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沟通参考复习范围
参考复习范围
1、泰罗、韦伯、赫兹伯格、马斯洛等学者的观点及理论;
2、沟通概念、沟通要素、3、管理沟通概念、内容;沟通与管理的关系;沟通的分类,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及网络形态;管理沟通障碍与有效沟通的策略;
4、建设性沟通的概念、本质、注意的三个基本问题;换位思考的六大语言技巧;建设性沟通的信息组织策略、合理定位策略、尊重他人策略;
5、掌握沟通主体策略“我是谁中”的相关问题,可信度、初始可信度、后天可信度的概念及可信度的影响因素;“我在哪”的相关问题;我要做什么及沟通目标的划分及掌握理解与运用;沟通方式策略选择及运用;
6、自我沟通的概念,自我沟通与人际沟通的区别;自我沟通的策略;
7、沟通客体策略的概念;沟通客体策略与沟通主体策略的比较;
8、沟通对象特点分析;激发受众兴趣、受众类型分析与策略选择;
9、倾听的概念、听与倾听的区别;倾听的重要性体现;区分事实与意见;倾听的障碍与克服;
10、非语言沟通的概念、特点;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区别与关系;非语言沟通的类型;非语言沟通在礼貌行为中的运用
11、书面沟通的概念、类型;书面沟通的特点及写作过程;有效书面沟通的策略
12、口头沟通的概念、特点、原则;口头沟通的态度;积极口头沟通的六种方式;13、14、15、演讲的概念、要素、演讲需要准备的方面; 谈判的概念、要素、报价策略、让步策略; 危机沟通的概念、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沟通的类型;鸵鸟与雄鹰沟通的方式与评价;
第二篇:管理沟通 复习范围
管理沟通 复习范围
一
沟通是信息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间从发送者到接受者进行传递,并获得理解的过程。
是指在一个组织范围内,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围绕组织的管理活动而进行的沟通。
二.管理沟通的分类:
按沟通的媒介分类,沟通可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按沟通的渠道分类,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按沟通的方向分类,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
三.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及网络形态
正式沟通:组织中依据规章制度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沟通。
网络形态:链式、Y型、环式、轮式、全通道式
优缺点:
优点: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组织内重要消息和文件的传达、组织的决策等一般采取这种方式。
缺点:层层传递的沟通渠道刻板,沟通速度慢,可能导致信息失真或扭曲。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网络形态:单线链式、群体链式、密语链式、随机链式
优缺点:
优点:沟通不拘形式、直截了当、传播信息的速度快,有时还可以及时了解到正式沟通难以了解的信息。
缺点:传递的信息难以控制、传递的信息的准确性难以核实、容易失真甚至在组织内部形成帮派,不利于组织的团结与稳定。
四.非语言沟通的概念、特点;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区别与关系;非语言沟通的类型;非语言沟通在礼貌行为中的应用
1.非语言沟通概念:指的是除语言沟通之外的各种人际沟通方式,包括形体语言(身体动作、外表特征)、副语言、空间利用、时间安排、以及沟通的物理环境等。
2.非语言沟通的特点:非语言沟通是由文化所决定的;非语言沟通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非语言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非语言沟通表明情感和态度。
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关系:
1.重复
非语言暗示补充语言信息;
2.矛盾
非语言信息调整语言沟通
3.代替
非语言信息代替语言信息
4.强调
非语言信息加强语言信息
五.管理沟通的过程模型:
基本要素:发送者与接受者,编码与解码,通道,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沟通背景),噪声,反馈
六.管理沟通障碍:
1.发送者信息表达的障碍:目的不明确;错觉;信息发送者的信誉不佳;信息来源上的问题;
编码障碍;地位与心理障碍;沟通技巧障碍。
2.信息传递的障碍:时机不适;媒介障碍与方式不恰当;媒介互相冲突;沟通渠道过长;外
部干扰。
3.接受者对信息理解的障碍:知觉的选择性;接受者对信息的过度加工;接受者的理解差异
和曲解;信息过量。
4.组织内部固有的障碍:组织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信息沟通障碍;组织气氛不和谐。
5.反馈的忽视
七..建设性沟通的本质、特征、原则;建设性沟通的信息组织策略、合理定位策略、尊重
他人策略;
本质:建设性沟通= 解决问题+ 积极人际关系
第一层含义:信息的准确传递(实现了信息的准确传递)
第二层含义:目标是解决问题(沟通目标不仅在于为他人喜爱,或为被社会承认,而
是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
第三层含义:积极的人际关系(沟通双方的关系因为交流得到巩固与加强,从而形
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原则:一)信息组织原则:1.全面对称原则 2.简明清晰原则3.注重礼节 4.具体生动5.谈话连贯
二)合理定位原则:1.问题导向定位: 对事不对人2.责任导向定位: 自我显性3.事
实导向定位: 客观描述
三)尊重他人原则:1.表里一致原则2.认同性原则3.积极倾听原则
八.掌握沟通主体策略“我是谁”的相关问题,可信度、初始可信度、后天可信度的概念及可
信度的影响因素;
“我在哪”的相关问题;我要做什么及沟通主体目标的三个层次;常见的沟通主体策略;
沟通主体的自我认知——我是谁?
自我认知的构成要素:物质认知、社会认知、精神认知
物质自我:是主体对自己的身体、仪表、家庭等方面的认知;
社会自我:是主体对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名誉、财产以及与他人相互关系认知;
精神自我:是主体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准等内在素质的认知。
可信度:沟通对象在每一次沟通情境中对沟通者的信任、信心以及依赖的程度。
初始可信度:沟通情境发生之前,沟通对象对沟通者的看法,与沟通主体的身份地位以及沟
通对象与沟通者以前的接触有关。
后天的可信度:沟通情境发生后,沟通对象对沟通者形成的看法,与沟通者在沟通情境中表
现出来的沟通能力有关。
沟通主体的自我定位——我在哪?
(1)自我定位是对自身的地位、能力、个性特点、价值观、形象等方面有客观的定位。
自我价值定位:沟通主题的沟通方式
自我角色定位:期望的反映模式
沟通程度定位:开放我;背脊我;隐藏我;未知我九.自我调控的主要方法;自我沟通的艺术;
方法:
1.加强自制力
2.有选择地表达情绪
3.使用情绪放松技术
4.梳理情感状况
5.使用合适的情绪调节技巧:倾诉、宣泄、自我安慰、言语提醒、回忆快乐的事情、转换
环境、使用幽默、比较推理、拖拉法、做感兴趣的事、要看到自身的渺小
6.培养沉着冷静的态度,抑制冲动情绪、有耐受性、要能制怒
艺术:
十.沟通客体策略的概念;沟通客体策略与沟通主体策略的比较;
十一..如何确定沟通客体的需求;激发沟通客体兴趣的方法;沟通客体类型分析及不同类
型沟通客体的沟通策略;
十二..倾听的障碍;克服;倾听的策略;有效倾听的技巧;
倾听的障碍 :观点不同,偏见,时间不足,急于发言,环境干扰,身体或情绪不佳,讲
话速度与思考速度的差异。
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倾听环境
1.适宜的时间2.适当的地点 3.平等的氛围 4.尽量排除所有分心的事情
(二)提高倾听者的倾听技能
1.完整、准确地接收信息2.正确地理解信息 3.适时适度的提问4.及时地给予反馈 5.防
止分散注意力
三)改善讲话者的讲话技巧
1.说话速度太2.太注重细节 3.过于紧张 4.对人不对事
七、有效倾听的技巧
1.努力培养倾听的兴趣 2.注视对方的眼睛 3.了解对方的看法4.使用开放性的动作5.及时用
动作和表情给予呼应 6.学会复述7.适时适度的提问 8.抑制争论的念头
十三.口头表达的原则;演讲的准备;演讲过程中的常用技巧
原则: 有声性,即时性,情景性,多变性,复合性,失真可能性
准备:1.明确目的: 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还是要说服听众、激励听众或娱乐听众
2.了解环境 :固定因素 可变动因素
3.评估自己 :了解自己,集中精力发挥长处,充满自信
4.了解听众 : 听众是谁,人数、年龄、性别、职务、经验、学历、知识、类别,态度
如何期望、例行、支持、反对、熟悉程度,为何参加,(自愿、指派)语言程度(中文、英文、专门术语)
5.明确主题: 听众只能吸收大约三分之一的内容,演讲要点限制在三、四个为宜 ; 选取
大多数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来演讲,选取适合自己的身份、适合听众实际水平的内容来演讲。
6.收集资料 ;举例、比较、访谈记录、调查结果、统计数据、图表、视听媒介、专家证明
等 材料要服务主题,针对性强(理性感性;普遍/个别;单面/双面;首因/近因)
7.组织演讲稿开场白→过渡→主体→结尾
8.视听辅助手段: 书面材料、书写板、活动夹纸板、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实物
等
9.预先试讲
技巧: 演讲技巧1,如何化解演讲时的紧张情绪:选择熟悉的题目进行演讲,熟悉讲
稿,要有充分自信,把听众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在演讲前可以做多次深吸呼,有利于消
除紧张情绪,加强日常训练。
演讲技巧2,如何控场;提前控制现场进出的人,不要注意中途退场的人,收回因年轻
异性走动而被吸走的目光,提问,穿插故事,提高或压低嗓门,停顿一下
演讲技巧3,如何处理偶发事件,内容过多、时间太少演讲过程中记忆中断,讲话失误,听众缺乏配合,听众对演讲观点持反对意见,遭遇干扰和尴尬 ——观察要敏锐、处变而不惊。
十四.会见常用的技巧
十五.书面沟通一般的书写要求;行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书写的过程;企业常用文书的书写技巧:建议书、竞聘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等
书写的原则 :ABC原则准确(Accurate)、简洁(Brief)、清晰(Clear)
4C原则正确Correct 清晰Clear 完整Complete简洁Concise
问题:
书面沟通“要与不要”
要目的要明确,信息要全面,格式要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行文要简短,使用短句,强调最重要的,段落分明,总结和结论,尽量生动
不要随意开始,写写停停,格式混乱,乱用标点符号;被动句;长句;双重否定;无关信息;过长;错别字
书写过程:整理写作思路,考虑文书内容------一口气写完-----写完后重读----修改文书,大胆删减----检查细节,确认无误
技巧:
十六.成功团队的特征;团队沟通的流程;
成功团队的特征 :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优秀的团队灵魂人物,具有良好的团队氛围和行为规范,有效的互补,团队成员注重沟通,有着畅通的团队沟通渠道,一旦作出决策,团队成员会全力以赴加以实施。
流程:
十七.跨文化沟通的主要障碍
障碍有:观念冲突,制度冲突,行为方式冲突
十八.危机沟通的过程;危机沟通的策略
危机沟通的过程 :细分社会公众,确定沟通目标、准备沟通信息、选好发言人和其他沟通实施者、运用沟通中的有用工具。
危机沟通的策略 一定要有人出面,笫一时间作出回应应,真诚关怀并提供事实,勇于承担责任,给予信心并展现实力,态度诚恳,否认及傲慢为大忌 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利益相关者定向沟通,完善企业内部建设。
第三篇:管理沟通期末复习范围
课程实践
(三)主题:请联系2014年5月底发生的“山东招远麦当劳餐厅杀人事件”,运用当代企业“危机沟通”的规范理念与技巧,深入评价麦当劳公司在该案例中的相关危机沟通活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课程实践报告要求:2000字(案例概述<500字,案例分析>1500字),A4纸,小四字体,1.5倍行距打印,期末考试时连同试卷一起交。
温馨提示,老师要求到时候考试开始前上交该作业,请同学们做好作业准备,祝大家考试顺利
下面是我的整理(可能需要说明的是,除名词解释外,其他为开放性题型)
名词解释(6个)(40~50字)
43页,心理感知偏差
281,产品伦理失范
175跨文化沟通管理
121适可而止的领导分散式参与管理
284伦理型沟通文化伦理型文化
241利益相关者定向原则
简答题(4个)各10分(100字左右)
第一题:有效沟通的核心是系统思考结合自身经验(20页)
第二题:沟通意识怎么调试、改善、优化自己的沟通意识,联系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谈(65)
第三题:强者谦卑 示弱是强者的美德,能力越强,强者要谦卑(52页)第四题: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2012年可口可乐含氯事件(112页)
第五题:微信朋友圈对你的职业生涯发展有什么好处,文档里漏了这里三四题的题目所在页码
职业生涯有益的帮助
第六题:用服务伦理的理念(282)评论苹果售后服务门事件
论述题(400~500字)
第一题:苹果,尼康两个事件来聊服务伦理(282),也就是课程实践作业
(二)管理沟通课程实践
(二)主题:请联系2013“苹果手机售后服务门”与2014“尼康D600相机黑斑门”两个案例,深入思考“基于服务伦理的管理沟通”的社会需求与市场价值,系统评价两家企业的相关危机沟通活动及其得失,并提出相应优化策略。课程实践报告安排待定,请留意后续课堂通知
第二题:尼康的事件,结合事件来谈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职业体验分析(400~500字)(20分)
第一题,结合自己的职业体验分析聊聊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处理危机,处理矛盾事件等
第二题,课程实践作业
(三)的案例分析
课程实践
(三)主题:请联系2014年5月底发生的“山东招远麦当劳餐厅杀人事件”,运用当代企业“危机沟通”的规范理念与技巧,深入评价麦当劳公司在该案例中的相关危机沟通活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第四篇:管理沟通复习
一、沟通与管理沟通的概念理解、作用、目的
1.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作用目的: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
2.管理沟通——管理沟通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知识、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
管理沟通的主要目的:控制员工的行为,遵守政策;表达情感,分享成败;激励员工,改善绩效;交流信息防止断层
管理沟通的主要作用:1.管理沟通是润滑剂 2.管理沟通是黏合剂 3.管理沟通是催化剂
二、管理沟通相关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一)古典组织理论 1.工业革命与等级制 2.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3.韦伯:官僚制(科层制)4.法约尔:等级链和跳板沟通 5.职能工长制 6.直线和参谋组织
(二)人力资源关系理论 1.梅奥——霍桑实验:社会人假设 2.巴纳德:社会系统沟通 3.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4.菲德勒:权变理论 5.西蒙:决策模型
6.申农和维弗:第一个沟通模型(1949)7.人际关系研究
8.塞尔兹尼克:组织制度理论(制度学派)
(三)人力资源理论
1.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麦格雷戈:X——Y理论 4.利克特:员工参与理论
5.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和企业沟通原则 6.领导行为理论 7.企业文化理论
三、信息漏斗(沟通漏斗)四、四种沟通方式
1.告知 2.推销 3.征询 4.参与
五、演讲的步骤(演讲的准备)1.明确目的 2.评估自己 3.了解听众 4.明确主题 5.收集资料 6.组织演讲稿 7.视听辅助手段 8.预先试讲
六、管理的职能与管理沟通
1.计划——阐述目标、分担计划、实施计划 2.组织——发送目标、分配工作量、安排职位 3.领导——授予职权、培训、激励
4.控制——绩效评估、控制生产进度、撰写进展报告
七、管理沟通的分类
1.沟通方向:纵向沟通/垂直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横向沟通/水平沟通、交叉沟通 2.沟通性质: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3.沟通方式:口头沟通、书面沟通 4.沟通地位: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5.沟通层次:①业务层面:战术性沟通、战略性沟通 ②情感层面:个人沟通、组织沟通 6.沟通内容:①入职:入职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沟通、转正沟通
②工作中:例行沟通、工作异常状况下的沟通 ③绩效考核:绩效面谈沟通 ④离职:离职面谈沟通、离职后沟通
八、正式沟通的四种网络
九、团队与群体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1.目的不同。团队——共同目标,群体——各自目标,兴趣相同等
2.承担责任。群体没有具体的承担主体
3.决策方式。团体——共同决策,群体——各自决策
4.归属感。团队高于群体
联系:团队始于群体,但群体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
十、团队分类
(一)项目团队
开发型、解决问题型、功能型
(二)工作团队
最低授权型、中等授权型、高度授权型
十一、团队决策模式 1.议会讨论法 2.冥想法 3.头脑风爆法 4.德尔非法
十二、危机沟通
(1)危机沟通处理过程: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确认、危机处理、危机总结 各阶段主要任务:
①危机前阶段:预警识别,未雨绸缪 ②危机中阶段:明确目标,快速反应 ③危机后阶段:学习反思,亡羊补牢
十三、非语言沟通(1)座位安排五大原则:
以右为上、居中为上、前排为上、远离大门(面门)为上、良好视野为上(2)介绍
介绍的原则是将级别低的介绍给级别高的;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将男性介绍给女性,将本国人介绍给外国人。(3)上车及会客
司机 1车主 1车主 车主的太太
十四、商务谈判的要点(1)商务谈判背景调查(2)商务谈判的组织准备(3)商务谈判的方案设计(4)模拟谈判
十五、商务谈判人员的素质 1.优秀的品德素质
2.合理的学识结构(“T”型知识结构)3.杰出的能力素质 ①洞察力和应变力
②商谈能力(倾听能力、推理能力、运用语言能力、沟通说服能力)③协调能力 4.良好的心理素质 5.健康的身体素质 6.规范的礼仪礼节
十六、演讲的开场白(1)开场白的类型
引证型、设问型、宣言型、时事型、数据型、故事型(2)开场白的方法
开门见山法、自我介绍法、情感沟通法、环境烘托法、借题发挥法 成功演讲的特点:
开场白有力、演讲者充满信心、具有逻辑性主体、明示结尾
十七、沟通模型、有效沟通组成要素
信息源(发送者)、编码、渠道、接收者、解码、反馈、噪音(干扰源)
有效沟通组成要素(关键要素):编码、解码、传递渠道(语言、非语言和通讯技术)、反馈
十八、管理者的沟通角色(1)人际关系角色
挂名领袖——社交礼仪的代表——礼节性的交谈 领导者 ——领导下属——激励和动员
联络员
——内部信息的交流——会议沟通、维持关系(2)信息角色
监听者——主要的信息接受者——倾听、阅读
传播者——组织内部的信息传播——选择适当的沟通形式 发言人——组织外部的信息发布——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沟通形式(3)决策制定角色
企业家
——开发新项目——新项目立项中的交流 危机驾驭者——处理危机——危机公关,以消除混乱 资源配置者——分配组织资源——调查、询问、授权 谈判者 ——谈判代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
十九、面谈与自发性交谈 面谈与自发性交谈的差异 自发性交谈面谈 无目的有目的 自发的有计划 欢迎无关信息
排除无关信息 非正式的正式的 不受场所限制
受场所限制 礼貌寒暄
具有面谈特征 不讲究技巧性
讲究技巧性
二十、面试的种类(面谈的种类)绩效评估面谈 招聘面试 获取信息的面谈 传递信息的面谈 解决问题的面谈 二
十一、沟通存在问题 沟通中的障碍(1)发送者
沟通目的、表达能力、沟通场合、沟通对象、沟通形式(2)接收者
社会文化背景、心境和态度、了解和掌握的编码、是否存在偏见(3)编码和解码
认知水平、文化背景、价值观、身份地位(4)渠道与环境 空间距离、物理性障碍、组织性障碍、过于复杂(5)噪音
立场差异、利益冲突、缺乏信任、信息量过大、传递中的偶然因素 二
十二、倾听的概念与作用
倾听——就是用耳听,用眼观察,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灵感受。换言之,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寻的行为。
积极倾听的益处:给予鼓励、获得全部信息、增进理解、改善关系、解决问题 二
十三、倾听的五位一体原则
用耳听、用眼看、用嘴问、用脑思考、用心灵感受 二
十四、危机
危机的特征: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资源匮乏、情绪失控性、舆论关注性 二
十五、谈判的原则 ①平等互利原则 ②友好协商原则 ③对事不对人原则 ④原则和策略相结合 二
十六、非语言与语言的关系 ①重复(手指方向)②矛盾(“我不生气”)③代替(上司垂头丧气)④强调(“你干得不错”)
二十七、面谈双方要做什么准备、有哪些注意事项(1)面谈的准备 ①面谈的目的 ②面谈的对象 ③面谈的地点和时间 ④面谈的内容 ⑤面谈的方式
(2)A.作为面谈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了解听众、阐明目的、营造气氛、恰当提问、适当记录
B.作为面谈对象:
明确目的、提供见解、安排时间、积极反馈 或者:在面试过程中,注重留下好印象、实事求是、自信、避免不合适的非语言行为 二
十八、组织沟通方向 纵向、横向、斜向、外向
二十九、组织外部沟通主体、组织内部沟通主体(组织沟通的类型)(1)内部沟通
①纵向沟通(下行、上行)和横向沟通(部门间)②正式沟通(规章制度或组织原则进行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对象、时间及内容未经计划)③书面沟通(有形展示、长期保存、法律依据)和口头沟通(快速传递、即时反馈)(2)外部沟通
外国公司、媒体、政府、组织、社区、客户、供应商 三
十、有效管理沟通策略 ①重构组织结构 ②营造新型组织文化氛围 ③健全完备高效的沟通网络 ④提升管理沟通能力 三
十一、跨文化沟通策略 1.正视差异,求同存异 2.取长补短,兼收并蓄 3.兼顾多元,差别管理
三
十二、团队沟通要素之领导者的素质(1)胜任能力
(2)值得他人信赖的能力(3)适应环境的能力(4)把握方向的能力(5)敬业精神
第五篇:卫生事业管理复习范围
卫生事业管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卫生管理学:是一门包括医学科学和社会科学内容,应用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研究社会卫生需求,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特定的应用科学。
2、医疗事故:指在诊疗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属于医疗事故。
3、组织工作: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有效地运转起来,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全过程。
4、医政管理:指对医疗机构和医疗活动进行的管理即医疗事业管理。
5、Regional Health Development Program: 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化、合理配置。
6、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7、卫生防疫管理:指为了实现预防、控制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对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有效利用卫生防疫资源,提高卫生防疫工作而效率与效益。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众性不明原因疾病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9、卫生组织:为了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贯彻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运用卫生资源和医学科学技术,通过各种卫生机构为社会提供卫生服务的系统。
10、医疗保障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为人们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的方式与规定,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零级预算:编制预算方法的改进,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受前期预算及执行结果的约束,而是以需为基点对所有开支项目重新核定的方法
12、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作为管理的职能,是指对组织中的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评的过程。
13、人事考核:指对组织内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方面作出的评价。
14、医疗需要量:居民健康状况的客观反应,在居民健康状况、患病频率及疾病严重程度测定的基础上,提出对门诊、住院、预防保健和疗养康复服务的客观需要。
二、单选题
1、整体把握、科学分解和组织综合说明的是管理学的什么原理:整合分原理
2、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医院分级管理依据医院医疗功能的不同分类
4、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弹性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竞争原理
5、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精简,统一,效能
6、卫生防疫站的性质是:卫生业务组织(卫生事业组织)
7、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目的: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8、卫生人才管理的核心:
9、卫生管理中常用的方法:目标管理,预测,决策
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主要的宣传对象:农民
11、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12、群众性卫生组织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学术性群众团体:学术团体(由各级政府批准);专业性群众团体(卫生工作者协会和其它群众卫生工作)
13、医疗事故的分类:责任事故,技术事故
14、《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传染病的分类:3类 甲:鼠疫,霍乱;乙;丙;
15、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该怎样做:应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16、卫生计划的基础:
17、组织的基本类型: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
18、组织机构有效运转中的集权:职权集中到组织转复的最高管理层次
19、制定卫生计划的一般程序:通过情况分析,提出卫生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计划实施与计划评价
20、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
21、预测含义:对客观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估计和推测
22、影响决策好坏的基本条件:对所决策的问题是否有可观的透彻的认识
23、组织工作的首要环节:确定组织目标
24、最简单组织的基本类型:直线型组织机构
三、多选题
1、我国的卫生组织包括:卫生行政组织,卫生业务组织和群众性卫生组织
2、国际上一般把医院划分为:
3、当前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领导艺术体现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过程用人艺术,决策艺术,授权艺术,沟通与激励的艺术
5、激励的两大原则:按劳分配/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利益相结合6、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7、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8、我国目前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医疗互助制度
9、综合反映国民健康的指标:人均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
10、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过程:
11、管理的一般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
12、卫生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
13、人员选拔的途径:内部提升/外部招聘
14、卫生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理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卫生工作的两个效益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最终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5、当前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16、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按参保对象可分为
17、城市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结构 :市、区、街道三级,一级包括街道卫生院、工厂保健站;二级包括区医院企业医院,专科防治所、区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三级包括省、市级综合医院,防疫站和妇幼保健院等。
18、危机管理中危机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分别: a.威胁性 b.不确定性 c.时间的有限性d.危机的双重效果性。
四、简答题
1、卫生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地位:卫生事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十分重要地位。
作用:一卫生事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二卫生事业是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水平的前提。
三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是生活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2、制定《执业医师法》的目的 一是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护人民健康。二为了保障医师的合理权益,明确医师的权利和义务。三以立法形式达到依法执业、依法管理。
3、试述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实行40多年,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存在的弊端:第一: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国家和单位包揽过多,不堪负重。
第二、医疗制度管理和服务的社会程度低,覆盖面窄
公费、劳保医疗的对象仅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全民所有制,部分集体所有制职工,城镇的其他劳动者和居民确没有医疗保障。
第三、缺乏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
企业、生产状况不同,医疗费用负担不一,造成劳动医疗在不同企业的差异;部分困难企业难以负担;不同事业单位公费医疗费用也有很大差异。
第四、公费、劳保医疗、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由于医疗单位基本上不直接承担医疗费用,会出现不合理的甚至超前的医疗需求,造成医疗资源过渡消费和浪费
4、卫生管理工作中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第一、职权的集中与分权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集权或绝对的分权,任何一个组织不可能存在完全的集权而没有分权。同样也不可能存在完全的分权而没有集权。
第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需要统一指挥、集权是必要的;同时,由于管理业务的复杂多变,组织规模的增大与层次的增加,以及局部情况的特殊性,又要局部的分权管理。
第三、两者相辅相成,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住集中与分权的适宜度。
5、医院管理的要点是什么
第一,以病人为中心;第二,突出医疗工作的核心地位;第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第四,充分发挥医院的整体功能;第五,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培训,注意技术建设和人才建设;第六,注意医院的经营管理。
6、《执业医师法》的适用对象
a、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b、计划生育技术服机构中的医师c、《执业医师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7、我国的卫生工作为什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理由: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由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卫生工作的两个效益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我国卫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8、简述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点
第一、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a.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b.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c.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d.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第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a.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b.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c.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d.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e.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f.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g.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h.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第三、着力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a.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b.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c.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d.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e.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第四、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a.切实加强领导。b.突出重点,分步实施。c.组织开展试点工作。d.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9、医政管理的要点有哪些
一执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并实施地方性医疗条例,法规及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二对区域内医疗机构实行全行业管理。
三负责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登记和校验,评审、监督管理,抓好优质服务,创建文明医院工作。
四以医院为中心扩大预防,实现三级预防。
五发挥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组织指挥临时性,非常规性医疗活动,做好完善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的管理。
10、简述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共同条件
要有管理愿望和管理能力,同时有很强的责任心、事业心;要有丰富的成功的管理经验,指导其实际工作;
要有丰富的知识;时时提高警惕,保持机敏,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五、论述题
1、如何预防和控制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的危机
A.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
a.提高政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初状态的认别能力和重视程度; b.提高政府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c.政府部门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危机意识;政府官员、私人部门和公民隐藏信息的动机;健全信息收集机制;科研能力等五个因素。
B.建立内部协调机制 :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管理需要政府和其它社会各部门协调管理才能实现,必须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b.有两种协调机制,一是市场型协调,二是等级制协调即政府内部建立一个可以对各个部门发布命令的专门机构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行动。
C.政府间或者国家间的合作机制
a.某一地方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会蔓延到其它地区或其它国家,必须建立某种合作机制;
b.合作机制的具本要求是互报信息、分享经验,对辖区内的责任处理负起责任; c.物资的相互支授。
D.组织机构建设 :
a.预防和控制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的危机关键是组织建设;
b.基本要求是必须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建立一个稳定的有利于知识累积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机构。E.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支持系统
a.政府向社会供给健康安全的公共服务; b.危机管理中动员公民或私人部门的参与;
c.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结束后需要有危机评估系统;对危机进行分析评估。
总结:有效的危机管理是急迫而错综复杂的工作,彻底遏制危机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心力,但关键在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理论研究和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及体系。
2、论述卫生改革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证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卫生事业,就会发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卫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第一、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艰巨
a、我国已建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但人员素质不高,设备不齐全,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从事疾病预防工作的人员,经营保障机构不完善;b、传染病患者人数仍居首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c、在不少农村地区,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d、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加重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难度;e、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f、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第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外,还有自然灾害,重大安全卫生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b、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也是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c、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暴露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卫生部门敏感性不强,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
第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a、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应住院不住院;b、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c、医疗卫生资源配制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d、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e、公立医疗机构运行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f、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m、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第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a、卫生监督力度不够,政府各部门不能齐抓共管卫生工作;
b、区域卫生规化有的难以制定,有的制定了也难以落实;
c、卫生行政部对卫生改革反应不够灵敏,决策不够果断,处理不够坚决,甚至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
3、论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哪些特点
1.各级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从2008年开始,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40元给予补助,并对东部省份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助,计划单列市和农业人口低于50%的市辖区也全部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地方财政也要相应提高补助标准,确有困难的地区可分两年到位。地方增加的资金,应以省级财政承担为主,尽量减少困难县(市、区)的负担。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10元增加到20元,困难地区也可以分两年到位。
2.突出了以大病统筹为主,共济抗风险能力提高:
传统合作医疗统筹区域小、筹资水平低,抗风险能力与新型合作医疗不在同一层次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保“大”病,也适当保“小”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目的是既考虑到农民医疗需求的主要矛盾,着力放在缓解大病致贫、返贫的突出问题,也要考虑农民的受益程度,提高他们参合的积极性,防止逆向选择,促进合作医疗的稳步发展。
3.提高了统筹层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统筹层次由乡或村为单位向以县为单位统筹过渡。
统筹范围的扩大必然增强合作医疗的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状况好的地方,农民主要担心是“大病”的困难,经济状况差的地方,农民看“小病”都困难,不妨保“小病”的比例高些,避免“小病”拖大,也避免长期参合而不受益。
4.强调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以及赋予农民知情、监管的权力
合作医疗是建立在自愿共济基础上的互助医疗制度,必须强调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
在报销政策、程序等方面必须及时,完整向农民公布,确保农民公开、透明、公平地获得报销,这既是监管的有效办法,也是很好的宣传手段。
5.由政府负责建立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所需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承担,不得挤占,挪用合作医疗基金,这体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公共事管理的职责之一。
6.各级政府配套建立医疗救助制度,资助贫困农民参加并享受合作医疗,是合作医疗制度一种新的支撑条件。中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解决,要靠多种途径,多种办法相互协调。
民政救助的参与,有利于解决贫困农民的就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