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警消极作为原因及对策[推荐5篇]

时间:2019-05-15 13:3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民警消极作为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民警消极作为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民警消极作为原因及对策

在端正执法思想过程中出现的民警不作为和消极作为问题,虽然只是个别民警的个别现象,但如果放任不管,很容易在队伍中扩散、蔓延,成为带普遍性、共性的问题。究其原因,既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咎于上面政策过严,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民警的消极对抗,而应该将这个问题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期、经济体制转轨期的大背景下来探究,从

公安工作三大历史使命及其宗旨的高度予以高度重视。

一、民警消极作为的原因

(一)新形势、新情况、新起点与旧执法观念的碰撞严重制约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端正执法指导思想,为增强广大民警执法为民的意识,对队伍和执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了硬措施,如“五条禁令”、“五项规定”以及执法质量考评办法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对民警和一部分公安机关领导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有效改善了公安机关的公众形象。但由于传统执法理念和方式的惯性作用,“急刹车”后,一些民警不能正确认清形势,适应时代要求,对以往“管人者”的心理优势,“棍棒下出案子、口供里出证据”的行为习惯产生“怀旧”、“留恋”情绪,没有把思想转变到“执法为民”的新观念上来,从而感到束缚了手脚,民警旧的执法理念与当今新的执法环境下对民警的要

求的矛盾短期内难以调和。

(二)执法要求相对提高与民警综合素质较低的矛盾以及“利益驱动”的受限是民警工作消极的内因

1、作为执法的主体,民警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执法的过程和结果。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安工作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公安民警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执法为民的本质,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和准确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这时执法工作的高要求与民警素质偏低的矛盾就十分突出,存在说不过、跑不动、打不赢的问题,民警的业务水平、法律水平、办案技能、技巧与现实要求差距很大,而且在短时间内民警的综合素质难于提高。

2、政治利益,拿刑讯逼供来说,在无其他有力证据证明犯罪时,审讯人员使用刑讯逼供手段获取口供,的确能取得快速破案的短期效应,并造就刑讯逼供者有能力、有魄力、善断案的光辉形象,政治利益随之而来。但在目前的执法环境下,审讯人员失去了这一“捷径”,必须通过强化预审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而预审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种情况下一些“破案能手”就会感到束手束脚,光辉形象就会大打折扣,随之而来的各种奖励也会消失,消极思想的产生也就不难理解。、经济利益,纵观执法中存的问题多数直接或间接的与经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旧的执法要求下,部分民警热衷于办理一些有“油水”的案件,但在新的执法环境下,“油水”的取得必然付出成倍的代价,这种状况下,部分热衷于追求经济利益的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四)队伍管理的快节奏与民警的适应能力迟缓的矛盾。上级公安机关出台了不少条令和禁令、考评办法,强化执法为民的观念、服务的观念、人权的观念、法治的观念等等,无疑是正确的,是符合当前形势要求的。但是由于“弯子”转得太急,一些禁令存在与基层实际脱节的问题,没有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一棍子”打死,不免出现了民警动辄得咎的现象,因而使他们产生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感觉。端正执法思想没有真正入心入脑,成为民警的自觉行动,而是一种被迫服从,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抵触情绪、埋怨情绪、悲观畏难情绪在基层民警中有所蔓延,甚至出现“与其出去找死,不如在家等死”的说法。加上各级领导机关的各种考评过多过滥,并且都要逐一排名、末位淘汰,基层民警感到不胜负荷,压力很大,难以适应。

(五)规范执法的快变化与法律、法规、办案程序的慢配套的矛盾。当前公安机关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然而操作层面上没有及时跟进、出台相应配套的法律、机制、手段,导致基层公安机关在工作实际中碰到了不少难题,基层民警感到无所适从。如审查手段,一方面强调从严审批留置,另一方面刑事传唤限定在12小时,留置最长在48小时内要对违法犯罪嫌疑人作出处理,这对警力普遍紧缺的公安机关来说,民警往往只能通宵加班;再如取消收容遣送,实行自愿救助办法后,对城市流浪者和不够法定责任年龄的三无人员的扒窃、抢夺等案件,因种种原因无法取证,案件常常无法处理,只能口头教育释放;还有新《行政许可法》颁布后,特种行业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六)“人权”呼声高涨与法律配套相对滞后的矛盾。当前人民群众对人权、民主、自由、公平、正义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有一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片面理解、强调人权,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使民警遭受乱投诉的问题呈上升趋势,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时常受阻,甚至被谩骂殴打。极大的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策

(一)加强执法为民的教育。目前,公安工作正处于从人治到法治根本性转变的转型阵痛期,民警的思想波动甚至消极作为是一种阶段性的反映。这些也是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关键是要减少成本、缩短付出代价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强化执法为民的思想教育,明确公正、严格、文明执法的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端正执法为民的思想教育,在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完整、准确地体现执法为民。

(二)着力于民警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素质不强、能力不高,工作必然盲动,疲于应付。身心劳累也就不难理解。我们发现只要工作成绩突出的民警,他的工作思路、综合素质必然较高。因此,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强化民警学习统筹方法的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这项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关键是具体工作中,基层领导要亲历亲为,手把手传授,寓教育与管理,寓教育与日常工作。

(三)尽快构建执法配套机制。建议上级公安机关尽快研究、出台公安工作转型时期便于民警依法执法的操作性规范,加大配套措施的跟进力度。如在民警办案审查手段方面予以便利,在执法考评方面删繁就简,防止走偏,搞形式主义,尽量做到既要督促下面严格执法,又要方便执法,从而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探索以“首问责任制”为核心的长效监督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创新队伍管理机制,突出抓好内部管理,在目标管理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定期考评为形式,以兑现奖惩为手段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营造以落实责任为目标的争先创优、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充分激发队伍活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各项执法办案、警务公开、第一时间调查取证、先期处置方面的问责制约机制,进一步贯彻上级的各项禁令,严管、严查,约束民警的乱作为、不作为行为,以确保队伍不出问题。

(五)多策并举、合理整合社会资源,捍卫公安机关的执法尊严。一是要克服“老大”思想,转变工作作风,通过看是平淡但不失真情的日常小事,加大对群众的感情投资力度,用以密切警民关系,用以调动群众为公安工作的积极性,最终使公安工作步入民警和社会各界的互动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二是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和法律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扩大交流,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正面宣传鼓劲,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警情通报”、“警务公开栏”等制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弘扬正气,振奋警心,同时对诬告、陷害、侮辱、谩骂、围攻、殴打等侵害民警正当权益的行为,依法打击处理。以期达到捍卫公安机关尊严,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的目的,最大限度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要用足用好联防队伍、治保组织、企事业单位保安队伍等协勤力量。这些工作需要我们民警转变一种观念,我们是利用这种力量,而不是领导这种力量,这就需要我们民警放下架子,以丰富的感情与协勤力量打交道。当然,这些工作必须以基层领导强有力的支持,必须以基层领导与各单位充分的协调为前提,这种协调必须尽其所能,必须到位,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使这股力量为我所用。

(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平台。

公安队伍是和平年代流血牺牲最多的队伍,公安民警不仅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而且更多的是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要使这样一支队伍保持依法积极尽责的旺盛斗志和战斗力,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公安机关的领导一定要对民警从政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精神上鼓励,工作上爱护,业务上培训,生活上体恤,切实帮助民警减轻压力,调动积极性。努力构建新形势下从优待警的激励机制平台,积极探索、逐步完善新形势下从优待警的不同措施。

激励机制包涵工资、福利待遇激励机制、晋升激励机制和荣誉激励机制。公安机关开展工作只靠约束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只有完善了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源上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机制要与约束机制综合运用,尤其是要以健全的考评机制为基础、为依据。对于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当场抓获违法犯罪分子的,要作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各单位年底考核中应予以突出,经济奖励配套跟进。从目前来看,因财力问题,经济激励有很多局限性,但我们可将用作奖励的经费有重点地进行分配,具体做法可以采取减少评选名额,提高单个数额,特别是优秀公务员、嘉奖的名额应大幅度向基层单位倾斜。因为无论历史的看,还是从目前来看,实战单位民警都要比机关科室民警辛苦得多,所以经济激励的倾斜也就在情理之中。

再者,政治待遇上,这是个非常敏感也非常至关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一问题,我认为想从根源上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意识根植于民警局限于形式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当然这并不证明我们的民警没有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意识,加上在现有资源合理流动的市场条件下,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经济待遇始终不能根本解决,民警现有待遇和付出及不成比例,政治待遇的突出作用就很显然。调查显示:很多民警选择警察职业的原始动因无外乎:为稳定的生活保障而来;为“奔头”和“前途”而来;为警察的社会地位而来;很极端的为警察的“特权”而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日趋完善和警察队伍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后两种动因会日趋减弱,所以利用好政治激励,解决好政治待遇已成为健全激励机制的首选。运作中可采取与单个办案小组业务成绩挂钩,与全年有无违法违纪挂钩,责任连带制、考核捆绑制和分解制并用。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绑制用以凝聚力量,分解制用以激励个体积极性。成绩突出民警不论是实职还是虚职予以破格提拔,以此形成一种公正、透明的用人机制。做好了,笔者深信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一定能从根源上得以调动。

政治激励还有一分支就是政治荣誉激励,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年底工作总结中,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十佳民警等要大张旗鼓的加以表彰,这一点已经做得很到位。二是日常工作中,基层领导要树立激励民警的意识,在月小结、周小结会议上对近期成绩突出民警予以表扬,领导必须十分清楚每位民警的工作进展情况,才能保证表彰的公正、透明,表扬才能产生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第二篇:阻碍民警执行职务案件的原因及对策

阻碍民警执行职务案件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受一些负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基层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遭受不明真相群众围攻、诬告、辱骂的案件屡有发生,有时甚至遭到不法分子的暴力抗拒、阻碍和袭击,严重干扰了公安机关正常的执法秩序,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一、阻碍民警执行职务案件发生现状及特点

一是案件发生数居高不下。据统计,2004年至2007年4年的时间,灌南县共发生阻碍民警执行职务案件36起,其中2004年6起,2005年7起,2006年9起,2007年至今已发生14起,先后导致46名民警受伤、51名民警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

二是犯罪行为逐渐升级。2004年灌南县发生的7起阻碍民警执行职务案件,6起表现为辱骂、撒泼等非暴力方式,仅有1起具有动手情节,但也仅限于对民警的服装进行撕扯。2005年,采用暴力殴打方式的案件猛增到3起,且暴力性明显加剧,先后导致5名民警受伤。2006年7月,灌南县公安局治安大队一名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被5名犯罪嫌疑人持砍刀砍伤。

三是案件类型相对集中。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阻碍民警执行职务的案件多发于群体性事件,醉酒滋事,阻碍传唤、抓捕,拒不接受检查、盘查等情况。2004至2007年,灌南县发生的36起案件中,因群体性事件引发的8起,占22.2%;因醉酒滋事引发的9起,占25%;因阻碍传唤、抓捕引发的8起,占22.2%;因拒不接受检查、盘查引发的6起,占16.7%;其他情况引发的5起,占13.9%。

四是案件衍生的后果较为严重。阻碍民警执行职务,从表现看是不法分子伤害警察“个体”,但警察是在正当执法和执行公务时遭受的侵袭,本质上是犯罪嫌疑人对法律的肆意践踏。阻碍执行职务案件的再三发生,反映了执法环境的恶化,致使民警的执法思想发生扭曲: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宁可不做也不出错。这种消极思想的存在,严重地异化了民警的使命感和价值观,损伤了其职业荣誉感,进而削弱了警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阻碍民警执法等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案件多发,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原因:

(一)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入高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因企业改制、工人下岗、劳资纠纷、农民土地被征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都伴随着大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甚至会经常出现人民群众为争取自己的应有利益,与政府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而这时警察作为一支既有行政执法职能又有刑事执法职能的特殊队伍,在处置这些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虽然本着“可顺不可激”的原则,但处置中必然也会受到一些攻击,不仅事中要承受从肉体到精神上的侵害,而且事后往往为了顾全大局还要忍辱负重。

(二)职责原因。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警察同违法犯罪嫌疑人是一对矛盾的主体双方,警察的执法行为必然触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在侦查抓捕、社会管理等执法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导致双方矛盾激化,甚至引发暴力冲突的因素,一旦处置不慎或不当,身处执法一线的民警受到身体伤害在所难免。建国以来,全国共有8000多名民警为国捐躯,十几万名民警光荣负伤。随着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和社会管理职能任务的加重,警察作为执法主体的职业特点自然会引发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的对立情绪,安全风险逐年加大。

(三)自身原因。公安队伍数量庞大,人员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一是训练不足,警务技能不强,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抓捕犯罪嫌疑人、处置警情时,往往奋不顾身地勇敢向前,大胆捉拿,但麻痹大意,忽视违法行为人暴力抗法的可能性,当遭受到突发事件时又往往措手不及。如2007年6月,灌南县公安局孟兴庄派出所3名民警带领4名联防队员抓捕1名网上逃犯时,被逃犯20余名亲属殴打致多人轻微伤。二是部分领导狭义理解“从严治警”方针,为了使队伍不出问题,实行枪支、武器统一管理,基层所、队在平时工作中一般不再携带枪支,而是在抓捕重要案犯时,需经过严格审批才能领取枪支。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危险通常是隐藏在巡逻、走访或抓捕一些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不经意之中。三是由于现实斗争的需要,民警休息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特别是基层民警长期工作在打击违法犯罪的第一线上,因为常年得不到休整,积劳成疾。2006年,灌南县公安局民警参加体检,全局348名民警,仅有11%的民警身体完全健康,89%的民警带病坚持工作。

(四)外部原因。从管理体制上看,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指令民警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今年以来,市局提出派出所恢复常态运作工作思路,在很大程度上使公安民警从非警务活动中解脱出来,但在征用土地、强制拆迁方面一时仍难以解决。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部分政府领导为了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置生活在最底层老百姓的利益不顾,置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于不顾,置民警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在政府与业主达不成协议的情况下,在未经法院的合法判决下,动用警力强制拆迁房屋,将公安干警推向了和人民群众基本利益对抗的的最前沿,不但使我们的警务工作丧失了合法性,更加剧了群众与警察之间的冲突。

(五)经济原因。受经济条件所限,民警的装备配备保障不足。当前多数地方财政还很难按照警务工作的需要,全面保障公安机关的装备配备。特别是身处在打击违法犯罪第一线的刑警、治安、派出所,辖区大、任务重,但相对装备仍然陈旧。简陋的装备,高负荷的运转,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执法民警的健康权利。

(六)立法原因。现行法律保障机制较薄弱,操作性不强。我国目前仍未将“袭警罪”写入《刑法》,只是对严重侵犯民警执法权益的行为才依照“妨害公务罪”定罪量刑,而且构成条件十分严格,把民警等同于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缺乏特别保护。而在欧美国家,警察的执法权神圣不可侵犯。立法工作的不健全,导致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因侵权人得不到应有的严惩,如今已呈日渐增多之势。

(七)其它原因。一是群众对警察期望过高。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已根深蒂固,无论大小事都要找警察,比如自家下水道堵塞、女同志下夜班不敢回家、门打不开等等,把警察看成是万能的。一旦民警在解决处理某些事件中,不能满足其要求,或不能达到其目的时,便对警察的信任度一落千丈,甚至产生怨恨情绪;二是一些部门对公安工作重监督轻保障,重处理轻保障。个别部门和领导在查处涉警问题上,存在先入为主思想,从严处理有余,保障保护不足。三是个别新闻媒体出于追求轰动效应、迎合部分读者猎奇心理等因素考虑,抓住片言只语未经深入调查就草率见报,甚至虚构夸大事实。2006年7月,一名律师到灌南县公安局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因不满意公安机关的安排,无理纠缠、当场辱骂一位副局长,并与媒体联系,欲歪曲事实,对外宣传,给公安机关施加压力。该位领导从大局考虑,最后不得不委曲求全,向该律师赔礼道歉。此事反映出一名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都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何况是普通民警。

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直接损害当事民警的生命健康、经济收益、精神名誉等权益;二是受侵害的民警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保障,将严重挫伤民警的积极性,个别民警甚至因此出现“工作是领导的,饭碗是自己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想法和做法。三是暴力抗法,侮辱、殴打、诬告等侵犯执法干警正当履行职务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对警察个人的人身侵犯,实质上是对国家权威、法律权威的公然蔑视,是司法权威遭受严重破坏的外在表现。

三、建立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执法为民观念。政治思想工作是公安机关在艰难困苦环境下克敌致胜的一个法宝。但当前部分民警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对政治学习教育活动抱着应付走过场甚至抵触的态度。因此,公安机关必须结合当前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和风细雨地做好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观念,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环境,打造和谐稳定的队伍。

(二)依法执法、依法维权,用法律保障执法民警权益。广大民警要树立起“依法执法”的法治观念和“只有维护好自己的权益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的维权观念,认真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律和工作规范要求执法,并对侵害自己执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照法律途径,追究侵权者的行政、刑事法律责任和索赔经济损失、恢复名誉。公安机关和部门领导要大力倡导民警运用科技武器维权。如:配备必要的取证设备,及时取证。一线执勤民警最好能配备录音笔和便携式录像设备,每逢执法,民警可打开录音笔,把执法的全过程都录下来。一旦发生不法侵害事件,肇事者如果耍赖,录音笔就播放全过程,使其心服口服。

(三)完善内部保障机制,强化维权组织建设。公安机关要以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为己任,树立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为目标,建立健全警察维权组织,依法维护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公安机关领导克服先入为主的意识,客观评价民警执法活动,执法行为正确的,要及时确认;执法行为存在过错的,要及时处理相关当事人,做到:做得好的,褒奖;做得不好的,不袒护。客观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配备必要的武器装备。公安机关应调拨专款用于武器装备的配置,特别是保证一线民警配齐防护性装备以及约束性装备。通过配齐配足必要的防护性、约束性装备,确保处置事件中做到有备而来,减少和避免民警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针对目前民警执法水平不高,自我防范技能差的问题。应结合大练兵活动,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加强针对阻碍执行公务的查处手段和技巧训练,适时举办民警执法语言培训班,帮助民警了解掌握执法语言技巧,训练民警调解、劝说口才,提高民警辩才和民警当场处置能力。

(五)建立健全警察职业心理辅导制度,增强民警心理健康。近年来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巨大的工作压力,部分民警中已经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有的情绪抑郁、精神萎靡,有的神经衰弱、紧张焦虑等等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心理健康保护机制,借鉴国内外有关行业部门的成功做法,针对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聘请职业心理医生,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及时疏导民警在工作、家庭、生活和情感上因调适不当而引发的不良情况。

(六)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赢得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一是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全面真实地报道对民警进行恶意投诉和不法侵害的案例、事例,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安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先进事迹,对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违法犯罪事实和处理结果及时公开曝光,努力营造民警依法执法的良好外部舆论环境;三是针对诬告陷害、恶意投诉、妨碍公务、袭击民警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其危害性、违法性,让全社会谴责,达到预防和警示的效果。

(七)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动维权立法。近年来,社会各界日益关注民警执法权益问题,建议在刑法中增加“袭警罪”罪名和制订《人民警察权益保障法》。早在2003年初,全国人大代表就提交了《刑法》中增加“袭警罪”的议案。2005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审议这部法律草案时有常委会委员建议,在法律明确了警察义务的同时,有必要设立“袭警罪”。为早日实现这个目标,公安机关必须先行一步,积极调研、探索保障、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新方法、新路子,完善现有警察法律和制订特别保护法律的立法程序,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民警应有的权利,为维护和保障民警的执法权益提供最有力的法律保护。

第三篇:罪犯威胁顶撞民警原因对策研究

罪犯威胁顶撞民警原因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当前,监狱系统在对罪犯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罪犯威胁顶撞民警,不仅破坏了监管秩序,也危害了民警的安全,同时还损坏了监狱的形象。针对当前罪犯威胁顶撞民警的原因及可能使用的方式,监狱应着力整改执法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法治监,创新管理,不断提高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执法和管理能力与水平,才能实现监狱对罪犯管理过程中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才能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威胁顶撞

民警

原因

对策

在监狱的日常管理活动中,罪犯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而随着监管工作要求的日益提高,监狱干警的监管压力也日益加强,对干警的业务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在罪犯一般的违规违纪行为中,以罪犯不服管理,顶撞威胁民警的危害为大,因为此类行为突发性强。一般都是在监管民警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对民警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笔者首先从分析罪犯威胁顶撞民警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研究进而分析如何做到更好的现场处理。

一、罪犯威胁顶撞民警原因

(一)民警方面存在的原因

部分民警管理观念滞后、政治素质偏低。在依法治监已经全面推行的新形势下,一是部分民警头脑中“人治”观念仍然比较浓厚,管理方法简单、粗暴,难以使罪犯信服。有些民警遇到问题往往不敢管、不愿管或管不了,思想滞后,行动不力。一些罪犯因此而得寸进尺,气焰十分嚣张;二是有的警犯界限不清,贪小便宜,索贿受贿,为罪犯违规提供方便。有的民警用手机给罪犯打电话,替罪犯捎带违禁品,在罪犯发生违规时或徇私情不处理或处理不公;三是有的民警不钻研业务,不会直接管理,对罪犯改造三大现场特别是劳动现场的管理不

同程度地依赖“拐棍”;有的民警不会队前讲评,队前讲评的内容仅限于生产安排,或者以训斥代替说教,不善于将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讲评过程之中,不懂得将罪犯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与劳动改造结合起来,缺乏专题性、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四是有的民警不讲究个别教育的方法方式,对每个罪犯的谈话教育都千篇一律,不会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不会掌握教育、转化、挽救罪犯的时机。这些问题既导致了罪犯违规、不服管的现象增多,又损害了民警自身的形象,失去了罪犯对其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二)罪犯方面存在的原因

1、押犯构成日趋复杂,使得民警面临的风险加大。近年,在押罪犯的构成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暴力犯增多,累犯、惯犯增多,外省籍犯和流窜犯增多。这些罪犯入监以后认罪服法意识淡薄,抗改心理突出,往往不顾及监狱的惩罚性和法律的威慑力,采取对抗性的方式来逃避改造,使得监管改造难度加大,监管秩序难以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工作形势更加严峻,民警面临的风险也就相应加大。

2、少数罪犯权利意识膨胀,改造意识淡化。这部分罪犯身份意识淡薄,过度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往往不恰当地将自己的权利放大,超越监狱保障罪犯权利的法定界限和基本的社会评判标准。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忘记或否认自己所应接受的惩罚和应尽的义务,自我改造的标准降低,改恶从善的动力减弱,遵规守纪和服从管教的意识淡化。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平等权和“罪犯人格不受侮辱”的人格权理解为与监狱民警平起平坐,彻底否定了监狱民警的执法权、管理权、教育权和惩罚权,有恃无恐,把违反纪律、哄监闹事等扰乱监管改造秩序的事件当成家常便饭。

3、部分罪犯心理问题突出,性格孤僻,遇事易采用极端手段。罪犯究其犯罪的原因,是由于其社会化过程失败。大部分罪犯心理有

一定的缺陷,极个别罪犯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心胸狭隘,猜疑性强,自控能力差,情绪变化大,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对待错误不能客观分析,爱钻牛角尖,易归结迁怒于他人,攻击意识强,报复心重,往往喜欢采取攻击他人或自己(即选择伤害或自杀)的方式解决冲突。

4、“80后”、“90后”罪犯增多,大多数“80后”、“90后”的罪犯,做事随心所欲,好冲动,缺乏容忍度,行为盲目,不可预测和控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80后”、“90后”罪犯的家庭圈子较小,朋友圈子相对较大,加上年纪轻,认知模糊,是非观念模糊,社会经验缺乏,自身安全感缺乏,其思想和行为容易受朋友尤其是同辈群体的影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单靠个人的力量有时不能实现,往往经常数人纠合在一起作案。

二、提升应对罪犯威胁顶撞民警的对策

上述问题的根本解决,一方面要通过大力纠正和改进监狱民警在对罪犯执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法治监,创新管理,不断提高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完善对罪犯的惩戒性法律法规,坚决打击罪犯抗改行为,营造良好氛围。

1、公正文明执法,注重环境营造

严格文明执法,公正司法,是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监狱工作的“生命线”。一要完善制度,规范程序。要保障制度与程序的合法性,不得制定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土政策”,维护执法机关的形象,为罪犯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改造环境。二要深化狱务公开,强化执法监督。凡是依照法律允许公开的、与执法相关的内容都要尽可能地公开,增强执法的透明度,扩大和切实保障罪犯乃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要提高民警自身素质和工作艺术。民警执法要依法、合情、入理,摒弃对暴力手段的信奉和依赖,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不文明执法而导致的管理冲突,做到文明执法,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在对罪犯进行管理活动中,民警要视法律法规为根本,不越职权,不违法违规,一言一行有依据,一言一行不逾规,时时守法,事事合法。作为监狱民警要通过依法行使职权,严肃规范地管理罪犯,讲正气,扬正义,以法立威,树立执行法律捍卫法律的严正形象,严格约束罪犯行为,促使罪犯认罪服法;同时,加强文化和理论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对刑罚的执行力,模范遵纪守法,规范管理行为,慎重、正确地行使管理职权,为罪犯树立守法榜样,通过正义威严文明的监狱民警形象感召和引导罪犯遵守监规纪律,不断提高监狱依法管理和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2、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规范民警管理行为,不断提高监狱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按照依法治监、从严治警的要求,监狱纪检监察部门以查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贯彻司法部《监狱人民警察六条禁令》和司法部监狱局《关于监狱人民警察文明执法的规定》为突破点,全程监督,深度监督,把警务督察和执法监督工作引向深入。完善执法考核办法和绩效考评机制,合理确定执法“自由裁量”范围,建立健全对监狱民警管理活动全部时段和所有环节的监督制度,规范管理工作程序,做到以制度规范权力,以监督制约权力,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杜绝随意执法、恶意执法和妥协执法,将监狱民警的全部执法管理活动臵于“阳光”之下,确保对罪犯的管理活动不逾越法规,不降低标准,不违反程序,不减少环节。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同政工、监管等业务部门协同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对民警诫勉谈话制度和罪犯释放前谈话制度,对监狱民警管理执法活动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随意执法,打骂体罚、失职渎职,以及使用“拐棍”形成罪犯管理等问题,及时查处、绝不宽纵,从根本上提高监狱民警的科学文明执法管理水平,实现监狱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3、完善对罪犯的惩戒性法律法规,坚决打击罪犯反管理、反改造行为

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监管法规特别是惩戒性法规,推进监狱管理活动法制化。比如:对混刑期罪犯怎么处臵,对有劳动能力而逃避和拒绝劳动的罪犯采用什么措施和什么手段进行强制,使用警戒具的程度和程序等进行明确规定,详尽周密,具体可行,以解决监狱民警日常管理中,遇到罪犯违法违纪行为无规可据、束手无策,而出现的或者“管不了就不管”,或者按自己主观想法去应对后却被认定为违法违纪的问题。鉴于狱内罪犯破坏监管秩序活动,对抗管理反抗改造的严峻态势,而《监狱法》与《刑法》对罪犯破坏监管秩序罪构成要件规定不一致,导致无法适用该罪名予以追究的实际,司法部应当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就破坏监管秩序罪的适用明确作出司法解释,同时制定《罪犯狱内违法犯罪惩处办法》,对抗拒管理,或者因严重违规违纪被多次扣分或者被多次行政处罚达到何种程度或者累计数量后,监狱通过检察机关以破坏监管秩序罪进行追究,予以明确规定,完善对罪犯的惩戒性法律法规。由此,将罪犯的日常管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分纳入完整严密的惩戒法规制度网络之中,彻底解决抗改罪犯少罚、不罚、难罚的问题,确保监狱对罪犯抗改行为特别是威胁顶撞辱骂甚至袭击民警的严管高压重打态势,必将维护监狱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和严正性。

三、罪犯威胁顶撞民警现场处置的注意要点

在管理活动中,现场处臵的原则就是要维护干警执法管理的权威,打击罪犯的抗改气焰。首先在警力充足的情形下,如罪犯有不服管理、顶撞的行为,在场民警均应及时赶至事发地点,一方面既可以显示我们监狱民警的团结,又可震慑罪犯,保护民警安全。后将罪犯带离至办公室处理。其次如果是当时只有单身民警在场,遇有罪犯不服管理行为,一定要冷静,罪犯在此种情形下,一般都特别冲动暴躁,应设法先

将罪犯稳住,带离现场,如罪犯不听指令,切忌为了面子,企图以武力压制。因为首先罪犯此时理智不清,极有可能反抗,会危及干警的安全,另一方面,在公众场合殴打罪犯,在罪犯中影响极坏,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干警自身也违反了纪律,将自己陷入被动局面之中。

另外,在后期的处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深挖原因,对由于我们管理不当而引发罪犯不服管理顶撞行为,一定要坚决予以改正,引以为戒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罪犯的处理,根据其性质,应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要善于借助各方面的力量解决罪犯的问题,避免蛮干。个别民警在后续处理罪犯顶撞危险问题上,在做了大量工作而解决问题不够圆满时,感觉没有“面子”,往往会走进一个误区,即自己就是罪犯的权威,从而导致蛮干,把问题弄复杂化。此时应采取迂回战术。借助上级领导或其他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当然,它不是矛盾往上交,困难往外推的变相。因为单个管理民警只是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一个代表,力量是有限的,而整个体系中的资源是无限的。

第四篇:在端正执法思想过程中出现的民警不作为和消极作为问题

在端正执法思想过程中出现的民警不作为和消极作为问题,虽然只是个别民警的个别现象,但如果放任不管,很容易在队伍中扩散、蔓延,成为带普遍性、共性的问题。究其原因,既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咎于上面政策过严,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民警的消极对抗,而应该将这个问题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期、经济体制转轨期的大背景下来探究,从

公安工作三大历史使命及其宗旨的高度予以高度重视。

一、民警消极作为的原因

(一)新形势、新情况、新起点与旧执法观念的碰撞严重制约民警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为端正执法指导思想,为增强广大民警执法为民的意识,对队伍和执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了硬措施,如“五条禁令”、“五项规定”以及执法质量考评办法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对民警和一部分公安机关领导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有效改善了公安机关的公众形象。但由于传统执法理念和方式的惯性作用,“急刹车”后,一些民警不能正确认清形势,适应时代要求,对以往“管人者”的心理优势,“棍棒下出案子、口供里出证据”的行为习惯产生“怀旧”、“留恋”情绪,没有把思想转变到“执法为民”的新观念上来,从而感到束缚了手脚,民警旧的执法理念与当今新的执法环境下对民警的要

求的矛盾短期内难以调和。

(二)执法要求相对提高与民警综合素质较低的矛盾以及“利益驱动”的受限是民警工作消极的内因

1、作为执法的主体,民警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执法的过程和结果。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安工作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公安民警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执法为民的本质,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和准确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这时执法工作的高要求与民警素质偏低的矛盾就十分突出,存在说不过、跑不动、打不赢的问题,民警的业务水平、法律水平、办案技能、技巧与现实要求差距很大,而且在短时间内民警的综合素质难于提高。

2、政治利益,拿刑讯逼供来说,在无其他有力证据证明犯罪时,审讯人员使用刑讯逼供手段获取口供,的确能取得快速破案的短期效应,并造就刑讯逼供者有能力、有魄力、善断案的光辉形象,政治利益随之而来。但在目前的执法环境下,审讯人员失去了这一“捷径”,必须通过强化预审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而预审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种情况下一些“破案能手”就会感到束手束脚,光辉形象就会大打折扣,随之而来的各种奖励也会消失,消极思想的产生也就不难理解。、经济利益,纵观执法中存的问题多数直接或间接的与经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旧的执法要求下,部分民警热衷于办理一些有“油水”的案件,但在新的执法环境下,“油水”的取得必然付出成倍的代价,这种状况下,部分热衷于追求经济利益的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四)队伍管理的快节奏与民警的适应能力迟缓的矛盾。上级公安机关出台了不少条令和禁令、考评办法,强化执法为民的观念、服务的观念、人权的观念、法治的观念等等,无疑是正确的,是符合当前形势要求的。但是由于“弯子”转得太急,一些禁令存在与基层实际脱节的问题,没有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一棍子”打死,不免出现了民警动辄得咎的现象,因而使他们产生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感觉。端正执法思想没有真正入心入脑,成为民警的自觉行动,而是一种被迫服从,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抵触情绪、埋怨情绪、悲观畏难情绪在基层民警中有所蔓延,甚至出现“与其出去找死,不如在家等死”的说法。加上各级领导机关的各种考评过多过滥,并且都要逐一排名、末位淘汰,基层民警感到不胜负荷,压力很大,难以适应。

(五)规范执法的快变化与法律、法规、办案程序的慢配套的矛盾。当前公安机关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然而操作层面上没有及时跟进、出台相应配套的法律、机制、手段,导致基

层公安机关在工作实际中碰到了不少难题,基层民警感到无所适从。如审查手段,一方面强调从严审批留置,另一方面刑事传唤限定在12小时,留置最长在48小时内要对违法犯罪嫌疑人作出处理,这对警力普遍紧缺的公安机关来说,民警往往只能通宵加班;再如取消收容遣送,实行自愿救助办法后,对城市流浪者和不够法定责任年龄的三无人员的扒窃、抢夺等案件,因种种原因无法取证,案件常常无法处理,只能口头教育释放;还有新《行政许可法》颁布后,特种行业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六)“人权”呼声高涨与法律配套相对滞后的矛盾。当前人民群众对人权、民主、自由、公平、正义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有一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片面理解、强调人权,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使民警遭受乱投诉的问题呈上升趋势,民警在执法过程

疲劳厌战,不可忽视的民警情绪

警刊》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入基层采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广大公安民警始终保持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呈现出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公安机关广大民警思想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带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侵蚀着我们这支队伍的健康,对公安队伍建设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这些现象应当引起领导阶层的重视,并应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引导。

基层民警思想现状的主要表现

警察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并无任何不同,是一份通过其个人的职业行为而取得合法经济收入,并能够为其本人和家庭成员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就当前来讲,警察这个职业与其他公务员相比较,面临的现状是工作量大、责任重、待遇差、晋升难、危险性高,同时却缺乏精神和物质上的相应补偿,这就容易使民警对警察这个职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造成队伍思想不稳,凝聚力下降,爱

岗敬业精神淡化,工作积极性不高。

通过了解走访,我们总结了普遍存在于基层民警中并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不良思想现状:

第一种表现是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和敬业精神淡化,甚至对工作表现出倦怠、厌烦,在工作上不推不

动,对待群众多为应付。

第二种表现是执法工作中缩手缩脚,民警畏难心理较为普遍。面对执法工作,推拖、畏难、怕事、怕承担责任,怕给自己工作前途带来不良后果。许多民警坦言:宁愿少干一些,也不愿干得多了出事,承担

后果。

第三种表现是存在疲劳厌战思想。民警普遍反映:对接踵而来的战役、活动应接不暇、疲劳不堪、积

极性不高。一位民警这样说,在工作的时候感到身累,休息的时候感到心累。

第四种表现是生活作风上懒散、松懈,主观意识消极、懈怠。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基层民警都反映睡眠不足,日常的双休、公休经常得不到保证,在工作的间隙,只要有条件,首先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觉。不少民警反映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除了吃饭、睡觉和工作,人生已没有其他内容”,有的民警说自己“对一切都兴趣减退,每天混着不出错就是了”,也有的民警觉得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坏,火气很大却无处发,“领

导面前不敢发,同事面前不便发,家属面前不忍发,群众面前更不能发。”

滋生疲劳厌战情绪的主要原因

第一,工作任务繁重,体力严重透支,是导致民警滋生疲劳厌战情绪的主要原因。

警察是调和、平息社会矛盾的工具,警察所承担责任的大小,与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现在社会处于转轨时期,各种矛盾日渐凸显,人民警察承载着沉重的压力。同时,在目前的公安决策过程中,不少人把“严打”与集中统一行动、专项斗争画上等号,混为一谈,甚至有少数领导把“严打”作为治乱的良方和法宝,将公安机关所开展的正常业务工作也都冠以“严打”的名义,导致集中统一行动、专项斗争过多过

频,既有“国打”、“省打”,也有“市打”、“县打”,有的地方“统一行动”一年达十几次之多。

另外,非警务活动更加重了基层民警的工作量。

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内涵、外延不断增加和扩大,特别是警务活动和非警务活动交织在一起,基层民警为了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更让基层民警感到掣肘的是来自“条块管理”体制的制约——

对地方政府的非警务任务不敢不从,稍有不从,便从财政经费上受“裁”。

第二,不平等的待遇造成民警思想不稳定。

公安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民警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但是超时加班很少有加班补助。与海关、税务、工商等公务员相比,很明显,警察的待遇差、晋升难、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危险性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

过对比,心理产生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导致个别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精神状态不佳。

第三,执法工作制度不健全,缺乏良好的执法环境。

近年来,在公安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责任追究轻法律培训、重执法检查轻执法指导、重下压指标轻执法保障的认识性偏差,从上到下相继出台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离岗培训、末位淘汰等刚

性措施,导致一线执法办案民警在无形中产生了“危机四伏”的感觉。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执法环境不仅未得到改善反而日益恶化,执法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警察执法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不法分子随意借机辱骂、围攻接处警民警,由此导致民警在执法工作中缩手缩脚,消极厌战,普遍存在“能少干的尽量少干,能不干的尽量不干,必须要干的应付着干”的思

想倾向。

第四,对现有投诉举报没有有效的梳理和引导渠道。

在调查中,许多民警反映“并不是怕那些不实的投诉举报,而是怕次数多了影响上级对自己的看法,甚至影响年终考评而排末位。”实际工作中,民警被投诉、诬告接受调查的不在少数,但很少见到对诬告者的处理或在正式场合为民警正名,调查组的结论常常是“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也是导致

民警工作积极性下降的原因。

第五,工作中缺乏群众的理解支持,威信度下降,直接削弱了民警的自豪感。

调查中,基层民警反映,执勤的时候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民警到达现场时,遇到的不是当事人积极地提供线索反映情况,而是人们的漠视和嘲讽。吵架的人在警察面前依旧吵得很凶,被抢劫的人不是描述犯罪分子的特征和去向,而是劈头盖脸地抱怨、谴责。甚至在向周围的群众了解情况时,无人提供线索,在帮助群众后,听不到一声“谢谢”,民警的付出得不到认同。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是工作中威信度下降,得

不到人们的尊重。

第六,教育方法存在争议,老生常谈、作不当,也是造成民警产生疲劳厌战情绪的一大原因。政治思想教育一直是队伍建设的法宝,但在现实中,有的政治思想教育方式脱离民警实际,起不到什么作用,而有的教育方式则让民警反感。比如,在一些教育活动中,硬性规定离岗培训和辞退的民警分别达到多少比例,指标层层下放,各级机关按总数比例计算不达标民警的数量。在实际的作中,这种做法引起了很大的混乱,有的单位出钱给不达标民警“精神补偿”,有的单位领导转移矛盾,让民警相互投票决定选出谁不达标、谁离岗,造成在一线奋战的民警不得不放下手中工作处心积虑研究对策,影响了工作热情,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民警靠多年并肩作战积累的团队精神。

一些过于强调群众满意率、近于造作的亲民活动和过高承诺,也使民警感到难以承受。比如每年的“爱民月”活动,都要组织民警上街宣传、义务劳动、慰问残疾人和五保户。如果我们深入基层就会发现,民警终日忙于工作,连自己家里的日常生活都不能顾及,他们应该首先得到来自公安机关、领导的关爱。现在,自己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却又要上门给他人献爱心,不是不可以做,但很难保证是心甘情愿的。

第七,疲劳厌战情绪的产生的关键还是民警自身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心理压力过大产生抵触情绪。近几年,警察所承受的职业压力远比其他行业大得多,他们不仅要面临持续性的发生死伤的危险,且工作带有干涉强制等性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变成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警察作为相对独立的管理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业务、心理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在岗民警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不能做到积极应对挑战,思想上惰性大,不主动想问题、想对策,在问题和困难面前缺乏锐气和韧性,甩不掉原有的思维定势的羁绊,跟不

上迅猛发展的改革形势,自然也就产生疲劳厌战情绪。

二是自我调节能力差,导致心理失衡。有种说法形容公安民警职业特点:走在“黑白之间,随时可能发生角色转换”。面对纷繁复杂的斗争形势做到心理平衡,自如应对,确实需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失衡”状态,不仅疲劳厌战,甚至放任堕落。这方面令人扼腕痛惜的典型不止一个。三是职业特点造成潜在的心理危机。对于普通人来讲,一次工作上的失误影响的可能是工资、奖金,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认知程度。而对于警察来说,一次失误意味着疑犯的逃逸、战友的鲜血甚至生命,更可怕的是职业生涯的结束,也许还要面临法律的制裁。由于这样的职业特征,民警的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

理危机要超过普通人群。

如何应对民警的疲劳厌战

尽管存在思想问题的民警数量占少数,不能否定整个公安队伍思想建设。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队伍中存

在的问题,重视当前部分民警的思想状况,否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安队伍整体效能的发挥。一要建立综合素质教育格局,强化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尊重人、理解人、启发人、关心人”为前提,以“滋润、渗透”为着眼点,努力实现“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号召式”向“激励式”转变,“训导式”向“情感式”转变,“马后炮式”向“及时雨式”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更有效地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保障人才的有效使用和合理流动。要在机构改革、竞争上岗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机制建设,把真正有才能、群众公认的民警选拔到领导岗位,并保持经常性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民警能够展示才华、脱颖而出。同时,加强轮岗交流,做到人才合理流动、配置,增强民警工作积极性。

三要加强考评激励机制建设,挖掘内部潜力。合理设置机构,完善职能,强化岗位职责,减少考核项目和次数,提高考核质量和标准,从物质待遇到政治待遇等各方面以激励手段调整民警心态,使每一名民警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真正做到付出与回报、能力与待遇相统一,以激励促使民警自我提高、自我加压,变被动为主动,以自身的适应形势和任务促进整体工作不断发展。

四要完善各方面保障体系,减少民警后顾之忧,减轻民警心理负担。要从经费、通信、交通、维权等多方面落实保障措施,以强有力的保障促进民警放手工作,真正实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此外,还应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从政策上体现减轻民警压力和从优待警。

五要把基层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基层公安机关处在执法最前沿,同群众接触最广泛,工作任务重,付出的也最多,同时问题出得也多。基层抓好了,整个公安队伍建设的成效也就显示出来了。因此,在抓基层队伍建设,出台有关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工作措施时,要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作性,便于基层落实。

六要加强心理疏导,培养民警正确的执法心理。要高度重视民警在执法中存在的“以管人者自居”等错误的执法心态,开展案例教育,加强沟通引导,教育民警解决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执法与服务的辩证关系。同时,也要理解民警由于工作负荷太重、连续作战疲惫不堪、有家难顾、受到不公正对待深感委屈等产生的各种复杂心态,注意引导、消除和化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警心理咨询室,使民警在工作、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保持自觉、自知、快乐和情绪稳定。

七要加强公安文化建设,营造民警的精神家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希望为应急警务指挥人员、参战的各级各类警员提供参考。1 麻痹轻敌心理麻痹轻敌是指警察在应急警务活动中缺乏应急观念,低估执法对象的素质和状况,轻视应急警务状态下的危险因素,缺少自我

第五篇: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对策

【 文献号 】1-11444

【报刊名称】政法学刊

【主办单位】广东警官学院

【ISSN号】10093745

【CN号】441007

【卷 期 号】200503

【出版日期】200506

【标题】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欧阳洁慧,连扬达

【作者简介】欧阳洁慧(1977-),女,广东警官学院科研处研究实习员,从事科研管理研究;连扬达(1972-),男,广东省公安厅警务督察处民警,从事督察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民警执法权益受到冲击和侵害的现象日益突显,其危害性不容忽视。警察是执法者,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依法办事是警察的天职,但同时也是应当受到保护的特殊群体。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其现状、危害性和根源,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

【关 键 词】民警/执法权益/保障

【分 类 号】D035.31

【分 类 名】公安管理学

【正文】近年来,民警在执勤中,受到不法侵害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切实加强保障、维护民警的执法权益,已成为当前公安机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和危害性

民警执法权益,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权以及与之相应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休息权、劳动保障和报酬权以及抚恤优待权等权利的总称。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形主要有:一是不法分子进行恶意造谣、侮辱、诽谤、投诉举报民警;二是不法分子使用暴力攻击、谩骂侮辱、恐吓威胁等方法阻碍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三是一些地方领导指令民警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四是民警的工作任务重,精神压力大,休息权、健康权受到侵害;五是政府财政措据,公安业务经费紧张,警务装备不足,民警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工资、津贴以及医疗、保险、抚恤费被拖欠;六是民警执行公务,依法使用武器警械、强制措施过程中违法犯罪嫌疑人出现意外事件,却被错误纪律处分甚至被定罪判刑、赔偿经济损失,或者执法中存在违反法定程序、义务和纪律问题,依法理应予以一般纪律处分,却被加重为定罪判刑等。

笔者认为,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一是阻碍、破坏公安机关及其民警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损害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性,影响警民关系以至党群关系;二是直接损害当事民警的生命健康、经济收益、精神名誉等权益;三是受侵害的民警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保障,将严重挫伤民警的积极性,个别民警甚至因此出现“工作是领导的,饭碗是自己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想法和作法。

二、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原因

笔者根据实践调查研究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当前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从社会环境因素上看,当前社会整体法制水平不高、个别不法分子借机报复闹事。二十一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大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问题,时刻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当前我国社会整体的法制水平还不高,一些群众一巳遇到自己利益受损时就直接采用暴力、谩骂等违法方式阻碍民警执法,而其他群众则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袖手旁观;一些人受到处理打击后利用控告、申诉渠道报复民警。

(二)从自身客观因素上看,警察的职业特性起了很大的决定作用。“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作为社会治安一线力量,民警在查处违法犯罪活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本着“可顺不可激”原则,必然会受到一些攻击,不仅事中要承受从精神到肉体上的侵害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而且事后往往为了顾全大局还要忍辱负重。

(三)从自身主观因素上看,公安队伍数量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为民思想观念淡薄,依法执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执法权益的能力不强。一是执法没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采取什么形式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都是模糊的,往往直接导致了执法的随意性,表现为想当然办事。二是执法执勤行为不规范。这其中包括执法者主体资格的规范性问题和行为本身的规范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民警素质低,加上训练不足,实战技能不强而不能胜任执法工作,另一部分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人员擅自违法参与执法和不按法定程序执法。三是受“熟人社会”中的“人情风”、“关系网”、“财色关”影响,一些民警不敢、不愿、不能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存在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滥用武器警械、执法不公、不作为等与民争利、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等行为,既侵害了群众权益,又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由于我们的民警自身未能熟练掌握运用法律、执法不规范所引起,或者出于时间、精力、人力以及人情、关系等因素考虑,放弃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责任。四是一些民警法治意识不强,不懂、不愿、不能依法维权,甚至图一时之快,采取“合理不合法”的手段“以恶制恶”。五是个别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消极应对依法从严治警方针,为避免工作出悸⑹艽恚纱唷奥矸拍?山、刀枪入库”,执法执勤时不配发、不领用武器警械,留下安全隐患。六是近年来,一些涉警案件被不负责任的新闻媒体或个人通过报刊、互联网等途径传播、热炒之后,使警察个人和公安机关的形象受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警察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四)从管理体制上看,警察的权责不明确、不具体,尤其是警察职能不清晰。正因为如此,导致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指令民警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一些地方领导在处理计划生育、房屋拆迁、催交公粮等“老大难”问题时往往想到“要枪杆子撑腰壮胆”,指令民警超越职权参与非警务活动,使一些民警因此被追究责任。

(五)从经济因素上看,受经济条件所限,民警的装备配备以及工资福利待遇保障不足。当前多数地方财政还很难按照警务工作的需要,全面保障公安机关的装备配备,甚至拖欠民警的工资津贴。

(六)从保障环节上看,既有内部保障环节上的不足,也有外部保障环节上的不足。一是一些公安机关领导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重视、协调不足;政工、法制、纪检监察、警务督察等管理保障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足,缺乏协调作战,保障乏力。二是一些部门对公安工作重监督轻保障,重处理轻保障。个别部门和领导在查处涉警问题上,存在先人为主思想,层层批转,层层加码,从严处理有余,保障保护不足。个别新闻媒体出于追求轰动效应、迎合部分读者猎奇心理等

因素考虑,未经深入调查就草率见报,甚至以讹传讹。不少基层民警反映,干工作不怕流汗流血,不怕薪酬低薄,不怕家人误会、朋友讥笑,怕的就是听到“投诉你”,怕的就是各个上级部门没完没了的调查,怕的就是“身正影斜”。

(七)从法律保障上看,现行法律保障机制较薄弱,可操作性不强。一是从刑法上看,对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犯罪行为主要依照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定罪量刑,但该罪对侵害对象的规定十分严格,而且只是把公安民警等同于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考虑到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和危险性而给予特别保护。二是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上看,对违法者的处罚也偏轻,震慑、保障功能不强。三是从人民警察法上看,虽然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第三十七条规定“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分别列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以及其他的警务保障条款。但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能够指令越权参与非警务活动的,当然是公安机关和民警在人财物上的“衣食父母”,在目前缺乏其他相应法律保障的情形下,要使公安机关和民警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执行这条规定,往往只是成为了立法者的一个良好愿望和长远目标。四是从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等内部监督法规、制度上看,侧重于建立健全对违法违纪民警的查处工作机制,缺乏对民警的人事救济、心理保健等制度的探索,保护、支持民警依法维权的保障措施不多。

三、健全民警执法权益保障机制的对策

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对公安机关的法律要求。因此,从自身角度看,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自身素质,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维权。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程序意识,树立执法为民观念,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政治保障。政治思想工作是我党、我军在艰难困苦环境下克敌致胜的一个法宝。但当前部分民警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强,对政治学习教育活动抱着应付走过场甚至抵触的态度。因此,公安机关必须结合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风细雨地做好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观念,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环境,打造和谐稳定的队伍。

第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执法、依法维权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古语说得好,“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执法者,民警如果不依法执法,又如何能让老百姓守法?连自己的权益都不能依法维护,又如何能维护好老百姓的权益?近年来公安机关积极开展警务公开、警务规范化建设、大练兵活动等一系列固本强基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四个能力”,下一步必须继续深化、提高,在规范警务活动、提高民警依法执法能力上下功夫。广大民警要树立起“依法执法”的法治观念和“只有维护好自己的权益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的维权观念,认真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律和工作规范要求执法,并对侵害自己执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照法律途径,追究侵权者的行政、刑事法律责任和索赔经济损失、恢复名誉。有关公安机关和部门领导要大力支持民警运用法律武器维权,促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第三,加强公安经费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适当提高民警的经济待遇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物质保障。积极探索改进公安经费保障的新机制,争取按照“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保障公安经费,改善警务装备,提高民警

待遇。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公安机关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如广东省成立了“广东省民警医疗救助基金会”、上海市开设了因公负伤民警快速救治的“绿色通道”,抚恤公安英烈和救助、医治伤残民警。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警为本”的暖心工程,必将极大增强警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四,加强协调沟通,增强合力,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内部维权保障工作机制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巳发生民警执法权益受侵害情况,上级部门及时协调指挥后续警力支援,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民警受到伤害;治安、刑侦、督察部门及时做好固定证据工作,事后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确保把违法犯罪者绳之以法;宣传部门及时宣传报道,澄清事实;政工、财务部门及时探望慰问,医疗保险、评功授奖,落实从优待警措施;法制部门提供法律支持,指导如何用足用好相关法律。如上海市公安局大力支持“警告民”,仅2000年就有3名民警通过民事诉讼向侵权者成功索赔人身伤害赔偿金。二是积极探索新路子,建立健全保障、维护民警执法权益工作机制。如借鉴澳门警方做法,民警受侵权或很可能遭受侵权情况下,及时向“ 110”报告,由督察部门进行现场督察维权;自2000年以来,上海、江苏、浙江、云南、宁夏、深圳等省市成立广民警权益保护委员会,其中深圳市公安局还落实了编制、人员,在政治部综合处成立了警察权益保障科。第五,建立健全警察职业心理辅导制度,增强民警心理健康现状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精神保障。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今年初,公安部开通了全国民警心理咨询网站;广东省公安厅早在2004年初就聘请境内外专家成立了“广东省民警心理健康专家顾问组”,组建了全省公安机关民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网络,受到了基层民警的欢迎。各地应依托公安院校师资优势,积极举办民警心理健康讲座,建立民警心理服务培训中心,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网站,主动为广大民警尤其是遭遇重大变故或重大突发事件的民警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增强民警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

第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改善警民关系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社会保障。当前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公安机关对涉警的片面、失实新闻报道反应迟钝,没有及时澄清事实、追究相关媒体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群众难以全面了解支持公安工作,甚至因误解而站到了对立面。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原则,在加强正规化建设的同时,建立警察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机制,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工作,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一是广泛宣传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权和工作程序,减少和消除社会公众的误解和偏见;二是及时“曝光”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教育群众,震慑不法分子;三是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密切关注新闻报道尤其是互联网动态,及时通报警情动态,澄清事实,维护警队良好形象。

第七,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动维权立法是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长远之策。近年来,社会各界日益关注民警执法权益问题,建议在刑法中增加“袭警罪”罪名和制订人民警察权益保障法。为早日实现这个目标,公安机关必须先行一步,积极调研。探索保障、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新方法、新路子,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内部保障和维护民警执法权益的工作规范和制度,确保已经得到现行法律确认的民警权利得到全面保障和维护,并积极推动修改、完善现有警察法律和制订特别保护法律的立法程序,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民警应有的权利,为维护和保障民警的执法权益提供最有力的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周忠伟,李小强论警察权益的基本内客[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

[2]罗长斌新时期公安的执法保障机制待完善m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耿连海警察权益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4]杜立战试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权益保护[m].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2,(5)

[5]何小蓓,吴钧试论警察与公众良性互动机制之构建m政法学刊,2004,(5)

[6]金诚袭警行为研究[J]公安研究,2005,(【责任编辑】马睿

1)

下载浅谈民警消极作为原因及对策[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民警消极作为原因及对策[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生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

    尤思甜一、问题的提出 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智力、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方面确实相对优秀,通常意义上,我们称 之为“优秀生”。但是不容忽视,在他们的心理上却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

    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及对策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困维,因而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由于其学习成绩落后,教师、同学和家长......

    民警因公伤亡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民警因公伤亡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李园春摘要:公安队伍是和平时期为公众利益牺牲最多的一个群体,公安民警“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民警伤亡居高不下。本文分析认为造成民警......

    论民警因公伤亡原因和预防对策

    内容 摘要:公安队伍是和平时期为公众利益牺牲最多的一个群体,公安民警“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民警伤亡居高不下。本文 分析 认为造成民警伤亡既有 社会 治安和刑事犯罪形势......

    当前监狱民警管教能力不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5篇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在社会发展中,劳动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监狱工作中,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的关......

    皮带机常见故障原因及对策

    皮带机常见故障原因及对策皮带输送机是煤炭运输、提升的重要工具。随着煤矿工业的迅猛发展,综合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能力的增大,皮带输送机使用量也日益增加,一条龙的煤炭输送......

    “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早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就出现过普遍性民工短缺,当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纷纷向内地迁移时,连××等昔日劳动力输出大省也相继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2010年这种情况蔓延到了××县......

    粗心马虎原因及对策

    孩子为什么会粗心大意? 原因一:视知觉能力发展欠佳孩子出现粗心问题,家长是怎么看的呢?我们做过调查,大多数家长把它归为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责任心。家长都认为粗心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