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法与分析法
2.2.1综合法与分析法
班级:姓名:时间:2012-3-6 编号:18
一、【教材知识梳理】
1.综合法
(1.(2)综合法是.2.分析法
(1)分析法是从出发,一步一步寻求最后达到.(2)分析法是一种的思维方法,分析法又叫做执果索因法.二、【典例解析】
例1:用综合法证明.已知abc0,求证:abbcac0
跟踪练习1:已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abc22bc2a2ca2b26abc
例2.四面体P-ABC中,ABC90,PAPBPC,D
是AC的中点,求证:PD面ABC。0
例3:用分析法证明:
3725.跟踪练习2:
已知a3,求证
三、当堂检测:
1、下列表述:①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法;②综合法是顺推法;③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④分析法是间接证明法;⑤分析法是逆推法。其中正确语句的个数为:()
A、2B、3C、4D、52、已知a0,b0,且ab1,求证a11b
4四、课后强化训练
1111.若a,b,cR,且a+b+c=1,那么abc有最小值()
A.6B.9C.4D.32.设a2,b73,c62,那么a,b,c的大小关系是()
A.abcB.acbC.bacD.bca
3.若x>y>1,则下列4个选项中最小的是()A.xyxy11
12B.2xyC.xyD.2(xy)
4.若xy+yz+zx=1,则x2y2z2与1的关系是__________;5.若ab0,mab,nab,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______.6.已知a、b、c为互不相等的正数且abc1,求证11ab
1c.7.已知a,b R,且a+b=1,求证:(a12
2a)(b1
b)2
52.8.设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lgabcac
2lgb
2lg2lgalgblgc.9、如果3sinsin2,求证:tan2tan。、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则它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410
第二篇:分析法与综合法
实验中学高二数学(理科)学案日期:审核人: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等级:
——————————————————————————————————————————————————————————————————————————————————————————————————
2.2分析法与综合法
学习目标:
1.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分析法;
2.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3.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二.【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精读一遍教材,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再针对导学案问题导学部分二次阅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2.限时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书写规范。
3.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三.自学指导:
证明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1.直接证明分为和
2.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或出发,根据以知的定义,公
里,定理,推证结论的真实性。
3.综合法是从推导到的方法。而分析法是一种从追溯到的思维方法,具体的说,综合法是从已知的条件出
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分析法则是从待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
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以知条件或以被证明的事实。综
合法是由导,分析法是执索。
【预习自测】
【我的疑惑】
课中案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及特点 难点:分析法的应用 二.合作、探究、展示 变式1求证
实验中学高二数学(理科)学案日期:审核人: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等级:
—————————————————————————————————————————————————————————————————————————————————————————————————— 例2在四面体SABC中,SA面ABC,ABBC,过A作SB的垂线,垂足为E,过E作SC的垂线,垂足
为F,求证AFSC.三.课堂检测
1.2,其中最合理的是()
A.综合法B.分析法C.反证法D.归纳法
ba2.不等式①x233x;②2,其中恒成立的是()ab
A.①B.②C.①②D.都不正确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2.数学思想方法
课后案
1.已知yx0,且xy1,那么()xyxyA.xy2xyB.2xyxy 22
xyxyC.x2xyyD.x2xyy 22
2.若a,b,cR,则a2b2c2abbcac.
第三篇:综合法
2.2.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⑴-------综合法
【学习目标】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综合法。
【重点难点】
1.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2.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
3.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1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和。
2直接证明的两种方法
【新课导学】
知识点一综合法的应用
问题:已知a,b0,求证:a(b2c2)b(c2a2)4abc。
思考过程:首先,分析待证不等式的特点。不等式的右端是,左端是。据此,只要,就能使得不等式左、右两端具有相同的形式。
其次,寻找转化的依据及证明中要用的其他知识。本例应用了就能实现转化,是证明的依据。
最后,给出具体证明。
这样,从已知条件、重要不等式x2y22xy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推理的出结论成立。
证明:
新知1.综合法定义
一般地,利用,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综合法。
2.综合法的要点:
3.综合法的证明过程用框图可表示。
【讲解例题】
例1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为△ABC等边三角形。
分析:这是一道三角、几何和数列的综合题。首先把已知条件进行语言转换,即和;接着把隐含条件显性化,即将A,B,C为三角形内角明确表示为。然后再寻找条件与结论的联系,利用把边和角联系起来,建立边和角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反思: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要先作语言的转换,如把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或把符号语言转换成图形语言等,还要通过细致的分析,把其中的隐含条件明确表示出来。
课堂练习:
1.求证:对于任意角,cos4sin4cos2
2.《全优课堂》75页基础训练
课堂小结:
1.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Q1,Q2,(可知),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由
因导果,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
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
2.综合法证明问题,证明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条理清晰,形式简洁,宜于表达推理的思维轨迹。
3.综合法解题的步骤:⑴分析条件,选择方向;⑵转化条件,组织过程;⑶适当调整,回顾反思。
如何找到“切入点”和有效的推理途径是有效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瓶颈”。
作业:
第四篇:综合法与分析法 2
高
(二)数学选修2-2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导学案 课题:综合法与分析法(2)
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方法:探究、精讲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学习内容: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方法叫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1.分析法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
2.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区别是什么?
【精讲释疑】
例题分析:
例:基本不等式
要证
abab,2只需证abab(a>0,b>0)的证明就用了上述方法。2
ab2ab,只需证ab2ab0,只需证(a)20 由于(a)20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变式练习: 变式:求证725。
【内化反馈】
1xa+b,B=f(ab),C=f2ab,则A、B、C的大小关系+1.已知函数f(x)=,a、b∈R,A=fa+b22
为()
A.A≤B≤C
C.B≤C≤AB.A≤C≤B D.C≤B≤A
2.对任意的锐角α、β,下列不等式关系中正确的是()
A.sin(α+β)>sinα+sinβ
B.sin(α+β)>cosα+cosβ
C.cos(α+β)>sinα+sinβ
D.cos(α+β) 3.设a、b、c∈R,P=a+b-c,Q=b+c-a,R=c+a-b,则“PQR>0”是“P、Q、R同时大于零”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y>x>0,且x+y=1,那么() A.xC.xx+y22 1.给出下列不等式: ①a>b>0,且a+1,则ab>ab; 42b22 2a2+b2②a,b∈R,且ab<02; ab ③a>b>0,m>0,则a+ma> b+mb 4④x≥4(x≠0). x 其中正确不等式的序号为________. 2.已知a、b、c表示△ABC的三边长,m>0,求证: 3.若a,b,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aa+mb+mc+mbca+b2+lgb+c2+lgc+a2>lga+lgb+lgc.【小结】: 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所需要的已知P1,P2,,直到所有的已知P都成立; 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作业】: 教材P100 练习2、3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知识遗忘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进度,使课堂上进度比较紧张。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提前预习,以保证课堂教学进度。 直接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 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过程与方法: 多让学生举命题的例子,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教学难点: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4.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5.教学设想: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变形”是解题的关键,是最重一步。因式分解、配方、凑成若干个平方和等是“变形”的常用方法。 6.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合情推理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数学中的两大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若要证明下列问题: 已知a,b>0,求证a(bc)b(ca)4abc 教师活动:给出以上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证明,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教师最后归结证明方法。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思考,找出以上问题的证明方法 1.综合法 综合法:利用某些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例如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和不等式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 222 2PQ1(Q1Q2)Q2Q3.....QnQ 综合法的思维特点是:由因导果,即由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已知的数学定理、性质和公例 1、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数列, 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等边三角形.教师——引导 学生——小组讨论 讨论:若题设中去掉x1这一限制条件,要求证的结论如何变换? 2.分析法 证明数学命题时,还经常从要证的结论 Q 出发,反推回去,寻求保证 Q 成立的条件,明尸 2 成立,再去寻求尸 2 成立的充分条件尸 3 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乞,再去寻求尸 1 成立的充分条件尸 2 ;为了证 „ „ 直到找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即使 Q 成立的充分条件尸 1 .为了证明尸 1 成立,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有时可以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 QP1(P1P2).....(Pn1Pn)PnP 分析法的思维特点是:分析法的书写格式: 要证明命题B为真,只需要证明命题B1为真,从而有„„ 这只需要证明命题B2为真,从而又有„„ „„ 这只需要证明命题A而已知A为真,故命题B例 3、求证372 学生——自主解决 例4 已知,k 2(kZ),且 sincos2sin① sincossin2②1tan21tan2求证:。221tan2(1tan) 教师——引导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练习:课本89页1,2,3 课后作业:第84页1,2,3 板书设计第五篇:_直接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