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赣州市关于加强油茶种苗管理工作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油茶种苗管理工作的通知
(赣市府办发〔2009〕8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我市油茶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保障粮油安全,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已将油茶产业列为全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之一。为保障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对油茶产业种苗培育、流通等全过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江西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加强油茶产业种苗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培育推广油茶良种壮苗。
良种壮苗是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油茶生长周期长,种苗出了问题,不仅会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而且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影响油茶产业顺利发展甚至社会稳定。各县(市、区)要切实强化油茶良种意识,把推广优良品种放在油茶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不是良种不育苗,不是良种苗不造林。加快油茶良种采穗圃和育苗基地建设,提高油茶良种壮苗生产能力。在油茶种苗生产过程中,要采用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品种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建立固定采穗圃;要大力推广芽苗砧嫁接和容器育苗等先进培育技术,提倡用油茶容器苗和2年以上大苗上山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缩短投产时间;要多品种多系培育油茶良种壮苗,以满足油茶多品系科学搭配栽培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油茶林的产量和质量。对未采用油茶优良无性系良种苗造林,而使用劣质假苗、实生苗造林的造林户,其造林任务不得列入省、市“一大四小”和“油茶产业化”工程项目计划,不得享受政府的任何补贴。一经发现劣质苗木、非良种苗和实生苗的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行查处,以确保我市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依法规范油茶种苗生产经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全面推行油茶种苗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种苗质量检验合格证、出圃种苗标签等“三证一签”制度。凡从事油茶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在生产前的二个月内向所在地的市或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领取油茶良种苗木《林木种子(苗木专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凡从事经营油茶良种苗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林木种子(种子专用)经营许可证》。凭《林木种子(种子专用)经营许可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核油茶种苗生产经营申请人的资格和条件,把好油茶良种种苗生产经营准入关。同时,各县(市、区)要依法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油茶种苗的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切实保证油茶种苗质量。对没有取得油茶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而从事生产、经营油茶良种苗木及采穗圃的,应当给予坚决取缔。
三、依法加强油茶种苗市场监管。
为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要大力推行“四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
(一)定点育苗。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打造赣州油茶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应该根据造林任务确定1-3个符合条件的育苗点,并向市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备案。然后,向市林业局申报所使用的油茶无性系穗条,做到有计划的定点育苗。
(二)定单生产。各县(市、区)要依据油茶产业规划任务,确定油茶苗木生产数量。
(三)定点采穗。所有苗圃育苗的穗条必须从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认定的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采取。省林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赣州市林科所油茶良种采穗圃296.55亩)油茶采穗圃,按省林业主管部门文件通知执行。我市区域内下列采穗圃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按规范程序向上级申报认定:
1.寻乌桂竹帽林场2001-2002造林油茶林(亚林中心培育的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1-18号,造林面积1000亩,可采穗面积520亩);
2.崇义县杰坝乡2005年造林油茶林(赣州市林科所培育的油茶优良无性系赣油系列良种嫁接苗,造林面积500亩,可采穗面积300亩);
3. 赣县林科所2003年造林油茶林(赣州市林科所培育的油茶优良无性系赣油系列良种嫁接苗,造林面积36亩);
4.赣州市林科所2008年种植采穗圃400亩(赣州市林科所培育的油茶优良无性系赣油系列和江西省林科院、亚林中心的优良无性系)。
(四)定向供应。各油茶苗木需求人,向所在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申请苗木数量,由县(市、区)林业局定点定量定向供应本县(市、区)范围造林用苗木,采购或异地调运油茶苗木,必须持有苗木生产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签发的《油茶苗木质量合格证》和《植物检疫证》,并由调入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进行质量复检,苗木穗条来源及苗木质量合格者方可种植。
为减少农民生产投入,市林业局要协调油茶良种无性系苗木生产经营企业科学制定销售价格,可引导企业与农户通过合同协定形式予以明确。
四、加大对油茶种苗质量的检验和监督力度。
油茶苗木出圃时,必须由所在地的县林业主管部门对苗木质量进行检验检疫,检验检疫合格的,发给《油茶良种苗木质量检验出圃合格证》和《植物检疫证》。否则,不可出圃,杜绝不合格的种苗和假种苗流入市场。对以次充好、以一般品种冒充优良品种欺骗用户的油茶种苗生产经营者,要依照《种子法》的规定严肃查处。出圃销售的种苗必须附有标签,标签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符。要建立健全油茶种苗生产和销售档案,油茶种苗生产经营者要按照《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建立档案,填写《林木种子生产档案表》和《林木种子经营档案表》,出圃的苗木必须做到品种清楚、种源清楚、苗木来源清楚、苗木去向清楚。严格执行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规程和标准,要求一年生苗出圃苗高达12厘米以上,地径0.15厘米以上;二年生一级苗,苗高30厘米以上,地径0.4厘米以上,二年生二级苗,苗高达25厘米以上,地径0.3厘米以上。苗木生长健壮达标,无病虫害。实生苗一律不准出圃用于营造油茶丰产林。
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发布部门:赣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25日 实施日期:2009年09月25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抓好油茶种苗生产及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抓好油茶种苗生产及质量管
理工作的通知
林场发〔2010〕112号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
2009年以来,各地按照我局关于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部署和扎实抓好油茶种苗生产及质量管理的一系列要求,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着力强化质量管理,使油茶良种种苗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全年生产良种嫁接苗达4亿多株,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通过全国油茶种苗质量专项检查发现,油茶种苗生产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四定三清楚”的要求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得到严格落实,非定点育苗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执法不严、违法生产经营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对嫁接未成活后形成的萌芽清除不彻底,导致实生苗比例过高;档案建设意识不强、内容不全、管理不规范等。当前,油茶种苗生产即将开始,为切实抓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油茶种苗生产,进一步强化种苗质量管理,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进一步深化对油茶良种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到2020年需新造油茶林面积5200多万亩(包括现有低产林更新改造)。这些新造油茶林能否实现高产稳产,取得预期经济效益,关键在于良种。如果未把住良种培育使用关,使用了非良种苗木上山造林,7-8年后达不到应有的产量,将给企业和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各地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良种在油茶产业发展 1
中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坚持把良种壮苗生产作为油茶产业发展最根本、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挖掘各种潜力,最大限度提高良种种苗生产供应能力。在当前良种种苗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要坚持以苗定造,有多少良种苗就造多少林,宁可慢,必须好,力戒急于求成,确保油茶产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使油茶产业真正成为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成为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切实抓好油茶种苗生产及质量管理各项规定的落实
(一)坚定不移地推行“四定三清楚”。“四定三清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是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要求,并结合油茶种苗生产的特殊性而采取的超常规措施。其目的就是从种苗生产的源头防止假良种苗木、劣质苗木流入种苗市场,并避免种苗生产的大起大落,保证油茶种苗生产科学有序进行。各地要毫不动摇地落实“四定三清楚”的要求,组织好油茶种苗生产。需从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外调入穗条和苗木的,必须在引种试验或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由省级种苗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调入。
(二)严格实行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根据《种子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六条规定,主要林木良种的种子(含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发。各省林业厅(局)要据此规定尽快对本辖区内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专项检查,凡是县、市两级林业主管部门越权发放的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坚决予
以注销和收回。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审批发放程序,对确定的定点采穗圃和定点育苗单位,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重新核发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对于没有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发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视为无证非法生产经营,坚决依法取缔。同时,要加强对持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其规范生产、守法经营。
(三)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各地要严格按照《种子法》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地油茶种苗生产的实际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种苗执法检查力度,规范育苗生产,净化种苗市场。一是要严厉打击非法育苗,对于非定点育苗单位,要做到查出一起取缔一起;二是要加强从穗条采集、运输到苗木生产全过程的监督检查,防止非良种穗条和劣质穗条进入种苗生产环节;三是要加强对嫁接苗中实生苗清除情况的检查,努力提高嫁接苗的纯度。要把油茶种苗执法检查作为2010年开展《种子法》执法大检查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大对非法育苗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为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着力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油茶种苗生产经营档案,既是落实“四定三清楚”要求、规范油茶种苗生产经营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种苗可追溯制度、实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各地要充分认识建立完善油茶种苗生产经营档案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林场发
[2008]88号)和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关于加强油茶种苗生产经营档案管理的通知》(林场法字[2009]41号)要求,及时将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良种证书、林木种子生产档案表和经营
档案表、生产经营记录、购销合同、检疫证书等油茶种苗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归档入案,切实做到每一批穗条和苗木的来源清楚、品种清楚,繁殖及栽植地点清楚,生产过程清楚,责任人清楚,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油茶种苗生产经营档案尚未建立或内容不全的,要组织有关人员抓紧开展相关材料的收集或补充工作。
(五)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各地部分采穗圃基地和育苗单位由于对种苗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掌握得还不够,导致近两年嫁接成活率不高,圃地管理不到位,实生苗比例偏高等问题发生,浪费了紧缺的良种穗条资源,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各地要根据油茶种苗生产的特点,进一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嫁接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落实苗圃管理技术措施,提高苗圃的管理水平。特别是育苗基础比较薄弱的省份,要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快嫁接技术人员的培训,尽快培养当地的技术能手。要加强种苗生产单位与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签订技术服务协议,鼓励、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活动。
(六)逐步推行分系育苗,积极推广容器苗和两年生苗木上山造林。实行分系育苗是确保种苗品种清楚,实现油茶造林多品种有效配置的基础,各地要从实现油茶高产稳产的高度深刻认识分系育苗的必要性,逐步由现在的混系育苗向分系育苗转变。各地实践证明,容器苗、两年生苗抗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目前,容器育苗的技术日益成熟,各地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逐步加大容器苗生产比重。同时,随着种苗供需矛盾的缓解,要大力提倡使用两年生苗木
造林,逐步取消一年生苗木造林。
三、认真抓好油茶良种采穗圃及繁育基地项目建设
2009年,国家批复并安排了76个油茶采穗圃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中央投资达1.4亿元。2010年是项目建设的关键之年,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三落实”(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落实科技支撑单位和技术人员、落实项目管理单位和责任人)、“三确保”(确保建圃材料是已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并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资金安全)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缓解供需压力,逐步满足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对良种壮苗的需求。2010年适当时候我局将组织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2010年油茶种苗生产即将开始,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局2009年江西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精神,严格按照我局关于油茶种苗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一系列规定,进一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科学确定2010年的种苗生产总量,合理安排好各定点育苗单位的生产任务,为全面实施《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提供基础保障。请各地在6月底之前将2010年油茶种苗生产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我局油茶办。
特此通知。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赣州市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赣州市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市发[2015]1号)和《关于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赣市办发[2015]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林业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扶贫思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实施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达到逐步脱贫致富的目的,探索一条靠山养山、养山兴山、兴山富民的林业产业扶贫开发之路,为推进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实现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的原则。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和实施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严禁在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天然阔叶林等重点生态区域发展油茶产业,立足绿色、生态、富民和可持续,促进油茶产业扶贫与林业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2、坚持新造高产林与改造低产林相结合的原则。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在适宜新造油茶林的林地营造高产油茶林,对需要改造的现有低产油茶林进行及时改造,通过新造与改造并举,扎实推进油茶产业精准扶贫。
3、坚持因地制宜与因户施策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根据各地林地、油茶资源情况和农民意愿,选择适合当地油茶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方式,为贫困农户量身定制油茶培育计划,通过发展产业助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三、目标要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8年实现脱贫和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五化”(开发生态化、适度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技术标准化)要求,从2015至2018年,在全市18个县(市、区)新建油茶精准扶贫高产生态示范基地100万亩,每年建设25万亩,其中50万亩用于精准扶贫,形成一批精准扶贫生态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群,按每个贫困人口1亩的标准,辐射带动10万户,约50万贫困人口参与发展油茶产业,让贫困户通过发展油茶产业获得长期稳定收益,达到脱贫致富目的。
油茶精准扶贫高产生态示范基地建设要遵循“五化”要求,努力实现“一精准、二高效、三示范”。“一精准”就是创新经营机制,用好产业发展和扶贫政策,把油茶基地建成精准扶贫的示范基地,创造条件让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直接参与基地建设,投身油茶产业发展,并从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达到“扶真贫、真扶贫、不返贫、能致富”目的。“二高效”就是发挥科技作用,通过应用良种壮苗、良法造林、科学抚育、生态经营等技术措施,将基地油茶林建成年亩产茶油40公斤、年亩产值3200元以上的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三示范”就是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创新机制、成熟技术和经营模式,为全市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和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技术和模式示范,让农户看得见、学得会、做得到、有实效。
四、扶持政策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贫困户受益”的原则,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出台扶持政策等方式,实施油茶产业精准扶贫,重点扶持企业、合作社、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领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1、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一是中央现代农业发展油茶项目、油茶产业中央基建投资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油茶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补助、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优先满足有一定数量贫困户入股或吸纳一定数量贫困户就业的油茶种植企业和大户的需求,并严格执行相关补助标准。二是在省级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50%用于支持有一定数量贫困户入股或吸纳一定数量贫困户就业的企业和大户进行低产油茶林改造。三是从省级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指标中调剂部分指标用于低产油茶林改造。四是在精准扶贫资金中安排油茶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五是对贫困户在房前屋后种植的油茶按照5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六是支持企业、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对吸纳贫困户达到一定数量的,在项目资金、信贷规模、技术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根据油茶种植特点及投入产出规律设计专门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如农行的“金穗油茶贷”等,延长贷款期限,提高贷款额度,实行利率优惠;积极探索开展油茶扶贫贴息贷款试点工作,解决发展油茶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具体包括油茶林地流转、租赁、承包及油茶树苗、肥料、农机具等的购买和油茶整地、抚育、种植、简易房建造、果实采摘等环节的投入。(详见赣市府办字[2015]75号、赣市银监发[2015]14号文件)。
3、整合涉农惠农资金。在中央财政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支持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权限不变”的要求,对上级部门和市、县财政安排的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主要包括:财政部门的现代农业扶持产业发展等资金,国土部门的土地整治项目等资金,水利部门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等资金,农业部门的粮油高产创建等资金,林业部门的造林补助等资金,扶贫部门的产业扶贫等资金,交通部门的农村公路建设等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土地治理项目等资金,水土保持部门的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等资金),用于支持油茶产业精准扶贫。
4、实行全产业链发展。切实抓好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油茶高产种植基地、油茶产业加工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油茶工程研究中心、油茶产品检测中心、油茶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建设,实行油茶全产业链发展。通过扩大市场知名度、引导支持油茶产品商标注册、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等措施,加强油茶加工、品牌培育、销售平台、技术攻关、检验检测等环节的配套建设,提升油茶品牌效益和市场核心竞争力。整合油茶加工企业和油茶种植基地等资源,支持推动龙头企业上市,实现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工作措施
1、创新经营机制。依据贫困人口脱贫的需要,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形式入股,积极创新“林权变股权、补助资金作股金、林农当股东、保底分红、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兼顾社会、企业、政府利益,实现多赢。积极探索贫困户参与油茶经营的多种模式:一是家庭自主经营模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供苗、统一种植、分户经营”的模式进行开发。二是参加油茶专业合作社模式。以村组为单位,组建油茶合作社,统一开发经营。三是股份制模式。以林地、补助资金入股,参与公司+农户(贫困户)合作经营模式。四是回购返租模式。对已有产出的油茶基地,引导产业扶贫资金进行回购,回购方倒租给企业经营。五是股权改造模式。对已有产出的油茶基地,引导产业扶贫资金进入,进行产权改造。回购返租、股权改造油茶林面积和收益分配,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测算,要符合当年有收益、年年有增长、三年能脱贫的要求。
2、发挥带动效应。坚持从本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出发,切实抓好各县(市、区)生态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并与精准扶贫挂钩,实行“五个一”,即“组织一套力量、规范一个技术标准、筹措一笔建设资金、建好一个示范基地、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带动机制,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传、帮、带”和辐射作用,把贫困户培养成为发展油茶产业的技术能手,带动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3、强化科技培训。大力推行油茶造林良种化,落实油茶良种补贴,实行定点育苗、良种良法造林,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新造油茶林全部为优良高产品种;以江西环境工程技术学院、赣州农校、市林科所及各级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为依托,免费为贫困户培训新型油茶实用技术,传授实用技能;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通过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指导贫困农户的生产建设,提高油茶产业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产出能力和发展水平。
4、完善工作制度。各级政府是实施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的主体,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组织扶贫、财政、发改委、林业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协调解决油茶产业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建立健全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作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
5、严格考核评价。建立油茶生态产业精准扶贫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纳入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重点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调度、通报、考核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就项目实施进度、建设质量、建设成效等内容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考核。
第四篇:浅淡如何做好种苗管理工作1
浅淡如何做好种苗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种苗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我地区种苗工作和造林绿化事业的深入发展,结合我地区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几项建议:
一、加强领导,切实做好种苗工作。
抓好林木种苗是关系林业工作的全局,加速造林绿化进程,提高营林质量,实现林业发展规划,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改变我地区种苗的质量、品种不适应造林绿化需要的现状。各级部门都要有抓好种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做到下大力量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一把手抓种苗。要把种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计划管理,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任务的衔接。
各部门要根据本地区造林规划的计划,搞好种苗生产和造林任务的衔接。要本着以县为基础,自求平衡,市省调剂的原则,以县为单位制定种苗生产与造林任务相衔接的计划,各级造林和种苗主管单位要互相配合,严格按照适地适树、保证质量、立足本地和超前的原则,制定造林和种苗生产建设规划及生产计划。经过衔接的种苗生产计划,做为林业生产的指令性计划下达,落实到乡、村两级。种苗主管部门,要按下达的计划,组织实施种苗生产。
为了保证苗木生产的稳定性的可靠性,各地区都要实行定点育苗,定向供应,供需双方签订合同,明确树种、数量、质量和供应时
间。杜绝人情苗,关系苗,严禁用劣质苗木造林。
三、强化种苗生产管理,实行种苗一票否决权制度。
种苗生产单位,必须经当地种苗主管部门审定其资格,具备条件的,核发种子生产和育苗生产许可证,无证不准从事种苗生产,种子采收作业,每批种子要附有种子产地标签和采收登记证,并经检验、检疫符合育苗要求,方可使用。具有许可证的苗木生产单位,要苗木出圃前,须经县以上种苗主管部门和森防部门检验和检疫,对合格苗木分别核发苗木合格证和检疫证。凡持上述两证,并附有种子产地标签的苗木,方可用于造林。对于苗木证件不齐全,不准调运、销售和使用。
四、搞好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为造林绿化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以部省联营林木良种基在为骨干的良种生产体系的建设,并要抓好优良种源区、母树林和采种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高良种产量和质量。
苗木生产基地建设,要支持哪里造林,哪里育苗的原则,做到苗木生产基地布局合理。要进一步巩固加强以国有育苗不龙头,集体育苗为主体,个体育苗为补充的苗木生产体系。
使用良种和优良无性系培育的苗木,一级苗要达到85%以上;使用优良种源区或优良林分的种子培育的苗木,一级苗应达到75%以上,用普通种子培育的苗木要达到65%以上,为造林绿化提供更多的优质种苗。营建速生林、经济林,必须使用经过审定的林木良种培育出的一级苗木;工程造林要使用优良种源或优良林分的种子育苗,苗
木等级在二级以上。
五、增强种苗生产建设的投入,保证种苗生产的发展。
加强种苗工作,必须在资金、物资和人力等方面增加投入。要支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哪一级的事,哪一级办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筹集种苗生产和建设所需的资金。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解决种苗生产和建设所需的资金。在安排林业生产建设时,要统筹考虑苗木生产建设,在投资上给予扶持。另外,各级在每年征收的育林基金留成中,都要规定一定比例,用于种苗生产建设,并要逐年有所增加。
六、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提高种苗生产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好林木种苗科研,必将推动种苗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省及各市林业科研院,所与造林、种苗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根据我省和各地种苗生产实际,针对种苗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制定种苗科研计划,组织攻关和开展超前研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承包,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现的农民种苗技术的培训,并由县在技术考核的基础上,颁发农民林业种苗技术证,要提高生产单位的技术和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消化吸收能力。要积极推广以有科研成果,尽快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单位要为科研和推广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努力把种苗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七、强化行业管理,充分发挥种苗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省要建立林业种苗管理总站,统管全省种苗生产规划和计
划,贯彻种苗标准和法规。指导、监督种苗生产、技术、调拨、检验、使用和良种基地建设等行业管理工作。种市、县也要建立相应的种苗管理站,实行种苗统一管理。要选派得力的干部和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充实到种苗站,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
八、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优秀站、圃达标活动。
种苗工作是关系到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必须支持党的方针政策,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种苗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做到清政谦洁,克已奉公,为振兴林,切实把种苗工作做好,做出成效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要开展优秀种苗站、优秀苗圃、种子生产基地达标活动。省、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对达到标准的种苗站和种苗生产单位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篇:花木、种苗基地技术管理工作职责
1.负责两基地生产技术指导和把关,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及考核。
2.负责制订两基地实习、实训计划、生产规划,并根据生产计划制订每周的生产计划和安排。
3.协助实训中心对两基地的日常生产管理工作,包括生产任务的分工、工作量的安排等。
4.协助对生产工人及外请人员的技术指导以及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考评。
5.完成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