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互换方法。
2、情感目标:通过复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复习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找到互换的方法和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师生讨论,同学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评价,集体反馈等。
五、教具准备
幻灯片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练习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也示幻灯,学生观察分析,自由发言。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
问:比较这组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语气有何不同?
2、学生发言。
3、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
4、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二)反问句换陈述句。
1、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出示例句:这难道不是母爱的力量吗?
②说明: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
③请同学把它换为陈述句:这是母爱的力量。
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还要去掉否定词,再加上句号。
⑤练习,幻灯片出示一道练习题,学生口头练习,教师及时指导。
革命者坚强不屈的精神,不正像那风雪中挺立的红梅吗?
2、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
①教师出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的学习过程
和学习方法讨论学习。(小组讨论)
例句: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交流汇报。
④总结方法: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换陈述句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及问号,再加上否定词和句号。
⑤幻灯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指导。
3、小结。
4、练习活动。
请同学拿出自己收集的反问句,和同桌同学互练互评,若有意见和答案分歧,与全班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解决。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
1、教师出示例句,与同学讨论解决。
例句: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
解决: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
2、简单总结方法。
陈述句换反问句,有时用上“难道”、“怎么”、“岂不”等词。语气就强烈得多,这时句末应加上“呢”、“吗”等词和问号。
(四)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题单,学生独立完成后,先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互评,再集体反馈。对掌握不太牢固的知识点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提供练习题加以强化和巩固。
(五)活动。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抢答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7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参加到活动中来,并记分评比。教师准备若干陈述句或反问句,要求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换成另一种句式,回答正确加分,回答错误扣分,最后小组评比,评出优胜小组。
(六)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什么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这难道不是母爱的力量吗?
陈述句:这是母爱的力量。
肯定形式的反问句: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陈述句: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里爬出。
陈述句: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
反问句:老师和家长这样关心我们,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微课教案
新余六中小学部
戴红燕
一、导入
你好!这个微课讲解的是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适合中高年级学生。
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句式训练。在进行互换时,一些学生常常把意思搞反,这除了语感较差、没能很好理解原句的意思外,也是因为还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微课将通过分析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特点,教你轻松掌握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
二、新授
(一)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特点
陈述句: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有句号,而在朗读时则用降调。
反问句: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二)学习陈述句与反问句相互转换的一般方法
1、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
(1)加: 即加上表示反问语气的词:“难道„„吗”“怎么„„呢”等
(2)改: 即把“。”号改成“?”(3)变: 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4)查: 即检查转换后的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例如:妈妈的恩情我们不能忘记。
这句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首先加反问词“怎么„„呢”,再把“。”号改成“?”,然后把否定词“不能”改成“能”,就转换成“妈妈的恩情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最后再念一念,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2、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
(1)删: 即删掉表示反问语气的词:“难道„„吗”、“怎么„„呢”等
(2)改: 即把“?”号改成“。”(3)变: 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
(4)查: 即检查转换后的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例如:难道还有比这更值得观看的景物吗?
这句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首先把反问词“难道„„吗”删去,再把“?”号改成“。”,然后把表肯定的词“有”改成表否定的词“没有”,就转换成“还没有比这更值得观看的景物。”,最后再读一读,发现不够通顺,去掉“还”字,就通顺了,意思也与原句一致,我们就可以确定转换为:没有比这更值得观看的景物。
三、小结 总之,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转换,关键看反问词、否定词、句尾标点符号。
1、看句中有没有反问词——有则去,无则加。
2、看句中有没有否定词——有则去,无则加。
3、看句尾标点符号——句号改问号,问号改句号。
4、看互换后的句子意思是否保持原意。
四、结束语
这节微课讲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再见!