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心井记
民心井记
水,乃人类生存之命脉也,当今盛世,让黎民百姓吃上优质健康的饮用水是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富民强国政策的重要民心工程。
位于古偪阳城西,206国道两侧侯唐、城西、菜园、黄滩、三合庄五村民约4000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村民的饮用水质不达标问题一直是历届镇党委政府的心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头之事,原水质碱量大、味涩苦、性滑腻,只可洗衣浇地,不宜人畜饮用,且遇旱井枯见底,逢涝沟河四溢,无奈受资金困扰,镇村领导心急如焚却无法实现钻探深井、寻找甘霖的美好夙愿,村民们只能听天由命、无计可施。
时令走到2008年开春之际,此事柳暗花明出现转机,首先是加剧侯唐村高得友老人积极敦促其在外工作的儿子上下呼吁,经艰苦努力终于说服省市两级财政下拨专项资金25万元人民币,另有城西村时任党支部书记王方楼同志争得区财政鼎力支持10万元人民币,从而使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区水利部门于2008年9月底首眼新井开钻于城西村西,不料打到约 60米 深时遇到软层组织,只好再钻于侯唐村该址,最终于 11月11日晚8时,探到深达 278米 时井水喷勃而出,经检验水质优良,晶莹澄澈,甘甜爽口,喻之琼浆玉液,实不为过。
至此,政府千方百计、百姓期盼已久的天籁之水终于流进五村数千民众口中,村民们吃上健康环保、洁净卫生的长寿之水,圆了百姓美梦,了却政府心愿,大功总算告成。
为了让给家乡做出贡献的仁人义士永留芳名,让喝上幸福甘泉之水的今世后人不忘前人之恩,饮水思源,万世永昌,镇党委政府决定将此井命名为“宝泉利民井”,特勒石永记。
二00九年二月 日
超级炼器 最后的修仙者 网游之吸血生涯 腾龙神剑 邪影本纪 界王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满 井 游 记精华
满 井 游 记(语文八年级)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3962d534380146d8090543dc3933fc239045c1426a5e0767c47198385212240f8545deffa3572340237b7ec90c90897afd7756fde2823061a913263c418dfdc3656d657e34de8df0e97bde74391b9d3a3c82454dd22036d81809c2b0b03ba19e76541f4d5ee5f142f07ccec2714884e0758885245a14689f7426410f587ca5d3cd45cd5766297b843b42964bf04a56f0c5440b73ab71f5056279049308b452a05e2fc2be23d0f4634c742a4c9b1a1ea389baced26e9fcdcae5f821092d29b8f66327b458c55a9aacda54c655275d3dda814d342baedeccb5b9f14c0605cad5c06381bb87ce282982681752a83f0698e3e52273f7edba4758f62016526d94e0fc01ed704b499773bcb9c9c9fee6252de92d20301e9accf55c61b1954e8303366db84216014e91b0a9bc4df6fc07d74b4bf01d7701c8b1c14098ce5&p=882a9645d69712a05becd56d17488121&user=baidu&fm=sc&query=%D4%AC%BA%EA%B5%C0%B5%C4%C9%BD%CB%AE%D3%CE%BC%C7%B8%FC%D7%A2%D6%D8%B6%D4%B4%F3%D7%D4%C8%BB%B5%C4%BF%CD%B9%DB%C3%E8%D0%B4%2C%D2%B2%BD%D2%CA%BE%B3%F6%C8%CB%C3%C7%D3%CE%C9%BD%CD%E6%CB%AE%B5%C4%D3%E4%D4%C3%D0%C4%C7%E9%2C%D5%E2%D3%EB%CC%C6%CB%CE%CA%B1%B4%FA%B&qid=ec992cd80c2e43bf&p1=3 教学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是体现袁宏道个性化抒情风格的代表作,文章抓住特定时间、地点的景物特征写景,白描、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体会作者游览时的欢快心情。教学设计方案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意。
2、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2)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且通过学习这篇小品文认识到只有冲破种种限制,扩大视野,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美。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教学方法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小石潭、岳阳楼、醉翁亭这些地方都处在我国的南方,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随着袁宏道的足迹去看一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由《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导入,这是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所写都是南方之景,而本文所写之景则在北方,由此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学生读查找的资料。2、教师补充相关资料。简介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下了很多著名的山水游记。作品语言清新流利,隽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写作背景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于是他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课前布臵学生查找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宣读,然后由教师补充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思想状况,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三、通读文章,把握文意
1、听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的气势、韵味、节奏及停顿,以此正音正字并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艺术形象。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情去感悟文章。
3、自由朗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并出示需学生着重掌握的字词,以求把文言文学习中字词掌握这一基础环节落实到位。
四、品读文章,体味情境
(一)品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未出游的心情。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作者是在初春时节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作者心情很无奈,同时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等句中可看出。
2、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理解作为南方人的作者在早春时节“局促一室之内”的无奈以及渴盼出游的心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品读第二段,赏析满井美景,学习写景方法。
1、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篇游记写满井的初春景象,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先写全景,然后依次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
2、根据图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写景的句子,直观感受景物 之美。
3、结合阅读体验,学生找出文中最喜欢的语句,并说出理由。
提示学生可以从语言特色、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等方面去赏析。
4、在赏景的基础上,学生归纳作者是如何写景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
(1)如:“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一个“始”,一个“乍”,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突出了初春的特点,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写出了初春柳枝初展的神韵;“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浅”,“寸”准确而生动。写景指导一:抓住景物特征写景——乍暖还寒,万物复苏。
(2)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然后再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采用空间顺序,由面到点,由远及近。
写景指导二: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层次。
(3)a白描: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b拟人: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和灵气,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c比喻: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写水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写景指导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所写景物形象生动可感。
(4)作者在写景中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由“若脱笼之鹄”、“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等句可看出。写景指导四: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情融于景。
5、结合以往所学课文,学生补充写景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2)虚实结合,动静结合;(3)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6、读第二段最后一句,体会作者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句既高度概括了一二段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 ”,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
7、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根据第二段对满井初春景象的描写,让学生了解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请学生对照图片找出相应的语句,直观感受景物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阅读体验从不同角度去赏析景物并归纳写景方法,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然后由教师补充归纳文章的写景方法,最后通过朗读体味情境,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
(三)品读第三段,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的内涵。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重在抒写“性灵”,此句表明自己和庸人的区别。“不能以游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于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鸟鱼都成了他的知已。这是一种物人交融,人和物相映成趣的美好境界。
(通过对这一句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无心仕途、热爱大自然、独抒性灵的思想境界。)
五、阅读拓展,鉴赏比较 本单元的几篇散文都属游记,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本文与其他散文的不同。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袁宏道的山水游记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这与唐宋时代的游记重寄托重理念的写法完全不同,如《小石潭记》借景抒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岳阳楼记》借景抒忧国忧民之情;《醉翁亭记》抒发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
(通过与本单元前几篇课文作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
六、小结
作者以清新流利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优美的图画,阅读本文,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七、布臵作业
就自己在生活中的游览,仿照本文的风格写一篇游记,要求语言简练,写出独特的感受,在行文中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方法。
自问自答:这节课在学习本课景物描写的基础上,练习游记的写作,增强自身写作能力,有多少学生可以设计预想?
第三篇:民心
民心——执政的根基
——历史小说《李自成》读后感
人到中年,步履匆匆,但读书的习惯未曾改变,特别是对历史的兴趣愈加浓厚。在我看来,既然文史不分家,读史就有鱼和熊掌兼得的好处
读史的兴趣是从少年时代开始培养的,中学课本里的《史记》篇章是我接触最早的历史作品,在太史公生花妙笔下曾经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跃然纸上。难怪鲁迅先生赞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从那时起,历史在我眼里不再狭隘和枯燥乏味,竟变得鲜活起来。史学家只有同时具备精准的考证精神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能写出既开阔读者的历史视野,又具有艺术感染力和一定影响力的历史作品。当然,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能达到《史记》这个高度的毕竟寥若晨星。经典的史籍版本大多以文言文为主,现代人读起来耗神费力且不一定有效果,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搞历史专业研究的,历史小说同样可以起到替代作用。姚雪垠先生的鸿篇巨著——历史小说《李自成》应该说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姚先生力求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和审美层面艺术虚构的统一,耗费数十年的时间将卷帙浩繁的史料用小说形式表现出来,取得了很大成功。为此,该书第二卷荣获第二届矛盾文学奖。
在读小说《李自成》之前,按照明朝的年代顺序,从传 记文学《朱元璋》开始,我差不多一口气读完了《朱棣》、《大明王朝1566年》、《张居正》、《万历十五年》、《明朝的那些事》等作品。一路读来对于大明王朝的历史脉络有了一个全景式的掌握。纵观大明王朝的历史可圈可点的人和事不多。那个被伟人毛泽东称之为“老粗也能办大事”的朱元璋,出身一介平民,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后来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战火中屡立战功,郭子兴之后取而代之成为起义军的首领。在起义大军平定割据势力,推翻蒙元帝国的统治后,最终黄袍加身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正应了陈胜的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皇帝长相丑陋,嗜杀成性,冷酷无情均创造了中国历史之最,滥杀功臣的汉高祖刘邦与其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岂不知刘邦是一个一个地杀,而朱元璋却是一批一批地杀,谁的手段更毒辣更狠已是不言自明。如果说这位朱皇帝还有什么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其骨子里的平民意识,在关心百姓疾苦,抑制豪强,打击土地兼并,鼓励农桑发展方面有所建树,对恢复大明初期因战乱而带来的创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此后的皇帝除了朱棣有些雄才大略外,其余的皆可用荒诞、怪异来形容。朝政的腐败使大明王朝失去了生机,也把大明江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张居正行霹雳手段推行“一条鞭法”的改革开创了“万历新政”的大好局面,好不容易才使大明帝国的元气得到复原,可惜好景不长,张居正苦心孤诣推行的改革被废止后,富国强兵的愿望付之 东流。不长的时间内大明王朝的衰亡迹象已露端倪。等到朱由检登基,不仅朝政积重难返,而且大明江山也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有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外有后金铁骑的虎视眈眈;朝中门户之争不绝,疆场上则将骄兵惰……面对丛集的矛盾,深重的积弊和四伏的危机,崇祯帝励精图治,表现出了中国历史上帝王少有的勤政和作为。如稳固大明政权,崇祯帝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挽救颓势的施政措施。清阉党,昭雪冤狱,整饬吏治,擢选能臣镇守边关。可谓宵衣旰食,朝乾夕惕。尽管如此,还是回天乏术,十七年的惨淡经营没能摆脱江山易主的命运。1644年3月17日,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李自成进驻紫禁城,宣告大明统治结束。小说《李自成》讲述的就是明亡清初的这段历史。用去两个多月的业余时间读完了这部260多万字的原著,掩卷沉思,感慨颇多。
李自成是个历史悲剧人物,崇祯十四年,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潼关南原突围时几乎全军覆没,凭着其刚毅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率领残军勇敢的从困境中杀出商洛。在中原大地上攻城拔地,杀贪官,除豪强,开仓放赈,益蜀免征赋。“闯王来了不纳粮”成为起义军获取民心的真实写照,在大败明军后问鼎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隔不久,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跨越黄河向山西境内挺进,一路上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没有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快平定了山西全境,又一鼓作气回师东进直捣大明王朝的老巢北京,几乎是兵不 刃血地占领了紫禁城。在与吴三桂和谈破裂后,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军在山海关决战,此时由于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投降了多尔衮,形势急转直下。大顺军没能取得山海关大捷,兵败山海关后厄运从此如影随形,再也没有了往日闯军的气概,且战且退,在八旗铁骑的围追堵截下失败成为定局,大顺政权从此成为历史。
三百多年来,朝代更迭。关于大顺政权胎死腹中民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史学家试图从历史真实的本质出发,得出一个客观而又不失公允的结论,但仍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决策的失误是主因,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盲目东进,孤军奋战犯了兵家大忌;另一种说法比较普遍也被史学界认可,认为起义军采取“流寇式”的作战方式,没有建立稳固的大后方和根据地。无法做到退有所守,兵粮备足;还有一种带有演义风格的说法,认为大顺军的主将刘宗敏在北京城抢夺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为红颜而怒发冲冠”,因此导致吴三桂投降清军,引领八旗兵顺利入关。这些说法符合当时的实际,但不是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失去民心才是大顺政权人亡政息的主要原因。
首先,早在李自成大军攻取宛城和洛阳后,李岩就已成为李自成构想了经营天下的策略,即以宛洛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网络人才,选拔儒生,设衙建府,定谳狱诉,署理民政,绥靖一方,发展农业生产。待时机成熟,按东、西、北、南四个方向顺序打击和瓦解大明统治,最后夺取天下。可惜李岩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引起李自成足够的重视,也没能做到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穷苦百姓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取得局部胜利后,只想急切登基当皇帝,实现当年起义时的宏愿。要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就大事者必得把握一定的时机和外在条件,时机不成熟,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当年朱元璋占据南京后,也急于称帝,但还是接受了谋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主张,为日后成功奠定基础便是很好的佐证。李自成的起义大军东打西走,飘忽不定。由于缺乏政权建设,“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局面始终没有改变。老百姓的生命、生产和生活秩序得不到保障,对闯王由最初箪食壶浆的迎接和信任而变得恐惧不安,战端一起,百姓望风而逃,流离失所,以至于中原大地赤贫千里。李自成为了登基心切的做法实在是失去民心的不智之举。
其次,起义军毫无接收大城市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准备。进驻北京城后,应该严明纪律,严禁骚扰百姓,同时立即废除明朝的各种苛政,宣布“与民更始”的新政,对贫苦小民开仓放赈。可实际情况是大顺军拘捕拷掠官员以筹军饷;中高级将领选美立室,下级士兵则到处抢掠奸淫,把个北京城搞的乌烟瘴气,鸡犬不宁。所有的这一切使大顺政权在中小官吏、士人、商人和下层贫民中普遍失去人心。
有句古训叫做“得民心者得天下”,大顺政权既然失去 了民心,焉能夺得天下?
中国有重视历史的传统,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希望从历史中找出执政智慧。《贞观政要》里记载着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句名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经验对统治者的重要性被一语道破。伟人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遍览中国史籍,对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烂熟于心,对历史掌故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堪称“古为今用”的楷模。他曾在不同场合,用李自成大顺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教训来教育全党。1944年3月17日重庆的《新华日报》连载四期发表郭沫若先生的史学论著《甲申三百年祭》,该文对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成败得失做了条分缕析。当时的抗日战争已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希望在即。文章发表后,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悟出了文章的价值,文章随即被编印成册,作为整风的必读材料,其目的是提醒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牢记历史教训,居安思危。在取得扭转乾坤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前夕。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离开西柏坡向北京进发前毛泽东又耐人寻味的说到“进京赶考去”!睿智敏捷的周恩来心领神会,随即跟上一句“我们决不做李自成。”实践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上,始终站在劳苦大众一边,把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作为夺取胜利的法宝。经受了各种大考,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赢得了民心,由此在解放了全中国后形成了广泛而牢不可破的政权基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不应该忘记也不能忘记的。星转斗移,中国共产党即将走完九十年的光辉历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营得民心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以民为根,一切相信群众。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四篇:修井二支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调查研究
修井二支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调
查研究
摘要:工程技术三公司修井二支部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明确了活动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访惠聚”活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调配力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员工,为企业安全生产做出贡献。
关键词:“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 成效 贡献
三公司修井二支部把“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抓住一条主线(职工队伍的稳定),围绕一个中心(即安全生产促提质增效这一中心),通过加强对支部党员及干部的管理和服务,激发党员干部联系员工,了解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的引导、教育、培训好员工,为企业的安全建设发展贡献一份力,为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一、基本情况:
修井二支部包含4个小修,共有党员干部14人,党员干部9人,工人71人,少数民族30人,女职工4人。在此次“访惠聚”活动中,由修井二支部书记高继忠为活动小组组长,各小队指导员和队长为小组成员。
二、主要做法
修井二支部以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和培养人才为总目标,围绕公司党委的措施和政策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扎实开展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
1、观视频,知善恶
修井二支部以观视频的方式,让各员工认清暴恐分子的真实面目,暴恐组织的真实意图,他们是以残杀无辜、手无寸铁的各族人民来示威,来显示他们的“强大”,他们的“威武”,为他们所谓的真主献身,当遇到人民公安时则犹如惊弓之鸟,飞快逃窜,这又显示了他们的什么?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在践踏人民的尊严,是在破坏新疆各族人民安定的生活,他们是在企图分裂我的国家。所以我们要分清黑白,知善恶,懂是非,为我们美好的家园共同努力分动。
2、发挥熔炉作用,促进民族团结
修井二支部紧紧围绕公司布置的工作要点上,分别开展了民、汉师徒大结对,以先进荣誉等方式促进民汉一家亲。
(1)
修井二支部开展各小修队民汉结对子,以生活上结对子,技术上结对子,拜师结对子等多种形式进行民汉结对,主旨是要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促进团结。例如小修70队的维吾尔族小伙穆斯塔法,花钱无节制,工资奖金月月光不说,还要从朋友、同事借钱花,当70队队长李明好知道该情况后,就与该同志结下生活对子,从中引导、教育他,帮他存钱,该同志四个月不仅还清欠债还有一定的存款,每当说到此事,他都会翘起大拇指说:“谢谢领导帮我存钱,新疆儿子娃娃,今后一定会好好的工作。”(2)
以集体的,个人的荣誉来彰显民汉团结。修井二支部积极响应公司的号召,对各队班组进行摸底考核,对表现优异的班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并推荐给公司,这是他们共同的荣誉,使他们互帮互助的“结晶”,是他们相互有爱,相互帮助的最好证明,通过推荐,评选小修70队获得民汉团结先进班组和民汉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
(3)以亲情,打造团结的基础。小修25队的阿不都外力,在上班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他老婆要生产的电话焦急万分,井上的跟班干部知道这一情况后及时调整人员、安排车辆接送及时他去往医院,在得知手术费用不够时队上从干部到员工都慷慨解囊帮助宝宝能顺利生产,术后情绪激动的他对援助的人们表示衷心感谢也让初为人父的他明白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修井23队队长到本队员工家进行家访,主要是向员工家属解释这段时间因工作原因在家的时间比较少,同时将台勒艾提江.提力瓦尔德在单位近期的表现给予肯定。虽然井下作业这个工作比较繁忙,在家陪孩子和家人时间比较少,但是台勒艾提江得妻子表示非常理解,让他在单位好好上班,家里她都会打理好,不用操心,对他们给予公司的理解与支持表示感谢。家庭是员工的后盾。通过家访员工,是对员工成长的关怀,也是一次了解员工在生活中的点滴,公司能为员工负责,家人感到的是放心、给予的是支持,企业收获的则是理解与信任。对员工的关怀在家访中得到彰显,凝心聚力的队伍在家访中得到培育。
3、经验共享,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生产要安全。要安全首先就是要员工知安全,懂安全。修井二支部为确保安全施工,让安全深入员工心中,时刻队安全要高看一眼,采取多形式多样化的方式来讲,来解安全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性,安全的必要性。如现场说法,今日工作安全要点,安全环保职责等方式来宣讲安全,让安全不在员工口中的一句话,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永不退去的习惯。现场说法由修井22队、修井23队的指导员刘海疆和凌玉良两位同志担任,他们不但经历丰富,技术精湛,可以说是大拿级别的人物,他们用他们亲身经历的,亲眼看到的事故案例拿到现场同大家共同分享,同时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望广大员工提高警惕,不要让别人的今天的血泪史变成我们明天的血泪史。
4、传帮带,复制优秀员工
传帮带使我们石油人优秀的传统,但是在做传帮带的时候我们要明确的知道我们要传什么带什么帮什么。
传要传什么-------------论精神,讲规则,彰显榜样的力量 帮要帮什么-------------排忧愁,解困难,彰显情感的力量 带药带什么-------------练技能,授经验,彰显专业的力量 修井二支部从实战出发,针对岗位进行传帮带,分别请参加过技术比武的优秀员工现场讲课,把竞赛的技能运用到现场当中;请修井的老前辈现场讲诉工作经验,让每位员工都亲身体会到,工作原来还可以这样干。通过这种传帮带,在2015年工程技术公司举办的第二届轻工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班组第一,班组第二,个人一二三等奖等优异的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现场和休息的交流,小修队提意见等方式收集、总结出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两点:
1、专业知识的缺乏,“摸石头过河”
(1)修井机是小修作业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就目前来说,一旦它“生病”闹罢工,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如何去医好它的“病”成了比较大的问题,自己维修,缺乏知识、缺乏经验;找修理工不一定排的上号,等到了时间也过去了半天,从而耽误了时间,增大了危险系数。
(2)气井维修作业是与常规小修施工作业远远不同的,它的危险系数要比常规小修高的多。小修70队就是常年同气井打交道的,他们自2010年开始接触气井维修,都是在前辈的经验下边摸索边施工,随说这几年的施工让他们有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和施工方法,但对气井的专业知识仍感觉欠缺。
2、新老员工交替过快,安全隐患突增
近两年开始修井工开始陆陆续续转成采油工,年轻的新员工进入修井行业。新员工进厂后可分为四期,一期熟悉安全生产,二期跟着师傅做(看操作),三期为在师傅指导下操作,四期为独立操作根据公司(相关规定,新员工满三个月,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顶岗)。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技术断层的现象,为生产、为安全都带来诸多的问题,安全系数大大增大。例如:老员工的转走,有些队就没有可以带班的人;老员工的转走,有些队没有了操作手等等。
四、制定对策
1、人无技能无以生活,企业无技能无以发展
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个需要有一个学习的时间,现场使用的时间。面对这样的问题,只有购买相应的专业书籍进行内部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普及;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和老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施工经验经验的传授。
2、扩大转岗老员工的价值---复制接班人
转岗的员工每个都是长期奋斗在生产在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公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油田公司更好的生产经营,转到其他岗位。如何在他们转岗之前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想能不能在定好转岗的时候,发挥他们的余热,带着他的接班人,熟悉工作的流程,工作的重点部位,工作的所有资源,为今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这样在他转岗后,接班人可以快速上岗,同时也减少了安全上产的诸多隐患。
第五篇:春风化雨润民心
春风化雨润民心
□杨伟兴 袁荣德 特约记者叶兰青
眼下正是农忙时节,大余县新城镇京州村一派繁忙景象。但和往年不一样,种田的村民心里有了更多底气。给京州村农民底气的,是一股暖暖的“春风”。
3月11日上午,天降大雨,但大雨没有打乱大余县县委书记谭学忠的计划。“雨天老表都在家,是调研的好时机。”谭学忠带着调研组来到京州村开展“深入基层、问计于民”调研活动,通过座谈会和一线走访,听群众诉求,征求群众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在下围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调研组与20多位产业户代表、理事会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及困难群众进行座谈。“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又是农业技术员出身,对农村有感情啊!”谭学忠一句简单的话,瞬间拉近了距离,村民纷纷抢着发言。针对村民提出的小农水项目、农村垃圾卫生处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涉及民生方面的问题,调研组一边聆听一边做好记录,并和村民探讨解决措施。
京州村原有的两个山塘无法满足全村的农田灌溉需求,大部分农田要靠机房抽取河水灌溉。水利部门资金不足,“最后一公里”的灌溉用电线路没有通,村民只能各家拉各家的线路。每逢灌溉高峰期,田埂上的电线错综复杂,不仅造成用水无序、引发纷争,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一位村民代表提出农田灌溉线路整体改造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响应,谭学忠当场承诺一周内拿出解决方案,“一定让大家用上放心电”。
行百里者半九十,每一场艰难困苦的跋涉,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最后的一段路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亦是如此,最关键的便是紧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县检察院驻村“三送”工作队队长邹隆清认为,要真正实现开展活动和推动工作紧密结合,不仅要在活动中查找自身问题,更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为群众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实事好事。
座谈会结束后,县检察院驻村“三送”工作队和驻镇干部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梳理,寻找出症结所在。仅仅两天,一份翔实的整改方案出台,重点解决村民提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组道路建设、农村清洁和亮化工程、产业发展等五个方面的七个问题。
3月20日,大余县县委书记谭学忠再次来到京州村,组织召开县、镇、村三级联动座谈会,对具体问题逐项梳理,听取了县水利局、县农工部、县扶贫和移民办、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制定的应对措施和解决问题的计划打算等。座谈会还提出在解决硬件问题后,要充分考虑如何优化管理的问题,努力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问题发现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整改方案出台后,各相关部门参照自身职能,到实地调研走访,开始紧锣密鼓解决实际问题。电力部门对京州村农田灌溉线路进行整体改造,“三送”工作队筹资在下麻埠小组新建一座机房,解决灌溉难问题;下围至上围和麻埠小学至下麻埠500米道路正在施工,将解决儿童上学及村民出行难题,受益村民1000多人;下棚组率先试点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得到了村民的热烈响应„„
打通紧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这段通向民心的距离上,京州村村民清晰地感受到,一双无形的手托起了京州的希望与幸福,指引着群众共建和谐美丽新家园。“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奋战在京州村的党员干部正在实践中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