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道路》读书报告(共5则)

时间:2019-05-15 15:1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律的道路》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律的道路》读书报告》。

第一篇:《法律的道路》读书报告

篇目:《法律的道路》读书报告

文章开篇霍姆斯大法官运用详细的说理和充分的论证阐释了我们研究法律的目的或者法律义务既是——预测。我颇为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法律是一项规范,它能准确地让人们预测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标准来惩罚犯罪分子,从而确保社会的安定,我想这也是法治的意义所在。而且预测也是法治和人治的差别所在,人治的无序性和主观性能让社会陷入混乱之中,而法治才能使社会秩序居于稳定。

接下来霍姆斯又用好人、坏人的角度看法律的切入点并运用几个例子来阐述法律和道德的关联和区分。讲到这里我就回想起老师上课说过法律是一个理性化的东西,而这个理性化的东西不应该参杂过多的道德、情感等因素,否则会阻碍的法治的发展。然而霍姆斯大法官在这其中又提出“如果说法律不是道德的一部分,那么它至少也受道德的限制。但这种权力约束并非与任何道德体系同样广泛。绝大部分的法律都远处于任何这类道德体系所界定的范围之内,而在有些情形又由于特定的人们在特定时期的习俗而超越了它们。”这样的命题。我赞同霍姆斯大法官的观点,我认为法律是道德的升华,有些道德规范可以上升到法律领域,有些则是不能的,谓之升华。同时霍姆斯认为要促进法律的发展,我们就必须重视法律与道德的区分,虽然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区分会使得法律少了很多从道德中汲取的术语以及法律传统,但是这恰恰可以使得法律的发展更加清晰,为此,他指出“如果你想了解法律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那么你就一定要从一个坏人的角度来看法律,而不能从一个好人的角度来看法律,因为坏人只关心他所关心的法律知识能使他预见的实质性后果,而好人则总是在比较不明确的良心许可状态中去寻找他行为的理由--而不论这种理由是在法律之中还是在法律之外。”

接着霍姆斯又运用合同法的例子来带出法律责任的基本原则,并在结合实际经验,运用实际例子的方法下运用对恶意、故意与过失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之后霍姆斯谈到决定法律的内容与发展的动力。他首先提出了“所有法律均来自主权”的这样一个假定,接着驳斥“法律发展中唯一起作用的力量就是逻辑”这样一种观点。在霍姆斯看来,历史与社会利益是法律发展的最大动力,但是社会利益不是永恒不变动的,社会利益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会随不同时代和地域而变化,然而法律本身具有滞后性,这也就是说基于社会利益的法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的问题。接着霍姆斯又用一个案例解释了“初始非法入侵”这项技术规则。霍姆斯的这一论述给我的启发是虽然历史因袭的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对于价值或者目标的理解或者认识,但是我们却可以依自己的方式运用自己的理性努力建构一个“角落里”的理性。

最后,霍姆斯以掌握好法理知识为中心展开论述,并以学习罗马法为例阐述法理学知识的重要性。因为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和社会利益也会随之改变,但是在这些无数的变化之中也有一小部分是不变的,那既是法律的价值、理论层面的东西。掌握好这些东西是我们在法律这条道路上成功的关键所在。霍姆斯并在文章末尾以“正是通过它们,你不仅在你的职业里成为一名大师,而且能把你的主题和宇宙联系起来,捕获那发自无限苍穹的回音,透视深不可测的过程,并探询宇宙法则的线索。”最后表达了对法律无限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篇:道路交通安全读书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读书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课程主体框架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第三章为汽车与交通安全,第四章为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第五章为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第六章为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第七章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第八章为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第九章为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第十章道路交通安全审计,第十一章为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谈谈我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在用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在这里运用一些地方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结合自己搜集的“交通事故统计表”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阐述我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些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统计通报,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及现状。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2010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进行分析总结,自己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主要特点有: 1.东部地区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全国53.4%的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8.9%。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4000人,为全国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4个省份。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交通事故发率有一定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发生率较高。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呈现以上特点,是因为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下面通过对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的讨论,探讨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对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的分析。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比较能够系统概括事故原因的结论。

1、人的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因为人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1)从机动车驾驶员方面分析。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和增长速度过高,安全驾驶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这些都成为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酒后驾车、身体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原因,造成反隐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这几个主要因素。(2)从行人分析。行人的主要违规行为包括: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等;随意翻越护栏、横穿或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行进车辆反应迟缓;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从而导致各种事故。(3)从非机动车驾驶人分析。有些人骑自行车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对往来车辆观察不够;技术不熟练等均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2.车辆因素。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机动车种类繁多,动力性能差别较大,安全性能难以保证,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以及汽车总成、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行驶工况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加之近年来机动车保有数量猛增,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原本就不宽裕的路面状况雪上加霜,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直接推手。3.道路因素。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硬件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快了道路建设的步伐,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道路结构日益改善,但是仍存在着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的问题,交通流中车型构成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这些都恶化了交通安全状况。另外有些地区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或下坡路段过长,道路景观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其他诸如转弯半径过小导致侧滑、驾驶员视距太小导致视野盲区太大等不良设计,易使驾驶员操作不当,酿成事故。4.其他因素。随着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的激增,轿车愈加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非职业驾驶员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驾驶员的规范操作和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

三、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交通安全涉及到人、车、路,要彻底消灭交通事故是不可能的,从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状况来看,交通事故控制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减少事故的发生量并且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程度,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基于此提出主要对策如下: 1.加强行车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执行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有力保证,交通安全教育要广泛、深入进行,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素质。2.加强车辆被动安全的研究。交通事故中主要的人员损伤方式是碰撞,因此优化车辆被动安全的研究势在必行。主要应该加强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增加其工作可靠性,有助于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后更好地保护司乘人员。3.提高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系数。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高等级公路的事故发生率较高。由于高等级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较高,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高等公路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但道路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善,有些道路没有基本交通控制手段,坡道弯路没有必要的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以及交通监控设施等,这些是事故隐患,应尽力予以排除。

通过本学期交通安全课程的学习,我对道路交通安全有了比较系统和清楚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了注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这些知识提高了我的交通安全意识,并将会规范我以后的驾驶行为,衷心感谢刘老师的精心授课!

第三篇:道路交通安全读书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读书报告

《道路交通安全》课程主体框架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安全,第三章为汽车与交通安全,第四章为道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第五章为交通环境与交通安全,第六章为道路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第七章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第八章为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第九章为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第十章道路交通安全审计,第十一章为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

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谈谈我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在用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在这里运用一些地方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结合自己搜集的“交通事故统计表”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阐述我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些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随着机动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这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统计通报,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及现状。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2010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通报)进行分析总结,自己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主要特点有: 1.东部地区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全国53.4%的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8.9%。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4000人,为全国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4个省份。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交通事故发率有一定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发生率较高。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呈现以上特点,是因为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下面通过对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的讨论,探讨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对交通事故情况调查表的分析。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比较能够系统概括事故原因的结论。

1、人的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因为人是构成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1)从机动车驾驶员方面分析。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和增长速度过高,安全驾驶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这些都成为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酒后驾车、身体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原因,造成反隐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

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这几个主要因素。(2)从行人分析。行人的主要违规行为包括: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等;随意翻越护栏、横穿或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行进车辆反应迟缓;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从而导致各种事故。(3)从非机动车驾驶人分析。有些人骑自行车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对往来车辆观察不够;技术不熟练等均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2.车辆因素。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机动车种类繁多,动力性能差别较大,安全性能难以保证,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以及汽车总成、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行驶工况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加之近年来机动车保有数量猛增,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原本就不宽裕的路面状况雪上加霜,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直接推手。3.道路因素。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硬件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快了道路建设的步伐,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道路结构日益改善,但是仍存在着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的问题,交通流中车型构成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这些都恶化了交通安全状况。另外有些地区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或下坡路段过长,道路景观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其他诸如转弯半径过小导致侧滑、驾驶员视距太小导致视野盲区太大等不良设计,易使驾驶员操作不当,酿成事故。4.其他因素。随着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的激增,轿车愈加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非职业驾驶员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驾驶员的规范操作和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

三、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交通安全涉及到人、车、路,要彻底消灭交通事故是不可能的,从我国目前的道路交通状况来看,交通事故控制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减少事故的发生量并且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程度,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基于此提出主要对策如下: 1.加强行车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执行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有力保证,交通安全教育要广泛、深入进行,不断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素质。2.加强车辆被动安全的研究。交通事故中主要的人员损伤方式是碰撞,因此优化车辆被动安全的研究势在必行。主要应该加强安全带、安全气囊、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等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增加其工作可靠性,有助于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后更好地保护司乘人员。3.提高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系数。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高等级公路的事故发生率较高。由于高等级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较高,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高等公路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但道路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尚不够完善,有些道路没有基本交通控制手段,坡道弯路没有必要的安全标志和防护措施以及交通监控设施等,这些是事故隐患,应尽力予以排除。

通过本学期交通安全课程的学习,我对道路交通安全有了比较系统和清楚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了注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这些知识提高了我的交通安全意识,并将会规范我以后的驾驶行为,衷心感谢刘老师的精心授课!

第四篇:法律方法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法律判断大小前提的建构和

方法》有感

姓名:

班级:

学号:

读《法律判断大小前提的建构和方法》有感 读郑永流老师的《法律判断大小前提的建构和方法》这篇文章,读一遍基本不知所云,读两遍才有所感觉,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才能初步的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读到第四遍的时候,我才开始着手写下这篇读书报告:

首先,通篇文章的条理很清晰。正如题目一样,在这篇文章中,郑老师主要谈了两个大问题:一个是解释什么是法律判断大小前提的建构;一个是如何进行法律判断的架构。这两个问题看起来简单易懂,但实则内容十分广博,里面涉及到很多的法理学方面的专有术语,例如,演绎、归纳、设证、客观目的探索等等,所以,不花点功夫确实很难理解郑老师的观点。

在小前提的架构中,郑老师认为就事实而言,可以将其分为生活事实、法律事实和证明事实这三种。生活事实是一种客观事实,没有任何的价值判断,只是一种对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况的纯粹描述;法律事实,是指将整个生活事实置于法律规范之下进行考量之后剩余下来的具有法律意义的生活事实;而证明事实则是指通过证据、证据法和程序法等手段所推定的事实。在确定小前提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顺序应该是大体掌握生活事实,然后通过法律规范对之进行筛选,得出法律事实,最后运用现有证据并结合证据法和程序法的相关规定对之予以证明,最终得出证明事实,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小前提。

相比小前提,大前提的架构似乎简单很多,好像找到相应的法律规范就万事大吉了,实则不然。首先,由于成文法的固有缺陷,会导致事实和规范之间存在着不和调和的矛盾。在这篇文章中,郑老师总结了事实和规范之间的各种情形,总括起来可以分为五种情况:

1、事实与规范关系相适应。也即可以准确找到法律规范与事实相匹配,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直接运用演绎推理即可得出结论,但往往也是最不常见的状态;

2、事实与规范关系相对适应。也即可以找到相应的规范,但是规范并不是很具体,需要法官的自由裁量才能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状态;

3、事实与规范关系不相适应。即有可以适用的规范,但由于其他的规定会导致该规范无法适用;

4、事实缺乏规范标准。即没有规范与之相适应,也即法律漏洞;

5、事实与规范形式相适应但实质不适应。这是指会存在恶法的情况。针对这五种情况,郑老师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关于第二和第三两种情况,郑老师认为主要应当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来解决他们之间的矛

盾;而对于第五种情况,郑老师认为可以通过法律修正的方法来解决,也即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违背法律的规定做出判决;在第四种情况之下,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与之相适应,因此郑老师主张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首推类推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当然这也是基于存在相类似的法律规范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在相类似的法律规范都没有的情况之下,郑老师认为可以通过法律补充和反向推论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

在关于大小前提的架构的方法中,郑老师提出了三种方法:演绎、设证和归纳;类比;论证和诠释。演绎和归纳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较为了解,只是对于设证这一概念的把握较为模糊,通过对该篇文章的阅读,我的理解是设证是在形成小前提的众多事实中首先假定一个并将之作为结论,然后通过这一结论找到大前提,最后得出小前提。它的特点是最后的结论即小前提并不是必然正确的,因此必须反复进行,才能最终得出正确的小前提。因此,设证推理是在整个的法律推理过程最先被运用的,同时也是运用次数最多的一种法律方法。类比,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接触过,所以理解起来还不是特别的难,但是,对于论证和诠释这一对概念,理解起来确实不是很容易。通过对郑老师这篇文章的阅读,我的理解是论证似乎倾向于从形式上论证结论的合理性,例如对大小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推理是否具有逻辑性进行论证;而诠释则侧重于从实质上论证结论的合理性,也即不考虑成文法的规定,主要从道德等的层面上论证结论是否符合社会的基本道德,从而确保其的实质公正。这应该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其次,内容丰富。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六页,但是由于郑老师的行文简洁专业,所以,内容还是十分广博的。除了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接触过的演绎和归纳等概念,郑老师又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设证,诠释等之前闻所未闻的法理学的核心概念,使我对整个的法律方法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说收益匪浅。

再次,用语简练专业。通篇文章,行文十分的精炼,可以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同时也没有一句口语化的句子。郑老师的学识和治学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提一点小意见。当然,我的这个意见并不是说这篇文章写得不好,而只是说对于我们这些法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真的有点困难。所以,我建议如果在文章中,郑老师可以多结合例子进行阐述,相信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对于设证和诠释这些比较难懂的法学概念,郑老师可以通过例子具体的解释什么是设证、什么是诠释,这样理解起来的话会更加容易。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对整个的法律方法方面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论述,虽然并没有完全的展开,但是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我对于法律方法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法律方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收益匪浅。同时,郑老师的广博学识和严谨学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辈学习。

第五篇:道路勘测设计读书报告

道路勘测设计读书报告

班级:20074041学号:2007404141姓名:郑静怡

论文摘要: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道路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条优美的现代公路,既要求有悦目的外观、优美地与周围环境相配合、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更要给驾驶员创造一个优美的视野环境和安全舒适的动态感觉。公路的美学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不可分割或放弃的一部分。

关键词:线形设计;美观性;交叉口;

通过对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道路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条优美的现代公路,既要求有悦目的外观、优美地与周围环境相配合、成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更要给驾驶员创造一个优美的视野环境和安全舒适的动态感觉。公路的美学设计是公路总体设计不可分割或放弃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我国公路建设的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不管是设计水平还是施工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综合设计上却不够完善,也就是在考虑使道路满足交通工程、建设与养护经济性的同时,没有更多的考虑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今,道路使用者对道路的整体特性有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要快速、安全、经济、方便,而且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比较舒适,希望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这样,道路的美观性设计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然而美观性设计又不能独立的存在于设计体系中,它必须与其它方面的设计相结合,才能使整个设计工作达到各方面的要求。

道路美观性设计主要就是对道路景观的构造,就是在考虑使道路满足交通功能、建设与养护经济性的同时,还要考虑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高其美学价值及文化价值,给驾驶员、乘客及沿线居民以心理上的舒适感,行车上的安全感,并考虑动植物保护及生态平衡,使道路与大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道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道路工程结构物达到尽可能的协调,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即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道路具有功能、美观和经济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道路美观性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工程及沿线区域环境特征或行政区划等,将道路划分成为若干美观设计路段,然后在每个路段中选择大型构造物和沿线特色的景物作为设计景点,尽可能做到点线面兼顾,整体统一,使道路与沿线景观相协调;

2、合理组合路线的平、纵、横面,保证线形流畅、视觉开阔,并与自然地形相适应,避免大的切割自然地形;

3、道路上的各种人工构造物的造型与色彩应考虑美观效果和驾驶员的视觉效果,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各种构造物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4、有条件时,应充分利用各种人工构造物和绿化来补偿、改善道路沿线景观,并结合不同路段的区域环境特征形成特有的风格;

5、应利用道路沿线设施和各种人工构造物,诱导驾驶者视线,预告道路前方路况的变化,以适时采取安全措施。

6、在满足道路使用者对道路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其美观性设计的目的是使道路使用者在道路上驾驶过程中能够轻松、快捷、愉悦和高效地到达理想目的地。接下来主要以城市快速道路和高速公路为对象进行阐述。

下面根据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道路的美观设计:

一、平、纵、横面线形设计与美观性:

线形设计指的是路线立体形状及其相关诸因素的综合设计。它不仅要考虑道路的性质、作用和服务于不同功能的交通需要,而且还应满足城市美学要求,使用者

可能产生美好的景观享受,这样的设计才是一个良好的设计。

线形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路线设计应使公路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性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

2、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方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3、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

4、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

5、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要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意驾驶者的视觉方面的要求

6、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平衡性、连续性,避免线形突变

7、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

8、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等不同特点,选择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

9、对立体线形应选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

线形设计与周围的环境要相协调,平、纵面线形组合应同路线所经地区的环境相配合。设计速度高的公路,线形设计和周围环境配合的要求应更高,充分利用自然风景,如湖泊、大树、孤山、或人工构造物,如大坝、桥梁、农舍,或在路旁设置一些设施等,以消除景观单调感,使公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增强其美观性。同时,线形与环境的协调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少改变公路周围的地貌、地形、天然森林、建筑物等景观。横面设计应使边坡造型和绿化同原有景观相适应,弥补挖方和填方队自然景观的破坏

2、当公路怡挖方穿越山脊或通过宽阔林地时,路线应布设成曲线,以保持自然景观的连续

3、为减轻在长直线上行驶的单调感,应使驾驶者能看到前方显著的景物

4、应根据设计和景观要求合理选定构筑物的造型,使公路构筑物成为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有条件时,宜适当放缓边坡或将边坡的变坡点修整圆滑,使边坡接近于自然地面,增进路容美观。公路两侧的绿化应避免形式和品种的单一,应将绿化作为诱导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造环境的一种措施而进行专门设计。

线形要有良好的配合从行车与视觉方向的要求出发,道路的平、纵、横面线形应有良好的配合,这种配合不仅体现在某一投影面内,而且应体现在道路线形的空间组合上;而从行车安全、舒适等方面考虑,在平、纵线形配合方面同样不容忽视。

二、交叉口的设计与美观性

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影响交叉的明显性。但是,如果交叉口布置合理并适当绿化,也同样可以提高交叉口的识别能力。为节约用地和获得良好的地面结构造型效果,优化交叉口(包括匝道、升坡和匝道内的面积)的造型对创造交叉口视觉景观意义重大。

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应满足一下原则:

1、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

2、道路与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应根据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前期

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

4、在交叉口设计中应做好交通组织设计,正确组织车流、人流,合理布设各种车道、交通岛、交通标志与标线

5、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铺装宜适当加宽,并恰当地组织行人过街。快速路的重要交叉口应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主干路上的重要交叉口宜修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6、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美观的要求。立体交叉的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标高协调,便于布设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并宜采用自流排水,减少泵站的设置

7、为提高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可在进口道范围内采取适当措施以增设车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应设置变速车道与集散车道

8、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如下:立体交叉应按规划道路网设置;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pcu/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并妥善解决设置立体交叉后对邻近平面交叉口的影响;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道路跨河或跨铁路的端部可利用桥梁边孔,修建道路与道路的立体交叉9、立体交叉应在满足交通需求的情况下采取简单形式,其体形和色彩应与周围建筑协调,力求简洁大方

10、立体交叉的线形布置应与桥梁设计配合,不宜设置过多斜桥、坡桥及弯桥,并减少桥梁面积。

下面主要谈一下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美观设计。互通式立体交叉指的是上下各层道路之间用匝道或其他方式互相连接的立体交叉。其中只有部分匝道互相连通的称为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在空间上把交叉的交通进行分离,并用匝道将上下相交的道路加以连接,这样的交叉口称为互通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可以分为完全互通式和部分互通式两种。完全互通式允许所有方向上的车辆出入,而部分互通式要限制某些方向上的车辆出入。式立体交叉美观设计的目的是使立交造型美观、视人性好,起到引导驾驶员视线、保证行车安全及可观赏性的作用。主要包括坡面修饰和绿化栽植两部分。公路立交多侧重于坡面修饰,城市立交则侧重绿化栽植。1坡面修饰

坡面修饰是将匝道包围区域的边坡修饰呈规则、圆滑和接近于自然地形的形状。坡面原则上只修饰匝道包围的区域,其外侧应以满足通视条件、保持坡面规整为原则进行修整。坡面修饰应该保持坡顶圆滑、坡面规则和坡脚顺适。边坡坡顶适当范围内应修整棱角成圆滑形状;边坡坡度在接近坡脚的一定高度内应逐渐变缓,使其整齐,美观。

2绿化栽植

互通式立交的绿化栽植不仅能够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点缀城市的作用。绿化的内容包括:

指示栽植:采用高大独乔木,设在环道和三角地带内,用来为驾驶员指示位置的栽植;

缓冲栽植:采用灌木,设在桥台和分流地方,用来缩小视野,间接引导交通,缓和冲击,减轻事故损失;

诱导栽植:采用小乔木,设在曲线外侧,用来预告道路线形的变化,引导驾驶员视线;

禁止栽植区:在立交合流处,为保证驾驶员的视线通畅,禁止种植树木。设计时还要注意在服从交通功能、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可根据立交特点,以简洁、空间开阔为主,适当点缀树丛、树群,注重整体感、层次感,形成开敞、简洁、明快的格调。

三、路基路面设计与美观性

路基路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确定路面等级,选择路面类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计算各结构层厚度及确定材料配合比,达到在不同季节和水文条件下承受各种车辆荷载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并能顾及行车速度与安全,道路维修和良好经济效益等各项要求。

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设计资料

2、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视具体情况设置其他结构物和防护工程

3、陡坡上的半天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当坡高陡或稳定性差,不宜多挖时,可采用桥梁、悬出路台灯构造物

4、沿河路基应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沿河路基废方应妥善处理,防护、排水及绿化工程应于设计图同步设计,以免造成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冲毁沿线构造物、农田、房屋等不良后果。

路基工程美观性的体现: 1路基工程是公路主体功能的主要载体,路基的设计高度、边坡坡率、断面形式是影响路基稳定和道路美观的直接因素。路基填土必须保证不因地下水、地表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在许多方面来说,对路肩的处理是很重要的,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行车安全、运营成本、美观效果等,那么路肩可采用低填路基缓坡植草,这样增大路侧净区,节省防护工程及路侧安全设施等工程,另外可使道路使用者的视觉产生愉悦的效果。2对不同使用性质的路面,可使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比如说城市快速公交的专用道路可以用不同色彩的路面区别于其它路面,防止其它车辆驶入而影响快速公交的正常运行。对于人行道,可设置在绿化带旁或与道路边缘齐平,那么在人行道与道路之间种植草皮或其它植物,这样就有助于增加道路美感,并缩小硬路面的视觉宽度,而且种植带还为路灯、消防栓、街道设施设置及景观设计提供了空间。3道路横断面造型的重点是路基边坡,目的是使路基尽量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沿线的植被相协调。对于高等级道路,为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应该使道路具有与周围相似的特征,在有条件时,道路边坡坡度应该尽量放缓,使人工边坡与自然边坡融为一体。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双幅道路,可以将上下分别布置,使中央分隔带不同宽度或者上下行道路不同高,这样有利于保护珍贵的地物和植物,通常可以减少工程量,对景观造型和经济都有利。

通过上述关于道路美观性设计的简要叙述,可见在美观性设计对行车的快速、安全、舒适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们只能定性的去重点描述,定量的、具体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随着国内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道路的建设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满足使用者的诉求,在美观性这一方面必须加以重视,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资金,不断开发新技术,研究新材料,设计出更多美观、实用、经济的道路,为道路使用者营造一个安全、快速、通畅、舒适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6;

[2]交通部公路司.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

[3]吴瑞麟、沈建武等.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4]张红志、王广宾.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分析[C].山西科技.2008年第3期;

[5]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年;

[6]郭锐、马浩洋.高速公路的景观建设[C].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第10期;

[7]李峻利、姚代录.路基设计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8]李杰.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周蔚吾.公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0]刘朝晖.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1]周志.公路视景技术[M].西安:长安大学,2003;

[12]中国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3]王云龙.现代化的道路[M].山东:商务印刷馆.2004;

[14]大塚胜美.公路线形设计[M].沈春华,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

[15]吴庆洲.当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6]陈相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17]熊广忠.论道路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18]腾家俊.现代桥梁建筑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9]张先勇.道路与桥梁工程美学[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0]熊广忠.论公路美学的研究与应用[C].中国公路学报.1994年01期;

[21]ZhangQiSen.Landscape highway system study[A].2005;

[22]WeiZhongHua.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theory[D].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 2005;

[23]HePiZhuang.The landscape design of road greening engineering [J].concrete highway traffic university press.1999 S1 stage;

[24]ZhangXiuLi.Road construction and landscape coordination study [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2002;

[25]ZhaoBingQiang.driver dynamic visual features and its influence [J] highway traffic technology.1998 S1 stage;

[26]YaoKe.Roads wiring and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and coordination with [J].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4 05 stage;

[27]YaoYun.city road aesthetic fang-tsang [J].J bridge and flood city.1992 02 stage;

[28]FengXianDe.The route and landscape design [M].HuNan:Changsha press.2007;

[29]WangXuanCang.Highway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J] Highway.2005 07 stage;

[30]DaiHang.urban road landscape design and case [j].heilongjiang: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2007。

下载《法律的道路》读书报告(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律的道路》读书报告(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与革命》读书报告

    《法律与革命》读书报告 法律之所以可以和革命相提并论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的发展调整了社会关系和秩序,使社会向着一个全新的领域变革。这种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

    法律的道路读后感

    读《法律的道路》有感 霍姆斯大法官被公认为是美国实用主义法学、社会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法律的道路》是其前半生法律思想和理论的总结,较为集中的表达了......

    法律的故事(读书报告一)

    读书报告一 学院:软件学院班级:数媒二班姓名:郭云鹏 学号:20112145 我思想里的《法律的故事》 在我开始读这本书之前看到这样一句话:这本书是用文学手法写成的学术著作,它赋予知......

    寻找法律的印迹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学 生: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12月 书名:寻找法律的印记 作者:余定宇,广州人,1982年毕业于广州师院历史系。曾任职新闻记者、《广州商报》执行总编。现为独立撰稿......

    《道路勘探设计》课程读书报告(大全)

    对《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认识与体会 一、道路勘测设计要点 《道路勘测设计》这门课简要来说主要是解决道路设计中几何设计(即对道路空间几何形状的研究)的问题。 道路是一种......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读书报告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读书报告——从法律目的论的角度 ——法律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的控制功能,而判断控制的标准就是正义。 一、背景知识介绍: (一)社会法学 社会法学派是......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法规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通行的车辆驾驶人、......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5篇范例]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选择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次序,-提高通行效率。A保证车辆高速行驶b 圆满完成运输任务c保护公明和法权益d减少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