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享泉水生活 教学案
可爱的家乡——畅享泉水生活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整理的方法整理泉水的资料。
2.交流分享泉水资料,感受泉水的魅力,增进对泉水的热爱之情。
3.通过体验感受泉水生活,认识到生活在泉城的幸福。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济南这座美丽的城市,这儿是大家共同的家乡,也是很多来自其他地区同学们的第二故乡,谁知道济南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泉城)
2.为什么叫泉城?
3.济南的泉水甲天下,济南也由此而得名。
4.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泉水,畅享泉水生活(出示课题)
二、交流分享
1.相信很多同学都见过泉水,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段视频,想和大家分享。(播放视频)
2.看完视频,你想说些什么?
3.看得出同学们都很喜欢泉水,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关于泉水的资料,下面,咱们就一起来交流分享你的资料。(小组、全班交流)
三、漫享泉水生活
1.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内容真是很丰富,大家对泉水的知识了解也不少。在生活中,你和泉水有过哪些亲密接触?
2.全班集体交流:生活中我和泉水的故事
3.教师随机总结学生交流内容:
泉水盛宴——济南白莲藕、泉水大碗茶、泉水清、甜(让学生亲身体验、品尝,好在哪,谈体会)
泉水美景——四大名泉、七十二泉(名字的由来)
泉水嬉戏——夏季在水边玩耍、趣事、游船、冬泳……
4.随即板书:
泉水嬉戏
泉水盛宴
泉水美景
四、活动延伸
1.今天我们师生一起交流了很多关于泉水的美好生活,其实关于泉水的研究内容还有很多。下面请大家打开老师课前给你们准备的一份神秘小礼物,是什么?
2.种子和泉水有什么关系,猜一猜?
3.绿色植物涵养水源,做为泉城的小市民你能为泉水做些什么,咱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篇:过万重山漫想免费教学案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所体现的作者的思路,即思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怎样“达到这条路的终点”。
(二)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中心意思。作者讴歌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三)联系思路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为揣摩语言、概括要点、筛选信息、分析文意和质疑解难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从作者的思路中领悟怎样使思维条理化。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
四、课型:自读课
五、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启发学生体会标题的含义。“过万重山漫想”是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漫想”。请学生谈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明确:“过万重山”是指1980年乘船穿行三峡时的经历。“漫想”的“漫”有“不受拘束”之意,作者驰骋想象,思路开阔。我们从标题可以悟出本文的内容主要是“漫想”而不是见和闻。这个理解可作为阅读本文,把握作者思路的钥匙。
(二)学生阅读全文,找出可以表示作者思路的语句,说出全文总体可分几个部分。明确:第一部分(1、2段)实写过万重山。
第二部分(3~9段)“漫想”的起点——由三峡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三部分(10~12段)“漫想”之二——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远古,想到人类历史。第四部分(13~16段)“漫想”之三——由历史回到现实,又想到未来。
第五部分(17.18段)“漫想”的终点——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三)分析第一部分两小段的思路。
1.学生读第1段,画出重点语句,说说本段内容。
明确:“小时候”和“直到今年”对应,“一向”“神往”和“直到今年”“才有机会第一次”对应。本段突出了“穿过三峡”向往已久,可贵。
2.学生读第2节,说说分几层意思。
明确:八句话,扣住题目“过万重山”。分三层。1、2句是总写。3、4句是具体写。5~8句用设问句由观景过渡到“漫想”。仔细揣摩3、4句,“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耸峙云霄”的和“横枕江面”的是远景;“迎面扑来”的和“转瞬即逝”的是近景。写山之近景也是侧面写江流的狂暴、湍急。“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入伸出发光的手臂”是写具有神奇色彩的阳光,也是写高山耸峙。抓住了景物特色,引人遐想。
(四)分析第二部分(3~9段)。
1.学生读第3段,找出直接说明作者思路的句子。这些语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面对这奇景”“头脑里一无所有”只是作者欲擒故纵,意在暗示,下面的内容并不着急写景。“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转向写思绪,是作者“漫想”思路的起点。由“第一个”人串连以下几段。2.学生读第4段。各句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前两句一正一反,强调确有“第一个”。“后来的无数个”既强调了“第一个”开拓精神之伟大,也是下文的伏笔(见第11段)。“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延展开去。”紧承上节。是“漫想”思路的延展。
3.学生读第5段,想一想在意思的衔接上有什么特点?作者使用资料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段是写第一个人“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
在衔接上,先写大禹的传说,又写《禹贡》的文献资料,再写秦设置巴郡蜀郡的史实。按历史年代先后来写,衔接紧密。
作者使用古代文献资料,信而有据,推导出问题的答案。这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
“似乎”“大约”等词表现了严谨的态度,避免了主观武断。
4.学生读第6段,这一段使用什么资料?这一段内容与前一段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一段是写第一个人“他穿过三峡是使用什么交通工具。”
作者用较多文字来写南宋画家夏圭的《巴船下峡图》,是“木船”,“大得很”,“篱工舵师有十几个”,“巨浪狂扑”尚且“船舷鼓侧,生死在毫发间”,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而由此上溯到周秦时代,交通工具“也许只有原始的独木船了。”两相对照,用“简直难以想象”和“就是毫不含糊地这么做的。”讴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古人超凡的勇气。这绘画史上的资料不仅使本段文采鲜明,而且也显示了作者多方面的学识。
这一段与上一段联系紧密,由“什么时候”推断到那时简陋的交通工具。
5.学生读第7段,找出说明作者思路的语句,说说这一节同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再想下去”。表明了作者的思路。想到“第一个”之前的许多个人,有“折回的”、有“遇险的”。由此引出了一些人的议论甚至阻挠。“然而”“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栩栩如生,展现了他的从容、坚毅,讴歌了他的自信和决心。
前几段是写“第一个”所面临的物质条件的困难,这一段写舆论的阻力是精神方面的障碍,面对这两方面的困难,他“微微一笑……”更突出了他至刚至勇的精神。学生读8、9两段,回答问题。①第8段的作用是什么?
②第9段有几个“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③本段中最重要的语句是哪几句? ④这一段与前几段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第8段是过渡段。由“第一个”人的行动写到他的思想。
“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值得认真思考。“不知道”是因为“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极有限的”,“不知道”决不是说他对面前的艰险一无所知,而只是在强调他知道那接踵而来的艰险是难以预料的。“也没有想”,更不可片面理解为他只凭意气去瞎闯、蛮干,“没有想”只是意在强调他明知有险阻,却义无反顾,置之度外,决不为困难所吓倒,决不会畏首畏尾,顾虑重重。读第四个“如果遇险”,上面的意思已十分明确。
本段中最重要的话是最末二句:“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于是,他用竹竿一点,独木船开动了……”“只是想”突出了他的唯一信念,他的执着追求,就是要“走出来”面向新的“生活的世界”去求发展。本文写于1980年12月,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国家政治。经济正面临重大的转折。回顾这段历史背景,想想80年代以后国家的的是谁?”转向写思绪,是作者“漫想”思路的起点。由“第一个”人串连以下几段。
本段中最重要的话是最末二句:“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于是,他用竹竿一点,独木船开动了……”“只是想”突出了他的唯一信念,他的执着追求,就是要“走出来”面向新的“生活的世界”去求发展。本文写于1980年12月,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开过,国家政治。经济正面临重大的转折。回顾这段历史背景,想想80年代以后国家的巨变,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与时代同步的脉搏。
这一段与前几段内在联系合乎逻辑,是由客观条件写到主观精神,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五)分析文章第三部分(10~12段)。
学生读10~12段回答问题: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说说这三段的内在联系。
明确:“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表明作者的思路,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而飞向更加博大的时空。
第10段由“望着茫茫的江水”想到三峡的形成,使用了科学史料。由“无穷无尽”的源头,“无止无休”的流动和“不盈不溢”的去处,想到“洋洋东去”的江水,“逝者如斯”。进而想到了“人类的历史”,“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清清楚楚尽在眼前。此种浓缩历史于笔端的思路是自然引出的,合情合理,并无突兀之感。
第11段遥想两三百万年以前人类的出现,用了三个“第一个”,回顾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他们越 2 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于是,历史昂然向前”,这一句应看作文中饱含哲理的一座奇峰。
第12段“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四种情况,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六种态度: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绊不住历史的脚步。这一段是从反面说,历史向前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可以与第9段中的“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遥相呼应,蕴含深远之意。以上三段,由“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宏观的人类历史,揭示规律,蕴含哲理,文采生动。
(六)分析文章第四部分(13~16段)。
学生读13~16段,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说说这一部分与前面一部分有什么内在联系。明确:“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13段由遥想人类发展史回到眼前的葛洲坝工地,“一派热火朝天”。
14段由葛洲坝联想到更多的“葛洲坝”,更多的新的“三峡”,更有千万未来的“三峡”。想到无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正在向着当今和未来的无数新的“三峡”进军。15段坚定不移地肯定,我们必胜。
16段畅想千百年后,那时人们会崇敬今人的创业精神。而作者的文章,未来的人会评价“这个人,没有说谎。”风趣、隽永。
这一部分由人类历史又想到当今和未来,文章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明确和得到深化。
(七)分析文章第五部分(17、18段)。
1.学生读17、18段找出表明作者思路的语句,说说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
明确:17段“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语意双关,(可与14段“抖掸昨日的恶梦,瞩望明日的晨光”相呼应)境界开阔,令人心旷神怡,意气风发。
18段“船已经穿过三峡”与题目“过万重山”呼应。“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作者思路的终点。
2.重读全篇回答问题: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的喜悦是什么?未曾感到的喜悦又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的是胜利的喜悦,他为战胜艰难险阻,第一次开拓三峡通道而自豪而喜悦。
他未曾感到的喜悦是,作者今天畅游三峡,观赏三峡奇景的喜悦,目睹当今建设宏图的喜悦和畅想美好灿烂未来的喜悦。
(八)学生归纳本文的中心意思。
明确:作者穿行三峡过万重山的时候,他想到当年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想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征途,有如三峡一般艰险,时代需要无数开天辟地、开拓前进的“第一个”。“第一个”,就是历史的首创者。作者讴歌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在四化建设中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九)布置作业:
1、解释词语:连绵 耸峙 啃噬 摧山坼地
2、围绕“第一个”,写一段富有想象的文字。
第三篇:1.1生活数学教学案
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
七(上)数学教学案
主备人 xhyh 【学习内容】1.1 生活 数学 【授课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3.9.1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难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学习过程】 一.情景活动
活动一
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打一成语:(1)1,2,5;
(2)0000;
(3)1000的平方=100*100*100;
(4)1% ;
(5)2,3,4,5,6,7,8,9.打一数学名词:(1)垂钓;
(2)考试作弊;
(3)一元整.
答案:缺三少四;万无一失;千方百计;百里挑一.等于;假分数;百分数. 活动二
看图片(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一)图形与生活 观察:高速公路服务区
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数字与生活
观察:股市行情
观察:水果价格
数字红色代表上涨,绿色代表下降
价格上的数字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三)观察有感:
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
七(上)数学教学案
主备人 xhyh 动范围最大?(让学生感受此类长方形的长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4)出纳员手里有面额为2元、5元的纸币,现要付出27元,共有多少种付法?(三种,枚举法)6.议一议
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应是多少分钟?
(32分钟,烧饭时可以将前面的工作都做完)三.课堂总结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初中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四.布置作业
1.1、完成补充习题1.1 生活 数学
2、跟你的小伙伴们谈谈生活中的数学 五.教后反思
由于本节课是七年级的第一堂课,着重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本节课以活动为主,而没有安排常规的【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
第四篇:我的早年生活教学案
8《我的早年生活》
学习目标:
1、强化概括信息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
2、学生初步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过榜样的力量,建立自信,理性对待人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对职高的学习生活。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线的字词注音: 萤火虫()冷漠()遗憾()辛辣()停滞()
威慑()锡兵()荣耀()尴尬()宽宏大量()
2、积累、理解、识记下列词语:
毫无例外宽宏大量独具慧眼蛛丝马迹停滞遗憾停滞不前滚瓜烂熟整装待发辛辣尴尬
二、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文章思路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作者为什么把自己比作萤火虫?(萤火虫有什么特质)文章写了我的早年生活当中的几件事?
3、我的成功是偶然的吗?面对场场考试失败,面对入学考时几乎零分,面对在差班读书,丘吉尔是如何想的呢?哪些语段可以看出丘吉尔的自信?
4.通过对丘吉尔课前了解,丘吉尔在事业中,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他的自信?(运用课文知识,验证自信这个观点)
5.丘吉尔将会如何评价他早年所受到的教育,他的心态怎样?
6.丘吉尔为什么要强迫孩子必须懂英语?联系现今社会上人们对待语文学习和英语学习的态度,简
单谈谈你对这两种语言的学习的看法。
7、丘吉尔丘吉尔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自己在哈罗公学的处境的?表面看来,丘吉尔这个人真幸运,拉丁文和数学那么差还能被哈罗公学的校长承认;凭借抽签也能取得第二天征兵考试的好成绩……可是他的成功真的是出于这个原因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促成了他的成功呢?
第五篇: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教学案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教学案
课题:细胞的生活
学习目标
① 1.概述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的功能。描述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3.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及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② 通过观察电脑演示,同学间相互出竞赛题,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③ 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关注细胞的研究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复习有关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
难点:学生对细胞的生活形成整体意识.学习内容
一、知识回顾。
情境导入: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讲到了某些植物或动物受精卵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或动物体的过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利用在第二章细胞的生活所学习的知识来分析我们是怎样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整的人体的。
二、知识索引
1.细胞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生长、分裂
问题:
1.细胞膜的作用;细胞膜在控制哪些物质的进出;细胞膜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的主要作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是否一样;线粒体、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细胞核的作用;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查阅书本,小组讨论。
进行小组分工:选出问题及主要答题人。
选内容出考题,从而复习本节知识。
小组间通过游戏复习记忆细胞生活的知识。
每个小组结合所学的知识,针对细胞的一个结构出考题。5分钟后,被抽到的人到前边闯关。
三、图像感知
通过对代孕母亲的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发生变化。
四.同步练习
(一)填空。
1、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西瓜和橘子甜美多汁说明在细胞中含有。
3.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中有,DNA上有
4.先一分为二,随后最后形成新的和
五、小结
谈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