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近年来公安工作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只有紧紧抓住公安民警队伍建设这条主线,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增强广大民警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充分调动每一个公安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确保“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成为每个民警自觉行动的准则,才能保证公
安机关真正担负起打击犯罪、维护稳定、保护一方平安的职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是此阶段公安机关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现实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彻底理顺公安工作的新思维,建立起与当前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坚持从优待警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基础
公安民警是和平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织的新形势下,公安民警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工作和安全保卫任务,随时有流血、牺牲情况的发生。因此,要把公安民警队伍建设成一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队伍,就必须培养广大民警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落实这一点,说教式的灌输和文字上的游戏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措施则是基础。过去我们从优待警说了很多年,但真正在落实上起色不大,造成了“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的被动局面。当然这里面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因素制约等原因,但也有我们公安机关自身努力不够、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力等情况。为此,我们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把广大公安民警视为自己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努力创造条件,落实从优待警。
一是妥善解决好民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全国“二十公”会议和省委、省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都对公安民警应当享受的职级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公安民警政治上关心、厚爱的具体体现,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政治建警的高度去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解决好民警的政治生活待遇;
二是要开辟伤、病民警绿色救治通道。警力紧缺、警务工作繁重造成许多民警集劳成疾,而面对疯狂、凶残的犯罪分子,公安民警更是随时可能出现流血伤亡等情况,为了保护好广大民警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公安民警因公伤亡情况,公安机关应积极主动与地方医疗机构搞好协调,建立民警伤病救治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障民警因伤因病救治效果;
三是建立定期民警体检、心理健康咨询档案。由于民警在执行任务时,吃饭、休息和工作时间不规律,长期以往极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潜在性乃至致命性疾患,建立定期民警医疗体检是避免产生这一状况的有效措施。同时,民警在勘查现场或与犯罪分子斗争时,经常面对血腥现场或目堵战友负伤、牺牲情况,这些都程度不同地会对民警的心理产生剌激,因此,公安机关必须重视和关心民警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四是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公安民警长期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任务,由于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是缓解这一压力的必由之路,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关心、体贴、爱护民警的高度去切实抓好这项制度的落实。
二、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维护民警切身利益,就是指在政治上要关心民警,工作上要善待民警,生活上要体贴民警。公安民警在代表国家机器履行执法权利、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其个人切身利益应当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特别是在当前袭警现象时有发生、公安队伍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情况下,保护好民警个人利益不受侵犯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也已证明,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决定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要把维护民警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就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健全维护民警权益机构。成立由纪检、警务督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对发生损害民警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在为民警讨回公道、还民警清白的同时,坚决将损害民警声誉和利益的不法之徒绳之以法;
二是配齐配全保护民警利益的设备设施。借鉴发达地区保护民警利益的有效办法,为广大民警尤其是一线执法民警配备录音笔,使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工作情况全程录音,防范可能存在的诬告、陷害。对“窗口”单位装备音、视频同步监控设施,并将影视资料定期建档留存,既可监督“窗口”单位民警工作,又可有效保护民警个人;
三是妥善解决民警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由于警力不足,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
线民警更是执勤、出差频繁,不仅家庭难以得到照顾,就连最基本的节假日家人团聚都无法保证。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一定要把维护本单位民警的切身利益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去抓,对民警的个人婚姻、住房、子女就学及家庭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要多过问、多关心、多体贴,力所能及地帮助民警解决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开展扎实有效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前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调动广大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广大干警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前题。当然,我们所要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说教,更不是精神万能的翻版。它是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从严治警、执法为民基础上,把其与关心民警进步、解决民警困难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民警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使科学化、具体化、经常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单位的日常管理、领导的平时工作、民警的周边空间,让思想政治工作无处不有、无时不有。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把握好开展的时机、对象、方式等环节,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才能产生出最大效果。为此,我们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政工部门负责同志不仅要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还要掌握住开展思想工作的最佳时机。常规上,我们多在民警涉及职务升降、岗位调整、家庭婚变等情况时及时与民警本人或亲属谈心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鼓励民警积极工作,改善民警工作环境,缓解民警思想压力,最大限度地帮助民警调节好自我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二是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与经常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违反了它的规律与程序,就可能使所开展的思想工作漫无边际,毫无中心,这不仅浪费时间,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会使民警产生反感与厌倦。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结合民警的思想实际,寻求最有效、最科学的工作方法,既要考虑到民警的思想情绪,还要考虑其可接受性,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切忌“一刀切,一锅煮”。要使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就必须将其融入我们所有开展的日常工作之中,渗透到所有民警生存空间之内。单位、部门领导不仅在日常的政治学习中宣讲学习内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而且在民警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时都能帮助到具体人、具体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民警的思想觉悟,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要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民警合理化要求相结合。在民警出现子女上学、就业、住房等困难时,单位、部门领导即使一时不能帮助解决的,也要尽到主观努力和安抚工作。对民警工作中出现的牢骚和埋怨,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乱批评、胡训斥,要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正确引导,适时进行教育。对民警提出的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更要注重教育、解释、引导,既不能不埋不睬,也不能姑息迁就。
四、建立科学完善奖惩机制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保证
实践证明,要有效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发挥出最大效能,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是根本保证。建立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首先要充分调动基层民警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基层民警自身素质的提高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内因,即自身提高素质的积极性,二是外因,即外部的条件。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当前社会高度发达情况下,外因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起来。建立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可以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的动力,并由此树立起正气,增强基层单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基层民警岗位成材。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建立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应以解决用人机制、工作考核机制等问题为重点。用人机制关系到人的价值体现,工作考核机制是营造合理竞争的平台,科学、透明、公平、公正的用人、工作考核等奖惩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必将更能促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会更好地调动基层民警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其次,要充分发挥政治激励、经济激励、精神激励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奖勤罚懒、褒优鞭劣,充分调动基层民警的积极性。政治激励就是要运用解决职级待遇等手段,让基层民警在政治上得到回报。经济激励就是要运用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让工作刻苦、努力的民警得到经济上的实惠。精神激励就是要通过营造浓厚的警营文化氛围,激发民警的职业自豪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当然,在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其科学性与规范化,真正为基层所队和民警着想,让广大干警对考核工作产生心理认同。要克服层层加码、重复考核等现象,避免使基层所队和民警处于考核指标的“高压”状态下负重前行的现状。再次,建立的奖惩机制要贴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要与每年的各项中心工作密切结合,适时调整奖惩范围,力求科学、准确、合理,通过奖惩机制的杠杆作用,切实将民警的潜能激发出来,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
第二篇:关于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要妥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彻底理顺公安工作的新思路,建立起与当前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坚持从优待警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公安民警是和平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织的新形势下,公安民警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工作和安全保卫任务,随时有流血、牺牲情况的发生。因此,要把公安民警队伍建设成一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队伍,就必须培养广大民警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落实这一点,说教式的灌输和文字上的游戏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措施则是基础。过去我们从优待警说了很多年,但真正在落实上起色不大,造成了“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的被动局面。当然这里面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因素制约等原因,但也有我们公安机关自身努力不够、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力等情况。为此,我们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把广大公安民警视为自己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努力创造条件,落实从优待警。一是妥善解决好民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全国“二十公”会议和省委、省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都对公安民警应当享受的职级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公安民警政治上关心、厚爱的具体体现,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政治建警的高度去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解决好民警的政治生活待遇;二是要开辟伤、病民警绿色救治通道。警力紧缺、警务工作繁重造成许多民警集劳成疾,而面对疯狂、凶残的犯罪分子,公安民警更是随时可能出现流血伤亡等情况,为了保护好广大民警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公安民警因公伤亡情况,公安机关应积极主动与地方医疗机构搞好协调,建立民警伤病救治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障民警因伤因病救治效果;三是建立定期民警体检、心理健康咨询档案。由于民警在执行任务时,吃饭、休息和工作时间不规律,长期以往极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潜在性乃至致命性疾患,建立定期民警医疗体检是避免产生这一状况的有效措施。同时,民警在勘查现场或与犯罪分子斗争时,经常面对血腥现场或目堵战友负伤、牺牲情况,这些都程度不同地会对民警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公安机关必须重视和关心民警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四是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公安民警长期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任务,由于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是缓解这一压力的必由之路,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关心、体贴、爱护民警的高度去切实抓好这项制度的落实。
二、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维护民警切身利益,就是指在政治上要关心民警,工作上要善待民警,生活上要体贴民警。公安民警在参与执法活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其个人切身利益应当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特别是在当前袭警现象时有发生、公安队伍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情况下,保护好民警个人利益不受侵犯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也已证明,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决定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要把维护民警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就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健全维护民警权益机构。成立由纪检、警务督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对发生损害民警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在为民警讨回公道、还民警清白的同时,坚决将损害民警声誉和利益的不法之徒绳之以法;二是配齐配全保护民警利益的设备设施。借鉴发达地区保护民警利益的有效办法,为广大民警尤其是一线执法民警配备录音笔,使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工作情况全程录音,防范可能存在的诬告、陷害。对“窗口”单位装备音、视频同步监控设施,并将影视资料定期建档留存,既可监督“窗口”单位民警工作,又可有效保护民警个人;三是妥善解决民警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由于警力不足,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线民警更是执勤、出差频繁,不仅家庭难以得到照顾,就连最基本的节假日家人团聚都无法保证。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一定要把维护本单位民警的切身利益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去抓,对民警的婚姻、住房、子女就学及家庭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要多过问、多关心、多体贴,力所能及地帮助民警解决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调动广大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广大干警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前题。当然,我们所要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说教,更不是精神万能的翻版。它是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从严治警、执法为民基础
第三篇:关于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思考
要妥善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彻底理顺公安工作的新思路,建立起与当前形势发展相适应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坚持从优待警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公安民警是和平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织的新形势下,公安民警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工作和安全保卫任务,随时有流血、牺牲情况的发生。因此,要把公安民警队伍建设成一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队伍,就必须培养广大民警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落实这一点,说教式的灌输和文字上的游戏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措施则是基础。过去我们从优待警说了很多年,但真正在落实上起色不大,造成了“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的被动局面。当然这里面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因素制约等原因,但也有我们公安机关自身努力不够、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力等情况。为此,我们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把广大公安民警视为自己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努力创造条件,落实从优待警。一是妥善解决好民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全国“二十公”会议和省委、省政府下发的相关文件都对公安民警应当享受的职级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公安民警政治上关心、厚爱的具体体现,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政治建警的高度去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解决好民警的政治生活待遇;二是要开辟伤、病民警绿色救治通道。警力紧缺、警务工作繁重造成许多民警集劳成疾,而面对疯狂、凶残的犯罪分子,公安民警更是随时可能出现流血伤亡等情况,为了保护好广大民警的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公安民警因公伤亡情况,公安机关应积极主动与地方医疗机构搞好协调,建立民警伤病救治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障民警因伤因病救治效果;三是建立定期民警体检、心理健康咨询档案。由于民警在执行任务时,吃饭、休息和工作时间不规律,长期以往极易导致身体出现各种潜在性乃至致命性疾患,建立定期民警医疗体检是避免产生这一状况的有效措施。同时,民警在勘查现场或与犯罪分子斗争时,经常面对血腥现场或目堵战友负伤、牺牲情况,这些都程度不同地会对民警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公安机关必须重视和关心民警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四是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公安民警长期承担着大量、繁重的警务任务,由于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强制推行民警休假制度是缓解这一压力的必由之路,各级公安机关都应当从关心、体贴、爱护民警的高度去切实抓好这项制度的落实。
二、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维护民警切身利益,就是指在政治上要关心民警,工作上要善待民警,生活上要体贴民警。公安民警在参与执法活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其个人切身利益应当得到充分保障和尊重。特别是在当前袭警现象时有发生、公安队伍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情况下,保护好民警个人利益不受侵犯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也已证明,维护民警切身利益是决定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要把维护民警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就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健全维护民警权益机构。成立由纪检、警务督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对发生损害民警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在为民警讨回公道、还民警清白的同时,坚决将损害民警声誉和利益的不法之徒绳之以法;二是配齐配全保护民警利益的设备设施。借鉴发达地区保护民警利益的有效办法,为广大民警尤其是一线执法民警配备录音笔,使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工作情况全程录音,防范可能存在的诬告、陷害。对“窗口”单位装备音、视频同步监控设施,并将影视资料定期建档留存,既可监督“窗口”单位民警工作,又可有效保护民警个人;三是妥善解决民警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由于警力不足,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加班加点,一线民警更是执勤、出差频繁,不仅家庭难以得到照顾,就连最基本的节假日家人团聚都无法保证。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领导一定要把维护本单位民警的切身利益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去抓,对民警的婚姻、住房、子女就学及家庭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要多过问、多关心、多体贴,力所能及地帮助民警解决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调动广大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广大干警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前题。当然,我们所要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一种空对空的说教,更不是精神万能的翻版。
第四篇:浅谈如何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
浅谈调动、提高人民警察的
工作积极性
提高民警的素质,必须从调动、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这一最基本的关键问题着手。民警积极性的调动、提高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必须全面考虑,应辩证的从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两方面进行。内因、主观因素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但外因、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具体就是既要注重对民警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同时又要注意外部条件、环境等外因对内因变化的影响促进作用。领导的表率作用、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是应当注意的宏观的外因措施;爱岗敬业教育、观念教育、建立科学、公平考核基础上的各种激励措施是调动提高民警主观能动性微观的内因措施.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党中央把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放在了很重要的位臵。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劳教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劳教人民警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劳教民警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管理、教育改造劳教人员的能力,达到提高改造质量的工作目的,实现确保劳教场所持续安全稳定的工作目标,则是我们每名劳教人民警察(特别是领导者)必须慎重面对的问题。因此,提高劳教人民警察的素质最关键、最基本的问题
是:如何调动、提高劳教人民警察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因为一个人,不管他原本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高,如果他不去干工作,不去不断提高素质,就等于没能力、没素质,其高素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低素质。而一个人,虽然他原本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但他能积极的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他的能力、素质会很快的得以提高,并且不断在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提高,对提高民警队伍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劳教人民警察工作积极性的现状概述
目前,大多数劳教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是有的,但由于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待遇相对不公平等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也存在一些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不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等现象。有的甚至消极对待工作。个别现象在个别单位甚至普遍存在。
二、调动、提高劳教人民警察工作积极性的措施、方法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因素。内因是主要的、第一位的;外因是次要的、第二位的,必须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劳教民警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提高同样应当符合这一辩证原理。从调动、提高民警自身主观能动性这一内因上,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使内因发生变化,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的外部环境、条件对民警工作积极性调动、提高的重要作用。主观的内因与客观的外因双管齐下。
(一)调动、提高劳教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外因措施、方法。外因虽然是第二位的,但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相对于内因来讲,外因是从客观的角度进行的,其措施、方法的操作侧重于各级领导。
1、领导重视,重在谋
这里不是说现在有些单位的领导不重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问题,而是说有些单位领导重视的还不够,谋的还不深。他们也在为民警素质、工作积极性不高而犯愁,意识到要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但由于工作繁忙、事务多,并没有谋到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办法。领导也是一门艺术,不用心去谋是不行的。其实只要领导重视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细小事件就可能成为调动、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潜在契机。笔者曾与某民警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劳教所的一名基层民警攀谈过,他说他们单位领导的车如果要出去,只要看见大门口有民警站在那,都会停车问一句:“小张,出不出去?我们到重庆去,坐不坐?”试想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能没有积极性吗?还好意思不积极工作吗?
2、团结的领导班子
一个团结有凝聚力的领导班子,不仅能提高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益,而且能有效防止影响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消极因素的产生。一个单位总会有
一、两个不认真工作靠小动作钻空子取得领导信任的人。如果领导之间不能团结,他们就会以迎合某个领导的口味而取得信任。领导之间在缺少沟通的情形下,就给了他们可钻 的空子,而其他民警看到这些未干实事的人得到信任,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影响。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相互间经常交流、沟通,则可避免以上情形的发生
3、领导的表帅效应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单位的领导正直了,工作积极性高了,就会带动全单位的民警积极工作。领导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召人、鼓舞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表帅效应的效果。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多次提到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论述了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重要意义.4、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考核机制.现行的民警考核内容笼统,不能全面反映民警的真实情况,考核的方法相对简单,量化指标少,导致民警对考核结果的认知度小,考核结果无法与奖惩挂勾,考核成了形式化的工作,进而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挫伤了部分积极工作的民警的热情。温家宝总理说“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动和促进社会和谐。”建立科学、公平的考核机制,给民警一个真实、全面、公正的考核,配以科学的激励措施,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无疑将会得到极大提高.5、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一个单位的整体工作氛围好了,每一名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跟着也就带动起来了,个别消极工作的民警也就没有了市场。要努
力营造积极向上、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体育竞技场上如果失去了公平、公正,就不会有通过努力提高技能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一个单位如果没有相对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那些投机取巧、不干实事的人却有好的工作岗位,活的很滋润,其他民警的心理自然会失衡,这时再好的政治思想工作也将失去作用.(二)调动、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内因措施、方法。内因是从微观的每名民警自身的角度进行的,措施、方法直接作用于每个个体,使每个个体自身产生主动的或被动的工作积极性。
1、增加工作压力与责任、危机意识教育。
最常用的方法是给予一定的工作压力,我们常说:“压力产生动力。”给予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促使民警提高积极性,想法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给予工作压力一定要注意“度”,适度的工作压力会提高个体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过度的工作压力,根据心理学理论,会使个体产生放弃的想法。另外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与责任相联系的惩罚。人们因为法律的强制性、惩罚性,而不去触犯法律,我们的民警如果不认真积极工作,甚至不负责任,严重的也将会触犯法律,轻则可能会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可能会被时代淘汰。切实改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用人方法观念为“能上能下”。虽然“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提倡了多年,但现实中往往是某处级或科级领导因工作不称职等原因免职后,都会给其安排相当不错的工作岗位,起不到责任、危机感的警示
作用。要经常用一些真实的事例对民警进行警示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危机感。如某劳教场所1997年对某民警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给予刑事处罚后,该劳教场所近十年来再没有发生民警触犯刑律的行为了.2、转变观念教育.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前提,民警对某项工作在思想观念、意识上就没有跟上,就不可能产生工作积极性,甚至会有消极、抵触情绪。如对目前各劳教场所进行的部级、市级现代化文明劳教场所达标考核活动,有些民警认为是形式工作,费时、费力、耗物,认识不到位,因而工作中带有情绪,更谈不上有积极性了.3、爱岗敬业教育.只有爱岗才能敬业,现行进行的爱岗敬业教育往往都是从大道理上进行的,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东西,不敢深刨民警心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应当结合劳教场所实际,从关系民警切身利益的事情去分析、讲解,帮助民警产生“噢,原来我从事的职业还是挺不错的,是有优势的,是神圣的”。从内心产生感想和感触。这样他们工作起来的基础、动机、底气就十足,不用外因去推,他们工作的热情、心情都会发生质的变化。人们说:“干一行要爱一行”。但实际上往往是“干哪一行的抱怨哪一行”。常常听到的是“我们这一行太辛苦了,待遇又低,你看某某,他们工作多轻松,待遇又好”等等。产生这种现象一是因为民警的政治思想觉悟不高,二是因为民警认识偏差,光看到他人的长处,看不到他人的短处;光看到自己短处,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三是人们的喜新厌旧心理。最常见最易被政工工作所忽视的是民警认识上的偏差。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此种现象最严重的时期,不少劳教民警想方设法举家调出劳教系统。他们不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不到劳教系统的长处与前景,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劳教系统的长处显现,又想方设法往劳教系统调。如某举家调出劳教系统的两名民警又想方设法进入了监所系统。有人曾在数年前向其他民警分析说:“劳教系统是个很好的单位,和我们看重的公安机关相比,有很多的优势:第一,劳教民警的人身安全系数要远远大于公安民警,劳教民警管理的是劳教人员,劳教人员心理活动相对平稳,他们大多会安心改造。而公安民警面对的是现行犯罪分子,他们为逃脱法律的制裁会不择手段。公安民警人身受到威胁的系数远大于劳教民警。第二,劳教民警的工作相对较稳定,工作环境好,大多在郊区或远离污染的乡村;公安民警则经常外出办案,什么地方、角落可能都得去。”我们的民警如果明白了这些,在加上思想政治引导教育,他们自会发自内心珍惜、喜欢我们的劳教事业的。
4、科学、公平、公正考核基础上的激励措施、方法。人是要吃饭、穿衣、玩乐的,人生谁也离不开物质和精神两种东西,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类就为获取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享受而奋斗不息。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作用,对民警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提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必须强调的是,激励
必须是在科学、公平、公正考核的基础上进行的。否则,反而会挫伤一些民警的积极性
(1)物质激励。首先应当合理设臵工资结构,有一定比例的工资应当体现同一行政职级人员之间工作责任、工作成效的大小。对非工资性收入的津贴、奖金则应当在科学、公平、公正考核的基础上区别对待,与岗位责任、效绩挂勾。
(2)精神激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人在低级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向高一级的尊重、自我实现精神需要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基本需要已基本可以满足,精神需要会逐渐增多。对劳教民警的精神鼓励也很重要,在科学、公平、公正考核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职务晋升、荣誉称号、嘉奖等方法、途径,使民警得到荣誉感、受尊重感,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3)批评激励。从人性的角度讲,批评是最易挫伤人的积极性的,应当慎作、少用。但我们如果用的适度,也是可以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的。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是要面子的,批评有时能起到其他措施所无法起到的效果,只是我们要把握好度和时机.(4)休假、外出培训激励。上班的工作人员除了公差、年休假,外出、休息的机会是很少的,民警特别注重这些机会,以此来调动、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5)参与激励。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自己参与、已付出精力的事会特别的关注。在开展某项工作、活动时,从立项、研讨到决 定开展,如果让民警们参与进来,将会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民警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提高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激励机制等等方面,要通过外因的、客观的外部因素,注重对民警主观能动性内因的调动,而不是一味的被动式的高压、批评,是我们解决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第五篇: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写作提纲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1、工作轻松,热情降低,安于现状。
2、制定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
3、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4、部分干部素质差。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原因分析
1、我县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
2、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
3、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
4、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
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
(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
(四)依靠科学的管理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最后,从“物”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乡镇干部长期在农村一线,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任务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到干群关系的好坏。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经济欠发达、工作条件相对而言较艰苦的全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全南撤并乡镇后,县委、县政府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干部学习培训等有效措施,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全南特殊的历史、政治、自然、经济、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乡镇调整后全南面临发展历史机遇和压力下,如借鉴外区县经验,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充分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全南经济社会发展,摆脱贫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现状
应该说是我县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一是工作拖拉,不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布臵的各项任务;二是工作作风不实、不深、不细,调查研究少,“泡”在农村、浮在会上的多;三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开拓进取不足,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四是“干油了”。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是“老乡镇”了,摆老资格,组织上该“考虑”了,对工作叫苦的多,实干的少。
(二)制度不全、管理不严、纪律松懈。一是有的乡镇虽建立了一些规模制度,如“学习制度”、“议事制度”、“民主决策制”、“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等,但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多地严格执行,遇事形成有章可寻的状况;多数乡镇制度不健全,不能在总结、完善过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工作的需要健全规章制度,如“党政联系会议议事制度”、“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机关若干规定”等;二是对乡镇干部管理松懈,主要领导忙于开会、跑项目,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对乡(镇)的工作安排不全、不实,缺少检查督促,副职领导无权处事,职工无人管,放“散羊”的状况尤为突出;三是个别乡镇领导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起不了表率作用,不仅影响到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造成“令”行不举、“禁”行不止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是部分乡镇领导不善于做群众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靠行政命令的多,靠说服教育引导的少;二是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抓得不紧,或学习满足于一般的念文件、读报纸,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干部职工之间交心谈心少,干部职工有想法、有意见、有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或干部职工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不了解,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不高。
(四)部分干部素质差。少数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锻炼、自我加压,不思进取、不求进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管那“钟”撞响没撞响。
二、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造成部分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很多,除干部自身放松学习、放松要求、放松自我等原因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主要有: 一是乡镇经济条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差。从经济条件看,乡镇实行零付流管,县财政下拨转移支付,干部领取工资外,其它福利、补助基本为零,要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只怕是力不从心。从工作条件看,一些乡镇连干部的差旅费、医药费、工作加班费都无法解决。从生活环境看,多数乡镇环境艰苦,从工作任务看,乡镇干部分配任务繁重,并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有招工、计划生育、新农合、新农保等。
二是乡镇干部的一些福利政策不能完全兑现。乡镇干部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已经很艰苦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一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不能兑现。
三是乡镇干部所承受的实际困难较大。乡镇干部除自己工作艰苦、生活艰苦外,其家人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如夫妻分居问题,在乡镇干部中,夫妻双方都在乡镇工作的,又存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问题。
四是乡镇干部的交流力度不够。乡镇干部,特别是一般干部,包括选拔生、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竞争激烈,一经分配到乡镇工作最短的也要3-5年才有交流的可能。时间长了,积极性减少了。尤其是外地选拔生或是事业编制干部几年没提拔,工作上闹情绪,甚至想离开全南,辞职。
三、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大梁”带全体。一是要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三送”工作和“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要拓宽识人视野,广开选人渠道,更新用人观念,要重点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把政治思想素质好、组织拥护、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主要领导岗位上来;三是要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上级之间的干部交流。对要交流的干部即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四是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
(二)实行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一部分基层干部之所以学习不刻苦、工作不努力,究其原因,就是心中缺乏目标,工作缺乏压力,致使平时工作无所用心,不思进取。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根据单位、干部和工作的实际,制定岗位和任期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中,既要有单位整体建设目标,又要有个人履行职责的具体目标;既要有阶段目标,又要有长远目标;既要使目标具有可行性,又要使目标具有挑战性。同时,还要实施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结合目标完成情况及干部的德能勤绩的表现,对干部进行奖惩。不断激励干部职工在工作中自我加压,增加危机感,树立责任感,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
(三)帮助乡镇干部排忧解难,从关心爱护中调动积极性。对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僻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较多,解决起来范围广、有数多、涉及面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即使一时不能解决的,也一定会得到乡镇干部的理解,他们也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四)依靠科学的管理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针对全南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的实际,我们也不能片面认为基层干部已经很苦了,对他们相对宽松些可以换取一种心里上的平衡,认为基层干部条件艰苦,只要人在岗、在乡镇,本身就是做贡献了,对他们要求过高,管理过严,显得就有些不近人情了。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是促使他们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向上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证,当然在对干部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决克服“人治”和因人而异的管理行为。要依靠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各项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同时,加强教育,做到管思想、管工作、管学习、管生活,让基层干部在严格管理中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制度,尽职尽责、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范。
(五)从政策上向乡镇倾斜,切实做好为基层的服务工作。县直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和单位,应该切实做好为基层服务的工作;一方面,县直部门,要按照省委提出的“领导当楷模、机关做表率、基层树形象”的要求,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改变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给乡镇来办事的同志排忧解难,让他们“满怀希望地去,高高兴兴的回”。另一方面,县委、县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从政策上向乡镇倾斜。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坚决克服“论资排队”、“十年媳妇熬成婆”的现象;我们要结合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提高综合素质,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选派到基层、到乡镇去,去经受艰苦环境、复杂工作的磨练,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分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县直部门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凡不变(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限期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县直部门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含七站八所)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财政转移支付上向乡镇倾斜。全南乡镇总的来说第一、二、三产业(含乡镇企业)极不发达、尤其是取消三提五给、农业税、农特税后,其税源、税种、税额几乎为零。但是,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只是资源优势不变成经济优势,其原因就是,资源是国家的,开采是别人的,税收是国家的,矛盾是地方的,污染(破坏)的地方的,这种状况极不利于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财政转移支付或对口项目上多倾斜、多提供做事政策。
第三,从“物”方面向乡镇倾斜,针对乡镇困难、艰苦的实际,在住房条件、办公条件、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等方面,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对乡镇提出改善办法条件的要求,在安排财政资金时应优先考虑乡镇的要求。在车子等级、住房面积、燃料费、电话费补贴等政策方面,不能简单地以干部级别定政策,要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这样既体现了对乡镇干部的关心,又避免乡镇干部的诸多尴尬。对乡镇干部来说,除了精神上的关心外,还需要有物质上关心。这是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是一个社会系统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市场的变化,一些困难和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和化解。但是全南发展的机遇和压力迫切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热情和高度积极性。我们不能等,要通过乡镇自身的努力,通过上级的加强领导和管理,通过有关单位部门的支持配合,乡镇干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性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所激发出来的昂扬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定会为纵深推进“四个全南”建设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