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军演讲稿—永昌文化,铸就美好未来
永昌文化,铸就美好未来
曹军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计财科的曹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永昌文化,铸就美好未来》。
今年3月,怀揣着对新工作的美好憧憬,我来到了永昌公司这个大家庭。短短十个多月的学习工作时间里,我领略到了永昌公司,这个奎屯市建筑企业主力军,创建的“永昌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我们遵循“坚定、自信、激情、负责”的工作作风;继承着先辈留下的“精诚团结、奋发图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与时俱进、正道经营”的经营理念……这一切,都展示着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建筑企业的风采。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源泉。永昌党委一班人深知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创建永昌文化,用永昌文化凝心聚力,用永昌文化推动发展。
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还记得,为推广企业文化,进一步宣扬现代企管的先进理论,今年年初公司联合“方源企管”对全公司人员开展“执行力训练”。在东方多功能大厅几百人的参与,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八支团队你争我赶,精心组织安排每天进程,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力争取得第一名。这就是团队力量的展现,更是我们永昌精神的升华。
还记得,为锻炼、培养、造就优秀青年人才,体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理念。公司在7月成立了“新疆
永昌建设青年突击队”。期间在体育馆组织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年轻的青年突击队正努力朝着建立“智力型、体力型、创新型、突击型、攻关型”等多型特色青年突击队伍的方向发展,立志成为永昌公司的主体活动和特色品牌。
还记得,6月公司组织了去了天池及参观石河子军垦博物馆。从地窝子到高楼大厦,从补丁落补丁的衣服到现在的时尚服装,从木犁子到现在的大型机械……,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展现了近40多年军垦儿女艰苦创业的辉煌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新疆建设兵团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军垦事业的一个窗口,也是一个军垦文化的教育基地。通过本次参观教育,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应该立足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边疆社会的团结稳定、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和学习的必要性,懂得了人生就像爬山一样,越到巅峰时,感觉越累,这时有的人选择放弃,也有的人选择了坚持,唯有坚持才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美景。
在建筑、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每个企业都凭着自身的技术与优势,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市场。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风险控制意识逐步增强,而“事前防范”又是重中之重,其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企业法规制定和实施是否有序进行。《永昌基本法》在今年8月份的颁布在理念、战略、政策、规则、体制、管理、经营上为每一个相关成员在工作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纳入到合法化、正规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是在“精诚团结、奋发图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为代表的永昌文化的引领下,我们永昌人凝心聚力,用忘我的劳动与奉献,投身企业的发展与建设中来。
年终岁末,我们又进入了一年一度的财务决算阶段。财务决算工作是企业年度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的阶段性检验。
为了做好今年财务决算工作,12月中旬“财务决算会议”上文科长对决算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合理安排。进入到决算冲刺阶段公司财务人员妥善安排好家务之后,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自觉克服种种困难,风雪无阻,并肩作战。为完成公司年终决算工作,许多同志从清晨一直忙到夜间12点,大部分同志饿了吃口方便面,渴了喝口已经放凉的开水。一些女同志放下了所有家务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没有时间化妆,没有时间照管孩子,一天忙碌下来,简直像变了个人。一些同志感冒了都顾不上去打吊针,带病拖着困倦又疲惫的身子,埋头于决算工作。
我们不怕苦,我们不怕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永昌是一个赋有凝聚力、勇于创新、不断前进的企业,我们的队伍是一支以人为本、精诚团结的队伍。
作为永昌人,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用先进的永昌文化引领我们的行动,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企业建设之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创造更大价值,铸就永昌美好的未来,与永昌的宏伟事业一起腾飞!
谢谢大家!
第二篇:走读家乡文化,展望家乡美好未来
走读家乡文化,展望家乡美好未来
合肥学院计科系11 级网络工程 专业2班
姓名学号11040320
41摘要:
近日来,新的“假日安排”占据了很多国人的心:究竟该怎样看待新增的传统假日?这对于弘扬传统家乡文化究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面对国内“洋节”火爆的现状,我们中国家乡传统节日该何去何从呢?作为大学生,我们该如何保护和弘扬优秀家乡传统文化,展望家乡美好未来呢?
关键词:文化家乡 未来
正文:
一,现今各地家乡文化氛围
我们这一代,吃着麦当劳,看着唐老鸭,玩着变形金刚,做着好莱坞的美梦,期盼着圣诞老人的礼物,讨论的是韩剧的剧情。这些无疑是吸引人的,可是,这些都是我们的吗?
麦当劳、唐老鸭、好莱坞属于山姆大叔,变形金刚是日本动画的经典,就连和蔼的圣诞老人也是外国人。我们热衷的东西,真的没几样被打上“中国制造”。难道洋洋洒洒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没有为我们留下独一无二的文化?有。举个例子,最近备受瞩目的中国传统节日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传统节日正离我们越来越远。当我们为洋节火热的气氛而疯狂的时候传统节日沉默在角落,它
就像一件被压在箱底的旧衣服,备受冷落。也许会有人不平:传统节日,我们每年都有过啊,怎么能说冷落了呢?确切的说,我们平常过的与其说是节日不如说是一种形式。中秋端午除了吃吃月饼粽子外,节日与普通日子无异。甚至连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春节,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节日一旦失去了内涵及背后得情感,剩下得也只能是形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归咎与我们这一代贪图新鲜好玩而追捧洋节恐怕失之于感情冲动。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就到处充斥着外国文化。大人们热衷于贩卖传播美国或日本的卡通片;图书出版,满足于翻译西方的畅销童话以获得高额利润;洋快餐店的连锁开了一家又一家。而我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却少之又少。我们的学习,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但是,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传统文化在成人手中被摧毁。
二,如何现如今家乡文化冷落问题
传统文化遭受冷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地来讲,近代以来,由于国力的衰落导致传统文化在面对外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时,无力抵抗。主观来说,五四运动时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以及文革时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等活动,都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此外,没有固定的法定节日也是一个原因。像清明的祭祀和端午的划龙舟等具有浓重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准备。没有法定节日,人们也就没有时间来好好过,就只能草草应付了。大家不重视,商家也就不会去挖掘商机,这就使节日的气氛变淡了许多,反过来这又影响了大家过节的情绪。现在我们将这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这就使大家有充分的时间来好好过这个节,好好体会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了。
三,家乡文化的重要意义性
可以说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往事,集中展示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和精神传统,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的。
四,家乡文化现状
然而,在现代化、全球一体化高歌猛进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边缘化的尴尬。近几年来,除了春节,在中国最火的节日,无一例外的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洋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都快成了全民节日,特别是城市的年轻一代,过洋节成为理所当然的时尚,而对传统节日,许多年轻人不是不屑一顾就是压根不知道。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这难道不让人悲哀吗?
五,唤醒家乡文化的意义
拯救我们的传统节日,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留住我们的文化之根,已经迫在眉睫。其实,一些有识之士早已经清醒认识到传统节日式微的问题,并为此大声疾呼,但由于没有上升到全民意识,国家意识,往往不能产生实质影响。此次国家推动把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正是对民间要求的一种正面回应,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民族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不仅能够加深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会在全球华人中间,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全球华人的交流。同时,本民族节日成为法定节日,也有利于中华文明与世界上其它文明更好的进行交流,起到文化纽带和精神桥梁的作用。总之,只有尊重自己的文化,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中华文明才有望在21世纪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对于如今家乡文化问题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做
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重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我们学校有很多境外生反映说,在国内过传统节日还不如在他们海外过的热闹。这是因为在海外,他们所在的国家很少会去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使他们在海外依然能找到民族归属感,找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标志呢?在这里,传统节日就成为他们相互交流的纽带,共同的文化心理使他们找到了认同感,找到了心灵的依托。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
能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至于迷失方向,被人们所淡忘。身为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比外国人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吗?非物质文化是笔珍贵的遗产,可惜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于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埋怨韩国人抢了我们的端午节,是我们没有好好保护这一遗产,才让别人又了争抢的机会。在上一代手中,我们已经失去了一笔财富,难道还要让剩下的与我们渐行渐远吗?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也是受害者。但是,失去的已经失去,现拥有的,需要我们珍惜。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要做的,不是睁眼目送传统文化远去,我们要做的是及时伸出手挽留:传统文化,请你留步。我们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三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是法定休假日。我们可以有一天的时间好好过节。这一天,怎样才算好好过?我们要做什么?单靠休息一天就妄想要“将传统节日发扬光大”未免有不切实际喊口号的嫌疑。我们只要吃粽子时想到屈原,抬头望月时想起广寒宫中嫦娥的美丽传说,回味古老的节日仪式,将真情实感融于节日中,足矣。那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很自然地在好好过节中保护了传统。
结论:
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就必须加大对人们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文化扶持政策;让我们的文化氛围更加的浓郁,让文化节日更加的丰富多彩,这样才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今年来政府对各个文化制定一系列的法定节假日也让人们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乡文化的浓郁氛围。而,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致谢:
感谢辅导员给我们这个寒假实践的课题,让我有了许多的意外的收获。首先,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更全面的了解到了当前家乡文化迫在眉睫的问题,让我明白自己应该以后要更加的重视家乡文化,这样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才会源远流长的传承下去。其次,并且知道网络在学习上可以给自己带来便益。
第三篇:诚信品质,文化铸就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衣,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4月1日,光明日报刊发了《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后,在中华大地上,传颂着一个信守约定的大学生群体、众多真诚相助的邻里乡亲和两位朴实无华的农村老人的感人故事。这些平凡人用不平凡的事迹诠释了诚信与互助的可贵,在他们身上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维贺夫妇诚信还债,父老乡亲守望相助,这一段段感人故事,发生在承德这片热土上,是一个偶然,但更是偶然中的必然。
承先祖之德,和睦为先
承德,承受先祖德泽之意。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是汉、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突厥、蒙古等各民族发展之地,并孕育了独特文化;随着避暑山庄的修建,城市也逐步形成。与其他古城不同的是,这里不曾建城墙城门,建城300余年也未曾兵戎相见。这是因为清乾隆不仅把承德当“夏都”,而且视为联合、融汇各民族的“平台”。“热河化兵”的传说作为一种和文化元素传承下来,也是承德和文化中最浓重的一笔。
目前,这里仍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有满、回、壮等45个少数民族150余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0.62%。多年来,该市通过加强民族工作,实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国务院先后四次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和文化的生动体现:捡个聋哑老人当妈养的新时代满族汉子,烽火传递式照顾空巢老人的非亲姐妹,靠半侧肢体坚守教师岗位38年的人民教师„„他们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放射出最美丽的光辉。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育太和乡双峰山幼儿园教师张国富,在下班路上捡个聋哑老人当妈养,就是道德新风录上最浓重的一笔,孝心、爱心汇成一股最温暖的河流,感天动地。
2002年10月的一天,张国富下班回家,路过五大古小桥时,发现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太太蹲在桥下,在寒风中发抖。他发现老人又聋又哑,“不把她带回去,她很可能会冻死、饿死在外面。”由于沟通困难,无法帮助老人回家。5年间,张国富像亲儿子一般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邻居们都说:“国富对这个老人真是没说的,就像亲妈一样呀!”
“实在找不到她的亲人,我就给她养老送终。”张国富说:“人都有老的时候,不敬老不养老还是个人吗?”就这样一养就是五个春秋。后来,经过河北和辽宁媒体的共同帮助,老人终于回到了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联合乡的家中。路途虽然远隔千里,但隔不断他们深厚的亲情。
全国优秀教师卜延荣,身残志坚,靠半侧肢体坚守教师岗位38年,谱写了一首平凡而美丽的赞歌。卜延荣是隆化县湾沟门中心小学的教师,为了农村的孩子,几次毅然拒绝可以离开学校到条件好的地方工作的机会,始终扎根农村山区义务教育第一线。1990年在家访路上不慎摔伤,造成右侧肢体偏瘫。收到一封封孩子们写来的盼他回校上课的信后,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锻炼用左手拿起了粉笔,重新走上讲台,履行了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承诺:传道解惑。
„„
这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凝聚世间真情,传送人间真爱,塑造着一代代承德人。
继传统之美,感恩为本
承德历史上也称热河,是一座神秘的城市,有特定的地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史上二百年的陪都,汇集过各民族王公大臣的朝王之所,使得这里形成厚重的明礼诚信、知恩图报的民俗民风。
如果说普通村民的感人事迹,是用关爱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来塑造的,那么以下“村官们”就是受信仰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而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从而成为“感动承德”的“疯子”、“傻子”。
这些层出不穷的“感动承德”人物,体现了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9被评为全市“感动承德”人物之首的范振喜,是滦平县周台子村的党支部书记。为了一句承诺,他成为豁出命来也要为村民干事的“疯子”。
1900口人的周台子村曾是有名的“一穷二乱民心散”的后进村。1987年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村集体欠外债8万元。面对重任与期望,年仅25岁的复员军人范振喜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全村经济状况不断好转。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秋天,范振喜不幸患上血癌。做骨髓移植手术需要一大笔钱。危难时刻,还没有富裕起来的村民伸出了援手,有几位大娘甚至把卖鸡蛋攒下的几十块零钱也拿了出来。就这样,五六天时间便凑了10万元钱。范振喜捧着乡亲们凑来的“救命钱”立下宏愿:只要活着一天,就要为乡亲们奋斗一天。
作为一个闯过鬼门关的人,范振喜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目前全村人均收入已达1万元、集体资产10亿元,周台子村成为承德第一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村民们感动地说,范书记为了让我们富裕起来,干起工作来真是“疯”了。
2010年“感动承德”人物之首,又是一个追着村民送股票的“傻子”。
“选我当这个村支书,我就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不能让一户再受穷。”1999年带着党员和群众的殷切希望,平泉县郭杖子乡金杖子村金旭东,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当时全村有127万元的外债,是一个没人愿意接的烂摊子。
金旭东为了让乡亲们都富起来,面对稳赚不赔的铁矿石开采生意,追着给农民送股权,主动将77%的股权让给本村农民,在当地成为出了名的“傻子”。当年家庭贫困的村民金明存说:“当年在矿上入股我觉得会挣钱的,可是家里连吃穿都成问题,哪里来的钱入股呀!是老金帮我贷款2万元入股,当年就收益3万元,现在我的股金‘滚雪球’已达20万元,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目前,全村人均收入也从2000元提高到7000元,彻底脱掉了穷帽子。
在承德这片热土上,“感动承德”的何止是范振喜、金旭东,还有创造深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奇迹的张唤余,辞去“科级”当“村官”带领百姓驱穷的曹国刚,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大棚王”郑翠娥„„这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都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给村民办事就像给自己办事一样,对诚信和感恩进行了最好注释。
铸时代之魂,文明为上
承德有着5000年的红山文化、300年的山庄文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文明新风。著名诗人郭小川的家乡就在丰宁凤山镇,曾在这里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历史的厚土培育了传承千年的美德,多年来承德市委为培育这种人文特质土壤倾注了大量心血。“感动承德”是承德市委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特别是2006年以来,每年都要在全市开展“感动承德”人物评选活动。“感动承德”人物评选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全市干部群众发现“感动人物”、培育“感动人物”、学习“感动人物”,提升素质。
近年来,承德市不断加大市民素质教育力度,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以“爱父母,孝老人,敬贤德”为核心,推进“孝德”教育,开展“为老人做一件实事”等系列活动,建立“村民道德新风录”和“村民功德榜”,及时记录宣传好人好事。
同时,该市还着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确定10个“十星级”文明农户评比样板村、10个文明示范村、10个农村文化广场和10个文明集市进行“四个一批”建设示范活动,积极扶持各村组建秧歌队、宣传队、小剧团、舞蹈协会等文艺组织。近两年,全市已经评选星级文明户近20万户、十星级文明户10万户。
在承德县下板城镇朝梁子村,全国人大代表、村支书杨秀华本着“无难我帮人、有难人帮我”和“一人为多人、多人为一人”的团结互助原则,成立了“女子互助会”。互助会将每月28日定为集中活动日,根据需要适时组织妇女学习政策、文化、科技知识,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为需要帮助的妇女和家庭寻求解决对策,开展爱心互助活动。村民刘惠莲高兴地说:“有了这个组织,我学会许多新歌,感觉年轻了10岁,谁家有事还可以相互帮忙。”刘金荣等几名60多岁的老人,通过互助会的帮助入了党,决心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多年来持续不断的道德建设,使塞外山城承德市文明之花竞相绽放。近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师生为患病女生张慧芸捐款7万元的爱心故事,正在感动并鼓舞着每一位承德人。(本报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梁世芳 咸立冬)
第四篇:【演讲稿】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
好习惯成就美好未来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好习惯成就未来》
人们常说,“一笔一画关乎成绩,一字一句决定人生”,我想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挡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攻击,它失败了,但它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数次更猛烈的攻击,但是,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当它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了。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然而鳄鱼已经不再攻击小鱼了。它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它放弃了一切的努力。
是什么阻挡了鳄鱼前进的步伐?是它已经养成的放弃努力的习惯。昆图斯说:“习惯比天性更顽固。”已经丧失斗志的鳄鱼,和咸鱼又有何区别呢?
还记得去年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停滞不前,我怎么都想不明白,我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做作业,凡是不懂的题目我一定问爸爸,为什么有的同学成绩进步了,我的名次却一直下降。直到有一天,我拿着令我犯难的几何题请教班里的数学科代表,一向热心的他却懒洋洋地说:“这题不难,你再仔细看看题目就想明白了。”我不想再次麻烦他,只能被迫自己在那儿皱眉思考。谁知,当我再次看清图形,我的浆糊脑袋一下子醍醐灌顶了!原来,这题也不是特别难嘛!我自己是可以做出来的,但是,我似乎已经习惯了遇到难题便去请教他人,懒于思考。在家里,我一犯难就去问爸爸。在学校,只要不懂我便去请教同学。我已经被曾经的数学难题挡住了,变得不再喜欢思考,更习惯于逃避困难,更习惯于依赖他人来帮我解决困难。
所谓,“习闲成懒,习懒成病。”我若再不改掉懒于思考的习惯,我的脑袋瓜一定会生病,甚至生锈。从那以后,我便告诉自己,每次遇到难题,一定要先绞尽脑汁思考十分钟,而不是马上向爸爸求助。我重新拾起向那块玻璃板冲击的勇气和斗志,果然,我的数学成绩慢慢有所进步。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今日的我们,而今日的习惯将决定我们的明天。让我们将良好习惯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用良好的习惯,创造美好的未来,成就生命的精彩!
谢谢!
第五篇:演讲稿-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版权所有,严禁不经本人允许摘抄)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话深深的印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身上,放眼中华大地,几千年来,处处是劳动人民匆匆劳作创建幸福生活的缩影。
自古以来,辛勤劳作便被灌注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身上,它不仅成为了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更成为我们民族的生息之源,发展之本。而今,在新的历史阶段,“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命题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在习总书记倡导开创“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创新、为之努力。也许有人认为,在我小小的工作岗位上,“中国之大梦”与我何干?在我小小的工作岗位上,集团、公司之发展又与我何干?
也许,有些事情看似真的与己毫不相关,然这里,我想要强调的是,平凡与不平凡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任何一枚螺丝钉自有其发挥光和热的价值。如果将社会喻为大海,那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滴水,正是万水共腾才有了浩淼大海,每人付出一点,这一点的不断凝聚,不断光大,不断渗透,渐渐的它将成为一种力量,一种信仰,成了众志成城,成了万众一心,最后终将成为“中国梦”之实现源泉。因此,“辛劳工作,创造生活”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不悔追求。这里,也许有人又要问一句,辛苦工作,除了收获微薄的工资外,我能收获什么?
事实上,这个问题已无需我来回答了,从历史的潮流中我们早已看到,掏粪工人人时传祥、石油工人王进喜、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他们中的哪一位不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哪一个不是通过辛勤劳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因此,对于每一个在小小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我们,“珍惜岗位、努力奋斗”也应是一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只有踏踏实实,刻苦钻研,奋发图强,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并终将会为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人生的征途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到达各自理想的彼岸。然而,成功不能只是耽于想象耽于渴望,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唯有付出汗水才有收获,只有将理想转变为实际行动,你才可能踏上通往成功的道路。我个人认为:这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尤其是对于广大女性同胞,对于千千万万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
因此,在这里,我想告诉每一个人,无论你选择了这个岗位,还是岗位选择了你,这都意味着你有了一份追求,意味着你有了一份责任;在这里,尽管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我们“向着阳光前进”,在朝阳和晚霞中戮力进取,用“我们每一个人最尊贵的劳动身影”创造价值,最终将能够在最为平凡的岗位上,收获未来,实现自身的理想。
最后,我想要说,不简单,就是将简单的事做千遍万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将容易的事做千遍万遍做对。平凡与不凡只一步之遥,如果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就让我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山峰上的一方土,就让我孕育一片生命。我将我为的“平凡生活、创造未来”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