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探索
农村初中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探索 让学生走出课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手段。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条件较差的农村初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化学课外活动呢?我们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活动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指通过一定学段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基本素养充分而各有特色地发展所能达到的基本标准。活动目标是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开展活动过程中选择内容、确定活动方式的重要依据,也是活动成效评价的基本标准。因此,活动目标确立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考虑到农村初中的条件和师资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身心特点,农村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使学生获得参与活动的积极体验,全方位地明白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配合化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学会文献查阅、实验观察、调查访问、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通过研究活动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发展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往、沟通的能力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克服困难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一个化学活动项目,内容的趣味性、价值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都比较好,学生就乐于开展这项活动,且容易获得成功。在农村初中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其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农村初中的现有条件,选择和设计出具有农村初中特色的活动内容系列。
1.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课外观察和实验活动内容。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有时一些问题在课堂内不能充分得到解决,而学生对这些问题又产生了很大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计安排课外活动,既可以解决课堂教学遗留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根据现行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人教社教材)可设计以下观察和实验类活动内容(如表1所示)。
2.面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家庭小实验类活动。生活中有很多事与化学息息相关,也有很多物品可用来做化学小实验。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和安排一些学生在家能独立完成的实验,可以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使学生对于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关系有更深切的体验。如结合农村家庭实际可设计以下家庭小实验:制简易净水器、木炭与木材燃烧的比较、利用家中材料制取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中放蔗糖的实验、铅笔芯粉末之作用研究、清洗水垢、面碱与食醋的反应、用稀盐酸与蜡制作花蛋壳、铜丝圈罩灭蜡烛火、空中点蜡烛“青烟”、制作皮蛋等。
3.结合热点和学生兴趣设计研究性的专题活动。学生在学习中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可能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的可能提出课堂学习中较困难或没有完全弄清的问题,有的可能提出与最新科学技术相关的问题等。教师对这些问题适时给予引导,就可将其设计成具有一定层次的专题研究活动。这类活动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根据初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农村初中的条件可设计以下专题研究活动内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及实验中红磷停止燃烧探因、用代用品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子与原子概念发展史、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调查、酒与人的健康、灭火器的识别、易燃易爆物安全措施的调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装置的设计、家庭常见燃料调查、铜器的生锈与防护、铁与人体补铁的探究、使用石油液化气安全问题的调查、以铁丝生锈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研究、从植物花瓣中提取酸碱指示剂、侯氏制碱法实验模拟研究等。
三、活动的组织实施
农村初中图书资料少,教学仪器陈旧,现代教学设备缺乏,信息不畅通,交通不方便,资金更是短缺。此外,无论是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还是农村的物质条件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支持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要充分注意到这些局限性,活动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
1.合理安排活动容量和时间。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在课外开展,但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计划的制定、研究的方法等都应作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在活动开展的初期更要给予较多的帮助。对于这些活动,不能仅仅靠课外时间来完成,必须安排一定的课内时间。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我们每2周在活动课时中安排l课时用于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集中指导和学生活动成果的交流研讨、汇报展示、相互评价等。由于学生课外时间有限,面对全班学生的各类活动,教师的指导任务日常繁重,为使师生的负担不至太重,活动的容量要适度,并不是活动开展的越多就越好。为此,我们每个学生安排的家庭小实验、观察等小活动每周不超过1次,专题性研究活动每学期不超过2项。
2.充分利用校内和家庭的教育资源。由于初中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活动中容易出现危险,不宜安排教师和家长难以监控的校外活动,应以校内和家庭开展为主。为满足学生活动之需,我们每周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1次实验室,化学教师到场指导;家庭小实验和专题研究活动,教师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对活动进行监控和指导。
3.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学生的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活动项目难度也不相同,因而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如我们对课外观察、简易实验和家庭小实验等活动要求全体同学人人参与,独立活动;对探究性实验和专题研究活动则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活动项目,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小组成员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教师给予一定的调控,如为使活动方便,同一村庄的同学尽可能在一个小组。
4.用管理量表对学生的活动实施监控。加强对学生活动开展情况的管理,是保证活动成功的关键。为掌握学生活动的情况,我们编制了活动管理量表,当学生选定了活动项目,就要如实进行填写,教师通过量表及与学生交谈等方式对活动进行管理。为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将学生活动的态度与成效作为学生化学作业和测评的成绩融入化学学科成绩的评价中。
四、活动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初三学生生活阅历少,化学实验技能也较低,自我保护能力弱,自主进行化学实验困难是较大的。尤其是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往往局限于事物的表象,不会深究差异的原因,也不能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结论。因此,在初中组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专题性研究活动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走,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走。教师在专题性研究开展的初期,要带领学生做一些课题,在学生学习和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后,再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并保持开展活动的兴趣。
2.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和社会阅历是有差异的,要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在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为少数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如提供活动所必需的物品、资料和信息,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等,为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层次高一些的有研究性的活动内容。
3.化学学科的活动,绝大多数是实验,要接触许多化学试剂,如果操作不当,会带来一定的危险。课堂实验教学一般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而课外活动是开放性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必不可少,要着力培育学生牢固的安全意识。初步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有了较大的拓展,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与探索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化学课程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化学的愿望,而且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在学习中乐于质疑和探究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篇: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一 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推动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拔优秀作品参加今年我校、我省以及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二 活动主题:“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 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团委
承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团总支
四 参赛对象:化学与药学院全院学生
五 竞赛日程安排
(一)初赛阶段(4月10日至4月19日)
学院按照有关规定广泛发动,召开各班书记会议(4月10日),鼓励学生认真准备参赛作品,递交作品申办表(附件3),各班级请在4月19日下午六点前将班级申办表交学院团总支。
(二)复赛阶段(4月20日至4月25日)
学院根据院评委会的意见,对初赛通过作品请相关优秀指导老师修整加工,然后反馈给参赛同学进行修改。选出优秀作品给予理论支持和物质支持,院评审委员会按照参赛作品50%的比例评出优秀作品报送学校。
(三)决赛阶段(4月26日至5月9日)
学院根据校评委会的意见,对通过学校初赛的作品进行继续修整加工,然后报送学校参加复赛。按照作品分类各自评出一、二、三等及优胜奖。
六 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
(一)本届大赛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见附件1),作品资格审查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见附件2)。
(二)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规划方案《化学课外活动方案》。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二阶段进行。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4、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5、竞赛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七 要求
1、各班级团支部主要负责本班活动的组织、协调,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广泛发动,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形成竞赛的群众性基础。要对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为竞赛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积极的导向。
2、各班级要积极地向高年级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参赛经验,指定专门学生干部负责此次“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寻找指导教师,尤其是学科组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的指导。
3、鼓励组建跨院系、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积极完成竞赛项目。
八 奖励
1、本次竞赛将对参赛团队进行奖励,其中优秀作品给予理论和物质支持。
制作类: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它进入学院复赛的作品将给予优秀奖奖励。
调查报告、论文类: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它参加复赛的作品将给予优秀奖奖励。
凡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的学生个人与参赛团队,学院将颁发相关证书;院优秀组织班级将颁发奖状。
凡获院一等奖的参赛作品都将被推荐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学院给予理论和物质支持。凡获校一等奖、二等奖的的参赛作品将被推荐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2、凡被学院推荐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并获得资格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的作品,按照莱农院发
第三篇:化学课外活动方案
一 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推动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拔优秀作品参加今年我校、我省以及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 活动主题:“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 主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团委
承办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团总支
四 参赛对象:化学与药学院全院学生
五 竞赛日程安排
(一)初赛阶段(4月10日至4月19日)
学院按照有关规定广泛发动,召开各班书记会议(4月10日),鼓励学生认真准备参赛作品,递交作品申办表(附件3),各班级请在4月19日下午六点前将班级申办表交学院团总支。
(二)复赛阶段(4月20日至4月25日)
学院根据院评委会的意见,对初赛通过作品请相关优秀指导老师修整加工,然后反馈给参赛同学进行修改。选出优秀作品给予理论支持和物质支持,院评审委员会按照参赛作品50%的比例评出优秀作品报送学校。
(三)决赛阶段(4月26日至5月9日)
学院根据校评委会的意见,对通过学校初赛的作品进行继续修整加工,然后报送学校参加复赛。按照作品分类各自评出一、二、三等及优胜奖。
六 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
(一)本届大赛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见附件1),作品资格审查遵从《“挑战杯”全
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见附件2)。(二)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二阶段进行。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4、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5、竞赛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七 要求
1、各班级团支部主要负责本班活动的组织、协调,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广泛发动,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形成竞赛的群众性基础。要对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为竞赛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积极的导向。
2、各班级要积极地向高年级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参赛经验,指定专门学生干部负责此次“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寻找指导教师,
尤其是学科组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的指导。3、鼓励组建跨院系、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积极完成竞赛项目。
八 奖励
1、本次竞赛将对参赛团队进行奖励,其中优秀作品给予理论和物质支持。
制作类: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它进入学院复赛的作品将给予优秀奖奖励。
调查报告、论文类: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它参加复赛的作品将给予优秀奖奖励。
凡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的学生个人与参赛团队,学院将颁发相关证书;院优秀组织班级将颁发奖状。
凡获院一等奖的参赛作品都将被推荐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学院给予理论和物质支持。凡获校一等奖、二等奖的的参赛作品将被推荐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2、凡被学院推荐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并获得资格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的作品,按照莱农院发〔XX〕165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3、本次竞赛根据各班级参赛作品获奖情况,计算出各班级积分,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的参赛作品分别给予参赛队员所在班级积15分、12分、9分、7分,并根据积分情况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
附件:
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2、“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青岛农业大学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报名表
第四篇: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篇一:初三化学课外活动总结1份 初三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不仅使对学科有兴趣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通过课外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现将本学期的课外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课外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备课,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自学能力也有一定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教师要提前备课。课外活动和其他课程一样,也要有一定内容,但还要更能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之前多方搜集材料,精心备课,安排好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以免活动时失控。
2、内容要多样化。本学期主要以任务完成型完成,还有集体活动型,集中演示型。任务完成型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体活动型可以集中全组学生的智慧,使问题的解决更灵活、更全面。
3、针对性教育。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动手能力少。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课外活动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园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使化学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初三化学课外活动总结
关德峰
鞍山市第四十八中学
XX-7-15
篇二: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姓名:学科:日期:
刘 亚 坤 化学 XX年1月
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爱因斯坦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源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执着的、锲而不舍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一辈子为之努力。
我们化学兴趣活动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现我将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对所观察到的颜色、状态、气味、热量等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描述。让他们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兴趣活动的生命。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各种活动和制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转变思维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通过兴趣活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有效的直接经验,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兴趣活动、实验
1、趣味实验。这类实验能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某些化学问题的作用。如:破译密信、鸡蛋壳刻字、铁树开花、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烟幕弹原理、照明弹原理。
2、制备性实验。这类实验操作步骤教多,需要的时间较长,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并能得到成品后,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同时这类实验要求操作要准确熟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很有益处。如:粗盐提纯、自制酸碱指示剂等
3、与生活、生产联系的小实验。这类实验既有较强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及创造能力,在丰富他们化学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掌握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自制汽水、灭火与火灾自救等。
4、渗透化学史和民族传统的小实验。这类实验通常从化学史的某一个发现,或是从某一个典故出发,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进一步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如:成语中的化学。
三、反馈思考
1、由于平时上课的课时很紧,课堂上的延伸有限,尤其是实验上的延伸就更少了,兴趣班的开设,给了我们机会。
2、初次进行这样的兴趣班,手头上的资料有限,经验不足,有的探究活动不够尽兴,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3、化学活动所用仪器和药品种类比较多,有的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仪器若不按要求去操作就可能顺坏或造成危险,所以在活动中强调的东西多了些,没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
什么是兴趣,兴趣就是大热天站在太阳底下满头大汗还乐得其所的热情。
篇三:化学课外兴趣活动总结
化学课外兴趣活动总结
卓资二中 王海云
在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不仅使对学科有兴趣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通过课外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现将本学年的课外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年课外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安排,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很感兴趣,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化学素养也有一定提高。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教师要提前安排。课外活动和其他课程一样,也要有一定内容,但还要更能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之前布置好所需的一切。
2、内容要多样化,要贴近生活实际,难度不能太大,要和课堂教学接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3、针对性教育。教师要全面了解小组成员的特点,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单独指导,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学生的素质较往年要差,自律能力不足,在开展活动时,入手比较慢,而且持久性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管理。对于要开展的活动,教师要精心准备,紧紧抓住学生,才可能有效率。
第五篇:化学课外活动计划书
××中学化学课外活动计划
2012-2013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训练化学实验技巧
由于化学课程的紧迫并不容许节节都是实验课,因此学生对实验的技巧、仪器运用等方面都较为生疏,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就能给予他们很好的机会去练习、了解。
3、提高观察力及思考力
微型实验的过程、内容及仪器的配合都是由学生设计的,而设计之先,学生必须对实验有很好的认识,故需自发的参考其它书籍去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更加上有些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有很大关系,引起了学生对四周环境观察以及思考的兴趣。
4、课堂理论的实践
由于课程紧迫,并不能有太多时间给与学生们对所学的理论进行实验,故出现理论多而实践少的问题,而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就给予学生一个好机会在课余时间去进行更多的实验。
5、培养合作精神
除化学知识外,学生更能学习到怎样在群体中协力合作。因为每次实验均需要各个同学各自的构思,还需组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下,实验方能成功,因此培养到学生的合作精神。
6、培养表达能力
在每次进行实验之前,学生都集中起来,各组分别报告工作进度,因此能提高学生在人面前说话时的胆量及表达能力,对将来踏足社会有良好的影响。
7、提高组织能力
在每次实验之前学生都需要自己构思实验用的仪器、方法等,故亦能加强学生的思考及组织能力,更加上每次实验成功或活动之后学生都要提交报告,交代实验的过程、讨论等,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组织能力。
二、活动计划: ⒈、召开全体组员座谈会,师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三年规划和近期打算,指导教师与组员共同探讨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⒉、每3周集中一次,指导教师布置活动内容,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共同感兴趣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完成家庭小实验;
4、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生活品中废旧品的处理;
5、组织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城区化工厂参观工厂生产。
青云双语学校化学课外社会实践
活动方案
2012-2013
【污水的净化】
实验目的:练习利用简易方法净化天然水。
实验原理:利用沙石、活性炭具有吸附过滤杂质的功能对水进行除杂,另外利用漂 白粉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对水进行消毒,从而达到水的净化。
实验用品: 1.药品: 浑浊的天然水、明矾、新制的漂白粉。
2.仪器: 小烧杯、试管、玻璃棒、铁架台、自制简易水过滤器、研钵、胶头滴管。
问题讨论:明矾为什么可用来使浑浊的水变澄清?
小结:浑浊的水中有泥土胶体,不易沉降。明矾加入,Al水解形成 Al(OH)3胶体,由于Al(OH)3胶体吸附力强,且带电荷与泥土胶 体相反,使得浑浊水中的杂质被吸附,胶体与Al(OH)3胶体发生电中和而沉降,得到澄清的水。
实验演示与步骤:
1.浑浊天然水的澄清 在两个小烧杯中,各加入100ml浑浊的河水(或湖水、江水、井水 等)。向一份水样中加入少量经磨的明矾粉末,搅拌,静置。观察 现象,与另一份水样进行比较。
2.过滤 将烧杯中上层澄清的天然水倒入自制的简易水过滤器中过滤,将滤 液收集到小烧杯中。简易过滤器的制作,取一个塑料的空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住,将瓶子倒
置,瓶内由 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双层纱布、活性炭、双层纱布、石 英沙、双层纱布、小卵石、四层纱布。
3.消毒 向过滤后的水中滴加几滴新配制的漂白粉溶液。
青云双语学校化学课外社会实践
活动总结
2012-2013
化学学科的活动,绝大多数是实验,要接触许多化学试剂,如果操作不当,会带来一定的危险。课堂实验教学一般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而课外活动是开放性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必不可少,要着力培育学生牢固的安全意识。
初步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有了较大的拓展,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与探索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化学课程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化学的愿望,而且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在学习中乐于质疑和探究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