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存在的三大问题
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存在的三大问题
4月23日在深圳北大研究生院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法学研究生教学与管理工作研讨会上,西北政法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王健教授指出,近年来,教育部关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还是相当大的,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显著,但就目前我国的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来讲,还存在着三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
首先是入学考试的科目设计不尽合理。
目前两类法律硕士入学考试的科目是: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
一、业务课二;其中这两门业务课总共要涉及法学理论、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学、民法学五门法学专业科目。对于非法学本科专业背景的考生而言,这些科目都是他/她们从来没有学过的。也就是说,接受法律硕士教育所需具备的专业资格条件,只能通过自学或其他途径获得。这样的考试科目设置的不合理,就跟要求高考考生必须具备他/她将要报考的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一样,是荒谬的。实际上,法律硕士入学考试要考的专业课内容,恰恰是考生入门后希望掌握的内容。而今不仅笔试要考这些科目,不少学校在复试环节还以笔试或口试的方式重复着这些科目,这样一来,入学考试科目与法律硕士的培养方案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交叉、重复。同样的科目反复学,反复考,考了又学,影响、弱化了考试和培养教育各自功能的发挥。
第二,目前的研究生招生注重初试与复试的功能分担,越来越关注和强化复试标准和复试程序的制度化建设。
但法律硕士招生中,“笔试定录取”和“复试走过场”的情形仍较普遍。测验考生的综合素质、思维逻辑和语言文字表达水平和能力等技术手段非常欠缺。
第三,在职攻读和全日制统招两类法律硕士在报考资格上存在着政策性不协调、不平等的问题。
报考在职法硕的学历条件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且一般应有学士学位,而统招法律硕士则允许同等学力考生报考。对此,教育部应从政策上予以调整,即按照法律硕士教育性质的特殊要求,将报考法律硕士的学历资条件统一明确为大学本科为起点,以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报考资格相一致。
针对考试科目设置问题,王健教授主张:应当取消现行法律硕士入学考试中的法学科目,研究设计出初试阶段的“综合考查”和复试阶段的“专业素质测试”的完整的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探索改革的途径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把眼光向外看,借鉴美国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经验;再就是眼光向国内看,考察MBA最新的考试改革模式。鉴于我国的法学院教师熟悉传统的笔试命题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而对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测试的考试技术还很生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行业指导机构,即全国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也就是说,由“法指委”组织专家力量,深入研究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积极探索新的考试方法。
第二篇:三大问题具体表现
党的领导弱化
《问责条例》第六条规定,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党的领导弱化的,应当予以问责。党的领导弱化的表现主要有: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或者在处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中领导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在我国的各领域、各系统、各单位、各社会团体以及企业单位,党组织的作用没能正常发挥,或者被削弱,党组织党内生活没能正常进行,就是党的领导弱化具体表现。2016年2月,中央纪委通报了 7起受到责任追究的典型问题。其中,湖北省地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许建国,财政部驻北京监察专员办事处原党组书记、监察专员张更华等人被免去相关职务。各级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必须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7起问题产生的根源均为本地区本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委(党组)一把手责任担当缺失,管党治党不力。
全面从严治党不力
《问责条例》第六条规定,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应当予以问责。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表现主要有: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党内监督乏力,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造成严重后果。所谓的从严治党不力,就是指党组织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对从严治党的认识不够到位、行动不够迅速、措施不够到位,从严治党的责任划分不够科学、责任落实不够及时、责任追究不够及时,导致党的组织不同程度上存在涣散,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不强,进而影响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进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也是各级党组织的使命所系。虽然党的工作领域各有不同,但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是共同的政治任务,谁也不能例外。从党的建设的实践来看,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性认识不深,有的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存在着宽、松、软问题。例如,中央纪委在巡视中发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对“两个责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上热下冷”,落实力度和效果在有些单位逐级递减;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执行选人用人制度不规范;对会管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管党治党意识不强,党委落实主体责任不够,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缺失。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对全面从严治党统筹部署、以上率下和督促检查不够,对监督执纪问责领导不力;纪检监察力量弱、标准松、调查浅、执纪软,对违纪行为和明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人和事,处理不及时、不严格。国家统计局党组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到位,对直属单位和调查总队领导班子教育监督管理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以“数”谋私,搞权力寻租。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两个责任”不落实,干部管理宽、松、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应迟缓,执行组织纪律不严格,重大投资项目监管缺失。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缺乏问题风险意识,传导责任压力递减,个别分行多年没有专题研究和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追责问责“高举轻放”,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执行组织人事纪律不严格。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失之于宽、松、软,纪委存在“三转”不到位、查处不力、执纪不严问题。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干部管理宽、松、软,“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执行组织纪律不严格;有的重大投资项目监管缺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主体责任层层递减,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纪委执纪问责偏轻偏软。巡视中发现这些问题,都是从严治党不利的重要表现,需要各级党组织下大功夫进行治理,也给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
党的建设缺失
《问责条例》第六条规定,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 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党的建设缺失的,应当予以问责。党的建设缺失的表现主要有: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生活不健全,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薄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问题突出,党内和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只有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015年10月27日,中央纪委对部分中央单位查处的5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通报指出,5起案件暴露出有的党组织管党治党不严、责任缺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有的领导干部落实“两个责任”仍然“喊在嘴上、浮在面上”,对党风廉政建设不敢抓、不真抓;有的党员干部党性不强,纪律意识淡薄,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缺少敬畏,甚至对中央一再亮明的纪律红线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5起典型案件是: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原副主任文仲亮因下属及家属赌博等问题受到责任追究;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李宗明因下属公款旅游问题受到责任追究;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原社长刘建林因纠正办公用房面积超标问题不力等受到责任追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东部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再生等人因下属部门和单位违反财经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受到责任追究;中国证监会上海期货交易所原党委书记、理事长杨迈军因单位多次发生公款旅游等问题受到责任追究。上述案件暴露的问题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不是口号,必须以严肃问责倒逼“两个责任”落实。要把落实“两个责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强化责任担当,认真种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把严肃纪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触犯纪律“底线”动辄则咎,要把责任追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利器,持续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推动形成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聚焦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
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问题,一多半大学毕业生对薪水不满意,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2006就业论坛日前举行,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三成“海归”存在就业问题
●案例:留学后薪水不如出国前
曾在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工作的吴小姐三年前去英国留学。吴小姐说,“当时就是希望换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在花费60万留学两年回国后,吴小姐却傻眼了: “国内就业形势和两年前大不相同,现在海归一大把,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了。”半年之内,吴小姐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找工作,但几个公司给她的薪水还不如她出国前的。“我真有点后悔当时出国的选择。”
●数据:三成“海归”存在就业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就业论坛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林泽炎博士透露,近期一项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一多半毕业生对薪水不满意
●案例:大学生工资底线为1600元
“在北京一个月生活成本到底是多少?”这是时下部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底线”。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生李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要在北京生活,就算和别人合租,每月房租水电至少800元钱,吃饭至少500元钱,交通费电话费一个月至少300元钱。“1600元是底线,工资不能再比这个低了。”但记者了解,很多本科生毕业第一年的工资达不到这个“最低成本”。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只好租地下室、吃街头小吃,他们戏称自己是“高知识贫民”。
●数据:多半大学生对薪水不满意
2006年就业论坛上的一项数据表示:2005年大学生就业满意率60%,8成大学生认为工作中的发展空间比薪酬重要,近6成学生对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感到满意,不到一半的大学生对薪水表示满意。这些情况与2004年基本相同。尽管对薪水不满意,很多的大学
生就业心态已普遍改变了。与前几年求职一味追求高薪相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就业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数据显示,75.5%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薪水普通但发展稳定的企业,仅有9%的学生愿意选择高薪但发展不稳定的工作。
分析:上大学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目前高等教育已
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上大学不一定都能毕业,毕业后不一定都能就业,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上大学不是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所以学生们要有风险意识,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不能就业”,有可能“薪水不高”。大学生对薪水不满意,关键还是因为学生们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著名教育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说,大学生要首先知道自己都会什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上,仅仅会读书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生存、学习和就业能力,与他毕业后能不能就业有密切的联系。”
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
●案例:民办大学称就业率100%
去年,一项民办大学就业率排行榜在媒体上公布,北京吉利大学就业率显示为100%。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校方表示:“我们人人成才,学生个个能就业!” 很多学生却表示,曾经找到“挂靠”单位或临时找到工作,而目前处于失业状态。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告诉记者,目前高校的就业率是由“高校自己向教委申报的”。
●数据:一项就业率三个数字
关于2005年的高校就业率,记者拿到了几个不同数字:教育部公布,截至2005年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率72.6%,本科生82.7%;国家人事部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7%;而今年7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 15.02%,而未找到工作的占27.25%。
分析:高校就业率要由第三方统计
杨东平认为,目前统计毕业时候的实际签约率是毫无价值的。“还没有离开学校,就让学生和单位签约,所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毕业时候签约率大面积作假。”国外通行的指标是调查一年后的就业结果。
第四篇:我国电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
我国电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
2012-10-29
已有8条评论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导读: 我国电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目前,我国电机基本系列产品产量占的比例偏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品种少、产量校基本系列产品生产厂家多、产量大,形成互相抢占市场压价竞争局面。在出口产品中,基本系列产品也占有绝大的比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很少。我国电机出口额和进口额基本相当,然而出口与进口的数量相差很大,国家每年将花费大量外汇进口许多国内急需的派生、专用系列电机产品。
2012-2016年中国高效节能电机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2012-2016年中国电机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1、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导致企业利润不高
近几年来,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拉动,电机行业发展也很快,涌现了一批产量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企业,这些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国外企业相比并不逊色,然而,由于不是国际知名品牌,产品价格远低于国外知名品牌的同类产品;而同样中国生产的产品,如果打上国际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可大幅提高。国内这些企业出口产品价格低,在国内又受到伪劣产品压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不高。
对策:加强行业知名企业品牌建设,培育国际品牌。
o o2、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不高
目前,我国电机基本系列产品产量占的比例偏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品种少、产量小。基本系列产品生产厂家多、产量大,形成互相抢占市场压价竞争局面。在出口产品中,基本系列产品也占有绝大的比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很少。我国电机出口额和进口额基本相当,然而出口与进口的数量相差很大,国家每年将花费大量外汇进口许多国内急需的派生、专用系列电机产品。
对策:为替代进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国内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3、装备自动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
目前,我国中小型电机行业的制造装备和加工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
大,电机制造企业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而国外先进的电机制造企业普遍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流水线及加工中心生产,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均较高。
对策:逐步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发展方向与建议
第一,高效节能电机是电机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政策层面的大力推动与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给电机节能环保材料、节能电机等带来大量投资机会;
第二,高效节能电机将带动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高效节能电机产业链上游包括铜、铝、硅钢、永磁材料等原材料供应商,下游是渠道销售商、高效电机应用厂商等;
第三,地方政府应加紧制定产业规划,加强产业配套建设,并支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
第五篇:美容院存在的5大问题
美容院存在的5大问题
1.美容院老板思路不够清晰,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在哪?
过往的美容院老板当初可能开店只是因为觉得利润高,喜欢美容,而没去真正了解美容院的核心是什么,导致现在老板经营越久心越累,最后面临关店转行。美容院老板真正要做的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不单是学习更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才能使自己从美容黑洞中跳出。
2.没有强大的中层管理,工作分配不协调?
在1990年左右的美容院基本上大多属于家庭做坊美容,当累积了几年经验开始想把店开大,但是逐渐发现到一些问题,不懂的每个工作岗位的人该做些什么,美容院里面百分之六十的老板,改不掉许多以前的习惯什么事都是亲力亲为,最后说美容这个行业真不是人干的,不断的抱怨我的美容师店长有什么问题,其实在更多的时候应该发现到自己在做些什么!
3.美容院员工忠诚度不够高?
现在许多老板都发现到美容师的定性越来越差,受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使自己眼高手低,其实这不是美容师的问题。问题是出在美容院的管理体系,是否有帮美容师职业规划?如果没有这将证明一件事:「老板您太自私」,美容师不可能永远都待在您的店里面,除非他跟您是直系血亲关系,老板静下心来,花上四到五个小时时间去做您员工的职业规划,美容师她们不是机器人出来打工为了梦想在拼博,把时间放在您的身上您对她们做了些什么。
4.服务质量差? 什么服务标准?
美容本身就是一个服务性质的行业,过往大家听到说做美容的感觉都有点看不起!但是现在社会进步,越来越多人喜爱这项工作。服务质量变差?问题是来自于美容师根本不知道自己执行的标准是什么,什么叫做标准?二十年前的日本丰田汽车能做到全世界汽车故障率最低,就是因为它们有所谓的标准率,也就是说车上每一个螺丝要转几圈都有一定标准,转少了螺丝会松,转多了容易把螺丝磨损,这就是标准。美容院里面更需要的是服务质量标准,当有标准才有考核依据,依照每一间美容院的规模不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服务标准,每一位顾客都是上帝,因为有顾客美容院因此才有得生存空间与机会。
5.美容院不够专业,知识、技术跟不上?
美容店与日化店的差异不单是在一个有面部洗脸按摩一个没有,真正的差异存在性是在于一个是专业护肤,一个是大众化产品。有多少美容院可能皮肤分几层,各种皮肤病变问题根本都不知道?只知道顾客过敏就用滴赛敏松,顾客长痘就用甲硝锉或者动不动就拿出生理盐水给顾客敷脸,大量的使用药物那美容院不如去开药店,更可恶的美容院居然拿出饮用水与生理盐水调合之后加上几滴香精调和出化妆水,美容师还以为老板是做化工出生的这么专业,其实老板心理一点底都没有,这根本就不是专业这叫做自欺欺人,真正的专业要了解到顾客的肌肤并有效替顾客改善肌肤。
这社会不断的在进步,美容院要让自己懂得更多知识,在技术上面不是为了炒作,而是真正能够帮助顾客面部以及改善身体的方法,随意的炒作使顾客越来越不相信美容院,现在中国信息如此的发达有时顾客比美容院里面任何一个人还更加的专业,唯有将美容院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知识不断更新;手法技术不断的磨练达到熟能生巧;我相信顾客将在也离不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