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环容局总结2013年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环容局2012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2012年,环保市容局在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市容环境建设和民计、民生工程,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面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
2012年项目总投资3亿元,其中新区投资1.98亿元,汉沽管委会投资0.82亿元,共同投资0.2亿元。
其中一纬路、二经路工程,东滨里、沽祥里、新村南北里三个社区,蓟运河留庄段绿化工程由新区负责。目前,一纬路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平面绿化、围墙重建及弱电附着线规整等施工接转到2013年,二经路工程完成工程招投标,沽祥里、新村南北里、蓟运河留庄段绿化完成立项,东滨里社区由于百姓在立项期间给宗国英区长写信,此项目暂时搁置。
二、城市维护工作、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
1、扎实做好路面扫保工作,保持天天、处处、时时干净。
2、疏通、管理和完善城市雨污水管线、化粪井、收水口等基础设施。
3、做好路灯养护工作,亮灯率保持98%。
4、全年清理清运垃圾15万吨,做到日日清。
5、新增提升改造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
6、水厕、旱厕都做到及时保洁管理,粪便及时处理,方便群众如厕。
7、破绿、破硬加强程序化管理,注重恢复,保证市民出行。
三、深化城市考核工作,推进城市考核体系建设。
完成立体化考核、点线面考核,以及完善“随机抽、随机考”体系建设。2012年市考核中,取得1次良好、8次达标的好成绩。新区城市考核名列塘汉大管委会第一名。
四、加强源头管控力度,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2012年,环境保护工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重点治理了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排三”问题(废水、废气、废渣)。对盐化、精细化工等重度污染企业也进行了专项治理,解决了原汉化院内违法偷排废酸的问题,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截止到11月30日,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好于二级天数达87%。
2012年排头兵项目完成了汉沽爱卫办荣获全国爱卫会颁发的“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先进集体”称号。
环容局明年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安排
在今后的五年中,环保市容局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大力实施城市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工程,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一、2013年计划安排:
1、2013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总投资4.76亿元,其中新区投资3.3亿元,汉沽管委会投资1.46亿元。共包括四条路,一个公园,五个社区,及17处绿化提升改造项目;涉及路段长度4677米,老城区改造面积9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4.8万平米(包括新建提升绿化改造面积16.9万平方米)。
2、城市管理、城市维护工作实现新突破。⑴2013年启动雨污分流工程,计划投资7700余万元,在城区360个点位实施改造。⑵垃圾清运做到减量化、增量化、资源化。⑶在保证亮灯率的同时,以LED路灯为试点,逐步推广节能灯建设,进而覆盖全区域。⑷旱厕改建水冲争取达到50%。
3、城市考核工作建立上下贯通、横纵连片、立体化,即全覆盖考核体系,不留死角,使考核工作形成常态化。
4、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以节能减排为契机,关、停、整改污染源,保持并提高辖区内水环境、空气环境质量。
5、在2013年争创排头兵项目中,环保市容局力争完成汉沽环境监测站通过国家三级标准化建设验收目标。
二、五年计划安排:
1、以建设美丽河西、秀美汉沽为抓手,对老城区140万平方米老旧楼房进行立面整修,全面展开老旧城区的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
2、以茶淀玫瑰香葡萄科技园区二期工程为依托,力争建设茶淀郊野公园项目。
3、推动滨海国际健康产业园绿化景观一期改造工程项目建设,预计投资4400万元,新建提升改造绿化面积9.5万平方米。
4、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与新区对接,实现汉沽城市考
核信息化平台全覆盖。
5、推进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原有排水暗沟、局部新建污水管线,五年内实现雨污排水彻底分流,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环境。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二篇:建设局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文章标题:建设局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思路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过去五年,我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进性教育和开展“三个
走在前”排头兵实践活动为动力,以建设xx、发展xx为己任,以推进全县城镇化建设进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团结协作,积极履行部门职能,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五年主要工作成绩
(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年均递增2个百分点,至2006年末达xx。xxx四镇被定为省级中心镇。xx镇被定为省的“五金专业镇”,xxx村被省定为“生态文明康居工程试点村”。同时通过规划调整,撤并了xx等镇。城镇主要道路基本硬底化、绿化、亮化,城镇职能结构和功能布局趋向合理,城镇人口积聚快速增加。
(二)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建安产值年均增长10,2005年全县实现建安产值xxx亿元,实现建安税收xxx万元。2006年全县建安产值将达xx亿元。
(三)房地产业方兴未艾。五年来,全县房地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xxxx等重点项目相继建设带动下,xxx等房地产楼盘完成投资约xx亿元,并于2005年开盘售楼。
(四)城镇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龙头地位更加突出。五年来,已全面完成全县建制镇城区总体规划的新一轮修编,xx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均委托国家一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善。xx中心镇总体规划已开始编制。同时创新规划编制模式,通过招标、择优录取的办法确定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完善xx级民营科技园总体规划和xxxx产业转移园的总体规划。并全力协助省建设厅顺利完成了xxx村的总体规划。
在规划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了《城市规划法》、《xx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和《xx中心镇规划指引》;并根据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划制定了《xxxx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同时,根据《xxx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要求,成立了“xxx城市规划委员会”,认真落实“一书两证”的规划建设审批制度;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执法行动,拆除了一大批违法违章建筑,有力维护了规划的权威,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盘棋,促进了全县城乡规划建设快速有序发展。
(五)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狠抓整顿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坚持以《招标投标法》和《xx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为依据,完善了工程交易办事制度、会场纪律制度、办事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力推行了“招标信息发布公开,投标申请人资格审查结果公开,中标结果公开和场内监督、场外监督”的“三公开两监督制度”。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允许外地符合资质企业进入县内参加工程投标,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了市场竞争。
二是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重点扶持了xxx等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培育xx的房地产市场。同时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培育住房消费,引导市场调整结构。
三是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并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活动月之机,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建筑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了各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五年来,全县未发生建设工程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城镇环境进一步美化。为做亮做美城镇环境,进一步强化了城监执法和市政园林、环境卫生等公共事业管理,顺利完成了xxxx改造,美化、亮化了xxx。加强了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察管理,保证市容秩序畅通有序。顺利完成了创建省文明卫生城市和xxx创建省卫生城镇工作。
(七)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在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紧紧围绕开展先进性教育、排头兵实践活动,大力推行了政务公开、首问责任制,健全了《百分制实绩考核》、《责任追究》等十多项机关内勤管理制度,实行了“窗口”一条龙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同时通过政治学习、普法学习和职业技能学习等,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素质教育,促进了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五年来,我们在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城镇规划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个别镇领导对规划不够重视,管理工作不到位
第三篇:过去五年教育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教育工作思路
望江县教育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从2007年至2011年,是望江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望江教育发展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教育兴城战略,深化各项教育改革,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蓬勃发展,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竞相争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齐头并进,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同步推进。
(一)实施教育兴城战略,布局调整效益显著
从2007年起,我县大力实施“教育兴城”发展战略,先后无偿划拨城区土地近1000亩新建学校,县财政每年单独列支500万元用于城区学校建设,累计投资近2亿元新建了望江中学(新区)、望江三中、望江四中、望江三小、望江四小等5所公办中小学,扩建望江二中东区。县城区学校规模由2007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近3.5万人,较好地满足了外来投资商、进城务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根据全县教育发展现状,县委县政府提出 “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的教育发展总体思路,优化全县中小学布局。五年来,全县中小学校总数由2007年的255所调整为2011年的164所。为了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我县科学制订全县农村薄弱学校发展规划,做到危房改造与薄弱学校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五年来,我们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9343万元,以校安工程为主的各类项目顺利实施,新建校舍283507平方米,加固校舍21544平方米,1
消除D类危房75638平方米,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在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吸收社会资本,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五年来,我县吸收社会资本近2亿元,先后兴建了民办安庆长江学校、文凯中学、皖江职业技术学校、宏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规模近9000人,成为望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政府创新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支持皖江职业学校和宏艺职业学校建设,各部门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也采取最优惠的扶持政策。两所职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皖江职校和宏艺职校分别为省级和市级示范职业学校。我县在全市率先启动春季招生,并把招生任务分解到各初中学校,实行职教招生工作考核一票否决。目前全县职教在校生近4000人。我县从规划、土地、立项、建设、师资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帮助他们迅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使我县的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初中毕业升学率由2007年的79.5%上升到2011年的91.8%。
(三)不断加大投入,教育民生工程有效落实
一是义保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从2007年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施“两免一补”,县财政按时下拨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每年免费教科书全部由省统一实行政府采购,通过县新华书店发放到位;每年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全部由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方式,按时打到贫困寄宿生家庭帐户,累计受惠学生6000余人。二是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从2009到2011年,我县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总面积达22.9万平方米,工程规划建设总投资将达2.01亿元,项目总数达262个,几乎覆盖到全县所有公办学校。目前我县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已完成总量的80%,所有在建校安工程项目均按上级要求规范、有序、扎实推进。三是中职学生资助管理规范。我们建立了资助对象评审机制,各校都建立了受助学生个人台账,从2007年起,累计发放助学金1463.6万元,资金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直接汇至受助学生银行卡。四是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全面启动,近两年已建成112个。五是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平稳实施。2011年发放助学金510万元,受惠学生3400人,受惠面达20%。
(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从2007年起,我县教育系统连续举行全县中小学校长论坛,每年选派校长去省内外先进地区学校参观考察学习,请专家做报告,选派城区学校后备干部到农村薄弱学校挂职锻炼,开展名校长建设工程,评选全县名校长。尤其是近两年,先后选派100余名校(园)长赴安庆、南京、上海等市区先进学校挂职锻炼,在全市率先启动“领雁工程”,实现资源共享,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我县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我县近五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招教师462名,重点补充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紧缺性学科,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充实教师队伍。同时,我县与安庆师范学院联手实施“双进工程”,连续几年共吸纳580余名安师院师范生顶岗支教,选派英语、语文学科共80名骨干教师赴安师院培训,搭建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平台。
(五)以规范办学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规范办学为抓手。从2007年以来,县教育局始终坚持以学校常规管理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高中招生严格实行“三限”政策,禁止交叉录取,对转学、借读作了严格规定,把规范高中招生一抓到底。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免试、免费、就近入学。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行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取消择校费,积极创造条件满足进城务工人员、企业职工、城区经商人员等子女读书的需求。严格控制班额,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严格实行学校收费责任追究制,将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及时查处有偿家教、滥订教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不当行为。实施教学视导制度,加强教育督导检查,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面检查,每学年对学校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健全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促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以课程改革为内容。我县继续全面实施高中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我县坚持实施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和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直接记入中考记分,用于高中招生录取。每年对全县小学音、体、美等学科进行全面检测,将全县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运用到高中招生录取。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实验学校、望江一小、望江四小等学校自编舞蹈先后进京参加全国校园春晚演出并获金奖;近两年望江二中在安徽省航模锦标赛上名列前茅,遥控模型帆船项目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比赛进入前十佳。
——以教育科研为引领。我县按区域划分成立沿江、安
九、月北、城区四个教研片,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加强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开展送教下乡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
教育教学水平的研究能力。
——以教育装备为手段。我县共建试验网点264个,总投资629.8万元。目前,全县中小学共建有计算教室 70个,拥有计算机共3480台,中小学生机比达25:1,多媒体教室49个,卫星收视设备90余套,光盘的播放设备328套,较好地改变了农村中小学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现状,促进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全县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县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07年赛口中学评为市级示范高中;2009年望江中学、鸦滩中学分别评为省、市级示范高中,皖江职校被评为市级示范职业学校;2011年实验学校被评定为安徽省专项体育特色学校,望江一小被评为市级特色学校;金堤中心学校被评定为安庆市绿色学校。麦元中心学校、华阳中心学校、雷阳中心学校等积极创建特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由2007年的1843人增加到2011年的2709人,本科达线率逐年提升;中考成绩不断提高,600分以上人数由2007年的1470人上升到2011年的2420人,基本接近太湖、潜山等邻县水平;小学检测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幅上升。
(六)加强行风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以班子作风建设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严格考勤、请假、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机关工作人员和股室考核办法,狠抓各项制度落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目标管理,提高机关效能。机关工作人员从领导做起,严格实行“六不准”,廉洁从政,作出表率。二是以严肃考风考纪为重点促进校风转变。加强招生考试监督工作,尤其加强对试卷安全、考场管理、考纪考风等重要环节的监督,重点治理高
考、中考考风,坚决治理教育系统考风不正问题。严格规范各类考试,制定考试处理办法,从严从快处理考试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三是以查处有偿家教为重点促教风转变。针对极少数教师存在的有违师德行为,县局以治理教师有偿家教为重点,促使教师从严治教,依法执教,科学施教,出台专项治理有偿家教办法,并组织专门班子负责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四是以治理收费为重点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各校在开学前做到收费有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私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搭车收费等乱收费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县局专门开通了举报电话,强化收费督查,加大对违规收费查处力度,学校办学行为日渐规范。近两年,通过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县教育局在全县政府部门行风评议中,位次大幅提升;从省市主管部门的通报情况看,近年来投诉率大幅下降,为安庆市各县区投诉率较低县份。
二、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一)基本概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164所,其中高中13所(含民办高中和职业高中6所),初中18所(含完中初中部3所),九年制学校2所,小学130所,特教学校1所。全县教职工5836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93927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16295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3475人,初级中学学生28387人,小学学生35101人,学前幼儿10669人。
近年来,全县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寄宿制项目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校安工程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消除危房,校舍安全状况、校容校貌发生较大变化。“教育兴城”战略实施以来,城区学生规模由2007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近3.5万人,全县初
中毕业生升学率由2007年的79.5%提高到2011年的91.8%,基本满足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和群众子女在高中阶段学校就读需求。我县不断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强化教育内涵发展,成为全省实施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县级样本,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均有很大提高。
但是,全县教育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教育质量、规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高中阶段学生职普比失衡,至今没有合格公办职教中心。城区公办初中阶段学校发展滞后,大班额问题多年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紧缺,个别学校不能开齐课程。全县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公办幼儿园数严重不足,民办幼儿园办学条件简陋,层次较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滞后,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不够明显,校园文化气息不浓,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立足望江县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现状,抓住制约我县教育发展主要矛盾,创新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机制,进一步争取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办好每一所学校,发挥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我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兴城”战略成效进一步扩大,“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内涵不断丰富,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
任务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教师师德、专业水平稳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基本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城区教育和农村教育、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局面,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到2015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96%,学前一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社会各界对望江教育发展满意度较大幅度提高,教育发展能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望江教育事业快速稳定发展。
(四)具体措施
⒈整体谋划学校布局,进一步推进“教育兴县”发展战略 今后五年全县小学学生数基本稳定在3.6万人左右;初中学生数逐年减少,基本稳定在1.8万人;高中阶段学生数先增后减,基本稳定在1.8万人左右。
⑴合理规划县城区域学校五年后的办学规模与结构 ①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学生11000人,具体分布在:二中3000人、望中3000人、三中2400人、四中1500人、民办学校1100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000人,具体分布在两所民办中职学校。
②初中学校。城区8000人,具体分布在:实验3000人(60个班)、望初2100人(42个班)、华阳初级中学2000人(40个班)、长江学校600人(12个班)、文凯300人(6个班)。
③小学教育。扩大城区小学办学规模,组建第五小学、第七
小学、第八小学,适应大县城城区小学生就读需要。
④幼儿教育。新建三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提高县城幼儿园教育整体水平,满足幼儿接受良好学前教育需求。
城区学校五年建设任务: 2011年:启动县职教中心建设。
2012年:建成望江特殊教育学校;扩建望江三小、望江四小。
2013年:扩建望江初级中学。
2012-2014年:根据规划,城区新建三所标准化幼儿园。2015-2016年:组建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⑵优化农村学校布局
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根据未来各学段学生数变化趋势,五年后基本实现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集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的总体目标。未来五年,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基本形成稳定格局,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公办幼儿园基本覆盖到每个乡镇。根据相关政策,妥善处置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学校资产,优先用于教育发展,确保教育资产不流失。
⒉统筹考虑各类教育,努力促进县域内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①创新机制体制,努力办好县职教中心。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在统筹协调、综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服务“三农”,对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作用,发挥职教中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示范引领作用。
②积极扶持民办皖江职校做优做强。鼓励民办皖江职校创新办学模式,注重学生品行养成,探索校企联姻,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工作更贴近市场需要、更贴近学生实际。2015年前,形成一批特色专业,学生数达3000人。
⑵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普九成果。
①明确学校硬件建设标准化和学校软件建设标准化内涵,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好路径图和时间表,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
2011年前,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37%的建设任务; 2012,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27%的建设任务; 2013,完成计划保留学校数31%的建设任务; 2014年底,全县所有计划保留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2015年,巩固提高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
②放大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城区不断扩大的需要。城郊小学打破原有学区划分,将城郊村级小学分散就近归口城区小学管理,形成每一所城区小学管理几所村级小学的管理模式,建立捆绑考核的工作机制,实现城区小学与城郊村级小学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③努力消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象。组建县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第八小学,扩建望江初中,加大政府对长江、文凯学校的初中教育购买力度, 创建办学共同体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五年后初中、小学的班额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④突出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强化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学龄儿童少年入学和辍学生返校的职责,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积极作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减
少辍学现象。
⑶加强高中学校内涵建设,鼓励高中学校逐步形成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全县普通高中学校良性竞争、错位发展格局。
高中学校利用编制和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契机,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扬长避短;积极鼓励和引导高中学校找出既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又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办学之路,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发展优势与特长,为学生人生发展目标、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意见。采取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高中教育的需求,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⑷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民办学校管理。
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有效的服务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鼓励民办学校依法、规范、诚信办学。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教师队伍管理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估。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民办学校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扶持一批信誉好、质量高、有发展前景的民办学校,清理整顿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效益较差的民办学校。
⑸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制定全县和各学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城区新建两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进一步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至2015
年,每一个乡镇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每一个中心村设立幼儿园或学前班。鼓励中心学校利用学区内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积极创办幼儿园或学前班。探索建立政府参与、社会举办者投入、学生家庭合理负担的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强幼儿园自我滚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育管理力度,取缔未经批准的幼儿教育机构。2012年前建成县特教学校,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水平。
⒊创新管理机制、体制,不断丰富“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内涵
⑴加强教育局机关效能建设和教育管理干部能力建设。着力推进教育局机关管理效能建设,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选准每年工作重点,合理制定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的执行力。整合管理资源,打破股室格局,构建重点工作另行组建攻关团队的工作机制。理清股室职责,减少股室之间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发生,规范教育管理行为,杜绝开展无效教育管理活动。建立教育管理干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围绕各股室和学校工作目标、工作过程、工作成效等制定考核细则,考核结果作为对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任用与交流(上挂、下挂、平调)的重要依据。加强县教研室建设,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充分发挥教研人员引领、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教研员指导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县教育人才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县教育人才管理中心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等管理职能;做好全县学校学科教师统计与分析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县教育财务管理中心对教育经费使用的指导和监管能力,把好学校公用经费使用关,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县教育督导
室建设。配齐配强教育督导人员。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完善督导检查限期整改制度和通报制度、教育重大问题监测报告制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逐步建立学校检查评比归口整合制度,完善以学校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作为总抓手的教育评估工作机制。
⑵建立对县直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党政领导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对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考评办法,探索制订县直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考核方案。考核结果纳入县组织部门干部考核。
⑶建立完善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中心学校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估机制。完善评估指标体系,组建评估专家队伍,加大过程评估力度,创新评估工作方式,注重运用评估结果。
⒋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效果 ⑴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采取一系列措施,展现新时代教师风采,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坚决清理整顿在编不在岗教职工,彻底解决教职工外出兼课、代课,无故脱岗、离岗问题。建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长效机制,加大督查和对违规事件处理的力度,有效遏制教师滥订教辅资料、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现象。
⑵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和教师交流制度。确保全县教职工总数呈基本稳定态势,每年补充教师数量原则上不少于当年教师自然减员数量。教师引进计划按照学科缺编情况制定。新进小学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进初中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大力引进硕士研究生进入教师队伍,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采取上挂、下挂、巡回支教、送教下乡等措施,促进校际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城镇中小学教师晋
升高级教师职务,应在任现职内,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经历。
⑶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完善教职工绩效工资评价体系,形成管理人员、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四类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鼓励所有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重要依据。2011年在部分学校开始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面,到2015年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对年龄偏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其转岗或提前休息。
⑷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分层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制定和完善全县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制度,加大中小学特级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研读教育教学名著,上好优质课,撰写教学反思,发表论文,承担教育科研课题。鼓励学校尝试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和学校发展规划有机整合,使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关联。
⑸提高教师待遇。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逐步提高绩效工资标准,努力提高教师待遇,营造教师安心从教、乐于奉献的环境氛围,让教师充分感受从事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快乐。
⑹规范校长选拔、任用与管理制度。实行校长任期制与交流制,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逐步将年轻有为的优秀教师推荐到学校领导岗位上,增强校长队伍整体活力,逐步建立对校长的选拔、聘(任)用、管理及解聘等方面的工作机制。
⑺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有效整合县教研室、电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搭建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高服务职能。
⒌加强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⑴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使德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喜闻乐见,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德育实效性和感染力。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提高体育课程、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质量,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改善音乐、体育、美术设施,添置教学器材。积极开展各个层次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和艺术节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逐步建立教育、制度约束、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等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党组织、教代会参与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学校、教师乱办班、乱收费、乱发教辅材料;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和校务公开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案件。
⑷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完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制度。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多层面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办法,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
⑸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自护、自救、逃生、防灾能力。建立学校卫生安全责任制与监测机制,做好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病工作。完善校舍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
⑹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探索建立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实行量化考核,监测结果与学校校长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第四篇:县物价局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县物价局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按照国家计委“管大、管少、管好”及“定规划、当裁判、搞服务”的要求,今后五年我局工作主要思路是: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中心,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入手,认真履行价格在经济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深刻领会“定规划、当裁判、搞服务”的物价工作思路,狠抓涉农收费清理整理,严肃价费秩序,进一步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
二、规范各类收费行为,减轻企业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1、加强涉农收费公示工作。完善涉农收费公示成果。及时变更已取消和降低的收费内容和标准,除农民应该交纳的各项税收外,按国家规定,一切面向农民的直接收费全部取消,我局将及时贯彻落实,确保国家税费政策的贯彻在农村畅通无阻。
2、加强涉企收费清理,涉企收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收费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我们将在公众场所设立涉企收费公示栏,印发涉企收费手册,建立企业物价联络员,抓好培训,及时把握涉企收费动态,把涉企收费管死管严。
3、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按“先规范、后管理”的思路,所有收费必须是省以上设立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出台地方性收费政策,所有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是经物价部门审核把关,必须亮证收费,自觉接受“一证一票一卡”管理,收费结束,必须实行审验。约束培训班办班机制,压缩各类培训班班次,杜绝不合理培训班办班行为。
4、重新实行收费准入制度,按政府准入制度收费,对收费单位实行“两证管理”,即:《收费许可证》、《收费人员上岗资格证》。通过不懈努力,使各类收费逐步走向法制化之路,四年内在全县杜绝乱收费行为,力争做到收费单位收费合法、公开、公正,收费项目标准清楚明了,收费人员持证上网。
三、加强各类价格管理,做好价格改革工作
1、对国家管理的价格管住、管严、管好。
①加强电力价格改革。按照国家“厂网分开、发供分离”的原则,积极探讨电力价格改革思路。在“两改一同价”和城网改造的基础上,做好城市转供电管理工作。督促电力部门强化管理,减少财务费用,压编减员,降低电力生产成本,做好竞价上网的准备工作,进一步降低销售电价,试行大的生产企业直接从电站购电,以减少企业成本支出。
②加强供水管理。逐步完善农业供水价格,确保计量用水公平合理,政策落实,使正常水费能保持水利工程的维护。搞好城市自来水价格改革,从合理利用水资源角度出发,改现行一部制水价为二部制水价。三年内自来水成本补偿实现合理化,使供水企业运行正常,确保城市居民生活所需。
③加强药品价格改革。探讨医药分离路子,对服务收费解决只收费不服务、少服务多收费问题,合理补偿服务成本,监管好药品市场价格,切实解决药品虚高现象,进一步推行药品价格改革和药品招投标制度。
④加强客运票价管理。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对客运票价实行最高限额管理,推行票价改革,取消票价以外的所有收费。加强出租车票价管理,使出租车运输有序竞争。
2、对国家放开的商品和服务当好“裁判”,让其在市场中自由竞争,优胜劣汰。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除保留了部分国计民生的价格外,大部分价格已经放开。对放开的价格,政府价格部门就是要让其在市场中充分竞争,当作裁判,反对价格垄断和价格欺诈。
对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部门管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价格监测实现的。我局将按照《价格监测规定》及时监测市场价格动态,对突发性的物价**采取紧急干预措施,防止市场暴利,确保物价基本平稳。
四、加强价格监督检查,确保国家价费政策落实
1、严格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方针,履行价格价查职能,绝不允许因程序不合法出现行政复议败诉现象,彻底解决“检查难、处罚难、收缴难、易反弹”现象,严格按《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履行检查职能,正确运用《价格主管部门公告价格违法行为的规定》、《价格违法案件陈述、申辩暂行办法》,主动与纪检、监察、纠风、工商、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取得联系,使管人与管事相结合,以加大对人的处理,从而约束乱收费行为。
2、加大市场价格管理力度。积极培植市场,让放开的商品能够参与市场自由竞争,对放开的商品重点做好明码标价工作,在市场竞争中重点打击价格欺诈活动。
五、拓展物价工作思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1、围绕“四县经济”战略,为建设水电大县服务。房县水电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大,效益高。我局将围绕县委政府中心,把小水电开发作为我局服务县域经济工作重点。在竞价上网前积极争取小水电上省网销售,以增强还贷能力,加快还贷进度。竞价上网之后,确保小水电开发利用率,合理错开谷峰,帮助小水电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让小水电在支持工业生产上发挥最大
第五篇:2007年以来工作总结及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二○○七年以来
工作总结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
2007年—2011年,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管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公管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平台功效为着力点,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平台功能,切实强化市场监管和内部管理,确保了各项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和招投标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绍兴地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节约政府投资成本、提高政府投资绩效,优化各类公共资源的市场配置,以及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促进干部廉洁从政都发挥着重要而积极作用。一、五年来平台工作基本情况
五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始终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开创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新局面。
1、建立健全平台体制机制。2007年以来,平台配合绍兴市纪委开发建设了‚公共资源交易网络监控系统‛,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已实现了招投标全程网上监控。下一步政府采 1 购也将纳入监控系统;二是积极探索政府采购管理新机制。2009年,我市被列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政府采购体制创新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市公管办与市财政职责清晰、相互制衡的政府采购管理与运作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全市区域市场建设。2003年底,绍兴下属的五个县(市)也相继建立了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直以来,市公管办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都十分重视与各县(市)本级的交流沟通,建立起了业务指导和定期联系工作机制,充分实现了市县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同时积极开展全市专家库联网工作,已初步实现了异地抽取。目前,绍兴县、诸暨、嵊州、新昌等县(市)共有80余个项目通过这一系统异地进行专家抽取。
2、拓展公共资源交易范围。在建设项目方面,不仅包括全市重点工程、房屋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同时还把建设项目代建单位招标、国有小额投资工程发包、行政事业单位委托中介服务招标等都纳入了平台;在政府采购方面,我们实行了以协议供货制度为主的改革创新,协议供货的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涵盖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和空调设备,以及公务车辆定点加油、维修等四大类物品及服务,同时从2006年起,率先在我省实行了省市协议采购区域联动;在产权交易方面,我们将金融机构抵贷资产、纪委罚没资产、户外广告使用权、机关房产的租赁权、汽车吉祥号牌、排污权、各类公益公共设施的经营权、经济适用房安置余房等纳入了平台统一公开交易。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一是不断健全制度建设。近年来,我市先后以市长令的形式制订出台了建设工程、土地使用权交易、国有、集体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管理办法,并制定了配套的交易实施细则,形成了四大类交易全市统一的交易制度。在此基础上,先后出台了招投标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市场准入、评标专家管理、政府采购供应商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同时,在操作层面,建立了严密的交易操作规程,大力推行了流程标准化工作。二是强化交易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招标文件联合审查制度,加强对资格预审未通过或通过对象审定情况的抽查;强化开标、评标现场监管;积极开展标后回访监督,加强对合同履行阶段的监督,强化招投标工作实效。三是积极探索加强市场监管的新方式。如与市检察院在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监管功能的意见》,形成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与招投标市场准入互动的工作机制;完善了招投标投诉处理机制,制定出台了《绍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投诉管理办法》(绍政办发[2010]2号),进一步增强了投诉处理的主动权;采取取消投标前抽签入围、对工程建设投标单位会员资格实行集中办理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我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秩序,加大了对招投标过程中拆借企业 资质、串标、围标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遏制力度。四是完善评标专家管理。经过五年多来的不断探索实践、改进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市本级平台专家库,分 18个分专业共800余名专家。同时,全市统一专家库建设于2009年初步完成,并已实现了基本的抽取与查询功能。2011年,市本级评审专家信息管理系统再一次优化升级,专家入库网上申请系统、评标区门禁刷卡系、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综合考核评价系统已全部顺利投入运行,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4、创新交易规则,有效防止串标围标。一是规范招标项目资质和业绩条件设置。对招投标资质条件设置,不允许提出不合理的业绩条件要求,以防止投标人因过少缺乏竞争而引发串标围标。对于因工程特殊需要而必须设置的一些附加条件的招标项目,规定资格预审通过的投标人不得少于10家,否则降低条件要求,重新发布公告和组织报名。同时,规定符合报名资格的企业可全部参与投标,并于开标前再随机抽取10家参加评标,彻底改变过去在报名通过的投标人中随机抽取10家、由这10家投标人制作投标文件参加投标的做法,从而使一般项目都有数十家企业参与投标,遏制了预先抽取10家企业间的串标围标问题的发生。二是增加商务标评审的随机性。采用造价下浮率法的大部分建设项目的商务标评标,由业主代表抽签和投标人代表抽签的下浮率平均数作为基准报价,使投标企业事先难以控制评标价格。采用基准价法的部分建设项目商务标评标,采用了设置投标基准价随机系数的方法。即在93%至103%的区间范围内随机确定修正系数,然后按照这一系数对投标报价的平均价格进行修正,再计算产生投标基准价,并按此基准价进行评标。这种设置随机系数的方法,使投标企业无法控制评标价格,大大遏制了一些投标人通过串标围标,控制评标价格并谋取中标的行为。三是实行投标会员集中办理。从2010年12月开始,运用该办法对各类招投标企业进行投标会员办理工作。会员管理办法明确市外企业在该市的办公经营场所条件、企业资质、项目负责人的工程业绩等要求,而且在办理会员时,必须是法人代表亲自到场,从而限制一些皮包企业进入,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拆借资质行为的发生。重新登记后,去掉了不符合进场资格的企业28家。四是投标保证金通过企业基本账户缴退。根据省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精神,采取了投标保证金统一通过投标企业基本账户缴退的办法。即投标保证金必须通过投标人的基本账户以银行转账方式缴纳或退还。同时项目业主支付的工程款也只能拨付至中标人的基本账户。这一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拆借企业资质的行为。
5、提升平台服务水平与规范化程度。一是实施‚流程标准化‛管理。中心从06年开始实施了流程标准化工作,对交易的每个工作环节、办结时限、协配机制、监督制约等方面逐个逐条地进行优化完善,目前中心建设项目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都已形成了文本化标准化流程,并随着工作的调整及时进行修订。二是不断提升‚交易信息化‛水平。主要是开展了数字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顺利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业务操作的数字化流转。同时,启用了产权电子竞价系统,建设项目工程量清单辅助评标系统(市政工程中)。三是不断创新完善业务工作方式。如在建设项目交易中,对重点招投标项目实行提前介入服务,积极推行资格后审等;在政府采购中,我们倡议并率先在我省实行了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省市区域联动机制,实行政府采购要素公示制,积极推行竞争性谈判方式,合理提高了集中采购限额标准(单件采购金额2万元以下或批量5万元以下,采购人又比较急需的项目,可由采购单位自行组织采购);在产权交易中,实施了会员综合考评制度,并在评标内容上增加了技术标,使评标规则更加科学合理。
二、近年来平台工作特点与成效
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改革实践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2005年7月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到绍兴视察,并作了‚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重要指示。2009年11月12日,浙江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任泽民来绍兴考察公共资源 交易监督管理情况,对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10月23日,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到平台考察,对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以及平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2007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长篇通讯《绍兴: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充分肯定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五年来,平台还荣获了多项荣誉称号,如:‚市级创建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浙江省二级档案达标单位‛、‚省优秀招标文件制作单位‛、‚市直机关第四届运动会道德风范奖‛、‚开展‘结对共建 结对帮扶’活动先进单位‛、‚2007电子政府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全省优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市工作创新先进单位‛、‚全市工作效率先进单位‛、‚绍兴市级文明单位‛、‚全市服务质量先进单位‛、‚2009市级节能先进机关事业单位‛等。
1、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07年至2011年11月底,市本级平台共完成四类交易33790项(笔、宗),合计成交金额730.51亿元。其中,建设工程项目314.53亿元,政府采购13.42亿元,产权交易61.99亿元,土地交易340.57亿元,四类交易累计增效节资达132.88亿元。
2、进一步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建立与发展,使行政权力最大限度地退出市场,政府不 主导、不干预、不替代市场,实现了对市场交易的有效监管,规范了市场秩序,为建立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打下了基础,初步实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同时,也更好地规范了公共权力运作,减少了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的可能性,有效地遏制了工程招标、大宗物资采购、国有(集体)产权转让、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违纪违规案件的发生。
3、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随着绍兴市所辖五县(市)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的配套建立,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实现了全面开放,在吸引众多的市场主体入市参与交易竞争、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投资者,促进了绍兴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增强了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
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一、目标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以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基本目标,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始终围绕‚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基本思路,立足实际、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巩固、深化、完善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努力把交易平台建设成为我市体制创新的窗口、服务发展的窗口、政府转变职能的窗口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窗口。
二、主要任务
1、形成并完善具有绍兴特色的,运作顺畅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
2、形成并完善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地区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交易范围与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
3、形成并完善较为完备的交易规则体系,公共资源交 易活动更加公开透明,交易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4、形成并完善较为有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反腐倡廉机制与惩防体系。
三、工作举措
围绕上述目标思想、主要任务以及工作举措,市公管办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自身工作职能,认真做好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指导、管理、监督与协调工作,努力推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二个重点,抓住四个着力点。
(一)‚围绕一条主线‛
始终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线。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经为市场优化配置各类公共资源机制作用的发挥构建了有效的平台,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服务绍兴经济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我们的各项主要工作任务都应当牢牢把握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主线,紧密围绕我市建设‚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这个战略发展目标,把各项工作放到整个地方经济发展这个大局中深刻认识,统筹考虑,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二)‚突出两个重点‛
突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体制完善重点和制度建设 重点。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对完善市场体系、降低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着积极深远的作用,而要发挥上述作用,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制度建设是关键。
1、进一步推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体制完善。着重围绕‚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基本思路,在近几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明确、细化市公管办、各行政职能监管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职能分工,完善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与管理方面的体制机制,使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职能分工更为清晰,监督管理更为有力,具体操作更为规范高效。
2、进一步推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建设。(1)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严格规范国有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绍兴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确保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工作绩效,进一步完善我市工程建设项目评标办法、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及建立评标专家信用档案,建立评标专家考核实施办法;认真落实《浙江省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暂行办法》,构建我市招投标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招投标市场准入;协同有关行政部门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 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制定投标企业、中介代理机构的信用考核办法,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不断完善招投标市场监控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资质挂靠、串标围标、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遏制力度;进一步健全工程建设交易规则、场内监督制度以及内部工作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协同有关行政部门加强标后管理监督,制定相关制度。
(2)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完善绍兴市区政府采购工作的意见》,协同有关行政部门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制度,进一步拓展采购范围和规模,继续扩大各县(市)分享市本级‚省市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区域联动‛的采购成果;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在建立供应商库和评标专家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网上申报系统的开发建设,完善会员库和协议商品的数据库;协同有关行政部门开展政府采购执法检查,加强标后管理监督,制定相关制度。
(3)规范和完善产权交易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绍兴市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国有、集体产权交易通过招标、竞价等形式实行公开转让,切实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进一步修订完善《产权交易竞价活动规则》、《会员管理办法》等综合规范性交易制度,扩大电子竞价系统的应用范围,及时制定排污权交易、金融资产等新型公共资源 交易的规则制度。
(三)抓住四个着力点
抓住完善交易程序、提升服务功能、倡导公平竞争、构建长效机制四个着力点。
(1)健全的交易规则是保证市场有序、规范、高效运作的前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以继续完善各类交易规则和程序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各类交易活动的资格预审制度、信息发布制度、评标专家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评标办法等,根据我市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四大类交易操作流程,不断扩展电子评标的应用范围,并积极探索网上报名及远程投标、远程评标。
(2)提升服务功能是努力打造政府形象新窗口的保证,要不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质量,整合各部门的招投标信息资源,扩大信息覆盖范围,推进数字化服务功能,完善网络设施,健全网络服务,并为招标人、投标人和市场中介机构,提供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招标文件编制、评标办法制定、产品信息、企业信息、价格信息等各类服务。继续拓展平台服务领域,吸引更多的自然性资源、资产性资源、公共性资源、服务性资源进入统一平台交易。同时在继续推行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的同时,切实加强效能建设,积极开展‚创 13 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平台内部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切实采取措施为招投标各方提供优质服务。
(3)积极倡导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是优化我市发展‚软环境‛的基础,大力推行标准招标文件和资格预审文件制度,杜绝招标人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的行为,努力消除地区行业壁垒,循序推进交易规则的统一,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促进本地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严格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示制度。逐步建立并实施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强化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建立案件线索移交和查处协作机制,会同相关监管职能部门,及时妥善处理投诉举报,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招标代理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二○一一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