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失分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时间:2019-05-15 14:1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失分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失分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第一篇:浅析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失分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浅析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失分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许晓娟

(和田地区实验中学 新疆和田848000)

摘要:阅读理解是一种广泛流行的考试题型,在多种考试中都不可缺少,而且随着阅读教学的发展这种题型在一些试卷中的比例还有升高的趋势。从每年模拟考试成绩、历年高考成绩看,学生高考汉语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阅读理解普遍得分比较偏低,尤为第二部分,本文主要分析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题型、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汉语 阅读理解

高考汉语是参照《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三级的标准命题。其语言知识的考查内容参见现行汉语教材中涉及的的各类语言知识点、《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的“附录”部分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配套的汉语语法项目点。阅读方面的语料选自国内各类主要报刊和有影响的一些现代文学作品。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汉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加试口试,办法另定)。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包括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占80分;第II卷为书面表达题,占70分。从每年模拟考试成绩、历年高考成绩看,学生高考汉语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阅读理解普遍得分比较偏低,尤为第二部分,本文主要分析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题型、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希望本文能够提醒每位考生在考试时克服这些困难,同时也希望能给各位老师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题型介绍

1.1基本情况

高考汉语的“阅读理解 ”包括两个小部分 ,其中第一个小部分实际上是词汇题,这一部分给出5—6段短文,每段短文的长度在120字—250字之间,每段短文都给出几个问题,共设计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短文的内容(总阅读量约1800字),从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第二个小部分 , 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理解题。这部分给出10篇左右的短文,分别选择若干篇题材、体裁、长度、难易程度不同的阅读材料 ,每一篇材料后提出若干个问题 ,每篇短文的长度和设计的题目数量也较前面略有增加,共设计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短文的内容(总阅读量约4500-5000字),从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1.2考什么

阅读是汉语教学的重点,近年来在高考汉语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很大,主要目的不仅是考查考生理解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考生对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具体要求包括:

①读懂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理解题目的要求。

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要表达的意思。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看出文章要说明的主题,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考生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是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也会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时文章的主题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②理解文章中具体信息。

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阐述往往需要大量细节信息的支持,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考生应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准确地寻求所需的细节。这类试题有时比较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即可作答;有时则比较间接,需要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作答。

③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正确理解文章中词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不懂词语含义就谈不上理解文章。汉语中不少词语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即常说的一词多义现象。考生应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此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

生词,但许多这类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出来。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上下文来猜测生词含义的能力,是考生所必须具备的,也是阅读测试中经常检测的一种能力。

④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

阅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即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

⑤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阅读理解中给出的文章题材、体裁广泛,语料选自各种报刊、杂志、书籍,内容覆盖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科技常识、人物活动、地理环境等多种领域,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一般反映在理解文中某一段落的作用或某些词语的指代关系的题目中。

⑥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或是愉悦读者,或是讲授某个道理。而这些信息通常并不是明确地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⑦把握具体语言环境中大纲规定范围内词语的语音、语义和用法;

⑧阅读速度为150-190字/分钟。

这部分试题包括题材、体裁、语体、语言风格、长度不同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选自各种报刊、杂志、书籍,内容覆盖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科技常识、人物活动、地理环境等许多领域。每段阅读材料后面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的问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考查词语运用。每道题有4个选择项,考生应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在答卷上找到相应的题号。

1.3 语料的选择

文体多样,偏重实用性文体

从文体上来看 ,偏重生活、工作、学习等日常交际内容的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及有多种表达方式的文章比较适合用来出题。

二、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失分的原因

1、词汇知识

大部分考生没有掌握大纲规定应该掌握的词、常用词组和词汇表中所规定词汇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尤其是同义词的辨析和多义词的意义。也有个别“超纲”词汇,多数情况下试卷会给出注释或拼音,对课文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

2、语法知识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结构规律。由于语法是组词成句的关键,对于原文的正确理解也取决于对语法知识的熟练掌握的程度。考生在阅读时往往即使没有生词,也难以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这可能是对该句的语法结构理解不透彻造成的。能否迅速地分析出一句话的语法结构,有时是正确理解该句的关键所在。所以考生对基本语法知识掌握的不熟练所造成的。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是人们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忽略的一个环节。不同体裁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如叙事体裁的文章其目的是叙述一个事件的发生、结果和影响;议论文的目的是标明作者的观点或态度;说明文的目的是讲解一个过程;应用文包括各种函件、宣传材料、日程安排等。阅读的目的也随文章体裁的不同而变化:阅读叙事体裁的文章目的是了解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结果如何、影响怎样;阅读议论文应该了解作者的意图、论点、论据;阅读说明文要根据原文进行正确操作;阅读应用文是为了获取有关信息等。以上的文体常识我们的考生略知或根本不知,而这部分试题主要要求考生理解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体裁的文章。

4、审题不清

由于平时习惯、考试紧张及考试疲劳等,没有理解题目的真正要求。

5、解题方法不当

阅读短文信息量较大(阅读总量5000-7000字),有些学生一看是短文就盲目的去阅读或者未看短文和题干要求就直接选答案。

三、解决的方法

1、词汇知识

这一部分给出5—6段短文,每段短文的长度在120字—250字之间,每段短文都给出几个问题,共设计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短文的内容(总阅读量约1800字),从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做好这部分试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这一部分试题主要考查你对词义理解的准确性,和你的词汇量有着密切关系,是否阅读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这其实是词汇掌握的两个方面,即“质”和“量”。关于“量”不必多说,而“质”即对词义准确、全面的把握应当是你学习的重点,也是此项考试的重点,因为它是正确理解的基础。

②.许多词有不止一个词义,每一个词义也许有不止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发现这些词义之间细微的差别是词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精度”理解的根本所在。因此我建议要及时地总结所学到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并试着根据不同的语境区别它们。这样就建立了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个的“组”,既有趣味,又便于记忆。

③.要注意惯用语,它们也是很容易让你落入的“陷阱”。

④.平时注意积累书面语与口语的词义对应关系。

2、语法知识

由于语法是组词成句的关键,对于原文的正确理解也取决于对语法知识的熟练掌握的程度。考生一定要掌握以下语法知识:

在阅读时即使没有生词,也难以理解某一句话的意思,这可能是对该句的语法结构理解不透彻造成的。能否迅速地分析出一句话的语法结构,有时是正确理解该句的关键所在。必须掌握已下一些语法知识:

① 各种复句的关联词语

② 汉语语序: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③ 词性及各类词的语法功能。

3、文体知识

第二个小部分 , 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理解题。这部分给出10篇左右的短文,分别选择若干篇题材、体裁、长度、难易程度不同的阅读材料。从考试的语料的选择不难发现,偏重生活、工作、学习等日常交际内容的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及有多种表达方式的文章而出题。而文体知识不但是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忽略的一个环节,而且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略的一个环节。所以汉语老师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这些文体常识:

①、记叙文

记叙文主要是通过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做此类题目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即: 〔1〕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2〕事情的起因,即要告诉读者发生着坚实的原因是什么?〔3〕事情的经过。〔4〕事情的结果。〔5〕时间,即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可以明确说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也可以大体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时候”“很久以前”之类的表达。时间表达具体到什么程度,这要看记叙内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让读者准确理解记叙内容,不会引起歧义。〔6〕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写记叙文,就要把变化了的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认真分析,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及其线索。这几个方

面都交代了,记叙的事情才完整;读记叙文,也要把这些都弄清楚了,才算读懂了文章。②、说明文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的文体。一定要掌握 说明文的要点,因说明对象不同而有别,如人物简介,其要要点一般包括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特长等;书籍简介,其要点一般包括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社会价值等;序言,其要点一般包括写作意图、写作过程、内容介绍、作品特点、社会意义的评价等;生物说明,其要点一般包括产地、类属、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害等;制品说明,其要点一般包括名称、类别、原料、形态、构造、制作方法、生产程序、规格型号、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说明,其要点一般包括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害等;生产实验说明,其要点包括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试验结果、注意事项等。上述各要点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说明要点中的突出特征。

③.议论文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即提出问题、论据即分析问题和论证即解决问题。

4、审题

审题在回答问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审题,有效地利用题干中的信息提示,方能回答得全面。一般而言,形成全面审题的能力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1)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2)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3)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

(4)确定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5、解题方法

短时间内阅读短文(阅读总量5000-7000字)并选出正确答案,给考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做好这部分试题从以下几个方入手:

⑤ 要对这部分试题要树立信心 答题时,迅速看一下段后的几个问题,以便确定阅读重点。对短文的定义、结论、数字不可放过,这些有可能是题干涉及到的问题。跳跃障碍抓大意。在阅读短文中肯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这些字可能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障碍,它不会影响考生的阅读,一定要勇敢地跳过去。注意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有的短文或短文中段落的开头结尾很重,因为短文的主要内容、结论往往就在开头和结尾的句子中。把握短文的线索。短文内都有一定的时间、空间、逻辑等关系,如果能够理清其

中的线索,那么就会很容易地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

通过对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题型分析、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论述,希望本文能够提醒每位考生在考试时克服这些困难,同时也希望能给各位老师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2)

2、王海峰、刘超英、陈莉、赵延风《速成强化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陈毛美、郑蓉芳《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李慧.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阅读理解命题中的效度考虑.见(汉语水平考试研究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

5、刘颂浩.预设与阅读理解.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第3期。

6、图尔洪·买买提《高考汉语总复习》

作者简介:

许晓娟女1980年12月出生和田地区实验中学双语教师中教二级

第二篇:学生考试失分原因

文科学生常见失分原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地理 马宏丽

通过对多年高三学生出错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和措施。

一、审题不清导致失分严重

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我们体会到越近高考,学生的审题问题暴露的越显著,有时甚至整题跑题。随着山东省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高考命题难度虽然在知识目标方面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命题,但是依然强调能力立意。作为选拔性考试,试题区分度主要通过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来体现,审题是极好切入点。审题包括阅读材料、分析图表来提取有用的信息、审题干、审设问。对于读图提取信息能力是我们地理学科特别强调的,如果没有很好地从材料、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没有明确题目所设置的潜在环境、没有注意到问题的限定约束,这样答得再多也很难得分.表现问题多多,表现各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未审清题目材料的“主旨”,导致回答问题分不清主次,本末倒置,主要方面抓不住,次要方面却写得很多。如“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呈狭长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关键是要答出狭长的原因,而不是分布的原因。对策:解题时要根据关键词确定得分点的基本方向。如分析区位因素时,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评价影响时,则既要考虑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要求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则不能回答社会经济因素等。

(2)不能够充分重视引导性语言和高考行为动词,如“据图一”或“由材料二可知”,不能明确信息提取的方向;理解“分析、简述、概述、说明、比较等等” 行为动词,不能够明确设问的要求,限定了答题思路和方向。另外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

(3)由于审题不清,没有明确“主语”导致答非所问,出现方向性错误。“与美国西部相比较,我国西部开发中更为不利的条件有哪些?主语是我国西部不是美国西部。

(4)对于各种不同形式的图像,不能熟练掌握读图技巧,导致无法有效提取主要信息。如地理统计图、等值线图或者地理示意图,图像信息量大,信息提取不全面,遗漏图例或表格信息等问题。对策:“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强化读图、识图能力,进行专题学习,着重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增强方位感,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使他们每节课都能够在图中得到相关信息。

(5)无法进行无图考图试题的图像复原和图图转化,导致无法挖掘足够的信息。试题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促进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地球自转的侧视图等。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

(5)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对题干关键词视而不见,特别是概念剖析,不能有效展开分析。如“分析本次海南岛暴雨发生的原因?(4分)”中“暴雨发生”涉及的地理概念为降雨类型,包括常见的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或者台风雨等类型,本题就打开了四个基本的信息提取方向,再据此到图文材料中提 1

取相关文字(时间)信息和图像(气压变化)信息,既保证了答案要点的完整性又提高了信息提取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而且有效避免了误入信息“陷阱”;

(6)不能够充分重视地理数据语言,如“该省(区)的环境承载力为13人/平方千米,目前其人口密度为9人/平方千米。有人据此提出“为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该地区不应限制生育”,请简述你对该观点的看法。(8分)“ “环境承载力”是本题的关键概念,它即承前(人口数量变化)又启后(资源环境问题),此题逻辑关系的建立是以此概念为基础的,因此在这里对这一概念的审题环节不能满足于看到,而是要深刻体会概念量化的关键作用。

(7)不能理解地理的核心分析问题的方法。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都会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想不失分或者少失分,需要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如比较法在综合题中最为普遍,导致答案要点超出范围。“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为共同环境问题,不能作为答案。

(8)不能理解地理核心的分析方法综合法。高考试题突出对非典型区域的考查,要求学生用综合分析法进行迁移。一些学生只是片面地回答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同样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对策:建立严谨的做题步骤和完整的思维方式。

(9)思维定势导致失分。“说出M地形区突出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作为高频考点对于气候特点的分析导致大多数学生忽略关键词“突出”,造成无谓失分。对策:摒弃思维定势,谨记越是熟悉的问题越可能会有新颖的考核角度,做到“题易人易我不大意”。

(10)逻辑不清导致失分。如上例中中分析其成因。错误答案: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用气候类型解释气候特征。学生学习过程不加以分析理解,明晰地理名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死记硬背的恶果。对策:摒弃只关注死记硬背的传统观念,重视分析掌握地理知识、地理规律,促进综合运用。

(11)缺乏关联分析导致失分。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会导致无法解题。对策:审题时的信息提取要全面,不仅要关注材料和本题题干,还要前后联系,关注其他问题相关信息,完整捕捉信息,再梳理思维链条。

(12)回答不全面,思维较狭隘。这是失分的最常见原因。通常情况下,学生也做了认真审题,也确定了答题方向,但由于简答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综合能力较强,如果学生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则往往考虑问题不全面。对策:教师注意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典型问题的总结整理并关注学生大文科知识背景的拓展。

(13)直接不知如何回答,知识迁移能力差。“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积极影响。”学生答题时会遇到一些从未见过或听过的内容,对题目的背景知识较生疏,不能联系已学相关问题答题。对策:

(14)不能重视分值进行科学分析答题要点指导落实答案。对策:根据分值判断有几个得分点: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基本可以确定得分点应该有几个。如果分值是3分,大多是3个得分点;如果分值是6分,则有可能是3个得分点,也可能是6个得分点。所以答题时,为了尽可能得满分,作答点不能少于得分点。

(15)选择题的做题时间很短,仓促之间无法审清情境材料,弄不明白试题情境与立意、设问的关联导致失分。

对策:

1、认真审题,注意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考题和课本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中关键词,明确要求。由于地理简答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结合有关图文信息设置问题,因此审题时要结合所给信息,提取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要辨别题目的指向,找出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然后围绕考题提出的问题联系课本知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思考从哪几方面回答。对于能力型问题要尽可能的从大的方面和规律性方面去考虑,以保证答案的全面性。

2.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3、熟悉教材,加强理解记忆,拓宽知识面,努力增加知识储备,增强知识变通和迁移能力。解答地理简答题的任何方法、技巧,都要建立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吃透教材,牢固掌握课本知识,重点知识一定要加强理解记忆,把课本语言消化吸收变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做题时不仅有话可说,且能抓住得分点。有些问题的回答要使用地理专业术语,注意“回归课本”,尽量用课本语言表述,这样才能做到少失分。

4、把握答题的角度,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体系。将知识整理归纳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熟悉常见非选择题的答题思路,这些可以从典型案例中归纳。如分析传统工业区可以参照鲁尔区的分析思路,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可以参照“西气东输”的影响,分析生态问题的防治可以参照西北荒漠化的防治等。

5、加强信息容量丰富、类型多样、新颖创新的选择题的训练。鉴于前文关于错误原因分析诊断的共性表现。高三后期可选编以下类型的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综合性很强,高度抽象概括,知识跨度大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创新题;多坐标、多曲线,信息繁杂的试题。各类景观图的判读。一图多用的逻辑关联图、结构图的考查。

6、关注世界热点能够拓宽知识面,在无形中学会知识迁移,把课内外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常思考,把课本知识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可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善用改错本。弄清楚做错题是由于审题不准确还是根本不会,是由于书写出错还是对基础知识、原理、规律的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彻,培养纠错习惯,避免错题再错。

8、培养正确的做题习惯。要在平时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对试题中的关键词不妨经常勾勾圈圈,提高对试题中关键词的敏感度。平时审题就要尽量做到:不看错题,不遗漏题、要看全题、要审准题;认定和处理好(剖析)图文信息,学会二次审题、阅读试题的多次设问、反复观察图文信息,充分挖掘题目中显性和隐性条件。

应该在地理备考的每一个步骤为审题做好知识储备和方法准备,辅以有效练习,巩固做题技巧,加强反思,才能使学生练就“火眼金睛”,一针见血的解决地理问题。

二、基础不扎实,理解不够深入

(1)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结构与联系把握不准确

高考对区域定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认识较模糊,心中没有“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的概念,所以就很难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如果不能对地理事物进行准确的定位,不能理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会在考试中失分。

(2)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概念模糊,描述不正确如描述我国松花江的水文特征不全面。

(3)自然地理的过程和原理在不同尺度的区域中迁移运用类的错误频率高。图像信息复杂,考点综合性强,题型与平常训练不吻合的试题,容易出错。

(4)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重要的地理数据,如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平时练习较少碰到,故而反而容易造成记忆不清而出现误判。

(5)绘图试题失分严重。如有关绘制冷锋剖面示意图的问题。这个小题对于考生来讲应该很简单,但实际得分较低。主要的错误在于:冷气团、暖气团写的不完整(只写冷、暖或者是冷气、暖气);冷暖气团标注错误(怎样判断冷暖峰);冷锋符号标注有误(此类错误最多);

对策:

1、夯实基础、稳扎稳打练好基本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平时多总结、多回顾,才能使知识升华。

2、自然地理的主要原理和过程要经常与具体区域联系,即落实在具体区域中,训练反馈和选择题评讲时注意拓展类似区域或者差异相反的区域。

三、答案落实失分原因

(1)、未使用地理专业术语或者关键词中有错别字,表达不够准确。如答案中“煤炭”写成“煤碳”,把“温带海洋性气候”写成“温带海洋气候”那就是错误,要失分的;对策:杜绝错别字,特别是关键字不能写错,这些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平时的复习中逐步养成。

(2)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语言表达不到位,往往回答不到点上,答案显得模棱两可,随意性较大。对策:平时学习就要追求用准地理术语,做题时要使用题目材料中给出的地理术语或表达方式。

(3)答案语言落实适时引用材料语言。对策:答题时,应尽量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答题点。当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与课本的语言不完全吻合时,应以所给材料中的信息为依据,尽量吻合标准答案。

(4)答题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答题时将得分点混作一团,得分点不容易找;卷面特别的乱,答题要点不明确,段落层次不清,没有标点符号;对策:一定要有清晰的层次,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出你是从哪几个方面作答,得分点一目了然。同时还要分清轻重,将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次重要的紧跟其后,无关紧要的放在最后或忽略不写。

(5)缺乏答题技巧,考虑问题不全面

对策:根据分值和问题联系课本判断出该题几个要点,如该题至少应该是三个要点,就最好至少要答出5个要点,不妨坚持“三多”,多写、多分点、多用术语。多写,即在审题之后结合题意,把知道的相关东西都搬上去;多分点,显得答题有条理。

(6)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

由于实行了网上阅卷,部分考生字迹潦草、不清楚,还有一部分考生字体太小很

难辨认,由于找不到得分点就无法给分。对策: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书写字体大小一致、用力适中、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7)未在规定的区域答题。对策:严格按照指定的区域和题目要求进行答题。在阅卷时虽然阅卷系统中有“显示整卷”的功能,但写错位置的试题答案会被判为零分,况且一旦出现答错位置的情况,错误通常成对出现,损失也是双倍的。所以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答题时不能随意,必须在规定的区域内来进行作答。

(8)考试时做题没有合理安排各科试题的做题步骤,跨科做题导致漏题特别是选做题或忘记涂卡失分。对策:搞好文综训练,适应试题情境,练习有效地进行思维转换,合理有效地对时间进行分配。

(9)逻辑推理混乱、信心不足、答案写上后重复划掉

在阅卷过程中很多考生的答案,明明有一大部分是对的,或者基本上全对,但是有的考生全部划掉对的答案而后再写上一个他认为最佳的答案,这在踩点得分的阅卷规则下是非常愚蠢的。其实在作答综合题时不怕考生写的多(写得越多得分点也就越多,但一定要逻辑推理有序),就怕考生写的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性。

四、心态不稳,急躁失分

近几年的的高考地理试卷,可以说是较平稳较容易的,但是考生没有完全投入到做题中去,心里不平静就不能按部就班的解答题目。顾虑重重,反而不如平时做题水准。甚至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遇到难题不会绕道走,焦虑、沮丧,一下子乱了阵脚,一败涂地,后面的题目几乎全部放弃,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应试心理和策略。所以说同学们平时要给与自己准确的定位,磨炼其意志,培养其韧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试中去,做到平静面对高考,保持一颗平常心。对策:重视考前心态调整,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

“终点思考,源头落实”。对于以上的学生失分点,虽然我们三番五次强调,但同类同质的错误依然不能在我们大量的反复练习中有效地减少。主要是教师在时间的压力下,对学生的错题往往只是简单地纠正答案。学生缺乏高效的错题整理消化吸收环节,缺乏实战感受,不能高度重视这些易错原因并将其消融与平时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争取各个击破。因此狠抓错题本的落实,人手一本错题本,争分夺秒地落实问题,查漏补缺,力争让学生做到题不二错。

第三篇:高中数学考试学生失分原因透析

高中数学考试学生失分原因透析江苏沛县朱寨中学卓勤平

近几年,各种各样的考试层出不穷。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水平,把失误降低到最小,本文就高中数学考试中学生失分的原因作一探讨,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意见,供参考:

一、学生数学考试中失分主要原因剖析

1、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够清晰和准确: 数学试题特别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和填充题所占比例高达50%.而且解答题也特别重视与基础知识的结合。从每次的统计数据看,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记忆不准确的问题比较严重。2、基本技能不够熟练: 解题缺乏思路,基本解题方法(如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整形结合法、估算法、特值法等)掌握和运用不熟练。做选择题耗时长而准确率低,做解答题该得的分得不了,造成无谓失分。

3、运算能力不强,从考试的情况看,试卷上运算失误过多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1)使用方法不当,算理、算法混乱;(2)计算不够缜密,毫无目的性和合理性;(3)不会恰当的估算、图算、巧算等;(4)对错误的运算结果识别、判断的能力差。解题思路正确、方法对路但运算失误,在做选择题和填充题时均不能得分,十分可惜。运算是数学的主要任务,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能力,有些试题,如能依据题设条件作出正确的分析与推理,从而发展最简洁合理的巧妙解法,必将避免大量繁琐的推演和盲目的计算,从而降低运算的失误率。

(4)解题不规范,推理不严谨:解答题中,解答是按步骤给分的,必须要规范地写出推理论证的步骤。但相当多的考生在答题时,思维活跃、表达含糊、以偏概全,把特例当一般,忽视试题中的限制条件等,这必将增加失误,无谓失分。

(5)考试心理不健康:一味追求速度,审题马虎、计算潦草、看错写错、颠三倒四或丢三落四,是多数考生常犯的毛病。求胜心切、操之过急,是渴望进步的同学在考试中失分的主要原因。心情急躁,厌烦考试,不能集中精力,打不开思路,则无法正常进行考试。

二、数学考试失分的处理

1、“三基”掌握:数学考试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同时也强调对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尽管师生常谈重视“三基”,然而具体操作时却眼高手低,常常不屑于做普通题目,眼睛只盯着高难度的题目,结果复习效果欠佳。要知道:掌握知识不是靠老师把知识塞进头脑中,而是靠自己积极主动地学,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注重向45分钟要质量,注意老师对知识的剖析与串联。重视反思和回顾,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公式、定理、法则的记忆,加强对概念、定义的理解,从而达到灵活运用之目的。及时复习巩固,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提炼思想方法,总结解体规律特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方法:智力固然是重要的,但在智力一定的条件下不会自己思考是致命的弱点,多数同学上课不会听讲,自己不能独立思考而依赖于老师的讲解,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不能从中得到启发,不能提出问题,做作业照抄照搬,久而久之成为知识贫乏、解题方法呆板的后进生。在自习课上只是忙于做题,就会丢掉复习中一个重要环节——对所做题目进行理性思考,以致自己不能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不能优化解题方法,不能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如何才能掌握学习方法呢:

1)勤于动脑,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分析,领悟其中的道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课堂是同学们学习的主阵地,务必充分利用其时间和空间,不可懈怠。

2)及时复习。如果课堂上老师留下几分钟让我们自由支配,那么我们就要把这几分钟用于消化复习当堂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总结。每天自习的第一节,也要用于复习当天功课,不管当天有多少作业,首先保证当天功课及时整理总结。

3)自习课上要做到三思:一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题目涉及到哪些知识点,涉及到哪些解题规律、技巧,在脑海中做到快速检索,直至能够熟练提取,运用自如。二思典型习题。从条件变换到多解优解、概括思路、异题迁移等多个方面进行主体化思考,建立解题模型。三思存在的弱点。对出现的错题纠错析因,查析知识和技巧漏洞,整理错题档案,以防再错。

4)经常复习。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大脑皮层上神经联系暂时形成的过程,要使知识在大脑中的“记忆痕迹”不断深化就必须对所学知识仔细琢磨,反复推敲,经常复习,这样才能深化理解,经久不忘。

3、运算能力:要从基本上减少运算失误,提高运算能力,首先必须练好基本功,其次要提高运算与思维相结合的水平,要具有较高的估计和运算鉴别能力。加强对公式、法则、概念、性质等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计算时做到算理正确无误。认真分析题意,选取合理的运算途径,尽量使算法简洁,运算量小,从而使失误几率减小。正确认识数字运算与字符运算的联系与区别,在观念处强化字符讨论意识,提高字符变形能力。在运算过程中,算式要正确,层次要清楚,格式要规范。注意简化运算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如换元法、数形结合法、估算法、特值法等。注意运算的结果要符合题目要求,未作明确要求的,要与已知相应或写成常见形式。运算的中间结果注意简洁性和对后继运算有利的原则。

4、应试心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一再证明,应试心理状态,是决定考试成败的重要因素,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因为脑子笨也不是因为不用功,而是被自卑、羞怯、焦虑、恐惧等过重的心理负担压垮了。有的同学暗示自己学不好:“我不会,我太笨”等,那么他的成绩就会真的很糟,长久下去产生自己不如人的自卑感,这样成绩就每况愈下,一到考试就会紧张不安、心烦,导致成绩下降。具有健康的学习、考试心理需要做到:

1)正确对待学习与考试的关系。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考试是检验你学习的知识扎实与否,能力提高了多少,一旦发现错误、缺点,立即找出问题症结,以利于以后的学习。

2)树立自信心。自信使人奋进,自信使人成功。自信的基础是能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个知识点、每个题型、每个方法都要理解透彻,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为提高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平常多用功,考试时保持一颗平常心,考出自己平常的成绩,做到求准求稳不求急。

4)考前进行心理调试,暗示自己一定会考得比上一次更好。每考一次都记下心路历程,考一次调试一次。

5、考试技巧:如何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对每个考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它对你教学成绩的影响也许是几分、十几分,甚至更多。一般来说,考场上把握以下四点对考生解答数学题是有帮助的。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就急于下笔,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

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如代数论证中“以图待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的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对于立体几何论证题,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3)“快”与“准”的关系:在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一些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4)难题与易题的关系: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数学试题以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大多解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进门容易出门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也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第四篇:学生失分原因探究(附答题技巧)

研究失分原因,有针对性复习通过对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中招考试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面:

1.思路不清。对复习备考的规律性、科学性缺乏研究,抓不住重点、热点、难点,甚至会出现教师对学生误导现象。

2.准备不足,落实不够。考前没做好充分准备,不能做到有备无患,知识也有明显的缺失。教师对中招备考事宜只给学生进行一般要求,缺乏一步一个脚印、稳抓稳打的精神。

3.双基不牢。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基本概念不清晰,对基本要求不重视,好高骛远,错误百出,更谈不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考试后屡屡垂头顿足,后悔不跌,但仍不能好好弥补这完全可以弥补的过失。例如在解分式方程题时,有些同学该部分内容的复习不到位,没有进行验根。甚至在图形题中,把“判断直线GB与DF的位臵关系”当成是要“证明GB=DF”。全面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提高及格率和平均分靠的是对基础知识的严格训练。

4.技巧不会,不会使用数学思想、方法,缺乏思维策略,变形、拓展能力欠缺。

平时做模拟太少,对不同类型的题不会采用相应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解09第14题时,不会往“特殊化”和“位移变换”的方向思考,不能联想到“基本图形”。在解压轴题时,更是不能做到:解数学题不管它是难还是易,都不能胡思乱想,要讲求方法,要有条理

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观察、猜测、检验、回顾。“为了解题而解题”是不行的。

7.表达不准。例如解图形题时,没有将对应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臵上、符号写错、字母写错。在解统计题时,只是描述了题目所蕴含的信息,没有将数学内容转化为生活语言,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解答题时,没有写好 “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重视,避免学生在中考中出现“低级错误”。另外考生不能够较为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概念和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导致答案的“口语化”严重,或心中有而说不好说不出,考生平时不能做到认真练习,书写不规范,造成解题过程表达不完整,颠三倒四,严重影响成绩。

8.卷面混乱不堪,不规范。考生平时书写满不在乎,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书写潦草,让阅卷老师看不清楚所写内容,甚至对答题卡的区域书写要求视而不见,或对答题内容没有整体规划,写出或写错答题区域,影响阅卷老师情绪和阅卷速度,违反给分常理和原则,必然影响个人得分。

9.阅读习惯差、审题能力不足。

考生不会审题,把握不住题意,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新出现的题目不能灵活运用所学正确分析理解,造成盲目解题,导致失分。如:由于阅读能力不够,有些同学的计算结果没有按照题目要求取近似值。由于不理解题意造成解题困难。甚至计算方程题由于看不透题,因采用方法失当或符号、数字写错,而遗憾失分。

现在的学生普遍心态不稳,做事不求甚解。需要培养学生:用笔引导自己一个字一个词地读题,并随时选出“关键字词”的习惯。10.计算能力弱,影响思维与结果。

例如:在实数运算、化简求值、解方程和方程应用题时,学生因为计算错误而影响成绩的比比皆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学生清楚运算的算理,也需要进行专项的练习,还需要教会学生管理好自己的心态,从思想重视,从习惯上改变。

依据考生失分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在备战2010年中招时,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不能急于赶功课,然后不得已再“烫剩饭”。要练好基本技能,保证能够快速、准确地解答常规问题。切记!数学:懂了≠会了≠对了≠快了≠得分了。要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习作风,在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以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引领去贯穿绝大部分解题过程。教师一定要加强正确指导、引导,紧扣“三基”力求“四基”,并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提高书写的质量,提高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为中招考试取得理想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附:考场答题技巧

1.重要提醒:考前要提前进入学科思维状态。

考前10分钟,首先看一看事先准备好的客观性题目常用解题方法和对应的简单例子,其次,闭目想想平时考试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然后清点一下考场用具,轻松进入考场。这样做能使自己提前进入“角色”。“拿到试卷后先看一下是否完全,卷面印刷是否清楚。其次,要把试题浏览一遍,了解一下试题分量、难度等,大致确定答题分配时间。”

2.似曾相识的题要注意异同。

审题一定要细心,逐字逐句搞清题意,尤其是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异同。遇到一时想不起的问题时,要换个角度思考,从与题目有关的知识开始类比联想。如“课本上怎么说的”,“以前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过什么问题”等等。3.排除干扰沉着冷静

考试时的干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情绪干扰,由于过分紧张、焦虑而干扰对知识的回忆,本来熟悉的知识难于再现,出现思维障碍,甚至头脑中“一片空白”的现象,这时一定要平静下来,自我减压,使心态恢复正常。二是思维定势干扰,如果遇到“似曾相识”的题目,容易套用过去解答该类题型的方法,而忽略了题目间的差异。有时最先想到的解法,尽管不适用,却总不愿抛开,妨碍他法的选择应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暂抛开此题,先做其他题目或换个角度思考,另作尝试,以求顺解。4.多角度复查按时交卷

没有想要提前交卷的吧?(?!)复查要从多角度、多思路考虑,如觉得某些题解答不妥时,需要改动,必须反复推敲,确实有了正确方案,才可划去原答案。若尚未成熟时,千万不要把原答案划掉,以免贻失得分机会。

5.省下时间做难题是不合算的。因做容易题固然要快,但更要准确!

要顺其自然。

现象剖析:世上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亦,不为,则易者亦难亦!启示:不要忽略我们认为容易的,也不要轻易放弃确实有难度的问题,中考在即,这样的指导思想“可以有”!6.重视答题卡书写正确的训练。

第五篇:司法考试案例题失分的六大原因

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学员*宝石洁*提供!

司法考试案例题失分的六大原因

司法考试作为职业考试,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具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也是考生经常丢分的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考试中答题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其它题目上耗时过多,以至有可能会答的题目根本没有时间作答。二是在司法考试中复习不够充分全面,这道题正好出到了自己复习的“盲点”,看完题后,脑子一片空白,找不到分析案情的切入点,根本不知如何作答。

三是弄清楚了题干中所交代的各种法律关系,但对相关考点把握不够准确,受到题目里故意设置的干扰信息的迷惑,误入歧途而失分。

四是看懂了题目,但平时实战训练不够,没有养成解析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的正确思路,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下笔写起来,罗哩罗嗦,眉毛胡子一把抓,写得很多,却不得要领。犯了通常所说的“答不到点子上”的错误,费力又不讨好。

五是没有仔细、全面、连贯的审题,便仓促下笔作答,但很快发现自己的观点前后矛盾,于是再返回来重新分析题目,否定前面的答案,这样一来,不光浪费有限的答题时间,而且导致试卷答题次序颠倒,箭头乱飞,涂改严重,卷面效果一塌糊涂。阅卷老师需很费力地才能找到你答题的得分点,卷面分数因此而受到影响。

六是题目都回答了,但没有掌握基本的做题技巧,答题因标注不明而失分。比如,一道案例分析题总共包含六个小问题,正确的答法是按照顺序依次作答,并且清清楚楚地标明第一个小问题答案在哪,第二个小问题答案在哪,第三个……第六个。而有些考生在作答时除了标明第一个小问题外,对剩余问题不做任何标注,连在一起作答或做出的标注极不明显,两个问题之间去间隔无空行,给阅卷老师阅卷工作带来麻烦,有时会直接影响分数。

其六,知识点复习到了,也写出来了,但因为关键概念答错或核心词汇写错而被扣分。比如,合同法中如果将“缔约过失责任”写成“违约过失责任”就会被扣分;2006年卷四第一题第六问中,很多考生因为“交通肇事罪”中的“肇”字不会写或写错而被扣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找到司法考试中案例题失分的原因,通过2010年司考必定没有问题。

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学员*宝石洁*提供!

下载浅析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失分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高考汉语阅读理解试题失分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选择题的失分原因及对策

    高考数学选择题失分原因及对策 武汉中学 蒋怡 选择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一类重要题型,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的特点。因此,能否快速、准确......

    数学考试失分原因剖析(精选多篇)

    数学考试失误及其对策 肖元林 研究失误是为了避免重犯错误。根据对考试卷的分析和同学们的总结,谈谈数学考试中的失误现象(限于篇幅,省略了举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考生......

    国家公务员申论失分原因分析(含5篇)

    国家公务员申论失分原因分析1. 对申论考试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 很多考生对申论考试重视不够,认为无非就是写一篇作文,没有复习的必要。因此,在进考场之前,基本没有复习过,既没有仔......

    小升初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小升初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明明是很简单的题目,可是学生总是做错失分,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家长都感到惋惜万分,可是下次又再继续犯同样的错误,丢失很多宝贵的分数。有什么方......

    小升初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小学数学在线视频培训免费试听 http://edu.21cn.com/kcnet1240/心态不端正 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

    中考物理容易失分原因总结[共5篇]

    中考物理容易失分原因总结 中考物理容易失分的因素: 1.未认真审题、看图,导致思路不清,误入圈套。 2.答题过程中的关键字、词写错。回答问题不能用物理语言,不能抓住主要问题,条......

    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精选5篇)

    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对7-9年级的具体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诠释和工......

    高考由于审题不当造成的失分

    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 就这样,你出人意料地来了,就这样,星星还在发光 山就这样建起来了,水就这样干了,云就这样成了天的蒲扇 就这样,夏天的花开了,春天的花谢了 冷风就这样走俏了,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