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城县以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水城县以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黄照开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深入调查,从多方面分析阐述了近几年水城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总结了成功经验。
〔关 键 词〕 水城县 招商引资 调研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招商局
近几年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水城县,改变传统发展思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全市树立了一个“重商、亲商、安商、扶商”,“招商兴县、招商强县”的鲜活典型,引起了省、市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其先进做法和经验值得总结和宣传。
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来投资企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2003年以来,水城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均保持两位数的增幅,绝对数和增幅位于全市前列。2003年到位资金2.73亿元,2004年到位资金6.06亿元,2005年到位资金7.39亿元,2006年1—6月到位资金3.98亿元。利用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与本县的矿产、土地、人力、市场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相结合,兴建了国贸焦化、双牌铝业、仙劲锌业、发耳煤业、发耳电厂、金狮子水电、毛家河水电等一大批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以这些外来投资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推动水城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2003年至2005年,全县GDP分别为:13.12亿元,18.1亿元,27.32亿元,2005年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工业经济占全县GDP的58.57%,以外来投资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分别为:1.07亿元,1.49亿元,2.56亿元,占全县财税总收入分别为:67%,72.2%,75%。这几组数据充分说明,水城县的招商引资是富有成效的,招商引资对水城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是突出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外来投资这股力量的参与,没有大规模招商引资的拉动,光靠国家投资和地方财政投资要实现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十分困难的。
二、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的原因,水城县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长期以来,经济建设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资源欠开发,县域经济欠发展,但是,该县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面对既落后又有巨大潜力的县情,水城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把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招商引资作为一项宏观经济策略和长远发展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确定了逐步开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围绕大力发展“五大产业”,认真抓好“五个建设”,着力构建“四个工业组团”,努力推进“七项事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以外来投资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如:利用煤炭、电力资源发展高载能产业。引进湖南曾氏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电解铝的双牌铝业,自2001年落户水城县至2005年累计上缴税金6500余万元,2006年预计纳税2500万元,年均安排劳动就业700人次,成为水城县乃至六盘水市最大的招商引资民营企业。2005年,水城县经过多方努力,又促成曾氏集团再投资15亿元建设15万吨电解铝,8万吨铝·带·箔的双牌铝业二期工程,该项目已于2006年4月正式动工,预计于2007年2月投产,届时,双牌铝业年产值可达50亿元,年创税收1亿元,年用工将达1200人。利用水利资源发展水电
产业。水城县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00余万千瓦,为充分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县在境内可渡河、北盘江、阿勒河、三岔河等干流规划了10余个水电站,自2003年以来,相继引进浙江、上海、贵阳等地投资商开发了金狮子、泥猪河、毛家河等水电站,总投资近20亿元,总装机容量达42万千瓦。利用煤炭资源发展煤—电—焦化产业。引进四川成都、山东兖矿、福建、湖南等地投资商兴建了国贸焦化、发耳煤业、发耳电厂、义忠煤矿、兴利焦化等项目。在其地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了天羿房开、天生湖景区、兴龙马铃薯加工、固虹塑料制品等项目。以此同时,该县围绕自身的资源优势正在规划红山轻工业园、发耳煤电化气生态工业园等园区,目前已有浙江、昆明等地多家客商前来考察洽谈重化工、轻工、农业产业化等项目。可以预见,水城县在“十一五”期间的招商引资将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水平上展开,水城县的经济发展必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树立“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思想意识,为外来投资营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
近几年来,水城县以营造开放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规范透明的法制政策环境,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宽松公正的宣传舆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道德环境为目标,实行积极的政策引导,配套以有效的措施办法,投资软、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和优化,大大激活了外来投资,省内外、国内外客商纷纷到水城县考察、洽谈项目,水城县已成为六盘水市一块不断升温的投资热土,招商引资捷报频传、亮点频现。
为了以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水城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引导、扶助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外来投资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2002年,完善了县级招商引资工作机构和服务体系,配备了精干的干部队伍负责招商引资管理服务工作;2003年成立县重大项目办,专门负责协调重大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的建设问题;2004年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和重点招商项目工作制度,同时实行乡镇招商引资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各部门的招商引资责任意识;2006年1月,制定颁布了《中共水城县委、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实现引进县外资金年均递增20%以上,争取非公有制经济多项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90%以上,同时,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强化服务。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加强领导,为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政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如: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非公有制企业的项目前期费,贷款贴息,技术扶持,项目库建设,非公有制企业创业辅导,表彰先进等;县政府与县农村信用社签订银政、银企合作协议,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每年组织一至两次非公有制企业对政府部门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意见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将招商引资实绩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一条标准等,这些促进机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既体现了水城县“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崇商精神,又对保持水城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长效开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诚信招商,真情服务,建立地方与投资者和谐融洽的关系
纵观水城县近几年的招商引资,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诚信招揽客商,真情服务客商”。从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挂帅,直接参与招商项目洽谈,出面协调投资事项;到职能部门、乡镇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全力配合抓招商;招商干部热情为投资者办手续,协调关系,解决问题,无不体现了全县上下对招商引资的渴求,对投资者的期盼,无不体现了“讲求诚信、真情服务”的市场经济意识,正因为有了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才能感动客商,激发他们的投资热情和信心。据粗略估计,近几年来,水城县各级领导、部门、干部为客商协调解决投资问题,帮助办理投资事项不下1000件次。为客商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廉洁、诚信”的服务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核心内容,水城县全县上下把为客商服好务作为搞好招商引资的一大法宝,靠真情服务赢得了众多客商的信任和好评,客商普遍认为:在水城县投资是放心的,是大有可为的。在2002—2004年度全市投资环境考评中,水城县位列
全市第一,其中包含客商客观公正的评价;自2003年以来,水城县未发生一起针对部门服务、执法方面的外商投诉。讲求诚信、注重服务所产生的效果就是在地方与投资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地企双赢、共同发展。
五、依靠招商引资提升乡(镇)经济实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水城县很多乡镇已把招商引资视为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大力引进外来资金创办乡镇企业,“招商强镇(乡),招商富镇(乡)”结出丰硕成果,乡镇经济实力在短短几年内得到迅速提升。该县滥坝镇自2003年以来共引进外来投资企业20余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逾7亿元,实现总产值分别为91744万元,122180万元,149299万元,实现财政税收分别为3537万元,4930万元,7930万元,2006年预计可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882元,2058元,2303元。由于招商引资成绩突出,滥坝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2年—2004年度全市改善投资环境暨招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双戛乡在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乡,经济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近几年,由于重视抓招商引资工作,乡村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目前全乡已有外来投资企业12户,总投资超过2亿元,2005年全乡生产总值达9450万元,是2002年的4.3倍,财政收入完成1313万元,是2002年的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8元,成为水城县经济增长较快的乡镇之一。2006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预计可达6000万元,在建外来投资项目8个,预计全年可实现财政税收1800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146家外来投资企业,分布在阿戛乡、发耳乡、玉舍乡、发箐乡、比德乡等20多个乡镇,每年可直接或间接解决10万人次农民工就业。总的来说,招商引资不但使水城县的县域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工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城乡服务业蓬勃兴起,同时,对广大农村的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水城县这块3589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大潮中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第二篇:提升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
推动招商引资升级 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海伦李超军
招商引资作为有效投入的重要“源头活水”,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在过去的几年中,全市招商规模持续攀升、引资总量快速增长、项目质量逐年提高、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事实证明招商引资大力推进了海伦市“西扩中兴北上、富民活乡强市”战略的实施,为海伦市的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抢抓机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创新招商方式,拓宽引资渠道,完善工作机制,内引外联,广泛合作,深入开展招商之冬和升级招商等项活动,致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也是全面贯彻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四区建设”和“翻番晋位”为目标,大力实施“西扩中兴北上、富民活乡强市”发展战略,围绕跨越发展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强力推进“十大跨越”,加快建设富庶、开放、和谐、文明海伦,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攻坚之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机遇,创新措施,突出实效,力争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为了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项目 1
建设放在压倒一切的首要位置,全员发动、全民参与,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升温、升级、升位。
可见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市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面临新的经济形势下,怎样实现招商引资的升温、升级、升位呢?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招商引资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招商引资工作首先要紧紧围绕着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思路来进行。全市上下都要做好招商引资的宣传工作,层层搞好思想发动,克服个别部门和个别人的坐等观望,消极怠慢的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各级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中,各级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亲力亲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招商组织,加强专业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加大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确保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实现。
二、培育典型,强化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成功经验,营造大招大引,招大引大的招商氛围,形成招商共识,提高全市人民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调动一切力量参加招商,进而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健康快速进展。在全市上下形成心往招商想、劲往招商使、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招商态势,促使我市招商情绪的持续升温,再掀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新高潮。
三、改进、创新招商的方式方法。招商引资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取得招商的成功,经实践证明并行之有效广泛运用的方法有:组团招商、传媒招商、主题招商、借助中介机构
招商、网上招商、展览招商、文化招商、旅游招商、以商招商、以友招商、顾问招商、学术招商、联合招商、代理招商、小分队招商、打工招商、上市增资招商。同时,要结合亲情吸引、人格吸引、政策吸引、成本吸引、资源吸引、市场吸引、人才吸引、环境吸引、配套吸引等途径做好招商引资。以上招商引资方法和途径,可以相互配合、交叉和综合使用,招商人员只要坚持以客为主的原则,根据新的形势,研究新的情况,探索新的路子,就能不断地发掘出新的招商思路和方法来实现向专业招商、向系统化招商、向产业倾斜式招商、向环境高地招商、向科学招商、向高质量项目招商、向园区集聚招商。
四、进一步发挥优势,为招商引资提供新的动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业,推进商贸产业项目招商。重点抓好我市优势新兴产业招商活动,在推进玉米、马铃薯、甜菇娘等农产品加工项目招商的基础上策划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的生成和建设,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优化招商环境,营造以诚安商、以富留商的良好氛围。继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不断创新服务环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商配合,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主动加强协商沟通,帮助解决具体的问题。对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踪式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加快把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为稳增长的动力。加快“信用海伦”建设,不折不扣地兑现各项承诺,营造以诚安商、以富留商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诚信海伦”、“诚信政府”、“诚信招商”。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对外宣传海伦,推介海伦,让国内外客商了解海伦,努力打造对内开放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坚持对特大重大项目采取“特事特办”的做法,由主要领导亲自调度、亲自服务。通过扎实、有效、便捷、真诚的服务,保证洽谈的招商引资项目早签约、早建设、早投产,提升签约项目的落地率,实现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效益高的互利互惠和谐共赢的发展态势。
六、拓展招商领域,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瞄准国内500强、行业50强和央企省企,争取在带动性、关键性、方向性、战略性项目的引进上取得突破。在省内外举办投资促进活动,充分挖掘和整合海伦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品牌,宣传海伦,提高海伦在国内外知名度和信誉,吸引客商投资海伦。我们要紧紧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加快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精深加工、关联配套产业,积极推进轻工产业招商;做大做强高、精、尖项目产业,推进以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高端产业招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走出去请进来,有针对性地登门拜访,上门招商。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考察投资,做到 招大商、引真资,在增加招商引资数量的同时确保招商引资的质量。
各位同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同心同德,抢抓机遇,满怀激情,锐意进取,创新工作,埋头苦干,确保招商引资升级工作的成功,实现海伦经济的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社会的稳定繁荣和谐。
第三篇:以优良思想作风建设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文章标题:以优良思想作风建设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思想作风建设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灵魂。这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作风是一面镜子。作风出形象、作风连民心、作风定成败、作风促发展。好的作风能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好的作风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好的作风能产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思
想作风建设是加强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的根基和先导,只有把思想作风建设好了,才能培养严谨正派的生活作风,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廉洁从政的领导作风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切实抓好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是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搞好镇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在这方面,竹溪县水坪镇党委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经济上台阶”的指导思想,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转变干部作风的首位,把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落脚点放在激化思想、硬化制度、强化素质上,着力解决干部思想不纯、素质不强、作风不实等问题,树立良好的干部作风。
抓思想作风建设,思想教育是先导。思想教育是思想作风建设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教育决定作风建设的导向。近年来,该镇党委在认真分析干部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在全镇干部中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艰苦创业、奉献在岗的公仆观念教育,开展了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实事求是思想教育,开展了工作争先进、创一流的敬业思想教育,开展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观念教育。并推行了“一字工作法”。即每位党政班子成员“管一条线、挂一个片、住一个农村点、抓一个企业”。要求全体干部做到“实事在一线办理、问题在一线解决、情况在一线调研、整体工作在一线推进、形象在一线树立”。全镇干部形成了一门心思转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腔热血为人民的良好风尚。
抓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该镇党委在认真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干部的管理纳入了制度化轨道,完善了四项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来约束规范干部的行为。即早操点名制和住宿签到制;干部去向登记制;周三学习制;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制度明确规定,每位干部每天必须上早操,每周住宿不少于三晚上,下村调研每月不少于20天,还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并按干部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挂钩兑现。同时,镇党委开展“刹三风、树新风”活动,狠刹赌博风、吃喝风、玩乐风,大兴“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抓实干、服务人民”的工作作风,“团结和谐、廉洁从政”的领导作风。四项制度的实施,使干部的纪律观念明显增强,走读现象得到有力遏制,全镇干部将工作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转移到走村组、走田头、走农户上来,转移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来。
抓思想作风建设,党委自身建设是关键。党委自身建设是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镇党委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时期,更要加强乡镇党委建设,提高其执政能力。几年来,该镇党委把自身建设作为转变作风、执政为民、谋求发展的第一抓手,着力建设“五型”镇党委,即建设“学习型、发展型、规范型、服务型、廉洁型”党委。同时,镇党委推行述廉述职制度,要求年终党政班子成员向党委集体述职、村书记向镇党委和村支部、党员、村民代表述职、镇直单位负责人向镇党委和全体干部职工述职。通过加强党委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提高发展本领,抢抓发展机遇,心怀发展大计,善谋发展良策,恪守发展之责,真正使镇域经济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以优良思想作风建设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以优良思想作风建设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第四篇: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推动办域经济发展
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推动办域经济发展
——***办事处典型事迹
**镇***办事处地处**北岸,县城西南城乡结合部。***国道和***国道、**铁路贯穿境内。**大道接引**高速出口过境。人口、商贸、资讯流量密集。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腾飞”总体目标,***办事处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良性互动、共同提升,为办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探索形成了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争先创优为导向、以效能建设为核心、以全面考评为动力、以长效管理为基础的机关作风建设模式。在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领导重视是我办机关作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的关键。办事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作,把其列入办事处工作重点之中,创造性地把办事环境作为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考评的主要评估标准,注重经济、环境和作风效能建设三者统筹考虑、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长期以来,办事处每月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工作,一是每周一、周三、周五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作风纪律学习,认真深入学习市县镇有关干部管理、促进作风转变有关文件、各项民政、农业惠农政策;二是在办村干部会上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并要求村组干部给办事处机关干部量化打分,作为考评参考;三是每月月末对干部一月来的工作、纪律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打分,形成了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强化各项制度,狠抓作风建设。
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实施目标绩效考评,是提升机关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基层党委、政府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机关作风就是办事环境,就是发展环境。近年来,我们抓机关作风建设主要从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着手,定位不断调整,目标不断提升,思路不断创新。经办事处研究,年初制定完善了《机关干部便民服务承诺》《机关首问负责制度》《机关值班制度》《干部责任追究制》《办事处干部“十要十不准”》《机关干部工作承诺》《微机室管理制度》《过错失误登记积分责任追究制》《财务管理制度》等十多项制度规定,用这些制度来约束、修正干部言行,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干部良好形象,促进办村科学发展。
三、致力争先创优,确立工作目标。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目标绩效考评,目的是为了评出实绩、评出方向、评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争先创优。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作风建设和绩效考评的“风向标”拨正定准,强调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绩效考评的着眼点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点是优化投资环境,要求办村“瞄准最佳、争先创优”,并提出了创建全镇最佳办事环境“六个最”(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水平最高、办事成本最低廉、办事成效最显著)的要求。鲜明的工作导向,极大地调动了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出机关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办村干部以创业的激情抢抓机遇,以创新的理念破解难题,形成了敢于争先、善于创优的生动局面。对上级安排的事务,力争在第一时间给予处理并上报信息;对待办事群众热情接待、细致服务,对待信访群众不推不诿、正面回答,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争做第一。办村坚决响应县镇的号召,顾全大局,服从指挥,主动沟通,相互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办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办事处党委连续几年被镇委、镇政府评为“先进办事处党委”、“综合工作先进办事处”。2010办事处党委被**镇委评为“先进办事处党委”,2011被**镇委评为“综合工作考核先进办事处”、“党建工作先进办事处”荣誉称号。多年来,机关支部涌现出一批批爱岗敬业先锋和优秀共产党员,这些荣誉都是办事处党委、办事处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开拓进取、创先争优、积极工作的成果。
四、注重学习,提升效能
按照市县镇关于干部作风建设要求,不断深入学习县镇有关作风建设文件精神,按照精神要求实施到工作行动中来,使学习和工作两促进、两不误。在**镇委的总体部署下,我办在学习上做到了:机关干部工作笔记、民情日志、学习笔记“三本”齐全、记录完善、内容翔实,并且机关干部相互进行检查
评价改进;每名干部写**字左右心得体会*篇,制定整改措施;对学习不到位的干部,在检查评比后,要求立即改进,加深学习。通过半年来学习,干部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思想与时俱进,能积极服从镇办领导的安排,认真扎实落实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快速进展。
五、求真务实,抓好目标绩效管理。
实施干部职工目标责任考核是一项难题,必须要与客观实际、不同的管理对象相适应。科学、管用的考评出动力、出生产力。我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建立健全了工作完成情况考评、机关干部考勤考评和综合评议“三位一体”的考核评比体系。
一是在考评方法上采用“三个结合”,坚持考核组工作实绩与考量作风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领导评价与村组评议相结合,保证了作风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持久性成效。
二是在考评实施上注重“三个环节”。
1、考评工作安排。综合考评采取日常考核、年终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日常考核、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分别占整个考核得分的15%、55%和30%。建立考核组对干部工作情况和遵守纪律考勤情况进行客观评议和考核打分。综合评议由办事处领导评鉴和村组评议构成。
2、考评等次确定。汇总考核组集中考评、领导评鉴和村
组评议三个方面的分值,按比例从三个小组中产生考核位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我们把绩效考评列最后1名的个人确定为提醒谈话对象,进一步体现考评的钢性,从而推动工作开展。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将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扬长避短、克难奋进、更好更快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建章立制,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形成了日常工作高效率,中心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出成果,创新工作有亮点的良好氛围。展现了***“求实、为民、拼搏、奉献”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作风建设为契机,以思路的创新,效率的提升,目标的突破、效能的超越为重点,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把我办事处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更高层次,促进办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1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镇域经济发展
王海鹏
坚持以“解放思想、再创辉煌”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放宽眼界。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精神和市场经济的手段干事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选择符合我镇实际的发展模式,因势利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镇域特色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1、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
依托园区建设打造我镇的工业走廊。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园区集中,围绕山神庙园区自镇区一线打造现代工业走廊。牢固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靠创优服务打造“投资洼地”,增强环境吸引力。通过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2、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难题招商引资要立足自身优势、创新思路、积极拓宽渠道。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招商战略,实行“筑巢引凤”、“搭船渡河”、“腾笼换鸟”等
1多种形式,增加招商的时效性。
3、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镇域特色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抓环境、抓引进、抓培植、抓提高的方针,把市场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民营经济成为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主力军。
二、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
1、突出城镇建设规划,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坚持“求精不求大”的原则,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不断加强镇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突出抓好城镇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坚决整治脏、乱、差的问题,全面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努力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2、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城镇建设与工业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确立自己的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促共进,提升人气、聚集财气,让城镇更加繁荣。
3、积极探索城镇经营的路子
积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盘活城镇土地资产,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城镇的发展档次,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支撑。
三、坚持城乡统筹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延伸镇域经济发展腹
地
1、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改善发展农业的创新环境,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激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
2、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3、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它不仅是联系农民与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桥”,也是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的“路”。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4、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在家务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搞好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劳务经济的发展。
四、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大力推进有利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营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流转程序,加快流转速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散户出租、企业承包”、“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等路子。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推进以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为重点的农村经营方式改革围绕优势产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创办、市场运作”的思路,重组、整合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积极发展生产合作型、加工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