌的系统规划来锻造郑州文化品牌。
4、对文化产业品牌进行深层的价值提炼。凡既具有准确市场定位,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既是对所确定品牌深层锻造的结果,又是对所确定品牌内在核心价值提炼的结果。依据这一理念,在文化品牌锻造中,一定要以品牌核心价值提炼为重点,借助于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形成独具品牌特色、又具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发展文化产业品牌浅析
第四篇:打造“六张品牌”,努力彰显文化产业发展特色
打造“六张品牌”,努力彰显文化产业发展特色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法宝,也是区域经济的灵魂,立足沁水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我县大力实施名人名村名牌战略,着力打造了六大特色文化品牌。
一是赵树理文化品牌。我们与省委宣传部、省作协、市委市政府、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合作投资拍摄了17集电视连续剧《赵树理》,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在赵树理百年诞辰之际,我们还通过开展十多项文化活动,挖掘和整合树理文化资源,开展对外宣传,打造赵树理故居旅游品牌,吸引游客。
二是柳氏民居文化品牌。借助柳氏民居,我们成功举办了“中国山西柳宗元文化节”,国家、省、市级领导、柳学专家学者、旅游客商和海内外柳氏后裔共800余人参加了活动,扩大了沁水的对外影响。现在,柳氏民居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低碳旅游示范区、“世界和平黄金旅游热线”,被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评为“文物保护奖”,柳氏民居所在的西文兴村也被列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近几年,柳氏民居先后引资2100多万元用于投资开发,已经成为沁水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典型。三是荆浩故里文化品牌。为了打造荆浩文化品牌,我们先后在《人民画报》、《山西画报》等刊物发表荆浩故里专题。晋城市荆浩故里课题组特聘请山西师范大学袁有根教授进行专题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论著《解读荆浩》,其研究成果被收入中国国家画院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学》一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县先后投资二十万元用于荆浩故里的课题研究和注册登记。
四是历山舜文化品牌。2008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历山•舜文化节”,历山、舜王坪、白云洞先后在各类洽谈会上招商引资2000多万元,一个以生态、科考、探幽、文化旅游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正在形成。
五是沁河古堡文化品牌。湘峪三都古城、郭壁古建筑群、窦庄古村落、樊山避暑山庄等旅游文化开发项目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参加各级各类招商引资洽淡活动,吸引投资,一个以明清古文化、古建筑旅游为特色的沁河明清文化旅游区正在形成。
六是沁河休闲度假文化品牌。我们将张峰水库、华北第一示范牧场、大尖山森林公园等连片旅游资源进行捆绑开发,集中打造一个山西东南部最大、以山水生态旅游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文化品牌。
第五篇:挖掘天津城市文化资源,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挖掘天津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赵佳璐
内容提要:天津作为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底蕴的东北亚文化与经济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同时也遇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本文结合天津特色的文化资源总结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独特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字:独特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体制改革
一、天津的地域特色与独特文化
天津“地处九河要津,陆通七省舟车”,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处。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天津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归纳起来天津具有8个方面的独特文化现象:
(一)中西合璧的皇家贵族文化。清末民初,天津是北京的后花园,皇家的文化和西洋文化融合而生的中西合璧的皇家贵族文化特点,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鸦片战争以后,对外开放九大口岸中,上海和天津一南一北,上海对西洋文化的引进、吸纳构成了十里洋场,是投资者的乐园。而天津既有对外开放的早期外来文化的交流,更有清末民初倚仗北京皇家帝王文化,例如张园、静园,它们是西洋与中国古典文化的结合。
(二)天津是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具有独一无二的教育文化历史强势。天津有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官办学——北洋大学堂和近代第一个民办大学——南开大学,这两所大学是全国大学文化研究的积淀。
(三)天津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如近代化学工业、锻造业、机器制造业。上海市从2003年开始就想把上海打造成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有许多老厂房被保护起来,我们也要做好这方面工作。
(四)明清两代商埠文化的集散地,特别是南北大运河的交汇点,从而构成天津的历史,其中有老百货大楼、老劝业场、老估衣街等商业建筑。
(五)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的“租界文化”,天津是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传统建筑被保留完好,从而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如大光明桥、解放路、奥租界领事馆、日租界领事馆、马可波罗广场,此外还有一个极为独特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少有的,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浓缩了百年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利顺德大饭店。
(六)园林文化,历史上天津居北方园林之冠,如与苏州、杭州遥相呼应园林文化——水西庄。第七,蜚声海内外,以近代天津爱国人士霍元甲为代表的“精武”文化。第八,素有“曲艺之乡”传统的津味“市井文化”。
二、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点
天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大、空间大。目前,天津各区县围绕自身特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规划制定、项目建设、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取得显著效果,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文化遗存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天津历史文化悠久,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利用好、发展好这些文化遗存,使之能够与已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相结合,定能够增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潜能,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层次。西青区的明清一条街、天津的五大道、近代金融街、水西庄创意产业园区等,都是充分挖掘了天津的文化遗存,并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而生的典范。利用了天津的文化遗存,深入分析文化遗存的精神内涵,再将它们与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紧密结合,支持了文化创意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工业遗存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天津近代制造业发达,加之有较深的历史文化将二者融合起来共同为文化的发展铺路成为天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之处。用旧有的厂房、仓库加以改造,形成了一部分创意产业园,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依托,一些很典型园区有:6号院、3526创意工厂、意库创意产业园。目前,经过市有关部门的批准整体装修方案的调整,6号院创意产业园已逐步恢复了初建时的英式建筑风格。随着天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逐步完善,处于起步状态的“6号院”将会与一些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田子坊、8号桥、798等相媲美,成为具有天津特色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也成为天津知名的现代艺术群落。旧的厂房仓库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建设之初就有鲜明的主题和对创意业态的侧重。总的来说,基于旧厂房、仓库基础之上的创意产业园的建立,提高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加速了传统产业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三)民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
民俗文化在天津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厚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特色,表现在生产、文化、饮食、民间艺术与游艺竞技等各个方面,民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亮点。天津的鼓楼一古文化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商圈、老城厢地区的民俗文化创意坊和创意体验区、杨柳青民俗文化产业园等,都是利用了天津的民俗文化,加上新的创意元素发展起来的。这不仅创作了民俗特色作品,提高了服务业发展的经济价值,而且也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源泉。
三、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不清,观念落后制约发展
受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限制,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民间的文化创意活动不少,但是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从政府方面来说,对天津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文件出台,但是还缺乏对各类文化创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没能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文化创意产业。到目前为止,天津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专著和理论研究成果都比较少,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不但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很快,理论研究成果也不少,都相继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蓝皮书》,促进了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不系统,相关配套性差
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提出的比较晚,而且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规划还不够完善,众多的经营单位,产业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分散的资源也没有统一的利用好,造成①了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低下。
就己有的政策来说,缺乏完整性和稳定性。各区县制定的政策缺乏整体的思考,也缺乏 长远的考虑,从而不利于市场主体的稳定性,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天津在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并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激励计划,没有引入合理的竞争① 张彦霖.天津创意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机制,也没有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完整而配套的产业优惠政策。
(三)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模式落伍,管理水平低下
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的规划和管理,影响了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首先,天津的 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行业范围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界定,理论研究滞后,对于文化聚集区 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如何管理、如何定位、如何发展都缺乏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很多创意产业 园都按自己的方式管理,只考虑了自己领域内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计划,没有深入思考相关领 域的问题,因此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从管理方式上说,政府的管理手段相对单一,大部分就是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性的直接干 预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很少用法律手段或者其他的经济手段来调节,也忽略了市场机制和 价值规律在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所以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文化创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天津企业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是能够发展的前提,也是制约天津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动漫产业是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但是动漫网游产业原创部分所依赖的电脑绘图环节使用的设备的关键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致使这一专业设备的价格在国内居高不下,动漫企业成本因此被迫增加。再如,还有天津的游戏企业,很大一部分承担的是北京、上海及日韩等企业的外包业务,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游戏产品品牌,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业务上的自主性不强。
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群虽然初步成型,但产业集聚性不强,在目前天津已有的动漫企 业中,只有少数的几家公司具有从原创设计、独立制作到出售播出的能力。
(五)文化创意阶层尚未完全成型,人才与产业的结合仍不够紧密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创新型人才,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制作,还有一类人才就是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的缺乏是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性缺乏的根源。天津市从事文化娱乐业的从业人员,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由于人才的缺失,造成了天津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难以持续快速增长。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上天津的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人才的缺失还很严重,那种既懂管理又懂创意的复合型人才不多。一些企业的运作者,他们只看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经济属性,重心放在加强企业管理,单向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上,而忽视文化产品的社会属性,势必会对好的文化创意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严重阻碍文化创意产业整个行业的发展。
(六)缺乏品牌效应,没有打造出天津独特的文化创意品牌
品牌是文化创意产业获得足发展的前提,虽然天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也很快,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独立的文化创意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城市通常拥有一批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区,比如北京的798园区、杭州的国际动漫节等,已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之一。天津虽有“中新生态城”“意库”等产业园,但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和品牌效应,还不足以成为天津的“城市名片”。
四、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府引导,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政府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就要从三方面着手,其一,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形成统筹规划和联动机制。其二,上下级之间要合理分工。下级部门在具体执行上级部门的命令时,要在弹性的范围内认真执行,不能使得上级的职权被侵犯。上级部门负责总体的规划和引导,下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执行上级的指示。其三,要建立社会非赢利组织和政府携手发展 的运行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而可行的总体规划,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很大 的系统工程,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快速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就必须要有一个 明晰的发展规划,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目标,确定未来若干年的方针政策的导向,天津市政府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组织力量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 文化创意企业在同一的规划下有序的发展,从实际情况出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二)抓住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创新
文化创意与创新是文化生产的核心动力。因此在生产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一定将创新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要想保持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性,我们要考虑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文化创意产品的产生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与创新性对文化创意产品 的产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文化创意产品能否产生和能否延续的关键要素。其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创新产品,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 价值。
其三,在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手段上迫切需要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创意企业不 但应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努力的促进文化创 意产品的创新,还应该在产品创作出来后,重视传播手段的创新。
(三)依托传统,形成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
在天津的传统产业和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下,寻求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最佳融合点,才有取得文化创意产业取得高速发展的可能性。
一方面,天津的滨海新区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天津独具优势,它成为天津市最大 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区域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天津应该依据己有的优势条件,利用好适宜文化创意产业产生、成长的良好环境,紧紧地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天津的传统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角度,将天津构建成为创意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城市。
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一直被称为“都市无烟产业”,多以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老建筑为载体。天津市除了“五大道’、“金融街”具有国内外知名的历史风貌建筑外,海河沿岸尚有一些可利用的旧厂房、旧建筑。这些建筑只要合理利用,都可建设成为“创意产业园区”。在市内各区还有许多科技、企业、现代服务业等不同类型的“园区”,如果能够加以调整,就能整合为创意产业的“聚集平台”。
(四)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
创意产业链强调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驱动产品的制造,通过营销拉动分销产
②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后续产品的开发来拉动支持产业。产业链一条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链条,需要各方的相互配合与互动。
天津要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首先就要注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天津应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行业集中、功能完善、品牌经营”的基本原则,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已有的文化园区的现实情况,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和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一区多园”的文化创意产业布局,集中体现园区的“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的功能,以园区为载体,形成企业间的互通网络,打造园区的品牌,通过园区的集聚扩散,建立园区间的网络关系。
(五)加快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文化创意人才不仅是构成创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且是从事文化创意经营活动的重要
③资源,同时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文化创意活动无论从制作到管理还是到
销售,都需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来完成。只有合格的创意人才才能把文化与科技有机的结合,才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水平的根本提高。吸引更多的合格人才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② 张京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66
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I.上海二学林出版社.2006年:119③
(1)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合格的文化创意人才。吸引合格的文化创意人才要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入手,努力为创意人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加强学校和社会各方的教育培训,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人才主要是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培养,高等院校通过吸引全国的师资和生源,不断发展和更新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高等院校来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战略。政府部门可以针对社会的需要,推出针对性较强的培训项目,缓解文化创意人才缺乏的局面,文化创意企业也可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进行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六)坚持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天津地方特色
天津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产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核 心产品,用高质量的产品来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文化创意产品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发展 和竞争,只有坚持了品牌发展战略,才能使企业和产品尽快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只有塑造 了自己的知名品牌,才会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才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文化,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来源和原始的材料,要打造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就要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定位,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在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际的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确保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率。天津市独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遗存、工业遗存、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模式,就是打造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的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1]冯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2]花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
[3]金元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
[4]胡惠林,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J].开发研究,2006年第1期:1一5
[5]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
[6]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困境与问题[J].《中关村》.2005年第9期:119
[7]陈建军,葛宝琴.城市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学刊.2008年第6期:165
作者:赵佳璐
工作单位:武清区委党校
职务:教师
职称:助理讲师
联系电话:82101891
联系地址:武清区八孔闸党校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