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基层派出所战斗力的几点思考
当前,基层派出所普遍存在负担重、压力大、后勤保障不足等问题。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在现有的警力中充分挖掘潜力,科学整合警力,切实提高派出所的战斗力,笔者谈几点意见,供参考。
一、影响派出所战斗力的几个因素
(一)派出所警力。近年来,通过实施警力下沉,使警力向一线倾斜,但仍难以满足实战需求。以城关派出所为
例,辖区常住人口7万余人,暂住人口1万余人,现有警力20人,与公安部提出的一名民警负责管理实有人口3000人或1000户的基本要求标准有很大的差距。并且还要承担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和服务群众等职责,真正能够深入到社区开展基层基础工作的工作时间,所剩无几,势必直接影响派出所的防范工作。
(二)民警素质。从现阶段民警的整体法律素质看,参差不齐,少数民警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方面问题,不能胜任全部工作,着手在办理案件、处理纠纷、防范管理、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感到力不从心,自身压力很大,从而影响了战斗力。
(三)超负荷工作。超负荷工作在公安机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层派出所民警更是如此,国家规定公务员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基层派出所中,而使是工作较为规律的内勤也在70小时以上,至于责任区民警加夜班,双休日不休息更是常事,据不完全统计,基层派出所民警年均200余天,在所加班。大量的中心工作,阶段性、特急性工作与不确定的工作时间,使我们的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并由此带来了健康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经费保障。因为办案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派出所民警的工作热情。此外,由于长期经费不足,许多派出所配备的交通通讯、计算机等装备陈旧落后,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五)非警务活动。派出所参与大量的非警务活动,容易引起群众反感,不仅损害了警民关系,而且直接加重了派出所民警的工作量,影响派出所战斗力。
二、提高基层派出所战斗力的几个途径
(一)配强派出所领导班子。基层派出所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作风如何,是不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核心,是基层公安队伍的素质和整个战斗力的关键。实践证明,只有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因此,要精心挑选,合理配备“想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派出所领导班子。
(二)加强民警的教育训练。一要加强民警政治思想教育,教育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到以德治身,以德树威。同时开展多方位的谈心家访活动,了解民警的思想动态,根据民警思想脉搏,确立对症下药机制,同时了解民警的家庭实际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保证民警以健康的心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二要强化日常培训。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地加强民警专业技能培训,不搞千篇一律,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学以致用。三要落实从优待警,凝聚警心才能激发队伍活力。有活力才有创造力,公安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要激发出了全体人员的创造力后,整个集体才能形成战斗力,做到劲往一处想,才能战无不胜,功无不克。因此,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在政治上关心民警、精神上激励民警、生活上体贴民警、困难上帮助民警,千方百计落实以优待警措施。
(三)建立科学考核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民警绩效考核机制,在考核方法上,忌只考形式,突出考核实效,通过以考核与物质利益挂钩的方法,奖勤罚懒,激发民警的上进心,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健康竞争氛围,促进派出所民警关心基层工作,提升派出所的整体战斗力。
(四)创新防控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提高治安控制能力为目标,按照各个地区的治安规律和特点,科学整合各种治安防控资源,明确各警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依靠人防、技防、物防等各种有效手段,通过协同配合,整体作战,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系统工程。过去,我们一直有“重打击、轻防范”的弊端,造成刑侦民警忙打击,边打边冒,社区民警搞防范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造成警力浪费,二者要优势互补,有机整合,捆绑作战,形成合力。同时建立群防群治的治安防范格局,最大范围地延伸警力空间。
(五)建立保障机制。坚持“物往基层流,钱往基层用”,解决好后勤保障问题,解决好派出所执法办案、日常办公所需的经费。同时,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现代高科技的运用,可以大大解放警力,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基层派出所要根据自身情况,有条件地、针对性增加高科技的投入,全面提升基层派出所的战斗力。
第二篇:对新时期基层派出所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思考
对新时期基层派出所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思考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省厅决定从2012年起至2014年,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三年的群众工作创新工程建设,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公安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基层派出所是时刻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前沿阵地,基层民警几乎每天都在与群众联系接触,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如何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当前基层派出所群众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当前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因素
一是社会形势复杂,矛盾纠纷增多。当前,宿迁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各类刑事案件、社会矛盾同步上升的特定时期,拆迁纠纷、经济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等不稳定因素增多,各类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有所扩大,而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就被直接推到了第一线,推到了风口浪尖,稍有不慎,警民关系就会引起严重冲突,成为矛盾的焦点,造成了警民关系的紧张和对立,造成群众对公安机关不满意,也降低了公安机关的公信度。
二是侵财案件高发,影响群众评价。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基层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定稿)
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8-12-27 | 文章来源: 重庆渝北消防支队 | 作者: 程兴奎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在生活当中的不断运用,各类火灾和突发灾害事故日趋增多,事故性质和处置方法日趋复杂,消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社会财富不断积聚,各类火灾及灾害事故也随之频频发生。它不仅使我们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战斗行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也给我们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消防中队作为与火灾作斗争的最基本作战单位,发挥着“打早,打小”的特殊作用。当前全国消防部队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大力实施“三基”建设的重要时期,如何做好新时期灭火救援战斗准备,战胜可能发生现代条件下的火灾,提高基层中队“打恶仗,灭大火,抢大险”的能力,担负起法律赋予消防部队的神圣职责,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影响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强弱的主要因素
灭火救援战斗力的要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同时灭火救援战斗力的强弱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影响中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有组织管理、队伍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执勤备战。这些要素,从消防中队的整体来看,都是属于主观方面的内容,然而它还要受到火灾及火场具体情况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难看出,影响灭火救援战斗力强弱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战斗员和指挥员的素质
在扑救火灾时,必须要求所有参加灭火救援战斗的人员要具有灭火救援战斗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热爱本职工作,即科技素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基础知识是已经知道和能够得到的认识因素,包括灭火常识、器材的功能等;基本技能则是能够办到和使用的行为因素,包括器材的操作水平、体能素质等。一般来说,认识到的不一定会做,而会做的也不一定就具备了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不但知道,而且会做;不但会做,而且知道理论依据。尽管具备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如果没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也是无法发挥的,而热爱本职工作的态度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主要有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历史原因等。
人是灭火救援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并起主导作用。要提高基层消防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发挥人的因素、充分调动战斗员和指挥员的积极性是关键,所以一定要解决好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的问题,使其协调发展,全面提高。
(二)灭火救援战斗组织类型
在灭火救援战斗中,战斗员必定要有一定的排列,要使参加灭火救援战斗的人员排列有序就要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就基层消防中队而言,职能式结构是灭火救援战斗的主要组织形式。简单来说,职能式结构就是按分工负责的原则组成的机构,而岗位责任制就是职能式结构的实施方式。这种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分工明确,每一
个人都能在职能组织下有自己的岗位,了解自身的任务,使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但是,也存在有忽视整体目标、不利于决策等缺点,处于这种结构下的战斗员,往往难于了解组织的整体任务,也很难了解个人的工作与整体任务的关系,容易产生本位主义。
职能式结构虽然有缺点,但在灭火救援战斗中还是非常适用的。因为灭火战斗是在艰苦条件下高强度作业,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这就使职能式结构明确、稳定的优点得以发挥,而其缺点则对灭火救援战斗行动影响不大。
(三)车辆器材装备
车辆器材装备是构成灭火救援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指战员保护自己、完成作战任务的平台。它主要包括:消防车辆、通信设备、防护器材、灭火器材、灭火剂等。
在灭火救援战斗行动中,车辆器材装备对于灭火、救人和保护战斗员自身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灭火救援战斗的成败。特别是在灭火战斗中,灭火剂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灭火战斗行动,一般认为,灭火剂供给强度增大,灭火战斗时间缩短,灭火战斗力增强。
面对现代化工业生产大量运用新工艺、新材料等而引发的群死群伤恶性火灾及其他突发性事故,多数基层中队装备及灭火剂配备显得捉襟见肘,往往因为缺少一次性投入足量灭火剂于火场的大功率、大容量消防车,导致先期到达现场的中队指
挥员因担心供水不足而首先考虑、安排的是后方供水,而不是侦察、救人和灭火。因此,消防器材装备是灭火救援战斗力又一重要因素。为了及时有效的扑救火灾,平时必须加强消防器材装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其灭火效能。
(四)客观条件
灭火救援战斗力是公安消防部队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能力,必然受到客观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水源的分布、火灾及灾害事故现场情况、气象条件等。
二、提高基层消防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的根本对策
(一)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打牢思想基础
一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官兵的头脑,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我军宗旨教育、光荣传统教育,努力提高官兵的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开展消防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官兵树立职业道德观念,使每名官兵认清作为消防兵,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官兵的行为。
三是加强灭火救援形势的教育,让所有官兵充分认识到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发生的频率、种类和危害程度日益上升的趋势,充分认识到灭火救援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与任务,增强官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加大部队管理力度,提高正规化建设质量
一是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依据法律法规结合部队实际,明确各类人员工作职责,细化、量化岗位职责,将车辆器材装备定人定位负责,使其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同时,制定考评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官兵爱岗敬业的积极性。二是按照从严治警方针加大部队管理力度,注重对《共同条令》及《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的学习,强化官兵的法制意识,严格思想、作风、行政管理,注重平时的养成教育,提高官兵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是针对新时期部队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正规化建设的特点、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科学管理。
(三)大力开展科技练兵,提高灭火救援工作的效能
一是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装备配发部队,而这些新装备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产物,另外,对于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不具备相关的科技知识很难真正熟悉情况。因此,应有针对性地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深入研究业务理论知识,提高各级指挥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二是改革现行技术训练方法,要着力将模式化训练转向实用性训练,彻底改变现有的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一味追求速度的盲目训练;增加应用性和适应性训练项目,熟练掌握配发的技术装备,做到会用、敢用、善用,不断提高战斗员的实战
能力。
三是大力开展实战演练,走出现行的占水源、摆车辆、铺水带、选阵地的老思路,注重研究如何发挥固定消防设施的作用,实现固定消防设施与移动装备的最优结合。同时,通过制订和贯彻扑救各类火灾的行动准则,提高战斗员的战斗意识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基层消防中队扑救火灾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四)进一步加大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力度,完善革新现有器材,大力倡导和实施装备战斗力工程
车辆器材装备是消防部队不断提升战斗力的重要武器平台,因此必须着力做好建制中队器材装备规划、选型和配备工作。在装备规划上应当遵循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采购车辆装备不仅要着眼当前,更要适应未来灭火救援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加大容量、大功率等特种消防车所占执勤车的比例,完成量到质的转变。采购特勤和常规器材装备可遵循“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以常用、实用、有用为标准,结合各中队辖区任务特点,配齐配强中队特勤和常规器材等,适当配备部分高精尖的先进器材装备。中队官兵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开展“小发明”、“小革新”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器材装备潜力,真正实现人力资源和器材资源的最佳整合。
基层消防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探讨、研究和总结,才能实现新形势下战斗力质的飞越。
第四篇:提高基层执法水平的思考
关于提高基层环保执法水平的思考
(2007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这一规定从法理上把县(市)环保部门推向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前沿,其特殊的地位,决定他既是宣传、推动、实施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策、标准以及各种管理措施的组织者,又是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承载体和交汇点,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强化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是一个非常现实和严峻的课题。
一、基层环保执法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不顺
我国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受上级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上级环保部门主要是业务指导,而决定基层环保工作和领导干部政治命运的财权、人事任免权在地方政府,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上级环保部门既不能有效制止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又不能为下级环保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履责支持。本级环保部门面对本级政府的即成决策或行政干预,在维护法律与维护地方政府权威之间只能作出违心甚至违法的选择,即使有个别“英雄好汉”也往往不得善终。可以说,环保管理体制不科学是形成环保履责中“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资格不够
从“有其责必有其权”既责权匹配的角度讲,《环境保护法》即授于了地方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环境实施统一监管的职能,也就从法律上确认了他的执法地位,即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应该是具有独立执法资格的行政机关。而事实却相差甚远。从我市情况看,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县区至今没有独立的执法资格,更不是政府组成单位,单位性质五花八门,人员身份很难定性,这些县区在没有执法资格的前提下确承担着行政执法的职能,造成了长期的事实上的前置违法。
1(三)机构不明
环境监察作为环境执法的先锋,20多年来没有一部法律和行政法规确认他的法律地位,而且存在着“三个一”,即各地叫法不一,有叫环境监理的,有叫环境监察的,有叫环境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身份不一,有的是公务员,有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相当部分的基层执法队伍是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不一,有的是财政拨款,有的是靠吃排污费。这支执法队伍把“三查两调一收费”职责中的收费摆在头等大事的位置,而把其它职责放在次要的位置上,这就远远偏离了成立环境执法机构的初衷。
(四)投入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装备水平距离标准化建设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自动化办公设备配置、监测监理仪器装备方面;同时还存在着环保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化大型仪器操作要求的问题,造成资源浪费;二是环保业务经费没有保障。现行政策不允许坐支排污费,而又没有将环保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出现“废水靠看、废气靠闻、噪声靠听”的现象实属在所难免。
(五)素质不强
一是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见下表)县(市)级环保执法人员学历普遍低于市级。
市、县两级环保机构人员结构表
二是作为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很强的环保部门却只有少量学习环保专业或与环保专业相关的人员,而这些人员中的一些人参加工作较晚,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堪担重任;三是由于体制和政策等原因,降格以求的调进一些非急需人员,使得“懂业务技术的进来难,不懂业务的挡住难”;四是一些环保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飘浮,效率低下,有的甚至以权谋私。
二、提高基层环保执法水平的几点意见
(一)理顺管理体制
为了明确环保部门的地位,加大执法力度,应理顺体制。省以上实行分级管理,省以下环保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一方面可以使总的决策不脱离国家方针,国家总揽大局,从而使得环境行政执法工作有条不紊,高瞻远瞩;另一方面使省以下环保部门在人财物上都彻底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成为与检察院、法院一样的相对独立于地方政府的机构,这样就可以使他们获得比较大的独立自主权,摆脱来自地方政府的掣肘,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从而敢于排除地方政府的干扰,严格执法。同时,区域环境是一个整体,难以按行政区域截然分开,客观上要求统一管理;对环境管理工作本身而言,由于污染往往具有跨区域与流动的特点,要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也要求各地方执法主体协作配合、共同执法,建立高效、权威和科学运作的区域、流域执法机构,对区域、流域环境问题实行统一执法。一起保护跨行政区域的环境资源。
(二)重视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是寒暑表、晴雨表,是基层工作的一个缩影,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基层环保工作的满意程度。目前信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层部门处理不到位而导致群众越级上访,根据《环境保护信访管理办法》规定:“环境保护信访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属地解决的原则。”上访信又一级一级转下来,又回到了问题的出发点。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破坏了环保队伍的形象。
要以信访问题为切入点,提高基层执法力度:一是坚持问责制度,把基层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或监管不力等问题进行挖掘处理,在处理信访问题的同时对基层的失职、渎职问题进行严厉查处,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尽职尽责、高效办事的作风。二是加强公众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拓展与群众、社会对话渠道,及时了解执法情况。三是把“群众提、上级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的基层的信访问题提级处理,克服基层受地方限制一些弊病。
(三)提高队伍素质
环保执法不仅需要法律功底,还需要过硬的环保知识。要提高基层环保执法人员的素质,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要优化用人机制:一是招用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严格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严把进人关;二是坚决清理不合格执法人员,实现执法队伍规范化,杜绝合同工、临时工从事行政执法工作;三是要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对那些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欺压百姓的执法人员,要坚决依法严肃处理,以纯洁执法队伍,不能让少数“害群之马”败坏整个环保执法队伍的形象。
2、学习是提高队伍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转变观念,使执法人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服务意识、务实意识。并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和考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其次强化业务学习,有计划的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采取自学和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全局干部队伍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要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经济、社会知识的学习,加强对经济形势的了解和把握,努力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统筹考虑,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真正做到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最后要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每年选送干部职工参加省、市、县的有关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技术水平。
(四)环保执法要到位
建立责任心、事业心强的队伍的同时,要加强依法行政。目前,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依法行政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全社会还没有形成浓厚的依法行政氛围。作为环保法的执行者,依法行政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具体案件要弄清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准确适用法律,处罚适当,符合法定程序,每一件案件能够经得起考验。对不履行的行政处罚行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把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力用尽。执法不能靠运动式的执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执法要持之以恒,执法如一,始终处于高压之下。
(五)加强内部监督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权要查处”,重点放在环保内部监督上。内部监督最容易的监督同时也是最难的监督,容易的是熟悉内部的管理机制、办理程序、各种规定;难的是都在一个系统,甚至同一个单位的同事,常常为情面而“得饶人处且饶人”。
要使国家的法规、政策不折不扣的得以执行,关键要从行政执法部门内部抓起,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机制,正本清源,防微杜渐。一是建立一支能够铁面无私、秉公办事的监督队伍;二是要建立和实施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划清权利与责任。要把环保法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到人头上,以解决执法责任不清,执法中不作为或乱作为的问题,使执法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形成一整套执法绩效评估的奖励惩罚办法并付诸实施;三是建设信息网络共享系统,把基层每一项环保执法工作纳入上级环保部门的视线。例如行政处罚从立案开始的所有带文号的执法文书必须到上级网站下载、填写,使下级的每一次行政执法、每次执法的相关环节都在上级的掌控之中,从而督促下级行政执法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及时,减少目前这种认为“天高皇帝远”就可以“我行我素”的状态。通过采取以上监督机制,把矛盾化解于内部,避免问题的扩大化、激化。
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们解决环境问题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从基层做起,打好基础,抓住问题的关键,要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上来,逐步改变目前执法状态,逐步解决环境问题,逐渐改善环境质量。
第五篇:浅谈基层派出所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
俗话说:“二人成行,三人成众,三人以上成群。”群众狭义是指老百姓,而从我们基层派出所服务的对象来讲,则包括了老百姓、代表群众的政府机关、村两委和各兄弟单位,群众二字有了更宽广的外延。派出所做为公安机关的基层综合性实战单位,时时刻刻与群众打交道,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与否,派出所工作占了大部分的比率,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公安工作的本质也是脱离不了群众的。只有先得到群众的满意,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也只有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我们的公安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增色添彩。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和信阳市政法系统“让人民满意”活动,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就基层派出所如何提高群众满意度略抒己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坚持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与热情服务并重,努力提高老百姓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一是热情做好户政工作。派出所的户政管理既要办理户籍工作,又要主办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我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人员少就由所长、指导员协助办理,工作量大就全所民警投入,加班加点,节假日轮流值班办理。基本上做到了“不让老百姓走第二趟路。”即使网络不通或电脑老化故障,我们也耐心的向老百姓做好解释工作。
二是向老百姓发放警民联系卡,开展走村入户进千家活动,民警下乡时,身上总是携带着联系卡,在进入村组走访调查时,亲手将联系卡交到群众手中,既增进警民关系,又便于老百姓在危难时刻及时报警,反映情况。
三是及时化解老百姓之间的矛盾,防止矛盾扩大,杜绝民转刑案件和命案等严重暴力犯罪的发生。我们在处理老百姓之间的纠纷、老百姓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纠纷时,都是以宣传教育、加强法制教育为主。
四是为老百姓争取合法正当权益。对于老百姓合理合法的权益和要求,派出所总是竭尽全力帮助争取,为民说话,为民办事。针对去年以来我镇农民工返乡后因劳资引发的纠纷,我所积极介入,做到发现在先、化解在前,使10余起因劳资引发的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无一上访和转化为刑事案件,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五是加强对外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以公开信、向群众汇报工作等形式向群众汇报工作、宣传安全防范、交通、消防常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加强对近年来派出所整体工作开展情况的宣传,最大限度地让辖区群众了解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增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六是突出重点,提升打防工作实效。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对辖区内发生的现行案件做到快速反应、快速出击、以快制胜,对重大案件协助县局集中优势警力,快侦快破,最大限度消除不良社会影响;加强对内部单位和重点要害部门值班巡逻情况的督导检查和业务指导,确保内部单位和重点要害单位不发案和少发案;同时组织派出所民警开展巡逻盘查,提高见警率,增强震慑力和群众安全感。
七是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贯穿于派出所执法全过程,严格执行办理刑事、治安案件等程序规定,认真落实“三公开、三回告、三告知”制度,同时针对不同执法环境,准确把握社会公众心理的变化和执法对象的感受,讲究方式方法,遇到挑衅、面临复杂情况时,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要讲究处置和沟通的技巧,分清“鱼钩”和“长矛”,防止授人以柄,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最大限度地确保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执法结果相一致,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八是拓展沟通渠道,密切警民关系,切实提升满意率。我所在认真落实所领导定期接访的同时,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大力拓展服务方式,增强工作透明信息,展现公安民警的战斗力,提升公安机关的形象,增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满意度。如针对公安工作各时段的重点任务,我所将一段时间内的治安情况,采取温馨提示、短信告、定期召开报告会等形式,还民众知情权,不仅赢得了群众理解,挖掘了民力资源,而且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热情。
九是广辟服务渠道,以实际行动惠农。通过公开辖区民警的电话和职责、回访案件当事人和办事群众、送证上门以及落实省公安厅服务民生8条规定和市公安局服务新农村特区建设15条措施等便民利民活动,主动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同时要立足实际,主动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服务举措,为农民开辟方便、快捷、顺畅的“绿色通道”。要大力推行“零容忍”打击、“零死角”清查、“零门槛”服务、“零干扰”管理“四零”措施,以便民利民的实际行动“惠农”。
二、坚持做到密切联系与积极配合相结合,努力提高局机关和各兄弟单位的满意度
一是坚决做到服从局党委统一领导,警令通畅,有令必
行,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类台账、报表、信息和工作总结等数据材料。
二是积极配合刑侦大队,治安大队等业务单位和兄弟派出所到我辖区办理各类案件,作好接待配合工作,密切联系和配合外地公安机关各兄弟单位到我辖区办理各种业务。
三是加强与村两会和治保组织联系和配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维护村组干部合法群益建言献策、保驾护航,同时对侵犯村干部合法权益或妨碍其执行职务案件坚持主动介入,快查快办,最大限度地支持、维护村干部的工作,保护其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赢得理解、支持和满意。
三、坚持做到服从领导与听从指挥相一致,努力提高当地党委、政府的满意度
一是多请示、多汇报,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信任。
二是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主力军作用,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三是以重点整治治安混乱村组为突破口,以个案为工作重点,刹住偷盗歪风和阻工扰工现象,严格执法,依法打击,以实际行动和良好的工作绩效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高效、快捷优质服务。
四是配合司法所等部门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纠纷矛盾。
五是开展警企共建活动。结合“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主动加强与辖区内重点企业以及目前生产经营活动遇到困难的企业的联系,建立警企联系制度。主动为企业提供经济法律咨询;对企业有关工程项目涉及公安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跟踪服务;加强对其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指导,积极维护企业周边治安秩序。围绕在建和新开工的乡镇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开展便企利企为企服务,随时受理企业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服务事项。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涉及公安职能的,在最短时间内予以解决、落实。同时大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治安环境。凡企业及周边地区出现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涉黑涉恶势力或发生侵害企业负责人人身财产安全、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案件的,实行重点侦办、限期侦破。
四、坚持做到关爱同志与团结一致相融合,努力提高本所民警的满意度
一是所长、指导员以身作责,工作中主动挑大梁,分工明确。
二是积极改善民警工作生活条件,创造拴心留人环境,使全所民警牢固树立以所为家的思想。
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竞争氛围,不断增强派出所的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和发展力。
四是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坚持民警定期体检制度,对在体检中发现有突发疾病可能的民警,尽快采取预防措施,对发现有重大疾病的民警要强制休假治疗。关注民警心理健康,组织民警学习保健知识,开展心理讲座。全面落实民警年休假制度,保证民警身心得到必要的调整。落实基层民警政治待遇,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逐步解决民警的职级待遇问题。对因病致贫和特殊困难民警,实施帮扶,切实解决其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只有从优待警,让所内民警工作做安心,生活满意,把所内的民警团结好了,民警才有好的工作状态服务于群众,才能实现群众满意最大化。
五是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坚持开展访谈交心活动,密切与民警家属的联系,关心民警的生活,认真了解民警思想状况并帮助解决后顾之忧,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警营文化生活,加强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工作,在队伍中形成心齐劲足、气顺风正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