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15 13:5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以水资源为例剖析中国在危机中的发展道路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呈现出进一步扩散和深化的态势,全球资本市场暴跌,没过经济复苏乏力,已陷入二次探底的危险境地,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并在欧元区蔓延开来,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也进入发展瓶颈。面对这种局势,在资源与环境方面,我们将如何面对,迎接挑战?

以往人们谈到环保时总是把它与经济发展和促进对立起来,认为环境保护只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特别是当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人们往往首先考虑的是牺牲环境利益甚至环境安全来保证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从以抵御经济危机为善长的美国历史来看,罗斯福新政措施开创了以加大基本建设投资为应对危机手段的先河,小布什政府促进经济的作法是废止克林顿政府环保法案扩大企业开工率,虽然其卸任前做出改善环保形象的一些动作,但一遇到真正危机的来临,就顾不上环保而是把金钱大量投到银行和房地产业上。欧洲在环保上一直喊得震天响,但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时环保方面如何作为只能是噤若寒蝉。这表明人们至今还未摆脱环保与经济对立的思维定势。

面对不断恶化的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我们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化危机为契机,在危机中促成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积蓄力量,做好准备。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的新的发展思想和战略,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发展能力,确保环境、生态的安全和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社会、经期大起大落的波动。下面将以水资源发展为例进行分析。

我国的“水”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严重。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631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

为缓解严峻的水形势:一是节水优先。这主要体现在控制需求,创建节水型社会。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浪费。同时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发现并杜绝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输水管网中的漏泄。二是治污为本。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工业废水处理并不理想,即便实现了达标排放,还是有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江河湖泊中,污染程度已经超过了河流湖泊自身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增长,污染物也会随着增加。如果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三是多渠道开源。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

在过去,为了提高供水能力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当发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困难,同时生态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

现在世界各国纷纷转向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包括:雨水、再生的污废水、海水、空中水资源。据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60%,城市废水利用几乎没有。而以色列的城市废水利用达到90%,美国的洛杉矶也是利用处理过的城市废水浇灌绿地。城市废水的再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还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另外,随着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趋低,并且海水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冷却用水和冲洗用水。香港很多公用卫生场所的冲洗就是采用海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至今已逾4年,危机的阴霾仍徘徊在地球上空,看不到其探底的尽头,无法断定人类何时能走出其影响。30年的粗放型已为我们积蓄了相当的力量,化危机为转机,借力发展,及时转变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集约型社会,那样,中国才有可能在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

第二篇: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摘要: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指出了以高效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 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积极探讨了以循环经济为核 心理念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新模式。通过采取基于循环经济各种切实可行的有利措施和先进 技术,可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地解决水环境污染及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也是人们生存、生活不可替代的生命源泉。但是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循环型社会是 人类永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3R”原则作为最重要的行动准则实现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人类对水资源的健康循环利用正是一切资源循环利用之首。创建水资源循环经济,是建立循环型社会所必需的基础。

水资源循环经济方式,即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构筑水资源循环圈,实现水资源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通过多渠道增水和综合采用各种节水措施,大幅度降低需水量,逐步形成循环经济与水循环的耦合关系,最终实现需水量的零增长目标。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水资源循环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化工业发展道路以及全面建设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也是今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路,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的全过程中具有节水意识和观念[7],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逐步杜绝用水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浪费,使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和生产的供水;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合理安排生态用水,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二、加强水的立法与水资源循环经济管理机制

要以立法的形式为发展循环经济铺平道路,用法律的手段为循环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依法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利用化等。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健立健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完善国家有关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建立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政府激励机制及水资源循环经济评估体系,有效地评估水资源循环经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加强农业节水

在各行各业促进形成循环型清洁生产;充分发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设施,高效回收处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坚持城镇用水与工业用水相结合,实现再生水的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在城市中大力推广使用”中水”;大力推广家用节水器具的使用;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措施,有效节约农业用水。

四、广开水源及跨流域调水

采用雨水储存,劣质水优化利用,海水淡化利用,拦截雨水回补地下水,储备洪水变成生态水等各种方式广开水源;跨流域调水在某种程度上也缓决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和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还成为优化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也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服务职能

发挥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水资源循环经济新模式。政府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整合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体制、观念和制度的配套创新,政府要优先设计制度框架,明确水环境因素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要素的地位。同时政府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明确各利益实体的权责,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即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又要把循环经济发展与政府业绩考核相挂钩,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体制后盾。

六、引入先进科学技术确保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水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对水资源实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9],鼓励和支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引入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污水、废水、中水利用,减少水资源的重复浪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工业,加强节水技术在生活生产等各方面的应用。

根据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和未来的开发利用态势,发展循环经济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水资源不断减少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我国水环境的保护。积极推进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的水资源可 持续性发展新模式,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乃至污水、废水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以及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我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才能相得益彰、更加和谐发展,同时也为人类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故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新模式具有深远意义和积极影响。参考文献:

[1]陈雄健,向来生.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对策[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4,(9):14-16.[2]李兆前,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9):20-22.[3]诸大建,朱 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2005,(2):60-62.[4]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福州大学学报,2005,(2):7-8.

第三篇: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

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

一.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概况

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约为27115亿m3,排在世界第6位,继巴西69500亿m3、前苏联65400亿m3、美国30560亿m3、加拿大29114亿m3和印尼28113亿m3之后。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年径流量约2327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人均占有量的1/8。世界人均占有年径流量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人均占有年径流量高达1493万m3,是我国人均占有年径流量的近64倍。

二.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性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总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按面积平均,北方的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水利部水资源调查评价估算,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水资源量,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1800亿m3以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和甘肃等省市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280亿m3以下,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10亿m3。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受地形及其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的制约。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山分布的国家,山丘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约占31%。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定向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北方分布的大型平原和盆地成为地下水储存的良好场所。东西向排列的昆仑山—秦岭山脉,成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区域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正是地形上、降水上的分布差异性,使我国不仅在地表水资源上表现为南多北少的局面,而且地下水资源仍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空间分布特征。占全国总面积60%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260km/a,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30%,不足南方的1/2。而北方地下水开采资源约140km3/a,占全国地下水开采量的49%。特别是占全国约1/3面积的西北地区,水资源量仅有220kmm3/a,只占全国的8%,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110km3/a和30km3/a,均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13%。而东南及中南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3%,但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8%,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分别为260km3/a和26km3/a,均约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资源量的330%。南、北地区在地下水资源量上的差异十分明显。国水资源受降水影响,其时间分布具有年内、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连续发生的特点。许多河流发生过3~8a的连丰、连枯期,如黄河在1922~1932年连续11年枯水,1943~1951年连续9年丰水。我国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间相差悬殊。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方地区则达3~6倍。长江以南地区由南往北雨季为3~6月至4~7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60%。长江以北地区雨季为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水资源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不仅是我国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而且是许多河流发生灾难性水环境问题的原因。水资源的上述特点,导致我国国土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并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认识我国水资源特点,有效地加以调控和保护,以促进水资源与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解决21世纪我国水问题的关键。我国水资源空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与全国的人口和耕地分布上的差异性,构成了水资源与人口和耕地不匹配的基本特征。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27m3,仅为南方地区人均的1/3。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m3的10个省区中,北方地区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区;在全国人均水量超过2000m3的13个省区中,南方地区占了10个,而北方地区只有3个;人均水量在1000~2000m3的6个省区中,南、北两方各有3个。在南、北两地区中,北方地区的华北区人口稠密,其人口占全国的26%,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人均水量仅为556m3,只有西北区的1/5和东北区的1/3强,不足全国人均的1/4,因此该区目前已成为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南方地区的西南区人口不足全国的20%,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6%,全区人均水量高达5722m3,是华北区的10倍。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5;相反,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5。南方地区耕地水量28695m3/hm2,而北方地区只有9465m3/hm2,前者是后者的3倍。在全国耕地水量不足1500m3/hmm2的15个省区中,北方地区占了13个;耕地水量超过30000m3/hm3的11个省区中,北方地区仅有1个;耕地水量为15000~30000m3/hm2的有3个省区,北方地区占了1个。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与人口和耕地组合状况很不理想。尤其是北方地区耕地资源和人口稠密,而水资源占有量低,同时,稠密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大量的污染物,造成有限的水资源质量下降。可见水资源是我国许多地区今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应全面深入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确保社会经济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和水资源供求发展态势,今后我国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水资源问题。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使目前存在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更趋激化。其主要表现为: a.供求总量更加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供水状况趋于恶化;

b.北方地区和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等地域性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恶化,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c.巨大的人口压力对发展耕地灌溉事业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而工业城市将是增加用水量的主要部门。用水量骤增,将对农业灌溉用水构成严重的威胁,部门用水矛盾更加尖锐。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在需水量实现零增长之前,全国需水总量将可能达到7000亿m3,比目前需水量要增加2000亿m3左右,平均需增加可供水量近100亿m3/a,这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可见任务之艰巨。

三.我国水资源保护管理演化过程

中国的水资源保护问题是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逐步显露并被人们逐步深化认识的。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水利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基本定位;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大修水库,当时主要任务是扩大灌溉面积,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以后,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损失代价增大,防洪问题愈加突出,1991年淮河太湖大水、1998年三江大水,举国为之牵动,七大江河、大城市的防洪问题逐步被摆上更加重要的日程。2000年北方大旱,大面积农田受灾,许多城市发生水荒;同时,南方地区水质严重污染,全国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真正敲响了中国水资源短缺的警钟。此前,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频繁出现的黄河断流令世人关注,90年代以来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江河湖库多次发生水污染事故和蓝藻暴发,但当时的认识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现象上,没有深入到本质。近年来,一系列水资源问题促使人们从更深层次上开始思考水资源短缺和保护问题,思考水资源保护管理的体系。

我国水资源保护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大致以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成立(20世纪80年代)前后为分界线,在此以前水资源保护隐含于传统的流域管理阶段;此后的阶段转向以水资源保护局为管理核心的现代型的流域管理阶段。

在前一阶段,我国流域管理的目标主要集中于流域水土保持,流域综合资源开发和宏观经济布局研究,流域水资源规划、工程开发与管理等,没有将水资源保护放到重要位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我国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对流域水土保持、水库大坝和堤防等防洪设施建设、盐碱地改良、农业灌溉、水利水电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特别重视。从1951年开始,治淮工程、治理海河流域工程、黄淮海盐碱地改良等成为流域管理工作的中心;从1980年开始研究小尺度流域管理,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的嘉陵江、金沙江的毕节地区等重点开展了小流域治理研究和实践工作,进行了治理工程措施研究、小流域生态经济模式研究、小流域治理规划和治理效果的生态经济评价研究等。在大尺度流域管理研究方面,对以七大江河流域为主的全国大中河流流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流域经济合作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为我国流域经济布局和综合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流域水资源管理方面,在这一阶段主要精力集中于水库大坝和大型灌区等水资源开发工程、城市及重点防洪区设施建设,以工程带管理为主,很少以管理指导工程。

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方面,由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工业生产相对落后,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水体环境容量相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少,没有引起水环境质量恶化,水污染问题和水资源保护矛盾并不突出,因此,各流域均未重视水资源保护管理,基本没有专门的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机构。但在这一阶段,对于水资源保护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还是十分重视的,以河海大学张书农教授、清华大学余常昭教授、长江水利委员会方子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老一代专家为代表,对污染物在江河湖库水体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第二阶段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为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量污染物质进入江河湖库,造成水环境质量迅速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保护日益迫切。为此,我国七大流域相继成立了水资源保护局,水资源保护真正成为我国流域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国现阶段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隶属于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行政管理直属于水利部。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管理形式,该局直管黄河干流的水资源保护问题,支流由水资源保护局统一规划,地方政府直管。另一种是其它六大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管理形式,这些局对流域水资源保护进行统一规划,管理采用分级方式,绝大多数江河湖库由地方政府直管,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仅起审批和协调作用。近年来,随着水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和水污染事故的频繁发生,国务院对淮河、太湖、黄河、海河等流域编制的水污染防治规划进行了专门审批,要求流域机构和各级地方政府按照规划要求,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水功能区划”和“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对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作用。

四.国际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况 国外对水资源保护相当重视,将其纳入流域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流域管理突出表现为合理利用流域水资源,流域环境保护和流域生态系统建设等。流域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水土资源及其它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工、农、林、牧、副各业用水,因地制宜布设综合治理措施,对水土及其它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我国应该怎样水资源持续利用

(一)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 1.要确立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

所谓水利产业,是指那些以从事水的生产与供应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生产部门。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门类,它有自己特定的资源、资产、管理机构、服务对象和产业政策。据专家分析,其产业地位和产业远景并不亚于石油工业。仅供水一项,全球的年产值就可达4000 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石油工业的40%,超出制药工业的1/3,且正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据此,业内人士认为,本世纪水利产业将成为“阳光产业”。

2.要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水价严重脱离价值规律,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使水利资金捉襟见肘,大多数水利设施因经费短缺而带病运行。为此,应根据不同的产业和用途合理确定水价,建立用水和超额累进收费制度,逐步实行分质供水,优质优价,使水价体现国家水利产业政策并得到合理的成本补偿,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价机制。

3.要借鉴国外水费管理经验

发达国家在水资源资产化、商品化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法国制定了“谁污染,谁交治理费”,“谁用水,谁花钱”的“以水养水”政策。对工农业等企业用水,地方公共水文管理局完全根据其污水排放量和废水污染程度收取费用;对个人家庭用水,则在水费中增加了污水处理等各项费用。在法国个人家庭支付的水费中,大约42%是使用自来水费,39%是污水处理费,13%是地方公共水文管理局管理费,5%是增值税,1%是国家引水发展基金。由于法国在水费收取中明确界定了其用途,这就使水价政策成为水资源产业政策的一部分为公众所普遍接受。

(二)以提高水利用率为核心,促进节水科技进步

1.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我国农业用水约为4000 亿m3,占全国水资源消耗总量的80%。但是,我国的农灌用水利用率只有25%~40%。因此,提高农灌用水利用率,便成为农业节水技术的关键之所在。在推广节水灌溉方面,以色列自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发明滴灌技术以来,农灌用水连续30 年稳定在13 亿m3,而产出却翻了5 番。针对我国农业节水科技的差距,专家呼吁:第一,我国农灌输水要进行渠道防渗,这将比不防渗土渠节水2/3。第二,要大力推广地下管道灌溉、喷灌、滴灌、微灌、渗灌技术,以提高用水效率。第三,要搞好水土保持,以减少河道径流,减少入河泥沙,把水土涵养、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起来。

2.重视发展城市节水科技,注重开发高科技节水器具我国城市输水管网技术落后,管道老化,每年管网流失的水量占自来水管网供水的20%以上。以家庭水龙头为例,每年由于水龙头工艺落后,质量低劣而造成的滴漏浪费就达1 亿m3。采取陶瓷阀芯片的节水龙头比铸铁水龙头节水30%~50%。若采用磁水龙头或感应水龙头,则水龙头的滴漏问题便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大力开发中水技术。所谓中水,是指对一次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再生水资源。如将中水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等,可节约城市用水总量的40%。构建污水资源化体系。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与污水资源化工作存在明显反差,总体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40%,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笔者认为,国家除在宏观上加快实施节水型经济结构调整、建设节水型城市经济体系外,在微观经济结构方面,应制定针对企业减污增水法规并加强监管。此外,还应积极推广并鼓励使用污水资源化高新技术(如膜法水处理技术等),以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加快新水源研究开发进程,重视空中水资源开发我国陆地上空水汽年累积量约为20 亿t 以上,其中6 万亿t 形成降水,除去蒸发,只有2.7 万亿t 形成地表径流。专家估计,若在已有降水的基础上,通过空中水资源的开发,每年再增加10%即6000 亿t 的降水,这些降水若有1/3 进入西北与华北,将会显著地缓解那里的缺水状况。为此,专家建议,国家应把开发空中水资源作为一项战略决策,加强雨水利用的研究开发,在雨水利用中引入高新技术,这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加大海水淡化技术的产业化步伐,海水淡化技术在世界上业已成熟。全世界单台产量在1000t/ 日以上的淡化水日产量已达2300 万t。海水淡化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已为水资源短缺国家所普遍接受。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1958 年,到目前为止,反渗透法、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低温压汽蒸馏法等技术在国内均有应用。经过多年的攻关,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水资源极其丰富,同时,我国西部有相当丰富的苦咸水资源,这就为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三)以调整水污染防治战略为基础,加大水体污染治理力度

我国水污染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生产模式粗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关系处理失当。为此,水污染防治工作应从战略上作出调整。即应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应从单纯的工业源污染治理转向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的统一综合治理;应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实行废水资源化利用等。

(四)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以取水许可为基础的国家水权制度 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要尽快理顺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流域管理,协调好江河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促进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完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基础之上,逐级明晰取水许可总量,建立健全以取水许可为基础的国家水权制度。合理确定水价,充分发挥水价对用水的调节作用。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措施,实现永续利用,使水资源为我国本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五.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加剧,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要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力求实现需水量零增长和污水量零排放,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相协调,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强化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强化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解读

刘景伟 岳海涛

(滨州市海河管理局,256616)

摘要:为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011年1月1日《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正式颁布施行。这是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采取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一步,也是贯彻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省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了实质性的步伐,对加快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关键词: 水资源 管理 持续 发展

一、用水总量的界定是根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办法》第三条对用水总量进行了明确界定,“用水总量是指在一定区域和期限内可以开发利用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区域外调入水量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对用水总量的明确界定从根本上对需水进行了约束,言外之意,凡是在超出可用水总量范围以外的需水是禁止的。《办法》第八条对用水总量的界定用两个指标进行了细化:“用水总量控制实行规划期用水控制指标和用水控制指标相结合的制度。用水指标不得超过规划期用水指标”。用水总量的定义及其量化指标的界定,从根本上实现了水资源管理的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定性管理转变为定量管理,管理的内容更加具体化,管理的手段更具操作性;二是由传统的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第四条中明确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应当遵循......以供定需的原则”。可以说,用水总量的界定,是严格 “三条红线”的根本,是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是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

二、用水总量的管理控制是基础

众所周知,用水控制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归根结底都是从事水事活动的自然人或组织、团体,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地区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长远利益、短期效益等矛盾和冲突决定了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办法》能否真正落实,用水总量的管理控制是重要的基础。

《办法》中用很多条文对用水总量的控制管理进行了规定,明确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管理的机构和职责分工,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工作负总责,并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控制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同时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工作负总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用水总量控制相关的工作。这一规定,充分树立了水资源管理控制性指标的权威性、基础性和重要性,为控制管理奠定了基础。《办法》对控制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作了明确指导性的规定。通过对水量分配方案的报批和核准,在源头上对用水量作了控制;通过对超用水量、用水效率低下或水污染严重超标的惩处以及对节水的奖励,彰显了《办法》对水资源管理的人性化;通过对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求,说明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是重要的基础工程;对违反本办法的惩罚规定,为《办法》施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办法》中对用水总量的控制管理原则、规定、方法要求,充分说明,在用水总量确定的前提下,对水量的控制管理是贯彻落实《办法》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和完善配套制度是关键 《办法》出台依据是《中华人民国和国水法》,背景是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水资源供应的紧缺产生的矛盾冲突要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尽管《办法》已经颁布实施,但是全面的贯彻落实确实任重道远,尤其是《办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亟待提高。各级政府根据本区域的社会、自然、经济发展状况尽快出台针对《办法》的实施意见、实施细则等配套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特别是地表水、地下水和区域外调入水开发利用量的具体监测办法、水文水资源监测网站建设、水量水质监测设施建设都很急切。现在我们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也有很多套,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变迁,有些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必须进行健全、更新、完善。特别是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建设、深化水价改革、强化水行政执法建设、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监督等制度方面的建设一样应当提到重要的位置,只有配套制度和设施完善了、健全了才能确保《办法》的实施。

四、改革和创新理念是支撑

《办法》的出台和实施,都充满了改革和创新的理念。首先,《办法》第五条规定 “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控制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将水资源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评价体系,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和提高。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将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充分显示了政府对水利建设的重视,也是社会前进发展的重大变革。其次,《办法》明确:鼓励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允许区域之间在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交易。这是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机制相结合制度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首次运用,也是对水权制度在用水总量控制中的明确应用。第三,《办法》明确: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应当遵循......以供定需的原则。这一规定打破了以往以需定供的传统观念,引导需水方改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从而引导各地发展节水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同时《办法》突出了维护生态,统筹兼顾的理念,把保护水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用水资源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在满足生活用水需要,协调生态环境用水,合理规划经济社会用水,确定工业、城市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方面,对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了充分应用和阐释。这些改革和创新的理念,无不为《办法》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团结协作,形成社会合力是保障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办法》的施行则是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主体,关系到社会的上上下下,牵扯到各单位、个人利益的方方面面,稍有不慎,就会使《办法》的实施流于形式,形成空壳。如果将《办法》规定逐一落到实处,必须要社会各行各业、各单位职能部门、社会公民个人等团结协作,形成共识。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明确《办法》的及时性,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入工作思想深处,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和广度,时时处处把节水和用水效能统一在在工作、生活中,达到贯彻落实《办法》的目标。其次,《办法》之外各项配套制度和设施建设也要求各有关部门统一协作,形成合力,特别是发展改革、环保、财政、城乡建设等部门更要戮力同心,把握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才能为《办法》的施行提供保障。

结语:《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已颁布实施,它是山东省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将为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办法》还需要一段历程,但是《办法》的出台施行足以证明我省在水利改革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期待《办法》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史俊;文俊;;节水型社会及其评价指标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6年05期

[2]黄继文;张保祥;党永良;刁希全;山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研究[A];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调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3]2007年刘树森;李春雨;曹树民;;水权管理与水法在节水中的体现[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03期 [4]何余;我国城市节水法律制度运行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作者简介:

姓名:

1、刘景伟,男,大学学历,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工程师,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2、岳海涛,男,大学学历,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工程师,一直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联系方式:0543-3365092,手机***

第五篇: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 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全球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目前,全球有8.84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每年有5万多亿立方米水体被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水旱灾 害事件呈突发频发并发重发趋势。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摆在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我国水资源工作取得重大进 展。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但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基本国情和基本 水情仍将长期存在;水资源配置能力整体上仍然偏低,现状人均供水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8左右。

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 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 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成果,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各流域、各省区、各市 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实施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各行政区要严格计划用水管理,严格 取水许可审批和水资源论证,强化取水计量监管,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不再审批新增取水。同时,要积极探索水权流转的实现形式,不断健全水权制度,充 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二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强化行业用水定额管理,用水效率低于最低要求的,依法核减取水量;用水产品和工艺不 符合节水要求的,限制生产取用水。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在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先进 适用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在工业领域,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重点抓好钢铁、火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在城市生活领域,加强供 用水管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减少跑冒滴漏。三是强化水功能区达 标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水质现状,确定未来一个时期各流域、各省区不同功能区的达标率要求,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监督管理。按 照水功能区目标要求,科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依法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水质监测以及入河排污总量监控。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监 测,完善突发性供水安全应急预案,保障饮用水安全。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

四是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 济”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从区域层面看,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引江济太、引黄济津济淀、珠江压咸补淡等应急调水,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从相邻河湖看,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水系连通、科学调度等措施,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 湖库水网体系。

五是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针对我国高坝大库日益增多,调蓄功能不断增强的新情况,加强水库调度和梯级水库联 合调度,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正确处理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与发电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保障水库中下游地区生 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科学确定蓄水时间,向洪水要资源,确保蓄水过程必需的下泄流量,统筹解决蓄水过程与下游用水矛盾。

六是抓好水域岸线管理,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制定流域开发和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合理确定主要江河、湖泊的生态用水标准,加强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估论证,保持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编制河湖岸线利用规划,划定水域岸线控制利用分区,落实河道分级管理责任。加 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禁围垦、挤占水域和河道。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严禁乱采滥挖。推进重点江河湖库综合整治,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七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 规划、配置、调度和管理。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源地建设、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及中水回用等工作,促进水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八是夯实行业管理基础,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搞好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时掌握水资源变化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经 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开展水资源重大专题研究,加强实用技术研发和先进成果应用。加快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提高、水功能区管理和水源地保护相适应的监控设施和管理平台,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条件。

下载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哺育了中华灿烂的古代文明。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宁、蒙、汾渭河和黄淮海平原是......

    我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5篇)

    我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现状,并就水资源污染加剧和浪费严重方面具体分析了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况和我国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现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

    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农一师塔里木灌区水资源现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学生姓名:顾科年 专业:农业水利工程 班级:2012--7 指导老师:王立洪教授塔里木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目录 总论-----......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提 要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按1997年人口统计,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立方米。按国际上一般......

    节约水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共5则)

    节约水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解决好水的问题是政府一项重中......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大全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 中国的水问题历来为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在二十一世纪来临之际,人们更加关心......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5篇

    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受中国的传统观念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浪费且无偿利用,导致中国人民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