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机遇 转变水泥工业发展方式一
抓住机遇 转变水泥工业发展方式
作者:雷前治 2011年05月04日[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我要评论
摘要: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泥行业抓住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拉动水泥需求高速增长的机遇,水泥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在此期间,中国水泥工业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的诸多奇迹:水泥产量快速增长,连年创下历史新高;新型干法窑高速发展;落后产能快速退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产业集约度明显提升;大型企业加快成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标签:转变发展方式,水泥工业,“十一五”期间,中国水泥工业基本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的任务。在此期间,我国水泥产业历史性地创造了3项纪录:一是新型干法窑的比重突破了80%;二是达到经济规模即4000t/d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熟料产能突破50%;三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步入国际先进行列。这3项成就凝聚了全行业的智慧和汗水,将成为镌刻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章节。与此同时,这些成就也向全行业发出了嘹亮的集结号,中国向世界水泥强国迈进的步伐更加强劲有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最重要的机遇主要有:一是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水泥市场需求持续适度增长。水利跨越式的发展、高速铁路建设、新农村建设、保障房等民生建设,都将会为水泥提供持续性的商机。二是盲目和重复建设必然得到有效遏制,将为水泥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环境。三是最近国家把水泥列入重点支持战略重组的行业,这将有力推进水泥产业战略重组。四是围绕水泥延长产业链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五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利废的政策,充分利用城市垃圾和工业废物将成为水泥产业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对“十二五”期间水泥市场的预测。根据前20年统计数据的规律看,倘若“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7%的增长速度,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不低于17%,由此来推算,“十二五”水泥还会有5%~6%的增长速度,水泥市场容量预计会扩大到24亿吨左右;若考虑年均3%通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7%,水泥需求基本是零增长,水泥市场容量保持2010年的水平上下波动;若通货膨胀率年均为3%左右,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提升到9%,那么水泥市场容量将保持3%~4%的增长幅度,年需求量可能在22亿吨左右。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当全球范围内的能源都正在日趋紧张时,水泥作为经济产业中重要的消耗能源产业,将会继续承受来自政策及金融等方面的压力。二是由于近年来以及今明两年还会井喷式的水泥产量激增,已经埋下了水泥产能系统性过剩的深度隐患。三是随着国际环境变数增加及频发的自然灾害,将会加剧全球能源趋向短缺,由此伴随的是能源涨价,这必定会推动水泥成本的刚性提升。另一个推动水泥产品成本增加的因素即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也值得关注。四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水泥价格在相对低位徘徊,将会渐进式的弱化水泥企业的有效赢利能力,同时持续损伤水泥产业的社会形象和国际形象。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的五大重要历史使命。一是锲而不舍地推进水泥产业发展方
式的转变;二是矢志不渝地继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在规模结构的调整;三是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四是推进水泥企业战略重组;五是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的水平,努力使水泥产业成为消纳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的支柱产业,打造低碳水泥产业、环保水泥产业、绿色水泥产业。
目前,举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各行各业都在对“十一五”乃至前10年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十二五”乃至今后10年进行谋划与展望。对于水泥产业来说,无论是回顾还是展望,都是为了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的决心,都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回顾“十一五”精彩纷呈亮点频出
上个世纪末,中国水泥产量虽然已经达到5.95亿吨,但生产水泥的技术和装备仍然还是以立窑和湿法窑为主,新型干法的比重只有6%,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把水泥列入全国重点调控的产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行业抓住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拉动水泥需求高速增长的机遇,水泥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十一五”的5年,是我国水泥行业发展最为辉煌、发展质量最好的5年,是水泥行业发展的“黄金”5年。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水泥工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水泥工业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世界水泥发展史上诸多奇迹。
主要成就:
1、产量快速增长:2010年生产水泥18.68亿吨,年均增长11.7%。5年间共生产水泥75亿吨,占建国60年来水泥总产量的40%,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大规模快速建设的需要。
2、新型干法窑高速发展:5年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达5755亿元,已经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696条,新增熟料产能7.7亿吨,分别占总量的55.55%和61.45%。
3、落后产能迅速退出:5年间共淘汰各种落后产能4.34亿吨,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5.50%。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到“十一五”末已经有700余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增设了余热发电,已经建成561台(套)机组总装机容量达4786兆瓦,2010年发电177亿千瓦时。5年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1.7%而总能耗只增长了7.6%,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4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吨水泥的综合能耗预计下降到97.6千克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24.6%,年均下降5.5%。
5、行业整体效益得到改善:2010年前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550亿元,同比增长34.61%,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实现利润近1500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6、大企业快速成长,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中国建材、海螺水泥等前10强企业迅速崛起,新型干法窑熟料总产能由“十五”末的1.41亿吨提高到5.28亿吨,产业集中度由32.5%提高到43.5%。中国建材已经进入世界前三强,海螺水泥也进入世界前五强。
7、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国的水泥产品以质优、价廉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也让国际同行感到忧虑和压力,更令行业骄傲和国人欣慰的是中国的水泥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在国际市场上厚积薄发、异军突起,在与国际最强的公司同台竞争中,已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国外采用以中国设备为主建设的生产线已经有140余条,中国的市场份额已接近50%,中材国际工程公司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
中国水泥工业“十一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面完成了规划目标,其中最突出的是全行业基本完成了技术结构调整的任务。其主要标志是:一是新型干法窑的比重突破了80%;二是达到经济规模即4000t/d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熟料产能突破50%;三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和CSI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泥产业的能耗等技术指标已位列世界水泥业的第三或第四,碳排放强度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十二五”水泥产业发展展望
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水泥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水泥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为水泥产能增长过快,一些区域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产业生产集中度不高,大集团、大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水泥产业的节能减排的任务繁重、潜力巨大;水泥产业的国际化战略有待加强;水泥企业的运行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水泥技术和装备的科研开发工作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等。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握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结合水泥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特点,理清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和创新水平,真正使我国由水泥生产大国走向水泥产业强国。
未来5年我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水泥产业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产业,应当以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为重点,以自主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升水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把水泥产业建成现代原材料加工和制品业奠定基础。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要从过去重视量的增长转变到要更加重视质的提高。这里所指的“量”和“质”既包括水泥产品,同时也包含水泥企业的数量和企业竞争力。“十二五”期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GDP仍会增长,只是增速会有所趋缓。作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虽然随着国家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会有所下降,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量仍会很大。因此,水泥的需求量仍然会增加。如何满足水泥需求量的增长?目前我国水泥产能已有23亿吨,我们应当在控制产能总量的前提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充分发挥现有产能的利用率,而不要重复走过度扩大产能总量的老路,特别是在一些水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地区,更要严格控制产能总量。当然,我们也应当控制一个合理的产业产能利用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力争到2015年年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的90%以上。
在水泥产品结构上,要努力提高产品的实物质量,延长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通过与建设业的合作,切实提高我国运用在建筑物、构筑物中混凝土的标号,增加高标号水泥的用量,从而减少水泥产品用量和石灰石资源的消耗。要注重特种水泥的开发研究,增加特种水泥的品种和应用。努力探索开发研制非钙硅系列的新型胶凝材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特殊要求。
在企业结构上,要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市场竞争显示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水泥产业的生产集中度。力争到2015年年末,位列前10家的水泥产量达到总量的35%以上。
2、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压力,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发和运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使水泥产业向低碳化、环保化、清洁化方向转变,为建设“两型社会”做贡献。一是要进一步降低水泥产品综合能耗。虽然我国一些设备先进、运行管理水平高、单条生产线规模大的企业单位水泥产品的综合能耗已经接近或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还有占全国新型干法水泥产能30%的中小型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早期设计建设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它们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落后,单位水泥产品的综合能耗和排放指标均与国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必须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加以改造提升或淘汰。另外,我国现有的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单位水泥产品综合能耗和排放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应当通过节能环保改造和精细管理,努力挖掘节能潜力,提高环保质量。二是要进一步开展余热和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在水泥工业自身降低一次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进一步改进余热发电的工艺流程,提高装备水平和发电效率,增加水泥烧成工艺和余热发电操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有条件的生产线都装配余热发电装置新建的生产线要做到水泥生产线与余热发电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要大力开展低品位矿石原料和燃料的合理利用,提高原燃材料的利用率,以节约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要继续利用水泥工艺特点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消纳其他工业的废弃物作为水泥的原料和混合材,为发展循环经济做贡献。三是要大力推广水泥窑处置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及生活垃圾作为替代燃料技术。经过近10年的研究、探索和工业实践,我们对这项技术的工艺、装备和运行操作有了突破和提高,应当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积极而稳妥地加以推广。政府应当根据我国情况,制订在采取应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作为水泥窑替代燃料时的水泥熟料质量标准、水泥窑废气排放标准。为支持企业推广和运用这项技术,政府需要制定“谁排放、谁付费,谁处置、谁收费”的具体政策措施,这样可以调动处置企业的积极性,在完成社会责任和提高环境效益的同时,企业本身也能取得应有的经济补偿,同时政府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支持企业应用这项技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应放在对大中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和利用及对工业危险废弃物的处置上,以解环境保护工作的燃眉之急和难题,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四是要着眼于未来愈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和排放标准,开展相应的研究开发工作,加强对水泥窑废气中氮氧化物成分的控制,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这需要进一步改进窑头和分解炉燃烧器的结构,优化分解炉的型式和构造,以达到煤粉的充分燃烧和氮氧化物的减少。对水泥厂粉尘排放总量的控制,无论是有组织排放还是无组织排放,都要严格控制,加强绿化、美化,营造清洁优美的生产环境。要特别注意矿山开采后的地貌恢复工作,有条件的可以做好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工程。水泥工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二氧化碳既是一种温室气体,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们应当对二氧化碳的储存和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作好准备。
3、加快推进水泥产业国际化战略步伐。根据党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有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要求,水泥产业应当在过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际化战略步伐。虽然我国不少水泥企业在国际市场(水泥产品出口、劳务服务和工程承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跨国企业,这是因为我国大企业集团的资本组成、经营收入、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技术来源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国际化。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时候,水泥产业应当从战略高度调整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的原则,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要充分利用我国外汇储备充裕的条件,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发挥我国水泥技术装备先进实用、性能优越、价格合理等优势,采取独资、合资、参股、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水泥产业的竞争。为推进水泥产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企业要加快适应“走出去”战略所需人才的培养,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加强项目管理,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实现“本土化”,以及投资方和企业所在地的互利双赢。为提高投资效益,减少投资风险,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完善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4、延长水泥产业链,扩大发展空间。水泥只是一种建筑材料的半成品,是制备混凝土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建筑物、构筑物的混凝土中发挥胶凝材料的作用。要想提高建筑物、构筑物的质量,延长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除了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外,还必须关注应用在混凝土中骨料的质量和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当前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发展迅速,大多是由建筑施工企业兴办或由一些中小企业投资兴办。其中混凝土的骨料(石料和砂子),大多向地方上采购,其质量还难以保证。不少建筑工程因混凝土质量问题,造成建筑物、构筑物出现问题或使用寿命减少,因此,水泥产业应当向水泥产业的下游混凝土产业发展。
随着水泥预制构件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广泛采用,水泥制品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广,水泥产业应当逐步由半成品生产向制成品产业扩充,逐步形成矿山开采—水泥生产—混凝土制备和水泥制品的较为完整的生产链,真正实现建筑材料产业与建筑业的充分融合。
我国的水泥产业中,除了上述主产业链外,还包括研究、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安装、物流运输等业务,它们都是围绕主产业链来开展和拓宽业务的,这些业务也应当根据市场需求来单独扩展市场。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水泥生产工艺的特点,其在处置和利用工业、生活废弃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水泥企业有可能成为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上述发展思路,必须推动水泥产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其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近年来,我们通过工作实践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认真总结起来,我们会发现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形势仍不能盲目乐观。我们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强调得多,要达到创新目标任务布置得多,但对如何通过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达到创新的目标研究得少,对创新人材、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环境、创新工具等方面所组成的创新体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改进。因此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为跟随国外的步子走,缺乏
超越式或原始创新;个别技术和产品的性能改进多,系统技术的创新少;科研成果理论水平高,但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的难度大、时间长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如何进行自主创新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切实在一些薄弱环节上加以改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水泥产业要在未来10年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着力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生态环境”,提供个人成长发展空间。要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方面有所突破,要在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体制上有所改进,为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我国水泥产业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负荷重、全球气候变化和产能过剩等诸多挑战。在“十二五”乃至今后10年,我国水泥产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水泥产业国际化战略步伐,延长水泥产业链扩展发展空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水泥产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水泥产业是基础原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在赋予其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后,必将是大有作为的产业,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
1.主题功能区划是指在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判断
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正确
2.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的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判断
确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在()上下功夫。单选
展 C 方式 D 转变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A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 加快
B 发正确
错误 您的答案:正确 正确答案:正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多选
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B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C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您的答案: A B C 正确答案: A B C
5.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多选
结构优化升级
B 坚持扩大内需方针,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
A 推进产业C 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 B C DD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您的答
6.我国目前将国土空间分为哪几大主体功能区:()。多选
B 重点开发
A B C D
7.三促进一保持是指:()。多选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C 限制开发
A 优化开发
D 禁止开发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B 促进C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D 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 B C D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条件与基础理解正确的有:()。多选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A 加B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路径是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式,引擎是加快转变生活方式。
变经济生产方式。
C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D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是加快转E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前提是加快转变发展观念。您的答案: A C D E 正确答案: A B C D E
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征:()。多选
具有突出的全球战略新定位的特征
明显的阶段性转型升级特征。
会整体协同特征。
A 与国际大背景紧密相关,B 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紧密相关,具有C 与统筹城乡发展紧密相关,具有广泛的社D 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特征。
F 与对外贸易紧密相E 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重要的未来特征
关,具有更加突出的世界特征。
G 与民生问题紧密相关,具有深厚的民本色彩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 B C D E F G
10.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多选
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
A 经济发展方式包B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耦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C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 您的答案: A B C 正确答案: A B C
第三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作者:杨玉鹏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由突破发展向跨越发展迈进,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安康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切入点。通过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实现工业的快速率先跨越发展。
——加大工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当前,我市工业基本属于传统产业,特色支柱产业大多是资源型的低层次产业。因此,急需转变发展方式,改善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
(一)着力构建“两型”工业体系。以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工业为目标,以节能降耗减排为抓手,逐步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两型”工业体系。坚持把集聚集约和节能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坚持宏观指导与结构调整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技术进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在推进节能减排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二)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认真落实《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突出抓好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业,使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相得益彰。以粮油、茶叶、肉类、魔芋、果蔬、饲料、保健食品七大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富硒食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激素类原料药、中药饮片、植物提取、配方颗粒和各种剂型成药,推进生物医药现代化进程。着力发展织绸、炼染、服装等深度加工项目,加快科技创新,延长和拓宽茧丝绸产业链,开发旅游产品,促进产业提等升级,打造安康丝绸品牌。清洁能源产业重点完成汉江梯级水电开发和400万千瓦火电项目,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和风能。矿产资源注重“点上开发、面上保护”,以金属镍、石煤综合利用、钒钛磁铁项目等为重点,打造新材料产业旗舰,实现循环经济新突破。
(三)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以汽车制造为核心,加快旬阳宝通特种车、白河力神和圣宝汽车、安康通用汽车配件、平利汽车半轴、石泉汽车配件、汉阴阳光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电子信息产业要依托关天、成渝、江汉国家信息产业制造研发基地和安康优良的自然环境、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积极发展两头在外、劳动密集型的电子元器件、LED照明、电子表机芯等污染小、产值高、就业充分的信息产业项目。
(四)加快 “一体两翼”产业集中区建设。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主业突出”的思路,着力打造月河川道循环产业核心聚集区,建设汉滨、汉阴、石泉为“一体”,平利、旬阳为“两翼”的安康产业发展高地。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以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为方向,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实施产业错位发展,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县域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区和重点工业小区建设,形成县区工业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局面。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严格园区准入门槛。发展园区水、电、路、通讯等生产要求统筹供应和废弃物集中处理系统,引导入园企业走相互配套,专业协作的路子,通过产业核心集中区内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物料的闭路循环和污染物的零排放。重点建设汉滨恒五载能、生物医药、富硒食品工业,汉阴新型建筑材料、富硒食品、轻工制品,石泉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区丝绸纺织、生物医药和新型建筑材料,平利载能工业、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旬阳烟草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等循环经济产业集中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为重要着力点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紧紧围绕工业生产增速提效、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重点,坚持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之路。
(一)树立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可循环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确保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抓好工业清洁生产。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条例》,结合实际推行《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坚持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工业理念和标准指导工业发展,用更先进、更严格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标准、技术等促进存量能力升级和先进生产能力建设。实践证明,推行清洁生产是促进环境保护从被动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的根本途径。通过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产生,减轻末端治理的难度和压力,而且使得企业能源、原材料消耗减少,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有利于企业找到经济与环境 “双赢”的结合点,调动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
(三)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按照《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目录》《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指南》的要求,切实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一要组织一批对行业有重大影响和突出效果的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水平。突出抓好铅锌尾矿渣烧制节能砖技术、“固态废弃物替代粘土生产优质硅酸盐水泥熟料”技术、多功能热循环节能烘茧灶技术、《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术专项的示范推广,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从生产源头实现减量化和产业技术升级。二要遵循工信部《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的精神,通过淘汰落后促进优化升级。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重点淘汰小皂素,小砖瓦,小冶炼,小水泥等落后产能。三要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铁合金、水泥等主要高耗能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能耗限额,缓解安康明信铁合金,平利光大特种硅,旬阳尧柏、江华水泥等铁合金、水泥为主的高能耗企业给工业节能降耗带来的压力。
——加强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 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坚持把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我市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紧紧围绕增加品牌、提升质量、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两化融合等方面,鼓励企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深入推进信息化技术的综合集成利用,带动研发设计能力和后端营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动产品以低端走向高端,使工业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二)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制定各项激励政策及配套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鼓励和激发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利用政策措施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引进和吸纳各类科技型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优化人才结构,努力在工业领域创建并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
第四篇:抓住机遇加快来宾工业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我市工业发展
——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视察来宾时的重要讲话体会
作者:覃彦儒
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6月5-6日视察来宾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努力把来宾建设成为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郭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新明确发展定位,加快工业发展。
一、明确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
从区位上看,我市地处中南、西南地区与东盟经济圈的连接地带,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功能和特点。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必然会加速上述经济圈之间生产要素的整合、流动,加快各经济圈的交流合作,使我市在多区域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从交通上看,我市公路、水路、铁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比较完善,有利于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南、西南地区对接的大通道。特别是黔桂、湘桂铁路线扩能改造以及柳州至南宁段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将为北部湾经济区与中南、西南地区在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接方面注入更大活力。从产业上看,我市的电力、矿产、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电力、糖业、冶金、造纸、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利于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工制造业的腹地。我市应紧紧围绕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和区域性商贸中心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全国糖业基地、冶金工业基地、建材工业和茧丝绸工业基地,使来宾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腹地。
二、明确工作重点,加快工业化进程
由于工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工业化作为我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要求全市上下坚持以工业立市的思想不动摇。我市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相对于全国、全区经济发达地区,我市工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经济仍处于投资拉动阶段。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加大投入,大上工业项目不动摇。又因为我市自身的积累有限,项目投资主要依靠招商 1
引资,特别是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因此必须狠抓招商引资不动摇。一句话,就是必须大力招商引资,大上工业项目,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为达此目的,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厂房,“筑巢引凤”。继续完善我市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对市工业园区“一区三园”的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进一步统筹管理。强化工业园区行政管理职能,提高其办事效率,以利于激发工业园区的发展活力。
(二)破解工业用地瓶颈问题。应抓紧完成我市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以及来华、凤凰、迁江三个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同时组织强有力队伍突破征地拆迁工作中的难题。在这项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防止政出多门,口径不一;既要深入细致,又要当机立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机动,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情况。
(三)着力解决资金难题。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所遇到的资金难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建投资公司和工业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建议把城区、工业园区的国有土地、税收返还和其他国有资产注入上述公司,或者直接把市土地储备中心并入市城建投资公司,以提高他们的融资能力和担保能力。用好用足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贷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上市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市场机制获取扩大再生产、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所需的资金。加快建立和运作工业投资担保公司,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四)加快实施电冶结合。这对我市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极为重要,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电价偏高和供电不稳定问题。目前看来,依靠主电网供电难以解决电价偏高问题,建设地方独立电网和建设自备厂房需要很大投资,唯有发展直供电是比较理想的办法,因为我市电力企业和冶炼企业集中分布在兴宾、合山、忻城一带,就近直供电,成本较低。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暂行办法》(电监输电[2004]17号)规定,向自治区争取把我市列为全区电冶结合试点,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努力促成桥巩水电站向迁江铝项目直供电、来宾A电厂向汇元锰业公司直供电。
(五)加快交通要道建设。全力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交通要道建设项目,形成与发达地区和经济热点地区的交通对接,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工程。目前已形成南北交通大动脉贯通我市,这对我市背靠中南、西南地区和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十分有利;但是东西向交通要道尚未形成,这对于我市承东启西,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以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辐射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快贯通我市、连接东西的高等级公路建设。近期要尽快修通武宣—桂平以及忻城—都安、忻城—宜州、忻城—上林4条二级公路。同时要极力争取平果—梧州高速公路来宾段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水运通道方面,要加快来宾港建设,加快红水河航道来宾—武宣—桂平段疏浚工程,打通红水河—黔江—西江—珠江黄金水道。
(作者系中共来宾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第五篇:“十二五”: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
“十二五”: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
时间:2010年12月01日 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李毅中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步伐,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一、“十一五”工业和信息化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在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新成绩。
工业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13.46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5年的1.5倍,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0.1%。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今年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16.3%。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等举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显著。预计“十一五”时期,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落后产能分别为11172万吨、6683万吨、10538万吨、34000万吨和1030万吨,约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
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国载人航天、绕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高性能计算机以及电力、石化成套设备等领域已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高档数控机床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前四年,我国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98%、5.46%、8.43%和6.62%,累计下降20.76%。有关测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工业对全社会节能贡献率达8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
中小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全国1023万户中小企业完成了全国税收的50%,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信业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就。电信网络规模、电话用户数和互联网用户数稳居世界第一,电话用户数达11.35亿户,网民规模达4.2亿,宽带用户数达1.21亿户,分别是2005年的1.53倍、4.06倍和3.14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电子商务、动漫游戏、软件服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应对危机冲击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制定实施了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效落实了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下乡以及汽车家电
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政策,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10月份,工业增速逐步回升至16%,实现了V型反转,并呈现平稳向好的态势。2010年,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明显,预计全年增长13.5%。
二、“十二五”是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当前,我国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现实矛盾与长期问题交织,需要我们冷静观察、科学分析、准确判断、积极应对。
总体来看,现阶段影响我国工业发展的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由于长期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我国工业的资源环境消耗强度大,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2009年,我国粗钢、水泥、煤炭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5.4%、50%、45.6%,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进口依存度超过50%,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社会的71.3%和84.3%。二是生产要素成本压力加大。近年来,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燃料动力等价格持续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今年1—9月份,我国原油、铁矿石、未锻造铜进口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8.8%、56.3%和51.6%。三是自主创新亟待突破。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全球化品牌,特别是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受制于人,产业安全面临风险。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35%—40%的平均水平。四是产能过剩仍很突出。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仍存在盲目扩张现象,风电装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存在重复建设倾向,产能利用率普遍不高。五是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智慧地球”、“低碳经济”等新战略和新思路,抢占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货币贬值、技术壁垒等手段不断翻新,对我国工业发展形成新的压力。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工业已经进入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战略机遇期。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通过实施扩内需战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能力持续增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市场化与国际化深入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为我国工业主动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提供了契机。
三、在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十二五”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着力点,以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立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坚持把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作为总体战略目标。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目前,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已列为国家重点规划。要以规划编制为契机,积极推
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工业增加值率、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当前,特别是要处理好转方式与促增长的关系,努力使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大局,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起落。
坚持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推进结构调整,是解决工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举措,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全面增强制造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重工业与轻工业平衡发展;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兼并重组,提高规模经济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坚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要明确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新的增长点;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优先抓好重大技术的攻关研发,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抓好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注重发展现代物流、软件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工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坚持把加快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塑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整合科技资源,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推进技术改造,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把技术改造同产品升级结合起来,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和促进消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工业体系作为重要抓手。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倡导绿色发展,不断推进开发设计生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集约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实施清洁发展,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狠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推进节约发展,发展再制造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安全发展,健全技术标准,加快安全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坚持把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重要途径。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呈现加速融合趋势。要积极推进经济信息化,努力使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到工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料采购、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推动财税、金融、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推动三网融合,推进第四代通信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提升软件产业,推进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是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不竭动力。要配合国家财税价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电信体制改革以及盐业改革;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民营资本参与电信建设和有序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措施;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完善工业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