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技能型考核制度设计2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技能型考核制度设计
【摘要】养成法律思维,培养和锻炼法律实务技能是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基本的教育目标。技能型考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的方式。传统的案例分析题设计和法律文书写作考核不适应据技能型考核的要求,需要进行重新设计或改进。法律研究能力考核和模拟法律咨询解答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两项制度设计,实用、可操作性很强,值得重视和推广。
【关键词】开放教育;技能型考核;案例分析;法律文书; 法律咨询
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当是使学生具有能力,即具有有效地、负责任地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这是法学教育界的一致共识。但是如何在法学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仍然是一个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尤其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开放教育来说,更为迫切。但由于这个问题涵盖范围极为广泛,能力所限,本文选择从考核制度的改进这一角度入手,试着提出若干技能型考核制度设计方案。
技能型考核能够比较客观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尤其是学生在思维、写作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技能型考核有两个鲜明的特色:第一,它只考技能,不考记忆力。允许学生使用能够上网的电脑,在网上自由寻找参考法条和相关资料; 第二,它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实务技能而非理论分析。因此,所有的测试题均要求答题者从法律实务出发,以简洁的观点和篇幅,给出实用的解决方案,不需要大段的理论分析。下面,本文从无设问综合案例分析题设计、渗入式法律文书写作考核、法律研究能力及模拟法律咨询解答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无设问综合案例分析题设计
传统的法学案例分析题设计,一般都是首先给出案件事实,然后再提出若干具体问题,要求学生解答。这种模式的案例分析完全背离了法律实务的运作实践,几乎跟简答题没有什么区别,所考察的都只是学生的记忆力而已。因为当你面对一个案件时,根据法律实务的逻辑,首先需要的必然是先要找出问题所在,接下来的工作才能进行。也就是说,问题是被发现而不是被给定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种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去分析,归纳和整理的能力。在传统的案例分析题下,受设问的诱导和束缚,学生的思维会逐渐变得懒惰、迟钝和狭隘,在接触到真实的案件时可能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着手。
不仅如此,现实中的法律案件大都是复合性的,如交通肇事案件,寻求法律帮助的肇事者需要的是全面了解自己的行为的法律后果及完整的解决方案。这就会涉及到刑法、侵权责任法、以及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多部法律。而传统案例分析却都是以课程为中心的,“在民法言民法,在刑法言刑法,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缺乏整体思维,影响到提供全面、完整的法律服务的能力。
正是针对传统案例分析的上述弊端,笔者提出无设问综合案例分析设计,增加了无设问和综合式两个限定条件。无设问是指在设计案例分析题时,坚持不预设任何问题,防止对学生的诱导和束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所学所知对案例事实进行全面的分析,自选角度找出案例事实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传统案例分析题设计无设问式案例分析题设计
基本案件事实……基本案件事实……
…………
根据上述事实,回答以下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案例事实进行分析。
或如果你是本案当事人的律师,你应该如何处理?
(1)……
(2)……
综合性是指“案件在法律中”,而非“在课程中”,在设计案例分析时,要以“当事人的全面需求”为基础,打破课程间的界限,进行相互交叉、综合式的命题。如在上述交通肇事案例设计中,可以做这样的设计:“如果肇事司机向你咨询,你应该如何解答”。这样学生就要从肇事司机是可否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要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要对受害人承担什么样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哪个法院有管辖权,诉讼的基本程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全面思考,整体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
二、渗入式的文书写作考核
法律文书写作是从事法律实务所必须的职业技能之一。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理解、归纳能力,而且要求其具有应用、综合法律概念以及进行法律论证的能力,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判准。但法律文书无论是在普通高校还是在成人高校,都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存在,即便是国家司法考试,都没有设计过文书写作的试题。并且在当前的法律文书教学与考核实践中,过于侧重文书的格式规范,文书内容方面则被严重忽略。同时,目前法律文书考核过多的偏重于诉讼类法律文书,非诉讼类法律文书如法律意见书、合同等的则很少被考核。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法律文书写作能力要通过不断地锻炼而逐渐养成的,是一种职业技能,它不应该脱离具体课程单独讲授,否则不仅教师言之空洞无物,学生更是感觉枯燥乏味。所以应将法律文书课程写作渗入到相关具体课程。比如,在讲授合同法时,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并写作几种简单常用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合同,如住房租赁合同,买卖合同等。这种活学活用的做法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开放教育法学专科阶段,并没有开设法律文书的课程,这的确是是一个缺憾。专科毕业的学生,甚至连最简单的诉状格式都不清楚,这的确让人无法接受。考虑到设置专业规则的权限问题,可以把社会(法律)实践的考核与法律文书的写作结合起来,或者以法律文书的写作代替已经沦为形式的社会实践。
三、法律研究考核
法律研究能力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专业基础素质之一。法律研究能力考核旨在考察学生在面对陌生的专业问题时,如何紧扣任务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完成法律研究任务,以及面对复杂资料的判断和总结概括能力。这里的法律研究能力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理论研究,而是法律事务运作过程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找法”,对相对陌生的领域的资料搜集和学习的阶段。试看下面的例子:
例一:材料搜集能力的考核
【案件背景】当事人是国家直属国有企业,准备在中国银行同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短期融资债券,现欲委托本所为本次发行出具法律意见书。
你作为一名律师助理,接受主办律师的指令,负责收集整理短期融资债券的相关法律信息,文件和资料,为主办律师起草针对本次短期融资债券发行的法律意见书和相应的报批文件和发行文件提供参考和内容支持。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上网搜索相关收集的法律、文件和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分类,目的是方便主办律师好阅读和取舍。
【答题要求】请将你收集到的各类资料以分类标题和具体资料标题形式一一列出即可,不用列出具体的内容和网址。
四、模拟法律咨询解答考核
分析判断能力即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将生活事实上升到法律事实的能力,也就是说将自实务中所获得的各种生活事实,进行提炼、择选、定性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杂乱的生活事实就转变为了法律事实,生活关系变成了不同类型的法律关系。从逻辑上讲,这是法律实务工作的第一步。
解答法律咨询是新入门的律师的锻炼沟通交流、分析判断能力的练手项目,而且简单易行。某些课程的考核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采取模拟解答法律咨询的考核制度设计。由非法学教师扮演消费者,学生扮演律师。可以请非法学专业教师来扮演消费者的角色,由于其并非法律专业人士,所以在陈述过程当中可能存在陈述内容混乱或使用术语欠缺等问题,因而会更加接近真实。考核要求是让学生对当事人的陈述进行分析,择选、归纳,找出其中存在的所有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简要内容,并提出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美]罗伊·斯塔基.完善法学教育——发展方向与实现途径[M].许身健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高云.思维的笔迹——律师思维与写作技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蒋志如.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4]刘志坤.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二篇: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初探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初探
王基政 许海龙
[内容摘要] 在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员法律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进行模拟法庭、专题讨论、案例调查等教学实践方式实现。既给学生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机会,又使我们尝试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本文通过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总结,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突出践性教学环节的实际问题,对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了如期探索。[关键词] 法学专业 实践教学 管理
实践教学是指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为促进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设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完成规定的练习、实验、实习等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内化整合和外化提升的教学过程。它强调教师的指导,并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也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去获取感性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认真探索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是实现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好地完成法学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对法律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
实践环节教学包括课程实践性教学和集中(综合性)实践性教学两方面。课程实践性教学又包括课程作业和课程实验教学两部分;集中实践性教学包括社会实践(调查)、课程设计(大作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习等)和毕业作业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部分。
任何教育环境都必须向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机会和场所以训练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也不例外。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定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是纯理论性人才,因而在知识、能力结构或培养规格方面,会更多地把过去比较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转变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过程中,就是由传统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思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这样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有目的主动学习。因此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远程开放教育各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环节,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远程开放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提高电大培养人才的质量,整体提升电大的教学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条件建设。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要有必要的实施条件予以保证,我校在积极创造并逐步完善实施条件方面作出了如期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关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
(1)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落实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自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校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设备,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加强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2)在第一届法学专业毕业实践中,我们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学员的分布状况,对实践教学的基本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建立了满足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3)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综合性。实践基地建设应根据法学教学改革目标、专业设置相协调,把基地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全面考虑;二是实用性。基地建设应确实起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作用;三是要有先进性。基地建设应满足现有法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要求及模拟法庭的需要,在软硬件建设上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进性。
(4)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基地建设要体现“适需、够用”的原则,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在数量和质量、实验设备和配套率上,都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
(5)提高认识,克服困难,积极探索,不断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根据法学专业要求,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与当地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法律实践过程。目前,我校已经与酒泉市检察院、肃州区中级人民法院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书,挂牌成立了甘肃电大亚盛分校法学专业实习基地。解决了我校开放教育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习场地问题。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性教学的业务指导者和组织者。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素质。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具有较扎实的业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除一般的应用技能外,还包括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
(1)试点分校应建立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的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承担电大实践教学的教师,不论专职或兼职、校内或校外,均应有较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和较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要求他们责任心强,热心电大教学,认真执行电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
(2)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制定出不同层次的业务标准,逐步建立起专兼职教师的考核制度。对校内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应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加强对外聘教师的工作检查。对不能胜任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及时作出调整。(3)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期评估之后,根据省电大关于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培训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制定了培训计划,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和引导任课教师兼任实践教学工作,并将实践教学能力和表现作为他们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业务条件。目前,经省电大教学管理中心培训,已取得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指导资格的教师有5名。
三、如何做好法学专业实践性教学工作。
1、根据中央电大、省电大实践教学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依据实践教学学分、教学大纲、实践内容、实践方式及考核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制定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细则和教学环节实施意见。实践教学项目要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指导课时。
2、作为试点分校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资源建设,积极设计、开发实验室以及自测、模拟、实验等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编写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各类实习、毕业论文(作业)选题指导等集中实践环节的指导材料。严格规定实践性教学考核的内容和要求,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定期进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检查与宏观指导。
3、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特点,作为试点分校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重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的安排要力求新颖、用针对性,强化理论应用,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倡实践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参与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联合合作高校、合作单位,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经常开展实践教学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研究经验的交流。以便分校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能更好地利用。
5、注重课程实践环节的组织,不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学员可以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实践活动来完成实践学习环节,也可以自主形成学习小组,自主定时到实践基地完成规定的实践学习环节。在充分考虑工作实际的前提下,实践教学形式尽可能多地体现出灵活性。让学员有选择余地,让学员有自主安排学习的感觉和可能。
6、以基地为载体开展的实践活动,表现为课题式、服务式、考察式和讲座式等方式。
(1)按教学计划要求,组织学员带着学习课题到实践基地参加实践学习。(2)组织学员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志愿活动。如法学专业组织送法下乡,在农村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3)由学校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员到相关基地单位考察,带着问题听取专家意见,参加实践学习。
(4)积极探索多种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应在活动的立意和组织上重点突出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5)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在职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和提高。
7、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与检查。(1)要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重视考核,形成封闭式管理。要求学员记录活动的课题、基地名称、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的主要内容,并有基地单位的签章和评语。同时要求学员就实践学习写出总结、体会或考察报告,使整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案可查,从而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2)为使广大学生提高认识,重视并积极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我们按照导向性和养成性相结合的原则,将参加实践教学列入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范围。规定每个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之后,完成的实验或调查报告等,由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批阅、评定成绩。成绩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记入课程总成绩。
(3)实践教学活动作为形成性考核内容的一部分,作业的分数比例也要相应的降低。对学生来说,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分数不高,但占用的精力都比较大。因此,在制订形成性考核实施办法时,应充分考虑实践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4)实践环节的教学检查应制度化,规范化,纠正偏差,表彰先进。
8、注重法律实践活动。
法律实践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接受法律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法律实践必须在修完法学专业80%的主干专业课程之后进行,具体要求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必须明确法律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法律实践的内容应限定在立法、执法与司法实践范围内;法律实践可采取模拟法庭、法律咨询、专题辩论、法制讲座或报告、旁听庭审、法律专题社会调查或者在司法机关及律师事务所实习等形式,不得免修。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必须提交与法律实践内容相同的法律实践总结报告,主要包括心得体会、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2)明确法律实践的成绩考核与评定标准。法律实践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书面材料为依据,要求书面材料的的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根据省电大要求,法律实践的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合格的标准是:法律实践的形式符合要求;实践活动真实可信;书面材料内容充实、逻辑清楚、语言通顺、字数符合要求。法律实践书面考核材料经审核合格后给予相应的学分。凡没有参加法律实践、未交书面考核材料者或成绩不合格者,不计学分,可允许补做一次。
(3)严格审查上报指导教师资格。指导教师应具有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法学专业中级技术职称或从事法学专业教学与研究的人员。(或经过省电大教学管理部门培训后,且取得指导资格的教师担任)。校外聘任教师应具有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审判员、检察员、律师等专业职称、职务,从事法律业务工作满三年的人员。
(4)进一步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指导教师应按照分校法律实践领导小组的要求,指导学生选题、收集资料、拟定写作提纲、讲解写作方法。检查学生实习进展情况,随时进行具体指导;审阅学生书面考核材料的初稿,提出修改意见,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审核书面材料的真实性,对完成稿写出评语,并根据考核标准提出评分意见。
四、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撰写、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旨在系统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一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毕业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
毕业论文撰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员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面。按照甘肃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集中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应该抓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选题仅限于法学专业范围之内,同时要结合法学研究动态和我国的立法、司法和执法实际。
(2)毕业论文的文体要求。毕业论文的体裁应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或者单纯的案例分析均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要求观点新颖明确,材料充实,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规范。论文应该由学员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严禁抄袭。毕业论文不得少于6000字,完成且经指导教师批阅、通过答辩合格者,可记入5学分。
(3)毕业论文的规范格式。要求统一设计封面,有标题且注明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校名称、学生证号、所学专业、工作单位和完成时间;论文目录由小标题的序号、内容及其页码号组成;内容摘要的位置在正文之前,字数在400字左右,要求客观、间接、符合正文内容;正文的主体部分要有章节之分,而且要尽可能加上小标题;需要注释的内容是:“对读者不易理解的概念、材料,以及其它不便在正文中展开论述、又有必要告诉读者的内容”。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也要注明所引用的书名或论文名、作者、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及出版时间,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不得少于3个,采用尾注的形式;要求参考资料目录清晰,且注明参考文献的作者、文献题名、期刊号、出版社及出版时间等。论文统一采用Word文挡,用A4纸打印、装订。
2、指导教师的资格及职责。
(1)指导教师的资格。指导教师应经过省电大教学管理部门培训后,且取得指导资格的教师担任。(在指导前须上报省电大,经批准后有分校安排论文指导工作,同期指导的学生不得超过10人,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少于10学时)。
(2)指导教师的职责。指导学生选题、收集资料、拟定写作提纲、讲解写作方法。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随时进行具体指导;审阅论文的初稿,提出修改意见,作好指导记录。审核论文的真实性,对完成稿写出评语,并根据标准提出评分意见。同时指导学员作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3)认真组织论文答辩工作。分校成立论文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一般由3人组成)。答辩组应在认真审阅论文的基础上对论文作出评价,并在论文的研究范围内,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现场答辩。要求语言规范、表述清楚、流畅,答辩问题准确、到位。成绩评定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具体评分标准须参照省电大印发的法学专业“集中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进行评分。毕业论文成绩应在答辩结束时由答辩委员会当场公布。最后,将论文综合成绩和评语一同交省级电大终审。总之,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体系。一定要特别强调过程管理,要严把选题、审题关,严把论文写作关,严把毕业答辩关。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目的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中心。对毕业班的实践环节和毕业作业,学校均成立指导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委员,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作出部署。根据中央电大的要求具体制定《实施方案》。按我校的具体做法,实践环节的全盘工作在第四学期期末付诸安排,印发有关通知。学生利用暑假及工作之余进行社会调查活动,第五学期开学后两周内提交社会调查报告,由学校组织有关教师评阅。为了搞好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在学校指导委员会领导下,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印发开展毕业作业撰写的通知,同时附上有关材料,主要是介绍撰写毕业论文的要领和方法,提出写作要求,提供参考选题。其次,利用学生集中面授机会,邀请在区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法学专家,直接给学生讲授论文写作方法。再次,严格按照甘肃电大关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条件聘任论文指导老师。
参 考 资 料
1、甘肃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集中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手册。(2004年4月)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印发。
2、《开放教育入学教育指南百问》。(2002年2月出版)于云秀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甘肃电大亚盛分校“关于印发法学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意见的通知”(2003年4月)教学科印发。
4、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全面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甘电大字[2004]192号文件)
第三篇: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说明: 本选题参考只是作为学生写作时的参考方向,在具体选择和写作时,学生可以进行变动;
刑事法律制度方向选题
1.安乐死立法研究
2.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防范
3.论法人犯罪
4.中外有组织犯罪立法研究
5.论黑社会组织与恐怖组织的联系和区别
6.对犯罪构成理论的新思考
7.论死刑的存废
8.入世与我国刑罚的人道主义改革
9.当前职务犯罪的新动向与对策
10.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
11.金融犯罪特征及其防范
12.防范黑恶势力犯罪的对策研究
13.我国刑法对人权保障的进步与缺陷
14、论交通肇事罪
15.比较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
16.试论组织卖淫罪
17.洗钱罪与对策研究
18.跨国公司犯罪与对策研究
19.刑罚的功能,种类与执行研究
20.刑事证据法研究
21.论社会公共安全罪
22.论证据排除规则
23.刑法中携带行为的特殊性及其与持有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24.关于“严打”的刑法学思考
25.证据开示制度引入我国刑事诉讼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6.农村基层组织成员构成国家工作人员的条件及法律适用
27.“刑讯逼供”的成因与防范对策
28.论证据制度
29.违法职务行为法律控制探析
30。试论无罪推定原则
31.论合同诈骗罪
32、论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33、单位犯罪研究
34、论醉酒者的刑事责任
35、过失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36、论犯罪故意的内部结构
37、试论结果加重犯
38、论刑法上的行为概念
39、危害结果若干问题研究
40、事实上的认识错误若干问题
41、客体错误与对象错误
42、共同犯罪若干问题
43、犯罪未遂
44、犯罪中止
45、牵连犯、连续犯、继续犯
46、定罪、量刑若干问题
47、罚金刑的适用
48、自首、立功的认定
49、论前科
50、论缓刑的适用
51、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研究。
52、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研究
53、抢夺与抢劫犯罪
54、论贪污罪
55、盗窃、挪用公款
56、行贿、受贿
57、玩忽职守
58、淫秽物品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59、伪劣产品犯罪、假冒注册商标犯罪
60、卖淫犯罪
61、拐卖妇女儿童罪研究
62、毒品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63、金融、票证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64、公司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65、侵犯著作权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66、论上诉不加刑原则
67、试论自诉案件
68、刑事诉讼抗诉制度研究
69、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研究
70、论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
71、论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
72、刑事诉讼证据研究
73、试论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74、论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
75、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
76、试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77、刑事诉讼起诉制度的研究
78、论逮捕的法定条件
79、论刑事诉讼的补充侦查
80、论刑事诉讼的延期审理
81、辩护制度研究
82、论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83、论刑事诉讼中的立案
84、刑事诉讼管辖研究
85、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
86、论刑事诉讼中的审判公开
87、论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
88、死刑复核研究
89、刑事审判监督研究
90、刑事执行研究
91、试论刑事申诉制度
92、刑事诉讼结构(形式)研究
93、刑事审判模式的探讨
94、论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95、论检察机关的出庭支持公诉
96、论刑事辩护
97、论刑事代理
98、公诉案件被害人代理人的若干问题探讨
99、无罪推定研究
100、论刑事案件的法庭审判
101、试论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
102、刑事司法协助研究
103、刑事诉讼主体研究
民商法、经济法方向
1.国有股权行使与处分法律制度研究
2.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法律制度研究
3.集体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4,公平交易与反垄断法律制度研究
5.侵权行为法疑难问题研究
6.校园事故法律问题研究
7.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研究
8.我国信用制度的构建及立法建议
9.论诚实信用原则
10.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与独立性
11.论表见代理
12.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13.论缔约过失责任
14.论债的担保
15.论债的保全
16.民事执行法研究
17.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8.破产法律制度研究
19.论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20.论我国律师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1.评述现行《婚姻法》
22.评述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23.论隐私权
24.论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
25.论我国律师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6.论善意取得制度
27.论格式合同
28.司法领域中新闻自由权的行使及其限制
29.论婚姻领域内的违法行为
30.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31.旅游合同立法思考
32.论抵押权
33.论我国公民人身权的保护
34、论中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35、论我国合同法的完善
36、论房地产转让
37、论著作权制度
38、论期货的法律调整
39、论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的发育和完善
40、典权研究
41、商品房预售的法律调整
42、房地产权属登记研究
43、我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权研究
44、动产质押研究
45、权利质押研究
46、我国违约金制度的改革
47、论我国担保法上的保证
48、我国合同法与债的保全制度研究
49、论不安抗辩权
50、论知识产权法的完善
51、论法院调解
52、论督促程序
53、论民事诉讼第三人
54、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55、论反诉
56、论举证责任倒置
57、论公示催告程序
58、论开庭审理
59、人民调解若干问题研究
60、论民事诉讼的辩论原则
61、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62、论民事诉讼中的检查监督原则
63、论企业破产程序
64、论民事执行程序
65、“夫妻感情破裂”与“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法定界限再论)
66、市场经济下我国家庭财产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我国夫妻财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7、论收养制度
68、如何完善我国结婚登记制度
69、试论配偶权
70、如何完善我国离婚制度
71、完善我国合同担保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72、反不正当竞争法刍议
73、我国证券立法若干问题探讨
74、保证担保法若干问题探讨
75、完善抵押担保之我见
76、试论消费者的权利及其法律保障
77、我国票据法若干问题探讨
78、我国保险法的完善
第四篇: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
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法学本科论文选题一定以本科范围内(所学课程)为准,否则以不及格论 商 法(方向)
一、民法和商法分立的法理依据
二、独资公司不应列入现代意义上的公司的范围
三、论股东在公司成立过程中的出资方式与出资责任
四、论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行机制
五、论董事长任职的资格
六、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法律地位及其职责的履行
七、论有限合伙企业的运行及法律责任的承担
八、论合伙企业中合伙人权利转让和义务转移
九、论破产法的私法属性
十、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法理依据
十一、对破产企业经营者惩罚的法理基础
十二、论建立票据抗辩制度的法律意义
十三、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责任
十四、论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律属性
十五、论保险标的损失金额认定制度的完善
合同法学(方向)
一、论连续给付的合同
二、论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三、论承诺与要约内容一致的相对性
四、论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及其认定
五、论格式合同引发纠纷的处理原则
六、论合同成立与生效的联系和区别
七、论合同所附条件的成就
八、论合同的撤销权
九、论效力未定合同的处理原则
十、论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条件
十一、论代位权的行使
十二、论合同变更的法律后果
十三、论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移
十四、论预期违约的原因及认定
十五、论旅游服务合同
十六、论教育合同
十七、论医疗服务合同
十八、论餐饮服务合同
十九、论演出合同
二十、论《合同法》规定的合同主管机关的法律地位
二十一、论合同纠纷的仲裁解决方式对当事人合法利益保护的利与弊二
十二、论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
二十三、论合同审查的基本方法
二十四、论民事合同与商事合同的区别
二十五、论政府成为合同主体的条件
二十六、论物权公示效力制度
证据学(方向)
一、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比较研究
二、论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取证的法律价值
三、论证据复制品效力认定
四、论确立犯罚嫌人沉默权的法理依据
五、论目前的消防事故鉴定制度的法律障碍
六、论目前的交通事故鉴定制度的法律障碍
七、论目前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的法律障碍
八、论统一司法鉴定的法理依据
九、论视听资料具备的证明效力的条件
十、论“一对一案件”(强奸、强制猥亵或伤害)的证据收集及认定
十一、论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十二、论法律推定的法律后果
十三、关于确立司法认知制度的思考
十四、论非涉案人员过失销毁证据的法律责任
十五、论关键证人拒不作证的法律对策
劳动法(方向)
一、论(劳动合同中)竟业限制条款的法理基础
二、论劳动权的基本内容
三、论保姆聘用合同
四、论钟点服务合同
五、论工伤赔偿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区别
六、论法律上的就业概念
七、论委托培养合同
八、论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九、论个体户聘用人员的劳动权利的保护
十、论传达室工作人员劳动权利的保护
知识产权法(方向)
一、论商标抢注
二、论商标侵权惩罚制度的完善
三、论技术秘密的法律保护
四、论专利侵权行为惩罚制度的完善
五、论法律对未发表作品的保护
六、网络作品侵权问题研究
七、论商号权的法律保护
八、论驰名商标的保护
中国法制史(方向)
一、论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两次法制转型
二、中国法制史上的礼、刑之辩
三、中国法制史上的德、威之辩
四、论中国法制传统与商品经济落后的关系
五、从中国法制史看严刑峻法的社会效果
六、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人治本质
国际私法(方向)
一、论涉外合同纠纷解决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二、论中国劳动力输出及其法律保护
三、论我国再审制度与外国法院协助执行我国判决的冲突及解决
四、论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继承案件法律冲突的解决
五、论我国处理涉外民事纠纷时的公共秩序保留
国际经济法(方向)
一、论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外贸管理体制的变化
二、论倾销的认定
三、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审判制度的变化
四、论中国加入WTO以后律师业务的变化
五、论WTO规则给湖南带来的发展机遇
六、论国际投资中国有化的补偿制度
国际法(方向)
一、关于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的法理阐释
二 论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
三 打击恐怖主义和国家主权
四、论巴勒斯坦的法律地位
五、论香港回归前和回归后的法律地位的变化
第五篇:浙江电大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必修
浙江电大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科)必修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内容说明
刑事诉讼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大专阶段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54学时,占3学分。一学期开设。
刑事诉讼法学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为依据,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多媒体远距离教育的特点和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规格要求,系统阐述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集中讲授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刑事诉讼实际问题的能力。
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内容由二十章组成,各部分教学内容具有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构成刑事诉讼法学的完整体系。前十二章解决对刑事诉讼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问题及证据问题,后八章是程序编,它解决刑事诉讼中各个诉讼阶段和诉讼行为的条件、内容和程序等问题。
本课程注重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当用所学的理沦知识分析和研究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倡同学们在学习时相互讨论和辩论,这样可以加深对课程的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的教学(学习)媒体
(一)文字教材
1、主教材《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教授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该教材内容全面、系统,教学要求明确、具体、重点突出。各章正文之前设有要点提示和学习方法引导,每章之后有小结和思考题,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是同学们学习和考试的依据。
2、《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导》,北京电大李文杰副教授编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该指导书为了帮助同学们自学,设置了复习预习学习、教学目的和要求、内容结构、主要概念、主要问题解析、讨论案例、自测题及答案等多个栏目,是同学们学习本课程的好帮手。
3、《刑事诉讼法规汇编》,北京电大李文杰副教授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该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国务院发布和国务院批准的行政法规及行政部门发布的行政规章。第二部分法律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及单独发布的法律解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本内容丰富、资料齐全的助学资料。
(二)音像教材(建设中)
1、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以文字主教材为依据,对主教材内容进行系统、重点阐释,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作用。录像教材由中国政法大学樊崇义教授主讲,18课时。
2、IP课件。IP课件的制作采取专题式讲座。专题讲座结合有关立法和司法实践,介绍刑事诉讼法学最新动态和发展,对刑事诉讼法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辅导。
(三)其他
1、网络资源。在中央电大网络教育平台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同学们学习使用。主要内容有: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辅导、练习题、案例分析、参考资料、问题解答、在线答疑等。
2、其他学习支持服务手段。除了上述媒体以外,同学们还可以通过面授、函授、VBI、双向视频、电视直播课堂、电话等形式参与学习交流。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
刑事诉讼法学与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关系十分密切。具体安排本课程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与之衔接、配合和分工,避免相互脱节或重复。
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尤为密切。二者都属于刑事法律,都是用于解决犯罪问题的法律;刑法是实体法,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任务与方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正是这二者的有机统一。刑事诉讼对刑事案件的处理,既要有刑法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又要有刑事诉讼法来保证刑刑法所规定的内容,只有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才能正确地实施。同样,如果没有刑法作为刑事诉讼的内容和标准,刑事诉讼的一切规定,也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
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是程序法,因而,三个诉讼法中规定的许多原则、制度和程序都是相同的。但三个诉讼法的任务与目的是不同的:刑事诉讼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是否犯罪及其应否负刑事责任的问题;民事诉讼法所要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与争议的问题;行政诉讼法所要解决的是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人民和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问题。”
四、平时作业和课程考核
本课程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四次平时作业。平时作业的成绩按百分制记载。未完成作业者,记为0分。
本课程的考核由平时作业考核与课程结业考试共同组成。
两次平时作业成绩的平均值按2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无平时作业成绩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
课程考试实行闭卷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命题。卷面成绩按8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试卷采用百分制,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第一节 刑事诉讼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象
第五节 刑事诉讼目的、职能和价值
第二章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外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刑事诉讼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
第四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四节 依靠群众
第五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七节 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第八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九节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第十节 审判公开
第十一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第十二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第十三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第十四节 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章
管辖
第一节 管辖概述 第二节 立案管辖 第三节 审判管辖
第六章
回避
第一节 回避制度概述 第二节 回避的理由和对象 第三节 回避的种类 第四节 回避的程序
第七章
辩护与代理
第一节 刑事辩护 第二节 刑事代理
第八章
刑事证据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种类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
第九章
刑事诉讼证明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 第二节 证明责任 第三节 证明对象 第四节 证明要求
第五节 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第十章
强制措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拘传
第三节 取保候审 第四节 监视居住 第五节 拘留 第六节 逮捕
第十一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
第十二章
期间、送达
第一节 期间
第二节 诉讼期间的中止与终止 第三节 送达
第十三章
立案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立案的条件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第十四章
侦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侦查行为
第三节 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帮助 第四节 侦查终结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第六节 补充侦查 第七节 侦查监督
第十五章
提起公诉
第一节 起诉的概念、任务 第二节 审查起诉 第三节
提起公诉 第四节
不起诉
第十六章
刑事第一审程序
第一节 刑事审判概述
第二节 公诉案件普通审理程序 第三节 审判障碍及其处理 第四节 自诉案件审理程序 第五节 简易程序
第六节 判决、裁定和决定
第十七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节 两审终审制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第二审案件的审判 第四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
第十八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死刑案件的核准权 第三节
死刑复核的程序
第十九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第三节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第二十章
执行
第一节 刑事执行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第三节 执行的变更与其他处理 第四节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