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二00六年是公安部确定的基层基础年,作为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实战单位,对我们派出所来说,是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机遇是通过此项工作能求真务实地使责任区民警五项工作(人口管理、情报信息收集、安全防范、治安管理、服务群众)得以扎实而不走过场,挑战的是我们全体民警的综合素质,必须经过此项工作得以提高,为即将开展好此项工作,根据我所及辖区整体情况,并依据县局的调研题纲,我作如下汇报:
一、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方面,我所的想法和建议性的办法。
(一)、狠抓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打牢执法为民,执法为国的根基。
大家都知道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一切工作的保证,抓好队伍建设,我们派出所才能做好基层基础工作,要做好这一系列工作,我们全体民警就必须不断学习政治、业务知识,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我们派出所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从而去规范我所的执法行为,作为最基层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对队伍统一、规范、严格的管理,是促进优良警风、密切警民关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确保严格、公正、文明的重要前提,从目前来看,我们派出所民警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平时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都与管理的正规化程度不高和自身缺乏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民警你不去学习,你就不知道当前的政策和新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你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就跟不上当前的执法环境,因此,二00六年我们派出所必须把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置于最高的位置,作为派出所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而这个当务之急就是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并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如果偏离这个轨道,你说把基层基础工作搞好,那是空话。
(二)、以入户走访为基础,加强人口管理。入户走访是派出所民警的基本功,在入户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很多社情民意,掌握辖区社情动态,掌握破案线索,但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看到,民警的入户走访工作不实,不能真正沉到管区中去,当然了这也与我们领导和派出所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导致民警没有深入群众中,使得很多防范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在二00六年的工作中我所要改变这一格局,以管区为为重点,派出所为休息点为原则,让民警有充足的时间在管区进行入户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以保证民警每周至少有二十小时在责任区接触群众,对白天家里无人的住户争取夜间进行走访接触。
(三)、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公安派出所的一项重要业务内容,也是公安派出所人口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不仅仅与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打击违法犯罪关系密切,而且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及时掌握和分析流动人口的现状,有效解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形势所需。
由于国家政策的开放搞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辖区流动人口近年来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旧的管理方法在管理机制上沿用至今,因此在管理制度上要落实凡流入流出某户籍所在地一个月以上年满16周岁的流动人口必须办理暂住证,实行以村级治保会为单位,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由治保会先行登记,管区民警调查核实,并要求办证、发函、建档达到100%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方法上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分层次、突击检查和长效管理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在全面摸清流动人口的前提下,对身份情况、流动理由、户籍所在地情况、现实表现情况熟悉掌握的工作管理机制,并且做实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工作,做好流动人员的动态管理。
(四)、加强出租房屋的管理。
农村的出租房屋主要是用来居住,我辖出租屋主要集中在市场街面一带,也主要用于商业性出租,而在居民区中出租的也有,真正要掌握这些出租屋的情况,只靠民警个体的力量是不够的,这要与各村各组联合起来,发挥治保会的作用,对出租房屋进行建档,进行检查,落实“谁出租,谁负责”制度,对不按规定申报的将按规定进行处罚。
(五)、积极发挥当地治保会,联防组织,调动群众的积极因素。目前的治安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责任区民警入户走门串户,即“串千家门,认千家人,知千家事”,是落实以“知身份情况、知暂住理由、知户籍所在地、知现实表现”,但实际工作中,民警不但要承担常住、重点、寄住人口管理,还要承担大量防范、调处、纠纷、辖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查处责任。按要求责任区民警每周下责任区不得少于20小时,但根据实际工作,因为各种治安案件、纠纷、刑事案件的发生破案和查处治安问题,执行临时任务等,从能力上民警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但深入责任区时间减少,做群众工作、抓基础工作的能力则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所为促使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积极与*****乡综合治理部门联合,对各村、组原有的治安联防队及“十户联防”重新进行了安排,进行训练,落实检查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进行,对预防一般刑事案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所计划加强治保会的工作,将流动人口管理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总站,对发现的流动人口及时报派出所,派出所发现了流动人口也及时向治保会通报,民警在做法制宣传时也能够贴近群众,信息来源也扩大了。
二、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工作中我所计划做以下计划。
(一)、加强责任区民警的职能观。首先要使责任区民警明确自已在责任区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民警在责任区的宣传职能,利用各村的有利条件,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通报治安状况。其次充分发挥民警的防范职能,民警深入辖区就是辖区治安的管理者,要指导辖区治保会工作,充分发挥治保会作用,配合民警形成以治保会为依托,以村民为群防群治、看村护院为主要内容的三级防范网络体系,使可防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三充分调动民警的服务职能,要立足辖区在向群众作承诺服务后,立足本责任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安全防范,实现点面结合,强化网络建设。
在各村、组进一步推行落实“十户联防”及看家护院制度,提高群众自我防范能力和防范意识。要做到这点需要调动各方力量,首先要调动广大群众对治安的自觉性,使群众能够自发的进行巡逻,树立“我为别人一天,别人为我一年“的思想,第二调动治保会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村民组长、包联村干部、村委会检查职能使群众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三、在科技强警方面的好的建议和举措。
要想实现科技强警,就必须加大经济投入力度,现我所已基本实现宽带上网,在以公安网为平台的信息建设,我所将实现对流动人口的民警快速查询,不单只是对此一项,被盗车辆的查询,在逃人员查询,都能及时发现在逃人员。
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我所计划为管区民警配备一定的警务装备,增强民警在管区中的实战能力,如电脑、警务通等。
第二篇:刑侦大队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刑侦大队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刑侦大队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2007-12-12 15:14:5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刑侦大队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刑侦大队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2006年是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年,结合我县刑侦基层基础工作实际,我大队于4月初组织人员对刑侦基层基础工作到各派出所、辖区刑侦中队、技情中队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向县局报告如下:
一、加强责任区刑警队建设
责任区刑警队是刑侦最基层的队伍,是破案办案的主力军,我县现设有三个责任区刑侦中队,两个派出所刑侦中队,就目前进行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警力不足。我县辖区大,人口多,地处边境山区,点多、面广、线长是我县刑侦办案的主要特点,又属于刑事案件高发区,就2005年的情况来看,全县共发刑事案件1247起(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刑警(45人)人均办案数为16起,破814起,刑警人均破案18起,无论是办案数还是破案数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且我县辖区较散,路线长,因责任区刑侦中队人员较少,办案人员多数时间忙于在路途中奔波和应负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无法深入辖区开展侦查破案及刑侦基础工作,致使刑事案件破案率偏低、办案的质量不高、基础工作薄弱等。
2、经费欠缺,装备落后是制约刑侦工作健康发展的又一原因。目前,责任区刑侦中队每个中队有一辆北京吉普车,从车辆数量上无法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再加上吉普车本身质量差,耗油量大,修理费高,我县的路面总体又不好,致使每年拨给刑侦中队的经费绝大
多数用在修理费和燃料费两项,且每年都出现超支现象。
二、切实加强刑事技术工作
刑事技术工作在刑侦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侦查破案的支柱。我县刑事技术中队目前开展法医、痕迹检验、影像、文检、理化(毒品、毒化)、警犬几个专业,为我县的刑侦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制约着刑事技术工作的发展。
1、人员素质相对不高,我县刑事技术中队目前的技术人员虽都是毕业于专业院校、且有多年专业技术工作经验,但参加工作后得到进修、培训的时间少,对一些新的专业知识、技术不能掌握应用。
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就目前的工作情况看,我县刑事技术中队的痕迹、法医、影像、警犬几个专业的技术人员较缺,无法适应日常工作的需要。
3、硬件设施不足,技术设备落后。从硬件建设方面来说,主要还是经费不
足的原因,因近几年公安经费总体不足,许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无法够置,目前技情中队很多设备都是多年前就使用的,甚至有些是其他地方已经淘汰的我们还在用,三、派出所侦办刑事案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一线战斗实体,也是刑事办案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县各派出所侦办刑事案件的能力较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派出所民警最近几年变化较快,多为学校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民警,对刑事办案、现场勘查、保护业务不熟悉,接到群众报案后不能做好先期处置工作。
2、派出所装备不齐,现在我县辖区的多数派出所没有勘查箱、照相机,个别派出所虽有勘查箱,但箱内的工具材料不齐,致使派出所连简单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都无法完成,需要及时提取、固定的痕迹物证不能及时提取固定
基于以上几方面原因,要提高派出所侦办刑事案件的能力,除了要配齐派出所需的必要设备外,还必须加强对派出所民警刑侦业务的培训,目前,派出所民警多为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就掌握了很大一部份专业知识,如果在参加工作后,再从刑事侦查、现场勘查、痕迹物证的提取保护等方面给予培训锻炼,使其能够掌握应用,既提高了派出所民警对侦办刑事案件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派出所侦办刑事案件的能力。
四、刑侦基础工作薄弱
以阵地控制、刑嫌调控和刑事特情为方要内容的刑侦密侦工作是刑侦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刑侦密侦工作又是刑侦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侦查破案的基础和手段。目前,我县刑侦基础工作薄弱,主要是刑侦民警对密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密侦工作推动和支撑侦查破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县侦查破案的
方法简单、模式单
一、效率低下或发案后无法下手、久侦未破就是刑侦密侦工作滞后的具体表现;其次是刑侦警力、经费不足,广大侦查员只能应负于日常的办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来满足基础工作建设的需要。
刑侦大队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第三篇:刑侦大队基层基础工作调研报告
2011年是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年,结合我县刑侦基层基础工作实际,组织人员对刑侦基层基础工作到各派出所、辖区刑侦中队、技情中队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向县局报告如下:
一、加强责任区刑警队建设
责任区刑警队是刑侦最基层的队伍,是破案办案的主力军,我县现设有三个责任区刑侦中队,一个派出所刑侦中队,就目前进行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警力不足。我县辖区大,人口多,地处边境山区,点多、面广、线长是我县刑侦办案的主要特点,又属于刑事案件高发区,就2011年的情况来看,全县共侦破发刑事案件254起,我县辖区较散,路线长,因责任区刑侦中队人员较少,办案人员多数时间忙于在路途中奔波和应负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无法深入辖区开展侦查破案及刑侦基础工作,致使刑事案件破案率偏低、办案的质量不高、基础工作薄弱等。
2、经费欠缺,装备落后是制约刑侦工作健康发展的又一原因。目前,责任区刑侦中队每个中队有一辆警车,从车辆数量上无法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耗油量大。
二、切实加强刑事技术工作
刑事技术工作在刑侦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侦查破案的支柱。我县刑事技术中队目前开展法医、痕迹检验、影像、文检几个专业,为我县的刑侦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制约着刑事技术工作的发展。
1、人员素质相对不高,我县刑事技术中队目前的技术人员虽都是毕业于专业院校、且有多年专业技术工作经验,但参加工作后得到进修、培训的时间少,对一些新的专业知识、技术不能掌握应用。
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就目前的工作情况看,我县刑事技术中队的痕迹、文检、影像等几个专业较为薄弱,理化(毒品、毒化)、警犬等专业还为开设。
3、硬件设施不足,技术设备落后。从硬件建设方面来说,主要还是经费不足的原因,因近几年公安经费总体不足,许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无法够置。
三、派出所侦办刑事案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一线战斗实体,也是刑事办案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县各派出所侦办刑事案件的能力较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派出所民警最近几年变化较快,多为学校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民警,对刑事办案、现场勘查、保护业务不熟悉,接到群众报案后不能做好先期处置工作。
2、派出所装备不齐,派出所的勘查箱内的工具材料不齐,需要及时提取、固定的痕迹物证不能及时提取固定。
基于以上几方面原因,要提高派出所侦办刑事案件的能力,除了要配齐派出所需的必要设备外,还必须加强对派出所民警刑侦业务的培训,目前,派出所民警多为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就掌握了很大一部份专业知识,如果在参加工作后,再从刑事侦查、现场勘查、痕迹物证的提取保护等方面给予培训锻炼,使其能够掌握应用,既提高了派出所民警对侦办刑事案件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派出所侦办刑事案件的能力。
四、刑侦基础工作薄弱
以阵地控制、刑嫌调控和刑事特情为方要内容的刑侦密侦工作是刑侦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刑侦密侦工作又是刑侦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侦查破案的基础和手段。目前,我县刑侦基础工作薄弱,主要是刑侦民警对密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密侦工作推动和支撑侦查破案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县侦查破案的方法简单、模式单
一、效率低下或发案后无法下手、久侦未破就是刑侦密侦工作滞后的具体表现;其次是刑侦警力、经费不足,广大侦查员只能应负于日常的办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来满足基础工作建设的需要。
第四篇:黄山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综合调研报告
黄山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综合调研报告
一、审判工作方面
(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
1、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切实提高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执法办案水平,提高一审裁判质量效率,提高服判息诉率。我院将定纷止争作为审判工作的立足点,按照“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办案原则,切实贯彻中央提出的“将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的战略部署,把加强调解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充分借助外部力量,不断拓展调解渠道。积极做好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对接与互动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对一些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双方争议不大的纠纷,在立案前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不再进入诉讼程序,此举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既及时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也减轻了他们的诉讼负担。对于已进入立案程序的案件,发挥人民调解员在司法调解中的积极作用,利用其做思想工作经验丰富、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共同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08年以来,我院通过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调解共317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畅通诉讼渠道,提供诉讼便利。以加强“立案窗口”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从接待、咨询到立案的“一站式”服务,尽力方便当事人诉讼。推行接待首问负责制、立案释明制,热情、耐心解答当事人的法律咨询,依法告知和提示当事人的诉讼风险,正确引导当事人理性诉讼。充分关注特殊群体的司法需求,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年老体弱或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及时联系法律援助。08年以来共为为218件案件的265名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74.3万余元。三是畅通信访渠道,不断改进工作。坚持畅通信访渠道,对当事人的投诉和来访,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案、部门督办、责任到人,重点解决重复访、集体访等难点问题,做到逐案登记、跟踪管理、专人填报、件件答复。实行“诉前指导、判后答疑”,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
2、近几年来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呈现的新特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一是送达难的问题突出。送达是审理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而对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送达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达给当事人,在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留臵送达、委托送达、公告送达、邮寄送达。应该说,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种类是比较齐全的,基本上能符合民事诉讼的要求。但是,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不够灵活,送达程序过于严格、苛刻,客观上造成了法院诉讼文书 “送达难”,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判效率的提高,影响着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法律适用和执法尺度不统一。由于基层法院一直注重解决社会的具体纷争,而司法理论工作相对薄弱,对一些因法律本身的缺陷和滞后而造成的矛盾没能深入研究,制定统一的适用标准。导致同一法律制度在不同地域的适用遭遇不同程度的尴尬。如人身损害赔偿里的精神损害赔偿、护理费、营养费的标准,离婚案件中小孩的抚养费等标准,都会因不同的法院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三是法官对法律的认知水平和适用不统一。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虽然是明确的,但法官在对其理解上,则可能受不同知识框架、个体认知背景、经验和价值评价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对法律文本理解上的差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在基层法院,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在相似案件的法律适用方面形成统一认识。基本相同的案件在法院的不同承办人审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3、2008年以来,区法院受理各类民事案件2621件,结案2585件,其中撤诉、调解结案1638件,调撤率为63.4%。按照案件类型分,婚姻继承类526件,其中08年 164件,09年 174件,10年180 件;合同纠纷类1228件,其中08年 446件,09年367件,10年415件;权属、侵权纠纷及其他民事案件831件,其中08年322件,09年288件,10年 221件。这些案件呈“一升一平一降”的特点:
1、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纠纷案件上升,这些案件的特点是标的较大,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国近期房产市场的趋势。
2、离婚案件数量保持平稳,08-10年分别为134件、149件、136件,离婚案件占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类的80%左右,说明婚姻问题仍是家庭纠纷和矛盾的焦点。
3、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下降,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对劳动者保障力度的加大,另一方面得益于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的增强。人民法庭08年以来受理各类民事案件724件,结案723件,其中撤诉、调解结案449件,调撤率为62.1%。按照案件类型分,婚姻继承类150件,合同纠纷类298件,权属、侵权纠纷及其他民事案件278件。
(二)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服务方面
1、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院立足审判工作本职,妥善审理和执行涉及改革发展的各类纠纷案件,依法为重点工程项目的拆迁、安臵工作提供法律服务,妥善处理涉及拆迁案件。一是对拆迁拆违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组织专门人员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并及时从司法层面上建议。二是将法院的诉讼调解与行政部门的行政协调、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相融合,取长补短,协同配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化解矛盾。三是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提供司法建议、协助有关部门预防和化解农村土地征迁、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努力减少矛盾纠纷,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依法保障拆迁、拆违工作顺利实施。对可能涉及非诉强制拆除的案件,提前介入,帮助指导把好事实关、证据关和程序关。对符合法律规定的非诉强制拆除案件,做到快速办理、迅速解决。对拆迁拆违工作中出现的纠纷和强制执行申请,坚持从快、优先的原则进行处理,在立案环节做到当日立案,在审判环节做到最短审限内结案,在执行环节做到在最短时间内应执尽执。四是做好有关农村土地征迁、城市房屋拆迁和城乡拆违工作的法律宣传工作。通过对拆迁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积极引导被拆迁户依法理性地表达利益诉求,做到法律先行,营造和谐的法治环境。
2、参与基层社会管理、能动司法。
一是通过参加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作为成员发挥在决策中的应有作用;二是在政府的重大行政事务中,如企业破产、群体性上访等重大事件的处理中,法院通过参与解决和提供咨询,以这些事件的妥善处理,发挥积极的参谋作用;三是通过审判具体案件,对各部门、单位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管理上的漏洞,及时依法向行政机关及有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帮助他们理顺关系,完善制度,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四是通过审判工作发现带有普遍性和社会性的问题,向党政机关和综合治理领导机构提出宏观的建议和决策。
(三)司法为民、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方面
区法院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全力破解执行、立案等工作难题,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1、人民法庭直接立案情况。我院现有黄山风景区和太平湖风景区两个派出法庭,后者在院本部办公,案件由立案庭负责立案。目前仅有黄山风景区法庭直接立案,8-10年共立案372件。其中,8年186,09年100件,10年86件。
2、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情况。依照最高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省高院关于创建文明立案信访窗口的活动开展,我院开展了立案信访窗口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功能完善制度健全、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司法服务场所。
一是在硬件方面逐步完善,在立案信访场所配备了手检安检仪、安检门、设臵了审判大楼功能布局引导示意图、导诉台和保安。大厅内设臵休息座椅、饮水器具、卫生服务及美化设施。配备便于当事人书写的桌椅、笔墨、纸张、老花镜及急救药品等设备。配臵复印,打字、电话、传真、网络、显示屏幕、电子触摸屏。在显著位子摆放诉讼指南、来访须知、风险告知和有关法律宣传资料的资料架。公布热线电话。立案窗口配臵转椅。明显位臵公布服务承诺,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法院和法官相关信息。
二是在制度建设上加强管理,出台了《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管理办法》,规范了立案引导、立案审查、调解、救助、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17项职责,由专人负责。同时,在立案窗口设臵了调解室,开展诉前调解。坚持院长公开接待日制度,在立案窗口设臵了院长接待室,由院长或分管院长每周安排一天处理信访接待。
3、开展巡回审判工作方面。08年以来,我院以巡回审判方式审理案件47起,通过在业务庭临时设定巡回法庭,不定期下乡巡回开庭。开庭地方多选择在群众院落、村委办公室、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等场所,因案而宜,不拘泥与形式。巡回审理的案件一般选择当事人年迈体弱、行动不便,或住所离法庭较远,交通不便的人员;在当地影响较大,极具普遍性的典型案件等。开庭时,悬挂国徽,合理布臵法庭,尽可能体现庄严、肃穆。当即传唤证人出庭,当即进行勘查,当即依申请依职权就地调查,当庭辩法析理进行调解,使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心服口服,旁听群众听得明明白白。如果双方当事人都在同一村组或邻近地区,则立即简易送达,在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先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立即由法官1人,书记员1人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审理。开庭前,邀请当地人大代表、基层村组干部配合,组织村民乡亲近邻旁听。通过这样的以案说法,使老百姓通过身边的真实案例走进法律,让广大群众感到法庭就在身边,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哪些纠纷可以找法庭解决,让广大群众告状有门。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办案形式尚不规范。实施巡回审判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人民法庭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但是这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法条,并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操作要求。因此,实际运行中尚存在不够规范问题。二是基层法院基础建设虽然得到初步改善,但是与之相配套的其他设施建设跟不上。基层法院及法庭没有开展巡回审判的相关费用,巡回审判工作难以开。建议:一是规范巡回审判制度的具体运行制度。二是适当扩大依职权取证的范围。现行的一些规定及司法解释有过于严格、超越当事人诉讼能力的现象,所以也应适当放宽法官调查取证的范围,以保障案件的公正裁判。
(四)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方面
1、在推进司法公开方面的具体措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008年以来,我院始终坚持 “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和谐”的理念,把司法公开工作纳入审判工作。一是以开展“立案窗口建设”为载体,推进审务公开,从立案到执行,从起诉到申诉,对各环节进行仔细梳理,凡是有利促进司法公正,有利于和谐司法的,都充分予以公开。二是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坚持巡回审判、公开审判。我院审理的大量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之外,均实行公开审理。近年来,我院依法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公开审理率达到100%。三是开展庭审观摩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提高法官的庭审能力与庭审形象。在执行公开方面,对司法鉴定、评估、拍卖进一步进行了规范。
2、陪审员工作情况。
我院先后于2006年和2010年选聘了两批人民陪审员,现有人民陪审员17人,其中女性7名。人民陪审员主要为从事妇联、团委、农村基层组织、社区和居委会管理的人员组成,部分来自企业和学校,他们有法律基础,了解基层情况,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调解技巧发挥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的作用,提高人民陪审员的业务素质,我院每年都安排陪审员进行培训,提高参与审理水平。2010年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40人次,其中民事14件,刑事26件,人均审理案件2.35件,最多的参审11件。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工作,特别是婚姻家庭类的案件,在调解时容易消除对立面缓和矛盾,多角度的做好调解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当前的审判工作压力。我院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经费由区财政负责,目前执行的办案补助标准为每人50元/天。
(五)调解工作方面
1、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一是发挥审判优势,强化调解职能。创新机制,初步形成了以随时调解、全程调解、联动调解、特邀调解等为主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全年审结的816件民事案件中有538件是调解或撤诉结案的,调解撤诉率达65.9%,有效化解了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主要做法是:在诉讼各个环节上加大调解力度,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审理全过程,开庭前、庭审中、庭审后,审判人员都不遗余力地做当事人工作,努力促成调解;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在调解手段上做到多样化,如通过亲情调解、友情调解、熟人调解和调解员调解。将双方当事人的亲朋好友、熟人、村镇基层司法调解组织引入调解环节,在法官的引导下,这些亲友、熟人、调解员在当事人之间穿针引线,有效地缓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和对调解的抵触情绪,极大地提高调解成功率,化解了矛盾,还达到了普法的效果。二是延伸审判职能,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积极运用司法审判的调节衡平功能和价值评判功能,依法介入城市拆迁,为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提供司法保障。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城市拆迁的形势下,努力克服压力大、时间紧、人员少的现实困难,依靠区委的领导,开展诉前指导和诉后的调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着重做好判后答疑、息诉和思想疏导工作,加强对重点案件的回访。
2、在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中的具体举措,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不断增多的现状,区法院和公安分局通力协作,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巡回法庭。巡回法庭由区交警大队提供办公场所,由区法院选派审判人员轮流进驻,就地解决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引发的赔偿案件,并现场指导交警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事故调解工作。对于当事人自行协商或经交警和人民调解员主持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可以通过法庭立即予以司法确认。不能达成协议的,双方可以当庭提出诉讼,由巡回法庭依法采取诉前保全、先予执行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巡回法庭设立,开辟了交通事故案件的绿色通道,大大加强了交警部门和法院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了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省去了当事人的往返奔波的辛苦,即为当事人诉讼提供了便捷高效服务,也为交警部门做了大量矛盾化解工作,同心协力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了最前沿。二是开展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长期以来,在民事矛盾处理纠纷中,无论是村委会、居委会还是公安机关组成的调解组织,经他们调解后,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调解协议都是一种“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在法律上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如果有一方反悔,这份协议失去效力,当事人只能能重新向法院起诉。而司法确认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法院审查和确认,赋予调解协议书以强制执行的效力,即:一方如不执行该协议,另一方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司法确认不需要起诉、开庭判决等复杂的诉讼程序,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只是对民间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案进行审查以决定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赋予法律效力,使调解成果转变成有法律保障的法院“判决书”,从而解决了人民调解协议没有强制执行效力的瓶颈问题,大大增强了人民调解的公信力,对节约司法资源,减少诉讼成本,缓解法院工作的压力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今年6月20日,我院下达了编号为(2011)黄调确字第001号的司法确认决定书,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正式展开,随着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人民调解协议得到司法确认的比率将逐步提高。
3、创新调解机制,成立黄山市首家人民调解办公室,使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无缝衔接。
区法院在长期的审判工作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农村中有很多纠纷,完全可通过基层组织中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而且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这些纠纷,更有利于彻底解决矛盾。然而事实上,很多基层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调解作用,导致很多纠纷越调矛盾越升级,最后诉讼到法院,给诉讼调解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为强化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更有效地发挥各级调解组织的作用,经多次与辖区党委、政府联系,共同研究调解工作新机制,将黄山区汤口镇人民调解办公室搬到了黄山风景区人民法庭内, 成立了黄山市首家设在人民法庭内的人民调解办公室,实现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无缝衔接。立案前由法官引导当事人选择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对已立案但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也委托给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一是对于一些婚姻、邻里、小额债权债务、人身伤害等纠纷,当事人愿意接受人民调解的,可由人民调解员在人民调解室或方便调解的其他场所先行调解,如调解成功,便无须起诉,有利于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和法庭诉讼负担;二是便于法庭指导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增强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质、业务水平和调解能力,提高调解成功率。三是积极参与法庭生效判决的执行和解工作。事实证明,在法庭内设立人民调解室两年半来,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共同努力,已妥善调解民间借款、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小额经济纠纷、邻里纠纷、赡养等案件160余起,既有效的分流了审判工作的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又很好的处理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黄山风景区人民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办公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得到辖区群众的好评,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人民调解办公室的设立是调解工作上一个典型的成功经验。
(六)审判管理方面
对《关于加强基层人民法院审判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 问题。
二、队伍建设方面
区法院坚持把自身建设作为提升法院形象的着力点,狠抓队伍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使法官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1、加强基层党建,抓好政治建院。根据最高法院、省市法院和区委的部署,区法院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三项重点工作,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人民法官为人民”等主题活动。重点强化班子成员和中层骨干的核心表率作用,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走访案件当事人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干警始终保持公正、务实、为民形象。08年来,先后发展党员5人,区法院党支部获得黄山区2010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严格要求、率先垂范,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我们要求每一名班子成员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会干事上。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组工作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我院班子成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3、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努力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讨论”等教育活动,引导干警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查找并纠正在执法理念、宗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开展作风教育,针对审判纪律和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了车辆管理、业外明查暗访等制度;坚持开展廉政教育,党组和庭室负责人、庭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层层签订了《廉政责任状》,在全院上下建立一把手总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系。
4、自觉接受监督,维护司法公信力。在内部监督方面,院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一是制定了廉政监察员工作配套制度,不仅对廉政监察员的职责、权限、义务和工作程序等进行了细化,也对廉政监察员的日常管理、考核、激励及责任追究等进行了固化,保证了开展工作有章可循。二是通过召开廉政监察员联席会、例会、定期回访廉政监察员,以及实行廉政监察员报告、登记制度等形式,逐步理顺了纪检监察部门和廉政监察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有效克服了纪律监督与审判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廉政监察员这支编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使法院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法院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在外部监督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宪法原则,接受人大监督。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保证法院审判工作、人事任免、重大阶段性工作始终臵于人大监督之下;及时认真办理交办督办事项,对人大交办督办的每一起信访案件,我院严格按程序认真登记、扎实办理、及时回复、严肃整改,三年共收到人大常委会交办、督办案件25件,办理回复率100%;主动接受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监督,邀请人大领导出席法院重大活动,定期召开执法监督员座谈会,组织人大代表、执法监督员旁听重大案件审理,认真倾听对法院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这些活动保证和推动了法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增强司法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广泛监督。主动接受人民陪审员监督,发挥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监督审判的职能作用;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座谈会等方式,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广纳社会意见;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监督,借省高院网、黄山日报、区电视台黄山政法栏目等宣传平台,及时向媒体通报法院重要工作和重大案件审情况,增加审判工作的透明度。
5、围绕提高队伍司法能力,抓好人才兴院。08年来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历提升,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岗位培训210人次,08年以来先后有3名干警通过司法考试,5人通过晋升高级法官考试。
6、关于案多人少问题。
我院共有编制总数65人,现有在编干警66人,其中在职55人,离岗11人。现有法官 43人,其中离岗10人,占总数的23%。虽然这些同志不再参加法院的任何工作,但是因为这些人员仍然占编制,挤占了法院的正常人员录用渠道。目前我院实际缺编10名,一半审判庭的合议庭无法正常组成,需要院领导协调有关审判庭进行案件的人员调剂,对正常审判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影响。针对案多人少、法官短缺的问题,我院一是从激发干警工作积极性入手,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陪审员作用,分流审判工作的压力。三是在档案、法警、内勤、驾驶员等岗位上聘用人员,先后聘用人员10名。在公务员招考方面,2005年以来,我院共录用3批次6人(05年、07年、08年各2人)。08年后,我院因为超编,没有开展公务员招录、公开选拔法官、选调生和政法干警招录等工作。未来5年内,离岗人员中将有7人转为退休,因超编无法进人的问题将有所缓解。
7、加强职业保障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院从2007年7月开始落实审判津贴,按法官等级执行相应的津贴标准,纳入工资统发范围,按月发放。2011年1月开始,我院岗位津贴从每天2.2元提高到240/月,法警仍为260/月。职工福利方面,每年体检一次,女职工妇检一次。《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颁布以来,因为案多人少,我院未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干警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登记上报人社局,由区财政安排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8、人民法庭队伍建设。
我院现有黄山风景区法庭和太平湖风景区两个法庭,共有工作人员5名。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确保了队伍的清廉和公正司法,无违法违纪事件发生。一是强化思想教育,努力提高政治素质。通过每月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和两月一次的党风廉政教育,提高了干警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司法水平。法庭干警均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两人通过司法考试,一人获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三是认真开展“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求审判工作中做好诉前、案中和诉后服务,提升办案的效果,有效杜绝信访、申诉案件的发生。2009年,黄山风景区法庭被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记“集体三等功”;同年,先后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优秀人民法庭”。2010年,黄山风景区法庭庭长夏兴平同志被省高院授予“ 全省优秀法官”称号。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装备保障等方面。
(一)关于经费保障工作 1、08年以来我院共获得中央和省级补助办案专款574万,其中08年112万,09年226万,10年236万;业务装备经费(以实物形式下发)252.5万,其中08年45.5万,09年100万,10年107万;区财政安排专用经费106.1万,其中08年37万,09年38.5万,10年30.6万。2、2011上半年预算安排245.02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补助办案专款113万,业务装备费66万,区级财政安排专用款66.02万。与08年同期相比,中央和省级办案专款增长50%,业务装备费同比增长65%,区级财政安排专项业务经费增长43.9%。
(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08年之前,我院就按一类基层法庭设臵完成了两个派出法庭的审判综合楼建设并投入使用。2008后我院的两庭建设重点为区法院新审判大楼的建设和装饰装修。审判大楼于2007年8月16日奠基开工,2008年5月封顶,2011年3月12日投入使用,大楼按照二类基层人民法院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主体为七层框架式结构,总建筑面积约6300平方米,总投资1680万元。区法院把“两庭”建设作为推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发展的动力,主动向党委、人大、政府和上级法院请示、汇报,争取支持,积极与发改委、财政、土地、建设等部门协调、沟通,取得配合,通过对上争取项目、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划拨土地、减免相关规费,目前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目前尚有400万债务缺口。
(三)关于装备建设工作 1、08年以来,我院以新审判大楼建设为契机,在法庭专用设备、审判文书印刷设备、法庭安检设备、档案存储、信息化建设及交通工具配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设臵有标准化法庭4个,可容纳100人的大法庭1个,在主要出入口配备了安检门,装备了监控和手机屏蔽设备。每个业务庭配备有打印机,每名干警都配备了电脑和笔记本,公务用车10辆。档案方面,委托专业公司,按照特级档案管理标准,将原有档案、卷宗进行整理和归类。目前,档案整理工作和监控设备安装仍在继续。
2、在业务装备建设工作中,各级法院和人民法庭的装备情况和需求各有不同,建议增加政法装备目录中可选择的种类,对部分设备比增加选配件以供选择。比如,对服务器提供高中低档等不同配臵按需确定购买,对相机等提供备用电池、相机包、多种镜头等选配件共选择。
3,法院专用装备、设备进行选型定制中应该多考虑满足基层法院和法庭的需求,同时增强装备适用性和品种,满足不同地区的需要。建立法院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时,建议对装备和规定资产的归类方式进行规范,最好与财政系统和法院其他管理系统统计归类口径一致。在统一人民法庭标识工作中,建议增加标识种类,比如人民法庭指路牌、法庭标志标牌、法庭公示栏、制度职责牌、楼层牌、办公室分布图、门牌、桌牌等等,将图样和要求下发,由各法院自行制作。
(四)关于信息化建设工作
1.我院认真贯彻“科技强院”工作方针,切实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落实最高法院和我省政法专网建设的有关要求,认真抓紧抓好信息化建设这项基础工程,初步建立了以法院信息系统为中心,以法院局域网为依托,以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为平台的较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为促进法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开展了审判流程、行政办公、触摸查询、LED大屏发布等方面的应用。从立案、移送、分案、排期、公告、结案、归档,整个过程均在网上实施。行政工作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发展电子政务,院领导利用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及时掌握全局工作。以上各类信息和开庭公告等根据权限、需要可自动发布到触摸屏、LED大屏等媒体,初步实现了“网上办案”、“网上办公”、“网上信息发布”,使审判活动得到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不断凸显。
2、审判管理信息化基本得到实现。依托法院内部局域网,根据审判流程管理的需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起案件,从立案、排期、庭审、结案、执行、司法统计、案卷归档等各个环节,全部通过网络运行,并且通过信息系统预先设定和输入审判程序要件的规定,全面落实计算机系统管理和对案件的全程监督,实现流程控制的网络化、审判活动的透明化和案件数据的数字化。引进了庭审证据展示系统、电子触摸查询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手段在庭审活动的适用范围。信息化技术在审判中的应用,有效增强了案件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减少了对案件审判的人为干扰,提高了案件质量和诉讼效率。建立了法院人事档案的统一数据库,定期更新全院法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有关学历、培训、诫勉、奖惩等基本数据,保证了人事管理信息的准确性。院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参考数据,对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进行检查、监督,实现对干警的量化评定考核,从而能够及时掌握队伍建设的全面情况,为干警的分类管理、定向培养和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3、基层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目前政法专网系公检法三家合用,带宽仅有2M,严重不足,实际上制约了视频会议系统和审判流程管理软件的正常运行,建议组建法院单独的内部网络。二是基层法院没有技术编制,缺乏专职信息化人员,技术力量薄弱。三是信息的开发利用仍然是薄弱环节。大量的工作和审判信息沉积在各业务庭室和综合部门,需要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议由高院统一采购OA办公系统或者扩展通达海审判流程软件的办公功能并推广使用。
(五)关于司法技术辅助工作
1、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工作的决定》要求,从2008年11月起,我院指派了专人统一办理鉴定、评估、拍卖等对外委托工作。2011年5月,经区编委批准,司法技术辅助办公室正式成为我院内设机构。通过两年来的实际运作,形成了 2008年受理12件,2009年受理35件,2110年受理52件,2011年1—6月受理12件。通过两年来的实际运作,建立了对鉴定、评估、拍卖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制度,对鉴定、评估、拍卖的时间,公告的方式,业务质量,收费标准及款项的支付等方面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增加了委托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较好地理顺了法院与鉴定、评估、拍卖机构之间的关系。
2、司法技术辅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机制不够健全,设备落后。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业务量的需要,现在的司法技术辅助部门人员的编制数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另外司法技术辅助办公室建制是何性质也没明确:同时,也缺乏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机制,硬件的配备也不够完善,如摇号机、摄像机都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配备的设备。应该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完善硬件设施的配备。二是机构名册不够完善。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的鉴定问题无法及时找到相应的鉴定机构,如动物类,书写时间的认定,自动化食品,及微量分析等鉴定,仍找不到可接受鉴定的机构,影响了该案件的审理。三是基层法院可供选择的机构较少。作为偏远地区的基层法院,周边的鉴定机构不像大中城市分布广泛,比如本院辖区内的法医类鉴定和评估类的鉴定机构仅有一家,而按抽签、摇号的方式必须首先有三个以上的机构作为备选机构,本地的鉴定机构不够,只有选择外地的鉴定机构作为备选机构,所以,选中外地的鉴定机构的比率就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当事人的各种负担,延长了委托案件的期限,不能实现便民、利民的司法为民的宗旨。因此,完全用抽签、随机的方式确定鉴定机构不能完全切合基层法院的工作实际。
3、对加强司法技术辅助工作的建议。一是加强对鉴定、评估、拍卖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目前迫切需要该行业内部建立和健仓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性的管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工作的决定》由司法部门统一考核、管理、入册,避免多头管理带来的混乱,形成良好的行业规范,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在鉴定工作环节实行法律援助制度。一些家庭贫困的诉讼当事人,在诉讼阶段可按照规定享受法律援助政策,在诉讼费的收取上实行减免缓的制度,而在委托鉴定、评估阶段都因交不起鉴定费用而使案件卡了壳,以至于当事人要靠多方筹措才能凑齐鉴定费用。建议国家对鉴定、评估、拍卖机构作出硬性规定,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在鉴定费的收取也实行法律援助的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法院在委托鉴定、评估、拍卖工作中的监督制度。法院在审判和执行中对涉案标的物进行估价或强制拍卖,是法院行使司法权的重要体现,由法院作为执法方直接对当事人负责。因此在此类事务中法院不能单纯处于居中立场,传达当事人或第三人的异议,进行一些程序上和表面性的监督协调,而应当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委托者身份去监督该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重视当事人异议,对评估、拍卖机构严重违法、违规操作,明显损害当事人利益的行为要主动提出异议审查。对监督过程中所发现的不良现象,违规操作等制度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惩治措施,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黄山区人民法院
二〇一一年七月四日
第五篇:广宗县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综合调研报告
广宗县人民法院
基层基础工作综合调研报告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
(一)广宗县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上级部署,结合本院工作实际要求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多项举措切实提高法院执法办案水平,提高一审裁判质量效率,提高服判息诉率,切实实现中央提出的“将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的战略部署。
我院经过认真调研,结合本院工作实际,推出多项全新工作举措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1、认真做好审判中的辩法析理及判后答疑工作,促进当事人息诉服判;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家庭婚姻、民间借贷、损害赔偿、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争议等纠纷作为审判工作的重点。
2、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积极探索社会稳定风险预警机制。
3、初步建立了诉前调解机制,经过一年左右的摸索,我院对诉前调解工作在人员管理、制度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形成了适合广宗县法院现状和发展前景的诉前调解机制。开展诉前调解工作以来,我院及时有效地化解了诸多社会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4、认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全面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调解、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民事案件调解、行政案件协调、执行案件和解等工作;及时开展调解技能培训、调解经验交流。
5、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分级负责制、原审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四位一体”的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完善院长接待日制度。
6、巩固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成果,加快清理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积案,不断完善执行联动协作机制,健全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深入推进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建设。
7、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中心的建置和职能,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8、积极参与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强化对被判处缓管免人员以及刑释人员的跟踪帮教,做好少年刑事犯罪人员的跟踪帮教工作,积极开展对未成年犯的回访。
9、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发现并依法妥善处理各类案件审判、执行过程中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10、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工作,依法打击利用网络进行的网上诈骗、网上盗窃、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网络空间;充分利用网络广泛沟通民意,及时回应社会关注,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民事审判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呈现的新特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1、民商事案件数量的快速增长与民事审判力量不足矛盾日益突出,“案多人少”的矛盾无法缓解。近几年来,我院民事案件总量呈逐年上升态势,案件数量居高不下。民事审判力量与审判任务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许多法官由于办案任务过重,需经常加班加点开展工作。许多民事法官已超过以往“办案模范”保持的年办案最高记录。并且随着广宗县经济开发开放的大规模启动,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急剧增长,随着依法治国深入人心,以及减少诉讼收费等降低诉讼门坎的便民措施出台,将拉动公民和法人的司法需求,各类民事案件将呈增长趋势更为明显。而另一方面,我院法官人数少、办案经费紧张,案多人少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得到缓解。
2、办案质量、效果与办案效率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案结事了,使双方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这就要求民事法官在办案中,要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释法宣传、协调平衡工作。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耐心,必然会加大民事法官工作量,使得民事审判质量、效果与效率的矛盾更加突出。
3、民事司法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公民、法人维权意识和维权标准不断提高,不仅会把更多的矛盾和纠纷诉诸法院,而且对司法效率、司法作风、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充满了强烈的期待。而我院的法官数量和法院物质保障不适应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民事审判公正司法的水平,加上执法环境尚不理想等因素,从而使得民事司法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4、民事法律、法规的原则性和确定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还不能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类型民事案件迭出,各种利益矛盾纠纷更加多元,直接导致一些具体案件适用法律困难、处理难度加大。有些案件的法律 事实与客观真实存有差异,致使案件事实认定的难度加大,难以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5、执行难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民事工作的社会效果。由于历史、现实及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形成了民事执行案件循环累积的现象,尽管我院多方举措采取了多项活动及措施,但仍难以彻底解决。
6、民事审判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尽如人意。大量的来自各方面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不正常干预和非正常上访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民事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常常使一些简单的案件无休止的“翻烧饼”,损害了法律权威和法院公信力。一些部门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将本可以就地化解的民事纠纷推入法院诉讼渠道,少数当事人也以非正当途径影响案件的公正判决,对案件承办人进行人身攻击和威胁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民事法官不堪重负,如履薄冰。
二、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服务方面。
基层法院,在社会管理体系中,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社会管理机制和社会管理秩序的维护者。我院定位于用审判活动的全过程来调整与社会管理不协调或者影响社会管理机制实施、推行的行为,引导与规范社会朝着正常、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通过审判活动的成果创制社会规则,规制社会活动,引领社会风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广宗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服务。
1、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审判活动对事实加以判断,对法律加以适用,从而化纷止争。通过惩治刑事罪犯,打击和抑制犯罪分子及其犯罪活动,也对社会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从而达到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的目的;通过平息和化解各种利益纠纷和冲突,调节和平衡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从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并防止由于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社会政治矛盾。
2、守护法律规范,调控社会秩序。这是由“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这种直接的定位所延伸出的功能。守护法律规范、调控社会秩序表现为法院通过法律的运用解决社会纠纷,达到对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威的维护。这也正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核心。社会秩序一旦受到法律的保护,便穿上了法律的外衣,具有法律的属性,就又可称之为法律秩序。法律秩序与一般社会秩序不同,其核心是法律规范,法律秩序的最后保障是国家的强制力,违反法律秩序者要受到法律制裁,即国家要通过法院的诉讼活动,依法定程序剥夺其所拥有的生命、健康、自由、财产等,从而达到保卫社会秩序的目的。
3、实施司法审查,制约行政权力。现代司法功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不仅在私法领域,更重要的是在规范社会与国家、公民与政府关系的公法领域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行政诉讼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相抗衡”的形式。司法审查就是国家通过司法机关对其他国家 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进行审查,对违法活动通过司法活动予以纠正,并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权益造成的损害给予相应补救的法律制度。司法审查制度的创设大大提升了法院的社会地位,成为现代型法院与传统型法院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三、司法为民、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方面。
(一)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情况。
1、设施方面。(1)我院在立案接待大厅设置民商立案、执行再审立案、行政刑事立案、费用预收窗口和导诉台等设施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2)我院根据管辖案件特点,制作了“诉讼当事人须知”及“立案窗口服务承诺”、“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广宗县法院关于建立导诉制度的规定” 等公告牌悬挂于立案大厅,还制作了一批“诉讼指南”等诉讼指引资料免费供当事人取阅。(3)我院以设置宣传栏、公告牌、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等方便查阅的形式,公布本院管辖的各类案件的立案条件、由当事人提交的法律文书的样式、诉讼费用的收费标准及缓、减、免交诉讼费的基本条件和程序、案件审理与执行工作流程等事项,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和条件。(4)安装了监控设备,摆放了消防器材,强化了安全设施。
2、工作制度。我院对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办案公开、文明接待、岗位责任、便民诉讼、司法救助等方面的制度进 行了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并实施了告知制度、优先事项办理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院庭长值班接待制度等10余项制度,坚持用制度规范立案信访工作的运行,用制度约束立案信访人员,用制度保障立案信访工作科学发展。
3、信访工作。(1)我院进一步明确立案信访岗位职责,规范立案信访接待程序,规范法官言行,规范办事程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扎实、作风过硬的立案信访队伍;(2)在日常工作中要求立案信访人员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便群众之所便”的工作原则,让人民群众于细微处时时感受到一种司法人文关怀。
4、我院暂无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二)我县地域狭窄,交通方便,县城位于县域中心,我院现采用立案庭统一立案,无人民法庭直接立案情况。
(三)巡回审判工作。
1、措施与效果。为“便利群众参与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我院在12个自然村设立了法官巡回审理点。2010年,共办理巡回审理案件45件,占全年审结案件的9.6%。巡回审判在息诉服判、回应弱势群体诉讼需求方面效果显著。
2、存在的问题。
(1)运行成本较高。巡回审判遵循巡回收案、就地开庭的模式,需要法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我院“案 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再者,巡回审理每一件案件的办理成本是其他案件的几倍,人员的差旅费、伙食补助等也相应增加,我院现有的办案经费难以保障该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导致很多案件法官需要自掏腰包办理案件,法官巡回办案积极性不高。
(2)适用案件的类型有限。巡回审判不是 “万金油”,它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一般说来,如婚姻家庭纠纷、赡养关系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简单的债务纠纷、宅基地纠纷等权利义务关系简单,案件事实明确的民商事案件适合进行巡回审理。而案情复杂、当事人对立情绪较为激烈、有发生群体性事件隐患等案件,出于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和法官人身安全的保护,不宜采取巡回审理的方式。
(3)现行物质装备难以适应巡回审判工作的要求。巡回审判需要车辆、办案人员、食宿、电脑、车载打印机设备等各方面的物质保障,而我院现有的车辆仅能满足送达、执行及日常行政事务工作,车辆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同时开展巡回审判、送法下乡、案件送达、执行工作需要,严重影响了办案效率,特别是难以满足巡回审判的要求。
(4)巡回使诉讼案件数量激增。巡回审理一方面方便了当事人诉讼,另一方面也将本可通过社会调解、自动和解等方式解决的矛盾纠纷推到了法院,使法院的诉讼案件激增,进一步增加了法院“案多人少”的困难。
(5)巡回审理秩序难以维持。巡回审理点往往设立在边远的村头田间,审判物质摆设简陋,因此少了司法应有的庄严;巡回审理时旁听群众较多,各种关系复杂,当事人的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加大法官协调化解纠纷的难度;由于巡回审理办案人数及物质装备的不足,如遇突发事件,难以有效控制、及时解决。
四、司法公开和司法民主方面
(一)司法公开方面。
1、推进立案公开,切实落实便民利民举措。重点是开展全时段、全方位、多渠道立案服务;畅通服务渠道,简化立案程序;健全完善和公开各项立案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涉诉信访服务,不断改进信访工作。
2、推进庭审公开,切实提高审判工作质量。主要是完善庭审公开制度;强化庭审公开督查;完善庭审旁听制度;坚持庭审活动公开透明;全面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
3、推进执行公开,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主要是执行案件情况公开;执行过程公开;建立执行联动机制;落实执行回访制度。
4、推进听证公开,切实打造良性互动平台。主要是明确公开听证范围;严格听证制度;打造听证平台,落实听证效果。
5、推进文书公开,切实增强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主要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文书制作水平;增强责任意识,确保文书质量;完善文书审核制度,落实审判管理责任;坚持定期评查,强化考核奖惩;实行裁判文书网上公开,接受外部监督。
6、推进审务公开,切实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审务公开制度;拓宽审务公开渠道;加强调研宣传工作;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强化审务公开监督。
7、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我院坚持主动向人大报告法院的重要工作、重要人事安排、重大工作举措、重大案件审判和执行,服从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建立全方位的民意表达机制,通过接待来信来访、设立民意沟通电子邮箱、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等措施,倾听群众呼声,并及时予以反馈和回应。
主要问题是司法公开制度还不尽完善,司法公开的范围还有待扩大,司法公开的方式还有待改进等。
(二)人民陪审员工作。
1、数据。
我院现有人民陪审员15人(男8人,女7人),其中3人已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c本),占20%。其中本科5人,占30%,专科7人,占46.6%,中专3人,占20%。
我院2010年全年共适用普通程序审结民事、刑事案件464件(民事433件、刑事31件),人民陪审员参与组成合议庭257件(民事241件、刑事16件),陪审率为55.4%,全年共审结案件(不包括执行案件)623件,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占41.2%。
2011年1-6月份共适用普通程序审结民事、刑事案件63件(民事48件、刑事15件),人民陪审员参与组成合议 庭49件(民事37件、刑事12件),陪审率为77.8%,半年共审结案件(不包括执行案件)290件,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占16.8%。
2、特点。我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体现的典型特点就是,普通程序案件陪审率逐年增加,案件总体参审比率逐年下降。
3、举措、效果。
(1)强化人民陪审员的日常管理。我院由政治部负责对人民陪审员人事信息、日常联络、组织培训、考核等工作。将陪审员遵守审判纪律、廉政制度、参加陪审、参予案件调解、岗位培训等情况纳入档案管理,作为对其表彰、补贴、任期届满是否继续提请人大任命等的依据。
(2)将人民陪审员参加陪审情况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我院要求各审判业务庭要把人民陪审员参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对疑难、新型、有重大影响的案件都应有陪审员参与审理,凡未按规定邀请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的,扣罚该业务庭的岗位目标分数,切实保障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权利得以全面落实。
(3)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我院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经费积极开展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工作。对15名陪审员定期集中进行刑法、民法、民诉法、行政诉讼法、物权法等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不断增强陪审员的业务素质和司法能力,进一步提高陪审水平。(4)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的“审判员、监督员、联络员、宣传员、调解员”的作用。我院在审判工作中,让陪审员全程参与案件审理,扩大司法决策的知情范围,增强了裁决过程的透明度,强化了陪审员对审判活动的有效监督。陪审员通过参与案件的审理,加强了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在法院和社会、法官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道理解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陪审员社会经验丰富和了解社情民意的优势,让陪审员参与案件的调解工作,通过陪审员讲“情理”和法官讲“法理”相结合,使许多案件在人民陪审员的主持下“依法、依情、依理”顺利调解结案。
4、存在的问题。
(1)我院受理的案件在推行繁简分流制度改革和诉前调解制度后,积极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2011年上半年共审结案件290件,适用简易程序或诉前调解结案227件,比率为78.2%。需要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理普通程序的案件数量大量减少,人民陪审员案件总体参审比率进一步下降。
(2)部分人民陪审员法律专业知识薄弱。我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大多为复杂、疑难案件,按现有人民陪审员综合素质参加审判活动有时勉为其难。由于人民陪审员的法律专业知识与法官存在明显差距,实践中法官还要引导他们如何办案,无形中增加了法官工作量。
(3)法官办案要受到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约束,而现行立法对人民陪审员却没有这一规定。如果按照法院错案责 任追究制度执行,合议庭的法官可能会受到追究,而人民陪审员却可以避免,为此有的法官不情愿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陪审工作。
(4)虽然我院多方举措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和交流工作,然而受制于客观情况,人民陪审员的学习培训仍然过少,同时出庭补贴的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人民陪审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案件质量。
(5)我院为了保证陪审工作的质量、效率,将部分无固定工作单位的人民陪审员纳入法院一般工作人员管理,这虽然在短时期内效果显著。然而长时间“专职人民陪审员”的出现,容易将人民陪审员演变成法院的“附属工作人员”,根本起不到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扩大司法民主、监督司法程序运作的作用,失去了设立人民陪审制度的真正意义。
5、建议
(1)完善陪审员选任程序。
(2)放宽陪审员的任职条件,突出陪审员来源的广泛性。
(3)进一步加强人民陪审员培训工作。(4)明确陪审案件范围和陪审员的权力范围。(5)加强陪审员在调解工作的作用。
五、调解工作方面
(一)诉前调解。
我院在贯彻落实省高院《关于深化“三位一体”调解体 系建设推进审判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广宗县本地和本院的工作实际,不断对诉前调解的方式、程序以及可操作性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了适合广宗县法院现状和发展前景的诉前调解机制。开展诉前调解工作以来,我院及时有效地化解了诸多社会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1、坚持法治原则,树立诉前调解创新理念
2、健全工作机构,建立诉前调解牢固保障。(1)成立诉前调解工作领导小组。(2)成立诉前调解办公室。(3)由人民陪审员担任调解员。
3、完善机制建设,确保诉前调解有序开展。(1)制定完善了《广宗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规范(试行)》。(2)规范诉前调解案件工作流程。(3)设立调解员的培训和奖惩办法。
4、喜获丰硕成效,积累诉前调解丰富经验。(1)诉前调解提高了调解率。(2)诉前调解提高了立案准确度,防止司法资源浪费。(3)诉前调解提高了解决矛盾的效率。(4)诉前调解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我院现无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实例。
六、队伍建设方面
我院近年来主要从六个方面着手加强人民法庭队伍建设工作,人民法庭审判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改善,人民法庭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全面提高法官素质,人民群众满意度及 地方党委、政府满意度不断提高。
1、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近年来,我院相继开展了“创先争优达标年”“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整顿活动,就如何自觉做到审判、执行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等展开了大讨论,认真查找思想、作风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进行了整改。司法指导思想进一步端正,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利益驱动得到有效遏制,法官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
2、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我院进行了中层领导缺位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一批优秀的年青法官走上了领导岗位,正在向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目标迈进。
3、鼓励在职学习,提高学历结构。
4、加强调研宣传信息工作。我院坚持调研宣传信息工作考评制度,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根据审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每年确定若干重点调研课题、宣传主题和信息源,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多出精品;设立调研宣传信息专项经费,保障调研宣传信息活动的顺利开展、成果转化和物质表彰。
5、强化内部管理。我院根据本院实际制定了各庭室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任务分解和考核办法等多项奖惩办法。制定和完善了法院各类人员的考核、激励、约束制度。
6、围绕岗位练兵抓学习。人民法院队伍中,法官为主体,还兼有书记员、司法警察以及行政人员,都是人民法院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院结合各类人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以岗位练兵为平台,以半年为单位开展“争创十优”活动,着力提高人民法院队伍素质。
广宗县人民法院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