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报告
我院消化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报告
XXX院消化内镜科成立至今已有10余年,现有6名医师,6名护士,其中科主任为主任医师,xxx副主任医师,xxx医师。我科医师先后在xxx医院,xxx医院进修学习,且均具有3年以上消化内镜相关诊疗工作经验。消化内镜科成立以来,已经完成相关检查及治疗11200余例。近两年,随着无痛胃肠镜及镜下治疗的广泛开展,更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现拥有4台消化内镜主机,8条电子纤维胃镜,3条电子纤维肠镜,配备有先进的“电脑内镜图像数据处理系统”,各种规格活检钳、异物钳、高频电、氩气刀等丰富的辅助设备,能熟练开展胃镜、结肠镜检查及各种内镜下治疗。我科所在医院是xx市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我们在安全开展普通胃肠镜检查的同时,率先在本地区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极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治疗内镜是我科室的专业特色,近几年来我科陆续开展了大量的内镜下治疗项目,主要有消化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各种止血术(局部喷洒止血药、电凝止血、金属钛夹止血等)等内镜治疗、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等。
我科医护人员积极学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打造品牌科室,全面提高诊疗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群众。
第二篇:消化内镜可行性报告
。县、、医院
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消化内镜是消化内科临床上重要的检查项目,在某些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一般临床上有三个目的:
一、准确诊断:通过纤维胃镜直视胃部疾患,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取活体组织检查,协助诊断胃部恶性肿瘤、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及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二、观察疗效:对已经确认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进行预防或观察疗效。
三、进行治疗:检查的同时,在镜下止血、钳取异物、电凝切息肉以及其它窥镜下治疗。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佳诊疗服务,我院已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现就其可行性做如下分析:
一、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发展永恒的主题,我院为二级中医院,在历年的医院管理年检查中均在全市名列前茅,有着完备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控制与管理体系。医院对医疗质量改进高度关注,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核心部分。医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委员会重点落实首诊负责制管理、三级医师查房、危重病人管理、病例讨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管理、有创治疗操作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质量管理、药占比、医疗质量督查等核心制度的执行度等重点环节管理和监控。医院每月对存在的医疗、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讨论,分
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要求有关科室限期整改,以上措施在制度上有力的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医院医技力量达到了三级医院标准,科室齐全,硬件设施及设备符合标准,具有中西医专家团队和技术骨干,在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有着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开展消化内镜可早期发现肿瘤,根据肿瘤病变的大小、肿瘤进展速度等可以早期外科手术切除,与传统中医药联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保证该项技术的质量与安全,我院在引进专家团队的同时,还派出技术骨干到定点医疗机构进修培训,以保证该项技术的安全有效开展。
二、消化市场需求与效益分析
。县辖区16个乡镇,常居人口83万人,中原油田驻。人员20万人口,新工业开发区外来人口10万人,省农林驻。农、林厂人员10万人口,毗邻杞县、民权、开封县、山东省东明县、曹县。具有较多适合做消化内镜的患者。若考虑现行的医疗卫生制度,居民就医习惯,经济状况等因素,80%患者采取选择本地医院治疗,再加上周边地区病人,消化内镜医疗市场潜力巨大。我院有优势的医疗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人,在中医药的运用方面其他医院不可比拟的优势。
医院目前编制床位600张,职工445人,省级重点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4个,全院每年出院病人7000余人次,有较多的胃病、肝病、十二指肠疾病等需做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患者,消
化内镜治疗的优势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其并发症也是不容忽视的。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感染或者粘膜撕裂,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在这些并发症的处理上中医药优势比较明显,在中医院开展消化内镜诊疗,融中、西医学各自优势为一体,提高西医疗效,两者相辅相成,能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特色优势。这为中医院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坚持中医特色、“中西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依据我院目前的业务量与病种结构,开展综合介入效益分析评估如下:消化内镜治疗月平均100例,每例花费约100元,月收入约10000元;无痛内镜月平均5例,每例花费约450元,5例合计为2250元,结合以上收入加上其它内镜下治疗收入及住院期间其他费用,每月合计收入约3万元,间接收益无法估计,故开展消化内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中医药与消化内镜的相辅作用
大量临床观察证实,中医药在提高机体机能状态、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促进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体力、改善睡眠、促进手术康复、增加放化疗效果方面都有比较好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中医药与常规手术、放化疗的结合方面。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胃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胃镜下异物取出术、胃镜下止血治疗术等,既可以增强疗效,又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中。另外与手术结合,临床证实如果在手术前后使用中医药,能够为手术创造有利条
件,促进术后的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远处转移。中药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它的新进展很多,而且作用机制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探索。
四、兰考县中医院具备的条件
(一)医院综合情况
。。中医院成立于1981年,二级中医医院,是县医保、城镇医保、新农合、工伤、各种商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设12个病区、18个门诊及辅助科室;2个省级重点专科和4个市级重点专科;设有1个健康体检中心,编制床位600张,现开放床位300张,年门诊量超10万人次,住院病人约7000人次,年手术台数2000余台次。
(二)人员配备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负责人,贺万涛,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从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5年,开展了胃镜下食管粘膜切除术、胃镜下胃粘膜切除术、胃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治疗术、胃镜下异物取出术、胃镜下止血治疗术等手术,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同时医院已抽出精兵强将,进修于国内知名医院的介入专业,以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经验丰富、具备高度应变能力的专业化介入人才梯队。另外医院聘请省内、外介入科著名专家为学术顾问,可随时来院指导工作。
(三)科室、设备配置
医院设置有独立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房间、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及术前准备室、内镜诊疗室和术后观察室、重症监护室、麻醉科、手术室和其他相关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雄厚。另外还配备有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器、呼吸机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术前充分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我们严格遵守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行业标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行业标准、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建立健全消化内镜诊疗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操作,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五、远景展望
之前,因为医院条件的限制,适合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的患者往往转诊至省、市级医院,通过整合我院科室资源,成立消化科,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院将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多手段,跨学科的联合医治,对进一步提升医院品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必然促进医院竞争力与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带动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品牌效益的全面发展。总之,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使我院开展消化内镜成为必然的选择,我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具备了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所有条件,在我院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将不断学习国内外内镜诊疗理论和指南,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使我们更好的履行“除人类之疾病、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恳请上级部门调查分析后给予批复。
。中医院
二0一四年八月三日
第三篇: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1.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1)人员配置
①医师
a.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b.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c.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②护士
a.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b.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不短于2个月,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③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2)检查室
①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②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③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④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⑤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3)基本器械
①内镜数量 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②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 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③器械购置 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④其他器械 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4)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包括:
①内镜检查用品 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②辅助器械 除内镜器械外,尚须有:吸引器、玻片、标本固定瓶、喷洒管、硬化剂注射针、生理盐水、各种规格的空针、超声清洗机等。
③ 消毒液2%戊二醛、75%乙醇或离子水,必须使用经卫生部批准的内镜消毒液。
④ 急救药品与用品 可集中于1台急救药品车内,便于流动抢救,包括氧气、吸氧面罩、简易球囊呼吸器、复苏药物以及局部止血用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凝血酶等)。对重危患者进行检查应有监护设备。
2.内镜室的建立与审批
(1)按国家卫生部规定,二、三级医院可成立内镜室。一级医院原则上不单独成立内镜室。
(2)医院成立内镜室,应先向所在地区卫生局申请备案(已成立的内镜室应补办申请手续),并提交下列材料:
①内镜用房平面图;
②内镜及相关器械清单;
③内镜室医师、护士(技术员)学历证书、技术档案、从事内镜的经历与培训情况;
④开展工作的项目与预计每周最大的工作量;
⑤内镜清洗、消毒设备与性能。
(3)所在地区卫生局组织核实各医院的申请报告,符合条件的,发给内镜检查许可证。
(4)医院增设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内镜室,均应向卫生主管部门报批;撤销内镜室时,应向审批单位备案。
3.内镜检查申请制度
(1)内镜检查必须严格执行申请、预约制度。申请医师必须认真填写内镜检查申请单及告知书。
(2)内镜检查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体检及规定的化验检查(如血清学肝炎指标),检测的有效期为6个月。
4.内镜检查后注意事项
(1)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患者检查后不得驾车。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
(3)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建议行其他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提倡首检负责制。
(4)治疗性内镜应书写规范的内镜治疗报告,开好术后医嘱。
5.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无论是诊断内镜,还是治疗内镜,内镜操作均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一旦发生,须积极处理,并真实保存原始记录与资料,保证后续鉴定工作顺利进行。
(1)并发症的预防
①下列人群,应作为预防并发症的重点:年龄≥65岁;危重患者;
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肝、肾疾病患者;凝血机制障碍者;疑难、复杂、有风险的内镜治疗。
②分级医疗负责制,即难度大的手术由上级医师担任;尚不能完全胜任的术者,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并应建立术前讨论制度。
(2)并发症的处理
①术后24h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②应严格按医疗要求,处理各类并发症。
③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或其他必要的治疗。
④对已发生的并发症,应寻找原因,认真讨论,总结经验,防止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⑤所有并发症均应分类登记,上报备案。
6.内镜室的管理制度
(1)内镜室应实施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医护人员必须在有关规章制度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2)内镜室应设负责医师(或主任)及护士长(或护理小组负责人),共同管理好内镜室的日常工作。
(3)内镜室工作应严格按《规范》的要求及标准进行工作,制定出符合各医院实际情况的内镜室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4)内镜室负责医师的职责
①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完成内镜室日常诊断与治疗工作;
②与护士(或组长)共同组织实施有关内镜室的管理规定与制度;
③做好对下级医生和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
④负责内镜检查与治疗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预约、消毒制度;
⑤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及业务学习制度,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内镜室护士的职责
①做好术前局部麻醉与器械准备工作;
②配合医师完成各种内镜检查与治疗工作,检查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观
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协助医师处理;
③负责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
④收发内镜申请报告及检查报告;
⑤交待有关的医疗建议,解答患者的询问。
(6)内镜室技术员的职责
①负责内镜室全部器械的管理与档案记录,保证器械安全使用;
②内镜及附件的报废与添置应上报科主任;
③负责内镜室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④负责内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7)内镜室工作应保持整齐、清洁;工作期间,严禁家属及无关人员入室观看;医护人员在工作时间,应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不做、不讲与工作无关的事和话。
(8)内镜室应有例会,布置、总结工作。
(9)内镜室应保管好各类资料,如内镜检查、治疗申请单,治疗内镜术前同意书,内镜报告,内镜图像,消毒检测报告,器械维护记录等。
(10)内镜室应制定仪器维修制度,及时报废陈旧器械,不断补充新器械,以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
第四篇: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
张掖市中医医院
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行为,促进内镜诊疗适宜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内镜诊疗技术,是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通过人体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使用内镜器械在直视下或辅助设备支持下,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组织取材、止血、切除、引流、修补或重建通道等,以明确诊断、治愈疾病、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等为目的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 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临床医生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 医院开展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第六条 医务科负责医院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分级管理
第七条 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内镜诊疗技术分四级管理。
三、四级内镜诊疗技术按照第二类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管理。
第八条 医务科负责制订本院三级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参考目录,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医务科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相关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要求,对临床科室开展相关内镜诊疗技术的相关人员实施准入管理。
第十条 医医务科应当建立健全内镜诊疗技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 临床应用管理
第十一条 临床科室开展内镜诊疗技术,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
(二)具有与开展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辅助科室、设备和设施;
(三)具有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
(四)具有经过相关专业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具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并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相关操作规范和标准;
(六)经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取得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资质;
(七)符合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
(八)具有与医疗机构级别相适应的制度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
(九)符合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 新设置与开展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诊疗科目的科室,拟开展四级内镜诊疗技术的,在符合相关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相关的人员、科室、设备、设施等条件的基础上,向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临床应用能力评估通过后,可以试运行1年;试运行期满后3个月内,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复核,复核通过后,方可继续开展相关诊疗工作。复核未通过,不允许开展相关诊疗工作,且2年内不得再次向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试运行申请。
第十三条 医院与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应当停止相应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准予其开展相应内镜诊疗技术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重新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继续开展。
第十四条 临床科室应当严格遵守相关专业疾病诊疗规范、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十五条 开展内镜诊疗技术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管理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
第十六条 开展内镜诊疗技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十七条 开展内镜诊疗技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第十八条 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的临床科室应当建立内镜诊疗器材使用登记制度,器材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十九条 医务科应当加强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照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第二十条 鼓励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四章 培训考核
第二十一条 拟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二十二条 医务科负责组织对拟开展三级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第二十三条 培训医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内容,接受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对培训医师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实践能力操作水平的定期测试、评估。培训期满未能达到临床应用能 力要求的,延长培训时间。
第二十四条 培训期满的医师应当按照规定参加考核,考核合格的方可申请从事内镜诊疗工作。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 医务科应当加强对本院内医疗机构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医务科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安全评估制度,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临床科室,应当立即责令其停止开展,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七条 临床科室在申请相应级别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医务科不得接受开展相应级别内镜诊疗技术的申请。
第二十八条 临床科室不得擅自开展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废除或者禁止开展的内镜诊疗技术,以及应当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方能开展的内镜诊疗技术。对于擅自开展的临床科室,医务科应当立即责令其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张掖市中医医院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014年3月27日
第五篇:《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或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年么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培训工作应在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m2 ,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
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
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置、吸引装置、供氧装置、抢救药品及设备。
三、基本器械
1.内镜数量 内镜室的内镜数量应与本院内镜检查人数相一致。根据国家卫生部有关内镜消毒的规定,每例内镜检查后,内镜清洗及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min。医院应根据检查人数配置相应的内镜与检查台数,以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2.内镜的使用与报废制度 各内镜室应建立内镜档案卡,记录内镜购置时间、使用频度、检查人数及维修情况。对不能维修使用的内镜实行报废制度性能 不良的内镜不得用于临床检查。
3.器械购置 对各类辅助器械与治疗器械,购置时须严格检查“三证”,未经医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器械不得使用。
4.其他器械 活检钳等器械应每例患者一把,消毒后可重复使用,有条件者可采用一次性活检钳,但一次性器械不得反复使用。
四、其他辅助设施
各内镜室应配备足量的检查用品。包括:
1.内镜检查用品每一内镜检查台必须配有足够数量的弯盘、牙垫、治疗巾、敷料缸、纱布、各类镊子、过滤纸片、标本瓶、消毒手套、消毒用桶等。
五、内镜室的管理制度
1.内镜室应实施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医护人员必须在有关规章制度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2.内镜室应设负责医师〔或主任)及护士长(或护理小组负责人),共同管理好内镜室的日常工作。
3.内镜室工作应严格按《规范》的要求及标准进行工作,制定出符合各医院实际情况的内镜室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4.内镜室负责医师的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完成内镜室日常诊断与治疗工作;
(2)与护士(或组长)共同组织实施有关内镜室的管理规定与制度;
(3)做好对下级医生和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
(4)负责内镜检查与治疗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预约、消毒制度;
(5)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及业务学习制度,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内镜室护士的职责
(1)做好术前局部麻醉与器械准备工作;
(2)配合医师完成各种内镜检查与治疗工作,检查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协助医师处理;
(3)负责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工作;
(4)收发内镜申请报告及检查报告;
(5)交待有关的医疗建议,解答患者的询问。
6.内镜室技术员的职责
(1)负责内镜室全部器械的管理与档案记录,保证器械安全使用;
(2)内镜及附件的报废与添置应上报科主任;
(3)负责内镜室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4)负责内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7.内镜室工作应保持整齐、清洁,工作期间,严禁家属及无关人员人室观看;医护人员在工作时间,应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不做、不讲与工作无关的事和话。
8.内镜室应有例会,布里、总结工作。
9.内镜室应保管好各类资料,如内镜检查、治疗申请单,治疗内镜术前同意书,内镜报告,内镜图像,消毒检测报告,器械维护记录等。
10,内镜室应制定仪器维修制度,及时报废陈旧器械,不断补充新器械,以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进行。
Fu zhou gang tai gang chang yi yuang
2013-10-1
一dianzhiweijing镜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粘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 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
(1)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
(2)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
(3)术前禁食6~8h。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d,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
(4)咽部麻醉:检查前15min用含2%~4%利多卡因的胶浆(内有祛泡剂)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5)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rnin肌内注射阿托品。患者条件许可时可行无痛胃镜检查。
(6)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体位
(1)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
(2)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
目前均使用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内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20cm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人食管。切忌用暴力硬插。
双手法(现已基本不用)
3.胃镜检查次序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察食管、贲门、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的安全、有效、可靠、简便的方法之一,不但可明确钡剂灌肠X线检查未能明确的病变,而且能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并对某些大肠疾病进行治疗。广泛开展此项检查,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发现率,还能对癌前期病变和大肠息肉及时治疗。
【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便秘、腹痛、腹胀;
3.钡剂灌肠发现有异常;
4.不能排除大肠或末端回肠的肿物;
5.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
6.某些炎症性肠病须做鉴别和确定累及范围及程度;
7.大肠某些良性病变为除外恶性变;
8.大肠息肉和癌诊断已明确,为了除外其他部位有无伴发性病变;
9.行结肠镜下治疗;
10.大肠某些疾病药物治疗的随访;
11.大肠癌手术后,大肠息肉摘除后随访;
12.大肠肿瘤的普查。
【禁忌证】
1.疑有大肠穿孔、腹膜炎;
2.严重心、肺、肾、肝及精神疾病;
3.多次开腹手术或有肠粘连者,应慎行结肠镜检查;4.妊娠期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
5.大肠炎症性疾病急性活动期为相对禁忌证;
6.高热、衰弱、严重腹痛、低血压者,最好待病情稳定后再行结肠镜检查; 7.不合作者及肠道准备不充分者为相对禁忌证。
【术前准备】
.1.收集病史,介绍“患者须知”,争取患者配合;
2.检查前3d少渣饮食,检查前1d流质饮食,检查日上午禁食。检查前晚泻药清肠或清洁灌肠。现在有更简便的清肠方法,可根据不同要求按说明书使用。
3.准备好结肠镜、冷光源、括检钳、注射针、圈套器、高频电发生器、细胞刷、吸 引器、润滑油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分双人操作或单人操作法。
一、双人操作法:
1.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做肛门指检,除外肛门狭窄和直肠肿物。
2.循腔进镜是结肠镜操作的基本原则,即视野中见到肠腔才能插镜,否则要退拉一下再找腔。
3.进镜中常有几个急弯肠段,如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处,脾曲、肝曲;找肠腔如有困难,可根据见到的肠腔走行方向行滑行插人,一般滑行插人2}cm左右即现肠腔;如滑进很长距离仍不见肠腔,应该退镜另找方向再插镜。
可。在操作不顺利时,反倒应该多使用空气抽吸法和向后退镜法,或者用手按压腹部和变换患者体位的方法为好。但送气量过少,对整个肠管的弯曲程度和正确的走向是难以判断的。
【注意事项】
1.检查结束后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若无异常。10min后即可离去。:
2.若有腹痛、腹胀、肝浊音界消失,应立即做腹部X线透视,如肠下有游离气体即为消化道穿孔,应立即外科手术。
3.书写报告单,应详细描述阳性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形状等,并解释检查结果。【并发症】
1.穿孔
发生率为0.11%~0.26%,最常见为乙状结肠穿孔,结肠穿孔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腹腔外穿孔一般不须手术,予以禁食补液,抗感染治疗,1~2周后穿孔会自行愈合,腹膜后及皮下气肿可自行吸收。
2.出血
发生率为0.07%,大部分经镜下止血和保守治疗可获痊愈。
3.浆膜撕裂
也称不完全穿孔,较少见,一般不须特殊治疗,会自行愈合。4.肠绞痛
一般为检查刺激所致,无特殊意义,能自行缓解。
5.心血管意外
结肠镜检查对心血管影响极其轻微,原有严重冠心病或心律失常者应慎重施行。
6.呼吸抑制
大部分与术前应用镇静或麻醉剂有关,一旦发生应立即复苏治疗。
Fu zhou gang tai gang chang yi yuang 2013-10-1
起来备用。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通常取左侧卧位。根据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外形等情况,可酌情改变体位,但应以息肉不倒卧于胃肠壁、不下垂至与对侧胃肠壁贴近和易于观察为原则。
2.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覆盖于电极板,并紧密捆绑于患者左大腿外侧或与左臀部紧密接触。
3.常规插入内镜,发现息肉,充分确认其位置、大小、形态后,反复冲洗,吸尽息肉表面粘液及周围液体,使其暴露良好,便于息肉电凝电切操作。同时,必须吸净胃肠腔内的气体,尤其在大肠息肉切除时更须注意,必要时置换空气,以防易燃气体在通电时发生爆炸。
4.选择合适的电切圈套器,经内镜活检管道插入胃肠腔。在内镜直视下,在靠近息肉处张开圈套,将息肉套人圈套器内。于息肉根部逐渐拉紧套圈,但切勿用力过度,防止勒断蒂部导致出血。
5.拉紧圈套器后,息肉因血流阻断而顶端变为紫色,启动高频电源,脚踏开关通电,先凝后切。若使用新型高频电发生器,具有ENDO CUT功能,则可自动输出混合电流,自动通以凝、切电流,更易操作和控制,直至息肉被电切成功。
6.仔细观察确认电切部位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后,用三爪钳、圈套器或网篮捞取息肉,连同内镜一并退出。
【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或手术后均可发生出血,出血可为轻度、中度或大出血。轻度出血仅见创面轻度渗血或缓慢溢出,可自行停止。中度出血: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后可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可表现为排出鲜血便,应积极行内镜下止血,多数经内科及内镜治疗可止血。大出血者可出现休克,内科及内镜治疗无效,应紧急外科手术控制出血。
2.穿孔
常由于电流强度过大,通电时间过长,视野不佳或内镜及圈套器位置不恰当,即强行切除息肉或因圈套器破损,机械损伤胃肠壁等所致。
小穿孔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并给予抗生素治疗,内科治疗无效或大的穿孔,应立即转外科手术治疗。
3.灼伤
电切时,若电极或电切圈套器安放位置不当,或圈套器附近有导电的粘液,或息肉较长倒挂,均可引起电流分流烧灼附近正常钻膜组织。电灼伤一般仅表现为浅表溃疡,偶可造成贯穿性电灼伤甚至穿孔,应予以重视。
4.溃疡
息肉摘除术后,切断面为坏死凝固物,形成的溃疡多数在2~4周内俞合。胃息肉大肠息肉电切术后,包含以无渣流质或半流制裁为宜,不宜过多进食及过早活动。适当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口服液体石蜡以保持大便通畅。胃肠道息肉电切术后一般常规应用H2受体阻滞药或质子泵抑制药(PPI)及胃粘膜保护药。
5.其他
高频电切治疗贲门部息肉时,可发生左侧膈肌痉挛,并在心电图上出现心肌缺血性改变。此可能为高频电流影响膈神经以及局部高温传至心脏所致。所以贲门区息肉电切时须小时,时予心电监护。大肠息肉电切术偶尔可发生肠道气体爆炸。因此,大肠肉电凝电切术前禁忌口服甘露醇清洁肠道,操作过程中可进行肠道气体置换,即将肠腔内气体尽吸尽并充以隋性气体。
【注意事项】
1.分次电切法
广基隆起、直肠大于2cm的消化道息肉,应分次电凝电切。第一次电切息肉的一部分组织,再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直至完全切除。
2.长蒂息肉的切除
圈套器应套在蒂中部或在离根郎3一5mm处紧缩圈套器。宁可将残蒂保留稍长一些,以免引起胃肠穿孔。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