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程讲话:深化便民主题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19-05-15 15:1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大程讲话:深化便民主题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大程讲话:深化便民主题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篇:赵大程讲话:深化便民主题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法律援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是法律援助工作始终不渝的追求和目标。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服务困难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司法部于6月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法律援助便

民服务”主题活动,对促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全党和全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点工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法律援助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我国社会管理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承担重要责任、具有独特优势。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本身就是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法律援助工作面临重要发展机遇的形势下,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和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并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我们及时总结好这次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的成果和经验,不断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对于有效发挥法律援助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推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便民服务主题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取得丰硕成果

“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是在全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的,是在政法系统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形势下深化的。主题活动自6月开始,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期半年,重点是全面推行十项便民措施。1月至年底结束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在推行十项便民措施的基础上,围绕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便民活动。司法部对“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高度重视。部党组和吴爱英部长等部领导多次对主题活动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各地把主题活动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统筹规划,努力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按照司法部的统一部署,积极投身主题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为目标,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重点,深入研究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做好便民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地坚持把主题活动作为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认真筹划,精心组织,确保领导有力、措施得当。普遍研究制定了本省(区、市)活动方案或实施意见,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有序推进主题活动。一些省份将主题活动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升到由党委、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加以推进。一些地方坚持从服务大局出发,围绕服务平安世博、平安亚运、灾区重建、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精心设计载体,突出实践特色,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各地注重把主题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深入了解活动进展,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了主题活动务实而富有成效。

(二)围绕活动主线,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这一主线,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有效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有效保障司法公正,切实发挥法律援助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职能作用。着力做好扩大覆盖面工作,一些省份以出台省政府文件或立法方式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的与民生权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补充事项范围,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建立省、市、县三级舆情分析体系,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舆情分析工作,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建立介入信访工作机制,协助处理化解了大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纠纷。突出做好对农民工、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行动、企业下岗人员法律援助行动、残疾人法律维权行动,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普遍实行援务公开,抓好公正廉洁执业教育整顿工作,建立法律

援助服务考核和评价制度,集中开展受援人跟踪回访活动,法律援助服务进一步规范,执业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三)突出便民主题,适应群众需求。坚持以提高便民工作水平为着力点,大力推行便民利民举措,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成效。突出抓好便民窗口建设,在临街、一层等方便困难群众的地点设置专门接待场所,积极改善接待条件,完善窗口服务功能,方便群众来电来访。山东、广东两省的便民窗口建成率分别达到94%和90%。着力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大力推进法律援助向社区、乡村延伸,推进法律援助辐射至相关行业。浙江、安徽等八个省的乡镇(街道)司法所建站率已达90%以上。推行工作站转交申请、联络点联系申请、有关部门引导申请等多种申请形式,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尽可能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期限,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更加方便快捷,法律援助受理审查工作更加简便高效。,全国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2.7万件,同比增长13.4%;受援人总数达到8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1.3%,有效维护了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四)优化服务措施,增强活动效果。适应困难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在提供服务中更加注重质量优化、效率提高和品质提升。推行点援制,建立法律援助律师专业分类名录,供受援人选择确定案件承办人。建立咨询、代书、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援助形式并用的纠纷解决机制,推行诉前、庭前调解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受援人利益最大化。在化解矛盾纠纷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些地方增设心理咨询服务,利用法律、心理、社会学教育背景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提供多方面服务,努力实现最佳纠纷解决效果。加强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推行网上申请和审批,一些地方实施法律援助信息化站点通工程,实现各站点工作到法援机构的网上直通,利用互联网提供在线语音视频法律咨询服务。加强质量管理,制定案件质量评估标准,出台办案程序规则,实行案件办理动态监控,法律援助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五)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正确导向,紧扣活动进展,着力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为主题活动营造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舆论声势和浓厚氛围。精心组织媒体宣传,中央和各省级主流媒体采用领导访谈、活动解读、系列报道等形式对主题活动进行了集中和深度报道。积极开辟群众便于接受的宣传渠道,搭建群众乐于参与的宣传平台,以具体充实、通俗易懂的内容,采用播放公益广告、制作动漫宣传短片、评选优秀案例、组织大规模宣传服务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主题活动宣传工作引向深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广泛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工地、进学校、进监狱等活动,使主题活动的宣传效果覆盖到亿万群众。

总的看,历时一年半的便民服务活动主题突出、贴近群众、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更加方便快捷,获得的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广大法律援助人员进一步树立了群众利益至上理念,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法律援助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外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主题活动为推进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活动本身成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成为进一步探索发展规律、开阔工作思路的过程,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水平的过程。

实践证明,部党组关于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的决定是正确的,广大人民群众对活动的各项便民举措是欢迎的,社会各界对主题活动的成效是认可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次主题活动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题活动在地区之间开展得还不够平衡;个别地方对加强便民服务重要性的认识还不深刻;一些地方出台的措施针对性不强;还有一些地方工作推进力度不够,活动成效不明显,与形势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更好地推进工作、服务群众。

二、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这次主题活动牢牢把握便民主题,着眼于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注重提升服务,注重取得实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理念,这是主题活动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主题活动中,各地坚持以人为本,秉持为民、便民、惠民、利民、佑民、安民的服务理念,本着心细如丝的态度,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度高、质量高、透明度高的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真切得到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实践证明,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促进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进深化,这是主题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主题活动中,各地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着力做好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推动解决当事人的合理合法诉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社会建设及社会管理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中的作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法律援助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坚持把巩固基层基础贯穿始终,这是主题活动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主题活动中,各地坚持重心下移,注重加强基层建设,健全完善基层法律援助网络,加大基层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基层法律援助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为满足基层群众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必须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基层上来,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改善基层条件,着力积蓄发展后劲,为加快法律援助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四)坚持把强化自身能力建设贯穿始终,这是主题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主题活动中,各地大力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工作能力,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了从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转变,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从单一服务到多元服务的转变。实践证明,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必须统筹加强法律援助物质保障、组织建设、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和社会影响等能力建设,实现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五)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始终,这是主题活动取得成效的动力之源。主题活动中,各地牢固树立开拓创新意识,敏锐把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和困难群众的新需求,着力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机制,努力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效果。实践证明,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努力使法律援助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以上这些经验,来源于主题活动丰富的工作实践,凝聚了广大法律援助机构和人员的智慧力量,是主题活动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并在此基础上把主题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政策,固化为制度,转化为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法律援助工作科学发展。

三、明确新时期目标任务,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将法律援助工作推向前进

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不断加大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是法律援助工作的长期战略任务。前不久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是政法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十二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着力点。法律援助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眼于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围绕积极推进法律援助设施便利化、案件质量标准化、经费保障制度化、工作运行信息化、监管执业规范化“五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困难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一)认真谋划“十二五”时期法律援助工作。“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促进法律援助科学发展、繁荣法律援助事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地要着眼于更好地发挥法律援助在“十二五”时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时期目标任务上来,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大力推进法律援助事业改革发展。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围绕解决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发挥法律援助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促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围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要认真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有关部署,着力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援助制度体系。

(二)着力推进法律援助设施便利化。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法律援助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满意度。要坚持以推进法律援助设施便利化为重点,不断拓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工作,针对法律援助对象的特殊性,推进法律援助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完善接待场所和服务设施,让接待窗口真正成为便民窗口。要着力做好“‘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升级改造工作,加快建设全国统一技术和统一功能的专线平台,确保咨询专线高效运转,广泛及时提供咨询服务。要更加注重网络建设,建设一批法律援助工作站示范点,推动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水平,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申请受理审查机制,拓展异地协作服务领域,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

(三)着力推进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标准化。质量是法律援助工作的生命线。实现案件质量标准化,对于缩小区域、城乡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差距,推进法律援助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要围绕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做好案件质量工作的自觉性,着力推进案件质量标准化,不断提高案件质量管理水平。要完善法律援助受理、审查、决定、指派、承办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行为规范,细化服务标准,完善工作流程,确保为当事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要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案件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法律援助管理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质量管理上来,健全完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全过程的监督,力争实现对案件质量的同步控制、同步跟踪、同步监督。要开展案件评估试点工作,研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体系,细化实化评估指标,完善具体工作措施,完善业绩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促进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

(四)着力推进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制度化。经费保障是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物质基础。要着眼于提高法律援助物质保障能力,积极推进经费保障制度化,继续推动各地积极争取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动态增长机制,确保法律援助政府责任落实到位。要认真落实国家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政策,推动建立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突出法律援助机构的办案职能和繁重办案任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层法律援助业务经费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要加强经费使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经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业务经费支出项目和范围,动态监控经费使用情况,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充分发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地方法律援助基金会的资金募集作用。要加强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法律援助基层基础建设整体水平。

(五)着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运行信息化。随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载体。要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标准统一、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法律援助案件、咨询的动态管理和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实时查询等功能。要把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努力实现管理工作规范高效,监督工作有序到位,服务群众便捷高效。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便民通道,方便群众网上咨询和申请,优化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流程,逐步实现通过网络完成受理、审批、指派等工作。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硬件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实现法律援助管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六)着力推进法律援助监管执业规范化。有效履行法律援助监管职能,积极推进监管执业规范化建设,是提高法律援助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要着力推进法律援助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充实管理力量,逐步建立起自上而下、职能完备、运行高效的监管体系。要规范监管行为,加快制定法律援助人员行为规范、法律援助机构和人员惩戒办法、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要认真履行法律援助执业监管职能,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实现对各类主体法律援助活动的动态监管,确保履职到位、监管到位。要建立投诉举报制度,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做好投诉处理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为困难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要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司法部的统一要求,认真开展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活动作为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把服务群众贯穿于法律援助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让广大群众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把心思放在抓工作上,把功夫下到求实效上,坚持抓重点带一般、攻难点求突破,不断把法律援助工作推向前进。要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广泛宣传法律援助在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法律援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第二篇:深化便民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深化便民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汪岗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穆正松

汪岗镇地处大别山北麓,政府驻地距县城9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226个居民组,是商城县“一园四景”五大旅游景区的重要衔接地。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便民服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镇建便民中心,村设便民代办点”的新型便民服务网络,极大地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

一、顺势而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开展便民服务是乡镇政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自身管理机制进行的一次大变革。汪岗镇顺势而为,着力从三个方面倾力推进便民服务,转变自身职能。

(一)应改革之需,着力实现三大转变。为适应建设美丽新农村的需要,汪岗镇一是通过镇建便民服务中心,着力将镇政府工作由“抓事务、抓管理”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变;二是通过整合服务项目,集中人力资源,将与农民联系最为密切的站所统一集中到镇服务中心办公,实现了从分散向集中的转变;三是通过组建统一办事的平台和公共服务的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办事形式由暗变明,速度由慢变快,实现群众办事从无限期向限时、从串联式向并联式的转变。

(二)应群众之需,着力改进服务方式。为帮助农民提供脱贫致富和劳务输出的信息,镇党委、政府依托镇便民中心,开启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关长期存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群众由过去“进机关求人办事”变为“进中心接受服务”,初步找回了“上帝”的感觉。

(三)应发展之需,着力规范政府行为。一些农村基层政策由于宣传不到位、群众法制意识较淡薄、少数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意识不够强、工作方法简单等,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推动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改进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基层组织依法行政能力,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基层执行力,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稳定。

二、创新举措,全面编织服务网络

镇投资50万余元,新建成高标准便民服务大厅。大厅占地面积240平方米,配齐电子显示屏、空调、办公桌椅、电脑、饮水机等现代化办公服务设施,还设置了便民小药箱,硬件设施建设标准在全县屈指可数。逐步完善软件资料,通过印发《汪岗镇党务政务公开100问》、办事指南、便民服务卡,悬挂公示栏,电子屏显示等多种形式,公开便民服务项目名称、办事程序、申报材料种类、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政策依据,公开办事流程,在大厅还配设办事导引员,引领前来办事的群众到指定的窗口办理相关事项,让每一位群众办事时明明白白。村里设立村级服务代办

点为群众代理向镇中心申报的事项;镇中心为群众代办需向县申办的事项。只要群众提出代办需求,镇中心或村级代办点就及时办理,在全镇形成了完整的便民网络体系。

三、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将与农民联系最为密切的民政所、社保所、财政所、农业中心、村建中心、国土资源所、计生中心、司法所、群众工作站等9个站所首批入驻中心,实行开放式零距离办公,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减少办事环节,让群众来大厅办事方便快捷。一是强化宗旨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宗旨观、发展观、大局观、服务观、效率观,引导工作人员牢记宗旨,用好为民之权,尽好岗位之职,树立“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干部”、“群众有需求,干部有服务”的理念,爱岗敬业,办事公正。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人员经过培训上岗,岗位责任明确,能够胜任中心工作,能够满足群众对服务工作的需求。三是做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能。根据农村实际,中心大多数工作人员不可能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大厅值班,而是要围绕镇中心工作和临时性重要任务到乡村工作一线去。因此,大厅工作人员既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适应大厅办公的要求,又能完成上门服务的任务。

四、注重延伸,拓展服务领域

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做好大厅窗口服务的同时,还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形式,延伸服务链条。一是服务向生产领域延伸。与金融部门联合,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政策信息服务,为农村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服务,如登记用工信息、发放

招聘培训简章。二是服务向科技领域延伸。多种形式送科技下村,为群众提供水稻、小麦良种良法服务,如发布科学种田信息、讲解预防病虫害知识、上门防治疫病等。三是服务向流通领域延伸。建立农副产品供求及价格发布平台,将信息网点延伸到便民服务中心,及时向社会发布产品需求和价格信息。

五、搭建平台,发挥便民作用 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以后,规范运行,改善服务,方便群众,逐步将其搭建成为宣传法律政策的平台、教育群众的平台、服务群众的平台、密切干群关系的平台等“四大平台”,便民作用日益凸显。

(一)立足于为民,打造宣传政策平台。依托民政、计生、农业、惠农、法律援助等办事窗口,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老百姓,耐心解答政策咨询,让老百姓在办完事情的同时熟知相关惠民政策。另外,精心挑选新农保、民政、计生、农技、林业、司法等部门的惠农政策,制作成宣传手册,在群众前来办事时发放,还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代发宣传手册,将手册发到左邻右舍手中,扩大惠农政策宣传覆盖面,群众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二)立足于惠民,打造教育群众平台。结合镇便民服务中心第一大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及每天前来办事群众多的特点,将其作为宣传教育的基地,对群众进行多方面政策教育。另外,通过组建宣传教育分队收集近期热点惠农政策,进行集体备课,结合正在开展的“大宣传、大走访”活动,利用下基层联系群众之际,采取讲故事、举实例、打比方等方式通俗浅显地向群众宣讲

惠民政策,将政策精神落实到群众心坎上,增强惠农政策对群众的政策引导作用,让每位群众真正成为惠农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三)立足于便民,打造服务群众平台。镇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公正、便民、高效、廉洁”的服务准则,要求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办事,坚持以办事方便不方便、公正不公正、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服务,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对待,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暗箱操作,避免违规操作,防止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推进了源头治腐工作。实践表明,采取“一个窗口办理,天天服务群众”的办事方式深受群众欢迎,群众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只能定时办、分散办、节假日办不了的苦恼事了。自4月14日镇便民服务中心揭牌正式运行以来,共为群众办理各种事件278起,便捷、高效的服务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

(四)立足于系民,密切干群关系平台。长期以来,由于办事不公开、不公正、不方便,加之“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话难听”问题的存在,群众意见很大。建成镇便民服务中心后,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各站所各自为战和惟我独知、惟我独办、惟我独揽的状况,进一步树立了镇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关系。

第三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管理创新材料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管理创新材料

以便民服务为依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汇报材料

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新需要,镇党委紧紧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定位,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创新社会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谐、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健全完善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龙头”、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村组服务站为补充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镇便民服务中心已步入规范化运作轨道,设置专门服务大厅,集“六办所”(经发办、社事办、民政办、群工办、财政所、派出所)和“八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中心、文化服务中心、司法服务中心、国土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于一体进行集中办公,办理、代理83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做到了“一栏、两有、三挂、四上墙”(设立公开栏;有监督电话、有值班公示台;挂牌办公、挂牌上岗、挂牌收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服务指南、办事时限上墙)。明确镇长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党务副书记任常务副主任,确定各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延伸了服务范围。建立完善了覆盖全镇16个村和2个居委会的便民服务站,使镇、村联动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体系全面形成。设置了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员,负责为村(居)民免费代办相关事项,各村民小组设置了便民服务代办联络员,负责做好村民与村代办员之间的联系,镇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指导监督村便民服务站发挥其作用。

(二)创新五项服务方式。镇便民服务中心认真开展“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让、一杯热茶相待、一片真情相交、一个明确答复相告的优质服务活动,实行“一站式”办理、“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结合镇工业经济发展实际,镇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企业服务窗口,为企业代办工商、税务、安全、环保、电力、天然气、投资备案等项目审批手续。同时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协助企业对投资项目、灾后重建项目等实行并联审批,审批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坚持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服务制度,镇党委成员及镇村干部,每月至少利用2天时间,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深入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公开七项服务事项。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七公开”,即公开工作人员姓名、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大力推广“三个延伸”,即把党务、政务公开从政府机关延伸到镇直部门,从行政领域延伸到事业领域,从镇级延伸到村组,并实行“三级公示”制,即以小组为单位公示、以村为单位公示、以镇为单位公示,从而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方便了群众办事。

(四)强化监督机制。镇便民服务中心内设群众诉求服务台和为民服务意见箱,并向群众公布为民服务监督电话,建立为民服务质量和成效的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咨询和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及时制止和纠正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镇党委、政府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检查,督导服务中心的工作情况,对作风飘浮、敷衍应付、服务不力的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限期进行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实行待岗处理。

自底,镇便民服务中心先后接待群众人次,办理各类事项件,办结率%,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领导坐班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职位代理制、便民代理制、定时回访制、考勤请假制等制度的建立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严格考核都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规范管理,服务周到。深化“一站式”服务,将民政、计生、农业、司法、土地等部门集中设置服务,充分体现便民、为民。规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严格执行四职干部轮班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干部坐岗。

三是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根据镇情实际,将“突出重点、创新形式、规范程序”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来抓,把便民服务工作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与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相结合,提高全镇便民服务水平。

实现跨越式发展,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真正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转变职能的示范工程,为全镇人民创造更加幸福自豪的生活而努力奋斗!20xx年3月26日

第四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管理创新材料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管理创新材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管理创新材料 以便民服务为依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汇报材料 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新需要,镇党委紧紧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定位,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创新社会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谐、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健全完善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龙头”、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村组服务站为补充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镇便民服务中心已步入规范化运作轨道,设置专门服务大厅,集“六办所”和“八中心”于一体进行集中办公,办理、代理83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做到了“一栏、两有、三挂、四上墙”。明确镇长任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党务副书记任常务副主任,确定各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延伸了服务范围。建立完善了覆盖全镇16个村和2个居委会的便民服务站,使镇、村联动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体系全面形成。设置了村便民服务代办员,负责为村民免费代办相关事项,各村民小组设置了便民服务代办联络员,负责做好村民与村代办员之间的联系,镇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指导监督村便民服务站发挥其作用。创新五项服务方式。镇便民服务中心认真开展“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相让、一杯热茶相待、一片真情

相交、一个明确答复相告的优质服务活动,实行“一站式”办理、“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结合镇工业经济发展实际,镇政务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了企业服务窗口,为企业代办工商、税务、安全、环保、电力、天然气、投资备案等项目审批手续。同时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协助企业对投资项目、灾后重建项目等实行并联审批,审批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坚持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服务制度,镇党委成员及镇村干部,每月至少利用2天时间,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深入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公开七项服务事项。镇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七公开”,即公开工作人员姓名、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大力推广“三个延伸”,即把党务、政务公开从政府机关延伸到镇直部门,从行政

领域延伸到事业领域,从镇级延伸到村组,并实行“三级公示”制,即以小组为单位公示、以村为单位公示、以镇为单位公示,从而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方便了群众办事。强化监督机制。镇便民服务中心内设群众诉求服务台和为民服务意见箱,并向群众公布为民服务监督电话,建立为民服务质量和成效的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咨询和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及时制止和纠正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镇党委、政府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检查,督导服务中心的工作情况,对作风飘浮、敷衍应付、服务不力的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限期进行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实行待岗处理。自底,镇便民服务中心先后接待群众人次,办理各类事项件,办结率%,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领导坐班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

制、职位代理制、便民代理制、定时回访制、考勤请假制等制度的建立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严格考核都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二是规范管理,服务周到。深化“一站式”服务,将民政、计生、农业、司法、土地等部门集中设置服务,充分体现便民、为民。规范村便民服务站,严格执行四职干部轮班制度,每天至少有一位干部坐岗。

三是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根据镇情实际,将“突出重点、创新形式、规范程序”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来抓,把便民服务工作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与村级便民服务室工作相结合,提高全镇便民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重任在肩、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真正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转变职能的示范工程,为全镇人民创造更加

幸福自豪的生活而努力奋斗!3月26日

第五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

食安办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三定”规定,明确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调整、充实执法机构和人员,修订和完善《南安市食品安全职责和工作制度》、保障编制和经费。同时,明确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协调机构和专管人员,深入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二、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的台阶。2012年2月,市食安办制定了《南安市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表》,布署了专项整治统一的行动时间、内容、重点整治范围及责任单位、具体要求,突出对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水产品、酒类等重点品种的日常监管,突出对问题乳粉、地沟油、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重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及使用行为,至2012年2月底,在专项整治期间,卫生局共检查餐饮单位1350多家次,出

1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780多人次,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176多份。有效规范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1、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工作。2011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列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目前我市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方案已报省农业厅评审。下一阶段我市将按评审确定方案开展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新项目建设工作。

2、加快检测能力建设。2011年省财政厅、农业厅为我市配置流动监测车和快速检测设备,为我市11家蔬菜生产基地配置蔬菜快速检测仪,有力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切实保障我市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3、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根据省农业厅开展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蔬菜、家禽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次例行监测,从监测结果看,农产品质量整体稳定提升。蔬菜检测37种农药,抽样120个合格率87.8%;生猪尿样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合格率100%,莱克多巴胺合格率100%。

四、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为切实提高食品销售店守法诚信经营,引导自觉守法经营,在全市形成规范有序的食品安全氛围,工商部门在辖区

内评选128家“诚信示范店”,切实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并在全市广泛推广,加快了推进食品诚信体系建设

五、完善应急预案掌握应急要领

认真总结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强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更加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步骤,增强应急处置规定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指挥、协调和反应的工作效率,使各部门能够迅速掌握应急处置工作程序的要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查控问题食品,降低风险。

六、食品安全宣传氛围有新提升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如食品安全“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周”“知识问答”等活动,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和社会氛围。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做为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我们体会到,只有在忠实履行职责的同时,及时掌握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创新的理念找到新路子、新方法,才能搞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保证一方百姓饮食安全。

下载赵大程讲话:深化便民主题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大程讲话:深化便民主题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深入推广群众工作站、室模式,强化基层基础及信访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

    坚持群众活动先行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坚持群众活动先行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全力打造平安和谐高坡街 ——高坡街片区2010年综治(维稳)工作汇报材料 高坡街地处洪江区西部,老鸦坡东麓,辖区面积有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

    交警大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都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多项便民利民 新举措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近年来,都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以“执法最规范、管理最高效、服务最便捷”为目标,牢牢树立“管理就是服务”......

    实施社会管理创新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实施社会管理创新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农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为此,面对这种新环境、新任务、新......

    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平安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平安建设---XX公安局治安系统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为全力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效能,我局治安系统......

    广东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调查

    强综治 创平安 促发展:广东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调查○建立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调处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4%○构建“五个一网”,公安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实施居住证......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