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水利改革为突破口 推动扶绥经济驶入快车道(×县水利改革经验)
一、更新观念,增强抓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紧迫感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县总人口41万,其中农业人口达33.1万。目前,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比较低,2003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063元。我们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精神,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好我县的“三农”问题,就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水利这一“命脉”,以水利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把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为现代农业。
建国以来,扶绥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领导都十分重视水利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水利建设,使全县的水利基础设施日趋得到扩大和完善,全县共建成蓄水、引水、提水等各类水利工程1190处,设计灌溉面积达到36.08万亩。这些水利工程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县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水价不合理、水费征收难,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利设施损害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这些问题,全县实际灌溉面积减少到了15.5万亩,比原设计灌溉面积减少了一半多,人均仅有保水田约0.5亩。如果能通过改革,解决好当前水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全县农民人均拥有1亩保水田,我们农民的收入无疑将会成倍增长。因此,我县县委、县政府把水利改革作为一项提高执政能力,体现执政为民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作为全县农业及经济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增强了抓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我县开展水利改革的具体做法
水利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在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国务院、自治区和崇左市有关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做法:
一是靠政策启动。今年5月,我县采取党员旁听县委常委会的形式,专题讨论全县的水利改革与发展问题,随后,相继制定并颁发了扶绥县《关于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印发扶绥县水利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等8个有关水利改革的文件。全县11个乡镇也分别出台了相应文件。通过出台这些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做到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明了、实施方案明白、保障措施可靠。
二是靠政府发动。县、乡(镇)、村屯层层召开动员会,县里还召开了2次现场会,开展了1次水利改革暨冬修大会战,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大量的宣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
三是靠措施推动。一是落实领导抓点制度。我们按照工作部署,明确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及县人大、政协正职领导各负责一个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确保试点成功;同时要求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也要每人负责抓一个点。二是抓好业务指导和培训。共成立了11个下乡指导组,编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材料,深入乡镇村屯进行指导;并召开了下乡指导组政策业务培训、水价测算培训、用水者协会主席副主席培训等5个培训会,狠抓改革的质量和实效。三是抓好督查和协调。县里成立了水利改革工作督查组,定期对全县水利改革工作进行了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县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确保水利改革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是靠利益驱动。我们落实了水利改革工作责任状。县委、县政府与乡镇签订工作责任状,各乡镇也与村、屯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把水利改革工作任务和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不完成任务的年度考核要评为不合格;把水利改革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检查验收内容,并以此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落实奖惩机制,县委书记、县长、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水利站长交纳了水利改革责任状风险抵押金,明确对任务完成好、改革质量达标的予以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则将全部抵押风险金上缴财政作为水利改革与发展资金;对水利体制改革任务完成好的乡镇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上级水利部门农水投资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不完成任务的不给予农水投资;各用水者协会经验收合格后每个协会给3000元的奖励。县委、县政府还决定从2004年起全县每年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达到2000万元以上,其中上级和本级政府投入占40%(含县财政每年预算内解决人饮困难配套资金200万元)。
三、我县开展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县开展水利改革主要采取组建用水者协会、承包、租赁、独资或合资投资、拍卖等6种形式,其中重点推广组建用水者协会的形式。7月1日我县召开了全县水利改革与发展动员会,到11月10日止,全县共注册成立了64个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及人饮用水者协会,还有20多个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完成了承包等其他形式的改制。各协会和其他改制形式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点制定了较完善的制度,还按3~5年达到渠道硬化60%以上、人均拥有1亩保水田的改革目标制定了3~5年的水利工程维护建设规划。今年冬修,这些工程点计划完成渠道清淤150公里,渠道防渗58.3公里,机电泵维修22座,预计共投资369万元,目前已动工的有10多处。8月初刚刚成立的龙头乡那塘屯用水者协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即通过会员集资8万元,组织会员投工投劳进行水利冬修,使该屯硬化渠道在原有的7.8公里基础上增加了2公里,并形成该屯电灌工程2004~2006年的发展规划决定,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县水利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一是强化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多渠道投入机制。用水者协会大大强化农民在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全县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要我办水利”的抵触情绪,使之变成“我要办水利”的主动意识,调动了政府、集体和个体多方面合力办水利的积极性,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水利新机制,激发了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新活力。同时,盘活了水利设施沉淀资产,使水利设施充分发挥了效益,实现了滚动式发展,提高了水利工程再生产能力。渠黎镇岜桑村通过竞标的方式,由村支书李国勇以最高标中标承建岜桑村电灌站。县水电部门帮助李国勇个人筹资和贷款共20万元,硬化渠道3公里,恢复了灌溉面积700亩。该私营电灌站按50元/亩计征水费,业主除管理养护费外,年纯收入2万多元。
二是优化了水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通过改革,实行了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并实行核定灌溉面积、核定供水数量、核定供水时间、不交水费不供水、不清淤渠道不放水、无人接水不放水等制度,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节水效果,起到优化配置水资源作用。龙头乡那塘屯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的渠道硬化后,同样一台水泵每次抽水到灌区田地需要的时间减少了八成多,也大大节约了用水量,节省了用水户的水费开支。
三是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渠黎镇巴桑村的李国勇电灌站投入使用后,推动了全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全村连片种植冬种瓜菜达400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民年增加收入达80多万元。依托于新技术灌溉工程,一批高新农业示范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宁夏腾飞金穗实业公司投资300万元,种植600香蕉的山圩镇坝引村香蕉生产示范基地项目,投资了29.5万元打了一口出水量为30吨/小时的深水井,并在基地上建造了两个约500立方的蓄水池,同时铺设灌溉香蕉的管道,很好地发挥了水的作用。由于水的及时供给,在今年全县干旱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该基地的香蕉仍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头,今年投产的350亩香蕉预计每亩可产香蕉2.6(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吨,总产量约900吨,可创利润约27万元。同时,在该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农民种植香蕉的热情高涨,今年以来共种植香蕉2.7万亩,挂果面积2万亩,总产量1.2万吨,总产值为1123万元,仅此一项,预计全县农民人均可增收34元。水利改革还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我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了强大的原料保障,也为我们大力引进工业项目提供了充足的用水保障,为加快全县工业化进程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1~9月,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5.32亿元,增长18.5%,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完成9.07亿元,增长9.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93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扶绥经济驶入了快车道。
第二篇:×县水利改革经验
以水利改革为突破口 推动扶绥经济驶入快车道
一、更新观念,增强抓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紧迫感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县总人口41万,其中农业人口达33.1万。目前,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比较低,2003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063元。我们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精神,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好我县的“三农”问题,就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水利这一“命脉”,以水利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把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为现代农业。
建国以来,扶绥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领导都十分重视水利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水利建设,使全县的水利基础设施日趋得到扩大和完善,全县共建成蓄水、引水、提水等各类水利工程1190处,设计灌溉面积达到36.08万亩。这些水利工程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县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水价不合理、水费征收难,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利设施损害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这些问题,全县实际灌溉面积减少到了15.5万亩,比原设计灌溉面积减少了一半多,人均仅有保水田约0.5亩。如果能通过改革,解决好当前水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全县农民人均拥有1亩保水田,我们农民的收入无疑将会成倍增长。因此,我县县委、县政府把水利改革作为一项提高执政能力,体现执政为民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作为全县农业及经济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增强了抓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我县开展水利改革的具体做法
水利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在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国务院、自治区和崇左市有关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做法:
一是靠政策启动。今年5月,我县采取党员旁听县委常委会的形式,专题讨论全县的水利改革与发展问题,随后,相继制定并颁发了扶绥县《关于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印发扶绥县水利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等8个有关水利改革的文件。全县11个乡镇也分别出台了相应文件。通过出台这些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做到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明了、实施方案明白、保障措施可靠。
二是靠政府发动。县、乡(镇)、村屯层层召开动员会,县里还召开了2次现场会,开展了1次水利改革暨冬修大会战,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大量的宣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
三是靠措施推动。一是落实领导抓点制度。我们按照工作部署,明确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及县人大、政协正职领导各负责一个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确保试点成功;同时要求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也要每人负责抓一个点。二是抓好业务指导和培训。共成立了11个下乡指导组,编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材料,深入乡镇村屯进行指导;并召开了下乡指导组政策业务培训、水价测算培训、用水者协会主席副主席培训等5个培训会,狠抓改革的质量和实效。三是抓好督查和协调。县里成立了水利改革工作督查组,定期对全县水利改革工作进行了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县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确保水利改革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是靠利益驱动。我们落实了水利改革工作责任状。县委、县政府与乡镇签订工作责任状,各乡镇也与村、屯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把水利改革工作任务和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结合起来,不完成任务的考核要评为不合格;把水利改革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检查验收内容,并以此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落实奖惩机制,县委书记、县长、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水利站长交纳了水利改革责任状风险抵押金,明确对任务完成好、改革质量达标的予以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则将全部抵押风险金上缴财政作为水利改革与发展资金;对水利体制改革任务完成好的乡镇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上级水利部门农水投资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不完成任务的不给予农水投资;各用水者协会经验收合格后每个协会给3000元的奖励。县委、县政府还决定从2004年起全县每年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达到2000万元以上,其中上级和本级政府投入占40%(含县财政每年预算内解决人饮困难配套资金200万元)。
三、我县开展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县开展水利改革主要采取组建用水者协会、承包、租赁、独资或合资投资、拍卖等6种形式,其中重点推广组建用水者协会的形式。7月1日我县召开了全县水利改革与发展动员会,到11月10日止,全县共注册成立了64个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及人饮用水者协会,还有20多个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完成了承包等其他形式的改制。各协会和其他改制形式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点制定了较完善的制度,还按3~5年达到渠道硬化60%以上、人均拥有1亩保水田的改革目标制定了3~5年的水利工程维护建设规划。今年冬修,这些工程点计划完成渠道清淤150公里,渠道防渗58.3公里,机电泵维修22座,预计共投资369万元,目前已动工的有10多处。8月初刚刚成立的龙头乡那塘屯用水者协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即通过会员集资8万元,组织会员投工投劳进行水利冬修,使该屯硬化渠道在原有的7.8公里基础上增加了2公里,并形成该屯电灌工程2004~2006年的发展规划决定,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县水利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一是强化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多渠道投入机制。用水者协会大大强化农民在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全县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要我办水利”的抵触情绪,使之变成“我要办水利”的主动意识,调动了政府、集体和个体多方面合力办水利的积极性,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水利新机制,激发了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新活力。同时,盘活了水利设施沉淀资产,使水利设施充分发挥了效益,实现了滚动式发展,提高了水利工程再生产能力。渠黎镇岜桑村通过竞标的方式,由村支书李国勇以最高标中标承建岜桑村电灌站。县水电部门帮助李国勇个人筹资和贷款共20万元,硬化渠道3公里,恢复了灌溉面积700亩。该私营电灌站按50元/亩计征水费,业主除管理养护费外,年纯收入2万多元。
二是优化了水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通过改革,实行了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并实行核定灌溉面积、核定供水数量、核定供水时间、不交水费不供水、不清淤渠道不放水、无人接水不放水等制度,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节水效果,起到优化配置水资源作用。龙头乡那塘屯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的渠道硬化后,同样一台水泵每次抽水到灌区田地需要的时间减少了八成多,也大大节约了用水量,节省了用水户的水费开支。
第三篇: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为突破口扎实推动综合改革的经验做法
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为突破口扎实推动综
合改革的经验做法
1.引进电子商务,倒逼供销合作事业改革与发展。一是改造升级传统经营网络。针对经营服务设施陈旧、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水平不高问题,濮阳市社积极引进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业态,对原有经营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打通农村与城市的物流和信息通道,通过电子商务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有效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问题。截至XX年底,共建设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5个,改建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1286个,基本建成覆盖主要乡村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经营服务网络,XX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4944万元。二是促进社有企业转型发展。指导社有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既提升了传统业务,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实现了转型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截至XX年底,共成立电子商务企业5个,使1700多名下岗职工、社会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创业。三是创新经营方式。濮阳县社依托电子商务注册成立了农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改造农资店150家,打造“智慧农资”平台,开展统购分销、测土配方用药、土地托管、农民培训等服务,实现了由单一的农资经营向综合性的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华丽转变。
2.借力电子商务,增强为农社会化服务功能。濮阳市社在发展电子商务之初,就明确了“经营+服务”的思路,电子商务不仅能让农民买到商品,还能为农民提供以下特色服务:一是网上代售服务。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土特产、手工艺品等,供销社通过信息采集汇总,统一贴牌包装,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出去。范县供销兴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了“范水兴农”商标,将范县的大米、莲心茶、挂面、粉条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除在自有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外,还与“供销e家”、淘宝、京东等平台对接,将地方特色农产品销往全省全国。二是突出科技助农。在搭建的县级电子商务平台上,普遍设置了惠农政策、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用药、病虫害防治、科技信息查询等服务内容,农民通过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即可获得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服务和信息。濮阳县社电子商务平台适时更新全县20个乡镇的农村产权交易情况,及时发布土地流转面积、位置、性质、期限、价格、土壤情况、水利条件等信息,为农民开展产权交易提供了借鉴。清丰县供销社为农民提供订单式、全程土地托管服务,累计托管土地2万多亩,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供销社发展、政府满意的多赢。三是助力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村网上销售农产品,指导帮助贫困户开设网店,达到了增加农民收入,让贫困农民精准脱贫的目的,网络助贫已在供销 社的扶贫点成功尝试。累计帮助26家贫困户开设了网店,帮助销售农产品35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50余万元。
3.运用电子商务,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濮阳市社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注重与电子商务发展相结合,丰富了基层组织为农服务内容,提高了基层组织为农服务水平。一是把电子商务与基层社改造相结合。濮阳县八公桥、范县辛庄等基层社在改造过程中,或成立专门电子商务公司、或成为县社电子商务公司下属乡级综合服务站,拓宽了为农服务领域,为农服务更加方便快捷,成为基层社改造的先进典型。二是把电子商务与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创办相结合。华龙区社创办的丰地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了网上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规模。电子商务促使联合社实施规范化生产,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目前,该联合社正在谋划通过“龙头企业+联合社+基层社+专业社+基地+农户”模式,扩大土地流转3000余亩,开展葡萄深加工,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把电子商务与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相结合。XX年,濮阳市供销社对部分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具备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条件,新建了一批电子商务体验店。改造后的村级综合服务社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增加了对农民的吸引力。
4.宣传电子商务,营造综合改革良好氛围。一是供销社电子商务发展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濮阳市委、市 政府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到供销社电商公司和体验店检查指导工作,对供销社电子商务工作作出批示,寄予厚望。濮阳县、范县政府将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及园区建设交由供销社主导或管理,并给予资金支持。范县人社局把供销社电子商务企业认定为大学生见习基地,给予财政补贴。二是供销社电子商务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濮阳市社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取得了明显效果。社会上一些企业主动找到供销社,与供销社开展合作、共同发展。供销社在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群众心目中的位置上升了,时常能听到群众这样说:“供销社改革好啊!供销社又回来了!”
第四篇: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推荐)
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
本站讯 5月28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主持召开水利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回顾上半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汛前和建党90周年前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他强调,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矫勇指出,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和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2011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着力抓好“三个深化”“三个推进”。“三个深化”即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化依法监管,深化专项整治,其核心是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水利部各司局将安全生产责任写进了工作要点,推动全国各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主体责任,深化依法监管。根据国务院安委会部署,结合水利实际,水利部部署开展了春节、“两会”和汛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电、淤地坝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排查整改了大量安全隐患,深化了专项整治。结合行业实际,水利系统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电、河道采砂等领域安全生产违法、违规和违章行为,进一步规范了水利安全生产秩序。“三个推进”即推进科技进步、推进安全达标、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主要梳理了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制定《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和启动《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大力开展水利安全生产相关制度标准修订工作,开展三类人员即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基础上,6月初,水利部将按照《关于开展汛前和建党90周年前水利安全生产检查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汛前和建党90周年前水利安全生产督查,派出8个督导组奔赴各地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矫勇强调,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关键之年,目前汛期已至,重点抓好汛期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一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把汛前安全大检查包括建党90周年前的安全大检查,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重点落实《关于开展汛前和建党90周年前水利安全生产检查的通知》要求,兼顾落实《关于开展水利行业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活动的通知》《关于印发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预防施工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相关要求。二是要突出重点,分出层次。结合相关文件要求,明确检查的内容,细化检查大纲。三是要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检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除了责任制、应急管理体制、安全制度的落实、人员安全意识等情况检查之外,还要对整个安全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指出,及时消除。
矫勇最后要求,对安全生产工作,一是高度负责。这次大检查是建党90周年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最后一道关。每一位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这次检查工作真正抓实抓好。二是注意点面结合。既要关注面上的事情,检查省、市、县在安全生产上的体制机制是不是完善,包括责任制是不是完善,安全制度是不是完善,各种应急管理、社会管理是不是完善,是不是执行了国务院安委会、水利部一系列的文件,同时对于点上也要深入调查研究,细致地进行检查,及时排查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三是检查完以后,各组都要形成检查报告,现场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最后在各组报告的基础上形成总报告,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水利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第五篇:以巴山精神为引领 积极推动铁路改革发展
以巴山精神为引领 积极推动铁路改革发展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重要基础设施,它的改革不仅影响自身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也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原铁道部的撤销,铁路总公司的成立,铁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面对实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货运组织改革等新形势,更需要一种精神引领引导干部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对于我们西安局来讲,要以继承和弘扬巴山精神为引领,筑牢思想共识,推动改革发展。
一、弘扬巴山精神,为推动铁路改革凝聚统一的思想共识
铁路改革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能够起到思想保证作用的必然是人们对一种价值观念的认可和共同的追求。巴山精神从孕育到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与时俱进,与铁路同行,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各种思潮如何冲击,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始终没有变。当前在铁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弘扬巴山精神有利于全路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深刻理解货运组织改革的重大意义,达成思想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能够极大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弘扬巴山精神就是要全路干部职工明确货运组织改革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把总公司党组关于货运组织改革的决策部署变成大家的思想共识和共同行动,使全路干部职工在思想达成一致,行动上达成一个目标。党校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作用,深刻挖掘巴山精神的时代内涵,探究巴山精神与推动铁路改革的内在联系。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白:学习巴山精神就是要树立巴山铁路职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在目前体现为理解、支持铁路改革,从而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总公司党组的总部署上,把弘扬巴山精神所激发的热情投身于铁路改革之中。
二、弘扬巴山精神,为铁路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铁路改革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巴山精神可贵之处就在于创新。巴山铁路干部职工的实践、特别是创新实践是巴山精神产生、发展的不竭源泉。没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巴山铁路干部职工在艰苦环境中的创新实践,就不会产生巴山精神这样闪烁着时代光芒的先进精神成果,一旦产生,就以其巨大的精神力量引领、鼓舞、激励铁路干部职工投身铁路改革新的伟大实践。当前我国铁路正处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向市场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铁路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破解这些新难题就是要弘扬巴山精神。向巴山铁路职工那样勇于创新。首要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体就是按照盛光祖总经理在全路货运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转变”的要求,即:铁路货物运输要从以大宗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向全方位物流承运转变;铁路运输组织要由按计划组织运输的生产模式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干部职工要由坐等客户上门向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要由传统习惯向提高效能的方向转变。把实现“四个转变”成为我们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其次就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向巴山铁路职工那样抓住机遇、战胜挑战,耐住寂寞,艰苦奋斗,勇于奉献,从而为铁路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党校要发挥干部培训的优势,在各类培训班中,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培训班中要引导学员以弘扬巴山精神为引领,深入开展“铁路走向市场”大讨论活动,引导领导干部破除铁路走向市场过程中的思想上的误区,要打破旧框框老套套,树立“敢闯敢创”意识,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来推动铁路改革。
三、弘扬巴山精神,为铁路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铁路改革需要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巴山精神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积聚了浓厚的人文因素,铸就了以大写的“人”字为核心的巴山铁路之魂。巴山精神强大人文力量,使巴山铁路人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绩:连续34年无安全事故、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95项局级以上荣誉称号。在深化铁路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前推行货运组织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会遇到计划经济体制的重重堡垒,意想不到的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靠少数人或一部分精英来完成。这就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心身投入。当前要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热情,就是要体现巴山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始终把关爱职工、尊重职工、依靠职工、塑造职工、发展职工作为推动铁路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和法宝,以强大的人文力量,凝心聚力,为铁路改革提供和谐的人文环境,使广大职工有“我是铁路人,铁路改革我做主”的主人翁的荣耀感;有“我是铁路人,铁路改革我担当”的主人翁的责任感。目前就是要针对货运组织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破解难题的办法和措施,推进货运组织改革向纵深发展。党校要强化理论宣讲优势,围绕“弘扬巴山精神、推进铁路改革”这一主题,面对面向广大一线干部职工进行宣讲,讲清 “巴山精神是铁路人的荣耀和财富、铁路为什么要改革、铁路怎样改革、铁路改革依靠谁和为了谁”等问题,引导干部职工真正理解、支持铁路改革,以实际行动把总公司党组推进铁路货运改革的总部署落实好、贯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