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学论文.doc

时间:2019-05-13 09:4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管理学论文.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管理学论文.doc》。

第一篇:文化管理学论文.doc

浅谈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

【摘要】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以保护、收藏和展示文化遗产为主要职责的文物、博物馆事业,无疑是这个国家文化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事业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物证性的文化特性,以及由此决定的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性优势,在讨论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讨论产业与文化的关系,讨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的时候,如何看待文物、博物馆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并特别地引人关注了。本文将以经济与文化管理的角度,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产业与文化的关系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去探讨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关键字】: 文博事业 文化产业 文化管理 经济 文化遗产

一.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看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从经济的角度看,经济与文化事实上是无法分离的。文化发展固然以经济为基础,经济发展更需要文化支持、文化介入才能不断开辟新的领域、新的境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虽然总是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但竞争中的趋向却是同质、同向、一体;而同样激烈竞争中的文化却走向多元丰富,各以自己的特色争奇斗艳。在经济与文化交互前行、越来越难分难解的态势下,国力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总会指向甚至归于文化的竞争。世界性的经济与文化的竞争与发展,从长远来说,起决定、持续作用的是文化,因而文化强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并能充分地、全方位地发挥此种优势者肯定会具有经济文化一体发展的竞争优势。文化可以推进、带动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文化创意,改造、提高和创新经济质量与实力。如何使趋同的经济构成中充满差异鲜明的别具渗透力与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涵养?如何使枯燥的经济行为里充盈丰富饱满的人文活力、人文亲和力?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如是,具体到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更如是,因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具有自身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独特性优势,这种优势是其他文化形态具备不了、替代不了的。[1]

文博事业与经济的关系是间接的互动关系,异构转换;文化产业与经济是直接的关系,遵循的是共同的市场经济模式与规律,同构联动。经济发展、经济建设高潮必然带来公益性文化建设高潮,我们正处于这样的高潮之中;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繁荣直接带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正处于这样的发展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直接改变国家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正在逐渐看清楚这个目标并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对文化产业来说,由于具有既重视社会效益又必须重视经济效益的特质要求,由于其与文化事业有着相同的核心价值即文化价值的意义而具有与文化事业直接的也是深层的鱼水一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2]但是,由于认识上的问题,重视程度上的问题以及其他种种问题,由于起步较晚,由于缺乏经验,文化产业的现状与现实的需求相距甚远。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活力不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不大,适应不了、更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也缺乏走出去的强大实力,缺乏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由于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对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研究不够,我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快速发展着的现代大国所积累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厚重的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基本上没有发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文化事业,需要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参与、支撑与提升。

二.从产业与文化的关系看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博事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与独特的优势。在某种意义上说,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落后,公益性文化事业也有不小的责任。不只文化产业,所有产业,包括制造业,从企业管理、产品创意、设计制造,到市场营销,都有充分利用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元素要素,即强化民族特色文化元素要素的需求。从悠久和丰厚的传统文化中获取创造新生活的智慧、力量与灵感,让文化创意在企业建设和企业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历史文化的积累为现实的经济注入活力,为当下的产品增加文化含量,增加附加值,让文化因素在经济竞争中大显身手,应当成为建立经济与文化、企业与文化关系的新思维。文博事业所特有的文化特征,民族的、传统的、不可替代的、悠久历史积累的文化宝库,尤其能够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历史的、传统的文化艺术既可以提升文化生产力,又可以拉动文化消费力,并互动。从创意、理念、概念、印象、标识、形象,到交流、沟通、推广、营运,再到生存环境、日常生活、流通消费,都是文化艺术,至少是文化艺术因素可以渗透、进入并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让文化艺术生活化,让生活文化艺术化的美好愿望,只有在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化”到相当的水平才能成为现实。以民族文化对内的根底性、灵魂性,调动和激发国人的需求,扩大国内市场;以民族文化对外的新异性、吸引性、互补性,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国外市场。[3]让中国文化充实世界文化宝库,最实在最有力最有效的文化走出去,是文化以产业的、以产品的方式走出去,进入当地人们的日常消费活动中,成为当地当时人们的主动消费对象。文化产业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即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明积累起来的资源优势,还未转化成产业优势,还未转化成商品优势、文化产品优势,更未转化成文化产业市场优势。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产品缺乏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印记;中国文化产品没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缺乏优秀的中国文化特性。相反,胡贴乱插一些弄巧成拙的低俗的落后的文化标签,不仅将任何消费者拒之门外,更为可怕的是败坏了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形象。[4]

文博事业完全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无穷尽的文化创意资源,文化内容资源,文化内涵资源。用文化创意产业,为文化产业创意。历史的智慧,民族的智慧,国家的智慧,是创造、创新性灵感的源泉,是产生无穷创意的智库,是任何资金、资产投入无法相比的智力支持与支撑。这样的优质资源足以涵盖和转化为人力优质资源,内容优质资源,原创优质资源,自主知识产权优质资源,产业品牌优质资源,产品精品优质资源。这样的优质资源足以带动和重组全新的产业文化链和文化产业链。[5]一方面通过人,通过5000年文化熏陶、影响、塑造的产业文化和文化产业创意者、创造者转化,从思维、表达到传播、接受,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转化;另一方面,5000年甚至更长时间积累的文化可以成为创造文化产品的直接题材与间接题材,无尽的历史,无数的事件、人物,不断地再现、新编、重评,范围可以涉及几乎所有文化产业,举凡各类文学艺术创作,各种演艺活动,出版发行,广告,动漫,网络,娱乐,餐饮,旅游等等。直接资源直接转化为文化产业、产品;间接资源通过人转化到产业、产品上,从而形成对文化产业总体水平的影响,形成对所有产业的文化影响。惟如此,才谈得上中国气派,中国品牌,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才谈得上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

三.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看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产业落后,文化产品缺乏竞争力,核心的问题是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缺少文化之魂,缺少文化的真材实料。文博事业中蕴藏的最丰厚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内容资源,是优质的内容资源。这是最独特最不可代替的资源优势。这是文博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的最主要的部分。做文化产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内容为王了。内容为王,王在哪里?质量第一,质量在哪里?文化产业,文化在哪里?产业文化,文化在哪里?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从哪里来?从事文博事业的不懂文化产业,甚至排斥文化产业;搞文化产业的不了解文博事业的丰富内涵,两张皮,两头不对接,最需要紧密结合的结合不起来,所以文化产业必然落后。落后就落后在“王”没有到位、即位,内容贫乏、肤浅、苍白、空洞、无力,在这

种情况下,任何形式,任何高科技手段都挽救不了缺乏竞争力的危局。文化产业当然需要插上高科技的翅膀遨游世界,但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并不难。数字多媒体,移动多媒体,已是日新月异势不可挡,然而,数字什么?移动什么?传播什么?让人看什么、听什么?这些才是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是手段,是工具,是很重要,但决定成败的,实现价值的,最终靠的是内容。文化产业是最富创造性的产业,原创决定生死存亡,内容是原创性中的决定性要素,所以才内容为王。打造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品,不从文化遗产中,不从文物、博物馆中寻找、发掘创造创新的原料元素,是文化产业的失策;文物、博物馆界没能充分提供丰富厚重的优质资源,是文博事业的失职。[6]

在文物、博物馆领域里,文博事业为社会为公众作好公益性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发展自身的文化产业,也需要研究和开发自己的文化产品。因为公众在参观文化遗址,参观博物馆展览的时候,需要也愿意花钱购买文化遗址、博物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再有以文化遗产地、博物馆为依托开展多种文化创意活动、企业文化活动及其他文化活动等,吸引赞助,建立基金等,都是文物、博物馆领域发展自身文化产业、开发文化产品、为社会作好全方位开放服务的广阔空间。现在,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为了让博物馆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国家实行博物馆免费参观、低费参观的政策,除了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托的博物馆尚未完全免收门票外,其余绝大多数博物馆已是观众可以自由出入了。而博物馆的文化商品则一定是需要掏钱购买的。观众自己花钱选购自己喜欢的文化商品,他对自己所选择的商品的感觉、感情、理解、认同肯定不同于被动消费,完全是一种各取所需的个性消费、自觉自愿的主动消费行为。这些商品包含着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的馆藏品的历史信息、科学信息、艺术信息、工艺信息。消费者的主动购买,说明观众对我们的博物馆,对我们的藏品,对蕴含其中的各种文化信息的理解与认同。把这样的商品买走了,带回去了,博物馆文化就会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购买这样的商品,意味着对文化遗产的直接延伸,甚至永久记忆。我们的博物馆,我们的文化遗产,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公众的生活之中,在公众的生活中流动,我们的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当然就得到非常有效的提高、深入与扩展。”所有基于源于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即便只是与文化遗产、博物馆有一些关系联系的产业产品,都会具有拉动文化市场消费和深化文化传播、文化共享分享的意义。

四.对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关系的总结

无论从何种角度或哪个层面思考,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均密不可分。文化产业急需文博事业的资源支撑与直接介入,文博事业为文化产业服务大有可为。双赢建立在自觉意识到的互需与共建的基础之上。共同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界限分明、互不往来的状态既不利于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制约文博事业公共性公益性文化价值的充分实现。文化产业要瞄准文博事业积极地挖掘,文博事业要面向文化产业主动地提供。认识与理念是前提,机制体制的创新是保障。以新的体制机制打通、组织、调动、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打通相互阻隔的瓶颈,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文化产业才能做强做大。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打通与整合。[7]对产业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对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经济实力,是文化实力。人的形象、人的精致决定产业、产品的形象与精致。很难设想,一个对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的经济人,能够创办、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企业、品牌产品。文化以无形的状态处处影响着文化产业人、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特性与质量。文物、博物馆文化通过人进入产业、产品。必须要用现代产业、现代企业的建构与运行方式才能有效打通资源壁垒,整合资源优势。无论如何,在公众消费越来越文化、越来越理性的现在的时代,文化与产业已经很难分离。文化影响所有的经济行为,文化渗透在所有的产业之中。事实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新形势对文化有了更自觉更直接的要求,也为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文化

无处不在。让做企业的人懂得文化,让做文化的人懂得企业;让企业人参与文化,让文化人参与企业,应该成为常态。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更是离开文化一钱不值,离开文化毫无前途可言。创造的过程,产业的过程,产品的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文化资源优势、文博资源优势带来经济发展优势,经济发展优势带来文化传播、文化走出去优势,软硬组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以文化资源、文博资源的全面开放、充分提供为前提、为基础,文化遗产、博物馆文化的研究、展示、推广越深入越广泛越有特色越具创意就越有实现产业转化的可能,亦即文化遗产、博物馆文化价值得以全方位实现、最大化实现。由此种互动双赢格局的形成来憧憬文化事业、文博事业与文化产业及其之间。

【注释】: [1] 葛剑雄:“ 经济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应该并行不悖”, 中评网,2005年3月23日。

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9页。熊澄宇:“文化产业化与文化多样化”,在2004北京 论坛 上的发言,另见中国网。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初稿,第2段

阿芒•马特拉著,陈卫星译:《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211页。[2] [3][4] [5]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3页。

[7] 傅谨:“《文化多样性公约》与中国的国家立场”,《博览群书》2004年第10期,35页。

【参考文献】:

[1]孙萍,《文化管理学》,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

[2]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3]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4](荷)斯密尔斯,(荷)斯海恩德尔 著,刘金海 译,《文化产业的未来》,人民出版社,2010年

[5]葛剑雄:“ 经济 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应该并行不悖”, 中评网,2005年3月23日

[6]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7]阿芒•马特拉著,陈卫星译:《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0月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关士杰等译:《2000世界文化报告——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9]傅谨:“《文化多样性公约》与中国的国家立场”,《博览群书》2004年第10期

[10]左惠,《文化产品供给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第二篇:管理学论文-文化与管理

文化与管理

本学期,我从新看了《管理学》这本书,对管理文化、文化与管理这一部分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并在结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首先,文化是什么呢?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专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在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的同时,“文化”也在渐渐对管理行为产生指导作用。甚至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那文化与管理又是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毫无疑问,管理和文化有着及其紧密的联系,文化是管理的精神核心,在任何的组织中,其管理的方法都要受到文化的影响。书本上说到文化对管理有导向力、渗透力和强化力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在看过书本后,我对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结合我找到了资料后,我不但加深了对这三个方面作用的理解,还认为文化对管理还有着其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在这里,我将结合书本的内容,我查到的资料,还有几个企业文化在实际管理起作用的例子,谈一谈我对文化与管理的认识和一些看法。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力量的源泉。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力,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能力以及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托普教育有名的的教育培训机构。在托普创业初期,创始人宋如华和公司的元老们共患难,心思都拧在一起,一心一意地想搞好公司。当时托普的工资情况:总会计师(兼职)180 元,总经理 100 元,副总经理 150 元,总工程师 80 元。要知道,当时一包红塔山香烟都要 10 元。创业之初,托普给员工发放的第一个福利用品是每人一件雨披。在创业更早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宋如华率先学会了骑三轮车,像街头的三轮车夫一样,戴草帽顶烈日、穿大衣冒严寒四处送货。在宋如华口中经常提到一个 “忠诚卫士” 的词,他把包括自己在内所有公司成员说成是企业的忠诚卫士,不仅将企业视为自己的家,更把企业的成长视为大家的事业。如此一来,在托普内形成了一种坚忍不拔,吃苦耐穷且很少要求回报的文化氛围。托普由此获得了成长的强大动力。

所以说文化能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当好的企业文化渗透下去,便会对企业成员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激励、鞭策的影响力。宋如华为托普教育制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在他成功的起步阶段看似事i小,实则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还一直影响托普教育以后的发展。

文化能够为企业提供凝聚力。文化的凝聚力在管理行为中主要可体现为可以为企业找到内在的精神支撑。这种精神支撑可以调节员工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甚至改变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从而能让员工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企业的长期目标结合起来。这样员工会更好地工作,而企业自然会更好地发展。

华为的二次创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企业从一次创业进入到二次创业,需要寻找二次创业的内在精神支撑,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在于华为的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华为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文化的假设系统,也就是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是资本”的假设,“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的假设。再如学雷锋的文化假设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的假设系统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华为人的行为的牵引和约束。

华为的文化功能最终决定谁是真正的华为人,确定每个人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的标准是什么?组织成员如何获得机会、职权和待遇,什么是华为的英雄行为和有害行为?这些作用的结果就是文化的凝聚了的作用。华为做到了创建和驾驭文化,并在二次创业中不断升华,提炼企业的文化假设系统,实现对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思想传递,促使了二次创业的成功。

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给出方法和指导。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文化来指导。这里的指导说的是指导企业运作、生产的方法。当企业运作、生产的方法从一种技术性的、经验性的东西,转化为一种文化,那么在企业内,这运作、生产的方法便会有更大的影响,大家也会更主动去学习它、接受它。这也是无形中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动力,这是运作、生产的方法的一种升华。有了好的方法,企业的经济效益自然会提高。

茂名石化炼油大力培育“精细管理”文化。按照将精细管理打造成茂名炼油的特色品牌要求,他们利用月度节能增效会、调度会等时间以“讲故事、抛问题、剖案例、抓转化”形式,大力开展精细管理教育,促进了分部精细管理水平的提升。各车间努力将分部其他单位的精细管理经验成果转化为自身工作业绩,2012年二号常减压、渣油加氢等装置大修借鉴了2011年三号常减压装置大修材料零剩余故事经验,实现了大修计划准确率99.4%的高水平,基本实现材料零剩余。今年以来,炼油分部举办各级精细管理故事会300场,收集到的一线精细故事700多篇,其中有关“绿色低碳”故事110篇。同时,还将改扩建中的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的故事制作成20个DV视频放到分部“改扩建专栏好人好事”专栏上和新员工培训授课前播放,得到员工的欢迎。

可见,成为了文化的管理方法会被企业内部更广泛、更深入的接受,产生一种蔚然成风的效果,然后指导企业的运作和发展。2012年,茂名石化炼油主要指标加工损失率、综合能耗再创历史新低,就是很好的证明。

企业文化的延续能长久地帮助企业的管理。俗话说“企业一年的发展靠领导,三年的发展靠制度,十年的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

康美药业是有名的只要品牌。通过始终坚持他们的5大企业文化精神,康美药业的发展一直充满力量。康美的5大企业文化是:

发现才能发明,发明才有发展—康美药业自创业以来始终肩负将民族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开创人类生命健康事业的时代责任和神圣使命,秉持发现才能发明,发明才有发展的理念,致力于西药研发、生物科技、现代中药融合发展的创新与开拓。

创新才能创造,创造才有创业—康美以哲学智慧融入企业文化,以创新精神培养企业理念,以科学创造推动事业发展。

诚实才能诚信 诚信才有成功—成人达己,成己达人”。康美人深深懂得,只有成就人类的健康、成全社会的和谐,才能成功康美的事业。

善良才能善为 善为才有善报—“心做良田,百世耕之有余”,康美人以和谐之心视物,以博爱之心待人。

用爱感动世界,用心经营健康—这是康美的企业理念,也是康美员工的坚定信念。尽心才能尽力 尽力才有进步。尽心才能尽力,尽力才有进步。吸收汲取一切古今中外的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明营养,心系万众健康,立志医药济世,成就百年大业。

康美始终坚持这5大企业文化,使自己在发展中一直保持生机和活力。要知道,企业在继续发展,人在继续增多多,规模在不断扩大,原来的制度就不那么管用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靠企业文化提供正能量,创造新管理方法。这也是文化管理的其中一个任务和作用。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组织在初创之时,文化就如影随形客观存在,就像人的躯体和思想同时存在一样。企业想成为一个大企业、成熟企业,一定是在机制建立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文化建设,让价值观和信仰真正成为引导大家前行的旗帜。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企业总是因为认为自己规模小,或者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业务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创建于发展。虽然生存压力会很多时候把企业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迫使企业在最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忘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我们可以见到,文化会是企业发展内在的动力,也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企业文化作用的最大化就是使员工自动自觉的把自己和企业联系在一起、捆绑在一起,包括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理想和企业的长期目标联系在一起。这是一般管理活动难以做到的,而只有当企业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总的来说,管理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文化是管理活动发展的生命之源,也是管理活动生存的土壤。反过来,管理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又是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形态。在任何组织中,其管理方法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管理文化的生动体现。因此,脱离文化谈管理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脱离文化实施管理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现代的管理就应该特别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比较文化与管理》[M].陆荣耀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2]《管理文化——管理哲学中的新视野》[M].李兰芬,崔绪治著,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3]《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M].葛荣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绿色和谐管理论》[M].黄志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与先哲对话》陈志良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10

[6]《管理思想的演变》丹尼尔雷恩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7]《外国经济管理最新趋势》黄孟藩、马孜学著,新华出版社,1988,7,9

[8]《文化与管理 》白靖宇著,科学出版社,2010,10,01

第三篇:管理学论文

生活中的管理学

当大学生毕业走进社会以后,要么成为管理者,要么成为被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当然需要管理知识,而作为被管理者,一些必要管理学知识会让我们更好的揣摩管理者的心意,从而在职场上做的更好。但是作为还是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学习管理学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吗?我相信管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定也存在着应用。

以学生的身份来看,和我们关系最紧密的一个组织是班级,在班级里,最直接管理大家的是班长和其他班委们,他们之上是导员和各科老师,然后是校级领导。在管理的层级中,班委们属于是“基层管理者”,这些“基层管理者”是怎么管理整个班级的呢?拿我们的团日活动举例,整个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团支书发信息通知班级的同学,由团支书做好策划书,确定团日活动的主题,接下来是分配任务,由班委带领着班级成员完成任务。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整个团日活动中,虽然班委们没有想着下一步我该执行怎样的职能,只是按照做一个组织者的经验想着该怎样做,但是他们的确执行了管理者的职能。整个活动整体进行的还算顺利,但中间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因为经验并非完全靠的住的,即使只是一个很小的活动,中间也可能遇到很多问题。我觉得越是小的活动,越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我并只是说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管理活动,我想通过结合在这个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用我所了解的管理学知识来设

想是否有些问题是能够避免的或者可以解决的更加容易的。

首先,通过征求所有人的意见后,我们团日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关爱自闭症儿童”,形式为制作手工艺品来募捐,然后我们遇到了第一个问题:由于要制作的手工艺品数量很大,而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制作。班长开始组织大家学习制作流程,每个人都分到二十份材料,要制作好这些手工艺品对我们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晚上我们做到十一二点,有的同学甚至在课上来完成这些东西。我不禁想,我们做的事或许很有意义,但是否太过浪费时间了呢?我注意到制作这个工艺品的前几道步骤比较容易,而后面两道步骤则难度很大,对于刚学会而熟练度很低的同学来说,制作一个完整的工艺品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有熟练的同学可以把这个时间压缩一倍。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举了一个制针的一个例子,在劳动分工的情况下,十个人一天可以制作四万八千枚针,一个平均制作四千八百枚,但是一个人独自工作的情况下,一个工人一天甚至不能制作二十枚针。假如我们也进行劳动分工,熟练度较低的同学制作前几个步骤,熟练度高的同学完成较难的步骤,想必我们的速度会有很大的提升。(当时我的确有想到建立一个“流水线”来分工作业,而且发现有人和我想的一样,不过因为某些原因我们并没有提出来)学习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其实管理学对我们早就已经有了很深的影响。

我们还遇到的一个问题发生在申请场地上,去申请场地的是

我们的团支书,她告诉我她去申请场地的时候和老师约好了时间,为此她还翘了一节课,但是当她准时到达办公室的时候却没能等来老师,打了很多电话,又等来大半小时才等来老师,浪费时间精力。越是大的组织越是容易发生机构臃肿,人浮干事,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但一个班集体也并非不会出现班干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做什么而浪费人力的情况。我们团支书参加了很多社团组织,经常有活动要忙,所以在我们班的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不免就要打上一些折扣,那段时间,班长和团支书相互间有些埋怨,因为团日活动本来应由团委主持,其他班干配合去完成,但大部分事情都是班长去主持。班长指责团支书对团日活动不上心,团支书以自己事情太多开脱,而且尽了最大努力。我觉得他们把重心放在了由谁来完成任务上,而不是完成任务上,我不知道以一个被管理者的角度提出这样的看法是不是正确,但是我知道无论对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完成任务总之是没错的。不仅如此,我注意到,我们班委有人“闲着没事做”。在有活动的时候,有的班委会去问班长,我应该做什么,但是有的却是在等待班长去安排自己做什么。作为管理者,我觉得班长应该做好组织的工作,不能一个人去做所有事,回头说其他班委什么都不做,因为管理活动的定义就是通过他人来完成任务,所有的事都自己做还怎么称为管理者。精细的管理是把每一个班委应该做的事详细的做好安排,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之后的活动才可以更好的进行,而不会出现有人做了很多,而有的人一直在闲着的情况。

在这次的活动中,或许还出现了其他管理上的问题我没有看出来,但是我觉得我们这次活动中出现的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在于沟通方面。班级还算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和社会上的公司不同,班集体并没有类似的明文规定,也不会有奖励和惩罚机制。在完成任务的时候,行为大多比较懒惰,没有积极性。我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是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问题而不是一个制度方面的问题,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班级里建立一个奖罚机制会让大家产生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这时,既然不能用制度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沟通就成了一种必要的方式去激励大家。可事实上结果并不理想。

管理学未必只可以用在一个集体上,对于我们个人管理依旧很重要。下面我想谈一谈个人生活的管理。

如何成为一名伟大的企业家?或许会有人觉得一个大一的学生想这个问题还早,可是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在毕业以后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早点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无论以后我们是想自己创业还是进入一个企业,瞄准更高的目标,都是一个很积极的心态。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企业家是特别令人激动和充满成就感的事情,但也是特别费心费力的事情,往往会导致长时间的工作和很大的压力。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是一个管理者必修的科目。

企业家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时间管理者。初中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建议我们用一个巴掌大的便签本

写下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并分配好时间。这个想法或许有点不起眼,但是它真的在我的学习生活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每天早读过后,我会拿出十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今天的学习任务,一一记在便签本上,把每件完成的任务勾出来。每天晚上看到便签本上鲜红的勾号,不会有丝毫今天毫无收获的感觉。这个方法并非我们老师的独创,社会上很多的成功者都有类似的方法。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过每天的生活。

只是写下自己的“日程安排”是不够的,俗语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计划好的事情极有可能被打乱,一旦自己的计划被打乱,就可能完不成这天的任务。我们没有办法预测和阻止变化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对其有所准备,这也是对生活的合理管理。为了应对变化的发生,我们应该把我们所列的事项划分出优先次序,把最重要的事情最先完成,不要认为这是浪费 时间,因为当我们做好计划 的时候已经无形提高了我们做事的效率。

案例:马林是某集团公司一名客户服务主管,为人勤奋,事事亲力亲为,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就是周末、周日及公众假期都成加班,从来没有怨言。在别人眼里,他是好同事,好上司。但马林心里明白,他是在自欺欺人,他忙啊忙,一天忙下来,总觉得一事无成。许多宏图大志、个人理想都不能付诸行动,心中经常感叹:“没有时间啊!”

一天,某副总,也就是他的上司跟他说:“马林,下周五有一个会议,因为我外出培训,你要代我出席,在会上请你报告一

下我们已经谈妥的来年公司工作计划,这是你的机会,好好表现吧。!”从副总办公室走出来,马林感到十分兴奋。他心想,终于 可以再一些关键人物面前表现一下,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必须趁着一周的时间,好好准备一下。接下来的几天星期,马林虽然每天还忙着忙那,但心中总是急着这件事,他心想还有时间呢,况且这样重要的事,必须要 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构思和准备,迟一些再说吧。好啦,所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知道有一天,马林才惊觉无法再拖了,明天就要 开会了。“好”,他说:“今天什么也不要处理,用一整天来准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晌午八点,正当他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干一番的时候,电话来了,原来有个朋友的叔叔家要装修,想托他帮忙网上查点信息,责无旁贷,反正大不了损失一个上午,下午还有几个小时呢!

吃过午饭,回到办公室,正要开始作报告,总经理办公室打电话过来说总经理有事召见。原来总经理收到一些投诉,与马林负责的工作有关,需要马林马上去调查,下班前给他报告结果。真要命!总经理的命令怎么可以不理!可是那份报告!没关系,下班后还有时间,而且到时候更清净,可以安心地做,大不了不回家吃饭好了。让被投诉的员工作检讨,见过总经理后,总算有惊无险。到晚上六点,可以开始今天要做的事了吧!马林坐下来,构想着怎样做个令领导们印象深刻的报告才好,开场白该怎么说呢?就在这时,电话响起来。又是一个无聊的电话!再重新投入工作时,想了许久,也想不到什么!唉!太疲倦了,还是先回家

吧,吃过饭或许会精神一些。

下班时间总是堵车,回到家已快七点。沐浴过后,吃完饭,正准备工作时,刚巧电视在转播甲A联赛,马林最喜欢足球了,岂可放过,虽有一点内疚,但还是坐下来安慰自己说:“看一会儿,松弛一下,做事会事半功倍!”足球看完,一看墙上,已是晚上十点多,马林可有点焦急了,但越急,越想不到东西,他狠狠掴了自己一巴掌,都是贪看电视之过。但现在什么灵感也没有,倒不如先睡觉,明早四点再起床做吧。

四点,闹钟准时响起。马林习惯赖床,在半梦半醒中挣扎了几下,终于在五点多起床了,洗漱过后,坐在书桌前,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才发觉有些文件没有带回来,后面的部分做不成了,那只好 先到办公室。

早上,又是一轮交通堵塞,来到办公室已经是八点多,还有两个钟头就要开会了。就在一个多小时匆匆忙忙之后,马林终于完成了报告。这份报告,花了马林前后三小时。一份本来他希望是“一鸣惊人”的报告,结果是仓促完工,结果怎样,可想而知。

是的,马林每天都很忙,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所以他认为自己没有时间,是理所当然的,但假如我们分析马林的工作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他不是没有时间的,而是在使用时间上出了问题。在完成副总交代的任务时,他认为时间有很多,而且需要一个号的环境去好好考虑,可是他根本没有安排一个具体的时间去做报告,而是一拖再拖,结果拖到了会议要开始的时候,联系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老师布置下来作业以后,我们总觉得时间很充足,要 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去好好做作业,但事实上,我们只是不停地把作业往后拖,没有任何实质的行动。案例中提到,马林每天都很忙,周末也不休息,但是他每天都感觉一事无成,这是因为虽然他每天都在做事,可是他根本没想过自己做的事是否是有效率的。完成副总的任务,作报告很显然是一件对他很有利的事项,可是他却没有把这件事放在第一位,而是认为时间很多,结果错失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假如马林把这件事列为一件重要的事,选择一个时间来完成,或者分散几个时间去完成,就不会得到现在这样的结果。

我们很多人对时间管理有一种误解,认为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安排的有意义,即便是在周末也要过的积极主动才是把时间安排的很好。实际上,我们不是要把每一分钟都过的满满当当,而是把所有我们工作学习的时间用的更有效率。在马林作报告过程中,他有几次被打断,一次要帮朋友上网查资料,一次要处理下属的问题,一次因为自己思路枯竭,一次因为看球赛。我们可以看出,他作报告的时候并没有专注。这同样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平均每八分钟会受到一次打扰,每次打扰用时大约是五分钟,总共大约四小时。我们之所那么容易被打扰,是因为我们没有计划而且不够专注。

一个出色的管理者,要能够处理好和周围的人的人际关系。这个技能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实用的。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百分

之八十的人际关系加上百分之二十的努力。一个好的人际关系,即使不能够使你的情况变得更好,但一定不会让你的处境变的更坏。在我们这个人情社会里,人际关系更加的重要。

以上就是我对管理学的一些简单的认识。

第四篇:管理学论文

《管理学》学习心得

听到“管理学”这样的字眼,感到它有无穷的吸引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作为文科生,对管理是很感兴趣的,进入大学之初就想了解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

管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知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持,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进行并为该组织服务的。法约尔说管理分为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它的研究对象是合理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维护上层建筑。

一、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呢?

1、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一个组织的运转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经济效益的高低、组织形象的好坏,进而也会影响到组织每一个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的满足。

2、当从学校毕业时,开始职业生涯时,面临着管理和被管理,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大学毕业后,我们没有或者有很少的管理知识和技能,通过了解知识,使我们更好地被管理,有利于刚离开校园的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通过学习《管理学》使我开始掌握一些有关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使我对管理有了正确的认识。

管理学的科学性,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是有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借用许多科学家理论、知识和方法,它是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它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管理源自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它很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大师的经验总结,从而使我们后人能够尽快学会前人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这就是我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省去了很多的时间。让我们轻松地迈过了曾经绊倒他们的大石头。但也不排除一些将要成功或早已身价亿万的老板们,也许他们根本没有上过管理这科学,但是却靠的才华走向了成功之路,可这并非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所以这也是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管理学的艺术性,我想这正是这门科学的魅力所在之处吧。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充分体现一个管理者的决策组织领导能力。这种能力将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担任管理者,无论他是基层领导,还是高层领导。因为同样的管理理论在不同德管理者手中能起到完全不同的管理效果。者就意味着两个管理者在拥有相同的资源的同时,在达到或实现组织的目标上的程度不同。当然我想这不仅和管理者的运用理论知识熟练与否,管理方法正确与否,还跟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人格魅力及人与与人之间的亲和力等一些管理者的内在因素有关。也学我正是一个小小的兵头将尾的小班长吧,特别的认为管理者内在因素更为重要一些吧。另外,我想管理者还要发挥敏锐的观察力,了解自身拥有的资源,使人和物达到合理的资源配置。比如应该比较深入的了解自己组员的像个办事作风,在人与人搭配工作或是单独工作的时候,尽量达到合理搭配。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我想说服劳动者与经理之间的经常沟通,这样可以大大人本原则才是最重要的。反之,管理者通扣取劳动者的报酬来达到管理的目的,我想那会是管理者最低下的管理手段,换句话说那将是管理者最无能的表现

三、在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同时,还从老师身上学到一些有关学生发展的知识。

老师提出的观点很新颖,是自己以前从没有听说过的,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在现在的学习的同时就开始关注自己的未来,自己看问题更加长远了。印象特别深的是老师的奋斗经历,使我更加坚信每个人只要肯奋斗,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状况,我感觉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说这一点很重要呢?

(1)因为老师的经历很好地说明奋斗的重要性。管理学的老师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当了一名中学教师,李老师没有感到什么,抱着一种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精神出色地完成自己任务,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老师,但是这还不算什么,更可贵的是,他并不满足自己的现状,他积极进取,努力奋斗,敢于挑战自己。他要考研,如果说大学毕业时考研,那其实不算什么,如果说毕业很多年后再考研,那就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了,因为很多东西都忘掉了,特别是英语,此外,还有老婆孩子以及其他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如果还能考研就属于相当不容易了,很可贵。

(2)经过他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功的考上了研究生,并且还成功地上完了博士,这真是很不错的啊!李老师的事例充分说明一个人奋斗的重要性。没有了奋斗,一个人讲会变的很平庸,生活变得很平淡。

四、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列举很多典型事例有重要的意义。

(1)上课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大量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让我们了解管理过程,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且积极引导我们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去处理这些相关问题,使我们能够学以致用。

(2)课堂上,通过多种经营管理案例,使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些成功的创业者和优秀的管理者的事迹,能够从他们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以后的人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减少人生道路上一些很不必要的弯路,让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走的更宽更远!

(3)在老师提供一些案例的同时,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管理的网站和布置一些思考题,我们在课下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思考有关管理的问题,使我们不仅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也能提高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点是能够极大的提高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4)通过一定的案例,使我们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我们变的更加地主动积极,及时了解社会的最新需求,最快地调整自己奋斗策略,修改哪些不合时宜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把握社会的最新动态,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五、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一般情况分为以下几点:

(1)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其实是“信息获取、处理、维持和分配”的简称。在信息时代,为了有效行使信息获取职能,需要在组织内建立信息系统并利用信息技术。信息获取的能力往往决定着组织管理效率的高低和组织运行状况的好坏。

(2)决策

决策被认为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这是因为管理的其他职能(信息获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都离不开决策。

(3)计划

所谓计划,就是指“制订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在一个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4)组织

组织指“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管理者必须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来设计组织结构、配备人员和整合组织力量,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5)领导

所谓领导,就是指“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贡献”。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领导,组织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6)控制

管理者 必须对组织的运行状况以及战略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职能,因为它的存在可以确保组织朝向其目标迈进。

(7)创新

在被称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当今世界,要想使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应对各种挑战。

我国早期的企业家的成功,很多是属于“机会主义者”,赶上了好的年代,市场稀缺、卖方市场,只要稍微有点市场意识和商业头脑,敢冒险,成功不需要太多的管理素养。可是,随着国内市场的竞争的激烈与外资的引入,企业的发展逐渐向“战略驱动型”转变,企业管理者需要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前瞻力,而这就需要管理者们不断学习,包括理论进修和实践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不至于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被淘汰。

在当今社会,许多成功的企业家、行政工作者以及其他一些成功者都在不知不觉中应用到了管理学的技巧和方法,有些是直接或间接从他人处学到的,有些是根据情境自己摸索出来,大多数都还停留在自发的原始的状态。而现在的经济环境越来越激烈,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大,我们要想使自己所在的组织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也需要具有对组织成员的思想行为的洞察力,通过对一些管理学者们研究和总结,积极地吸收成功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使自己的管理更加地科学和高效。管理学不是没有用,而是大有用处。

第五篇:管理学论文

我看《管理的昨天和今天》

谭皓 公管0901班 U200917086 很长一段时间以内,“管理”在我心里总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抽象而缺乏结实的框架,从而总是很难在我思维里定型。《绪论》之后,管理的定义便在心里开阔了许多。在我看来,除开课本中说陈述的定义之外,管理便是高效率的“想”和“做”。“想”,是思维层面的工作,涵盖了理解和交流。与此相对应的“做”继而容纳了分配与协调的内核。虽然肤浅难以成文,但总算作为我的一种多样化理解罢。

在《管理的昨天和今天》这一章里,更多的管理方法和理论以历史的渐变性为出发点被作了更加详尽的介绍。无论在过去和今天,这些理论都是具有极大的效力和影响力的。结合吴淼教授的《政治学原理》课程,管理者与工人的利益不一致性、管理者与工人皆为理性人以及管理者所得信息的不对称性逐渐导致了变革管理方法的必要性。正是由于这种多人委托代理方式的恒久存在,这些科学的管理方式便横跨昨天与今天的历史,直至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科学管理、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管理的定量方法、理解组织的行为、系统观点以及权变理论,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我都相信他们之间存在着最佳的耦合点。这个承接点不仅仅是他们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加是跨越他们历史和今天的联系。而实质上,金子总是耀眼的,这些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的方法早已经被运用到当今全球各处,一次又一次的接受着实践的检验。

而使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管理的权变理论。它所强调的环境的不确定性,告知我们根本不存在简单和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这样的一个观点几乎涵盖了这一章介绍的所有管理理论。当前科学的管理概念和理论对于明天,也便只是“历史”。可是科学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就像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不得不承认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的奠基以及霍桑实验的伟大。在21世纪的今天,“管理”依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社会行为。无论是全球化、道德困境还是劳动多元化这些趋势的发展,我依旧深信新的环境、新的实践会塑造出全新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效率。而这样的创新精神与变革试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课题。

我看《管理的昨天与今天》,这些科学的管理理论之下更多的是与当今现实世界的切合。具体的情景也许需要的是更加具体的管理方式,甚至在一种情境下另一种科学管理概念将变得不再科学,这些,都需要我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理解与思考。只有这样,从管理学的昨天与今天出发,才能搜寻到管理学的今天与明天的踪迹所在。这本非易事,更加需要我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深入地学习《管理学》这门课程。

下载文化管理学论文.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管理学论文.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论文

    管理学案例分析-蒙牛一.遭受排挤,白手起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现在的蒙牛老总牛根生,在伊利做了16年,1998年上半年的时候他渐渐感觉自己开始受到老大哥郑俊怀的不信念。......

    管理学论文

    人才观 汉语言101 罗文琪 摘要: 人才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领导者的人才观对人才的成长与作用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现代领导者树......

    管理学论文

    关于地勘行业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效果的管理意见摘要——地质行业由于其野外工作的特殊性,与一般室内工作的管理方法不同。当前,地勘行业中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工作“不务实”......

    管理学论文(模版)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管理?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法去干”。在泰罗看......

    管理学论文

    学会沟通 杨灿0803010121机设一班 关于沟通,我首先要说一个事例,这是关于一个美国老板和希腊员工的对话: “ 美国老板:完成这份报告要花费多少时间? 希腊员工:我不知道完成这份报......

    文化管理学教案[大全]

    《文化管理学》教案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文化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学说和管理模式,是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脑力劳动在整个人类劳动构成中的比重......

    安全管理学论文

    安徽省市政排水工程坍塌事故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 xxxxxxxxxx 摘 要 【研究目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后建筑工程从事者,我们应该学习安......

    管理学基础论文

    (2014届) 《软件工程管理基础》课程论文 企业选、育、用、留人探讨 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学生姓名: 王鑫班级:1421812 学号:201420181220 指导老师: 黄建仁 最终评定成绩: 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