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特优势构建文化软实力强区经验材料(共5篇)

时间:2019-05-13 09:4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独特优势构建文化软实力强区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独特优势构建文化软实力强区经验材料》。

第一篇:以独特优势构建文化软实力强区经验材料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创业文化的**市**区,注重找准文化资源、文化观念、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切入点,创新思维、勇于探索,不断夯实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文化强区的基础。

一、发挥独特优势,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固本强基

地处**之滨的**区,汉代名将灌婴早在22XX年前就在此筑城设郡,因此成为**的发祥地。近年来又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灯彩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在创业创新的发展大潮中,**区已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现代化都市新区,成为展示实力、繁荣、和谐的重要窗口。在做强“实力板块”、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浓厚的文化积淀。

激励机制日益彰显,创业人文氛围越来越浓。以科学发展、率先富强为鲜明特征的创业创新文化已为**人所接受。通过解放思想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传承改革开放初期创业精神,认真挖掘传统创业精神的人文底蕴、总结现代创业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营造了创业创新、勇于争先、博采众长、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日益丰富的创业文化,逐步成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

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日益完善,共建共享格局越来越好。开展全省、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区争创活动,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改善。**区文化馆、图书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二级图书馆,**海洋公园、天香园都市候鸟、区属“**之声魅力934”广播电台、星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也逐渐成为构筑文化设施的基础网络,成为与建设现代都市新区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区域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文化品牌打造越来越响。为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文化,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品牌,**区先后举办了全国村长论坛、cctv走进**、全省灯彩艺术展、天香园都市候鸟节、文化旅游节、全省首届花博会和多届艺术节、农民运动会、农民书画大赛等特色活动,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纳凉晚会”、“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文化“五个一百”工程等活动,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不断推出文化精品,创作了区歌《**的梦》、小品《天香情》和《搬迁》,自创的“双龙戏珠”灯彩节目获得中华经典龙舞大赛金奖。

历史文化积淀悠久,文化资源开发越来越重视。公元前2XX年,灌婴选定**为郡治所在地,筑城城址就位于今湖坊镇黄城村一带,由此可见,**区积淀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区加快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一园”、“一核”、“一带”的文化资源开发。“一园”即“天香园”,对天香园进行综合扩建改造,推进“生态天香园、都市候鸟林”工程; “一核”即省艺术中心、区文化馆、信息传媒中心、**文化广场;“一带”即北京东路(东起海洋公园,西至洪都大道)的特色旅游文化带。

二、打造独特品牌,在增强“八力”上见成效

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构筑文化强区,**区在增强“八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完善政策规划,增强科学“决策力”。**区结合区情出台的《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法规性文件,适用性、操作性强,为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切实加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做到每年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在招商引资中,让引进的文化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同等优惠待遇。坚持对发展中的文化企业予以优先政策保障。

坚持协调发展,增强文化“助推力”。构筑文化强区,离不开经济基础作后盾;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大文化的支持和助推。**区坚持经济和文化统筹协调发展,提升与做大做强“实力板块”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着眼构建文化建设与经济协调、社会和谐的互动发展模式,把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作为优化文化“软实力”软硬环境的重要抓手,有力助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培育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凝聚力”。在宣传和弘扬“**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区注重加强人文科学的研究,建设与经济运行相适应、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体现时代特色的区域文化。坚持以提高公民素质为重点,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有序、奋发进取的良好社会氛围。

满足群众需求,增强文化“感召力”。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和谐文化建设的成果,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本质要求。为构建标志性文化设施、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格局,**区投资建设区信息传媒大楼,在湖坊镇、塘山镇、京东镇分别建设一个XX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中心。

为增强文化“感召力”,还注重在大力普及社区文化、村落文化上下功夫,达成让健康的艺术文化、民间文化、历史文化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催人奋进。

做强文化产业 ,增强文化“竞争力”。为变文化资源为文化资本,**区注重发挥灯彩艺术、书画艺术、都市候鸟等特色文化产业的效应,全面带动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媒产业、都市旅游产业、文化娱乐产业、文化会展产业、体育休闲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增加值。

优化发展机制,增强文化“创新力”。先进文化发展之源在于创新。为实现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的创新,**区注重处理“软”与“硬”的关系,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章,科学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较好地实现了政府职能 “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深挖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发展力”。**、艾溪湖、海洋公园、天香园、扬子洲生态科技园、金绿园山庄等,是**区拥有的独特文化资源。为增强文化“发展力”,注重坚持构建多层次保护开发体系,深入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名人研究、历史文献整理,梳理民间文化发展脉络,稳妥处理保护与开发、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使文化资源在大文化建设中得以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

培养引进人才,增强文化“服务力”。**区注重建立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和奖励制度,努力引进和培养文化市场意识强、熟悉文化产业开发的人才。近年来,一大批文化策划、生产、管理、传播型技术骨干脱颖而出,在助推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第二篇: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国内总装厂书记 原云林

在集团扭亏解困的新形势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推进创建集团优势企业步伐,为集团“一年扭亏三年解困五年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企业精神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广大职工的基本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要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等精神,同时应赋予企业精神以新的内涵:在广大员工中开展承担践诺使命,扭亏解困为先,永续油田辉煌的精神。

在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建设廉洁文化,塑造管理者新形象。国内总装厂结合工作的实际和需要,为了以现实生活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相继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以权谋私利

金钱毁前程》等十篇案例剖析材料,并在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全厂党员集中组织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影片《远山的红叶》、近年来的案例图片展、收听收看反腐败光盘等,为了提高职工道德意识,开展了对职工公民道德教育,组织进行了知识竟答测试,在日常工作中,分厂坚持每周召开干部工作会议,逐一总结上周工作汇报本周安排,使分厂的管理人员能够查找到差距、振奋精神,形成良好的廉洁工作风气。

建设安全文化,推进分厂安全生产。文化赋予安全以灵魂,赋予员工以自觉,赋予发展以安全。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勤提醒,勤检查,勤处理”,做到安全理念认同化;严抓“三违”对吊锁具及天车定期检查、及时维修,克服厂房狭小,设备坏、旧等不利安全因素,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力求安全行为自觉化;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到有险情随叫随到。以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实现安全制度长效化。以外显文化带动内隐文化建设,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

建设学习文化,构建学习型分厂。国内总装厂是一个生产单位,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学文化、学技术的氛围不是很浓。优质的产品最终是从职工手中干出来的,如何提高职工学文化、学技术的积极性,突出体现“自觉”,而不是“死看死守”,就我厂而言,我们从实际去锻炼,在工作中学,从理论去升华,在干活中检验。

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文化。分厂基本做到以情感人,把“家和万事兴”的理念灌输到所有的职工思想中。在分厂营造一种家的气氛,形成上下级之间、职工之间互相尊重的氛围。首先,要充分体现职工在分厂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职工参与分厂管理的权利,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实行厂务公开,建立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使广大职工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增强职工参与分厂管理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职工将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为企业发展的献计献策。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

分厂党、团、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的“向导”和“家长”,从关心员工生活、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处入手,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开展“温馨”传递活动。在每名员工过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份祝福;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为每一位女职工送上一件小礼物。让员工深切感受到各级组织大家庭的温暖及融合之情;职工家中无论喜事、丧事、住院,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前去祝贺、帮助、慰问;帮助关心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的生活和就业问题,有病住院、子女结婚、办理丧事,只要通知单位,都要派领导代表单位前去看望,把组织的一片深情带给他们,时刻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言语行动间处处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努力解决好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加强职工培养与教育,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职工的特点,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职工的个体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适应生产发展的需求。一是要明确培养方向,始终把加强职工的能力建设作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主题;二是要丰富培养内容和方式,坚持整体培养和拾遗补缺相结合;三是要拓展培养途径,坚持集中性的理论业务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要根据职工的专业特长和潜在能力,赋予职工相应的岗位和责任,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做到让想干事业的职工有条件,让能干事业的职工有机遇,让干成事业的职工有地位。

分厂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这一主题,在管理上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关心到家,教育到位,形成文明、自然、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分厂内外都更换了贴近实际,具有人性味的企业文化标语,使职工感受到敬业就是敬自己,爱岗就是爱家庭,为了家人多干活、多收入,为了家人讲安全、保平安。在综合治理方面,利用周一职工大会对职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的同时,加强对职工法制教育,对公司、集团等出现的案例进行剖析,使职工增强法制观念,今年以来没有发生治安案件。

分厂通过各个方面的企业文化宣传和建设将硬实力的竞争优势转化为软实力的“品牌竞争”优势,提高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工程局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要紧密结合分厂实际,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持续发展能力。要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形成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总结提炼已有的技术成果,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强设备的更新改造,努力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不断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集团交付的各项工作相融合,并渗透到分厂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为分厂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舆论环境,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三篇:长春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长春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李彦 薛俊生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1期

[摘要]对长春文化软实力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长春文化软实力的调查和评估,为中国城市软实力建设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发展对策,进而为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提供可能的经验,以期为我国软实力的建设贡献一些力量。

[关键词]长春 文化软实力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09-01如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使经济能在文化中汲取不竭动力,使文化成为经济的内在支撑,是摆在长春面前的现实课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软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成就斐然,但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长春城市软实力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本文的宗旨。

一、长春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原则

在测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课题组在测评长春文化软实力硬件指标的同时,特别注重长春文化软实力的软性指标,并注重长春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发展。在测评项目设置上,课题组分别对长春市的公共管理、人口素质、区域文化、人居环境等四大方面,进行了逐一考量。在测评内容方面,课题组对每一大类指标涉及到的各个子指标,进行了符合实际的计算并最终确定了科学的权重。

(二)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原则

在设计测评体系过程中,课题组非常重视整个测评体系的科学性,对如何筛选长春文化软实力指标、如何量化主观指标、如何合理配置分值等一系列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评指标体系,保证了整个测评工作的公平性,减少了主观上的随意性。

(三)前瞻性原则

在长春文化软实力测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课题组考察和借鉴了国际上关于软实力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借鉴了发达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城市的特色,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完善,保证了测评体系对中国以及中国城市软实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四)针对性强原则

我们要做的就是选取的每一个指标都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某个要素,以保证其具有针对性。

(五)系统全面的原则

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城市文化软实力涉及的每个方面,不能只从一点出发。

(六)互相独立原则

每个指标要代表要素每个方面的特质,而某个特质要尽可能用少而精的指标来反映。

(七)有代表性原则

指标本身不仅是所反映要素的代表,而且必须能反映其所代表的要素特性。

(八)便于获取原则

必须确保所选指标的数据能够准确地收集。从理论上看有些指标虽然非常理想,但从实际操作考虑,可能会有成本和获得的难度大的不足,所以只能放弃。

(九)动态变化原则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注重点,会随着长春城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指标应能反映长春城市动态的过程,保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依然适用。

二、长春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长春城市文化软实力一部分是通过数字、实物和具体的状态体现出来。例如,长春市的文化产业值、长春市学校的数量、长春市的文化机构数量,都是用数字来体现软实力的。另外,长春市的图书馆、博物馆都是以物的形式体现软实力的。而长春市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生活态度又是以一种具体的状态体现软实力的。最为难以测量的就是人的思想、情感、动机和智慧等主观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相对客观的指标,这种指标不是完全的客观,它是在研究人员的设计下使其量化。

三、长春文化软实力的评估方法

指标体系是区域软实力评估的重要工具,如何将其合理利用,最关键的就是选择科学的使用方法。在区域软实力的评估过程中,价值判断的两种形式是:定量与定性,相应的评估方法

应有定性和定量两种。通过数学计算得出评估结论的称为定量方法,不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定性方法。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是区域软实力评估的基本思路。

(一)定性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使用的资料多是源于评估者主观的鉴定和评审得出的,定性评估的结论一般不是量化的计算结果,往往是描述性的话语。当然,有时也可以将定性问题作定量化处理以表达得比较明确。也就是说,定性评估结论的表达方式取决于项目评估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二)定量评估方法

综合评估定量方法的数学理论是一种最优化理论,它应用数学工具对评估项目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综合。常用的综合评估的定量方法是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是用于求解层次结构或网络结构的复杂评估问题。它是采用指标成对比较的方法构造比较判断矩阵,通过对判断矩阵的计算,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最后进行层次总排序,得到各因素的组合权重,并根据最低层次各指标权重和指标值对区域软实力做出综合评估。

第四篇: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文化软实力 打造发展新优势

关键词:文化 软实力 提升 文化立法 文化创新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摘 要: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需要系统研究“和”文化,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加强媒体宣传,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立法,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加入国际竞争。

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当前,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贸易额年年攀升。发达国家强劲的文化产业更是成为文化贸易的主导力量,其文化产业普遍优于其整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其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平均在10%以上。如英国文化产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是全国经济成长率的近2倍,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全国第二大产业。美国当前出口最大的已不再是农作物或是工业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文化——电影、电视节目、书籍、音乐和电脑软件等。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25%,超过了军火业。美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43%,欧盟达到34%,整个亚洲和南太,仅占19%,而其中日本占了10%,韩国占了5%,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在内一共才仅占4%。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制造”更是扬名世界。但在“中国制造”的背后,文化软实力是相对匮乏的。尽管“中国制造”享誉全球,我们有能力制造占全世界20%的冰箱,30%的洗衣机,50%的摩托车,55%的电视,75%的钟表,80%的拖拉机,90%的打火机和纽扣,但不能忘记的是,中国制造出口的每一台显示器都标识着:Intel inside。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很值得中国人深思的话:“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事实也是如此,“中国制造”更多的是硬件,而软件则多是来自国外尽管我们的制造业规模宏大,却只是世界的低端加工厂。西方人抱怨对中国巨大的经济贸易赤字,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西方的巨大的文化贸易赤字。如电影业从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中国的电影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即使出口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播。当前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已到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从现实来看,国际贸易中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在不断增加。单纯卖物质产品,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少。而如果能够在产品中注入文化,则可有效地提高其附加价值。因此,我们应更多地将文化的基因移植入“中国制造”之中。

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我国自古就重视软实力,知道仅凭硬实力是不够的。如“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的提出即反映了朴素的文化软实力思想。古代中国曾一度强盛无比,未出兵占领周边的国家,但中国文化却对这些国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中华文明及生活方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然而,我们现在不少人的思维方式却停留在“经济强国”的认识层面上,缺乏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视角来增强综合国力的总体战略思考。有人认为抓经济可以“赚钱”,抓文化则是“烧钱”。领导者往往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发展经济上,因其见效快,容易出政绩。事实上,这种看法在理论上是有失偏颇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文化本身并不是反经济的,它同样具有经济的正向效应。今天的文化可能成为明天的经济利益。当一种文化被普遍接受以后,代表这种文化的经济利益其实现的过程也将变得更为容易。那种牺牲文化去发展经济的做法,可能经济在短期内发展了,却会导致其他方面的一些社会风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并不自然而然地能够带来文化的崛起,甚至这一过程也可能是一个伴随文化趋向衰落的过程,前苏联即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注脚。文化软实力差的国家,犹如一位没有头脑的泥塑巨人,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之下,将会很容易倒下。因此,应给予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摆在与工业、商业等产业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位置来看待。

文化软实力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一是国家层面的文化软实力。外国的舆论和媒体首先多是从领导人形象开始关注一国的变化。因此,领导人要率先垂范,当好领头人。要注重形象,展现出良好的个人魅力。执政者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学会广交好朋友,多交真朋友,真正做到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与其他大国打交道,要不亢不卑,有理有节,着眼长远。二是组织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一个组织,也有其内在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经营性文化企业。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减少“以力压人”和“以利诱人”,而增加“以理服人”和“以礼待人”的做法。文化软实力在组织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价值观念、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的社会形象及其影响能力等等。三是个人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个人文化软实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国家软实力的水平。提高每个个体的个人素质和精神涵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其根基来源于每个个体的文化崛起,它发乎个人的内心,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之中。诚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的: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仍然屹立不倒,说明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那些具有普适性的文化要素应及时总结并发扬光大,要更多地去挖掘中华文化中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部分,并加入“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等价值取向,以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认同。让其在不远的未来,彰显出其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价值。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系统研究“和”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和”。“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的基础。讲求“仁”,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反对强权,同情弱者。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多元共存,反对战争和征伐。江泽民同志1991年访问莫斯科时,即引用了墨子“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的“和”文化。温家宝同志指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就是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来源。”中华文化历来主张和谐、包容,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倡导各民族之间应当和平共处。“和谐社会”的提法,无疑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提炼出来的一个极好的典范。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崛起的有力支撑。我国历来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这也是软实力增长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应进一步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优秀文化培育人,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感染人。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是不竭的动力源泉。优秀的文化应当是兼收并蓄的开放的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文化有创造性的融合能力。要使中国的文化体系积极参与世界的文化体系的建构,进而产生新的具有普世性的文化体系,就要注重对其他异质文明的学习,避免犯文化保守主义的错误。历史反复证明,文化的交流对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树大,则必须要根深,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如何扎好我们的根,不仅是文化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构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经济持续多年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使得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对海内外的吸引力在日益增强。但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无疑还是初步的、薄弱的和有限的。当前,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找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迫切任务。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立法。当前,文化的创造性和活力尚未被充分释放和激发出来,相关的抑制因素仍然存在。从根本上讲,旧有的文化体制弊端还没有被彻底根除,新的文化机制还没有完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因此,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途径。经济体制的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的新的侧重点。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对外贸易能力甚至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文化发展的产业化战略在当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我们应抓紧时机,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换代。中国强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世界主流文化市场尚属稀缺,其外贸的基础很弱。当前,急需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对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予以扶持。如积极扶植本国的电影、文学、艺术等走向国际社会。运用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为文化企业的金融环境改善出台帮扶政策,改善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扶持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等。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加入国际竞争。创意产业近些年在国外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英国曾是世界制造大国,现在则由“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2000年时,创意产业占到GDP的7.9%。在1997-2001年间,其出口增长率达15%左右,是其他行业出口增长速度的几倍。在美国,2002年创意产业即创造了近800万个就业岗位,接近其全国就业人口的6%。在纽约,其就业人口甚至超过12%。美国以致于有人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感叹!当前,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事实上,在创意产业的重要方面——动漫产业,政府已有实质性的举措,如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打造动漫强国。财政部即表示将于未来五年中用30亿元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也出台配套措施以积极动漫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北京、长沙、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地方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地建立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并对动漫产业发展做出重大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文化部也为优秀的动漫作品提供大型的展示平台,可以说政府部门为创立我国自有的原创动漫品牌和培育一批动漫演出制作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世界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文化需求就会迅速增长。如果能够很好地因势利导,将非常有利于打造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当然,文化产业的发展,仅凭政府的实力是有限的,因此,要用更多的激励政策,倡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我国历届领导人均重视文化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军队如此,其他领域当然亦是如此。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认为“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则进一步提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必须要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在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单凭经济“一条腿走路”是不够的,仅有物质的发展而没有文明的充盈是难以走远的,因此必须要有文化来大力支撑,要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而打造我国发展的新优势。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国,但她在目前却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如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较之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软实力建设在较长时期内均遭到了某种程度的轻视甚至是忽视,这也直接导致文化软实力还跟不上国家经济硬实力提升的速度,更跟不上西方发达国家的进度。加快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对于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大国身份的获得及其存续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文化软实力及其对外界的影响力。世界大国的成就,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需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大国不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先进且成熟的文化形态,具有引导力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不仅难以被世界上其他国家认可,可能其自身的发展也将成问题。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对文化软实力的越来越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振兴我们的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世界的目光也将越来越多的投向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必将更好地促进中国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振兴,本身也将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打造新的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于溪滨.软实力理论的内涵、产生背景及运用[J].当代世界,2006,(09).[2]布热津斯基(美).大棋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李磊.打造中国软实力[J].商业文化,2006,(11).[4]沈望舒.“软实力”叩响中国之门[J].望新闻周刊,2005,(07).[5]赵诣.软实力:大国争雄的角力场[J].中国社会导刊,2005,(12).

第五篇:以文化软实力增强部队战斗力(范文)

以文化软实力增强部队战斗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积极进取的文化追求。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支军队要形成战斗力,同样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强力支撑。文化软实力,作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核心军事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它锻造着一支军队的精气神,滋养着一支军队的灵魂,影响着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深刻审视文化软实力对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战略价值

激励官兵战斗精神的动力之源。文化软实力是军事硬实力的“倍增器”和“场效应”,虽然它只是观念形态的存在,不是直接的物质力量,却能以激人之心、励志之气,产生出比武器更锋利更持久的战斗力量,能让官兵焕发出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斗志和智慧。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理想、使命始终大写在先进军事文化的大旗上,先进的知识、理念、信仰和军事智慧时时塑造着官兵的心灵。正是依靠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认同,为广大官兵注入了特殊的精神气质,培育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赢取未来战争胜利的文化支撑。纵观一幕幕气象万千的战争活剧,文化软实力始终是左右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之所以能创造“小米加步枪”战胜“飞机加大炮”的战争奇迹,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党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政治优势始终摆在军队建设的首位之中,赋予了人民军队全新的灵魂和意志。近年来,特别是随着科技知识的迅猛发展,文化软实力已渗透到军队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历史、传统、民族等文化资源已成为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战略武器。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保证。《尉缭子·兵令》讲:“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无论任何变革,变到深处就是文化。如果没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也就失去了变革的思想基础和动力之源。美军明确提出“转型始于文化,终于文化”,“转型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当前,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我军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军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实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军事文化的深刻革命。我们必须自觉紧跟世界潮流前沿,运用文化软实力支撑、强化、塑造和创造各种战略能力转化为有形力量,为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

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内在要求。文化软实力始终与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履行职责使命过程中不断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不断拓展延伸,对官兵政治素质、战斗精神、人文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时代呼唤,培育战斗精神的时代诉求,增强对遂行任务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的客观需要,内在要求既要夯实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硬实力根基,也要靠官兵军事素养、战斗精神等这些军事文化所形成的软实力支撑。只有不断丰富文化软实力内容、改善文化软实力品质、打造文化软实力优势,增添完成使命任务必备的文化力量,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人和武器的最佳结合,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科学把握文化软实力对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本质要求

我军文化软实力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反映我军性质宗旨、体现战斗力内在要求、符合国防和军队建设特点规律的文化力量,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铸魂育人的政治品格。我军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具有正确的建军宗旨和原则,良好的作风和品质,科学的军事理论和价值观念,以及一系列正确的军事方针和战略战术等,与别的军队有着根本区别和显著政治优势。当前,无形的战场、无刃的对决始终围绕在我们身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想和武器制胜论等错误观念始终甚嚣尘上,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必须牢牢把握铸牢军魂、恪守宗旨这个根本,全面落实党对人民军队的政治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着力提高官兵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爱军精武的永恒主题。军事职业最显著的特点,平时是爱军精武,战时是浴血奋战。爱军精武始终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永恒主题,“为谁当兵、为谁打仗”“当什么样的兵、打什么样的仗”的基本问题始终是文化软实力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战争形态的演进、武器装备的更新和训练模式的创新,对信息化条件下爱军精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不断丰富发展爱军精武文化,把信息时代的要求注入历史使命教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之中,鲜明体现信息化军队风格,突出信息化练兵的火热生活,明确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价值取向,以新的思维理念、知识素养和打赢本领,培育塑造信息化时代的知识型军人。

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敢打必胜的信念和精神,是战斗力的精髓。《上甘岭》《亮剑》等影视作品,生动诠释和宣扬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深刻揭示了人的因素是实现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新的战争威胁,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信息化战争的制胜机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遵循现代战争规律结合起来,大力提升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为赢得未来战争胜利锻造精神利剑。

求实创新的价值追求。这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灵魂和生命。军事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但军事创新不可能自发产生,需要文化的支撑和滋养,需要在文化沐浴下的创新自觉。同时还要看到,战斗力建设是硬碰硬、实打实的,必须遵循规律、讲究科学、勇于负责。我们要把求实创新作为一种文化常态,紧紧围绕战斗力生成的基本规律,冲破传统经验做法的习惯依赖,冲破机械化战争的思维桎梏,冲破对西方军事变革思想的盲目迷信,以更加先进的思想观念、开放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战略视野,审视战斗力建设的历史方位,以科学的发展思路、科学的发展模式、科学的发展方法,谋划战斗力发展的崭新路径,以文化创新和文化自觉不断提升军队战斗力建设的层次和质量。

充分开掘文化软实力提升部队战斗力的路径选择

强化目标导向。从根本上说,军队建设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战斗力的保持、提高和释放而展开。抓住战斗力建设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军队建设的“牛鼻子”。我军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和催生战斗力,巩固和提高战斗力。我们要牢固树立服务战斗力、催生战斗力的正确目标导向,始终围绕打赢目标谋篇布局,在校正官兵价值追求、坚定官兵理想信念、筑牢官兵精神支柱、激发官兵战斗精神、滋养官兵精神品质、提高官兵军事能力上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功能作用,推进战斗力水平的整体跃升。当前,特别要注重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灌注更多的战斗元素,把体现理想信念、纪律观念、道德情操、尚武精神等方面的文化元素,贯穿渗透到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日常战备训练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等各个领域,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全面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力量支撑。

强化文化引领。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型。要围绕使命任务拓展、力量结构转型、军事训练转变和制度机制创新,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号角,成为广大官兵积极投身伟大变革实践的精神旗帜。要加强对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基本理论问题和军事斗争准备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先进作战理论体系;要积极打造反映信息时代特质的军事训练文化,为训练模式转变提供思想引擎和智力支持;要积极创新管理文化,努力把外在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规定转变为官兵的自觉行动;要加大安全文化培育和建设力度,切实把安全工作内化为安全精神、固化为安全制度、外化为安全行为,为战斗力建设打造坚实的安全屏障。

强化转化运用。文化软实力具备的观念先导、目标牵引、精神激励、制度规范等功能作用的释放,离不开文化活动、文化产品与广大官兵思想、心灵、精神的碰撞交融。文化软实力只有回到官兵当中,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和作用。一项优秀的文化产品,传播越广,影响就越大、价值就越高。要坚持一手抓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发展、一手抓文化软实力的转化运用,进一步强化“姓军”“为兵”的鲜明导向,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大力改进文化传播模式,积极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大众化,特别要重点做好反映变革主旋律、体现转变新要求的优秀文化产品下部队、下基层,搞好文化和战斗力建设实践的结合,将文化软实力的辐射力渗透到战备训练和遂行任务之中,渗透到官兵的日常养成之中,切实提高先进军事文化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贡献率。

下载以独特优势构建文化软实力强区经验材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独特优势构建文化软实力强区经验材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推荐]

    国外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发布机构:中联部发布时间:2010-03-24信息来源:中联部【文字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保护视力色:“软实力”这个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

    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构建经济发展硬支撑

    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构建经济发展硬支撑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支撑。赤城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全市强势......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共5篇)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的力量,既能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也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

    以亚运为契机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

    以亚运为契机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 摘要:广州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不断提升广州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字:2010年亚运会 文化软实力 契机广州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推动科学发......

    以文化促发展 玉柴增强软实力[优秀范文5篇]

    以文化促发展 玉柴增强软实力玉柴集团网2010-11-08 11:00文化竞争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由产品的竞争过渡到管理的竞争、文化的竞争,......

    凤林镇挖掘文化资源做强软实力

    凤林镇挖掘文化资源做强软实力 “甘冽的八角井水,喝一口透心清凉,祖传的杨氏香饼,尝一口满嘴留香。南坞三月三,一盏指路灯,带我回归梦牵魂绕的故乡……”近日,在首届全国乡风文明......

    深挖文化优势资源 加快建设文化强区[范文大全]

    深挖文化优势资源 加快建设文化强区 南溪区委副书记、区长肖敏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发展动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南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厚,塑造了......

    高校文化与国家软实力构建(111)[样例5]

    大学文化精神及其软实力功能黄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64)文化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原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公众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