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印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五个政策性文件 201109

时间:2019-05-13 09:3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印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五个政策性文件 20110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印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五个政策性文件 201109》。

第一篇:山东省印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五个政策性文件 201109

山东省印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五个政策性文件

为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我省打出了含金量十足的政策“组合拳”:关于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企业产品服务走出去、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企业上市等五个政策性文件同时印发。

建立上市文化企业培育制度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文化企业上市步伐,已成为我省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本次印发的《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意见》中提到,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3家企业,入选上述意见规定的拟上市文化企业名单。

上述意见明确指出了我省文化企业上市工作的目标任务:从2011年到2015年,力争全省实现在境内外上市文化企业10家以上,从资本市场筹资(含上市公司再融资)100亿元以上,形成资本市场的“山东文化板块”。

文化企业上市工作将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省企业上市目标责任考核重点。文化企业上市任务目标被分解落实到各市和省直相关部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金融办共同负责考核,根据省企业上市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落实奖惩措施。

为大力培育上市文化企业后备资源,上述意见提出要建立上市文化企业培育制度,凡在省工商部门注册并具备一定条件的文化企业,根据企业意愿,可列为省上市培育文化企业,享受相关政策和服务。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金融办、山东证监局建立拟上市文化企业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新业态

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5%以上来自传统产业。针对这种情况,《关于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在文化领域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催生发展一批新兴文化业态。

该意见提出,要依托重点出版企业,建设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推动出版企业开发和制作数字图书、数字报刊,发展电子阅读及有声阅读,完成鲁版图书资源数字化、传统出版企业出版流程数字化和印刷复制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数字化转换和双向化改造,鼓励对舞台表演进行数字化采集,运用高清电视和网络视频播放。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将催生更多文化新业态。加快实施创意山东计划,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企业。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业态,支持电子纸、阅读器等新闻出版新载体的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加强国家和省级动漫基地建设,支持动漫原创及衍生产品开发。同时,适应三网融合要求,加强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相关技术的研发攻关,加强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相关业务的应用研发,开发双向数字电视、多媒体终端、智能化家用电器等产品。

全国首发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省级政策

农村文化产业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作为农业和农村人口大省,山东在全国推出首个专门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省级政策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见》。

这一意见描绘了“两带”、“两线”、“两大产业”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框架。“两带”即以黄河文明为依托,以水文化为主线,以黄河、平原农田为特色,融“水、田、花、草、滩”于一体的沿黄农业文化传承与休闲农业带;以海疆文化为主线,以渔业休闲和现代农业为特色,融“海、渔、山、滩、丘”于一体的沿海农业文化传承与休闲农业带。

“两线”即以都市文化为主线,以展示现代高科技农业和农村文明为特色,融“泉、园、洞、风筝、海”于一体的济青高速公路两侧农业文化传承与休闲农业线;以历史文化(大汶口、三孔、四孟、一湖、大运河等)为内涵,以名胜古迹为依托,融现代农业文明与古文明于一体的京福高速路山东段两侧农业文化传承与休闲农业线。

“两大产业”即农村手工艺和乡村文化旅游。到2015年,争取培育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00个、驰名商

标50个,创出一批国际知名的山东农村文化产业品牌。

拓展文化“走出去”渠道

《关于促进文化企业及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意见》中提出引导我省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根据国家和我省发展战略、所在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制定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将经营国际化作为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纳入企业经营绩效考评体系。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外兴办经营实体,实现海外落地经营。研究制定《山东省重点文化出口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定期发布《山东省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名录》,推荐更多的企业进入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目录,并对列入目录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出口领域,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依法获得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经营资格,并享受同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

积极发展版权贸易。推动省内有实力的出版机构与国外出版机构加强合作,开发体现齐鲁文化特色、技术水平先进的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产品,扩大齐鲁出版物出口和版权输出。支持广播影视企业加快广播电视节目境外落地,开发适销对路、发展潜力大的影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支持鼓励网络出版物、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新兴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文化旅游主打“齐鲁特色”

《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孔子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融入民俗风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形成特色鲜明的山东文化旅游产品。加强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等水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融合力度,带动沿河、沿海地区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探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带动草柳编工艺、桐杨木加工、农民工笔绘画等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通过建立名人纪念馆(园),举办纪念、研讨活动等,发挥山东名人资源在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作用。积极弘扬鲁菜文化,进一步打造鲁菜文化产业品牌。

以举办重大节庆活动为依托,将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进一步举办好泰山国际旅游文化登山节、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等节会活动,增强山东文化旅游的吸引力。进一步叫响“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集中打造“贺年会”和“国民休闲汇”两大活动品牌。

第二篇: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为此,我们需要多方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

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各地方政府要建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发展机遇,尽快推出适宜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振兴计划。应该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度重视和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就是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是要尽快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解决融资瓶颈问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强力支持,要完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出口、土地、市场准入、工商管理、知识产权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当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财政投入少和企业融资难问题。千方百计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调控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和融资渠道。其次是要探索建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解决文化企业可供抵押的实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建立贷款贴息工作机制,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或项目,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银行贷款贴息支持。再次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或发布相关

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条件。

二是要大力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加强研发和原始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其一要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中型骨干文化企业,使其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其二要努力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通过政策支持,鼓励拉长文化产业链条,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推动有文化内涵的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衍生产品。其三要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扶持引导中小文化企业走“专、尖、特、新”的道路,办出特色,打出品牌,推动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与中小文化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其四要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采取优惠措施,吸引相关文化企业落户园区,充分利用产业集群、项目集中的优势,形成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扩大中小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是要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其一是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改制,转制单位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其二是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要突破长期以来文化管理中条块分割的局面,根据产业性质、相关产业联动等特性,借鉴国际管理经验构建大文化管理模式,从“办文化”转到“管文化”上来。其三是加大文化市场的开放性和文化产业的竞争性,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进来,以有效的市场竞争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小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路径

一是要善于小题大做,扬长避短,形成“公司+文化专业户”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将分散的民间工艺加工联合起来,对传统民间工艺实行精品化、系列化开发包装推介,初步实现由个体形式的自生

自灭到靠公司的力量发展壮大传承的局面,使文化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变为产业优势。

二是要善于就地取材,点石成金,善于无中生有,珠联璧合,在发展文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方面作出新的尝试。中小城市文化资源的特点是零星、分散,聚合性差,因此,资源的整合能力尤为重要。以三门峡为例,三门峡市仰韶文化艺术传媒公司不断拓宽产业链,开发了仰韶彩陶艺术品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黄河观赏石10大类6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北欧等。2008年,该公司与北京雷子乐笑工厂联合策划创作的话剧“彩陶女嫁仰韶郎”,在总政八一剧场上演,不仅为传播仰韶文化、提高彩陶产品知名度发挥了助推作用,而且拓宽了市场,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是要巧用人才,科学地利用外脑,弥补人才资源的不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智力逆向流动,力求使大城市的高端人才、专家学者参与到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来。文化产业人才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文化产业人才应该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有独到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但文化产业人才并不神秘,他们与其他产业人才在许多方面有着共性,文化企业的营销策划、经营管理、资产运作与其他产业也有着共同的规律。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一时找不到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人才嫁接,即“借用”其他领域的企业家、经理人,经过一定的培训,把他们充实到文化产业中去。(编辑:林湄)

第三篇: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的含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这一定义只包括可以有工业化生产并符合四个特征(即系列化、标准化、生产过程分工精细化和消费的大众化)的产品(如书籍报刊等印刷品和电子出版物有声制品、视听制品等)及其相关服务,而不包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艺术的生产和服务。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尔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首先,发展文化产业对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美国为首的强势文化借助全球化平台从经济领域开始全方位向外扩张渗透。在开放语境下,中国文化市场已成为具有诱惑力的庞大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尤其在当前文化需求,文化消费与攻击在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形成“战略性短缺”的现实境遇中,更是为国外文化消费品进入提供了市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的

1升级,以及随着产业结构下游化带来的需求上游化、高档化、文化化,特别是伴随着具有相当强消费欲望和自我想象能力的中产阶层的崛起,使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相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现实需要,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间,已经形成明显的“战略性短缺”,大量海外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就成为大众的日常消费品,手中(尤其青少年)长期浸淫其中不但养成崇“洋”(美国货、哈日、哈韩)媚俗的口味,久之还会产生认同其价值观、以其为行事参照的思维意识,不自觉地抵消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因“战略性短缺”而不能使中国文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境遇,所造成的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必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在多元化消费中培育文化理想产生极大影响,其结果就不是文化产业一个领域所能承担的。

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向中起着积极作用,经由文化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效应,增强文化影响力,以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以及经济形态的升级,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成为制造大国。但在当前语境下中,廉价低附加值的产品并不能为我国企业赢得较大经济利益和发展空间,切合整个世界经济形态的飞跃,以及我国经济快速平稳运行,我国企业面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向。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输出文化产品,借助中国文化推销中国“品牌”,并增加产品中的文化和科技含量来提升产品品位,依托海外7000多万人的华人圈,培育消费中国“品牌”的消费者,树立消费中国“品牌”观念,培养对中国“品牌”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使得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地位提升,进而借助文化竞争力立足世界市场。在此过程中文化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将对此进程起不可低估的推进作用。

再次,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文化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在实践中进一步理清理论上难以说清而又互相缠绕的问题,通过调整文化政策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升文化在两个市场的涵摄力和辐射力。

最后,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并采取“走出去”的文化输出策略,主动参与世界文化秩序的重组,在全球化平台上铸造和展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文化现象,以及复兴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工程中起积极作用。文化产业以其生产内蕴价值观和审美经验的产品的被消费来参与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并成为展示国家文化形象的途径和载体。尤其在海外市场,人们是通过文化产品的消费来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基于一定了解和相互文化交流才能形成真实的国家文化形象。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国情出发,发挥优势,不断积累,突出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在推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前提下融入共性。也就是说,既要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突出特色。其途径大

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威武史观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额指导思想。文化产业是精神文化发展的集中形态。由于其发展的高度综合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决定了其发展途径和研究方法的独创性。为此必须力求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以马克思创立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研究形式为研究内容服务、研究内容有进一步拓宽研究形式的原则,从而形成文化产业研究发展的新思路、新视角、新方法和新途径。

二是以科学精神与时代精神、规律性和目的性相结合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提倡科学、普及科学要坚持时代的观点,提倡科学精神。

三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应当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有年中国特色的、文明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始终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方向和目标,决不能偏离。

四是把机制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产业规律的导向机制。一是政治导向,文化产业的政治导向,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要求奥在时间过程中创新方式、方法,要变指令性为导引性。二是观念导向。其关节点是摆脱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上的误区,摈除把文化产业只作为政治附属物的观念;摈除把一切文化产品都意

识形态化的非商品性观念;摈除文化知识娱乐休闲的观念。从而确立文化产业具有必然性和现实性的观念;确立经济文明观、经济文化一体观的新观念;确立文化产业的市场观念;确立文化产业的全球观。三是产业导向。其目的是尽快确立文化的产业导向,构筑产业化发展框架,出台符合产业化发展的政策。

再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推进体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立法,以实现经济关系的市场化,企业行为的自主化,宏观调控的间接化,经营管理的法制化。目前最重要的,一是理解产权关系,确立文化生产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二是完成文化企业的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建立调动文化产业大军积极性的动力机制。文化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人是精神生产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而要把精神生产者的积极性、创造新通过充分调动起来,是精神生产力获得最大的解放和发展,就必须创造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机构。要建立为精神生产者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的机制,包括公正、公平,合理利益激励机制,促进精神生产者的合理互动机制。建立有效地评估、评职、评优机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大军的机制,包括培养、吸纳和选拔精神生产人才机制,造就高素质的文化管理人才机制;要建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增强服务观念,创新管理方式的机制。

第四篇: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范文

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依然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非常迫切。我们应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重点,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使之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充分发掘文化产业资源。文化产业资源是可供文化产业开发利用的、体现国家和民族独特精神文化气质的文化资源,如文化典籍、社会风俗、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传统与现代艺术作品和工艺品等,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文化“本钱”。我们应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文化资源宝库,努力把文化产业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本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开发利用地方文化产业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其个性和本土特色,避免开发利用方式的趋同化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同质化。

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有别于传统的、常规的文化产业业态,是利用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发展的具有跨领域、综合性、信息化等特征的文化产业业态,是推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电影、图书、戏曲等行业相继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对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业态略显单调,水平仍不够高。因此,“十二五”时期应在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以形成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群体,创造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并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推动文化市场繁荣,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今后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出口的长效机制;积极组织大型文化会展,在向世界推介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同时进行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促进文化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共同带动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从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开发重大文化产业战略项目入手,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抓紧强化政府文化职能。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支持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文化领域发生广泛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应抓紧强化文化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支持,借鉴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引领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从税收、金融、准入门槛等多个方面制定配套政策,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执笔:王雅卓尉西杰)

第五篇: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一、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核心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外围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相关层)等九大门类。

文化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省九次党代会确立了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对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做出了重要部署。山东省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山东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突出表现为:

1、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全省文化产业2006年实现增加值604.4亿元,占GDP的2.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5%,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2007年实现增加值713亿元,占GDP的2.8%。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万多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05.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达到

1.8 %。

2、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2006年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实现增加值的比例为16︰14︰70。

3、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省依据特色区域文化资源和发展优势的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

4、品牌战略初见成效: 形成了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潍坊国际风筝会、泰山国际登山节等一批著名节会品牌。《上学路上》、《大染坊》、《铁道游击队》等影视作品,《石龙湾》、《苦菜花》、《补天》、《山东汉子》等戏剧作品,《大羽华裳》、《蒙山沂水》、《泉城写意》、《杏坛圣梦》等演艺项目,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中,山东省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2万多个,涵盖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休闲娱乐业、电影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动漫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文化经纪与代理业等领域。拥有从业人员10余万人,创造增加值52.11亿元,比去年增加23.76亿元,增长速度远高于山东省GDP的增长速度。可见文化产业在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产业发展措施

:(一)制定《山东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分析了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将按照“三区、三园、三带”的构架展开,构建全省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格局。“三区”是指以青岛为龙头,包括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突出滨海文化和近现代文化资源和产品特色的东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以济南为中心,包括泰安、淄博、德州、莱芜、滨州,突出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泉水文化、孙子文化资源和产品特色的中部文化产业集聚区;以济宁为枢纽,包括临沂、枣庄、聊城、菏泽,突出孔子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和产品特色的西部文化产

业集聚区。“三园”,是指通过组建孔子文化产业集团、开发孔子文化产品系列、建设孔子文化博物馆等措施,建设集鲁文化特别是孔子文化产品创意、科研、生产、服务、销售于一体的鲁文化产业园区;整合齐国故都、聊斋故里、陶瓷名城、足球故乡资源,突出齐文化精神,重点研发齐文化系列产品,形成以淄博为中心的齐文化产业园区;充分利用沂蒙革命老区文化资源,重点开发山东红色旅游联线,打造以临沂为中心的红色文化产业园区。“三带”,是指以黄河为轴线,以两翼广大地区为腹地,整合开发黄河沿线文化资源和民俗资源,加强沿线文化产业区域协作,建成文化生产力高度聚集的黄河文化产业带;以京杭运河山东段为轴线,以运河两翼广大地区为发展空间,以沿河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基点,整合开发运河文化资源,建成集文化产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于一体的运河文化产业带;以青岛为龙头城市,以全省沿岸丰富的海洋文化、渔民文化、科技文化内涵为基点,促进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建成具有休闲、娱乐、游览、度假和展示功能的滨海文化产业带。根据山东省实际,《规划》确定了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影视制作业、印刷发行业、文化演艺业、动漫产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会展业、古玩书画与工艺品产业、体育产业等十大重点发展领域;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将重点突破内容产业、优先培育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

(二)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扶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在音像连锁经营方面,先后扶持发展了山东爱书人、山东新华书店、山东邮政和青岛音像总汇等4条音像制品连锁经营网络,已在全省建立连锁门店2570家,部分连锁企业形成了省、市、县(市、区)、乡(镇)四级经营网络,全省大中城市正版音像制品占有率达到75%以上,全省音像制品连锁门店占全国门店总量的38%,山东省的音像市场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势头和在全国同行的领先地位。

在网络服务业方面,借鉴音像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的经验,运用市场机制改善网吧市场结构,引导其向规模化、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经竞标、筛选,扶持建立了北京博文实达、北京瑞得、山东网通、山东万佳、山东中鲁、山东爱书人等六大连锁企业,目前已经建立起直营店100多家,加盟店800多家,带动了全省网络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全省网吧保有量达9600多家,固定资产总值17亿元,文明网吧、绿色网吧越来越多,守法经营成为网吧经营者的自觉行动。

在演艺业方面,一是自2006年7月开始启动泉城大舞台系列演出活动,到目前,共演出曲艺晚会160余场(大观园“茗曲阁”),戏剧50余场(历山剧院),音乐、歌舞晚会12场(山东剧院),观众达6万余人次。先后组织了著名艺术家刘文金先生《泰山魂》大型民族音乐晚会、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天鹅湖》演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和郭德纲等优秀相声演员参演的《新春大拜年,相声喜乐会》等演出活动。通过泉城大舞台这样一个平台,实现了省城济南“天天有电影、周周有戏剧、月月有音乐会”的目标,以此培育省城演艺市场,带动全省演艺业的整体繁荣。二是策划组织《大羽华裳—中国戏曲服饰展演》。山东艺术研究所自2006年初成立戏曲服饰研究开发中心启动大羽华裳演出项目,充分挖掘戏曲服饰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投资860万元,在国内一流的厂家制作各种戏曲服饰近300套,聘请一流的导演和舞台美术设计师,打造了国内首部戏曲服饰秀《大羽华裳》,先后参加首届山东文博会演出,晋京在保利大剧院演出,并应邀赴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演出活动,受到好评。

在电影业方面,为培育电影市场,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发行放映机制改革,一方面大力推行院线制,培育、发展了山东新世纪电影院线和青岛银星电影院线;另一方面,采

取多种形式进行城市影院改造。新世纪电影城、鲁信影城、烟台影城、济宁影城和青岛汇泉影城等现代化影城,运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运作,呈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一提的是,济宁电影公司已经完成完全的公司化改造,将于近期正式挂牌。山东省两条院线的年票房已达5000万元。

(三)完善管理机制,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全省各级着眼于运用政策导向培育市场主体,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省委省政府把文化产业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战略重点,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山东文博会。06年文博会期间,参观文博会各项展览和参加各项活动的总人数达96.5万人次,合同类项目签约有137个,投资总额316亿元,融资总额217亿元。本次文博会成功举办了孔子文化与文化产业高层论坛等十大文化产业论坛。通过本届文博会还收集了10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库,在山东文博会网站予以公布和宣传推介。今后山东文博会将每两年举办一次,打造成山东省长期的文化品牌。二是为改善政府服务,加强文化行政部门的产业管理职责,省政府批准单独设立文化厅产业处,并由文化厅牵头建立了动漫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全省各地在明确管理职责,建立统计体系,下放管理权限、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三是各地普遍加大了扶持和引导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大多市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了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四是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积极推进“网吧”监控平台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监管中心的联网运行。开展执法专项整治活动,组织了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集中行动,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经营行为,改善了产业发展的市场条件,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四)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一是制定了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并组织开展了2007的评选命名工作。自04年《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出台以来,山东省先后由文化部命名了山东爱书人音像图书(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文化街两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胶南达尼国家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我们根据文化部的规定印发了《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和《关于组织评选2007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通知》,并在《大众日报》正式发布公告,全文刊登了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范围、基本条件、申报程序、评审程序和管理机制等问题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评选命名了山东省首批45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后每年评选一次。其中,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于今年5月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全国四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二是加强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山东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于今年4月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各市文化局分管局长、文化产业科(处)长、部分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参加了培训,提高了基层文化产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目前,山大、海大、山师、艺术学院等院校都开设了文化产业专业,为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山东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省文化厅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了全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本科班,首届录取了500名,于近日开学。山东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总量偏少,规模偏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不够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

二是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实力不强,大型龙头国有文化集团、民营文化企业、外向型文化企业有待进一步发育;

三是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转化的能力较弱,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缺乏技术性、融合性、超前性,按照工业化、市场化标准进行产业开发、制造和营销的水平不高;四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传统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山东是传统的制造业大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文化产业相关层占的比重过大(70%),而核心层、外围层仅占30%。五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足,资本、产权、人才、信息、管理等文化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六是在艺术创作和演出上,缺少精品力作,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适应。很多文化项目市场运作手段欠缺,政府干预色彩较重,缺乏市场竞争力。七是文化产业管理协调机构不健全,很多地方的文化行政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文化产业管理工作。八是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

四、下一步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工作重点?

文化产业在我省还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74%,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8%,是服务业中亟待加强的薄弱领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措施,推动我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合力,组建山东演艺集团等文化产业集团,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着力打造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行业龙头。

二、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促进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一是突出发展重点。围绕文艺演出业、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网络游戏业、艺术培训业、音像业、电影放映业、动漫业、古玩和艺术品业等重点行业门类,通过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评选命名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积极引导鼓励文化企业开展连锁经营,走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力争用几年的努力,扶持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在全国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形成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日前已获文化部正式命名,通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和规划实施,吸引相关生产要素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引导各地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和优势文化资源,加快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促进全省文化产业“三区、三园、三带”建设。三是落实和完善有关扶持政策,引导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已有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结合我省实际用好、用足、用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提供贴息、奖励、资助等政策扶持,重点扶持培育一批优秀文化企业。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支持社会各类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产业。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开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保险服务。

三、推进文化产业立法进程,逐步实现文化产业的依法管理。结合《山东省文化市场条例》的修订,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通过法定程序逐步将文化经济政策上升为法规,依法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下载山东省印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五个政策性文件 201109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印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五个政策性文件 20110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新材料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3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0-04-12 浏览次数:412 字号:[ 大 中 小 ] 鲁政发〔2010〕29号 各市人......

    深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5日) 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

    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合集)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

    【发布单位】厦门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厦府办〔2009〕218号 【发布日期】2009-08-14 【生效日期】2009-08-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厦门市人......

    淄博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淄博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加快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推进全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特制......

    鄂尔多斯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鄂尔多斯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在认真,一、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二、为鼓励吸引非公有资本进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定稿)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长期的探索中,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灿烂耀眼的中华文......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经济高速增长的山东省规划并启动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工程,以满足物质丰裕之后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拉动新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