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反映“司法强拆”亟需补漏
基层反映“司法强拆”亟需补漏
据基层调研发现,“司法强拆”的执行过程中依然状况不断,一些地方仍出现暴力对抗、自焚或其它人身伤亡等现象。据了解“司法强拆”之所以在一些地方遇到难题,主要原因在于其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亟需补漏。一是被征收人不满意于拆迁补偿,但缺少利益博弈的科学与智慧,合法权益依然未得到有力保障。一些地方实施强制征收前,为有利于减少暴力对抗及人身伤亡发生,对于被执行人先行司法控制是普遍做法。但法院必须同时着力解决被拆迁人的合理诉求,而这是法院力所不及的。如宁波江东区中山东路284弄36号718室司法强拆过程中,房主虞某的父亲虞郁宽将事先准备好的汽油桶拧开,准备往自己身上扑,同时,闻讯赶来的虞某也强行冲击隔离带并有自残行为,法院执行人员及时制止并将两人一并带离现场。司法拘留获释后虞某在浙江在线上发帖《住了10年的房子被强拆 老百姓如何保护个人权益》。二是法院自裁自执,过多介入征收执行活动有碍司法公信力。调查发现,在实践中法院往往被要求挺进征地拆迁的第一线,或直接成为拆迁指挥部成员,或成为向被拆迁人宣讲“禁止暴力抗法”的专家。一方面,法院介入强拆执行,对其执法力量是严峻考验。基层法院执法力量薄弱,而强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执法成本很高,强拆中往往需要党委、政府领导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法院委托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法院监督。另一方面,法院依法所进行的审查仅限于形式性、程序性,必然在被征收、拆迁的对象中造成法院和行政机关合伙对付自己的合理猜疑。如温州苍南拆违中,一墙之隔的两处违章受到不同待遇:有的立即拆除,有的安然无事。国土局与法院踢皮球,相关部门选择性执法挑战法律公平。三是法院行政案件管辖强制性规定空缺。一些基层法官坦言,现行司法体制之下,对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被告的案件,基层人民法院在受理、审理、执行中,往往对来自行政机关的干预和障碍难以排除和克服,不仅影响司法公正性,也不利于保证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篇:强拆的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已于2013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2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4月3日起施行。
这件针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专项请示作出的批复指出,根据行政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精神,对涉及违反城乡规划法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的强制拆除,法律已经授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机关提出的非诉行政执行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负责人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批复,是司法解释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法律效力,是司法文书可以援引的依据。批复中所谓的“非诉行政执行申请”,是指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强制执行申请。本批复强调“非诉”的意义,首先在于严格区分是否属于诉讼中的强制执行,其次在于严格区分行政机关有无行政强制执行权。
近年来,不少地方法院反映城乡规划法、行政强制法施行后,对于拆违如何适用法律,特别是如何确定拆违主体,一些地方在理解上存在分歧。这部分案件不仅数量多,处理难度也大,个别基层法院甚至积压了上千件涉及拆违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不少法院在案件受理、执行方面还承受着来自地方的某些压力。
2012年12月1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报送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的强制拆除问题的请示》。最高人民法院随即先后在北京、浙江、湖南等地法院进行了调研,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发函征询意见。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了这一批复。(记者:张先明)
第三篇:基层反映乡村振兴亟需青年兴乡
基层反映:乡村振兴亟需“青年兴乡”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大多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浪费乡村资源,更成为影响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打造田园团建综合体、搭建青年返乡创业平台、组建“田埂青年”队伍、举办青年农创大赛、开展“探路寻桥”乡村全域游行动、发动青年寻找“乡风、乡俗”、开展“青年寻梦 情系乡村”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途径与方式,引领广大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乡村
1、党团共建,开启“美丽乡村”新路径。“青年人才的引入和回流,才是一个农村发展振兴的关键支撑点。在党建引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更加紧密地融入团的力量,用组织振兴引领人才振兴,吸引有理想、有创意、有冲劲和活力的青年人才回归乡村,从而带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据了解,路桥区目前已经建成50个农村党建示范点,党建引领已经形成规模。接下去就是如何做好“利用、挖掘、融合”三大文章,以党建阵地、团属阵地全面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机活力。
2、青年共振,引领“人才兴乡”新常态。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人才,包括扶雅书院、浅色文化、花田优谷在内的11支青年社会组织在活动现场共同绘制“田埂青年”矩阵。
3、品牌共鸣,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在“一镇一品”的党建示范中,“一村一景”“一体一特”的品牌路径成了路桥每个村居振兴的支撑,更有连点成线、点线成面的区域联建。
亟需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人才培训机制, 打造创客空间、创意园等场所,为青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创业阵地;要强化返乡发展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让回乡知识青年找到归属、激发热情、提升凝聚力;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党员,壮大农村党组织力量;鼓励引导青年人参加技术结对、服务帮困、创业传帮带等志愿活动,鼓励青年人多与当地村民及同龄人沟通交流,更好地融入乡村,强化情感联结,促使他们多花心思多动脑,真正把书本化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战智慧。
第四篇:基层反映乡村振兴亟需“青年兴乡”
基层反映:乡村振兴亟需“青年兴乡”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大多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浪费乡村资源,更成为影响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党团共建,开启“美丽乡村”新路径。“青年人才的引入和回流,才是一个农村发展振兴的关键支撑点。”党建引领已经形成规模。接下去就是如何做好“利用、挖掘、融合”三大文章,以党建阵地、团属阵地全面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机活力。
2、青年共振,引领“人才兴乡”新常态。团路桥区委书记陈强告诉记者:“‘青创农场’是依托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企业等平台建设的青年农业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共青团主导、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运作的方式,为有志于从事农业领域创业的青年提供场地、技术、政策、金融和渠道等方面服务支持。我们将分布在各地的‘青创农场’纳入矩阵,就是希望能整合资源,最大化激活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创造力和爆发力。”有了阵地,还要有队伍。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人才,包括扶雅书院、浅色文化、花田优谷在内的11支青年社会组织在活动现场共同绘制“田埂青年”矩阵。
3、品牌共鸣,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在“一镇一品”的党建示范中,“一村一景”“一体一特”的品牌路径成了路桥每个村居振兴的支撑,更有连点成线、点线成面的区域联建。
亟需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人才培训机制, 打造创客空间、创意园等场所,为青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创业阵地;要强化返乡发展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让回乡知识青年找到归属、激发热情、提升凝聚力;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党员,壮大农村党组织力量;鼓励引导青年人参加技术结对、服务帮困、创业传帮带等志愿活动,鼓励青年人多与当地村民及同龄人沟通交流,更好地融入乡村,强化情感联结,促使他们多花心思多动脑,真正把书本化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战智慧。”
第五篇:司法强拆申请书--甘同超
司法强拆申请书
申请人:淮北市土地发展中心
地址:古城路223号
法定代表人:申晓光
被申请人:甘同超
住址:烈山区香港街南20号
请求事项:
请求烈山区人民法院先予执行淮征迁裁字[2011] 4号《房屋拆
迁纠纷行政裁决书》,对被申请人甘同超香港街房屋实施强制拆除。
事实及理由:
申请人淮北市土地发展中心在实施“香港街综合改造”建设项目拆迁
过程中,经过多次调节、协商与被申请人甘同超未能达成房屋拆迁补偿安
臵协议,市房屋征收拆迁安臵办公室依法受理,进行终审裁决如下:
申请人:香港街综合改造建设项目,经市征迁办批准领取了拆迁许可
证(拆许字[2009]11号),拆迁期限至2011年7月5日,被申请人甘同超在拆迁范围内有住宅一处,主房三间两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50.98㎡,配房三间一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5㎡,土地面积113㎡。如被申请人要求产权调换,回迁安臵在本项目住宅小区内,建筑面积188㎡,产权属被申请人,超出应安臵面积标准部分按协议优惠价互相找补;如被
申请人要求货币补偿,可按博文评估公司评估报告(苏博房拆估字[2010]字1042号)确认的被申请人房屋货币评估价237085元支付;
而被申请人不同意上述补偿标准。
申请人根据要求提交证据材料如下:
1、裁决申请书;
2、法定代表人证明及委托书;
3、被申请人房地产权证存根(房管局提供);
4、拆迁安臵补偿方案;
5、拆迁协商记录;
6、未达成协议比例及原因;
7、拆迁许可证(拆许字[2009]11号)及延期公告(淮征拆延字[2010]第30号);
8、博文评估公司评估报告(苏博房拆估字[2010]字1042号);
9、公证书([2010]皖淮国公证字第5625号、[2010]皖淮国公证字第5631号、[2010]皖淮国公证字第5637号。
2011年2月12日上午8时,市拆迁办依法组织拆迁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申请人的委托代理人孙玉林、吴发喜以及被申请人甘同超均到场参加了调解。
被申请人称:不同意申请人的补偿安臵方案;一楼要求按1:1比例返还门面;二楼要求返还住宅,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了答辩材料。
经审理查明:申请人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依法领取了房屋拆迁许可证(拆许字[2009]11号),被申请人甘同超在拆迁范围内有住宅一处,主房三间两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50.98㎡,配房三间一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45㎡,土地面积113㎡。申请人按照《安徽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就拆迁补偿协商未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由市拆迁办主持和公证人员监督下随机抽取了博文评估公司对被申请人的房屋进行评估,并作出评估报告(苏博房拆估字
[2010]第1042号),评估价为237085元。评估报告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公示并送达,其程序合法。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对上述评估结果均未提出异议。
经调查,市拆迁办确认以下事实:
申请人依法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对拆迁范围内被申请人甘同超房屋实施拆迁,程序合法,对被申请人房屋采取两种补偿方式:一是货币补偿,按博文评估公司评估报告(苏博房拆估字[2010]第1042号),评估结果237085元予以补偿;二是产权调换,回迁安臵在本项目住宅小区内,建筑面积188㎡,产权属被申请人,超出应安臵面积标准部分按协议优惠价互相找补,符合方案规定。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四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及《淮北市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的第二条、第五条、第十条及《淮北市城市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安臵暂行办法》和《淮北市城市规划区内房屋征收与补偿标准》的规定,市拆迁办行政裁决如下:
一、对被申请人按产权调换方式进行补偿安臵,回迁安臵面积按产权证载面积1:1进行安臵,应安臵建筑面积150.98 ㎡,具体安臵在本项目建设住宅小区24#楼202室、502室,建筑面积均为79.12㎡,合计建筑面积158.24 ㎡;超出安臵面积标准的7.26㎡,计14520 元(2000元/㎡×7.26㎡=14520元超面积金额),房屋差价款55168元,合计差价款69688元,由被申请人支付给申请人;经营补偿总额计24150元,由申请人支付给被申请人(计算结果附后)。
二、拆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由被申请人自行过渡,过渡期限不得超过18个月,过渡期内临时安臵补助费按回迁安臵面积每月每平方米6元计算,逾期双倍支付。
三、搬迁费与搬迁期限:搬迁费一次性800元。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搬迁完毕,并将其房屋产权证明交给申请人,由申请人移送房屋产权登记管理部门予以注销,如被申请人逾期不搬迁,将依法实施强制拆
另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第十七条及淮征迁裁字[2011] 4号《房屋拆迁纠纷行政裁决书》之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申请人特向烈山区人民法院提出司法强拆申请,请贵院依法对被申请人甘同超香港街房屋实施强制拆除,以保障烈山区香港街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向前推进,回迁居民能早日住上新房,以维护烈山区城市整体形象改观和贵院裁决的法律执行力。
此致
淮北市土地发展中心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甘同超房屋裁决结果计算如下:
一、被申请人房屋总金额150544元:
①:150.98㎡(主房建面)×575元/㎡(重臵价)=86814元; ②:45㎡(配房建面)×575元/㎡(重臵价)=25875元; ③:113㎡(土地面积)×335/㎡(土地价格)=37855元;
④: 86814元①+25875元②+37855元③=150544元(房、地总价值)。
二、申请人安臵房金额205712元:
158.24 ㎡(安臵房建面)×1300元/㎡(成本价)=205712元(安臵房金额)。
三、总差价款69688元(由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
1、(158.24㎡-150.98㎡)×2000元/㎡=14520元(超面积金额); 2、205712元-150544元=55168元(差价款);
3、55168元+14520元=69688元(总差价款)。
四、经营性补偿24150元(由申请人支付被申请人):
575元(房屋重臵价)×5%×12年(经营年限)×70㎡(经营面积)=24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