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职能,促社会和谐发展
如何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职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互动、合作互助、理性人本的社会,稳定和有序、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司法行政机关直接担负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等工作职能,对保障社会稳定有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决定了司法行政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作用如何发挥?发挥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路子,不断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要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一、创新思路,突出法制宣传职能的针对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社会现象是人的行为体现,社会的和谐程度取决于公民素质的高低,而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尤为关键。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是做好普法教育这项基础性工作。要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政府城乡建设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基层群众最关心、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重点要把握好三个结合:一是把普法教育同保障群众生活富裕结合起来。针对私营企业较为普遍的实际,大力开展以《民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新劳动合同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教育活动,依法保护群众经营致富,加快小康进 1
程。二是要把普法教育同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普法教育,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依法解决群众特别关注的、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三是要把普法教育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让群众通过学法,知道法律赋予自身哪些权利,如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使群众从观念上相信法律、享有权利入门,逐渐向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延伸。
二、创新制度,提高法律服务职能的主动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规范的法律服务体系的保障。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律服务的主管部门,要认清自身价值,找准自身位置,着力在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上下功夫。要加强队伍建设。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抓好法律服务队伍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开拓服务领域。构建和谐社会给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努力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不断开拓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新领域。要改善服务方式。法律服务工作要取得最大的绩效,不仅服务领域要广,而且服务方式要新。要根据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和法律服务的特点,从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群众的目标出发,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及时、便捷地为社会、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特别在定位上,要从“事务型”式向“服务型”转变;在方法上,要从“守株待兔”式向“上门服务”式转变;在理念上,要从“有求于我”向“有求必应”转变。
三、创新机制,增强法律保障职能的治本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只有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调处、化解,才能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司法行政机关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这是缓和矛盾、化解纠纷、维护稳定的坚固防线,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作用。要针对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各单位各司其责、互相配合、整体联动的良性格局,通过预测、排查、控制、调处等综合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将其作为政府落实亲民、为民举措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水平,扩大政府对公民权利的社会救济功能,切实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第二篇:创造性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努力构建**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我认为其主题是推进改革,要务是改善民生,目标是和谐发展,关键是创新。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的成绩有目共睹,举世瞩目,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也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的系统性、艰巨性,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思想解放,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坚持改革、推进改革、深化改革,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民生问题既是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起点、切入点,也是结合点和交汇点。解决好民生问题,既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执政能力的检验尺度。而今,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立足点是促进官员思想大解放,改变政府主导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官”念,释放更多的社会空间,激活民间的活力,以社会的发展,以公民的强大,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当前,我区的民生问题十分突出,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如交通、教育、医疗、环境、食品安全、征地拆迁等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民生问题,就是要使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舒适。如何解放思想?如何以人为本?如何又好又快?如何科学发展?如何构建和谐?就是把民生问题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切入点和交汇点,致力于执政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注重决策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减少因征地、拆迁、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类矛盾,实现民权、民治、民享、民乐。
要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应着力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开、机会公开、规则公开、分配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让改革和发展惠及全体人民。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公众利益表达和诉求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透明,提供便捷、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更多地体察、关注、关怀弱势群体。三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强化共建能力,不断提高共享水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关键是制度创新。为此,着力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官本位”、“说假话”、“潜规则”等文化生态污染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弥漫和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严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社会心理,决不能熟视无睹,掉以轻心。二是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思想解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贯穿于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新的思想解放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
就我区司法行政系统而言,如何在思想大解放中更加关注民生,促进金水社会和谐?我认为司法行政各项职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只要创造性地开展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关心关注和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公民正确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和解决自己的诉求;建立健全调解网络,切实解决好民间纠纷,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调动各种力量,认真实施“民心工程”,努力实现“应援尽援”目标,就能为构建金水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围绕和谐金水建设,司法行政系统应创造性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在普法依法治理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在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多种多样、适合居民特点和需求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镇、办事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法律素质。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重点开展“法律进镇、办”和“法律进企业”活动。“法律进镇、办”一是普法志愿者队伍进镇、办。组建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普法志愿者队伍,进驻镇、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法制宣传,法律知识咨询。二是法制宣传资料进镇、办。针对我县农村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编印广大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法制宣传资料,免费发放到各乡村,真正让农村居民看得懂。三是以案示法进乡村。汇集以农村法律题材为主的以案示法电视专题片,发放到各乡镇司法所为农民播放,让农村居民从中意识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自己再遇见类似的事件后知道该怎么做。四是法制讲座和法律咨询
进乡村。组织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针对农村当前比较突出或带有共性的问题,以乡镇为单位,对农村居民开展面对面的法制讲座、法律咨询。“法律进企业”一要继续开展对企业主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五五”普法学习资料》发行。二要重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培训力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用工单位的责任,将农民
工的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农民工的培训内容,促进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农民工自觉守法和依法维权的能力。要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和各类企业建立法制夜校,定期举办法制讲座。要明确职责,抓好农民工输入地、输出地法制教育培训。年内,全县要开展10场以上农民工法制培训;三要在企业建立法律文化活动室。在活动室内设立法制专栏、法律书架、法律报夹、开展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互动,丰富企业员工生活,提高员工法律素质。
二、在人民调解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经济建设和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调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可以降低老百姓的诉讼成本,防止财力、精力和人力的大量耗费,让群众用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获得公正化解矛盾。随着普法推进,农民法律意识在觉醒,但面对一些复杂漫长的诉讼和“马拉松式官司”,农民往往望而却步。而选择人民调解,还是他们在遇到纠纷时的首选。为此,我们一是要深化认识,摆正人民调解工作的位置。人民调解组织多处在最基层,分布面广,队伍庞大,遇到的人、财、物等实际困难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了解、重视与支持,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二是要公开选任,建立与工作相适应的人民调解队伍。随着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全面启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各项改革将不断深入,矛盾纠纷增多,难度增大,对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调解员的法律与业务素质将提出更高更新要求,因此建立一支与工作相适应的能调善调、坚强有力的调解队伍迫在眉睫。三是要强化指导,加快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在前段时间深入街镇司法所调研时,发现一些调解员暴露出人民调解工作搞得好,香不了,做不好,臭不了的状况。这样的现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在组织局机关干部认真分析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增强指导管理力量;要进行集中培训人民调解员,通过系统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要规范调解工作制度,建立学习、例会、纠纷管理登记、回访与档案管理五项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杜绝调解纠纷的随意性;要规范文书格式,使用司法部统一制订的各类人民调解工作文书,严格按要求制作,杜绝文书制作的随意性;要规范工作纪律与工作方法,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要落实经费,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积极性,稳定基层调解队伍,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健康、稳定开展。
三、在法律援助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是生活比较贫困的群众和一些特殊社会群体,相对来说生活比较贫困的群众大多集中到了农村,援助对象的重点主要是农民。法律援助要切实做到“应援尽援”,结合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正在开展的“法律援助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我们一是要加强宣传,让农民“知”法律援助。除了通过送法下乡、法律咨询等途径让农民“知”法律援助外,还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法律援助的相关内容,让需要法律援助的人了解法律援助的基本原则,明确法律援助的条件范围。二是要协调配合,让农民“用”法律援助。抓好与人民法院密切配合,杜绝因无法交纳诉讼费而致使法律援助终止的情况发生;抓好与劳动保障、工会、妇联等部门的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使农民能够顺利地“用”法律援助。三是提高质量,让农民“信”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对法律援助的信任度,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要认真做好案件的审阅、调查和准备工作,不能因为农民懂得少、是弱势群体就敷衍了事,要确保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切实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大投入,让农民“靠”法律援助。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并保证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长,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困难的农民群众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利益,真正做到让困难农民“靠”法律援助。
总之,科学发展要以人的思想解放为前提,在“实”字上下功夫,立足于科学发展,在创新上做文章,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新跨越。
第三篇:服务大局助发展 司法为民促和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服务大局助发展 司法为民促和谐
服务大局助发展 司法为民促和谐
东宁县司法局辖1个公证处,3个律师事务所,3个法律服务所,7个司法所,15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713名调解员,司法行政干警34人。2006年以来,东宁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促进了社会和谐,整体工作取得喜人成绩。
近年来,东宁县司法局先后荣获“省级规范化建设先进司法局”称号、省级先进集体一次,省级集体二等功二次、市级集体三等功三次和市级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黑龙江省百姓好口碑荣誉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多年成为市级目标管理评比优胜单位。2009年县司法局荣立司法部集体一等功,工作经验在国家、省市推广。2012年,县司法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所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所属大肚川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2013年,东宁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获得全国法律援助便民示范窗口荣誉称号,所属绥阳司法所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东宁县获得全国法治先进县荣誉称号。全系统有8个集体、38名个人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
2006年县司法局局长李长顺被荣记个人三等功,荣获市级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全县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领导干部;2007年,荣获市级政法系统调研先进个人,荣获市级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2008年,荣获牡丹江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称号;2009年,被省司法厅荣记个人一等功;2010年,荣获市级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2011年,被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十佳公仆、市政法系统“十佳政法干警”荣誉称号、被省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并且作为省委政法委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英模宣讲团中司法行政系统和牡丹江政法系统唯一代表做了典型发言。2012年,获得牡丹江市十大新闻人物荣誉称号;被省委政法委授予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称号。被东宁县委、县政府授予创新敬业奖,并再次获得省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东宁县委、牡丹江市委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和牡丹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市委分别作出了学习决定,召开李长顺同志先进事迹专题报告会,在全市及各市县进行巡回演讲。2013年李长顺被国家司法部授予二级英雄模范称号,被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第九届“优秀公仆”荣誉称号、全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他参加了司法部举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参加了省司法厅举行的李长顺同志专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筑梦龙江 我的奉献梦”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
多年来,东宁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好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认真把上级要求紧密地和自身实际工作融合,及时组织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一、法制宣传高标准定位
东宁县司法局认真履行人大决议内容,不断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进程和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一是加大普法宣传。全力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开展以案说法、“法制大讲堂”和月月学法答题等活动,以全县农民科技大集、12.4全国法治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全县各相关单位上街进行法律宣传,发放法律宣传单10余万张。在各单位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下,开展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二是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东宁县夹信子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大城子村和太平川村、华宇公司、东宁二中和实验小学分别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企业”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学校”;东宁县的《“建立三个机制”加强学习用法保障边境地区繁荣稳定》被作为典型材料推荐到全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交流会上交流;在哈尔滨市通河县举办的全省“法律进乡村”现场会,东宁县作了典型发言。三是及时总结和部署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圆满召开了“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启动会议。会议总结了“五五”普法工作,表彰奖励了10个先进党委、58个先进单位和90名先进个人,下发了“六五”普法规划,重新明确了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任务,会议的召开为全县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工作任务和提高全县人民法律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大督办格局,大力推进六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五普法中期验收工作。为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完成,已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了全县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2013年5月,全县分为3个检查组,由县政府、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主要领导任组长,对全县38个单位进行了六五普法中期验收和全国法治先进县迎检准备工作的检查督导,成效显著。
二、人民调解筑牢防线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党委政府分忧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东宁县司法局着力抓基层、夯基础,全力化解民间纠纷。以基层司法所为依托,创新开展“三调联动”和“调访一体化”等工作机制,大量信访案件通过人民调解得以有效化解,既为党委政府排了忧解了难,又切实为百姓解决了诉求。
他们在实践中创新机制载体,实行庭所联调、诉前诉中委托调解、民间纠纷信息互动、警民联调等调解工作新机制,全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真正把人民调解工作变成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减压器。
他们还有效激发基层工作活力,实行村(居)调解组织例会考核制度。使调解主任主动参与镇(城区)、村(居)的中心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目前,全县6镇1城区均建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规范的调访中心,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做到哪里有矛盾就出现在哪里。
7年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6925件,95%的矛盾纠纷控制在镇村以下成功化解。防止民转刑案件31起76人次、民间纠纷引起自杀事件34件34人、群体性械斗12件。各级调解组织“依法办事,公道正派,权威性强”,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三、法律服务融入大局
1.公证工作。拓展公证服务领域,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为对外交流合作提供服务。7年来,共办理涉外公证457件,为边贸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二是为“三农”提供服务。开展烤烟种植合同、农村小额贷款等公证服务,为保持镇村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服务。为旧城区改造和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公证,减免各项收费达60万余元;为下岗再就业职工及时办理再就业小额贷款公证200多份,减免各项收费达到3万余元,赢得了群众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的赞誉。7年来,公证处共办理公证16031件,办证合格率达到100%,一类卷宗达95%以上。
2.律师工作。全县律师广泛在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个体私营企业中担当法律顾问,为我县处理与外地经济纠纷、招商引资、重大经济合同签订等项工作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全县律师还积极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发展,主动参与农民黑木耳菌种、化肥等生产资料购买,特色农产品销售等生产行为中的合同签订等法律服务,在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持生产经营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7年来,三个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2910件,提供法律援助435件,接待法律咨询12000余人次,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3.法律援助工作。为了更好、更多地惠及百姓,东宁县司法局创新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方式、扩展法律援助的范围、增加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一是加大软硬件投入,完善基础建设。在城区设立规范的法律援助服务大厅;二是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服务行为。对在接待来人来访、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标准提出明确要求;三是狠抓办案质量,切实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援助服务活动得到有效实施。
近年来,为了改变农民工维护权益被动不利的局面,他们提出了《关于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国内严格履行《建筑工程保障金制度》,对国外制定和出台《关于通过边控解决境外劳务纠纷的意见》,为树立东宁县的劳务用工信誉和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提供了坚实保障。他们编印的《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通过到建筑工地、村屯农户家中、口岸等地宣传,增强了农民工保护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源头上遏制了侵犯农民工权益问题的发生。
7年来,全县共办理各类法援案件1107件,义务咨询1600人次,为当事人减免各项费用计70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特殊人群加强管控他们对刑释解教人员实现了“帮教有组织、帮教有人管、帮教有措施”的三到位。接茬率达到100%,近七年累计在册管理377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现软件化管理。认真解决安置帮教对象实际困难,他们依托东宁县金泉酿造厂,成立过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性安置基地,增加了特殊人群的就业渠道。创新社区矫正管理方式。截至目前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81名,解除矫正93人,目前在管88人。他们在全市率先启用了移动网络基站定位系统,对社区矫正人员利用手机进行定位,掌握矫正对象的行踪,实现了对矫正服刑人员的24时实时监控。他们组织学习教育,开展公益性劳动,要求其定期思想汇报,帮助矫正对象顺利渡过矫正期。
东宁县司法局将继续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服务发展与服务民生并重,做到立公于心,取信于民,全力打造执法公正、执业诚信、执纪严格的为民服务品牌。(编辑/李舶)
------------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司法行政职能演变概述
编者按:峥嵘岁月三十余载,江苏司法行政从恢复重建,迅猛发展,到再现辉煌,每一个司法行政人都伴随着她共同成长,一路风雨兼程。本栏目将陆续为你推出展现司法行政历史变革与发展进程中曾经发生的那些事。本期由曾担任《法学天地》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厅办公室主任,现已退休的胡建业先生为你讲述司法行政的发展历程。
司法行政职能演变概述
司法行政可谓源远流长,在我国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审判和行政的分离,在中央始于魏晋,在地方始于清末。新中国成立后,司法行政工作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阶段,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设立司法部,主管全国司法行政工作。1955年,设立江苏省司法厅。建国初期,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是:主管司法行政机关主要是法院的司法行政事务,如机构设置、编制、干部任免、财务管理等;主管律师、公证等事务;主管司法干部的教育培训;主管狱政工作;主管法制宣传工作。1950年11月3日,根据政务院指示,狱政管理事项划归公安机关。
1959年,在极“左”思想和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司法行政机关全部撤销,社会主义法制受到严重削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1979年司法部和地方各级司法行政机构
相继恢复重建。江苏省司法厅恢复重建于1980年1月8日。
司法行政机关恢复重建之初,其主要职责,基本沿袭着
建国初期的规定。1980年12月,国务院在批转司法部的报告中指出:“司法行政工作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担负着组织、宣传、教育和后勤等重要任务。”明确规定,司法行政机关承担十项具体任务:(1)了解并掌握司法干部的思想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司法机关认真按照法律办事,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2)管理法院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物资装备和司法统计;(3)协同法院建立与健全各项审判制度;(4)按照规定管理司法干部;(5)建立各种政法院校,大力培养法律专业人才;(6)组织管理公证、律师工作;(7)组织开展法制宣传工作;(8)研究整理和编纂法规,协同科学研究单位开展法律科学研究;(9)领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基层政权司法助理员的工作;
(10)开展司法外事活动,发展国际友好往来,交流法学知识和司法经验。
根据上述职责,中央领导同志曾形象地称司法行政部门为司法机关的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和后勤部。所谓“组织部”,即承担着管理、调配司法干部的任务;“宣传部”即统一组织宣传法律、法规,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教育部”即为法院、检察、司法行政部门培养干部,并通过正规化法学学历教育,向政法部门和社会各界输送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后勤部”即为司法部门开展业务、保持工作机制正常运转提供后勤保障。
1982年至1983年,司法行政的职权范围和任务有较大的调整。1982年,根据修改后的《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将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移交人民法院自己管理。1983年4月,根据中央的决定,监狱、劳教工作由公安机关移交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新增加了监狱、劳动教养管理两项职责。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又有调整。1992年,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共中央(1992)7号文件规定,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帮教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主管。随着《仲裁法》的颁布和实施,1994年,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依法承担了仲裁登记管理职责。九十年代末,根据中央有关规定,相继增加了主管司
法考试、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工作。跨入新世纪后,2003年7月,按照中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部署,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又承担了管理和指导社区矫正工作。
从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演变可以看出,无论是在1979年后重建初期还是在目前,司法行政机关都是一个工作门类较多、战线较长的部门。有的同志把它喻为“多军兵种合成部队。”各项工作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而把各项工作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是一根红线——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198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在讨论司法行政工作的《会议纪要》中,对司法行政部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的规定,指出司法行政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之一,是政府的重要执法部门,也是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提供法律服务的重要部门。《会议纪要》除明确司法行政机关象其他政法机关一样,具有“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四化”的共同职责外,还第一次明确了司法行政工作必须坚持“四个服务”的指导思想,即司法行政机关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为方便人民群众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服务。这是司法行政机关恢复重建7年来的纲领性文件,对司法行政工作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坚持“四个服务”的业务指导思想,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日臻明确、清晰和具体。1993年6月,司法部长肖扬在总结我国司法行政重建14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直接提出了司法行政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的双重职能,使司法行政系统上下对此进一步形成共识,进一步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
(责任编辑:张祥宽)
第五篇:完善社保档案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完善社保档案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访全国人大代表**市市委书记**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全与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对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作为一项倾注全力、常抓不懈的重要民生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市已建起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涵盖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及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城乡各类人群。在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中,**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现实负责、对参保人员负责的态度,将社保档案管理作为支撑社会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狠抓社保档案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了社保档案资源信息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社会化,充分发挥了社保档案在服务民生、保障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辽宁省社保系统档案工作的一面旗臶。
一、社会保险体系建设须臾离不开社保档案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事业,已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围绕完善社会保险
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已成为关乎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保护网”、“稳压器”。
社保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民生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为参保人员“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反映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料和重要的历史凭证。
做好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维护和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社会保险权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的具体措施。社保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数据统计、社会保险待遇核发等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全过程,与社会保险各项业务经办紧密关联,相辅相成。近年来,**市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不仅建立了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在制度上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而且社会保险经办能力也大幅度提升,全面应用了“金保工程”系统,建立了“横向分权,纵向断层”的科学、规范的社会保险业务体系,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得到有力保证。事实证明,加强社保档案管理是推进社保经办机构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也是全面提升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从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角度看,实现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既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也需要不断打牢确保制度健康运行的各项
基础,而社保档案管理就是支撑社会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市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已经进入统筹城乡、全面覆盖、综合配套、统一管理的新阶段,社会保险体系已基本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截至2011年底,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次累加已达到307.7万。随着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启动实施,参保人员将大量增加。如果对参保对象的相关权益记录不及时、不准确或得不到妥善保管,势必影响参保者的权益和政府的形象,乃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社保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既重要又迫切。
二、创新管理模式,推进社会保险档案标准化建设近年来,**市积极突破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传统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大力加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社保业务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传统资源型产业比例大,国有重工业企业数量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大量企业关闭破产、停产放假。尤其是在三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过程中,职工与企业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社会保险缴费等情况大量出现;用人单位档案管理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许多企业尤其是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社保档案虫蛀、水淹等损毁和散失现象非常普遍,有的甚至散落在个人手中,随意处臵现象严重,造成职工身
份无法认定、社会保险关系无法接续、社会待遇难落实等诸多问题。
为维护社保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保档案利用率,切实保障民生、民益,早在国家没有对社保档案工作实施规范管理前,**市就从社保业务资料的保管与数据清理开始对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了积极探索,并把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发展规划,将参保人员的业务档案作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平台,对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一次性安臵人员的档案实行了集中管理,从而拉开了社保档案“三化”建设的帷幕。
为切实做好社保档案集中管理工作,**市先后投入**万元,建成了**多平方米的标准化档案库房,解决了20多年来形成的各类社保纸质档案资料存放的场所问题,并实现了档案库、阅档室、办公室三分开,同时配备了高速扫描仪、高档平板扫描仪、新式装订机、防磁柜、除湿机等标准的档案管理设施,社保档案管理逐步迈进现代化。
社保档案集中管理后,承担起了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灵活就业人、一次性安臵人员档案和社会保险全部业务档案管理职能,现集中管理档案**万卷。在数量多、管理难度大、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摸索前行,不断推进社保档案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了确保档案从建立、管理到使用都有章可循,经过不断的完善充实,**市建立起了一整套社保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了档案从
建立、管理到使用的全过程。通过抓库房建设,做好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工作,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
目前,**市社保档案管理已实现了手工检索向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转变,全部社保业务档案在纸质归档后均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机管理数据库,并在归档前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影像化处理,在全省第一家实现了社保业务信息系统和社保档案管理系统的网络无缝对接,资源共享,并开始向县(区)延伸。**市还建立了拥有独立的、简便有效的社保档案归档编码方案和计算机档案索引系统,无需调取实体档案原件,即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查阅扫描图片,实现打印复制等功能。
三、发挥社保档案价值功能,全面保障民生
社保档案是社会保险服务民生的重要方面,加强社保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提供服务。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市积累的社保档案不断增加,规模大、种类多、内容繁杂,涵盖了所有参保人员的自然信息及缴费、享受待遇等情况,数据量达上百亿条。**市社保档案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探索到规范,在利用工作中,对推动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维护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国家连续七年为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待遇工作中,社保经办机构通过档案查阅,对具有高学历、高级职称的退休人员以及退休时间进行了逐一的身份认定,大大提高了调待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确保了增资款及时准确地发
到退休人员手中。
2011年,**厂5000多名占地招工退休人员,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少、待遇水平偏低而大规模上访。由于涉及人数众多,招工时间不一致,企业劳资人员更换等问题,该厂无法摸清占地农民基本情况。最后通过查阅社保档案,确定了这些人员的占地时间、人员、工龄等基本信息,企业据此给予了一定补偿,解决了困扰他们的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据粗略统计,最近三年,**市社保档案中心共接待查阅档案人员**万多人次,避免和解决了多次上访事件,通过历史资料查询,为**人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社保档案利用率越来越高。去年一年,依靠社保档案共为**人解决了银行贷款、子女政审、房产过户、医疗保险异地安臵、财产公证及公、检、法案件调查等问题,为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