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2010年,我们要抓住机遇,把文化作为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领域来抓,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进一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把文化消费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方面,用新的理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龙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城乡,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大目标。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以基层和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内容形式,丰富资源总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继续推动公共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要以体现公平、增强活力、扩大覆盖面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文化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逐步把工作重点、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二、多出精品佳作,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创作。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探索服务群众和繁荣文艺创作的新途径。要坚持重大活动组织与长效机制建设并重,精心组织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继续加强对民营院团的扶持,积极落实完善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职称评定和走出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挥民营院团在繁荣文艺舞台、文化市场和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他们为基层、为群众演出和服务的积极性,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
三、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进一步推进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做好转企改制试点企业各项后续工作。将国有院团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向面上推开,加快省级和地市级演艺院团的转企改制,逐步开展县级院团转
企改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继续推进全国文物普查和古籍普查工作,实施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保护项目。加强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加大对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检查和督导力度。进一步弘扬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展示与传习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加强文化遗产宣传展示。
五、以增强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以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贯彻落实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示范效应强、有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予以支持,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扶持动漫、游戏、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拓展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对接。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发展的可行性和发展重点,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切实际的盲目投资、盲目扩张。
六、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开展多种交流合作方式,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好“文化年”、“中国节”及庆祝建交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相结合,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效益。
七、以建设体育强国为根本目标,切实推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增强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贯彻落实好《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改革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逐步完善我国的竞赛体系,进一步夯实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促进竞技体育门类均衡发展。以体育服务业为龙头,积极推进大众健身、竞赛表演、体育中介、体育旅游等产业发展,逐步培育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产业,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办好广州亚运会和亚残会,全面启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各项备战工作。
八、做好文化和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把握“十二五”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抓住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从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明确下一个五年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基本思路、主要内容、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描绘好未来五年文化、体育发展的蓝图。
第二篇:文化和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根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以及省、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区“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期间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成效“十五”期间,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执行国家“一法三规”和省《条例》,圆满完成了十五人口发展计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口出生率持续稳定在8‰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平均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6以内。多次获市责任目标考核结帐一、二、三等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荣誉称号。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活动。从2002年开始,我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创特色”的工作思路,认真开展了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区政府出台了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的实施意见和具体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和要求。各镇(街办)对照创建优质服务先进镇、合格村的工作要求,认真查找不足,落实措施。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坚持计划生育管片包点责任制。2004年全区优质服务合格镇(街办)达到100,优质服务合格村(居)达到98,创建工作一次性顺利通过了省人口计生委组织的考核验收。2005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4年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荣誉称号。
(二)贴近群众,营造氛围,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宣传教育。一是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将科技服务与知识性、趣味性宣传相结合,使听的、看的、读的和用的都有计划生育内容。二是开展一系列“关爱女孩”活动。组织编排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感染力强的节目,到村(场)、社区巡回演出,受教育人数达10万多人次。三是立足高标准、高起点,大力开展计生宣传阵地建设活动。在城区中心转盘,设立了以“关爱女孩”为主题的大型计生广告宣传牌,在辖区主要街道建立了国策一条街,制作了集生育政策、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内容于一体的彩色喷绘宣传长廊,提升了人口计生宣传品位。
(三)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切实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认真宣传并贯彻执行“一法三规一例”,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清理了规范性文件。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没有发生因计生干部执法不当而引发的恶性案件。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过错追究制、督查制和公示制。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规范地推行长效管理。一是基础台帐抓规范。2004年和2005年,以镇(街办)为单位组织台帐竞赛评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台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二是信息系统抓质量。先后投入50多万元为区、镇(街办)计生部门购置了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实现了省、市、区、镇(街办)四级联网,育龄妇女信息网上流转,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流动人口管理抓难点。在全区普遍推广了白石坡社区计生中心户联户管理模式和虎牙关社区楼栋长负责制,明确了管理职责,健全了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同时,狠抓综合治理工作,形成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齐抓共管格局。四是性别比控制抓整治。组织专班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镇(街办)展开了专项调查,进行重点解剖,跟踪督办,使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控制在正常值以内,是全市乃至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正常的少数县市区之一。
(五)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我区坚持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主动为群众提供便捷、多样、个性化的服务。一是落实奖扶政策。全区强化宣传,规范程序,争取资金,于今年3月底举行了隆重的奖扶金首发仪式,一次性将奖扶金7.2万元兑现给了120名奖扶对象。全市在**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了我区的经验作法。二是出台服务政策。拟定《**区“关爱女孩行动”优惠政策暂行规定》等制度,建立了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三是创优服务阵地。建成了设施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服务较为周全的区计划生育服务站,为全区开展“四大手术”免费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育龄妇女“三查”率达到了95以上。四是服务内容有机结合。将孕情、环情监测服务与随访服务、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全区近4万名育龄妇女建立生殖健康档案,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送到了千家万户。同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活动,受到社会好评。
二、我区当前的人口状况及分析
人口状况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状况。正确认识分析我区人口状况,是科学制定“十一五”人口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区人口状况的主要特点是:
1、人口总量仍在不断增长。按现行基
第三篇:三山文化体育事业自查报告91
东山镇三山村文化村建设
自 查 报 告
在上级政府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三山村文化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村民文化生活得到了大幅提高,在经济和文化高速发展的大前提下,如何更好地贯彻党和政府有关通知的精神,进一步做好农村基层文化体育事业的建设,不断满足村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我们村委会一如既往必须持之以恒的重要举措,根据上级“关于印发《苏州市基层文化标准建设评选和命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我们三山村认真组织了自查,力求把文体工作做到实处,把好的方面和优势保持下去,把薄弱的环节予以加强,我们相信这次自查工作将给予我们未来的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视文化
文化体育事业的建设是我们三山村村务工作的重要一环,村委领导班子十分关心和重视村里的文化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每年召开研究文化工作专题会议,建立健全村文化管理机构,把文化建设作为村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村务工作议程。自组建基层文化村建设工程以来,以村主任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组员,专人分管,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活动的质量,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的宗旨,切实把此项工程做细做实做稳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把适合三山岛村民需要的各项文体活动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我村蓬勃展开,进一步拉近村委会和村民的凝聚力,营
造健康积极的文化娱乐氛围,全面提升我村精神文明风貌。三山村地处东山镇旅游核心区域,是生态旅游、人文荟萃绝佳的风景胜地,近年来三山村始终坚持以加快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增强人民群众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落脚点,加快公益性体育设施的建设,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先后投入体育设施、活动经费八十多万元,建造了村民广场,村民健身活动中心,沿环岛公路适宜的地带设有各项户外体育健身设备,方便村民就近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以及开辟篮球场等等。行政中心内有棋牌室、图书室、电教室、室内健身房等设施。在投入资金搞建设的同时,我村还先后组织开展了趣味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篮球赛、棋类、乒乓、拔河等活动,最近几年已经举办了多次文体活动,如邀请苏州市职工艺术演出,丰富了村民的文娱生活,陶冶情操,营造积极健康的乡村文化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近10年来我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三山村村级经济空前繁荣,为我村文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后备支撑,为深入推进我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我村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每年由村级经济拨付专款用于体育文化事业,今年累计投入资金约35万元,其中上级政府赞助的文化体育设施约15万元。
二、文化设施
作为政府最基层的村级组织,我们三山村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以及上级文化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给予我们的正确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把适应我们三山岛本土化的文化项目和管理经验应用到我们的新农村创建工作中来。
三山村地处东山镇旅游核心区域,是生态旅游、人文荟萃绝佳的风景胜地,近年来三山村始终坚持以加快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增强人民群众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落脚点,加快公益性体育设施的建设,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近些年来先后投入体育设施、活动经费八十多万元,建造了村民广场,廉政广场,村民健身活动中心,沿环岛公路适宜的地带设有各项户外体育健身设备,方便村民就近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以及开辟篮球场等等。靓丽崭新的三山岛行政中心启动以后,我村健身中心(80平方米,拥有多套健身器材)、农家书屋(历年来先后购买书籍不断补充,每年新增书籍不少于200册,订阅报纸期刊等不少于50种。特别是适合我村旅游发展的相关书籍比较多,其他方面涉及管理、社会、心理、市场营销、法律、经济、科普、健康养生等等方面的书籍)、电子阅览室(农家乐电脑培训、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工程共享等等)、多功能会议室(120平方米,可容纳百人以上,桌子约33套,配备有投影、音响等现代化视讯系统,可用于各类培训,比如农家乐防火培训宣传等等)、廉政广场(800平方米,设有廉正文化、村务公开和其他健康宣传教育的海报橱
窗,每年编撰出刊不少于12期,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另外广场可用于各类文艺演出,经常组织文艺团队或者民间自发组织文艺团队为村民表演文化节目)、户外健身设施等各类活动设施每天都对外开放,全村健身设施总计20余套,目前全部正常使用。广场音响设备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组织成立的秧歌队、舞蹈队、关工委、书法协会、摄影协会等等组织定期组织活动,同时为保证公共设施不间断开放,我村还定期对文化体育设施进行检修。最近几年我村已经举办了多次文体活动,如邀请苏州市职工艺术演出,丰富了村民的文娱生活,陶冶情操,营造积极健康的乡村文化氛围。还组织苏州市职工艺术团等艺术团体下乡为村民表演歌舞节目。关工委还组织青少年开展书法、写作等活动,定期出版墙报、组织写作评比,发放奖金及奖品,并把优秀作品推荐给报社发表或在我村官方旅游网站上发布。
三、文化活动
1、创建工作:为更好的把文化示范创建工作在我村铺展开来,我村除积极布置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外,还对村民积极引导,让文化在各家各户都有所体现,同时也对提升我村村民家庭的文化品位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开展各类文化示范户创建工作,有的村民的花卉园艺还获得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有部分古建筑,村里还拨付专款扶持修缮,另外对新建的农户推进文化进楼道、进庭院、进住户的工作,不断满足新时代农民对文化的诉求。并对各农户自发构建的文化内容进行评比,予以奖励。农家文化成为我
村旅游文化的有益补充,传统苏州民居、民宿文化、花卉园艺、太湖石等等,成为三山岛岛民的重要文化元素。
2、广播电视:群众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问题在新时代的三山村已经完全成为过去,现在不仅仅家家都有网络数字电视,大彩电等现代化设施,而且村里也在村部建设了大型的户外电视屏,经常性的播放电视节目,如播放建国伟业、唐山大地震、山渣树等大片以及播放法制节目、科普节目、农业节目等等。
3、文体活动:
每年春季,我村在篮球场举办一年一度的拔河比赛、篮球赛等等,另外村还组织演讲比赛,文学茶话会等等,隆重的赛事振奋民心,极大的振奋了村民投入生产的积极性。另外村里还组织专门的文艺团队到村里为村民表演,以及邀请专家学者为村民讲授卫生知识、创业知识、农家乐管理、电脑知识培训等等。摄影节、廉政文化展示周等等,为群众文化展览,规模较大,村民反响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4、文化遗产:
旧石器、新石器及部分良诸文化遗存,乃至各类古生物化石等是我们三山岛重要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古村落、明清古建筑群等建筑文化也是我们三山岛保护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在文革期间破坏的庙宇得到重建或部分重建设,三蜂禅寺、娘娘庙等传统
庙宇得到恢复,传统民俗活动也在我村村委会的带领下得到复归,如新年庙会、出猛将、出财神等等,是对我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很好继承和发扬,对营造我村良好的文化传统氛围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文化管理
我村成立了以村主任一把手为首的村文化工作团队,确立了村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活动场所有专人管理,文化设施有专人定期检查和维护。
我村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常年向村民开放,村行政服务中心内各项村民服务对外开放,每天开放时间8小时,农家书屋为村民同免费图书借阅等便民服务。
各类文化设施不仅能为村民所用,而且也为丰富三山岛游客的旅游内涵作出贡献,各类文艺体育活动蓬勃展开,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稳步提高,并且在村委会的带领下,逐渐成为经常性的活动,几乎天天有人参与各类体育健身、文化阅读的活动,各民间组织来三山岛文艺汇演的场次也日益提高,据初步估算,三山岛每月各类活动不少于2场,部分黄金时期,甚至多大5、6场。另外我村治安一贯良好,为我村的各项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氛围。
目前我村正在创建旅游标准化,为此村庄道路到各类基础设施,如交通码头、文化走廊、公共厕所、路牌、交通指示、景点
名称等都确立了标准化,外部环境已然为奠定5A景区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另外,我村行政中心内各种标牌都做到了规范有序,每一层还在明显处有清晰明了的向导指示。依托规范的管理,内部窗明椅净,环境相当整洁,而且文化氛围浓厚,特别是崇廉文化在我村行政中心内到处悬挂,提升了廉政文化的品位,对塑造高端廉政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
每年我村有较为良好的农村基层档案管理室,并配有专门的农村档案管理员,特别是对艺术档案健全规范,每年都有总结和计划书。在活动室内,以村民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为题材的各类摄影、文字、标语等不计其数,是我村文化体育事业的真实写照。
文化队伍
三山村配备有专兼职文化管理员二十余名。有文化活动指导员,能组织开展对村文化工作的辅导。目前,三山村有老年秧歌队、健身舞,写作、书法等多支小型文体及健身队伍,共有文体骨干二十多名余人,为创建农村和谐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我村还坚持体育宣传与培训。除了每年选送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体育骨干培训,还精心组织村级体育骨干培训如排舞、拉琴等培训。同时还利用宣传窗、露天电影、广播等阵地,宣传本村及全镇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群众活动热心人先进事迹,科学健身、养身知识等,使“生活要小康,身体要锻炼”的意识深入全体村民心里。
社会效益
文化作为我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元素,已经越来越凸显其竞争优势,让更多的游客知悉三山岛远古文明和传统文化成为彰显软实力的根本保障,为全面推动三山岛文化的发展,服务三山村经济发展,我村多次组织编写了《太湖蓬莱三山岛》等相关书籍,以及部分专家学者等都对三山岛著书立说,为繁荣三山岛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我村还投入资金拍了主题宣传片,建立了三山村旅游官方网站,书籍、VCD等免费向村民发放,为繁荣我村文化市场作出了积极贡献,另外我村农家乐内在文化格调与品位都在逐年攀升,几乎家家都有卡拉OK,经营场所秩序井然,秉承一贯良好的民风,我村治安状况成绩斐然,农家乐经营遵纪守法,多年来并未发生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我村文化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级政府办法的各类表彰不计其数,如吴惠生同志2008年获得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2009年获得苏州市委办法的苏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称号;此外我村还获得了各类表彰,如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先锋村、江苏省农家乐专业村、城乡一体化特色奖、苏州市十大生态旅游村等等。
第四篇:县文化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本站推荐)
文章标题:县文化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打造文化大县的关键时期,随着“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战略部署的实施,文化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创建先进文化体育,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全县文化体育事业的中心任务。为使文化体育工作有章可循,特制定本规划。
指导
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全区文化工作会议和市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县“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河套文化博览园,葵花广场和五原县纪念馆建设为载体,充分挖掘我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体育资源,并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为一体,打造文化品牌,塑造城市亮点,建设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鲜明现代风格的文化大县。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整合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着力推进冯玉祥、付作义历史文化园区建设及义和渠带状公园的硬化美化和绿化,加快河套文化博览园和葵花广场的后续工程建设。同时启动孟王栓海子风景区,搞好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经营,将旅游、文化、消费、娱乐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协调起来,有效地拉动二、三产业的发展。2006年,完成五原县纪念馆建设,2008年,完成葵花广场后续工程建设,到2010年,全面开发建设孟王栓海子和塔尔湖风景区建设,形成南有孟王栓海子,中有河套文化博览园区和五原县纪念馆,西有塔尔湖海子的集旅游观光、文化消费、历史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五原旅游风景区和文化旅游业。
2、繁荣文艺演出业。围绕葵花产业和历史文化,集中力量推名人、创名作、塑名人,着力宣传历史文化大县和葵花大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每年要力争创作、编排1-2个优秀剧目。坚持办好每三年一次的中国河套葵花节庆典活动。鼓励、扶持形式多样的民间文艺团体和个私企业文艺团队的发展。
3、繁荣和规范文化体育娱乐业。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办法,吸纳和引进文明、健康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每年保持发展3-5家,逐步壮大文化娱乐业,丰富娱乐产品和服务。
二、全面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1、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的创作。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具有五原特色的品牌作品、品牌活动、品牌团体和品牌文化人。推出一批反映古郡文化、葵花文化的优秀作品,力争每年有1-2个作品进入自治区“五个一工程”行列。
2、丰富活跃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坚持社会文化体育社会办,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社自办或合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城乡联动全面发展。认真实施“小康文化工程”、“农村牧区电影2131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全面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
3、强化文化阵地建设。采取多种办法招商引资,并借助国家“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资助,力争在2008年兴建2个集文化宣传、娱乐休闲、艺术培训、图书阅览、体育健身为一体的集镇文化中心;2008年前兴建一座集科普知识博览、艺术专长培训、文体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少儿科普艺术培训中心。兴建7个功能完善、作用齐全的乡文化站,进一步巩固提高120个村文化室,在全县80的生产合作社或自然村建起社文化活动阵地。实施“三线一带”优美风景线建设,构筑百里文明文化长廊。
4、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的“文化三下乡”活动,大力宣传“爱古郡、兴五原”,营造热爱五原、共建文明城市的文化氛围。到2008年,建立起设备完善功能先进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保证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
5、搞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力争在2006年建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五原县分中心,并为图书馆配置齐备的电脑网络设备。2008年前在塔尔湖、套海、隆镇建成5个资源共享基层点。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从我县实际出发,建立文化大县建设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绝对领导,政府有效管理,行业严格自律,文化单位依法运行的管理体制,并把文化管理的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政策调节,把握导向,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文体广电局将逐步实现由具体办文化体育向依法管文化体育转变,由主要面对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实行政事分开。
2、深化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深化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适合文化单位特点的领导人员任用、激励、监督机制。从2006年开始,在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进全员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3、深化文化投资体制改革。重点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城镇社区
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和乡、村、社文化室建设,不断改进政府投入方式,激发文化事业单位的活动,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依法放开文化投资领域,出台并实行有利于鼓励和吸引文化投资的优惠政策,逐步形成政府投入、文化单位和企业投入及对外引资相互补充的多元化、社会化文化体育投资体制。
四、不断强化文化市场管理
坚持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采取日常巡查和集中治理相结合,努力净化文化市场经营环境,培育繁荣健康的文化经营项目,不断壮大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
五、加强文化体育人才培养
1、加快培养复合型文化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强化现有文化体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实施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县外文化体育管理人才与我县的文化体育经营活动。
2、健全优秀文化体育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优秀文化体育专业骨干、拔尖人才。带动文化体育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建设文化大县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社会环境。
二OO五年六月十四日
《县文化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文化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第五篇:某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某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区文化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体育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服务的方针,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文体事业,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努力促进精神文
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
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生活需求出发,围绕建设和谐、精品、魅力**的需要,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找到适合区情的发展方赂,以基层社区为重点,以社区文化体育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为基础,抓阵地、抓设施、抓队伍、抓活动、抓发展、抓管理,与时俱进。
三、我区文体设施建设发展思路及措施
城市文化是展示城市现代化文明与进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我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我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区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围绕我区现代化城市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文体建设投入逐年递增,全面加强文体阵地建设,合理配套文化体育设施,完善区、街、社区三级文体网络,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群众性文化体育骨干队伍,努力培养、输送文体后备人才,积极引导群众文体消费,逐步实现文化体育产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强化健康文化的引导和加强文化市场的监控,使产业管理和繁荣先进文化同步。
(一)开展创建文化、体育先进区(街道、社区)的活动。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建文体先进区(街道、社区)活动,借此推动和加快城市社区文化体育建设步伐。卫文体局每年要重点抓好1-2个街道创全省文化先进街道1-2个街道创全国城市体育先进街道。各街道每年要重点抓好1-2个社区创全省文化先进社区和1-2个社区创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争取到2010年,我区进入全国文体工作先进区,且又有一批街道和社区进入全国、省市文化体育先进街道(社区)的行列。
(二)加强文化体育阵地设施建设。
积极协调资金,加大对社区文体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拓展文体阵地,使居民能就近参加文化活动或体育煅炼。力求两个街道均建立相当规模的文体活动中心,三分之二的社区有专门的社区文体活动室,加大区级文体场馆的建设力度,把原**游泳池改建成**区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根据其功能设置,充分发挥文体活动中心作为全区群众文化、体育指导中心和文化产业管理中心的龙头作用,全面推进社区文体建设。
(三)加强对街道文化站基层文化的管理,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街道文化站、图书馆是基层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应当加强管理与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街道文化站、图书馆的建设,增加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增添设备。二是理顺街道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规范文化站的名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文化经费纳入我区财政预算,并根据我区文化事业发展需要按比例给予逐年递增,设立专门经费,为街道站、图书馆发挥功能提供经费保障。要建街道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街道文化的奖励和政策性补助,按照街道文化站、图书馆建设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建设街道文化站和图书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各街道文化站、图书馆硬件设施的建设,解决好文化站、图书馆硬件设施不达标的问题,投入资金改善和完善街道文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增加街道图书馆的藏书量。
(四)增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1、加强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的桥梁,是巩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有效途径。认真实施“百乡千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解决农村看不到电视、看不好电视的问题,加强集镇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并逐步向中心村、自然村延伸。巩固有线广播数量,加强村级广播室建设,尽力做到村村有正确的舆论声音在空中荡漾。继续完善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创办宣传教育中心(站)的经验,统筹管理乡镇文化站、广电站、图书室、科技推广站等阵地。建立宣传网络和队伍,完善管理和运作机制。应加强村级宣传、文化和政务公开栏的规划和建设,使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农村新村集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相同步。
2、加大科技含量,开展“三下乡”活动。文化下乡活动满足了农民的一些文化需求,但要使“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又要跳出娱乐型的“小文化”框框。必须加大科技含量,引入科技、教育、扶贫、普法、计生等人文学科、构筑“大文化”框架,更多层面地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做到以娱乐型教育农民,以实用型引导农民。
(五)加快文体网络和文体队伍的发展。
以社区文体服务为基础,建立区、街、社区三级文化网络,每年要新建一批社区文化示范点,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加强文体队伍建设,建立社区文化体育指导队伍,成立各种群众性文体团体、活动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