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09:0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第一篇: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数学教师素质与课程实施的严重不适应,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也成为新世纪数学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数学教师素质的不足,对我们现行的高师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立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面向基础教育改革,促进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从而促进在校师范生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培养创新型的数学教师是当前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改革的核心所在。

一、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教师和教师教育历来是人们关注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由美国教育界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众所周知,1968年美国实行“新数运动”课程改革,以数学学科专家为指导,采取以学科结构方式进行课程编排。历时10年,最终以失败告终。美国教育界一致认为:课改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由此,美国霍尔姆斯教育学院提出教师专业化。时至今日,国外教师的专业化研究已由被动的专业化转向主动的内在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1](P252)。

作为一名未来数学教师,我们关注的是: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专业素质,我们该如何去设置课程,采取何种培养模式,去实现他的数学教师专业化。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结合中学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来进行分析。

首先,中学数学基础教育改革,以以下四个教育理念为根本。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心观念;

2、体现有价值的数学,现实的生活中的数学;

3、改革数学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教育理念上来看,数学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即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帮助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掌握者、知识学习过程的统治者、权威者[2](P180)。数学教师的作用,是把数学科学转移为基础教育的数学学科或课程,即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换为教育形态的知识,再把基础教育的数学学科或课程转换为学生的数学科学知识,即把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学生自身建构而成的数学知识[3](P2)。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学教师要具有足够的数学学科的知识,要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并且要具有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才能实现这两者之间的转换。教师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要了解教师眼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眼中的数学知识、学生自身固有的数学知识之间的差异,要努力搭建这几者之间的桥梁。这些需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数学哲学、学生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完成的。

其次,中学数学课改提供了“精英数学”向“大众数学”教育目标的转换,既然不是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那么就要求教师具有更深层次的教与学的知识,要求数学教师是一个现实数学教育中的研究者。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要求数学教师是一个教材编制者与设计者,是生活中的数学的发现者、研究者,而综合课程,探索性问题学习同样要求

数学教师是一个综合素质者,是一个发现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研究者。

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则要求数学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要求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关注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进行反思性教学,实现数学教师的自我成长[1](P260)。

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分为数学教育理念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其中数学教育信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具体分为数学学习信念、数学教学信念、数学本质信念、数学教学作用信念等。知识结构中专业知识则应是普通文化知识、数学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个人数学教学实践知识;能力则指教师专业特殊能力,包含两个层面,即数学教学技能和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自我发展的规则能力、富有创造性的创新能力。概括起来说,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什么,如何教,为何教的知识,具备教学与科研能力的自主成长型数学教师,是基础教育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两大块:专业数学课程、数学教育类课程,能够体现上述要求的课程主要体现在后者。那么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类课程设置与这种教师要求存在哪些差距呢?这就是我们要对现有的课程与教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现有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及其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认知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蓝图。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对所学课程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累”、“没用”,这是常挂在学生嘴边的词,在整个高师院校中,数学系专业学生大

一、大二是最累的,天天讲题、做题。数学高度的抽象化、逻辑化、形式化,学生是深有领会。大学实习,毕业从教,从繁重学业中解脱出来,他们发现花大力气学习的数学知识在中学教学中根本用不上。专为教学而开设的数学教育类课程是没用或少部分有用。大

三、大四学期,以数学教育类课程为主,如“数学教材教法”、“数学史”、“初等数学研究”、“微格数学”等。曾有一位大四写毕业论文的学生认为这些课都不是专业课,类似于以前他中学里所提到的“副课”。高师实习后,学生认为高师学的知识,只能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部分教学问题,甚至有人认为根本不能解决实习中遇的数学问题,至于在中学学习担任班主任工作,同学一致认为找不到感觉,一来实习学校未完全撒手让学生实习;二来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内容仅仅知道班主任该干什么,却没有学到如何做班主任,甚至开班会时,我们的实习班主任也只能讲些大而空的套话。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仅仅是找一下当教师的感觉,满足于上好几堂完整的课,其他时间忙于改作业、听课,实习变味为见习。他们认为在实践中锻炼上一年半载,有足够的数学经验就可以了。

第二篇: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几点认识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几点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和举世瞩目的焦点。如何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瓶颈。文章将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根据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是专业人员

职业与专业并不等同,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专业,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教师是否应该专业化,许多教育家及教育机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和探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它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一文中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一门专业。因为它是一种服务公众的形态,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努力与研究,方能获得维持。这次会议对于教师专业地位的确定具有重大意义。

古人曾对教师这样下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前传统的教育观念就是这样认为,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备受重视,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研究的统一体。这一要求的实现更加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二、教师专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过去的教学理念中往往只强调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教师的发展。这不仅造成了目前教师的自我迷失,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在教师中的体现,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效果。在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教师同其它专业人员一样也是发展中的人。为适应新课程,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发展和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为适应知识信息的淘汰与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地去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适应伴随着新时代而产生的学生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教师是学习者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按指数快速增长,而知识淘汰与更新的速度也日益加快。这给传授知识的教师无形中增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成为当代教师唯一的出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化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大多数国家的师范教育虽然仍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前期培养上,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在最近30年显得日益重要。某些国家在使用继续教育一词。人们逐渐地认识到,教学同其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专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自终都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由此看来,树立终身学习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要永葆教育的青春和活力,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记得中国有句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它告诫我们,教师应该走、也必须走终身学习的道路。学会学习,提高自我是每个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原动力,也是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是否能够生存的最基本能力。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 1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因此,教师需要重新定位,建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习促发展。教师学习不仅仅是寻求教育思想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四、教师是研究者

教师研究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具有高度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表现形式,应当成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教师通过研究完善教育工作、完善自我,在不断创造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教育改革,正如奥尔森所言:“教师研究是使学校改革取得实效的最可靠方法,是教育改革最好的道路。”要想很好地实施教育改革,就必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因此,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早在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来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而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改革的研究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目前,全国也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较大变革。这不仅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课改的最好推动者就是教师。教师只有主动积极地加入研究新课程的队伍中,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师是反思者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单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也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古希腊的先哲们也提过“认识你自己”就是说人应该学会反思。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学会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反思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从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反思会使人养成对日常工作与学习的一种敏感和探索习惯,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

人们常说,教师是一盏指航灯,引领着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也有人这样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新的课程改革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出了时代的呼唤,它希望教师能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它希望教师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专业技能,从而化作不灭的星星火种,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第三篇:数学教师专业化(最终版)

数学教师专业化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陈淼君

[提要] 本文讨论了数学教师专业化及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分析了专业的数学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并总结出了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积极研究,勤于反思,乐于交流,善于学习的数学教师才能成为专业的数学教师.[关键词] 数学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在信息社会中数学以直接的和基本的方式为商业,财政,健康和国防做出贡献,它为学生打开职业之门,它使人们能够做出充分依据的决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数学的思考.数学能力的培养重在数学教育.从新数学运动到问题解决,从大众数学到各国纷纷兴起的数学课程改革,人们一直在致力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但 “总体上已有的学校改革运动忽略了明显的一点,即教师知道什么和他们能做什么对学生学习什么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改革除了先进的理念做指导之外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具体的执行者.如果教师没有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或者对新理念仅表示欣赏而没付出实际行动的话,改革只会是一个美丽的光环.所以说建设一只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振兴数学教育培养数学人才的关键.而数学教师专业化是各国数学教师发展的共同趋势.1980年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世界教育年鉴”指出“教师专业化有两个目标,一是把教师视社会分层中的一个阶层,因此教师专业化的目标在于争取专业的地位和权利,力求集体向上流动.第二个目标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及扩张个人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方向”从第二个目标来讲数学教师专业化可以看成是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这方面已有多篇文章进行了研讨,但较多的是集中于高师的教学改革.但“总体上数学教师(无论年轻的或是年长的)都认为他们的职前培训在他们的教学,知识方面都不是最重要的来源,他们的教学知识主要是来自自己的工作经验或反思,以及他们和同事的日常交流”.这既说明了高师改革的重要性更说明了我们应该更加注意教师职后的专业发展.另外,一种职业的专业化即是一种认识更是一种奋斗的过程,即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从这个方面讲我们更应该重视数学教师职后的专业发展.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显然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明白的是作为一个专业的数学教师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在1992年举行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拉潘和西勒—卢宾斯基强调数学教师至少需要数学,数学教学学,学生这三种知识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并指出“数学教师是在这些知识的领域的交集上进行工作的,正是不同方面的思考的相互作用让教师形成了言之有据的教学上的推理”.在数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和已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今天,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三个知识的交集部分作更加清楚的论述.具体来说我们认为一个专业的数学教师至少要拥有下列知识.a 数学教育哲学与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的重要性一样数学教育哲学对如何进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包含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进行数学教育?应当怎样进行数学教育?三个基本的问题.与具体的知识相比数学教育哲学强调的是元认知的一部分,它渗透着隐含的认识论与本体论,b 作为学科的数学知识一个专业的数学教师需要多少数学知识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显然专业的数学教师应该需要货源充足和组织良好的数学知识仓库,其中良好的组织比数学知识更加重要.他应该能站在高观点下审视所教的数学知识,知道它们之间本质的联系和来龙去脉.应该有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教育数学知识的能力,在不失严谨性的条件下将数学知识以最便

于学生理解的形式教给学生.张景中院士就认为将数学知识转变为用于教育的数学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数学的问题.c 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 数学教师掌握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应该是它们与数学的整合.从开始的数学教学法到现在的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教育学在我国已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而数学教育心理学则是一门较新的学科.过去我们只关心教而忽视学生学的心理,虽然总结了一些经验却因为缺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未能上升到理论水平,而不能更好发展运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只有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有较为清晰的了解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能力.d 数学教育技术学 将数学教育技术学单独列为一项是因为以前的研究者很少提到教师的技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兴起的信息技术已经直接影响到的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根据我国数学教师的调查只有27.2%的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个专业的数学教师不仅能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而且还能很好的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进行整合,并能教会学生运用技术来“发现”数学,创造数学.除了上述专业知识外,数学教师还应该具备普通的文化知识.此外相对于知识来讲教师的能力更为重要.因为教师面对的是能动的人.教育实践和教育情景都有生成性的特点,无固定的模式和技能技巧可以套用.教师必须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灵活多变的教学情景创造性的作出自主判断和选择.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的综合能力.数学教师怎样更好的实现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对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研究.不同的专业范式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方向和目标.具体的说有“技术熟练者”范式,“研究实践者”范式,“反思实践者”范式三种.“技术熟练者”范式认为教学很接近于医学和工程学,其专业属性在于其实践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实证效果,它认为专家教师的特质可以传递给一般教师,使其获得专业发展从而成为优秀的教师.并且主张自上而下的专家课程以确保统一的教学标准,教师只能遵照执行而无权自己开发课程.现阶段我国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技术熟练范式”.而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教师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才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来源.而不是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指导训练.并且专家教师的知识多是个人化的缄默知识,无法形式化和较好的传递给他人.这种缄默只能由主体在处理复杂和不确定的教育情境中形成.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教师永远处于生成性和暂时性的情境之中.教育情景总是复杂多变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沌性.诚然一个数学教师必然拥有一些必备的技能.但是技能和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建构相比是次要的.所以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进行范式转变,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数学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

由于教学情景的不确定性,所以数学教师不仅要是一个实践者更要是一个研究者.既要“思先于行”又要“以行促思”.在研究实践之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斯滕豪斯认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学理论的理想实验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作为数学教师来讲他不应该将课堂看成是低水平的演练,而应该将自己的课堂组织成为大的探索,应该自主地进行一些数学教育改革试验,努力探索新型的,高效的,低耗的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学的方法,青浦教学经验,MM教学法等等都是一线教师研究教学总结出来的好的教学方法.此外数学教师还应该进行数学的研究.最好的教师就是那些在数学中有点像是曾经做过研究工作的人.通过研究经历发现的过程,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建立更好的数学知识体系,发现一些数学知识背后普遍的联系,还可以给出某些著名问题的新解法,发现并证明某些新的命题,提出某些新猜想新命题.“初等数学”“数学奥林匹克”应该是中学数学教师一个好的研究方向.张景中院士就是通过在中学教书时对平面几何的研究得出了用面积法解几何题的新思路并将其用

于机器证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3.2 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反思实践者

数学教师不仅要是一个研究实践者还应该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杜威认为“教师对于教学应该提出适当的怀疑而不是毫无批判的从一种教学方法跳到另外一种教学方法上来,教师应对实践进行反思”.他批判教育只是简单的教学生跟丛现状.我们认为作为专业的数学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而且要具有对自己的信念系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数学知识系统,背景因素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个人教育信息进行探究反思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处于更多的理性控制之下,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作为反思型的数学教师在课改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认为课改并不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专家运动而是理论与实践,专家与教师相结合的一场运动.数学教师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课改.应该对课改的思想,新编的教材进行反思.新课标中提出了许多针对过去我们数学教学中不足的新理论.例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自主探索”等等.固然这些新理论是值得注意的,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如果我们每节课都是通过情景引入教学,将零碎的数学知识淹没在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或只注意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而将稍微复杂一点地证明都忽略的话,我们的数学课将失去数学本身的意义.只有通过实践反思数学教师才能把握好这个“度”,才能真正的全面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新编教材许多教师怨声载道.也许是面对突然改变的教材有些教师无所适从,也许新编的教材本身出了问题.而这些都只有通过数学教师的实践,反思才能得出很好的结论.只有教师真正的参与到课改中,不是唯上,唯书而是通过实践反思,实事求是对课改作出客观的评价,我国现阶段的课改才能取得成功,我国的数学教育才会蓬勃发展.3.3数学教师共同体的建设

除了来自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之外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也是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一个重要来源.所以建立数学教师共同体也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条件.数学教师共同体的建立弥补了“个体户”为主的不足,有助于批判性自我反思意识的拓展.一个年级,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数学教师都应该形成自己的数学教师共同体,应该进行更好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文化.教师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对专业实践的研讨.我们应该创建建立数学教师共同体的条件.例如强化对新教师的以老带新的计划,所有的数学教师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举行定期的学校或地区的数学教师研讨会等等.只有这样我们跳出自己狭隘的空间实现更佳的专业发展.3.4 重视对数学教师的职后教育

美国教育委员会对先前的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得出的经验对于我们有很好的启示.1 对于什么是好的教师有着明确的看法,并将这种观点贯穿到全部的培训工作中;2培训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明确的目标或标准;3相关的课程得到了很好的设计并得到了严格的执行;4在教学中采取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包括个案分析,课题研究,行为评价等;5培训者与第一线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的对于数学教师的培训来讲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应将学历教育转为知识能力的教育.2 数学知识的培训,不应该是大学知识的重复,而应该与中学知识紧密相关,来源于中学数学知识,高于中学数学知识.3 培训一定要基于个人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才能让培训者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经验.否则只是雾中花,水中月.4 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培训.总之,职后培训既是数学教师的义务又是数学教师的权利,只有好的职后培训数学教师才能更好的实现专业发展.综上所述,要实现数学教师的专业化,要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教师本身来讲必须做到积极研究,勤于反思,乐于交流,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师才能从一名“教书匠”转换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只有这样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才不会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我国的数学教育才会有质的飞跃.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史蒂芬森[美]主编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沈文选数学教师专业化与教育数学研究中学数学2004.2

[5] 王子兴论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数学教育学报2002.11

第四篇: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诠释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诠释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秀江 韩杰

[摘要]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的主流话语,也是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教师专业化彰显着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昭示着教育对归于社会发展的直接的根本意义。本文从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要出发,从四个方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了探索,旨在揭示其内涵。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学习;研究;发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18X(2003)0 -0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已成为当下的主流话语,教师专业化(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也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但其内涵究竟是什么?对此人们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和认认识。本文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做一个诠释。这对探索并厘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更好地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有以下四方面的含义。

一、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表达的一个最基本的内涵即教师是专业人员。这就意味着教师承载着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长期以来,教师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学术声誉和地位,特别是广大小中学教师。把教师定位于专业人员,才能真正确立教师的主体意识和首创精神,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自觉、自主地为自身发展开创广阔空间。广大教师只有以专业人员自我期许,并不断向这个目标努力,才能真正向专业化迈进,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地位。

1、专业人员教师应否专业化,曾有过较长时间的争论。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在会议文件《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一门专业,因为它是一种服务公众的形态,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才能,这些都要经过长期持续努力与研究,方能获得与维持,以这种形式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观念认为:学者即良师,只要有知识、有学问就可以做教师,而没有意识到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和技能、有对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它更直接地显示出对维系人类生存的本质意义,使它有力量不再屈从于传统的束缚,能够真正合乎规律的发展、运行。由此,传统教师观受到挑战并逐步地被打破,新的教师观建立起来,并贯彻到真实的教育活动中去,使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东西逐步地被革除。新的教师观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与能力,关注教育过程,注重教育意义的实现。为此,教师要探讨育人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并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行为。这样,教师的专业凸现出来,同时也带来了教师职业形象的改变,向研究型的教师发展。由此,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是历史的合乎规律的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2、专业特性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别人认为,尤其坏的是他自己也认为:学校教师无论是从技术和科学的创造性上来说,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1由此可以看到:教师职业形象中教育自身的专业性质被遮蔽了。在教育学教材中,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表述为: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这样,自己就把自己排除在教师专业知识之外,由此也明显地看出教师的教育专业性质对传递知识这种传统的依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变化,我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我们认为:教育学科应该被看作是教师共同的专业。因为教育人、全面的培养人的素质、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每个教师都要承担的共同任务。因此,我们应当树立这样一种专业意识,即把教育看作教师共同的专业特性。教育与现场情境不可分离,发生在每一个教育现实情境中的教育实践、互动关系、意义的理解和建构,是一切直接的教育最基本的单元、细胞。这表明教育、教师专业永恒的创造性和丰富的现实性意义。因此教师只有深刻、完整、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并把教育真正作为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彻底改变固有的知识本位与学科本位;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教育情境下做出最佳的教育行动决策,反思并根据行动结果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动策略;才能完整地考虑教育情境的各个层面,理性地与学生沟通、互动、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具有专业自信;才能主导教育改革,并对自己的同事产生专业取向的影响力。

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人

1、专业成长教育学的理想是:在师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新课程改革极为强调师生要结成“学习共同体”。然而,在现代教育理论中,无论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还是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都只强调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教师的发展,造成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正视与解决教师发展的旁落,在探索与思考中建构新的理论,推动教育实践向前发展。教师发展问题的提出无疑会使教师在当代教育学中崛起。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其中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谓专业成长,就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包括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价值、认知、审美等方面的理解与把握,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成熟,教育经验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集中代表了教师发展的意义。发展是一个不尽的话题,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和职业人需要持续发展逐渐被社会所认同。纵观当代教师教育改革和国际上有关教师的研究,从目的到对象都已超出了确定规范和群体的限制。因此有专家认为:职业社会化过程并非终止在进入职业的那一刻或在教师早期发展的任何一点上,教师职业的社会化是贯穿个人全部生涯的过程。

2教师教育一体化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指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教师接受了职前完整的师范教育,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发展已经完结,这仅仅是开始。教师仍然需要持续学习、持续发展,特别是在未来学习化社会,学习正在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也包括全部的社会。”2教师虽然在生理上已经达到成熟,但在心智上却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因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传统的教师教育是以师范教育为主,在职进修为辅。在师范教育中,比较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学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把后者作为师范教育特殊的标志。它基本上是以知识和未来需要为本的教育设计。其最大的不足就是忽视了教师从初涉教育工作到成熟、优秀、卓越是一个发展过程,也忽视了教师专业上的发展还与其他方面的个性发展密切相关,从而造成了个体教师之角色成熟与个性多方面发展之间联系的缺乏。不可否认,师范教育是教师培养的基础。但教师更多的发展、特别是专业发展是在职后,这意味着职前与职后的一体化及教师教育重心的后移,也意味着教师开始了发展的未完成时。

三、教师是学习者

1、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终身教育一直是教育学者不断呼吁和祈盼构建的教育形式,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带来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变革。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这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上课也不是单向度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彻底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发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观念的建立,使终身受用的一次性教育模式,被终生学习和终身教育所替代。单纯追求文凭以求得社会身份的认同,逐渐让位于不断获取新知识技能以求得工作能力认同和自我价值实现。传统学校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只能为人提供基础教育,大学毕业生也只是成才的毛坯。由于成人教育具有可持续的特性,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它可以把教育的内涵在时间上扩展为终身化的趋势、在空间上扩展为社会化、国际化的趋势,从而使人能够顺应迅速变革的世界,把一生作为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终身进修与丰富知识的机会,实现“学者有其校”。知识经济树立了全新的教育观念,开启了全新的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21世纪的教师责任之一是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养训练自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化世界中的教学工作》指出:“大多数国家的师范教育虽然仍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前期培养上,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在最近30年显得日益重要。某些国家在使用继续教育一词。人们逐渐地认识到,教学同其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国际社会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次性的师资培训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使教师能够胜任时代赋予的新的职能,必须使师资培训体制具有终身的性质。教师的终身学习使职前与职后教育在概念上不断地融合与升华。

2、现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更应把工作重心导向智慧能力和理性心灵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由此,教师的学习不应再局限于吸收固定内容和已有的结论,而应是一种认识、探究、体验、交往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应围绕“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再现他自己,如何与别人进行交往,如何探索世界,如何学会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3。这意味着教师要学会研究性学习,进行反思性实践。美国的布莱克曼(Blaekman)曾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下了一个定义,不论时代的如何演变,不论是自发的还是受赞助的,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此种学习就是专业发展。布克(Barke)也认为:学习的特权以及帮助他人学习的特权,乃是教师工作中最令人感到兴奋与刺激的部分。两位学者强调的都是教师是学习者的这个观念,这里面不但包括了学生的学习,也包括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因此,一个教师必须是个有效的学习者,如果教师本身不了解学习的意义与目的,缺乏学习的要领与方法,就谈不上指导学生学习,也谈不上专业化发展。

四、教师是研究者

1、研究回归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早在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来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社会情势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示范者的传统角色中挣脱出来,赋予教师角色以新的内涵,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教师的发展,是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研究、是把教学变成教育、是教育意义的实现。在近代,教育被看作大工业条件下的标准化生产,带有强烈的机器文明的色彩:非针对性、去个性化。而这种教育的局限便是无视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和学生的复杂性,无视作为特殊精神活动、认识活动的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无视教师的首创精神,无视教师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使研究游离于中小学教师之外,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是相分离的。这从根本上严重地束缚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教师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转变,教师工作已不是单向度的文化传递,而是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主体间的相互理解。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已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离开实践的研究,已无法回应时代的挑战。研究回归中小学教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教育与现场情境不可分离。

20世纪80年代,汇聚着反思型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运动在欧美广泛兴起。这个观念来自专业人员即研究者的启示。其基本假设是:教师有能力针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改进,教师有能力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境加以批判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由教师来改进自己的专业实际和教学情况乃是最直接、最适切的方式。而外来的研究者对实际情境的了解往往非常肤浅,提出的问题往往无法切入问题的关键,有时甚至无关痛痒,因此不易得到教师的采纳与认同。

这个观念强调:教师不再是局外人,不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局内”的一个不断反思的研究者或参与观察者,特别是在某些不可重复的特定的教育情境下,教师是最适宜的观察者与研究者教师是教室负责人,其活动场所是教室。以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在此教师可以一个科学研究过程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教师拥有了研究机会。从自然观察角度看,任何外来研究者都会改变课堂的自然状态,如果要想既达到观察目的,又不改变原有的气氛与状态,就只有依靠教师。教师是最理想的观察者,其本身就置身于教育情境中,对于教育活动,教师是可以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观察的意图而又不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情境的最佳人选。所以,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拥有丰富的研究机会与有利的研究位置。近年来,质的研究由于契合了教育工作本身的特性在我国教育领域日益兴起。它以参与观察、开放型访谈、原始材料的真实描述和深入分析以及扎根原

始材料的理论建构,展开了一条面向实践本身,把教育行为、行为的意义、教育情境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实现意义的解释性理解的研究道路。研究是人们对待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曾经讲过:教育研究不应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它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基于这样一种对研究的理解,把研究看作是教师应有的态度,对于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具有重要的启示。研究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应有的态度,教师的研究不应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师的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之间并不存在距离和界限。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的主流话语,在教育研究愈来愈面向实践本身、内在于实践本身的指向之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条件。

注释: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第12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上海师大外国教育研究室译《学会生存—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8页。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上海师大外国教育研究室译《学会生存—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8页。

参考资料:

1、Carol M.Santa and John L.Sants《Teacher As Researcher》Journal of Reading Behavior 1995,Volume27,Number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王长纯《教师的重新发现》,《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强调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新新形势下,教师面对的是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教师显然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这就更需要每个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学科综合交叉知识。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特制定未来两年本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培计划的实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就要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方法。为实现这个教育理想,我制订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以指明我的发展方向,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个人专业现状分析

2004年8月参加工作,2010年开始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现在是高中数学二级教师,积极研读教材、教纲、考纲,从而在教学中能做到贴近考纲、并着眼学生能力发展进行教学,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我时常感到自身在专业上的不足,影响 1

了教育教学效果,限制了自己的专业发展。主要表现有:

1.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只是在实践的层面上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表象理解和说明,很难从理论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在究委穷源上感觉力不从心,很难从数学的本源上阐释数学问题、数学现象的产生、发展以及归宿,这是我认为自己最大的难题。

2.课堂教学尚未完全形成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只是在表层上或个别环节上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实践,未能对不同课型的教学作全面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针对不同情形的课型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待思索和总结。

3.教育研究只是处在需要什么就想什么,发生了什么问题才去想怎么解决的层面。尚未能做到有意识地从课题研究上学习、思考、实践与反思;尚未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达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的科研型的状态。

二、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准确定位,明确自己专业化发展的方向;通过这次省级培训,我认识到要加强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因此我要使自己具备更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当好人梯,对教育事业忠诚不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潜心下来,阅读与高中数学教学相关的专业书籍,解决从本源上阐释数学模式创造和发展的全过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打铁还需本身硬,是故先做好“固本强基”工程。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使自己真正地成为“名师”、“带头人”。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

平,力求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

2、了解和熟悉新课改的精神,使自己尽快适应新教材,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在教学中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做到教得实在、教得灵活。

3、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或通过外出学习,使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合作和拓展型课堂教学,力争形成有一定特色的教学风格。

4、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以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以课题研究带动教育教学研究,尽快向科研型转变,成为科研型教师。

三、专业化发展规划具体措施: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一个是对认知心理学的学习,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二是对教材教法理论的学习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三是加强数学原理的学习,深化对原理的认识与理解。

2、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做到常教常新,有所变化,有所创新,切实实施有效教学。

3、坚持观摩有经验老师的上课,每节听课后写出反思。经常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思善问,在学习与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4、通过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不断总结,每节课后及时反思,写

出教学后记,分析这节课是不是相对先前的不足有所改进,并做好相关记录。开展课例研究,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5、认真参与每次备课组活动,对某些问题的探究每次都应表达自己的想法。把握好交流、评课的机会,寻求提高。

6、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培训,自主开展数学教学的课题研究,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提高教研科研能力以促进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

7、加大自身训练量,自己先跳入题海,归纳题型和方法,让学生跳出题海。加强科研课题研究和专业论文的写作,各项工作积累资料。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下载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研究(写写帮整理)

    青年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研究 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 邓凯凯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下的教师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有......

    教师专业化发展[合集]

    一: 1、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何种职业生涯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哪些? 答: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教育教学“危机期”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

    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 丛台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 张利东 检察机关的司法警察,简称法警,是检察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警依法参与各项检察活动,是法律和司法警察暂行条例......

    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 丛台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张利东 检察机关的司法警察,简称法警,是检察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警依法参与各项检察活动,是法律和司法警察暂行条例所......

    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钟潮标2010年10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这个重心中的核心问题。然......

    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和标准

    班主任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和标准 尽管关于班主任专业化问题尚未见到专题的研究成果,但是,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早在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因为班主任作为教师中的骨干力量......

    内涵发展工作总结

    五星一中 2014-2015学年学校内涵发展工作总结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性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

    内涵发展工作报告

    着力内涵发展 建设精品初中 ——上桥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实施情况的汇报 (2012年5月22日) 2009年学校完成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后,被区教委确定为内涵式均衡发展试点校。两年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