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水处理有关问题的报告
关于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水处理
有 关 问 题 的 报 告
市委、市政府:
12月10日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召开关于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有关工作任务交办工作会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迅速行动,当天下午曹跃先局长亲自带领局相关人员赴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市东港、西港污水提升泵站、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实地调研考察。第二天就与武汉市政设计研究院及市规划、环保、水利、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相关部门专家联系,探讨污水处理相关问题。12月14日又邀请武汉市政设计研究院污水处理设计专家邹惠君、市政府副市长王斌、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市规划局、环保局、水利局、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公司等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在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召开了污水处理研讨会。
会议通过先参观考察市污水处理厂、城东城西污水提升泵站及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现场,然后就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水处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形成意见如下:
一、在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厂成本低,园区产生污水可以及时就地处理,但在园区建设初期污水收集量小,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大,且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困难,要经马口湖提升排到长江,影响马口湖周边地区环境,同时可能危及武穴城区饮水安全。
二、新建田镇至武穴污水管网,将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水送至武穴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武穴城东污水处理厂资源共享综合利用能力,同时避免了武穴城区饮水安全问题,但存在建设成本大、管网长期维护难及沿途滴漏二次污染等问题。
三、是否就地建设污水处理厂或新建田镇至武穴污水管网
是一个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很复杂的课题,必须委托具有污水处理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科学论证比较,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四、市政府应成立田镇两型社会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水处理领导专班,由试验区管委会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参与,共同负责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工作。尽快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0年12月16日
附参加研讨会人员:
武汉市政设计研究院:邹惠君
市政府:王斌刘堂红
田镇试验区管委会:高维鹏文辉程小明陈新友市建设局:曹跃先徐德华袁野
市规划局:程利军查帆
市环保局:朱升有
市水利局:饶思俊
市自来水公司:潘焰生
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库志英
第二篇:2010年龙田镇两型社会建设计划
2010年龙田镇两型社会建设计划龙田镇地处宁乡西部山区,辖8个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人口2.3万,总面积72.5平方公里,人口22387人,全镇8个村,二个社区,水田13331亩,旱地2688亩,山地57300亩。2009年实现镇域生产总值19000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612.139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10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20元。2010年,我们对照宁乡县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确立了以“领先西部,突破千万,前进十名,挺进十强”为主体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龙田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优势,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因地制宜,保护性地开发龙田,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只增不减,林地面积只增不减,水面只增不减,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以龙田中心集镇为龙头,七里、棠甘山两个村级集镇为两翼的城乡统筹小城镇格局,努力将我镇建设成为具有湖湘特色的宜居、宜游、宜商的两型示范镇。
一、工作目标
完成两型社会建设前期宣传,制定出龙田镇两型社会建设规划方案,做好两型社会建设前期准备。
二、工作思路
广泛发动,积极宣传,集思广益,全镇共举,物质建设、精神建设、文化建设并重。学习成功经验,结合我镇实际,在摸索中建设,在建设中提高。
三、工作内容
1.做好前期宣传工作。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配合,所以我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做好两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向人民群众宣传什么是两型社会,为什么要建设两型社会,怎样建设两型社会,赢得他们的信任,在全镇形成一股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的合力。
2.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和五个子规划的编制。两型社会建设全镇必须是一盘棋,因此必须有个统一的规划作指导,制定好总体规划是今年工作的重点。要让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参与到制定规划中来,采用征集意见方案、座谈会等多形式,按“坚持规划与交通先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整治并举,形成在建设管理机制、投入机制、规划机制、社会管理机制、产业与建设联动机制五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和城镇建设,村庄建设,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和集约用地五个示范”等原则制定。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建设两型社会的信心,为两型社会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今年,首先要完善全镇垃圾收集系统的建设,完成集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改变龙田“脏、乱、差”的形象;其次要完成自来水工程,让全镇人们能喝到干净、方便的自来水;另外要建设好文化广场,方便广大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其次完成石屋、龙田社区等多条村级公路建设,完成杨柳小学、七里山中学等学生生活条件改善建设等。
4.做好棠甘山锰矿的招商引资和白花萤石矿的尾砂坝规划建设。
棠甘山锰矿的招商引资既关系到全镇人们的利益,也关系着全镇的招商引资的根本方向。招商引资成功既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又能极大的带动其它招商项目,为龙田引进更多的投资,发展龙田。另外要改善白花萤石矿的周边环境,解决与周边群众的矛盾纠纷,让投资人能安心投资生产,同时配合企业做好尾砂坝的生态规划和建设,使群众对企业、对自己的生活生产安全放心。
第三篇: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健康环保,越来越被人们所提倡。社会发展是我们所乐见的,可是社会资源的保护,也需要受到我们的重视,合理利用资源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过度开采或浪费资源,则会加速环境的恶劣。所以这也就要
求我们一定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那么,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呢?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我国的第一压力是环境不是资源,所以如何尽力而又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讨论的。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量化优先,以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1.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强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道路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2.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完善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3.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
装,抑制不合理消费。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
4.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订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名录,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加,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已经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环境保护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保障、促进和优化作用,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的主要制约因素。将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传导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上来,能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秉持环保为民的理念,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四.保护好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保护关键在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正确战略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平,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水平,切实有效的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投入机制,法律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水平,科技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在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传统的消费模式,一是以实物消费为主,把数量作为消费水平的标准,忽视消费质量;二是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撑,消费的资源成本过高;三是追求近期目标和当代人消费的满足,忽视未来人的消费需要,缺乏可持续性。这种以消耗资源和浪费资源为特征的消费模式,助长了不健康、不文明、甚至病态的消费行为。商品奢华包装和一次性消费品造成大量现代化垃圾。这种消费模式必然引发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与我国现实的国情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有利于更新陈旧的消费理念,实现与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消费;有利于以消费启动市场,发挥和实现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改善宏观调控,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调控机制,促进有关调控机制的协调运转。
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社会资源都在消耗,在上述内容中循环经济是在我们
周边都可以出现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从自己身边小事开始,规范
自己,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09国贸03班0943030305高倩
第四篇:两型社会建设情况报告
关于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任务分工,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思路
紧紧抓住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机遇期,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以建设“两型社会”为抓手,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以减排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统领,扎实做好新时期的环保工作。一切围绕建设大局,立足职能,要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大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履行职能,搞好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的服务,办理好“准入”手续;对一些高污染、高成本、高消耗和低科技的投资项目,要从严把关,多方论证,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牢牢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线,让现有的生态环境在新一轮经济大发展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真正做到“要金山银山促经济大发展、更要绿水青山保环境优美”的双赢!
二、水污染防治工作
近几年,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水环境各项指标均居前列。
(一)全县重点涉水企业已经全部了在线监测设备,做到省、市、县三级联网,同时按照全省“四个办法”要求,每
网。按照上级惺惺惜惺惺小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三)全面排查重金属企业,做好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学校向重金属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建立台帐,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加强环境监察,定期监测周边环境质量。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学校政府已把学校向列为生态建设示范区。下一步,以创建省级生态为目标,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以污染减排为抓手,积极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创新环保机制,引入市场化手段,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针对当前存在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落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惺惺惜惺惺将加快省级生态乡小学校建设进度.当前主要任务是督促各乡镇按照创建省级生态县的目标要求,建立和完善中心城镇及周围社区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把湿地工程作为一项促进水污染防治和建设生态居住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做实,尽快实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立全县湿地工程储备库,充分发挥湿地的作用,促进生态详详细细建设。
第五篇:莲花“两型社会”示范镇建设规划
长沙市岳麓区
莲花“两型社会”示范镇建设规划
莲花镇人民政府2009-05-22
莲花镇地处岳麓区西南缘,1995年由莲花、桐木、五丰三乡合并而成。辖16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1万。镇域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农田30920亩,山林115394亩,森林覆盖率54.2%,水面9912亩,有小Ⅰ、小Ⅱ型水库11个,是典型的丘陵乡镇。2008年6月,莲花成建制划入岳麓区后,我们对照大河西先导区生态空间发展规划的要求,确立了以建设“两型示范镇,宜居馨家园”为主体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莲花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优势,依托未来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因地制宜,保护性地开发莲花,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只增不减,林地面积只增不减,水面只增不减,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以莲花桥中心集镇为龙头,五丰、桐木两个村级集镇为两翼的城乡统筹小城镇格局,努力将我镇建设成为具有湖湘特色的宜居、宜游、宜商的两型示范镇。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成效,三年上水平”的要求,将莲花建设成具有山水田园风光、湖湘民居风格、和谐人居环境、宜居宜游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示范城镇,都市人群休闲、娱乐、健身、消费、体验的后花园;打造成中国最美乡村、国家级优美乡镇。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两心、三区、两带、一圈”,“两心”即以莲花社区为中心的莲花镇政务服务中心和以五丰大石坝区域为核心的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三区”即以北部“和”文化旅游走廊、茅栗冲水库和莲花山风景区为核心的北部农村生态旅游区域,以南部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加工区域,以东部沿黄桥大道建设农业种植观光区域;“两带”即沿莲花河、靳江河形成农业种植、观光,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带;“一圈”即在围绕核心区域外,规划若干个观光项目,幅射全镇。
二、工作思路
坚持规划与交通先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整治并举,形成在建设管理机制、投入机制、规划机制、社会管理机制、产业与建设联动机制五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和城镇建设,村庄建设,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和集约用地五个示范。
三、工作步骤
(一)一年打基础
2009年的要做的工作:
1.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和五个子规划的编制;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长花灰韶公路和坪莲快速车道建设,拉通路基,完成拆迁;
3.完成万亩土地综合整理第一期项目。
4.做好莲花桥集镇和五丰集镇的提质改造工程。
(二)二年见成效
2010年要做的工作:
1.启动黄桥大道和龙王港路;
2.实现多个统筹,并村建安居点。
(三)三年上水平
2011年要做的工作:
1.启动靳江大道、莲花河大道和“和”文化园整体公路建设;
2.做好莲花山的总体规划和开发。
四、“两型社会”示范镇建设项目的时序
(一)纯公益性建设项目
(1)交通路网
1长花灰韶旅游公路
2009年
恢复开工建设
2黄桥大道
2009年
启动征拆
3雨莲大道
2009年
启动征拆
4和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区域内的旅游公路
2009年
2009年完成规划论证,启动征拆
(2)“两型示范镇”建设项目
1中心集镇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选址与建设
2008-2010年
2008年规划论证、2009年启动建设
2五丰、桐木村级集镇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建设
2009—2011年 2009年规划论证、2010年启动建设 中心集镇、五丰、桐木村级集镇的集雨型下水道、节能环保型路灯的改造和建设 2008-2009年
启动建设
4莲花河中心集镇段的整治和改造
2008-2009年
完成规划论证,启动建设
5中心集镇、五丰、桐木村级集镇的自来水引水工程建设规划与建设
2009-2011年
2009年完成规划论证,2011年启动建设
6莲花河(集镇至五丰桥坝段)整治与改造
2010-2011年
2010年完成规划论证,2011年启动建设
7莲花河(中心集镇至桐木村级集镇段)整治与改造
2011-2012年
2011年完成规划论证,2012年启动建设
(3)“和文化”生态旅游走廊项目建设
1大石坝、莲花山、茅栗冲等风景区内的残次林改造、升级(改造成省级标准的生态公益林和风景名胜保护林)
2008-2013年
完成10000亩
(4)集贤旅游产品生产、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物流配送基地建设
完成规划论证、立项 2008年启动项目区内的水、电、路网建设及招商 2009年
(二)镇本级建设项目
1中心集镇和两个村级集镇的门店美化和改造
2008-2010年
完成300户
2中心集镇和桐木、五丰村级集镇路面提质改造和绿化
2008-2009年
3中心集镇、五丰、桐木村级集镇公共厕所规划与建设
2008-2009年
中心集镇3座,桐木、五丰各1座
4中心集镇、五丰、桐木村级集镇居民房屋、建筑物建筑风格的规划定位与改造2008-2009年
完成200户
(三)招商选资项目
1扩建灵瑞寺、六合寺
2008-2009年
2008年完成规划论证,2009年启动建设
3恢复云盖寺、华林寺 2010-2011年 2009年完成规划论证及项目报批,2009年启动建设 启动五丰大石坝休闲度假服务区项目和茅栗冲商务会所项目建设
2008-2009年
2008年完成规划论证及项目招商,2009年启动建设
五、2009年工作重点
2009年莲花两型示范镇建设将以万亩土地综合整理、土地流转、莲花桥集镇提质改造、农民住房节能减排改造示范和玉华山农民安置小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打造亮点,形成特色,率先垂范,为两型示范镇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促进农民增收。2009年重点实施3项工程:
1.万亩土地综合整理。万亩土地综合整理项目位于莲花镇西部,涉及桐木、大华、立马、新桥、中长等5个村,共计13000亩。第一期工程桐木村片3386亩,已于2008年12月20日动工,力争3月20日前竣工。第一期工程完工后,认真总结经验,11月20日前启动第二期工程建设,2010年3月份竣工。通过土地综合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集约、节约耕地,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此片区域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
2.农村土地流转。通过探索土地租赁、入股、承包权有偿转让等方式,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途径、新模式,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2009年要在万亩土地整理的5个村和龙洞村挂牌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负责对本村参与流转土地的管理,确保农业稳步发展,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投资商的利益得到保护。同时,区政府和莲花镇都要成立土地流转领导机构,负责对全区和莲花镇的土地流转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玉华山农民安置小区建设。玉华山农民安置小区为莲花万亩土地综合整理区农户安
置点,安置规模为100户。要创新安置模式,把农民安置和农民就业结合起来,把安置小区建设作为2009年示范镇建设的一个突破口。按照总体规划、集中建设、依山就势、环保节能、示范突出的原则进行建设,充分体现“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理念,同时,把新型建材、节能减排、污水循环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应用到安置小区中,建成一个具有湖湘特色、山水田园风光的现代农民安置小区。
(二)以集镇提质改造为亮点,打造示范城镇。
1.集镇的基本概况。莲花桥中心集镇现有面积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00人,东起莲花派出所,南至原莲花水泥厂,北抵沙坪口,西至双枫中学,东西向全长2000米,南北向全长3000米,沿线住户2200户,房屋2300栋,集镇范围内配套设施齐全,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机构1所,各类经营门店315家。
2.改造目标:集镇提质改造工作坚持政府引导,抓典示范,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利用6个月时间(2009年8月31日前)完成集镇提质改造,将莲花桥集镇改造成为“统一建筑风格,优美人居环境,和谐社会氛围”的示范镇,为积极推进两型示范镇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提质改造的内容:
在集镇提质改造上坚持“五化”即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标准,抓好节能减排工程示范,力争在莲花桥集镇提质改造上出精品,出样板。
(1)硬化工程。对莲花桥集镇范围内的交通路网进行整体规划,解决过境交通瓶颈的制约,对重点路段实施全方位的改造,对集镇范围内的人行道铺设渗水彩板,使集镇范围内的道路全部硬化,形成完善合理的路网体系,搞好镇区功能布局,实现生活区、商贸区的科学划分。
(2)美化改造工程。对集镇范围内的民居进行建筑风格的改造,对私房按5万元/户,公房采取财政统筹的方式进行改造;对部分不宜改造的建筑按市政府103号令依法进行拆除。对所有广告牌进行规范。搞好莲花河的整治,实施清淤、裁湾截直、护坡、绿化等,将莲花河建设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沿河风光带。
(3)净化工程。安装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系统,大力实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建卫生公厕、建垃圾站、建污水处理系统),促进镇容镇貌的根本改观。
(4)绿化工程。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建好集镇绿化带,大力抓好集镇绿地系统建设。
(5)亮化工程。在集镇道路两侧安装环保、节能路灯,实现集镇的全面亮化。
(6)节能减排。在集镇范围内有针对性地选择8至10户居民配合市建委进行节能减排改造试点,形成示范。
(7)群众文体休闲广场工程。按规划要求,在沙坪口修建文化广场,连接莲花桥集镇和龙洞佛教文化园,丰富集镇内涵,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供群众休闲、娱乐、观赏。
(8)三年完成500户村民改造,2009年完成10户,每户补助5万元示范。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现城乡对接。
1.完善路网建设。一是长花灰韶公路,年内启动建设,解决以前的遗留问题,拉通路基。二是莲坪快速车道,尽快做好规划,启动建设,年内完成拆迁,拉通路基。
2.实现公用设施的对接。做好自来水、电力、燃气、污水、垃圾、公交、学校的建设规划和启动建设,全面与城区对接。
(四)以产业项目招商为支撑,为示范镇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1.现代农业产业。一是以万亩土地综合整理为契机,开展现代农业项目引进工作,目前,桐木村整理出来的3386亩农田准备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优质水稻,莲花镇正与金霞米业谈判中,桐木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正与农民签定土地流转协议;二是龙洞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已挂牌成立,将土地流转后交由长沙麓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和体验农业,目前,农户的协议基本签定,意向签约700亩。
2.旅游休闲产业。一是云盖谷人文休闲项目。该项目位于莲花镇东塘村和云盖村,由湖南建安房屋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投融资方式兴建,主要以科普教育、培训、度假、休闲为主,一期占地面积40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二是龙洞佛教文化园项目,主要是云盖寺的恢复,六合寺、灵瑞寺的扩建,目前,六合寺、灵瑞寺的扩建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三是长沙气象公园。该项目位于我镇军营村,紧临长花灰韶旅游公路,由长沙市气象局投资建设,是集气象观测、灾害预警、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占地面积375亩,预计年内将启动建设。四是湖南省交通厅培训基地。该项目位于华宝村,紧临规划中的京珠复线,占地6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100亩,其余用地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解决。该项目由湖南省交通厅投资建设,依托茅栗冲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成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高档的度假休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