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证明题能力训练
初中数学证明题训练
一、证明题:
1、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E为AC上一点,连接EB、ED并延长分别交AD、AB于F、G
(1)求证:EF=EG;
EFD的度数.
2、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和CD上,AE = AF.
(1)求证:BE = DF;
(2)连接AC交EF于点O,延长OC至点M,使OM = OA,连接EM、FM.判断四边形AEM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D
B3、已知: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90°,若点D是△ABC内一点,且∠CAD=∠CBD=15°,则:(1)若E为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求证:AD+CD=DE;(2)当BD=2时,求AC的长.B4、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BAE=30º,∠DAF=15 º.(1)求证: EF=BE+DF;(2)若AB=3,求△AEF的面积。
F5、已知: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延长CB至E,使CE=CA,F是AE的中点,连结DF、CF分别交AB于G、H点(1)求证:FG=FH
(2)若∠E=60°,且AE=8时,求梯形AECD的面积。
D
B C6、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BDDC,E为CD的中点,AE交BC的延长线于F.(1)证明:EFEA
(2)过D作DGBC于G,连接EG,试证明:EGAF
F
F7、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AB=2,P是边BC上的任意一点,E是边BC延长线上一点,E是边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P,过点P作PF垂直于AP,与角DCE的平分线CF相交于点F,连接AF,于边CD相交于点G,连接PG。(1)求证:AP=FP
(2)当BP取何值时,PG//CF8、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CB延长线上一点,CE=AC,F是AE的中点.(1)求证:BF⊥DF;
(2)若矩形ABCD的面积为48,且AB:AD=4:3,求DF的长.
9、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BAE=30,∠DAF=15
.(1)求证:EF=BE+DF;
(2)若AEF的面积.
A
D
F
E
B
C
24题图
A
DF
B
EC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E是AB的中点,延长BC到点F使CF=AE.(1)若把△ADE绕点D旋转一定的角度时,能否与△CDF重合?请说明理由.(2)现把△DCF向左平移,使DC与AB重合,得△ABH,AH交ED于点G. 求AG的长
E
B
H C F11、如图,四边形ABCD为一梯形纸片,AB∥CD,ADBC.翻折纸片ABCD,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EF.已知CEAB.(1)求证:EF∥BD;
C(2)若AB7,CD3,求线段EF的长. D
F
A1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CA平分∠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B2∠E.(1)求证:ABDC; D A(2)若tgB
2,ABBC的长.
B13、已知:如图,且BBE平分ABC,△ABC中,CDAB于D,EACABC45°,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结DH与BE相交于点G.(1)求证:BFAC;(2)求证:CE
BF;
2A
(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B
D
F
G H
E
C14、如图1.1-12,在梯形ABCD中,AB∥CD,∠BCD=90°,且AB=1,BC=2,tanADC2.(1)求证:DC=BC;
(2)若E是梯形内一点,F是梯形外一点,且∠EDC=∠FBC,DE=BF,当BE∶CE=1∶2,∠BEC=1350时,求sinBFE的值.
15、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菱形EFGP,点E、F、G分别在AB、AD、CD上,延长DC,PHDC于H。(1)求证:GH=AE
E A B
4(2)若菱形EFGP的周长为20cm,cosAFE,FD2,求PGC的面积
P
F D
G
C H16、已知:如图 2-4-10所示,在 Rt△ABC中,AB=AC,∠A=90°,点D为BA上任一点,DF⊥AB于F,DE⊥AC于E,M为BC的中点.试判断△MEF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17、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点G,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AEF=90o,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1)求证:AE=EF;(2)求△AEF的面积。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BC,垂足为E,连接DE,F为线段DE上一点,且∠AFE=∠B.A(1)求证:△ADF∽△DEC
(2)若AB=4,AD=33,AE=3,求AF的长.6
第二篇:初中数学证明题
1.如图1,△ABC中,AB=AC,∠BA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ADC=130°,求∠BAC的度数.
2.如图,△ABC中,AD平分∠CAB,BD⊥AD,DE∥AC。求证:AE=BE。
.3.如图,△ABC中,AD
平分∠BAC,BP⊥AD于P,AB=5,BP=2,AC=9。求证:∠ABP=2∠ACB。
B 图1 P B C
4.如图1,△ABC中,AB=AC,∠BA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ADC=130°,求∠BAC的度数.
图
15.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 求证:BD=CE
6.△ABC中,AB=AC,PB=PC.求证:AD⊥
BC A B D E C
7.已知:如图,BE和CF是△ABC的高线,BE=CF,H是CF、BE的交点.求证:
HB=HC如图,在△ABC中,AB=AC,E为CA延长线上一点,ED⊥BC于D交AB于F.求证:△AEF为等腰三角
形.9.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于点F。
(1)求证:AN=BM;
(2)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
A如图,△ABC中,D在BC延长线上,且AC=CD,CE是△ACD的中线,CF
平分∠ACB,交AB于F,求证:(1)CE⊥CF;(2)CF∥AD.11.如图:Rt△ABC
中,∠C=90°,∠A=22.5°,DC=BC, DE⊥AB.求证:AE=BE.
12.已知:如图,△BDE是等边三角形,A在BE延长线上,C在BD的延长线上,且AD=AC。求证:DE+DC=AE。
13.已知ΔACF
≌ΔDBE,∠E =∠F,AD = 9cm,BC = 5cm;求AB的长.
第三篇: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
平面几何大题 几何是丰富的变换
多边形平面几何有两种基本入手方式:从边入手、从角入手
注意哪些角相等哪些边相等,用标记。进而看出哪些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所有的判断方式?
难题
第四篇:初中数学的证明题
初中数学的证明题
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线段DE交BC于点F,说明:DF=EF。对不起啊我不知道怎么把画的图弄上来所以可能麻烦大家了谢谢
1.过D作DH∥AC交BC与H。∵AB=AC,∴∠B=∠ACB.∵DH∥AC,∴∠DHB=∠ACB,∴∠B=∠DHB,∴DB=DH.∵BD=CE,∴DH=CE.∵DH∥AC,∴∠HDF=∠FEC.∵∠DFB=∠CFE,∴△DFH≌△EFC,∴DF=EF.2.证明:过E作EG∥AB交BC延长线于G
则∠B=∠G
又AB=AC有∠B=∠ACB
所以∠ACB=∠G
因∠ACB=∠GCE
所以∠G=∠GCE
所以EG=EC
因BD=CE
所以BD=EG
在△BDF和△GEF中
∠B=∠G,BD=GE,∠BFD=∠GFE
则可视GEF绕F旋转1800得△BDF
故DF=EF
3.解:
过E点作EM∥AB,交BC的延长线于点M,则∠B=∠BME,因为AB=AC,所以∠ACB=∠BME
因为∠ACB=∠MCE,所以∠MCE=∠BME
所以EC=EM,因为BD=EC,所以BD=EM
在△BDF和△MEF中
∠B=∠BME
BD=EM
∠BFD=∠MFE
所以△BDF以点F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度后与△MEF重合,所以DF=EF
4.已知:a、b、c是正数,且a>b。
求证:b/a
要求至少用3种方法证明。
(1)
a>b>0;c>0
1)(a+c)/(b+c)-a/b=/=(ab+ac-ab-bc}/(b^2+bc)
=(ac-bc)/(b^2+bc)=c(a-b)/
a>b--->a-b>0;a>0;b>0;c>0--->b(b+c)>0
-->c(a-b)/>0--->(a+c)/(b+c)>a/b
2)a>b>0;c>0--->bc
---ab+bc
--->a(b+c)
--->a(b+c)/
--->a/b<(a+c)/(b+c)
3)a>b>0--->1/a<1/b;c>0
--->c/a
--->c/a+1
--->(c+a)/a<(c+b)/b
--->(a+c)/(b+c)>a/b
(2)
makeb/a=k<1
b=ka
b+c=ka+c
(b+c)/(a+c)=(ka+c)/(a+c)=(ka+kc-c)/(a+c)=k(a+c)/(a+c)-(k-1)c/(a+c)
=k+(1-k)c/(a+c)>k=b/a。
第五篇: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几何证明题入门难,证明题难做,是许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学习不得法,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讨证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要审题。很多学生在把一个题目读完后,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龋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二要记。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三要引申。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就像电脑一下,你一点击开始立刻弹出对应的菜单),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四要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也就是要逆向推理,从题目要你证明的结论出发往回推理。看看结论是要证明角相等,还是边相等,等等,如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1.对顶角相等2.平行线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3.余角、补角定理4.角平分线定义5.等腰三角形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等等方法。然后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五要归纳总结。很多同学把一个题做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去做其他的,这个也是不可取的,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过头来找找所用的定理、公理、定义,重新审视这个题,总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往后出现同样类型的题该怎样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